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盗电台》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海盗电台》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25 21: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盗电台》经典观后感10篇

  《海盗电台》是一部由理查德·柯蒂斯执导,比尔·奈伊 / 肯尼思·布拉纳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盗电台》观后感(一):这是一个理想渐远的时代

  不得不说,海盗电台是理想与现实斗争的一部影片。情节简单故事也并没有新意,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片子,让我反反复复看了不下3遍。
 radio rock上乌托邦式的生活,让人不经意间便会回想起大学生活。片中伯爵面对radio rcok即将因政府压力而被迫关闭时说的一句话,至今仍然记着:这是我们最好的时代,这是个顶峰,再往下只能走下坡路了。是的大学时代,就是我们最好的时代,青春,理想,妹子,音乐。本以为这只是一部简单的青春喜剧,但如今走出校园,再次重温,觉得它讲述的不仅仅是理想,还有现实的残酷,事与愿违无奈。谁不曾想单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生活,看着这些电台的dj们将工作与享受融为一体,是多么让人羡慕嫉妒恨。然,终究现实还会将这些唯美的彩虹从天边划去,一如影片的结尾,为了躲避政府的追击,radio rock起航逃跑却中途失事。理想在与现实的残酷搏杀中败下阵来,乌托邦去不复返。
  故事主要围绕3条主线展开,一是少年卡尔在船上的见闻,二是radio rock里dj们的生活,三是政府方面与radio rock的周旋。不得不说,在第三条主线的故事叙述中,将政府部门小丑化的作法,虽然略显幼稚恰到好处得将影片的喜剧效果提升。例如部长邀请图瓦特到家里吃饭,那场面的呆板、拘谨着实可笑,在千金与图瓦特一起掰核桃钳时,部长夫人那心惊胆战与部长的那句“一天份的刺激都用完了” ,更是英伦幽默妙笔生花
  关于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不得不说又是一大亮点。不管是伯爵与盖文风波完美谢幕后的the kinks《sunny afternoon》,还是狂欢时的《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英伦音乐与电影情节的完美结合,往往能让人不自觉跟着哼唱。
  潦草的评论附加潦草的结尾:曾几何时,我们也过着如同radio rock上的生活,而船上的dj们也如同身边的朋友般怪咖百态,life is simple and hopeful。看完整部片子,我们大可扪心自问,难道我所要的生活,就是现在这样么? 我们能为我们的理想而坚持到即使触犯法律危及生命么?
   这是个理想渐远的时代,但理想,不会泯灭。

  《海盗电台》观后感(二):不忘初心

很多人都爱摇滚,特别是年轻人,因为摇滚乐传达的是一种自由和反抗的精神,一种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一种完全放松不拘泥于世俗的精神,这正是摇滚乐的魅力所在,也是片中的人们为了摇滚不惜赌上性命的原因。
不管身处怎样的时代,这个社会总会在我们身上施加一些无形的枷锁,有时迫于生活我们会向自己所不齿的东西妥协,甚至迷失本心。但是,总有一些人,他们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本心和梦想,他们一直在和腐朽的制度和残酷的命运抗争,他们看上去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纵然遍体鳞伤,饮尽悲戚,他们依旧热血难凉。因为热爱,他们从不会向任何阻碍势力妥协,因为热爱,他们痛并快乐着
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梦想,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活得光芒万丈,但是没有人都拥有坚持怀揣梦想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对某事物热爱一生的权利。结果固然很美,但追求的过程也会有许多不一样的风景,生活的真谛不单单是生存,也不是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是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件喜欢的事物,不仅仅指摇滚,可以是文学,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篮球,总之,坚持自己的本心。我想,这就是电影《海盗电台》所要表达的东西。

