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经典影评集
《士兵突击》是一部由康洪雷执导,王宝强 / 陈思诚 / 段奕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士兵突击》影评(一):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
当时看《士兵突击》时还真没在意这个片子会那么火,我一直以为像军旅题材的电视剧,里面都应该是长的帅帅的演员来演主角,后来渐渐的才现,只有王宝强才是最适合的,也只有他才能演出许三多那种傻傻的性格,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剧中军人那种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给了我深深的震撼,让我明白了“百炼成钢”的真正含义,“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士兵突击》是一部好电视剧,更是一本好书。兰小龙用一部的完全没有情爱的小说,打动了很多人,更打动了我。喜爱那里的每个人,正因每个人都让我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人。爱那里的每一个主角,正因每一个主角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它讲述了许三多由一个孬兵变成一个兵王的故事看了《士兵突击》这个片子后,我才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软弱。我觉得那些士兵不必须胜利了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能坚持到底,问心无愧的士兵,都是好士兵。人的一生,不求对社会有多大的轰动,只要你发奋做好你该做的事,问心无愧就行了。做一件事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坚持到底,无论结果是不是你所期望的。
《士兵突击》影评(二):士兵突击
经典!经典!经典!没有爱情没有女人,但是就是好看!里面每个人物都很深刻!一遍两遍三遍,再多遍都不腻!!!!!!!!!!!!!!!!这就是经典!有意义!。。。。。。。。。。。。。。。。。。。。。。。。。。。。。。。。。。。。。。。。。。。。。。。。。。。。。。。。。。。。。。。。。。。。。。。。。。。。。。。。。。。。。。。。。。。。。。。。。。。。。。。。。。。。。。。。。。。。。。。。。。。。。。。。。。。。。。。。。。。。。。。。。。。。。。。。。。。。。。。。。。。。。。。。。。。。。。。。。。。。。。。。。。。。。。。。。。。。。。。。。。。。。。。。。。。。。。。。。。。。。。。。。。。。。。。。。好看好看好看。。。。。。。。。。。。。。。。。。。。。。。。。。。。。。。。。。。。。。。。。。。。。。。。。。。。。。。。。。。。。。。。。。。。。。。。。。。。。。。。。。。。王宝强还是不错的!一个人的少林,宝强不光是傻根,许三多。。。。。。。。。。。。。。。。。。。。。。。。。。。。。。。。。。。。。。。。。。。。。。。。。。。。。。。。。。。。。。。。。。。。。。。。。。。。。。。。。。。。。。。。。。。。。。。。。。。。。。。。。。。。。。。。。。。。。。。。。。。。。。。。。。。。。。。。。。。。。。。。。。。。。。。。。。。。。。。。。。。。。。。。。。。。。。。。。。。。。。。。。。。《士兵突击》影评(三):军人是可爱的
后知后觉突然想看这部剧,熬了通宵看完。每个角色都刻画的非常真实,每个人物都有他可爱又可恨的地方。但我想,还是可爱居多吧。艰苦的训练,残酷的实战,复杂的战友情谊,每一处都让我觉得激动、高兴、难过、愧疚。是一种我之所以可以在这里写无关痛痒的评论而很多人却需要在烈日风雪中煎熬的愧疚与难堪。这些本是我无法切身体会到的,而剧中的每个人物的表现让我真真实实像是亲自体验了一回。非常感谢。
我姑父也是军人,空军,四年一次探亲假,来回调遣换地方,为此我姑姑和弟弟也都受了不少苦。如今看到这部剧也就格外有感触。新的一年,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健康平安
PS:袁朗太帅了!!!!!自从他第一次露面后我就等着看他啊啊啊啊结果一直等到了18集
说一下体会:1、首先,这是一部以军旅生活为题材,探讨生命意义的作品,毋庸置疑,它的主题是严肃的,这也是这部剧吸引我的原因。
我十几年不看电视了,得看此剧,源于王宝强离婚事件。百度了宝宝的资料,由此才知道这部十年前就大热,而我居然完全一无所知的电视剧。
浏览完电视剧分集剧情,就去淘了二手书,因为看分集剧情时,凭多年的阅读嗅觉,判断这应该不是一部普通的军旅剧,这本书值得收藏。
2、《士兵突击》涉及的主题是严肃的,其一:生命无常。
