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等爱的女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等爱的女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28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等爱的女孩》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等爱的女孩》是一部由Charles Dance执导,朱迪·丹奇 / 玛吉·史密斯 / 娜塔莎· 麦克艾霍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 / 悬疑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一):暮年能有这样一段爱恋不也是很好的一件事么!

      有老男人喜欢萝莉的,但是老女人爱上正太,这样的电影是头一次。一段突如其来的爱情让这位心如止水的老女人变成了羞涩和执着的少女。爱情就是这样突如其来和不自觉,这样的不自觉的爱恋才会是爱吧。如果真爱来临,又如何能够克制住呢,爱是不自觉的,是身体自然而然的焕发出来的,当爱来临,就是七十岁的老奶奶也无法克制住自己。尤其是这样上天突如其来的送来这样一个可人儿。到底是有这段奇遇好还是不好呢,如果没有这个波兰男孩姐妹俩也许就会安安静静的了此一生,波澜不惊。而这波兰男孩带来的只会是没有结果的忧伤和顾念,到底哪样的生活是对的,是好的,也许人生的乐趣即在于此,无法选择,无法安排,生命的乐趣在于不知道何处存在惊喜。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二):偷心的男孩

   海上漂来了一个男孩。
   独居的的老太太姐妹发现了他。他还活着,他不像英国人啊,他可真年轻。他有白皙的皮肤,金黄的头发,漂亮的娃娃脸。妹妹第一眼看到他,就露出了不一样的神采。头发花白的她轻咬着自己的手指。男孩偷走了她的心。
    男孩偷走了妹妹Ursula的心。男孩何止是偷走了妹妹的心,他把姐妹两的心都偷走了。本片的海报做了一个大大的剧透。”They saved a stranger from the sea and in return he stole their hearts .”
这两个孤单的过着平静日子的老太太,开始忙碌着为他请医生,给他做好吃的,试图和他交流,花积蓄给他做衣服穿。
    姐姐Janet曾经结过婚,丈夫在一战中死去了。妹妹Ursula问她,在她丈夫参战之前,她幸福吗?那种欲言又止,羞涩的神态,像个纯真的少女。从这里可以断定Ursula从来没有结过婚,也基本可以断定Ursula之前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幸福。Ursula也许从来没有爱过,那么她现在所感到的幸福,她自己也是不能确定的,所以她问姐姐,是怎样的幸福呢?什么感觉,与自己现在的一样吗?
    如果说姐姐对男孩的爱更多的是爱怜,那么Ursula已经是彻彻底底的痴迷了。
    Ursula没有结过婚,她一辈子都保持着童贞。这个沿海的小镇人烟稀少,也许Ursula的一生中并没有见过多少男人,这些男人中更加没有能让她心动的男人。但她没有把自己随便嫁了,要知道一辈子不结婚在世俗间是会显得多么奇怪,外表柔弱的Ursula内心一定是比较强大。然而这个男人出现了,但他迟到了几十年。Ursula在男孩的餐盘里放上一朵花,Ursula将男孩住的房间贴满字条教他英语,Ursula告诉男孩今天晚上吃烤鸡,却又傻傻地翻译成了小狗。Ursula是一个带着傻气的女孩子,我理解她,因为我也是一个女孩
    男孩还是走了,Ursula扑到同样老迈的姐姐怀里哭泣。这段暗恋不可能会有结果,可是对于女孩Ursula,幸福去的的太快,这是她第一次失去,痛彻心扉,刻骨铭心
    是不是女人更容易比男人动心呢?我见过太多暗恋的例子。那些姑娘总是因为某些小小的细节恋上某个男孩,然后偷偷地留意他,观察他,他对自己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也许都是让自己高兴一天的理由。还有那些恋爱中的女人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你私人幸福都快让身边的同性朋友吃醋了。女孩总是全身心的投入爱,有多少姑娘都是把每一次恋爱当成最后一次来珍惜啊?女人的世界很小,通常你最重要。而对男人来说,姑娘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吧,跟姑娘呆久了,他会想兄弟了,他的游戏也很重要,也许还有足球,这些事姑娘是不会理解的。他需要往返两个世界,然后会厌倦吧。
