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亲爱的医生》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亲爱的医生》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7-11-30 21:5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亲爱的医生》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亲爱的医生》是一部由西川美和执导,笑福亭鹤瓶 / 瑛太 / 八千草薰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医生》影评(一):谎言信任

我想一定不是巧合,西川美和的三部电影里都各有一件直系主题的物件:它们是[蛇草莓]中最终让伦子目瞪口呆的同名物,[摇摆]中那座悲剧发生的吊桥,还有[亲爱的医生]中点亮黑夜的电筒笔。
从处女作到奉上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的七年,故事的发生地由[蛇草莓]的城市,过渡至[摇摆]中偶尔插入东京一角的家乡小镇,到了[亲爱的医生],画面总是被大片鲜绿的田地覆盖,实习医生相马驾驶的红色跑车成了唯一的城市标志。要说三部电影的共同点,除了西川作为女导演十分难得地运用自如的黑色幽默,自然还有危机、谎言和信任这三个关键词。
[蛇草莓]中而立之年的伦子生活父亲隐瞒失业与债务、母亲埋藏怨言与不幸的家庭中,而童年时期一次来自“蛇草莓”的阴影布下的多疑的种子,让她的平常心在面对改头换面回归家庭的“骗子”哥哥面前彻底崩溃。片中一笔巧妙的侧面描写,来自早先三年级的课堂上小女孩的一句“XX的妈妈真的没病吗?”,它让伦子的脸上第一次写满了作为武断与自欺者的尴尬
同样说手足之间的故事,[摇摆]以一场意外开题,让逃避成性的弟弟早川猛忍受不信任与自责的双重折磨。相对[蛇草莓]中点到即止、并未摊牌的兄妹对峙,[摇摆]中稔和猛在狱中两次对话的戏剧性转折,承担了影片相当的分量,也让稔最终毫不留情地击中了猛作为“杀人犯的弟弟”的软肋。
又是一个三年后的[亲爱的医生],中和了[蛇草莓]前半段的恶趣味(突出表现为暴毙的爷爷从棺材中探出死不瞑目的脑袋)和[摇摆]的严肃(法庭上作为辩方律师的叔叔模拟案发现场和埋头窃喜,还是瞬间戳中了笑点),少不了江湖郎中的几次盲打误撞和笃信神医的愚昧村民插科打诨,却以伊野治颇具憨态的微笑和时有愣神的小眼睛,增添了一丝沉重的意味。与“冒牌医生”并肩工作的相马和大竹小姐在面对警方的责难时沉默以对,药品销售员小鲑和在大城市做医生的鸟饲律子却道出了事实的一部分:就像唱黑脸的警官处于本能搀扶假摔的小鲑一样,伊野治无本行医的初衷也许是金钱,三年半的坚守却是人性使然。而如果律子没有及时回乡探母,那位硬着头皮救死扶伤的庸医,可能是会陪母亲走到最后的人。
如果忽略[蛇草莓]开篇周治整理衣装的情节,一家四口以痴呆的爷爷为中心的一顿早餐,是西川美和的第一个镜头。这个镜头从房间外对准餐桌,起始点介于全景和远景之间,接着慢慢推进至中景。类似的景别和推镜头也构成了[摇摆](稔入狱后猛与父亲和叔叔在家中发生不快的一餐饭)和[亲爱的医生](大竹接受询问一幕过后诊所忙碌的一个瞬间)中的重要元素。对推镜头的一次极致运用,来自[亲爱的医生]中警察与伊野母亲的一段通话,电话里警察持续的发问间,镜头从白色公寓楼房的全景推进至伊野家的阳台,一位白发母亲渐渐进入视线,镜头停止移动后似乎是惊诧地慢慢放下了握着电话的手。
