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的观后感10篇

2017-11-28 21: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的观后感10篇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是一部由森下孝三执导,吉永小百合 / 堺雅人 / 吉冈秀隆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一):2500年前佛陀所说的“自利利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晓雅心灵美文

2015-07-04 晓雅原创 晓雅心灵工作坊
文:晓雅(澳大利亚首席华语心灵导师 )
微信公众号:晓雅心灵工作坊xiaoyaxinling
2500年前佛陀所说的“自利利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晓雅心灵美文
真正的富足,总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就算再有钱,如果他不快乐,我们也会觉得这算不上真正的富有;一个人即使拥有最漂亮妻子,但是如果他不快乐,我们也不觉得他是真正的成功
 
所有外在的追求,无论是物质还是感情,终其目的,不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内心感到快乐吗?而人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让自己快乐。
 
但我们都误以为让自己快乐是自私的,让别人快乐才是正事。殊不知,自己不快乐,怎么可能让别人快乐呢?即使2500年前开悟的佛陀,也教导我们“自利利他”。自利是在利他之前的。
 
这并不是简单的顺序排序,而是这世间的真理。不自利,是不可能利他的。先自利再利他,并不是自私,而是极大的智慧
 
奉献、多付出,当然是好的。为别人的付出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可是大多数人每天做的并不是付出,而是牺牲。
 
付出和牺牲是完全不同的,付出和牺牲做的事情是类似的,但内心的感受却是完全相反的。
 
当我们付出时,是满心欢喜的。付出应该是像热恋时的感觉,你喜欢上了一个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能够让她/他开心
 
你会想尽办法,为她/他创造浪漫、制造惊喜。你会在大太阳下走一下午,只为给她/他准备一份礼物。当你看到她/他收到礼物时的欢喜,你比她/他还要高兴。你会觉得这种感觉太美妙了,你会赞扬自己,棒棒的,做得好!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要求你,都是你自动自觉、心甘情愿的,你是为了爱而做的。也因为自己的付出,收获了爱的感觉美好。这便是付出。
 
但是牺牲却是另一回事了。牺牲是为了另一个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强迫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很多人,一直都习惯性地牺牲自我,却错误地认为自己在付出真爱时间久了,便觉得付出是不好的,因为似乎付出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殊不知,我们所做的根本就不是付出。因为做任何事情,但凡处于被迫和无奈,那么从一开始便是缺乏爱的。这样的付出充满副负能量的,对方也感受不到好意,所以不可能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
 
所以,很多妈妈抱怨,为什么一直为孩子付出付出,孩子却那样叛逆不懂事?为什么一直为爸妈考虑,爸妈却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一直为家庭付出,老公却并不感恩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况,不妨停下来,好好重新思考一下,自己过去一直做的,到底是付出还是牺牲?
 
如果你一直在牺牲,那你一定是个不快乐的人。因为你太忽略自己的感受了,你的心思和能量一直都放在别人身上,一直委屈自己。怎能不抱怨?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直都有选择的权利。你的动机是好的,行为却并不智慧。对于外面那些爱你的人来说,你的快乐也是他们深层次最大的心愿
如果你可以好好关照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健康开心起来,你对他人所做的,便可以从牺牲转变为付出。那个时候,你的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爱和能量。你甚至无需多做什么,大家都会喜欢和你亲近。
 
如何好好关照自己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你对别人的美好祝愿,先放在自己身上去实践。
 
每天督促孩子吃得健康时,不如先让自己每天吃得营养;
每天督促父母出去散心时,不如先给自己放个小假,出去喝杯咖啡、看看书;
给老公熨烫衣服之余,也要给自己买件新衣服偶尔换个发型、化个美美的妆;
男人赚钱养家之余,也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买个好用的剃须刀或是精致的领带... ...
 
当我们愿意开始,花点心思、宠爱自己,我们的内在会感受到爱,获得满足,会由内而外生出一份开心。这份开心,会给你带来自信微笑,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正能量。
 
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能量去爱我们所爱之人。不再牺牲,而是真心付出。你所爱的人,会欢喜于你的开心,并感恩你的付出。
 
相信我未来的你,一定会感激今天改变的你。加油!
晓雅于澳洲
2015-7-4
点击量突破百万的原创心灵平台。 澳大利亚首席华语心灵导师、情感专家--王晓雅老师(Jojo Wang),带您走出自我的盲区,疗愈过去的伤痛,活出精彩的人生。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二):假如我知道剧情,我是不会看的