    Ursula是一个执着的人,她要等待爱情,所以她可以独身一辈子。这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出现了,她却不能够再爱。看到最后Ursula听着Andrea的演奏会时画面上的各种闪回,我忍不住哭了。会不会,我是在设想会不会,我也要到花甲之年才能遇到这样一个男孩。但是如果是我,绝对不会能够像Ursula那般释怀地从他生命里离开
   不得不承认,女人真的更容易受伤的。所以一方面来说,Ursula也是幸运的。在她生命的前几十年,因为没有爱过,所以也没有伤害
   当然,我还年轻,而且,在现在这样的年纪,是还习惯过着自己买花自己戴,爱恨自在的生活。
   随想而已,不是全关于电影。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三):是谁说只能大叔爱萝莉

我们在生活中,看惯了也看过了太多的“老牛吃嫩草”,但基本模式不外乎是年轻的小姑娘从了事业有成的中年大叔。于是思维定势就锁在了一个框框里-大叔们都是萝莉控。但这控的权利,似乎只在男人身上有所体现,而年华老去的女人们,似乎注定在容颜衰老之后,就没了爱的权利。
其实不然。
始终相信,每个女人,纵使年华老去,青春不在,内心深处都会有颗少女心,在遇到某一个男人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小鹿乱撞。Ursula就是这样一个又有了二度青春的老太太。
一对住在cornwall老去的姊妹,偶然在海边发现了一位奄奄一息的波兰青年,把他救上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教他说英语。日子一天天流去,ursula发现自己内心已经对小伙子产生了情愫。那种情愫不是奶奶对小伙子的慈爱,而是波涛暗涌的少女情怀。我很喜欢老太太躺在床上幻想的那个片段:在她的想象里,她又回到了少女时代,和年轻的小伙子在草地里尽享云雨之欢。那是多赤裸裸的一颗少女心啊!
可惜现实究竟又能给梦境多少机会呢?颇具音乐才华的小伙子还是遇到了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德国女画家,更重要的是,她还有位音乐家哥哥。此这般,不管是为了事业还是为了感情,小伙子怕是都要离开的吧。
即使是在最后大获成功的演奏会庆功宴上,ursula也没来得及跟小伙子说上几句话,也许她心里早就知道,她不可能将他一辈子留在自己身边。
两姐妹又回到了cornwall,继续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
谁说只有男人有权利爱小姑娘?我们是老太太,但我们更是女人,潜藏着一颗少女心的女人,我们也有权利钟情于小伙子啊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四):“你想让他离开吗?”“不,但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平静的、无太多波澜的生活,被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所打破。
电影常见的情节。最关键的在于,这个陌生人,带来的是什么。
这一次,是爱情和活力。而特别的是,这是一次为年龄所限的单向爱情。
Ursula对Andrea可谓一见倾心,他们之间,大约是有缘分的。毕竟,是她发现了他,及时发现,并救了他,照顾了他。
她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眼里满是亮晶晶的爱意,沉醉于他的颦笑,偷偷收藏他的头发,他的每一丝依赖柔情对她而言都是上天的馈赠。
何其相似的心情
多年前我暗恋男生时,也是对他的每一个眼神解读了无数遍,为他的每一次皱眉辗转了无数回。在别人口中得知他喜欢我送的礼物时开心得从座位上蹦起来,他的寝室挂着我第一次折的千纸鹤时我觉得全世界的花儿都开了,而后来知道是别人帮他挂上去而且他又扯了下来时,像遇到了最深的地狱。甚至无意中拿到一张挺稀罕的两元钱RMB,都想为他留着送给他。当然,没送出去。总之就是,一切我所觉得珍贵美好的东西,都想倾注给他。
Ursula就和无数个心思单纯,刚被挑起情思的女子一样。
可是她到底爱他什么呢?
清秀的眉目?淋漓的才华?学英语时可爱的模样?
恐怕要真说她爱他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就像我们初高中时期,爱的不也是那些有着干净味道和气质的男孩吗?手指修长,身材颀长,笑起来绿色无公害。
那个时候哪里会在乎彼此的价值观精神契合度呢?
说到底,Ursula和那个时候的我们一样,只是被吸引了。只是,一种少女的情怀,而已。
从Ursula反复两次问及姐姐Janet和其亡夫Peter的感情来看就可知,Ursula应该是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的。所以她才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倍加珍惜。
可惜,这次吸引,并没有在对的时候。
她已白发苍苍,他却意气风发。且不提Andrea的才华总得显现,年轻女子总会出现,一颗年轻的心怎会囿于白发和皱纹?