这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一切都会变。许三多说“每换一个地方,我就象死过一次一样。”他是一个对感情执著的人,对自己热爱的人、热爱的环境和事物,执拗地坚守。然而命运让他换了一个又一个地方,从家到新兵连,还没有建立归属感时,就被抛到荒野上的五班。
顺便说句,荒野是有寓意的,人生就是一个荒野,你必须独自在荒野中铺出一条路,才能走出来。接着说,他刚在五班得到归属感,就又被调到钢七连,自此,他依恋的人,一个又一个离开。
史今班长的离开,是许三多经历的最不能忍受的无常,因为史今宽广的胸怀和温柔的宠溺,几乎是三多“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然而班长要离开了,许三多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明知徒劳也要痛哭耍赖。
无常来了,没有人守得住。你最珍视的人,最热爱的事,离开的时候,你嚎啕大哭也好,痛彻心肺也好,命运无动于衷。
人在无常面前,知道自己什么也守不住的时候,内心几乎崩溃,信仰几乎坍塌。草根也好,王孙也好,无人能幸免于无常。将门虎子高诚一样要面对他视为生命的钢七连的解体。
那么,既然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会守不住,一切都会消失,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显然,这部剧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
3、主题之二:生命的意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既有的,不是一直就安放在那里的,而是你自己寻找的,赋予的,建立的。
十几年前曾写到:“我想用生命之水,浇一树菩提,然后坐在树下,静听天籁。”那时,还只是朦朦胧胧地表达这个意思,现在则要清晰许多。感谢时间,感谢在过去的时间里经历的一切事,好的,和不好的;快乐的,和痛苦的。
是的,万法无常,一切都会消失,一切外在的人与物都守不住。但总有你能守住的东西,那就是守住你自己。不能不停地追逐外物,追着追着,却把自己给弄丢了。
所有的圣贤都告诉我们,要向内走。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尊佛,一个神衹。那尊佛,那个神衹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找到自己并成为自己,你才能达到圆满,从此攻无不克。
班长走的时候,是这样对许三多说的:“三多啊,你别老把这个想法寄托在别人身上。你自己心里边就开着花儿呢,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我走了,能帮你割掉心里的最后一把草。”这个时候的班长,简直就是一个哲人。(第十一集太感人了,我看了三遍才继续看下一集的,一向觉得看电视哭很傻,但这一集我看哭了,哭得很温暖同时又五味杂陈……)
又扯自己了,拐回来。
班长是许三多军营里的班长,又何尝不是他生命中的启蒙师父?许三多对班长的感情,跟中国古代徒弟对师父的感情,又何尝两样?变化的只是时代,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什么关系,就必定会产生的什么样的情感。(外在的标签关系跟本质上的关系无关)
班长走了,许三多再没有可依赖的人,他必须自己学着长大,这也是班长的期望:“该长大了,许三多。”
许三多没有让班长失望。
接下来我们看到,钢七连解体,连长高诚都几乎崩溃的时候,列兵许三多却挺了下来,他做到了坚守,哪怕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依然能够自律、守时、守规矩。做到了“君子慎其独”。
生命原本没有意义,但你好好活就有了意义。当你在每一件细小琐碎的事中,活出庄严感来,那些细小琐碎的事,每一件都会闪耀出光辉。
因为生活中经历的一切一切,都不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结果,因为那个结果最后是一个虚空,没有什么意义。
想想看,地球最终也是会毁灭的,整个太阳系,乃至于整个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在成住坏空中不断轮回。
那么,人活不过百年,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且慢!意义是建立的,一切事来事去,都是为了成就一个人,成就一个人生命的庄严与圆满。只有你这个人在,你的世界才在。一个人把魂走丢了,他的世界也就坍塌了。人这一辈子,走的时候两手空空,唯一能带走的,是一颗训练有素的心,是一个强大的灵魂。而这一切,都是要经过历事才能磨炼出来的。古人言“宗经、涉事、守先、待后”。涉事,是练功夫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在中国古代,三百六十行,都是涉事,一切涉事都是为了练功夫,都是为了成人,成大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说到底,一切涉事都是修行。