给大家一个剧透:
就是讲释迦摩尼的故事......大概。。。。因为我本身都不清楚释迦摩尼的故事,大概就是一个皇帝出家的事儿。这只是其中一条线。
另外一条线,我至今仍未读懂。
老实说,这部电影不是很推荐,原因如下:
1 故事性,这个可以说是最大的原因,故事开头铺得太大,结果没有一个结局。有些地方,制作人貌似想前后一致,但是成为一个出家人,和“上天下地,唯我独尊”等等的预言,差太远了。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另外一条线的存在意义,至今未明。
2 画风配乐等等。假如撇开故事性,当成是叙述释迦摩尼的故事,这部动画本身也没有格外出彩的地方。
最后更加主观地讲讲个人感受:甚同意某些同学的说法,王子最后选择出家,是一种不负责人的行为。固然,假如他创立了宗教,给人带来信仰,在一种意义上,他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自由。但是,生为一个王子,他完全有能力为国民带来另外一种自由,这是建立在和平,物质富足,人人平等的条件上的幸福和自由。
btw,姐姐学得是经济,想问题比较实际,思想顿悟特高的同学可以自觉屏蔽姐姐的话。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三):突然发现佛陀的俗家名字发音跟我们一位领导人的昵称很像

2500年前的喜马拉雅山。
在雪山上饥寒交迫的老人接受了一只兔子的布施。兔子为他升起火堆,然后自己跃入火中,舍弃生命来完成布施,正所谓“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老人感动热泪盈眶,遂把它加入超值午餐。
佛陀后来回忆,那位老人是燃灯古佛,而那只新奥尔良烤兔,就是自己。
老人的弟子阿私陀仙人的业余爱好是站在悬崖边上迎着风大喊“I'm the king of the world~~~”,不过这一天他感应到真正的世界之王要降世了,于是派自己的徒弟那罗达下山去迎接。
那罗达按照师父的指引,来到了那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即将降生的释迦国的迦毗罗卫城,却正好赶上四处扩张的拘萨罗国大军压境。大军中还混入了两名少年,其中之一是能把自己的意识转移到动物身上的布兰斯塔克,简称塔塔。塔塔的家人都被拘萨罗军队害死了,所以他要来找拘萨罗的主将报仇。另一个少年恰普拉,家里的螺丝工厂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而倒闭,父亲早亡,于是跟母亲沦为奴隶,暗地里发誓要让欺压过自己的人都加倍奉还。他本来是要过来帮好朋友塔塔一起报仇的,结果突然意识到这位主将可能成为自己未来人生路上升职加薪、担当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关键人物,于是背弃了自己的好友,以挽救主将性命的功臣身份,当上了主将的义子。
迦毗罗卫城城主净饭王的妻子摩耶夫人为他诞下王子悉达多,这位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王子的降生使天象为之异变,拘萨罗军不战而败。
净饭王对悉达多王子寄予厚望,坚信他可是要成为释迦国王的男人,于是在王子十几岁时为他请了个教练来教他耍剑。但是悉达多王子对于耍剑并没有兴趣,他关心的是如何真正让众生从痛苦解脱出来。为了更深切的感受民间疾苦,王子打扮成勇士义彦的样子,微服出巡,并认识了少女米凯拉。两人泛舟恒河上,王子受到少女的热情款待,“来,干了这碗恒河水。”
王子回宫后就闹肚子了。一路尾行他的教练向净饭王举报说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少女。于是少女被抓来严刑拷打,并被夺去了双眼。值得一提的是,那位爱耍剑的教练在对少女用刑时所使用的木架,跟拉姆西波顿折腾席昂格雷乔伊时的那个架子还是同款。
来到拘萨罗国生活的恰普拉干起了对这个时代东西方奴隶来说都相当有前途的一份职业,角斗士。在圣衣争夺战中打败了一个丑版阿凡达的恰普拉又进入了职业生涯的下一阶段,圣斗士,并成为军队的统帅,带兵再次征讨释迦国。
净饭王派出了悉达多王子和他那位爱耍剑的教练领军应战。教练其实非常担心王子会拖自己后腿,害怕他突然饿了想吃蛋炒饭什么的,最好是连咖喱饭也不要随便吃。他其实多虑了,因为悉达多完全没有给他添乱的意思,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由于王子表现的太过安静,看上去一副很好欺负的样子,于是很快就被敌方将领恰普拉盯上。王子的教练不光擅长耍剑,还擅长耍箭。中了毒箭的恰普拉还是坚持着要取王子的首级,却被对方强大的小宇宙给震裂了,加上箭毒发作,无奈败退。
塔塔和那罗达带着恰普拉的妈妈来看已经飞黄腾达的恰普拉,却得知他中毒昏迷。那鲁达想到自己的老师阿私陀仙人一定有办法医治恰普拉,于是让塔塔动用他的超能力去报信。
“决定是你了,狂草泥马!”
……
“决定是你了,愿日后再不负人的雪豹!”
……
“决定是你了,偷偷把大葱吃了的大葱鸭!”
……
一路上辗转了多只不同的动物,求救信总算是被及时送到了。阿私陀仙人流露出了对那罗达的强烈不满,“我派你下去是迎接贵人的,你丫天天跟在个寡妇身边是几个意思?!”于是那鲁达最终也没能实现自己喜当爹的美好心愿,与塔塔的脑潜动物相反,他受到的惩罚是自己的脑子被猩猩给潜了。
恰普拉喝了阿私陀仙人给他开的祖传偏方,很快恢复了过来,但他奴隶的身份也很快被发现了。为了儿子的前程,恰普拉的妈妈一口咬定这孩子是当年充话费送的。但恰普拉却不愿意再与母亲分离,最终母子二人一起被处决。塔塔本来还想尽力来救他们,怎么说也得帮他们娘儿俩坚持到跟佛陀聊两句再领便当,不过后来也想开了,这种一脸主角相的人物突然扑街的事,在他还叫布兰斯塔克时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悉达多接受了父亲安排的包办婚姻,迎娶了隔壁家的公主,并且还有了自己的儿子罗睺罗。虽然他每天都是从五万多平米的床上醒来,面对两百多名漂亮的女仆,却并没有因为富有而感到快乐,他只希望找到办法解脱尘世的疾苦。最终他下定决心遁入空门。悉达多离开了家人,并向自己爱耍剑的教练辞行,“教练,我想当和尚。”
拘萨罗国的军队再次入侵释迦国。净饭王派教练领兵对抗,教练却坐地起价,要求被立为储君。于是教练穿着悉达多王子留下的黄金圣衣出战了,心里倍儿爽的他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这身打扮实在太高调了,出去之后分分钟被人口爆。
白袍悉达多走过尸横遍地的战场,此时他的目光中少了年少时的迷茫恐惧,只剩下慈悲与祥和。
-------------------------------结束?这才刚刚开始而已---------------------------------------
悉达多来到一户人家化缘,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大光头和一个小光头。大光头叫迪帕,是个苦行僧,脸上跟那个尾行降世神通的祖克王子有同款伤疤;小光头叫阿说示,是个先知,有了他,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Into The Storm了。
第一集像林志颖一样十几年不变模样的小正太塔塔在第二集一上来就以一个粗壮的成年男子形象示人,原因是他之前为了救恰普拉而功力散尽,随后体内胶[哔]蛋白大量流失,迅速变成一个大叔的样子。接替他担任第二代超能力正太的就是阿说示,萌点在于他那根伸缩自如、可长可短、灵活矫健的鼻涕。
同是修行者的迪帕邀请悉达多一起去苦行林接受爱的鞭打。阿说示也跟着一起去了,后来掉进了臭水沟,多亏悉达多冒着生命危险帮他把毒吸出来,他才能继续愉快的玩耍。
悉达多后援会核心成员塔塔和米凯拉来苦行林探班,结果米凯拉没过多久就得了怪病,救她的方法跟之前救阿说示的一样,要把毒吸出来。所以这一集悉达多的主要工作就是帮人吸[哔],根本停不下来。
悉达多的高人气惹来了其他修行者的不满,他们指责他不好好苦行,光顾着纠集无关人等在这聚众吸[哔]。康复了的米凯拉和塔塔为免拖累悉达多,很快离开了苦行林。
阿说示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他的好朋友悉达多感到不舍,并希望能扭转他的命运。阿说示却开解他说,呐,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还给他讲了自己超能力的来源:有个宇宙起源国王子的幽灵附在自己的身上,所以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位王子生前有两根丁丁,因此终其一生也没找到合适的伴侣,最后忧愤而死,死后化为怨灵,发现人们脸上有个用来呼吸的器官,其形状大小与他们宇宙起源国人的丁丁尺寸正好匹配。于是,从此世界上就有了感冒这种病,并且人们一感冒就会首先感到鼻子被什么东西塞住了,接着还会流出可疑的黏液。阿说示还很认真的对悉达多说他预感到几千年后宇宙起源国的人会声称悉达多具有他们国家的血统。边说着阿说示边抖了一下他那根晶莹剔透的鼻涕。
悉达多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自己竟无言以对,于是劝阿说示还是安静的去当狼饲料吧,加油么么哒。阿说示用自己的生命帮悉达多领悟了食物链的运行机制,于是悉达多不再执着于通过自虐的方式来修行,也不执着于光头这种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发型了。悉达多将头发扎起来,呈现出我们这些后世之人所熟悉的他的经典形象。至此,他终于具备了一个合格的动画片主人公最重要的素质:凭剪影就能判断出他是谁来。之前的大光头,实在太过普通,弄一个光头的剪影摆在那,观众都分不出那是小林还是天津饭,是叫兽还是吴克,是王全安还是李代沫。
悟道之后的悉达多离开了苦行林,在路上遇见了拘萨罗国的琉璃王子。琉璃王子依仗手下无敌浩克的活跃表现,平定了释迦国,万万没想到凯旋的路上还遇到了苦苦追寻的悉达多。跟之前的恰普拉一样,琉璃王子也被悉达多的小宇宙给震裂了,深感自己被对方给鄙视了的琉璃王子带着手下匆匆撤退。
王子的生母由于是奴隶出身,感染了瘟疫却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生性善良的无敌浩克对于琉璃王子的冷漠绝情深感失望,带着王子的母亲逃出城去,陪她度过了生命最后一段自由的时光。王子母亲的死让浩克联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痛不欲生的他一心求死,幸而及时遇到悉达多。受到悉达多点化的浩克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并发愿要成为悉达多的弟子。到目前为止,排队要来给悉达多当徒弟的似乎都是兄贵。