  《海盗电台》观后感(三):Rock and Roll

     “Rock and Roll”這個源於1940年代末期的美國新生的音樂風格,直至1950年的流行,風靡全球.它以鮮明的節奏和直白的歌詞以及新穎的思想贏得了50年代青年人的迷戀。終於在60年代至70年代引起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搖滾狂潮。
    60年代的美國—一個幾乎無法讓人相信的事實,披鬥士、黑人民权运动、反战、校园言论自由运动、性解放等隨之而來。Woodstock的三天三夜的狂歡裏不但充滿和平還有愛和做愛,高潮疊起麥克風隨著鲍伯·迪伦的嘴蠢蠢欲動。而海盜電臺則是以60年代末的英國搖滾狂熱為背景的一個戲劇冒險的曲目中奏,雖然是一個英國非法的音樂電臺,但他們用著出色的演播技巧和獨特的搖滾情懷“蠱惑”了整個英國。60年代的英國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年輕人有了自己和父輩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對他們反對越戰以及任何形式的戰爭、遊行來爭取更多的自由、性開放、大麻,被稱為“時髦開放的60年代”。但搖滾不單是以墮落、性、毒品自居,其實還有自由意志、愛與和平、宗教或反宗教。而享受主義或縱欲主義、悲觀主義與虛無主義只是搖滾樂形式的一部分。
    這群在北海中部的一艘船上設立非法電臺的人用他們自己獨特的Rock風來播出自己的節目,雖然在自己的搖滾風格和音樂地位上使得他們分歧種種,但卻又應為搖滾來欣賞對方。雖然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大麻和性,但卻在這類必須品中延伸了很多更加可貴的精神和獨到的認知。用搖滾負面裏的積極來衝擊政治正面裏的無奈,通過音樂和生活來塑造了一群有著鮮明可愛的海盜電臺的成員。用搖滾和酒精揮霍著自己的青春,但缺從不忘記自己的夢想甚至認為這才是他們人生的頂端,即使成為英國非法組織卻也欲罷不能。結尾是我沒有想到的,應為換在別的電影裏確實顯得有些老套,但是和泰坦尼克號沉沒時羅斯救傑克的片段,大鬍子在冰水裏試圖抓著自己的黑膠唱片時的場景更加藝術生動。雖然兩個題材沒辦法比較,但是相信如果曾經或者至今都搜藏着打口帶和黑膠的人,應該會理解自己的打口帶被母親一箱一箱的扔到垃圾站的心情
    閒話不多說,搖滾不死。

  《海盗电台》观后感(四):像海盗一样放肆的追寻梦想

连着两天看了比尔·奈伊的影片,还是觉得这部海盗电台更适合他的气质,痞气中带着优雅。
摇滚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狂热,也许平凡枯燥的生活让我们麻痹,唯独摇滚能够唤醒沉睡的心,音乐能够让生活缤纷绚丽。片中的人为了追求心中的信念放弃了陆地的生活,漂泊在远离尘世的海上用电台传播能量。
影片最后看到无数帆船去拯救沉船,看到菲利普·霍夫曼 从水中跃然而起的一瞬,都仿佛在昭告我们,摇滚不死的执着
好的影片总能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梦想,感受到执着;心中的梦想,像海盗一样去夺过来。
可能个人对于夸张的表现手法和不够缜密的编剧情节不太认同,所以影响了观影的投入感,但鉴于主题深刻,也可以打个高分。
打分:7.8

  《海盗电台》观后感(五):在北海破处

Carl作为一个类似叙事者的身份进入到故事中的时候,格格不入的样子恰如屏幕前的观众,小心翼翼的旁观着,试图跟上船上的节奏。
是一个有点儿漫画化和理想化的故事,一群人热火朝天的搭建了一个海上乌托邦,然后在频率中给那些在自己轨道上运转的人一个voice,告诉他们:世界上有人和你一样,这个世界值得去爱。
烟草酒精和性,片头说,那是英伦摇滚的黄金年代。
Lesbian大厨,周六上船的女人们,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音乐。
躲在被子里的小男孩,打字机旁的女文员,女学生,值夜班的护士,老伯和他的狗狗。
世界在那一瞬间是一个温暖的家。
我其实很容易被这类有点儿刻意和理想化的故事打动,可是有时候也认为电影这个东西,是能够当做传递思考的工具没错,但有的时候也应该是造梦的机器。
所以这样一个新娘站在快艇船头乘风破浪而来(虽然最后结局让人哭笑不得)、朋友间的矛盾可以靠一次说不上认真还是不认真的爬桅杆比赛解决、充满无尽的黑胶与午夜的欢笑的故事能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如同我那个放电影截图的相册描述「相册主人又哭了」一样的感动,更多的还有对生活的不算切合实际的美好期待
至于结局,虽然料到了作为「真爱至上」导演兼编剧的柯蒂斯也不太可能拍一部讲述殉道者的悲壮电影,但是看到小船们举着荧光字的大牌子从四面八方开来的时候简直是松了一口气到想给导演一个吻。
就算是把肮脏狼狈的一面通通用明亮的色彩与欢笑盖过了吧,可是想一想,摇滚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作为给人去相信能够拥有另一种生活的可能的态度
we make love not war,于是我们躲的远远的,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理由,毕竟,谁不想拥有一个在北海中心破处的美好回忆呢。

