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浴血华沙》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浴血华沙》影评精选10篇

2017-12-05 21: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浴血华沙》影评精选10篇

  《浴血华沙》是一部由扬·科马萨执导,乔瑟夫·帕夫洛夫斯基 / 索菲亚·威奇拉克斯 / 安娜·普洛克尼亚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浴血华沙》影评(一):不屈的波兰——简评浴血华沙

  波兰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少悲壮的时刻。

  作为一个曾被灭国123年,几度遭受外国统治的民族,不屈和反抗自然而然的被印刻在民族性格当中

  华沙大起义发生在1944年8月1日,整个起义进行了60多天。最后导致了20多万人民死亡,整个城市几乎被夷平,85%的建筑损毁。值得注意的是,片中波兰人民虽然极其盼望苏联军队到来,但是一般认为起义事前没有通知苏联方面,所以起义缺乏外部援助,注定要失败的。整场起义发动盲目,领导者自私,不计后果,过程极其惨烈。但是其中表现出的,波兰人民的英勇顽强,是值得纪念。

  片中男主角的坚持抵抗,那对在战争中结婚,最终和敌人同归于尽夫妻,都是这种精神的最好展现。片尾,在主角光环的保护下,男女主人公终于在小岛上相遇。镜头切换到半空,从河上俯视整个华沙,然后慢慢从战火纷飞的景象过渡到今天的华沙,召示幸存的波兰儿女顽强不屈地带着这种精神走到今天。所以这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战争片。

  战火中的爱情永远的看点。片中男主角和两个同行的女战士相爱。两人用不同的方式爱着他,一个文弱清纯,竭尽全力帮助他,想和他相守,一个看起来像是女汉子的角色,坚持这他们共同的事业。而爱情一线在片中被处理的比较含蓄,简单。主要突出爱情的真挚。

  片中大量直观展示战争的残酷,断肢,横飞的内脏,尸堆,表达对战争和侵略的强烈的控诉,让人感觉很不适。再加上几个超现实的慢镜头,凑在一起十分违和。虽然他想突出现实的残酷和理想美好间的反差。片中穿插视角的切换,也有些不自然。但是毕竟直观反映这一历史事件,和波兰人对此的看法和心里,情节一般,还是值得一看的。

  《浴血华沙》影评(二):【电影】17040[7.23]《浴血华沙》

  09年1月,我睇咗人生中第一部波兰电影《卡廷森林》,满腔激愤下付诸文字宣泄心中嘅怒火,写低咗QQ空间嘅第3篇文章。8年过去,当空间嘅文章已经更新到第542篇,我终于迎嚟咗人生中嘅第二部波兰电影。佢同《卡廷森林》遥相呼应,一头一尾标记咗波兰二战历史嘅起始同终点,却没有喜悦,只有更可怕嘅真相在等待被揭开。

  1944年,当整个自由世界都沉浸係反攻嘅喜悦中嘅时候,背对已经推进到城下嘅苏联红军,华沙人民充满期待,仿佛驱逐纳粹,实现光复嘅时刻已近在咫尺。但前有三次瓜分波兰,后有卡廷森林屠杀,新仇旧恨叠加,华沙并唔希望苏联人踏足自己嘅土地。係果个已经流亡国外6年之久嘅影子政府嘅指挥下,稚嫩嘅华沙人民发动咗一场赌博式嘅起义,天真咁企图以一己之力光复首都。意识形态嘅鸿沟如此巨大,就连世界大战都无法弥合,隔河相望嘅华沙人同红军就咁样各自为战,最终孤立嘅华沙起义者被重新集结嘅党卫军精锐骷髅师、维京师、戈林师分割包围,彻底消灭。整场起义,5万起义军以全军覆没嘅代价,只换嚟咗德军几千人嘅损失,係纳粹装甲部队同多拉大炮嘅轰击下,整座华沙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就如同希特拉嘅命令一样——“从地图上被抹去”了,高达25万平民係起义中死亡,近9万幸存者被适数发配到集中营。