悉达多第一次用自己的智慧帮别人消除了烦恼和痛苦,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坚定的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沿途将会带领身前身后更多的人走向觉醒。此时,他有了新的名字,佛陀。
-------------------------------------------------------------------------------------------------------------
文中那个感冒来源的小故事很多朋友都早就看过了,不过为了假装专业人士,这里还是列一下参考文献出处吧:Richard M. Dorson的《Folktales Told Around the World》(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21545/)。
拍摄佛陀、耶稣这一类被人膜拜了数千年的圣贤的传记最大难点就在于对其神性与人性的平衡或者说是对其故事的神秘感与真实感的平衡。影视作品是要面向大众的。那些宗教故事中的神迹,也许信徒们会看得热泪盈眶,但是一般观众看了只会觉得这些超现实的内容像是在讲童话故事。所以即使是宗教人物的传记片,通常拍的时候也会尽量压缩其中的神话色彩,使其显得真实而有说服力。本片改编自手冢治虫的漫画,原著的最大特色就是把佛陀还原为真实可信的人。只不过从本片来看,还原的力度似乎有点过大了。
几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孔子》,抛开其戏里戏外惹来的争议,我最欣赏那部电影的就是它只拍了孔子四十多岁之后的故事,所以老先生从头到尾都保持了不惑的智者形象。耶稣虽然年纪轻轻就被钉了,但关于他的影视作品里展现出来的也都是淡定从容的气度。过往的这些关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传记片,都极力避免去刻画他们是怎么打怪练级、一步一步从菜鸟到高玩的,主角们往往是一登场就满级了。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去默认这些了不起的人物们有着包容宇宙万物的器量,很难想象他们像中二少年一样情绪大起大落、为鸡毛蒜皮的事情捉急上火,甚至还跟红颜知己去看雪看月亮看星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然后失恋了再把抠抠签名改成“不是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吗”。本片与以往那些同类题材作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导演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展现了佛陀悟道前的麻瓜时期。配合上日本影视作品惯有的过分细腻的情绪展现,悉达多王子在第一部的大部分时间里慌张无措、紧张兮兮的形象让观众很难入戏。相比之下,倒是堺雅人配音的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武士恰普拉这个形象塑造的更有说服力,最起码他看上去更像个真实的人。电影原来的用意是通过弱化佛陀的神性,使他的形象更接近普通人,结果却意外的让他普通的过分了,以至于都有些废柴了。不过如果观众能忍受住前面悉达多处于麻瓜状态下的无聊剧情,一直坚持到最后,看到慈祥安宁的白袍僧人出现时,应该会被惊艳到,这算是对前面无趣戏份的一种补偿。
第二部整体上要好得多,虽然也有悉达多手足无措的戏份,但总归比上一集要淡定,而且影片演了不到一半悉达多就已经把该领悟的领悟了,后面没有看得让人太憋屈的戏份。负责卖萌的正太形象阿说示也比第一部的塔塔要可爱。除了超能力正太这个设定之外,另一个继承自第一部的特点就是设置了一条关于母子亲情的副线,其中还夹杂着对阶级分化、战争和平等问题的思考。相比于第一部恰普拉故事的喧宾夺主,第二部的主次更加清楚,而且悉达多的主线与琉璃王子的副线二者间的切换也更加自然,不像第一部的拼凑感那么强。我的感觉是这系列到了第二部算是渐入佳境了,不过评分却意外的比第一部更低了。
这个系列另一个不尽人意之处,就是似乎主角领悟的道理并没能很清晰的传递给观众以使观众产生一种“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的心悦诚服感,当然也可能是单纯的我的悟性较差。我感触比较深的情节有两处,都在第二部。
首先是悉达多在修行时,频婆娑罗王去请他当顾问遭到回绝。频婆娑罗王愿意提供丰富的物质奖励,悉达多却表示“奢求超过生命必需水平的外物必会招来灾祸”。对于这个观点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其实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按需分配嘛,社会的生产效率会因此下降,最后有可能连人们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提供不了。这一段情节说的是欲望是个坏东西,为了避免被其吞噬,人们应当通过修行来竭力压制自己的欲望,把它控制在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水平,最好是低于基本生活需求的水平。所谓低于基本生活需求水平的欲望,也就是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对此我的看法是,放任欲望无限制的疯涨当然不好,但是其警戒线不应该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水平,而应该是人们的能力水平。一个人应该拥有多少欲望,不取决于他维持生命需要多少物质,而是取决于他能为这个世界创造多少价值。鼓励有能力的人去产生欲望并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满足欲望,他周围的人也可以因此受益,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也往往在慈善事业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我想象当中的人的欲望水平,应该是像钟表的表盘一样,12点就是0点,达到最大值的同时也实现了无欲无求,让指针顺时针的转过一圈才是最自然的状态,人为的把指针往回掰可能会把钟表给搞坏。佛佛陀能达到平和的状态,也不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欲望,事实上他身为贵族一出生就已经享受到了极致的荣华富贵,所以他的欲望能够更快速的膨胀,也更快速的归零,达到一般人到不了的境界。由此可以推想,片中悉达多初期总是一副惶恐的样子,可能正是他因为自己并没有创造多少价值却享受到无与伦比的财富因而内心不安。而后来成为佛陀的他为人类世界做出的贡献却真正使他值得拥有这世上的一切财富和价值。所以要让每个人的欲望时针都转起来,使钟表尽快归零,正确的做法不是让人们去压抑内心的欲望,而是鼓励人们用自己的能力去尽情创造价值并满足相应的欲望。只不过,认清自己的能力并据此来设置一个合适的欲望水平,这是需要真正的智慧的,也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最难的。现实中,后来的佛陀接受了频婆娑罗王的供养,我的理解是,经历过后来的苦行后,他对于欲望又有了新的认识,进入了对于外物既不执迷又不抗拒的真正自在状态,所以对于频婆娑罗王的好意就可以坦然接受了。
另一处是第二部结尾悉达多成了佛陀,他的母亲摩耶夫人显灵,然后用莲花来向他展示生命的意义。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如莲花的绽放,拥有无限可能”,这跟我很早以前就抱有的一种观点相印证了。我对于佛教的了解十分有限,不清楚为什么会以莲花为象征。于是我就从莲花的形态入手去猜想,莲花的花瓣向四面八方展开,就像是指向不同方向的箭头汇聚在一起,代表的正是“无限的可能”。传说佛祖每踏一步,脚下便会生出一朵莲花,我的理解是,那不是真正的莲花,而是代表了向着不同方向的趋势。对于普通人来说,选定一个落脚点并踏下一脚之后,之前存在的其他可能性就坍缩了。但是佛祖也许是更高维的存在,所以他即使已经踏出了一步,原本的可能性的残影仍会得到保留。
我看到有部分网友对这动画电影的讨论超出了其本身质量与情节之外,我觉得这并不是个好现象。影视作品拍出来就是给社会大众看的,每一个看过的观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想来做出评价。一部电影的质量并不决定于其题材,不能因为是青少年小说改编的电影就不由分说的歧视,也不能因为是经典或是伟人事迹改编的就无条件的顶礼膜拜。《红楼梦》是经典,可是改编出来的影视作品却不见得每一部都是经典。宗教题材改编电影的最大作用是给像我一样的门外汉一个机会去了解这个宗教,至于我们能学到多少,就不劳那些坚定的信徒们操心了。
还有人感慨说这个国家的人都没了信仰什么的,我觉得人是可以没有信仰的,但不可以没有智慧。我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是,它就像美国队长的超级士兵血清一样,能让聪明人更聪明,也让蠢人更蠢。我自认为自己还没做好准备去信教,但我很喜欢跟有信仰的朋友交流。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信仰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是件好事,但如果因为自己有信仰而产生了对不信宗教者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那就非常反智了。对于那些孜孜不倦的向别人推销自己宗教的朋友,我很佩服他们的毅力,但我觉得就算是好意也应该以不造成别人的困扰为前提,我还是欣赏道教那种“爱信信不爱信滚,不要打扰老子飞升”的高冷气质。
对于佛陀我们有很多尊称,不过我觉得如果我穿越回五千年前见到他老人家,应该会很没羞没臊的管他叫“悉大大”。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四):悉达多王子的追寻