相较之下,[蛇草莓]的镜头运用整体较为常规,不得不提的是一家人与上门女婿吃饭时看似信手拈来的一段黑白慢动作镜头,其间甚至为五个人物轮流各做了一秒钟定格,想来是对这欢笑一幕的嘲讽。[摇摆]的高明之处,在于第二次探监时突然变换角度,将隔着玻璃的一对兄弟分置于镜头两侧,来暗示矛盾的产生和关系的破裂。而[亲爱的医生]中从暗黑处拍摄伊野把手伸进桌底缝隙寻找电筒笔,用拉镜头旁观冒牌医生骑车逃离的背影,是另外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镜头。
西川美和对于静物和细节特写的独到把握,从三部影片中也可会出。[蛇草莓]中有伦子想方设法要戳穿哥哥时那柱快要烧完的香,而教室鱼缸里的那条金鱼,到了[摇摆]里则成了餐桌上与猛沉默对视的死鱼眼睛。母亲葬礼餐上稔忙着息事宁人清扫饭菜,却未察觉身后打翻的酒杯暗暗造起另一场事端。而细节特写在[亲爱的医生]中的运用更为突出:独居老人家中孩子的蜡笔画、伊野突然停住的握筷的手、一只在诊断报告上打完滚又飞走的昆虫、律子翻出母亲丢弃的药盒后在水斗里融化的冰棍。与此同时影片中又出现了大量的远景镜头,这大概是属于西川美和的一种长短结合,如此一来,那个在远处停下摩托使劲挥舞白大褂的冒牌医生,更是在心中挥之不去了。
第一次看西川美和的作品是四年前的[摇摆],直到昨天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它的印象是不如[亲爱的医生]和[蛇草莓]。在叙事结构方面,[蛇草莓]的角度是同一时空内两条故事线并行,葬礼前是A-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B-周治的骗钱经过,而葬礼后则是A-伦子被虚伪的男同事羞辱后抛弃,接着在伤心的回家路上听到那则消息,B-周治在家中就债务问题为筋疲力尽父母出谋划策。[亲爱的医生]选择了非线性叙事,通过伊野治失踪前后的事件与调查的交错进行来还原真相。而医生与卖药的在诊所内讨价还价的情节被调查阶段小鲑与两位警察的对话一分为二,则更可看出结构的细致与考究。[摇摆]的叙事结构相比之下中庸许多,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却也出现了A-猛和智惠子的床笫之欢,B-独自留守加油站的稔为卡车加油,这样微妙的平行叙述。
[蛇草莓]中伦子走了一夜回到家,里屋的父母一觉睡醒,神秘的哥哥不知去向,最终蛇草莓的出现带给观众当头一棒。[亲爱的医生]的结尾处理很是花哨,先是站台上貌似伊野治的花衬衫男子在警察身边消失,又是最后在鸟饲太太的病床前再次出现的“护工”伊野治。[摇摆]最后香川照之嘴角上扬,同样是戛然而止,却可以说是三部影片中唯一没有留白的。
影片几处以猛主观心理出发的声音设置,体现了西川美和在细节处理上的高明:与智惠子欢好过后时钟滴答声和女人切菜声的交替,渐渐没过叔叔来电质问的湍流声的幻觉,还有第一次庭审时耳边哥哥急促的气声。与这些加强的声效不同,[蛇草莓]在其最后的高潮处做了一次短暂的消音处理,让伦子在这段空白中断然拒绝哥哥的“谎言”,逃离了那片深藏着童年阴影的森林。