  过去,我哋只知道有南京大屠杀,仿佛只有中国权利哭诉二战嘅伤痛,其实,战争嘅残酷又岂係用数字可以概括?8年前,我曾以为,对果啲係卡廷惨案中失去丈夫妻子们,二战对佢哋最大嘅伤害係係佢哋内心种下咗熊熊燃烧嘅仇恨,但此刻,我几乎可以相信果个被凌辱后拖住鲜血赤身裸体係大街上飞奔嘅女子,果个怀抱住被杀死嘅幼子连眼泪都嚟唔切流,就係下一秒被枪决嘅母亲……佢哋就係卡廷森林死去嘅军官嘅妻女。战争会毁掉一切,无分等级、贵贱、性别。

  好几日过去,心情都无法平复。电影画面实在太震撼了,想想身边最关心嘅人有一日陷入战乱,遭受住电影中嘅经历,简直係噩梦般嘅景象:从“格拉本狼”爆炸嘅蘑菇云中抛洒下亲人嘅尸块,血浆脑髓混合嘅大雨猛烈击打係身上;苦苦寻觅大半天,最后係医院堆叠嘅赤裸尸堆中搵倒爱人嘅脸孔;琴晚还缠绵交融嘅伴侣,今日就係眼前一瞬间被黑豹坦克轰飞……随便一个镜头嘅感受都如此深刻,不禁发自内心感激自己生于一个和平嘅年代。

  华沙起义所以有别于其他战役,因为整个战场嘅主角都係一群十几二十岁出头嘅少年,卡廷惨案对波兰社会人口结构嘅创伤如此巨大,苏德简直係联手将一个民族嘅未来捏碎係掌心。

  睇本片前,我从未如此深刻咁感受过平民一步步走进战争嘅历程,从满腔热血,到期待,到激动,到喜悦,到震撼,到无畏,到恐惧,到绝望,再到麻木。未经历过战乱,绝勿轻言残酷,你我都冇权对其中发生嘅果啲我哋看似不可思议嘅事情说三道四。导演拍出嘅呢份逼真嘅血腥并唔係为感官上嘅刺激,而係为咗代替亲历者嘅口口相传将守护和平嘅决心传承落去。

  见证咗华沙千百年苦难嘅维斯瓦河继续无声流淌,今日嘅华沙夜光璀璨,同其他现代都市无异,但生存係欧亚大国嘅夹缝中,被数次瓜分亡国嘅波兰,前路依旧茫然。电影只係一种纪念,未来还係要靠人嘅双手去开创。

  很精彩,过分逼真,由于画面太冲击嘅原因,保守推荐,考虑收藏。

  《浴血华沙》影评(三):工于细节而又不失大气

  去年九月在华沙街头就看到到处贴着这片的海报,感觉吊吊的。

  后来找来看了,觉得世界各地的毛子们拍片子大概有个通病,感情戏云里雾里,可能他们自己比较清楚是怎么回事吧。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相当不错,很真实地还原了整个起义中华沙城的氛围,从开始的喜悦激动到逐步绝望的过程确实扣人心弦,各种细节也十分到位,无论是通过下水道机动还是华沙老城的安宁与郊区的战火纷飞的对比,都足以当做纪录片来看。这部片子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相当多的历史细节,比如贝林格人民军与流亡政府国家军之间的明争暗斗。在片中国家军的混乱无序被展现的很到位,当时的起义大概也就是这个情况。而且这部影片中大量的非常真实的巷战镜头在体现了波兰军民的不屈的同时,也反映出了现代战争中缺少训练的民兵是根本无法有效抗衡正规军队的打击的。

  有几个特别的亮点:

  1.国家军的装备考据不错,片中露脸的国家军的斯登就有三种型号(mk1,mk2,mk5),而在国家军士兵为人民军突击队进行火力掩护的场景中,国家军使用的mp18冲锋枪和苏制ппш41冲锋枪也有露脸。步枪除了Kar98k和莫辛纳甘这两种大路货之外居然还出现了vz24,更不用说还有完整的两人操作PIAT的场景,看样子剧组是好好研究过华沙起义博物馆的馆藏的。不过剧中始终没有出现被国家军大量使用的地下兵工厂自产的“Blyskawica”冲锋枪,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2.德军的细节也很到位。军装分类很讲究,国防军武装党卫军和普通党卫军的军装各不相同。歌利亚、格拉本狼、大众桶车和黑豹坦克都还原得非常到位。片末还出现了武装党卫军三十六师的前身迭勒汪格行动队的变态们的特写,好评!