最后,Andrea跟着那个女巫不辞而别,那么不礼貌的事,他即使有犹疑,也还是走了。女巫无所谓地说:“到时候给她们写信就好了。”是啊,他的前途和爱情都在那艘开往伦敦的船上,老太太们有救命、照顾之恩,但这些,一纸书信就应该可以弥补了。
我看到这里时,有些生气,叫那个女人为女巫也是和姐妹俩一样不喜欢她,呵呵,代入感有些强。女巫的做法是不是故意难以定论。但故事需要这个情节来给一个结束。
Andrea来的信里道了歉,并告知周五晚他的音乐会。但他没有寄票给姐妹俩,只说在广播里听就好。
而全片最妙的镜头就是在那么多精心打扮、被Andrea的音乐感动着的听众里,游移了好一会才见到那两只紧握着的手,并缓缓揭示了手的主人。
两位和周围人群比起来并没有那么精致的老太太,在演出结束后,有些紧张地走向背对他们的、曾经共同生活的Andrea,得到了他的欢迎,却在短暂相聚过后,看着他走向更多的华贵。Ursula心底的尊严让她选择离开。于是,镜头里留下两个落寞的背影……
那些午夜梦回里年轻美貌的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激情,以及他的发,都到了成为过去的时候。
影片的第一篇影评最后留下的问题: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叹一声过客匆匆,继续生活吧。
在影片中间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
Ursula问Janet:“你想让他离开吗?”
Janet说:“不,但是……”
 
我想她要说的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生命中有些人,注定只是个过客。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五):等待,是一个人的浪漫悲情

Ladies in Lavender翻译成等爱的女孩极好。
        时日如同拍击翻卷着海岸的浪花平淡而亲近地重复着,她和姐姐安稳寂寞地生活着,生活着。侍弄花草、编织琐细、靠着壁炉阅读、偶尔也会你来我往地拌几句小嘴。应对台风是她们生活中最大的事。
        不知不觉她已不再肌肤胜雪秋波荡漾,灰白的头发萧瑟地贴合着岁月揉皱的脸庞,深陷的眼睛没有了神采却仍有光芒。
        被海浪吹来的少年俊朗清新似曾相识,她凝视着他,甜蜜惊慌羞怯不知所措,只想为他奉上整个世界的爱与美好。精心准备的食物,倾心定制的衣服,贴满整个屋子的单词卡片……无数次正面侧面白天深夜的凝视窥视。
        少年站在院子的石阶上拉小提琴,远处海天蔚蓝微风徐徐,院里薰衣草轻柔地摇曳芬芳。
        两个孤独善良的姐妹,她们以为会和他生活很久,她们以为这是上天赐予的儿子、爱人,她们烧掉了那张会带走他的纸条,但他最终还是乘着梦想飞走了。她们去伦敦听他的演奏会,他是如此闪耀非凡光芒四射,细腻绝美的音乐感动了所有人。再相见百感交集,眼前的明星已不是家里那个少年,这一次她们坚定的转身离开。那间卧室挂着他的照片,还有回忆
        等待,是一个人的浪漫与悲情。等待那些来过或没来过的爱情,是最纯真也最寂寞的事。多么希望那些纯真的心灵有爱呵护,那些等待的女孩不会老去,那些在残酷的现实中兀自清澄的人们不被辜负伤害。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六):小说与演员

在导演的访谈里,导演提到其实原著小说里两姐妹的年龄是40多岁,可是能请到Judi Dench演出,年龄就不是问题了。想想40多岁的姐妹俩爱上20岁的青年可能性是会大些,而且从故事的时间、剧情设置来说,40多岁是比较合理的。故事设置在30年代末,二战即将爆发的时候,上一次战争带来的创伤还在。虽然电影没有明确地交代,但我们可以从两姐妹收拾房间的那个情节里知道,姐姐Janet曾经结婚(从两人的谈话感觉,很可能他们结婚的时间不长,丈夫就上战场并牺牲了),而妹妹Ursula则从未尝过爱情的滋味。姐妹俩大概出身于乡绅的家庭,在那样的地方,门当户对的年轻男子本就不多,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青年人,包括上层社会的贵族青年都走上疆场并葬身异域,更是使很多女性失去了寻找婚姻的机会。所以,算起来,40多岁是一个合理的年龄,从一战到二战前夕,20年的时间,而两姐妹在一战期间如果是20多岁,就完全符合故事里的设定。