  《亲爱的医生》影评(二):乡村老医生的无奈与逃离

这一部瑛太主演的电源《亲爱的医生》,竟然不是冲着他来,而是导演。
在看过知日主编的是枝裕和特辑的时候,留意到了另一位导演,西川美和。
被很多网友评为16年日本十佳的片单里,《永远的托词》赫然在列,导演也是西川美和。
深爱是枝裕和的影像和叙事风格,这位女导演一定也要一视同仁
最先找来了她导演的这部《亲爱的医生》,拍摄的年代高清晰度概念还没有全面普及,高清的版本很难遇到,幸好在找到DVD画质的片源之后,还能碰上1080p画质的资源,实属难得。
故事采用倒叙的结构。医生的失踪引来村民的围观,警察在四处打探时发现了在发现医生白大褂的草丛中寻找医生的瑛太。
时光被拉回到瑛太的初来乍到时的光景。
正统医学院毕业的瑛太跟着医生实习,见证了医生到处拯救命悬一线的村民起死回生经历
学过医学,或者身边有亲戚朋友从事医学方面工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即使你是师从名校的医学院毕业生,在医院里,还是白纸一张。没有经过多年的实践打磨,没人会信任一位没有任何看病经历的高学历医生的。
瑛太跟在老医生后面,也完全没有看破老医生隐藏在背后的无知
老医生离开家,独自来到偏僻的乡下,新环境带来的孤独可想而知。幸好村民慢慢接受并认可了他。
在陌生的环境下,爱情的存在,会成为一个人坚守某处的动力。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生对一位患有胃病独自一人留在家里的母亲产生了感情。母亲的女儿为了事业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探望,医生便成了唯一能在生活中照顾她的人。
随着时间推移,医生发觉自身的医术没办法长久坚持下去,一次突发的病例让医生露出了马脚。一个很基本的医学常识连一个护士都知道,他却不知。为了填补知识上的空白,他也只有利用晚上睡前的时间翻看医学相关的书籍。这其中,就有一本和那位母亲的病情密切相关的书。
而此前从死神手里救回的那些村民的性命,其实也都是巧合使然。
慢慢地,他已无力应付村民们愈发复杂的病情,他想离开,又放不下将自己作为精神寄托的村民,更放不下患有胃癌的独守空房的母亲。
直到,他下定决心不再承受这份不能承受之重,褪去代表医生身份的白色外衣,骑着摩托,驶向未知。在那里,他不再是医生,不再有数以百计的人的生与死落在肩上。而他,再次来到那名母亲身旁时,也不再是她的医生,而是离她最近的人。
医生的表演,没有过多情感上的表达,更多是透过情节的推动带来的有关人性的展示。医生没有把无奈和痛苦写在脸上,面对无法掌控的场面也是笑眯眯地应对,但是这样一幅慈悲的面具之下,隐藏的痛苦与挣扎已然被观众深深感受到。换做是你,你也没法抛下这帮村民甩甩手大步离去吧,更何况,这帮村民中,有你更加挂念的人。
在我看来,电影更像是一部爱情片,让医生隐藏身份留在村中的目的到最后,也只剩下放不下的那个人。
瑛太就像是屏幕前的观众,代表我们窥视医生这一段从普通人转变为神一般的存在的经历。当得知真相后,我们不会抱有怨念,毕竟,这样充满善心的谎言也是现实中的我们经常撒出的,不是吗。

  《亲爱的医生》影评(三):谎言与真实之间的困境

  平静边远的山区,一望无垠的田野,几十种深深浅浅的绿色随风波动,空气中似乎可以嗅见青草的芳香。在现代文明攫取的手掌中,一个小村庄从指缝间漏了出来。
  
  一天,这个与世隔绝的乡村沸腾了。打破平静的是村上惟一一名医生——伊野医生——的失踪。这个原本受到全村人感恩戴德的医生,在警察的追踪中却逐渐变得扑朔迷离。围绕着他的秘密越来越多:他是谁,来自哪里,他究竟是不是医生,他潜伏在村中有什么目的?更复杂的是,伊野医生的秘密中似乎还隐藏着其他村民的秘密。
  
  随着伊野医生的秘密一步步被揭开,他的谎言也逐渐清晰:利用村中缺少医生又与外界隔离的便利,丝毫不懂医术的伊野先生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医术高明”的医生。但实际上,他却从未对生病的老人们施以真正的治疗。他的能力似乎仅限于“听胸腔”和“按压受伤部位”。即便如此,谎言蒙蔽下的村庄却焕发出生命力和活力,充满了感激声和祥和欢乐之气。
  
  于是谎言与真实之间的暧昧就在对现代医疗的反思和医生这个职业意义的追问中发生了。
  
  首先,这个村庄是被现代医疗体系抛弃的一环。这里没有完备高效的社会机器,于是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社会秩序也因此缺了一个咬合的齿轮。但是生活依然需要顺畅地、或者至少不艰涩地运转,于是谎言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被孕育和被庇护了,充当起那颗脱落的齿轮,并且不称职地履行起相应的责任
  
  这个谎言毫无疑问地违背了职业道德,尤其是它冒充的这颗齿轮是可以掌控人生死的医生一职。这是所有职业中,对于业务技能要求最高的岗位之一,而在现代医疗的评估体系中,技能的不合格就等同于丧失职业道德。
  
  于是,作为职业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警察义不容辞地要确保所有的齿轮都货真价实。但最初言之凿凿,已经将谎言制造者伊野医生视为罪犯而抓捕的警官,最后却陷入了是否履行职责的困扰。
  
  造成这个困扰的原因是,这个原本需要谴责并清除的谎言,不仅是不称职地充当着齿轮的功能,甚至最终超越了齿轮,“超额”完成了它的任务。相比于齿轮,它不是流水线上的程式化的冰冷的产物;它大象无形,却有着温暖的触感、柔和的光泽。它不是陈列在昂贵的橱窗里、贴着合格标签、必须金钱购买的商品;它是在需要时触手可及的关切之情,它虽然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却可以回应心灵的求助。
  