中国原本是一个全民集体修行的民族。当每个人都能懂得可以在涉事上找到自己的时候,就不会象今天这样,全民躁动、功利、短视、为了追逐外物不择手段,乃至于无耻无底线,活成精神侏儒,没钱不快乐,有了钱还是快乐不起来。
扯远了点(其实也不算远),说回来。
当许三多象一个扫地僧一样,雷打不动,每天用心地打扫着只有他一个人的营房时,高诚也渐渐明白了:“他每遇到一棵救命稻草就死死抱住,有一天,我回头一看,嚯!他抱着的,已经是一棵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许三多扫地的镜头很多。扫地,又何尝不是扫心地?心干净了,世界就清宁了。
扫地,有个佛门典故,周梨盘陀迦就是通过扫地开悟的。金庸深知这个典故,所以《天龙八部》里,武功最高的是扫地僧。
正如团长对许三多所说的:“人不是靠做出来的,那是靠活出来的;就像你守军营一样,你不光守住了军营,而且还守住了你自己。”
守住自己,也就守住了一切,这才是最大的财富。然后,属于你的一切,就都会在前方等你。
生命本来没有意义,好好活就有了意义。
这也是许三多反复说的车轱辘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这哪里是一个呆子的话?这根本就是一个智者的话!许三多不是呆子,也不是大智若愚,而是因为他心地干净,所以能够直抵本心。因为单纯和无欲无求,所以心光能够透射出来。
在单纯的许三多影响下,在睿智的袁朗点拨下,聪明,然而功利心太强的成才醒悟了,所以他心平气和地回到荒原上的五班,决心在那里长出自己的枝枝蔓蔓来,而他也的确在荒原上铺出了自己的路,并成功走了出来。所以面对袁朗的最后一次考验,“成才,演习完了你就要回你的老部队。”他黯然,但平静:“我知道。”
平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无论留在跌宕精彩的A大队,还是回到寂寞荒野的五班,都不妨碍自己庄严、踏实地活着。因为,脱胎换骨后的成才,已经有能力看到天是蓝的,草是绿的,能在屎壳郎搬牛粪中的漫长时间里,看出乐趣来。他已经找回了自己,重新拥有了童年的初心,长出了自己的枝枝蔓蔓,他合格了。
袁朗终于肯定了他:“是啊,路很长,比许三多还要长,你会比许三多更多迷茫,所以……我必须先问你一句,如果这是你的路,你愿意来我们老A吗?”
成才,终于成材了!
三:不抛弃,不放弃。
并不仅仅是在困难时不抛弃战友,参看演习时袁朗对成才说的“抛弃了什么,放弃了什么”那段话。
不抛弃,不为了功利抛弃初心,不抛弃每一个日子,每一天的枝枝蔓蔓。
不放弃,就是坚持,生活是日子叠日子,只要活着,就永远有数不完的事情等在那里,永远会不断地遇到困难,永远都有困境,层次高的人有层次高的困境。里尔克说过:“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一切。”可以视为一个注释。
影片的最后,是一叶小舟,行驶在茫茫的水面上,显然也是一个寓意。生命之苦海,假借舟楫才能渡过,涉事就是舟楫。所以,无论是在A大队做特种兵,还是在五班做普通一兵,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船,只要渡过,都一样。
所以,史今也好,伍六一也好,复员后无论做什么,无论是否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都不妨碍他们生命的庄严和美好,因为他们都活出了人的尊严,活得堂堂正正,活出了浩然之气。
最后,关于剧里说的不抛弃不放弃,关于每一位角色,本质上的孤独和必须面对孤独,以及在独自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温暖,需要另外写一个帖子。
(用手机连看了三天,今天看完了全剧,很过瘾!打算再看一遍,应该能看得更透彻一些。2016.08.23)
《士兵突击》影评(五):成才,那个独自长大的孩子
客观地说,我们一直都忽视了成才。《突击》也是一部成才的成长史,甚至比许三多的更精彩。离开七连,不是冲动。成才的目标只是继续留在部队里,留住他心爱的狙击步枪——所以只要能留下来,他不在乎是七连还是三连。
抛下受伤的伍六一,他考虑过,斗争过。说一句不违背良心的话,当时的情况下换做是我,我想我也很难成为许三多。许三多参加选拔的原因是:可以和老七连的人一起执行任务。他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是否要去老A。但成才不一样。成才的目标很明确:如果有三个名额,我是那三分之一;如果只有一个名额,我就是那一个。用伍六一的话讲:你要得很现实,这不是错。
成才就是那个独自长大的孩子,没有人宠着他,没有人罩着他。一路上摸爬滚打,酸甜苦辣,他只能独自承受。没有安慰。
如果一定要说成猜错了的话,那就是因为他太过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忘记了周遭。