     很早就关注着这部动画,直到今日方有缘一观,惊喜并感动,因为它前所未有的的构想了少年到青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如何从愁闷于生老病死、战乱纷争的现实,到别离王位妻儿去追寻超越这一切痛苦的方法。虽然影片把悉达多太子描绘得有些柔弱、多愁善感,并且将其出家的时机放到了其城邦遭遇兵临城下之大劫的关口,凸显了戏剧化的冲突,让一些对历史和佛教不甚了解的观众,产生一种误解——悉达多畏惧现实,逃避责任。真的是这样吗?
     这部动画改编自日本动漫界大师手塚治虫晚年的作品《佛陀》系列,或许注入了作者终其一生的思想见地。我所看到的是,一些原创人物的命运平等地与悉达多太子的心路交织叙述,比如一心渴望摆脱奴隶身份而跻身贵族的查普拉,甚至与悉达多有初恋之情谊的米基拉。他们以种种因缘关联到了悉达多,他们的际遇无不是悉达多所面对的苦难世界的一重反映,也是促使他决心寻求根本出路的助缘。一切众生都在受苦,无人幸免。亲情恋爱固然能抚慰人心于一时,但阻挡不住层出不穷的痛苦,悉达多并非得过且过的庸碌凡夫,他之所以堪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者,是他愿意并勇于放下天上人间的安逸福报,在艰苦的探索中为所有生命找到解脱的真谛。如果他继续为王,世间也不过多了一个转轮王,能够造福人民一时,但他一死,就像后来伟大的阿育王一样,庞大的王朝也逃不过无常崩塌,分裂的印度再次水深火热。
      查普拉象征了一种选择,顺乎于现实”逻辑“的博弈奋斗,但他敌不过种姓制度的顽固偏见、敌不过业力带来的苦难。他不解也不平于生而卑贱的命运,他的心机、武力却终究不能让他离苦得乐,暂时的荣华富贵也只是梦幻泡影,远不如与母亲相认后甘愿共死的坦荡踏实。假如为王的悉达多,难道能够免于违心的言行、伤害众生的抉择吗,在没有洞察世间真相的情况下,他多半要步上查普拉的后尘。”知非即舍“是他后来六年到处参学的标准,放弃那些不是正道和真理的选择。这一点当他在家的时候其实已经明了了,权势财富不能根本解决他和众生的苦难,他只有放下,去寻求答案。
      很多观众或许抱着漫画审美的希求心来看,或许抱着世俗的成见来看,觉得画面不够精致、人物不够养眼、剧情不够新颖有说服力、佛教的精神太消极自私等等。都不要紧,能看到的人都是与悉达多王子——后来的佛陀有缘。虽然现在还是想”以相见如来“,从色相、音声、自我偏好等等方面评价这个故事,但随着因缘的成熟,总会有”见诸相非相“的时候,那时便可理解手塚治虫笔下那”美丽的红色沙漠"了。这个故事不是单单把我们引向一个外在于千年前异邦的传奇人物,而是善意的提醒我们反观今日自己所处的世界和内心,穿越时空,苦难有变吗,人心有变吗,真正不变的又是什么?
       这个系列动画还有两集待续,也才真正能够把首部曲撩起的疑情保持下去,带我们关注这个奇异的王子的命运,看他是不是一个负心汉,一个懦弱避世的人。我们也有自己每天要面对的抉择,你确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吗?你曾经或者现在正像悉达多一样,惊惧于生死苦难的现实,迫切渴望一个光明可靠的方向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至少悉达多开始了这样的探索,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五):佛香中的慈悲