  因为这个谎言的嵌入,被现代文明遗落的小小乡村,村里一个个孤独的老人,和他们孤苦无助的心,才重新拥有了与当地美丽的自然相匹配的惬意生活。
  
  所以,这个违背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道德的谎言,却实现了比现代文明要久远许多的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面对两者的冲突,最后所有被卷入这个谎言的人,包括受骗者,包括名义的“受害者”,甚至包括坚定的追查者,都选择了违背职业道德,而维护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因为合格固然是保证效率和质量的要素,但人却远远不只是商业社会里的消费动物。相对于身体上的病痛,孤独、疏离,和爱的缺乏才是人类世界里最难以治愈的疾病。
  
  而治疗这个疾病,不需要学历,不需要资格证,也不需要专业常识。任何人面对这个病症都可以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这部影片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治愈的良药甚至可以是一个谎言。
  
  谎言本不应该与真实发生暧昧。但西川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而我们也被说服了。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揭开真实的面纱,背后是被消费主义彻底物化的所谓医生;但我们揭开谎言的面纱,背后却是如自然孕育万物般大象无形的同情与博爱。

  《亲爱的医生》影评(四):Dear Doctor

2009年电影旬报的第一名
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版本的问题 还是因为看得时候走神的厉害
结果 也许是因为没看懂 所以觉得没那么好看
也或许是因为之前对他的期望太高
所期待的成品 是丰满的冲击的含情脉脉的
结果看下来 是一片冰冷的
冷冰冰的东西也许是另一种引发思考的途径 但这部有种中途半端 不上不下的感觉
一个冒牌的医生 在偏远的村子行医
这样的故事 可以讲的是人性 可以讲的是社会
可以讲的是仅仅是医疗体制 也甚至可以引申至政治、思想甚至是文化
我们相信 推崇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一个社会的政治纲领、思想理论甚至文化底蕴 到底是因为这些纲领、理论、底蕴真的那么出色 还是仅仅是因为 我们愿意去相信所谓的一种身份、地位与权威
警察对实习医生说 你们谁也没有给他说的机会
在迷信这些精神领域的东西结果却失望 在那之前 又有没有真真正正的去理解体会过这些东西
最后 人往往会说 自己被骗
再往前呢 有人真正去思考 为什么相信么
谁能说 这个骗局 仅仅是一个医生的错呢
谁会去想 其实过程中自己的盲目呢
人性 又偏偏喜欢无限扩大他人的错误 略去自省的部分
其实很想看 警察如果真的抓住了医生 会是怎样的结局
会判刑么会审判么
用什么来衡量
法律么道德么又或是人性么
谁能说得清 这场骗局 到底拷问的是什么呢
结尾的部分 生活依旧在继续
相视一笑的时候 想说 导演果然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啊
但是听着淡淡的主题曲 回想这部电影 却很茫然
到底 想说的是什么
果然人也好 电影也好 其实简单点 明确点比较好
想的太多 说的太多 描绘的太多 往往最后失掉了方向
嘛 不过这其实是一千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也许电影很简单 只是往往在被解读的时候 会加之很多繁复
又或者 答案其实很简单
是我走神的太厉害 没有读懂这部电影而已
看 有时候 问题并没有那么难

  《亲爱的医生》影评(五):为谁培养医学生?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医鳞集》)