  《海盗电台》观后感(六):不是宿命的宿命

第二次看《海盗电台》有一种莫名的忧伤,我是一个没有摇滚情怀的人,自然也无法理解其中的音乐,和大部分观众一样,我在意的是电影讲述的故事。
故事的结构并不复杂,故事中的元素也一目了然,通篇来看,此电影的所有构成再简单不过。一艘终日在海上飘摇的渔船,这一点让我不禁想起《海上钢琴师》,只不过两部电影给人的感觉不同,如果说《海盗电台》是一种力量的彰显,那么《海上钢琴师》是得而未得的忧郁。在那艘船上有一群百无聊赖的DJ,和一位女同性恋。每个周都有Saturday night,他们释放自己,也控诉这个世界,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极其的相似,只不过我们没有那么自如,破败粗陋的船舱上随意的甩了几个大字,love boat。颓唐不羁,毫不装腔作势,radio rock,能牵动大多数人的,必然是真实。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隐喻,也不需要太多的蒙太奇,需要的是娓娓道来,就向一种生活,平静之中带给人震颤和感动。
太多的电影都充斥着镇压与反抗,然而本片却不同,他们只是在争取,争取属于自己的乌托邦,整部片子并没有着墨于斗争的过程,观众也不需要想细节之中的言外之意。他们不做作,不刻意,不告诉你结果,只是生命中点到为止。有些事情看似重要,其实只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导演和船上的DJ一样简单而高傲,他们要的只是音乐和自己的态度,观点,以及生活。
冰冷的餐桌和更冷的笑话让电影多出很多乐趣,也许,生活在陆地上,我们都是制度之下的似灵魂,总是有人来为我们限定应该走的路和方向,一时贪欢也不过是画地为牢的嘲讽。在本片中,观众可以跟众多DJ一起领略一场精神盛宴。不过是一条船,却能够容纳这么多独立鲜明的性格。如果是那样的年代,我也会像把收音机藏在枕头底下的小孩一样,每天晚上等世界沉睡,然后闭上眼睛走进自由的国度。
love boat是一个标记一个载体,DJ们会在任何一个角落依旧大喊,摇滚万岁。
或许本片传达的是我所不了解的摇滚精神,之前看过一本书,白色的封面,几个灰色的骷髅,书中说,有的人天生是诗人,有的人天生是摇滚乐手,或许在诗人和摇滚乐手的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诗人的叛逆来自于诗句,摇滚乐手的叛逆来自于歌词和旋律。而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会倾其一生去叛逆?
一部电影之所以让人流泪,是因为他们扮演着你想成为而不能成为的人,有时候,是一种遗憾,有时候,是一种向往,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无奈。

  《海盗电台》观后感(七):给自己一个情绪,彻底进入乌托邦

近几年看过的最棒的电影!半夜内心还是燃了!自由的乌托邦,酣畅淋漓的追寻,每个人都酷绝了!没有顾虑,没有扭捏。做一切属于自己的事!有爱,宽容!百分百美好的一片子,不真实但还是震撼

看很多人评论都是从电影技术性层面说的,打分1星2星不少,其实我觉得这片子很带情绪和经历,有些人一辈子心里都没有过如此的挣扎,有些人则挣扎一辈子,更多的人也许正在经历挣扎和迷茫。技术层面的事情我不懂,摇滚我也无感,但这种热爱一种事物达到信仰的状态我非常羡慕。似乎生活很简单,热爱音乐热爱摇滚,那我便用一生去追寻。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被太多的现实因素所束缚,所以挣扎,片子里的每个人都真实到不真实,怎么想怎么做,每个行动都告诉观众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所追寻的。电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梦,大部分人想做却做不到的梦,那些洒脱,无可评判。

人与人是有差别的,热血和理智都是存在的,不奢求理解也不必评判打扰,各自能够坚定的追寻自我所向往的状态就是最好,不需要给任何人交代......