妈妈信奉佛教已经很多年了。
小时候,家里房子不大,没有多的房间摆放佛堂,又要顾虑佛堂乃清净之地,自然是不能任由俗世之人随意靠近了。左思右想,最后将佛堂设在了我的卧室,妈妈说:你是小孩子,菩萨肯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每天早上六点半,妈妈燃起冉冉佛香的时候,我会被叫醒,读书洗漱早饭四十分钟,然后就该去学校了。
那个时候胆子小,最怕的就是老师批评,起床晚了就会迟到,自然是不能赖床的。虽说是无奈,小孩子的心性却可以轻易使其衍化为怨怒,而且会毫不犹豫地将这种情绪施加在其他物事上,这第一受害者自然是妈妈了。而随着日积月累,无需妈妈的叫唤,佛香熏熏时,我便会自然而无可奈何地醒来,本就莫名其妙的起床气,便转移到了佛堂上。
孩提时的我,虽然并不真正相信世界上真有菩萨佛祖,却也少不了那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敬畏心理,于是只能小心地将这种犯上、大不敬的情绪掩盖起来,从不敢对人说起。而心里自然总是在埋怨着为何那佛香如此熏鼻,甚至连妈妈每天早上给我喝的那杯敬贡菩萨的神水都会让我觉得满是让我怨愤的佛香。
渐渐大了后,离开了家,偶尔经过寺庙,蓦然发现:佛香,原来一点不也熏人。在那温暖祥和的香味中,我似乎依然能够看到:袅袅的青烟中,一束束的晨光透过卧室的窗帘投射在蓝色的地板砖和床脚的被单上,而妈妈,在那变幻的光与影中呢喃唱诵。飘渺的佛香,诉说着的是我珍藏的记忆。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对佛门有着亲人般的情感,即便我没有信仰。
晚上看着手冢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时,不知不觉就想到如此如此。又想到前些日子看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说到一个虔诚且顽固的佛教信徒,费尽口舌劝说塔塔舍弃七情六欲,斩断俗缘,遁入空门。记得当时看着看着就觉得好笑,佛门中人一说要以慈悲为怀,又说要斩断七情,可是,无情之人究竟哪来的慈悲?
我努力地想啊想啊,想象着身为王子的悉达多眼看着自己的国民在病痛穷困带来的死亡中痛苦挣扎而自己即便倾尽所有也无能为力的绝望,想象着他身陷深植于民心而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的社会中的困惑不已,想象着他为世人生命中数不清的痛与苦而悲伤流泪.......他应该是个温柔如女子、慈悲如和风的人吧。他用容得下天下的大慈悲,创造了佛:"既然你们的痛苦不可避免,那就让你们相信,这个色界不过空空如也;再用来世成佛在你们的心中播下希望;而我却知道,生老病死,无尽的痛苦轮回,是永世不得超脱的宿命;罢了罢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飘渺无迹的佛香啊,你饱含着的温柔和祥和,是否在向迷惘的世人诉说着佛陀的慈悲?
PS:后面一部分关于佛陀的话自然是我的胡思乱想,只不过觉得这样的佛陀才是真正充满人性的。当然,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六):两边不住,中道不存