当然,70岁的Judi Dench和Maggie Smith在电影里表现得太好了,70岁的老人和20多岁的青年走在阳光明媚的海岸边,也非常的美。Charles Dance自己也说,当他完成剧本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找JD和MS这两位老朋友,而她俩没看剧本就同意出演。导演本人经常在电影电视里演带点邪恶的老头,没想到导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优美。Daniel Brühl自己提到,他不知道为什么剧组选了他来演这个让姐妹俩意乱情迷的角色,他觉得Andrea应该是金发的、天使般的青年,大概他想到的是《魂断威尼斯》里的少年?如果在德国演员里找,可能演《红男爵》的Matthias Schweighöfer就比较合适,他的金发和天使般的形象给他赢得了好些带有天使、宗教隐喻的角色,但这类形象虽然脱俗,但喜欢这类形象的人多偏文艺,《魂断威尼斯》的主人公就是gay作家。年轻的女性大概会更喜欢man一点的男人,而那时候的DB,也许最对丈母娘的口味,非常年轻可爱乖巧的男孩。
不过看导演自己的日记,导演本来想找一个有young, dark and beautifully brooding face的年轻人,他也已经在一部波兰电影里找到了理想人选,一个波兰演员,但是因为他看到的电影已经是好几年前拍摄的了,他见到对方时,那演员已经成熟了不少,失去了对角色来说至关重要的innocence。后来是制片推荐了DB,DB当然不缺innocence,这是他的一大特色,但是跟原来选定的理想人选相比,DB缺乏他那种带点阴柔、忧郁和神秘的年轻男人的魅力,DB太sweetly boyish了,所以有美国观众(完全可以理解美国观众的审美不大可能会欣赏这种类型)认为DB演的Andrea毫无吸引力。再加上Andrea这个角色比较模糊,除了他是波兰人,从小学小提琴,要去美国之外,他的一切背景观众一无所知,而且作者也不打算明确显示他对两位女主角的感情,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love interest的角色倒是没错。当然,另一个重要角色Olga同样也并不多立体,除了她是俄国人,哥哥是著名小提琴家,自己是画家之外,这个人物性格也并不鲜明。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外来者,就像导演信笔表现了康沃尔田野丰收的场景那样,康沃尔的人和景物被导演表现得相当好,生活在康沃尔的人们就显得生动多了,包括两姐妹家里的女仆和心怀嫉妒的医生。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七):想不起来一个合适的题目

我们的听力老师--一个年近五十、声音极为性感、相对矮小还有些驼背、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在某堂课上给我们放了这个片子。当妹妹表现出对男子的爱恋时,班里的一部分女生和仅有的五个男生发出啧啧声,说,老太婆了还想吃天鹅肉,真恶心。我当时感到一阵厌恶,便抬头看老师,他依旧保持着那种很平和的微笑,不作任何反应。我们宿舍的其他人,都在静静的期待这个故事继续下去,没有吃惊也没有嫌弃。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哭了,不过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性,我硬把泪憋回去了。
大四时我们班很多考研的同仁都牺牲了,包括我们的二逼班长,一个笑点极为异常的女生。她看荒岛余生时因为汉克斯的脚被划破了而哈哈大笑,看喜剧片时就更不用提了,满教室都是她傻逼的呱呱声。她考的上外笔译,得知不中后,信誓旦旦的要再考一年。然后第二年复试进了,仍然牺牲;第三年换了北师大,依旧死在了沙滩上。三年前我就预言她这种人考不上上外的笔译,同学问我为什么,我说就是感觉,一个这么没有涵养的傻逼绝对考不上中国前三的外语院校。事实证明我说对了。为什么我这么自信?因为一个根本体会不到作者细腻的感情的人,怎么做得好文学翻译。