  《海盗电台》观后感(八):海水里唱不了歌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我和摇滚处在两个维度。小时候看过一部国产情景喜剧,有一集讲一北京小孩迷上摇滚,整天张口一句“我曾经问个不休~” 。当时觉得搞摇滚的都是那样的北方傻小,钱花光了就老老实实回家的那种。
  《一无所有》最开始一遍也听不下去,很不理解为什么摇滚的尾奏那么长。后来知道了那一年的事,才开始慢慢地单曲循环这首歌,然后一首不落地循环整张专辑。20世纪的华语摇滚乐手,我真正佩服他们。好像摇滚很少有唱情歌的,“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可他们终究还是凡人,所以西方的摇滚姑且先拿毒品和性垫垫饥吧。
  可是先入为主地,《海盗电台》的做作令我产生一种隐隐约约的反感。很明显这是一部情怀替代情节的典型。而且“追求自由”、“个性解放”、“藐视管教”这些标签又一下戳中了许多年轻国人的兴奋点。和《V字仇杀队》一样,内地观众结合了中国国情而对这部电影产生的别样好感将它的豆瓣评分起码抬高了百分之十。希望这种发酵是西方主创们意料之外的结果。
  摇滚乐我不了解,六十年代的西方我不了解,八十年代的中国我更不了解,我只知道追求自由平等不是“作”,不是向政府撒泼,不是将一切所作所为都定义在“我生活在21世纪,我无论怎么闹当局都不敢拿我怎样”的前提下,这样的叛逆,不是先驱,是乞讨;靠强权同情施舍的自由,是最大的奴役。
  不知道主创们最后安排的沉船那一桥段,是不是有意用冰冷的海水让广大观众,尤其是让那些自认为身处21世纪,实际上却仍活在与8世纪的社会体系无异的发展中国家的观众们醒一醒,当真正面对碾压式的强权暴力时,许多东西是有多么脆弱。影片中这种绝对暴力让过家家般的民选政府来施加还不够有说服力,所以只能借助自然的力量了。虽然结局还是观众爱看的皆大欢喜,但是国人不要忘记,DJ们能活下来,是因为他们的船沉没在北海,而不是黑海、红海或者黄海。
  前几年曾经兴致勃勃地找来《切·格瓦拉传》看,结果发现上下两集的电影非常沉闷,完全是咬着牙才能看完;还有一部豆瓣上都没有页面的传记片,主角是今年可能成为缅甸国务参政的女人,开头几个场景也是让人血脉喷张,而最后却完全转移到感情戏上去了,根本支撑不起商业片的起承转合。我想这不是主创们拍得不好,而是他们太尊重事实。追求自由的过程根本不浪漫,相反是枯燥的,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同一件事,并且冒着死亡的危险,冒着让亲人痛苦的自责。西方电影人将其娱乐化、商业化,是制造文化的垃圾食品,甚至鸦片。在有信仰的社会,渎神是罪。
  去年年初的某个凌晨,维基上的长城突然短路,许多平时看不了的词条那次都能一览无余。那一晚之后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了,一种失童贞的感觉。当年5月份维基没了,我还继续活着,继续听歌,刷片,意淫,无时无刻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感觉自己的执念始终是个悖论。我能为我的祖国做什么?能为我的理想国做什么?只能去死吗?该死多少次?我恨自己弱,恨自己没有音乐人的才华,还能通过创作抒发,而我只能栖息在别人的作品上,做个消费者。
  一直不敢问自己,如果换做是我被人用枪指着了,我会不会继续坚守,会不会怂。我知道人类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人说“我不会”。他们中有人可能连音符都不认识,他们却格外自由,他们离开的时候,知道为何死;他们也让后人,知道自己为何而生。
  去年年底崔健当电视节目的评委了,他的许多老歌又跟着电影重新火了,我不想说什么什么已死,只是觉得自己尝到的更多是酸,不是甜,但我还是为他感到高兴,无论这是呐喊,还是呻吟。
因为20世纪已经过去了。
  逝者安息,先驱不朽,自由万岁。