在西川美和的电影《亲爱的医生》里,瑛太饰演的一名来自某知名医学院的实习医生——相马启介去到了一个偏僻的小村子——神和田村,开始了他在那里的实习日子,就同许许多多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样,神和田村也是一处“遗忘之所”,年轻人都离开了那里,要去大城市闯他们的天下,而只留下些安土重迁的老人们,空守着他们安谧而冷清的大宅子与他们屋前那一爿一爿的田塍。在这个村子里,来的人少,去的人多。所以,相马的来到也算是件大事儿。
神和田村虽小,但也是有些人口,而村子里,给这些“遗老遗少”们看病的,在相马来之前,却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而他们的全部便是一间简陋的村卫生室。但村卫生室虽破旧,医务人员虽少,这名由笑福亭鹤瓶饰演的名叫伊野治的乡村医生却在这村子里有着好得出奇的声誉,好到什么程度?已经是近乎神明的地步了!
但是,导演西川美和在这部片子开头却是用了倒叙的手法,而倒叙而来的则是伊野医生的神秘失踪,——而同时,警察也正在搜捕他。
伊野医生究竟是神明还是罪犯?随着剧情的展开,伊野医生的过去也在一点点地被揭开。原来,伊野治根本就不是名合格的医生,他挂在村卫生室墙上的那张医学院毕业文凭分明是他父亲的,他白大褂口袋里插着的那只镌刻了他姓氏的象征了医生地位与尊严的钢笔也是从他患了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父亲那里偷来的。他根本就不懂多少诊疗知识。
而他那所谓的“近乎神明”的声誉则一半要归功于他的好运气,一半要归功于护士的帮助。
一次,村子里一名老人突发呼吸困难,伊野医生和相马立即赶往老人家出诊,然而来到老人床边的时候,老人却咽气了。伊野医生半安慰似的搂过了老人,在他背上轻拍了拍,却在这时,一团寿司从他嘴巴里咳了出来,老人又活转了回来。于是乎,村里人皆以为伊野为神明。
又一次,一名男子同样是突发呼吸困难,送到了伊野医生卫生室里,伊野却束手无策,无法给出明确的诊断。这时还是护士提醒伊野说,他是张力性气胸,并递给他一只穿刺针,说要立即给他穿刺放气,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然而,伊野接过穿刺针,却不知所措,因为他从没给人做过胸穿。但在护士的坚持下,伊野只得硬着头皮,沿着肋间隙把穿刺针刺了进去。刺入的瞬间,一股高压气体从男子的胸腔里喷出,男子总算能喘的过气来了。
这便是伊野那所谓的高超医术。
到影片后半部分,我们才知道,原来伊野只是个药代,借着他做药代期间织起的关系网疏通了各路关系,才做成了神和田村的村医。可伊野究竟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地来这么个无人问津的小村子做医生呢?甚至还要冒着非法行医的危险。
原来,神和田村因为地处穷乡僻壤,很少会有医生愿意来这里行医。在他来之前原本有一名村医,但后来也走了,只留下护士一人。伊野因为做药代的关系,经常要奔走于各个诊室、各家医院,所以也知道了神和田村没有医生的情况。最后,他下了决心说要留下来,哪怕自己没有医师执照,好歹自己也懂一些最基本的医学知识,好歹自己还认识不少医生朋友,在真的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也可以联系他们。
所以,在村民们——甚至连来这边实习的相马,——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伊野做起了神和田村唯一的一名村医,但就是在伊野医生这般误打误撞的行医过程中,他和村民们却建立起了无比的信任,村民们都对他百般地尊敬与喜爱。
当然,故事的冲突并不局限于此,伊野最后事实真相暴露也不是事出无因,而是因为一起所谓的“医疗事故”。村子里,一名由八千草薫饰演的老人因为长期上腹部疼痛而求助于伊野医生,但在伊野医生给老人诊断出胃癌后,老人却要伊野帮她隐瞒真相,因为她不想自己的女儿担心,于是伊野伪造了内镜报告,故意地给了个“假诊断”,只是对老人的女儿说是胃溃疡而已。但最后老人的病情恶化,真相已要浮出水面。就在这时,一天夜里,伊野医生脱去了自己的白大褂,扔在了路边的田里,趁着夜色驾着小电驴离开了村子,从此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以前不曾想到,日本也面临如此严重的乡村医疗困境,只从去过日本实习过的同学那里听说,现在的日本医学生,即便是从京大医学院、东大医学院这样的著名医学院里毕业的学生,也有不少会选择去小城市行医,而不会留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里,但也许即便是对于这部分医学生来讲,小乡村也不会是第一选择。
后来,也慢慢了解到,其实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着类似的情况。农村医院经费上难以维持,医务工作者逐渐流失,而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们又不会选择来这些地方行医,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一面是大城市里医务工作者接近饱和,一面却是原本的乡村医生后继无人。比如在加拿大,有着超过20%的农村人口,却只有10%的医生在为他们服务[1]。比如在美国,村医院的处境同样艰难,仅在2010-2015年这短短数年间,全美就有67家村医院倒闭,238家面临倒闭的风险[2]。而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有着50%的农业人口[3],却也只有30%的医生在基层工作,而在乡镇卫生院的则只有10%[4]。
在这里,我们不会对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做过多的分析,但至少在这些原因中,有一点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医学院毕业生对前往基层医院、农村医院行医的意愿与兴趣究竟有多大。
当然,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医学院校大大小小非常复杂,从一本到三本再到大中专院校,都分布有医学专业,而对于这些不同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对于基层医疗的兴趣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差别。此外,不同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存在本身就更多的是考虑到基层医疗和农村医疗,其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自然会更偏重于这方面。然而,即便是对于这些大中专医学院校,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一方面,学生的意愿和兴趣仍旧是要放在另一面去衡量的。所以,哪怕学校的要求如此,毕业生的现实也如此,这些大中专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一旦有了机会,也难保不会选择“向上流动”,而成为基层医疗人才流失的统计数字里的一份子。所以,能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前往基层行医的无非还是两点:兴趣和待遇。