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包括许三多。
所以袁郎说成才:“比吴哲更专心,比许三多更知道自己要什么,比他们都要理智。当有一天能看破自己狭隘的天地时,他就是一个可能的管理者。是的,管理者,不讨人喜欢,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方在第一位的就不是讨人喜欢——就像我有时很讨人厌一样。你要选择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可爱的人。”
《士兵突击》影评(六):傻根儿到列兵
经过室友几次三番,三番几次的介绍此片,近日,我终于看了,虽然暂时还没看完,但是也是感触良多。我不知道故事中的许三多脑子里最终装着些什么,或者是少了些什么,让他在一些事情上那么去坚持,坚持的那么的彻底,坚持的让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他够傻,傻的彻彻底底。我也是那么认为,故事一直到单杠上翻跟头之前,我都不喜欢,因为他太傻了,我喜欢看傻子逆袭。但是其中我很喜欢铺路那段,让我很感动,我感动的不是他铺路,感动的是他用他的行动用他的纯朴用他的那一个劲儿带动了全班人,看到这我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人生,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到底有多少是为了自己有多少为了别人有多少是什么也不为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去做。我们都活的太现实,活的过于现实了。
《士兵突击》影评(七):如果没有史今
人人都爱许三多,不管开始时,他们有多嫉妒他、讨厌他、瞧不上他,可最后,终究人人都爱他、护他,视他为宝。为什么?他善良、多情、认真、坚定,这些固然都是理由,但我认为,还有个原因来自于编剧本身对许三多这个角色,或者说对许三多所代表的人性当中单纯美好一面的照顾和优待,在他的成长路上安排了许许多多的贵人。在许三多从孬兵成长为“兵王”的这一路上,我认为有三件事构成了他命运转折的关键:修路,三百三十个腹部绕,和追击老A。而促使这三件事升华为三个重要转折的正是许三多生命里的贵人:老马、史今和袁朗。
首先,在修路这件事上,如果当时五班长不是老马,而是像李梦这样爱出风头、爱占人便宜的俗人、普通人,把功劳据为己有,最后上团报哪会有许三多什么事儿?被老团长垂怜的自然也不是许三多,他或许就将永远默默无闻的驻守草原,直到复员,一个potential的“兵王”就这样被掐死在了摇篮里。
可幸运的是,他遇到的是继史今之后的第二个贵人。
老马,一个心中理想受环境所限,却始终无法磨灭其根儿上的良善的老兵。那时候,他手下的兵全部支持他,甚至对许三多说出“路是你许三多修的,但对外要说是老马修的,委屈你了”这样半带要挟的话,指导员的意思也是希望把这件事往大里宣传,为老马争取嘉奖。人人都知道老马是个好人,老马也确实为了大局受了委屈。众情难却,此时他只需糊涂一下,顺水推舟,谁也不会有半点异议,受人排挤的许三多更加不会。
然而三多是幸运的,编剧给了他一个正直、善良、爱护士兵的好班长,看不惯李梦等人的做法,把真正的修路人“供”了出来,让许三多的努力得到公正的嘉奖。
对比现实世界,教授偷学生的成果、老板偷员工的设计,这些动作做的自然而然,甚至成为比明文规定更加无人敢犯的潜规则。而电视剧里的许三多遇到的却是和自己一样忠厚善良的老马,这实在是上天(编剧)对他的眷顾。
再说三百三十三个腹部绕这件事。离开草原五班后,许三多进了七连,他训练表现欠佳,老是拖连队后腿,结果被所有人排挤。这时,史今作为许三多这辈子也许是最大的恩人,对他不离不弃。就像有人说的,在这部没有女人的戏里,史今其实充当了母亲与恋人般的角色。温柔地微笑、无微不至的关怀、极度耐心的教导和鼓励,甚至为了这个孩子跟连长、跟伍六一、跟所有人闹掰。
三百三十三个腹部绕,作为一个单独偶然事件,使许三多彻底摆脱了自己“异类”的高帽,赢得了战友的肯定和尊重。可是同时,这个独立偶然事件的背后凝结的是史今长期的帮扶和期望,这种帮扶的高潮便是史今不惜以自己的手做赌注,让三多练习砸锤。那一下子砸伤了史今的手,也把许三多给砸开窍了。
最后要说的是袁朗,其实我不太明白性格强硬古怪的他为什么会对与自己毫不相像的许三多情有独钟。两人初次交手时,袁朗明明已经把枪口对准了许三多,但他根本不把这么个小个子放在眼里,仿佛干掉对方是以强欺弱,胜之不武,放了许三多一条生路,这才让许三多有了可乘之机,从此有了“活捉老A中校”的美名。
如果说野外生存里他对伍六一的不抛弃不放弃使袁朗对他印象很好,之后放他大假让他去用旅行的方式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这手法出自一向苛刻的袁朗,就显得过于浪漫和娇惯。不就是直面死亡了么,特种兵不就是用来干掉毒贩的么?总归要有第一次的。血性而粗暴的袁朗为什么会给许三多退出的余地?就像袁朗说的,善恶交战,善的必先受伤,所以要做个善良的恶人。可此时的许三多从内而外,都彻底的写着善字,特种部队个个如狼似虎,许三多真的合格吗?