这个动画片我早就知道了,应该就是在它刚出来的时候,2011年吧,我一直没有看,因为佛陀的故事我又不是不知道,所以一直没有看。看完了发现只是个前奏,真正精彩的还没开始呢。当然,这动画片发现有三部,后面应该才是有关佛陀修行的事迹吧。
但我不知道那只兔子的故事,所以一开始,就被那只跳进火里以自己的肉身供养的兔子给震撼了,后来看了豆瓣的评论,才知道那兔子是佛陀的前世。而且,这电影还不是佛陀一个人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人。 在开始,我看得莫名其妙,这个人,和佛陀有什么关系啊,看完后,觉得这样安排也是有道理的,而且还是很巧妙的。
看的过程,就觉得这世间真的很苦啊,流的泪比佛陀还多,是一部让心柔软的电影。想想这世间,确实是生老病死,容不得人一点挣扎,再加上战争就更残酷了。昨天我去图书馆借书时,看到有一个流浪者在一个台阶上睡觉,看姿势就很不舒服,晚上应该又冷,心里又有魔鬼,所以不好睡吧,趁白天有太阳,斜靠着台阶就睡了,他头发是长的,还不是很脏,但身上和脸上都很脏,但不影响他脸上文静的气质,远远还以为是个女的,近了才发现是男的,从他头发的干净程度,可以知道他出来流浪还不是很长时间。我借了书,在中心广场坐了一会,走回来时发现他还在那里以开始的姿势睡着,可见是很困了。真让人心痛。这个世界,不管有线没线,大家虽然都活在同一个空间,实际上却又不是同一个空间,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多一点觉察,一般人都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
这个电影也一样,不把两个极端相反的“空间”并列呈现出来,人们也就不会发现他们有什么分别,又有什么“没有分别”。 奴隶和王子,入世和出世。从奴隶来说,他向往如王子般的贵族生活,然而王子却并不这样认为,身为贵族的王子,他其实也向往着平民的生活。奴隶认为,当了贵族,他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可以接妈妈一起了。而王子,也认为,平民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桎梏,可以爱自己所爱,更不会无端的就被一个国家那么大的“责任”压在肩上,爱人也不会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无端受到伤害了。他们共同向往的,其实都是自由,是爱。只不过,奴隶要变成贵族,难啊,他付出所有的努力,用尽计谋,才得到他想要的一切,虽然,在他得到的那一刻,接着就崩溃了。王子看起来想过平民的生活容易,实际上更不容易,他不但无法过平民的生活,平民还要为他而死,他骑在战马上,就更清晰的看到了这一切,他没有通往自由和爱的路,只看到他所爱的所向往的平民用生命堆积起来的自己的身份。而在奴隶的剑指向自己的喉咙的那一刻,生死一线,其它的一切也在一线,奴隶可以变成贵族,王子也可以沦为奴隶。。。我们其实目标一致,却又都以为答案在对方身上,所以才互相残杀。世间的苦难深重而相同,难道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因而他才剃掉自己的头发,平静的合上了为了梦想而战死的曾经的老师的眼睛,随后王子合起自己的双掌,向世间所有伟大的深重的苦难致敬,然后,踏上了追寻答案的路。。
奴隶和王子,入世与出世,原来也只不过是轮回的一部分而已,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答案,不管,是用“日益”还是“日损”的办法,我们的目标,都指向“自由和爱”,只不过,有的人能看见这个真相,有的人,却日益被异化而已。答案在哪里?也许在接下来的两部续集里,也许,在这个世界的某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接点里,也许,在每个人的心里吧,呵呵。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七):男一号浓妆艳抹、男二号出尽风头、