这里我们就只谈兴趣这一点了。当然,我们并没有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更无从对不同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基层医疗的兴趣程度做更深入的分析(这自然也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所以,我们也就只能就自己所在的学校做一些质性的考察,写一写自己的印象。在国内几大医学院校里,就我们的观察而言,似乎很少会有学生愿意毕了业去三线四线城市工作的,也似乎很少有学生对基层医疗、农村医疗感兴趣的(当然,因为不曾做过自己学校的调研,这里写的只是我们的观察)。当然了,就这些学校而言,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顶级的医生,所以去三线四线城市工作似乎少了些机会,似乎是某种程度上的埋没。然而,日本的某乡村医生在自己村子里做医生的同时,做了十多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所以,埋不埋没和在哪里工作也不尽然是对等的。此外,即便我们认为去基层医院工作确是埋没了学生,可兴趣却是另一方面的。顶级的医生不光是要有顶级的技术,也同样应该有宽大的视野;而对于基层医疗、农村医疗的兴趣与关注,是否应该成为这视野中的一部分?至少在我们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的医学生还不去关心这些问题,还有谁去关心呢?自然,有兴趣者可以不必真的去做村医,他也许可以想出其他更好的方式、以更宏观的形式来推动我国农村医疗的发展,这也是值得期待的。正如同“黑土麦田”的秦玥飞,他当然是自己先做了村官,但“黑麦”之后,他终究还是在以更宏观的方式去推动我国的乡镇建设的。但自始至终,兴趣仍旧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我们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实际的行动。
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只是想提出这么个问题:在我们的培养方针里,是否应该把农村医疗与基层医疗也纳入其中?在上海医学院那首已几乎无人传唱的老校歌里,有这么一句:“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而这人群究竟是只限于那50%的城市人口吗?我们的医学院校究竟是在为谁而培养医学生?
我们看到,在世界许多著名医学院校的培养方案里,都在逐步纳入对于农村医疗、基层医疗的具体而微的关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isty of Auckland)近年开展了“区域-农村项目”(Regional-Rural Programme),这一项目会选派部分对基层医疗感兴趣的第五年医学生前往基层合作单位进行为期数周的浸入式学习,而事实也证明,在这些学生中,有很多毕业后都回到了这些基层单位[5]。而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也刊发文章声明:加拿大医学院校应该认识到自己对培养乡村医生的责任所在,而UBC正是其中的一股中坚力量[1]。同时,他们为加拿大的医学教育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所有医学院校应该提高初级医疗课程(primary care teaching)的比例,在美国,那些对初级医疗及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予以更多关注的学校,也出产了更多的基层医疗工作者;二,医学院校应该招收更多的农村学生,研究指出,这些学生回到农村地区行医的可能要高出两到三倍;三,所有医学生应该充分暴露于农村医疗的大环境里,从而培养他们对于农村医疗的兴趣;四,那些业已存在的农村住院医生培养项目(postgraduate rural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me)应该得到更大力量的扶持,因为从这些项目里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去了基层工作。而在苏格兰地区,则全境推行了所谓的“苏格兰乡村医生专科培养项目”(the Scottish rural-track GP specialty training programme)。这一项目的申请者会在苏格兰多地的基层医院进行为期四年的轮转培训。而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Aberdeen University)医学院则给他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去乡村医院实习的选择[6]。
以上这些项目或者建议也许更多的是切切实实地在为培养乡村医生、家庭医生而服务的,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医学教育体系的不同,我们想,也许我们自己不必照单全收,我们自己也未必要以培养乡村医生作为我们的培养方针中之一条,因为这毕竟在我国的医学院校建设理念中就已区分开了。但对于我们来讲,我们的医学教育是否应该也为我国的乡村医疗尽些责任?国家政策层面在极力推动乡村医疗的发展,私立资本也在一点点下沉,然而,没有人才,这一些努力还是容易落空。那么,在其中,上医等我国顶尖的医学院校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是否也应如UBC所建议的那样,多些乡村医学、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的课程,多些学生们去基层医院、去村医院见习实习的机会,也让我们的学生“充分暴露于农村医疗的大环境里,从而引起他们对此的兴趣”?也许,我们的学生毕了业不会去做乡村医生,我们也不必如此要求,但若是他们有对此更多的关怀与兴趣,是否会在其他舞台(如公共政策、商业领域)上,去阐发并实践他们对我国农村医疗、基层医疗的期许与理解呢?
我们想,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在这“纪念的喜乐的闲暇里”需要去认真思索的。
[1] Wilson G, Kelly A, Thommasen H. Training physicians for rural and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 BCMJ, 2005, 47(7): 373-376.
[2] iVantage Health Analytics. 2016 Rural Relevance – Vulnerability to Value.
[3] 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
[4]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5]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regional rural doctor training for Whakatane. 2017 Jan.
https://www.auckland.ac.nz/en/about/news-events-and-notices/news/news-2017/01/new-regional-rural-doctor-training-for-whakatane.html
[6] MacVicar R, Siderfin C, Williams C, Douglas J. Training the rural GPs of the future. BMJ Careers, 2012 Feb.
http://careers.bmj.com/careers/advice/view-article.html?id=20006803