《士兵突击》影评(八):士兵看士兵
选标签的时候都在纠结,最后还是按青春励志军旅来的。 第一次看是在08年。家庭的变故,学业上,游刃有余的尖子被打到底层。那时候真的需要有人帮忙,羡慕三多。最终还是玩成才一样爬起来,不管结果如何。 第二次是在部队里看,实在是闲得蛋疼。用那句歌词来总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这次……,这次是退伍两年后看看,刚退伍那会真的不敢看看,不敢看老白、史金退伍,真怕崩不住。
现在看得满满都是青春的回忆,回头看看自己的两年和这部剧是一样的。我地班长是史金和伍班副的结合体,训斥在先关心在后。自己则是三多和成才得结合体,怂包软蛋再先,自立自强在后。当然也有一个像保姆一样的班副,只是我这个熊孩子当时太不懂事,对不起他。
这是一部经典,无法超越的经典。也是最接近部队真实的电视剧,以后就靠它来看青春的回忆了。
《士兵突击》影评(九):质朴的情义,铁一般的鼓励
高中补习时候的英语老师用他和功夫熊猫激励我们,后来去了南方听广播里“冬吴”对之的赞誉········泰囧热过了,使我不禁又回想起士兵突击,于是随手点播了一集:许三多在五班“一个人搭墙四个人拆墙”修建五角星路的事迹被战友们道给张干事,那时候他在替撒谎的许梦站岗,连长来找许三多回团部,“好兵”却“消失了”,大清早回到宿舍被班长、老魏、薛林等按在桌子上惩罚“挠脚心”,开始还笑着,满满地却哭了········
看着看着就变成了满满地激励,也许是因为现在(作为失业的落魄北漂)对追求的事业再一次彷徨,但我决定今后不再懦弱了!
《士兵突击》影评(十):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是口号
口号,这个词似乎让人联想到的是口号式,不干实事等贬义的词汇。但是在这里,口号的意思是座右铭,箴言等在人心中的信仰般的东西。许三多的口号是:好好活,有意义地活。很简单的一句话很平白的一句话,但是要做到却是对自己的一个漫长人生的承诺,对生命的一种致敬。记得许三多在草原五班的时候,坚持新兵连的生活和训练要求,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说训练多累啊,但是他心中对“活的有意义”这个承诺,这个信仰的坚守,让他在任何时候都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守自己的职责。
成才的口号则是:向着最好的地方努力,如果进老A有三个名额,那我肯定是其中一个,如果进老A只有一个名额,那就是我。 钢七连的口号则是: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重要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口号,这些口号也是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一个支点。当然口号也会变,就像是人的信仰也会改变,其前提必然是人生收到了很大的刺激或者外界的极大改变。坚持广泛适用,简单易懂的信仰,不轻易地被改变,是通向最终成功的大路。
过去年少轻狂的坚持自己不看国剧,但是看多了美剧之后,回过头来发现国剧不乏优质的电视剧。看美剧符合现代人的思维和观念,但是良心国剧给我们的启发和感悟,来自同一文化圈内的思想感悟和思维交流,却是美剧不能提供的。
《士兵突击》给予我很多感悟的地方:
(1),许三多被分配到草原三班,但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没有希望,而且要否定你的希望时,你是否可以坚持你的原则和追求。
(2,),袁朗拒绝成才进入A大队的时候说的话,认为成才只是在追求目标,不注重过程,他的生命只是一片空白最后只留下一个目标。对自己呆过的地方没有任何情感和牵挂。
(3),高连长最后与许三多坚守七连的时候,发现整个大队的人都知道他的背景而他浑然不知道他人知道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得知这件事对他的世界观是颠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