我都不知道该说这动画什么好、本来以为是男主的人最后变成男配、还死了、本来以为有戏的人一个个都没啥正经镜头、哎、这部片子我觉得真是烂透了、
现在想想、开篇的那个老头可能就是男主最后的样子、不过后来那群人说男主会改变世界什么的最后都没实现、真可悲、
男二号在这部戏里到底是什么一个地位呢?最开始我以为他就是男主、后来看到他死了,才知道他原来就是个打酱油的、真可悲、
那个小孩、原来我一直以为他能跟男主有什么交集、结果跟本连个面都没见过、还有、他为嘛长不大?他为嘛还能把灵魂附在动物身上?我觉得他这种能力真的比男主强百倍了、
对了、这小男孩去送信时为嘛不把灵魂直接附在鹰的身体上?还要让他假装受到那么多磨难?这段剧情真的太假了、太恶心人了、
我还很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把这部片子起这名?《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美丽的红色沙漠?这到底指的是什么?我最开始还以为写的是什么自然啊什么的?结果看完片子才发现、题目与内容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么、不过话说回来、像这样的无主题片子叫什么其实也都无所谓了、
还有、明明一切的国家、民族都是捏造出来的、为什么还要有个真实的地名喜马拉雅山呢?也许背后会有一些更深的含义吧、
说实话、我先头一直以为封面右上角的那个头像是女的、刚才仔细一看、原来是男主、、、我说他浓妆艳抹没错吧、真的、光看他脸、他要是不说话就像是个女孩子、(我也真佩服作者的画功)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八):人生软弱处,亦是动人处