接下来,为什么我会哭,一个女人,一辈子没有尝过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滋味,太让我心疼。我是个奇怪的人,每晚都做梦,而且经常梦到的是跟我生活无关的事。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一个个离奇的故事上演,为了主角命运的起伏跌宕或哭或笑。真的,有一次我梦到一个男人的老婆,虽然依然爱着他,却因为自己伤害过他而离开了他。看到那个男人看着他老婆转身离去,眼里含着泪,我哭醒了。白天的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走神,编故事,然后自己突然就带上了故事里人物的感情,情不自禁的说话。当然这都是我独处的时候,有人在的时候我不会这么出神,不然会吓到人家的。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的会揣摩别人的感情,我只是太容易被传染,他们的忧伤、快乐、绝望就像是病毒一般,快速的扩散到我身上。这就是右脑型人的特点吧。
世间的美太多太多,但是都躲在生活的角落里,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而能不加歧视的对待它们的人就更少了。老妇对青年的爱情又怎样,男人不论多老不都会对少女有兴趣,凭什么女人就不能这样。她的爱情是纯洁的,不掺杂任何东西,就像是一块阳光下的宝石,折射出七彩的光。纯净的爱情是无罪的,它不分年龄跟性别。
用一个流行点的词来说,我是一个博爱的人。我喜欢男人,女人,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只要是美的,我都会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开头那位听力老师,我喜欢了四年,而且喜欢他的不止我一个。我喜欢听着他的声音在课上打盹,因为他的音色太性感了。大四的时候我还很喜欢教我们工程概论的老爷爷,他老人家快七十了,是那种老派知识分子的打扮,带着金丝眼镜,鸭舌帽,穿着干净熨帖的中山装,自己随身带手帕。他高高瘦瘦的,但是脊背很直,给人一种文静的感觉。我对同学说,他要是跟我一般大,我肯定要倒追他,这男人太招人喜欢了。我还喜欢看初中的男生女生们,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这个年龄段的男生比女生好看,跟成年相反。我最喜欢的类型是,瘦瘦高高,皮肤白净细腻,有着长长的脖子,两条大长腿隐藏在肥大的校服裤里。我跟人说过我这种喜好,她们说你太重口了。我说,我看他们的时候脑子里没有任何情色的东西,我只是喜欢他们那种脆弱又优雅的外形,如同一件雕塑一般。这是实话。
好了,我要突然结尾了。咳嗽的太厉害,得去买点止咳的东西。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八):50岁,也会有恋爱的少女心

这是一部不太出名的电影。我是很偶尔在一个作家的博客里发现的,看剧情和主演就很吸引我,主演是朱迪丹奇,和马吉史密斯。她俩是非常资深的英国女演员,即使你并不熟悉英国电影,但只要看过007系列电影和热门剧《唐顿庄园》就会对她们有印象。朱迪是007里邦德的上司,马吉是唐顿庄园里的老太太。她们俩竟然联袂主演了一部这样的比较特别的电影。她们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两人生活在海边的一座小房子里,每天生活都很规律,白天会去海边散步,晚上一起在客厅里看书,听广播,然后上二楼卧室关灯睡觉。每天胖胖的家务助理会来帮他们做饭,八卦些镇上的大事小情,日子波澜不惊,平淡有秩序。但平静的生活被一个因出事故从海上漂流到岸上的小伙子打破了。
那个小伙子被冲刷到岸边,被在海边散步的姐妹俩发现了。那个小伙子有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俊俏而苍白的面容。两姐妹把他抬到了小屋,请来医生诊治。小伙子醒来了,原来他是波兰人,不会说英语,他们勉强用德语交流。小伙子腿摔断了,必须卧床休养。姐妹俩尤其是妹妹厄休拉,悉心照顾着他。厄休拉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她经常缠着姐姐讲她去世的丈夫,从那里面汲取爱情的滋味。电影没有交代为什么厄休拉一直没有嫁人,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青春悄然逝去的。从厄休拉眷恋柔情地整理自己已经斑白的长发可以看出,她并没有意识到年华已逝,她已不再是青春少女,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小姑娘,一个一直期待着爱情的充满梦想的小女孩。面对这从天而降的英俊的需要人照顾的又会拉小提琴的小伙子带给厄休拉从未有过的感觉,她的心弦被拨动了,她关注着小伙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她会在深夜忍不住来到小伙子的房间,爱恋地凝视着他熟睡的脸庞。姐姐默默关注着妹妹的情动,她没有阻止没有激动,只是静悄悄地守护着妹妹。姐妹俩守着小伙子,期待这种宁馨的时光一直继续下去。