  《亲爱的医生》影评(六):亲爱的,亲爱的医生

      众人的期望和信赖原来可以让人上瘾,可以勉强,勉强自己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居然就真的变强了,然而终究还是无法承受害怕失望,于是离开。医生很清醒。他在村中的存在变得像一场神奇的梦,一切井井有条。
    面对警察质问时,斋门忽然向后倒下,警察伸手去扶,斋门问“你爱我么?”“……”“但你还是伸手来扶了我对吧?”不是爱,并不是那么崇高的理由,只是不能放着不管,成了习惯。
    片子看下来静得仿佛能听到风从大片庄稼地拂过,云朵移动的声音,结束后脑海里大片大片的回荡着夏日的虫鸣。
    亲爱的,亲爱的医生。
    超了短评的字数。。。。

  《亲爱的医生》影评(七):请不要叫我医生

       闲来无事看了这部片,总体来讲节奏很慢,总是一副轻描淡写没有高潮的样子,几度想停下但是也还是看下来了,可能因为本人的现在的心情就是轻描淡写,比较符合片子的气氛。惊喜的是看完觉得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虽然有些闷,但还是有内涵的片。
       一开始觉得只是简单地赤脚医生的故事,以男神瑛太为引子,讲述无私赤脚医生的故事。尤其在一开始,医患关系刻画的及其和谐融洽,让我更加深信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主线,当然开始的医生消失这一个悬念我也一直在挂念,但是还是没有猜到这个原因。
       看完一开始的一大段,感觉有点沉闷了,医生一直以一个资深且尽职无私的形象在医治病人,直到患癌症的老婆婆出现就有点吸引人想要看下去了,老医生跟老婆婆的交往以及渐渐对老婆婆产生的情愫还是延续着融洽和温馨的气氛。如果说高潮就应该是瑛太跟老医生的一番表白之后,老医生把真实的情况说出来然后愤然离开的那个地方了吧。看的我有一点迷惑了都,为什么老医生突然换了一副面孔,还否认自己是医生,大声的斥责瑛太,不要叫自己医生,我不配这个称呼。我的心情就和瑛太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不明白老医生怎么了,明明一切都好好的啊。这也支持着我继续看下去,想要一探究竟。
       也许是我有点迟钝了,等到警察询问村民情况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老医生是真的没有行医资格的啊,原来是这样,这样后知后觉的恍然大悟,让我又重新的回忆之前的细节,老医生行为的各种原因,许多事就可以说的通了哦。我反而更喜欢这种回头细想然后收获颇丰的感觉,很惊喜,反应慢的唯一的好处吧。。。
      然后第二个高潮就是老婆婆的女儿去找老医生谈了话,像一个导火索一样触动了老医生心理一直的一个心结,导致他终于离开了,现在有突然想到开头两个警官谈论这个案件时一个警官说,他也坚持了三年了啊,这个话不能算对但也没错。老医生在这个村子里行医,他深知自己是没有资格的,但是有沉迷于村民对他的崇拜,加上他本善良,对村民们产生了感情,想要照顾他们的心情使他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可以用纠结这个词,不坦然,这对他自己来讲也是很折磨的。他和瑛太说的话,算是一种发泄,把自己说的很自私,说自己对村子完全没有感情对他自己许是一种解脱。
       然后不太明白的是一点,警官跟村民讲了事实之后,村民们纷纷抱怨老医生的不称职,好像当时是被老医生迷惑了一般的恍然大悟。为什么他们要这样,也许老医生是他们的一个心灵寄托吧,对于他们这样贫穷,老态的底层人来讲,老医生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是他们生活中的希望与温暖。那为什么失去他之后又要这样表达对老医生的不满呢?还有那个护士抱着自己的孩子哭着说,一定要好起来啊,在暗指什么呢?
      最喜欢的是故事的结局,老医生回到了老婆婆身边,他会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瑛太去了村子做了医生。老医生对村民和村子的爱在瑛太身上得到了延续,算是大团圆结局吧,很温馨,很喜欢这样的结局。
       