这是一本在这个噩耗不断地时代中,让人内心得到温暖的电影。我并非信教徒,信仰也是我未曾收到的礼物。这是一段佛陀舍弃一切去寻找,慢慢成长,最后成为觉醒者的故事。作品起源于印度,故事诉说着释迦摩尼传奇的人生,拥有着十分浓重的佛教色彩。
2500年前的印度,人们一出生便被打上阶级的烙印,分成僧侣、武士、贫民和奴隶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注定着四种人生。诞生,死亡,贵族,奴隶,战争,杀戮,痛苦,希望……所有的人都在世间汹涌的浪潮中挣扎,企图挣脱命运的枷锁,却最终被无情地吞噬。年轻的乔达摩·悉达多出身贵族家庭,拥有王族的身份,然而一直对“人有贵贱之分”抱有质疑的他,最终放弃富裕的生活,走上了僧侣的修行之路。旅途中他与许多人相遇,感受着他们的人生,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故事的开头遭遇暴风雪的老僧,明日仙人的师傅罗沙大师昏倒在喜马拉雅山的山道上,被黑熊,野狼,白兔搭救。熟悉佛教故事的想必都知道,兔子跳入篝火,以自己一身肉搭救老僧。震惊的老僧匆忙熄灭篝火,却为时已晚。老僧嚎啕大哭,悲怆的哭声响彻白雪皑皑的山谷。也因此悟出世间莫大的因果道理。同样这个因果也成为了故事的主旋律。
在奴隶的世界里,没有保护的制度,没有法制。“窃取是谋生的权利”这是他们的法则,哪怕是孩子,也会去抢。为了让母亲不被在奴隶市场中出售,你偷我之绸布,我亦偷商贾之绸布,成则换回母亲,败则不免一顿毒打。没有作为“人”能够好好活着的权利,是恨的根源。(亦言为少部分人之民主,非真正之民主)
当真正的战争来临之时,人民贱如草,在生命被践踏之后。对于奴隶而言,对于一个没有权利的人而言,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要的是平常人的生活,踏踏实实的睡觉!查普拉不能够放过上天赐给他这一生唯一的一次机会。但是,好似漫威里神域洛基所言:“自由的代价是高昂的”.查普拉终归逃不出世间滚滚的洪流对阶级的划分。
君王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天地异变,紫瑞映天,百鸟朝凤。悉达多接受着伟大圣者的祝福,明日大师说:“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此乃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者,为世界之王”生来有灵,亦有怜悯。好似南唐后主李煜般,有着似水柔情,可王所要的不是温柔而是力量。他终于遇到了密凯拉。与他相处的日子里,她带他看尽了“这世界上的事”与“还活着的人”。他懂得了活在这世界上,最后都会受苦死去。他爱上了她,却也因阶级的差距让她惹上了杀身之祸,被剐去双眼了。她摸着地跌跌拌拌的走出皇宫,说着:“你的样子将永远烙印在我心中,能跟你相遇我真的很开心,虽然短暂可幸福,你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君主”不仅会让自己想起高中无疾而终的恋情。青涩痛苦,荡气回肠。
两条线的主人公在命运的相遇之后,他的刀终究没有砍落。他在他眼中见到了清澈纯洁,一双似乎可以看透一切的眼。没有痛苦与悲。
人生软弱处,亦是动人处。
    悉达多是无力的,无论如何学习与探索,还是看不见摸不着。不知如何救人于水货。人的生老病死,逃不脱,无奈的痛悉达多他愈加迷茫。人因为无法如愿所以要想办法如愿,而这如愿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往往是人所不能承受。千山万水,四季变换。不知道这条寻求真理的路,他是否真的能走到。于我,在日后漫漫修行之路中,是否也能体会其中一二?

  《手塚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观后感(九):这是部有深度的作品

如果单看电影版,确实做的不怎么样,但是看在手冢的面子上给个4星吧。佛陀所要讲的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故事里的各个人物有6种类型,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定位自己,但佛陀认为这六种人都不能超脱生死的痛苦,所以寻找第七种道路,但是第七种道路需要开启无上大智慧才能理解,手冢也不知道怎样觉醒,所以仅仅刻画了他认为不能超脱轮回的六种人。。。
悉达多面多战争,做的不是去阻止战争,也不是去挽救生命,因为即便人没有在战争中死去,终究还会生病死去,依然逃离不了痛苦。。。悉达多做的是去看透这一切,看透宇宙的真理,看透所谓死知识时间空间扭曲产生的假象。但我看不透佛眼中的世界。
其实让我最有感触的是片中的可以附体动物的塔塔,塔塔有超能力,但是他又能做什么能,潜入敌营、去高山求药最终不能避免那对母子惨死的命运,徒有能力与愿望却不能真正保住自己珍惜的人,所以塔塔在影片中一直是幼稚的孩子的形象,最后茫然徘徊在沙漠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