但小伙子的夺目光彩,并没有沉寂太久,他一天天地康复,恢复了年轻人的活力。他拿起小提琴在蓝天大海旁演奏。这琴声吸引了来这个小镇度假的一位俄罗斯女画家,她颇有风情,她的哥哥是著名的小提起演奏家,她惊讶于小伙子的才华,热情地想要结识他。姐妹俩很害怕这个有魅力的外来者抢走小伙子,把她邀请小伙子做客的邀请信截断了,还扔在火里烧掉了。他们希望这样可以留住小伙子,但是小伙子还是命中注定地和那个女画家相遇了。女画家给他作画,并热情地邀请他见自己的哥哥。小伙子同意了,他们急匆匆地奔向伦敦为了见那个小提琴演奏家的哥哥,小伙子只来得及留下了一个口信,而那边厢姐妹俩还在等着小伙子回来吃鸡。
电影的结局是,小伙子凭着自己小提琴技艺,终于在伦敦站住了脚,而且马上要举办演奏会。他给姐妹俩寄去了女画家当初给他画的肖像画。妹妹爱若珍宝地把他挂在小伙子曾经住过的房间。而且他们特意去了伦敦去看小伙子演出。
演出完毕,小伙子看到了姐妹俩,没说几句话就被别人叫走了。姐妹俩没有等他回来,他们平静而欣然地离去了。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有些怅然。不管小伙子最终如何,他给了姐妹俩带去一段非常美好的带着爱的况味的日子。我想妹妹会永远记住这段时光的。
1. 片中小伙子和朱迪丹奇饰演的人物相差有三十岁,但你不会觉得这段母子恋的猥琐,厄休拉只是以一颗少女之心默默地爱恋着青春少艾的美青年。当他最终远走高飞,她也没有任何怨尤和未占有的愤恨,而是发自内心的祝福。他只是迟来的开启了她心扉的爱的天使。
2. 这个故事发生在1930年二战风暴尚未波袭到英国的一个宁静的乡村小镇。没有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没有脸谱化的作奸犯科的坏人,一切都淡淡地流淌着,云淡风轻。。。。。。

  《等爱的女孩》观后感(九):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亲爱的Ursulla:
        请原谅我的冒昧,给你写这封信,你并不认识我,而我却认识你,永远记得你。我只是抑制不住自己,自看完你的《等爱的女孩》以后,我的眼里满溢的都是你强忍的泪滴,我的心里挣扎的都是你勇敢的爱情。也许你的面容刻满了风霜,青丝早已变成了华发,而我却独爱你残损的面容,钟爱你依然年轻跳动的心。
        年轻的Andrea,于你,也许就像一阵风,沐浴着馨香,挟带着春意拂过你的云鬓,你瞬间清爽无比,然而你不能在抓住风,尽管你抓得很紧很紧;也许,他像一朵樱花,如天使般洁白华美,却在最盛放的时候悄然告别,随着和风投向流水;也许,他也像浓艳绚烂的晚霞,在人生的暮景里让你绽放了无比辉煌的色彩。是的,你们的缘分太浅,那都是因为在你最美的年华里,没有遇见他。
        你也许会抱怨自己衰老,愚蠢,笨拙,因为自己已是50高龄的老处女。然而你知道吗?没人能在自己深爱的人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从容淡定。在你面对Andrea那逐渐温柔的眼神里,我回忆起曾经的自己羞涩躲闪的眼睛,那时候的我和你,都有着极力掩饰却还暴露无遗的秘密。说实在的,我曾和你一样傻,一样天真,一样曾为一个人独自踏上他乡的旅行,一样泪眼婆娑地目送这一个人离开我的视线到遥远的天边。说来,25岁的我,就是1/2的你。
        你知道吗?我激赏你的悄然离去。当你的他,重新回到属于他的世界,在阳光中、在人群里幸福欢笑时,你微笑着沉默地祝福了他,然后转身离去。他的世界很广阔,你的世界很狭窄,你不曾期待不曾戒备他硬生生地闯进了你的世界,也不曾怀疑不曾预料他突然就在你的生活里消失得无踪无影。是谁说的“很多人闯进你的生活,只为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于是,他离开了,你的深情也被关在了一个无人进出的空房间里。
       50岁的Ursulla,加油!25岁的Samon,加油!
                                                25岁的Samon
                                                                                        2012.04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