  《海盗电台》观后感(九):以摇滚的名义追求自由

第一次听摇滚乐应该是听Beyond的时候。那时候家驹刚离开大家。
电视台铺天盖地地报道解密,节目中不断地播放他们的音乐,也在那时候。我爱上了他们的音乐,那时候不懂何谓摇滚,以为只要背着吉他有人打鼓就是了。之后就一直听着他们的歌。。后来也接触了一些日本乐队和流行音乐。
直到大学,在组乐队的舍友的熏陶下,我才开始真正理解什么叫摇滚乐。
那时候他给我听涅槃、玛丽莲曼森、Radiohead、U2、Coldplay等外国摇滚乐队和国内的黑豹、崔健、张楚、何勇、唐朝。。。那时候简直就去了一个大观园,原因摇滚可以有这么多的风格,有这么多的表演方法。原来,摇滚不止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一种精神~
--------------------------------电影简介-------------------------------------------
说起英国,出来炸鱼薯条和基情绅士外。全球闻名的就是他们的摇滚乐。60年代的英国,BBC每天只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播放流行音乐。这时候,在北海停着的一艘船上每天都不停地播放着各种摇滚音乐,成为大众喜欢的电台。而这个行为在政府眼中是不允许的。但,确没有法律可以对他们进行处罚(英国政府虽然专制却还知道要依法)。于是,负责处理这个事件的官员想尽各种办法来赶走他们。一直不得逞。最后在制定一些对方他们的法规后,名正言顺的对他们进行执法,而这时候,海盗船开走了,但在半路却发生意外进水沉没了。就在大伙都失去希望时,通过电台得知这个事情的听众纷纷驾船从四面八方赶来营救。而海盗电台的船也永远沉在大海里了。
电影中充满各种香烟、美女、酒、性。
也许这些都是摇滚乐的象征,也许这都是一般大众不喜欢摇滚的原因。
电影中的配音很正点。都是那个年代的经典名曲,观影过程很享受。
--------------------------------观后感---------------------------------------------
看电影的过程,感觉就像跟一个刚认识的女生在交往。刚开始觉得她很有趣很可爱,慢慢的去了解她。最后,忽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她了。这感觉很幸福很温暖。这样地爱上一部电影是最正点的,她没有华丽的场面,没有豪华的阵容。只是陪我一起去享受摇滚乐的乐趣,一起去为自由呐喊。我爱这样的感觉。
一起去追求自由吧 以摇滚的名义!

  《海盗电台》观后感(十):faith-healing story

It is one of the best British movies until today for me – awesome music, swanky cast and beautiful imagery. It is a fantastic narration of UK of that era – sex revolution, rock n roll, growing rebellious emotion and anti-war protest across the country. but this movie is mostly personal – a thousand people will have a thousand way to appreciate it. Coz we all had different best days of our lives. :D
5 years from the first time I watched it on the dorm bed in law school, I watched it again in a beautiful, crispy Saturday morning in Berlin. Everything has changed; I grew from a law student to a copywriter slash creative.
But I still cried my whole heart out during the movie, for the passing time that can’t be retrieved, for the memory of my best days, for having shared this private emotion with my students in my English class.
It hits me so hard, once again, upon hearing the news that the pirate radio station will be outlawed in a few hours, DJ Kurt told little Carl on the dock this – “this is the best days of our life, there will be a long way di-do-di-do down. ” 5 years ago I am 19, wasn’t quite able to digest the complexity in his words. Now ground down by life a bit, I see truth has been told by Kurt – life is a trajectory between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s and mundane life routine, between the peaks you strive to claim and inevitable black mists in the valley of lost.
The way I see it, most of the time, I don’t live my life, my life lives in me. I just want to be fully here, letting the best or the worst times flow through my body, my skin, my tips of eyes and my gravestone engraving.
Like little Carl never knew who he was going to meet, and what destiny's waiting when he got expelled from school and sent to the boat.
If the best days of our lives are the last warmth from the sun kissing the horizon, then the long way di-do-di-do down is the lingering black night of the rest of life. (Sorry i am speaking such negativity, i am just really tired right now... )
Mind-blown and numbed in their peak times, people start to savor them best in the dark days in later life. What they have on the boat are the recipe for every lifetime experience: the comradeship forged in 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the craziness that allows you to not give a fuck, the boozes, the sex, the drug, the smoke and of course the edgy first encounter of love.
For me, the best time of my life is my 2011. Freshly graduated, had a job of my like, earned just enough money for my night outs, went to the Paris, lived in Krakow, tasted vodka first time in my life and bonded with 3 very special frien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 days that will never come back again.
It is funny coz after that I have been to much more famous places and done much more exciting things. But the best days remain best days. As in that one particular year of mine, I was fresh, facing the world unguarded.
The second scene from the movie that stays in my mind, if I can remember anything from this movie in 20 years at all, is the end scene – when people drove their own boats to rescue their beloved DJ, the outlaws abandoned by the heartless government. It is a moment of faith-healing. It touches everyone’s heart to see a dream in dire danger picked up by people who love you.
it is surely a great movie that can take people’s mind away into the glorious golden age of rock n roll and to an oasis floating on the north see, away from the shore of bias and soul-crashing realit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