      

  《亲爱的医生》影评(八):亲爱的医生

在新作《亲爱的医生(Dear Doctor)》中,女导演西川美和再次将她擅长的叙事风格融入光影之中,令影片呈现出自然天成如出水芙蕖般的气息,在清雅的风韵中,又流露着点点思虑。 和西川的另一部片子《摇摆》相似,《亲爱的医生》以略带悬疑的氛围伊始,继而以平稳舒缓的节奏,连贯流畅的叙事,逐渐穿插、倒叙、延展出一个有关谎言的人性化的故事,并将一些可贵的现实思考带给观众。只是,这次人性化的故事显得相对温暖,引发的现实思考更为广泛,如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保障问题、无恶意的欺骗是否与真诚可信对等、偏远山村的现状和人口构成等等。 恬静怡然的村落,干净清新的画面,技艺精湛的运镜,应景寄情的音乐,充满田野风情的音效……可以说,整部影片如行云流水般生动通畅,影像画面与情节叙事毫无罅隙的圆润相融,细节处细腻而委婉,精致且精心,虽呈现着平凡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却又不失扩展的视角和大气的立意,其中所流淌的人文关怀,颇值得咂摸,一如片中绿意盎然的田园、蕴含丰满的空镜头一样,带给观众很多回味。 影片反映了很多当下日本所存在的问题,势不可挡的老龄化,孤独村落的“黄昏构成“,偏远地区的医保成患,城市大医院存在弊端等,这一切都在剧情行进中一点点展现。乡下医生伊野治(笑福亭鹤瓶饰演)的突然失踪,引发了一连串反应,随着警察的查问、邻里同事的叙述,这个身份不符的中年“赤脚医生”在形迹可疑的同时,形象也逐渐丰满立体起来。 就是这么个冒牌的医生,却以其特有的和蔼可亲和关心温情带给偏远村落的乡邻们一份可贵的“安全感”,这本身便充满了暗讽的味道。影片的另一个重要暗讽发生在一位寡居老母(八千草薫饰演)身上,老妪独自在乡村劳作生活,她的三个女儿都已立足城市,拥有各自的生活,其中的一个更是出息到在大医院任职,但是,这个医生女儿可以救治很多人,却顾不上救治自己的病入膏肓的娘。片尾,忙碌的她只能抽空看一眼住院的孤独母亲,而冒牌医生却悄悄给老妪递上一杯热水。 影片还采用了一些对比和类比的手法,令镜头语汇更丰饶。如,绿色葱茏充满生机的梯田和生命垂危孤独寂寞的老人们形成的鲜明对比。再如,一片绿色中,年轻的实习医生(瑛太饰演)那辆红色轿车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强烈色彩对比,似预示着,实习医生将给此地带来新气息。另外,一只昆虫在书桌上艰难翻身而后飞走的镜头,又似在类比冒牌医生的处境和出路,而医生那时对着昆虫的所思所虑,在之后他决意离开山村的那刻起,便显得相对清晰起来。 当然,影片自始至终都给未来留有一点希望,医科毕业生选择到宁静纯朴的乡村实习,这位医家后代厌烦透了大城市综合病院的冷漠无情和种种诟病,他出现在乡村冒牌医生的工作生活中,深受冒牌的感染,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帮助着需要救治的人,这预示着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正牌终将会到达最偏僻的角落。 影片虽然处处揭示着现实矛盾,插叙倒述也比比皆是,却始终浑然一体,毫不显突兀与割裂。而之所以该片被呈现得如此循序渐进、层层渗透,除了编剧导演西川讲故事的手法和功力外,演员们扎实精彩的表演是推动影片剧情和情感发展的有力保障,不论主演还是配角,都像是为了片中的角色而存在一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