  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大概是波兰所有二战题材片子中毛军/波兰人民军第一次没有以反面形象出现的(片中的波兰人民军一水的毛式装备,从身披的毛式雨衣斗篷,印着波兰白鹰的毛式钢盔、波兰特色战斗帽与毛式军服奖章的混搭,到手中的ппш41、ппс43冲锋枪到дп28轻机枪,非常真实地复刻了波兰人民军的样貌)。片中德军在毛军战车部队准备过河之前炸毁了维斯瓦河大桥,证明了毛军确实不具备重装备强渡的条件(而且片中毛军的Су76自走炮和Т3485战车的涂装都符合44年夏天的情况)。而片中出现的波兰人民军突击队盲目强攻最终全军覆灭的情节虽然有偷偷黑一把毛式军队固守教条战术死板的意思,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两件事:毛军/波兰人民军确实作出了攻入城内的尝试(从片中攻入城内的波兰人民军伤痕累累的样子就能猜出城外的战斗同样激烈),波兰人民军攻入城内的部队(东岸的波兰人民军大概一共有四到五个加强营的兵力乘坐美援DUKW两栖运输车强渡维斯瓦河攻入城内,几乎全部损失)同样也在起义中浴血搏杀。

  长期以来因为一些英文历史著作与90年以后波兰新政府的态度的作用,毛军/波兰人民军在华沙起义中隔岸观火见死不救的形象几乎已经被大家固定了下来。事实上,到了44年8月,毛军从白俄罗斯发起的大反击在击溃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后又往前推进了数百公里,等毛军抵达维斯瓦河东岸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战线拉得太长,前线部队高度疲惫,伤亡无法后送,弹药无法前运,空军前线机场难以为前锋提供掩护,而侧翼大量德军残部还没来得及肃清。而德军已经集结兵力对毛军在维斯瓦河西岸的几个桥头堡进行了毁灭性的的反击,在这种情况下,让毛军损失惨重的前线部队再发起战役级的进攻以解华沙之围是很困难的。波兰人民军的少数部队死命攻入城内与国家军建立起联系的时刻本该是整个起义的最好时机,但是国家军的高级领导人们出于政治原因拒绝合作,没有派出足够的兵力肃清河岸地区的德军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登陆场,导致战机稍纵即逝,过河的交通线又被德军切断。而进城的波兰人民军部队与国家军互相猜疑各自为战,最后双双全军覆灭,只能说是个悲剧。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给铁人同志洗地,起义本来就不是铁人所乐见,所以毛军半心半意地呼应也不奇怪。华沙起义的失败,铁人同志和波兰流亡政府都要负相当责任。可以说,在西科尔斯基遇难后,波兰流亡政府就缺少足够灵活的领导人能够应付好对英对毛的平衡,政策过于短视与自不量力,导致坐拥二十万大军的流亡政府,在丘吉尔与铁人同志的一纸协议面前,最终还是成了牺牲品。这种根深蒂固的自大情绪与四处树敌的幼稚短视葬送了第二共和国,也最终葬送了流亡政府。这与北方的芬兰所体现出的灵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真诚地建议有兴趣的同学有机会可以在华沙游玩时参观一下华沙起义博物馆,馆藏有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参战各方的各种装备,比如瑞士产启拉利轻机枪,捷克造ZH29半自动步枪、德制MP34冲锋枪、MP41冲锋枪、苏制SVT40半自动步枪等等。这些馆藏中不乏现在已经相当罕见的珍品,非常值得一看。

  最后说一句,波兰妹子真是太美了。

  《浴血华沙》影评(四):华沙那3万多牺牲的人其实就是政治的牺牲品

  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地下军反抗德国占领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在1944年8月1日开始的。波兰地下军的目的是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以避免受到苏联的控制。50,000波兰地下军采用了游击战对抗25,000德军,整个起义持续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兰军队方才向德军投降。在波兰方面有大约18,000名军人和超过25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约25,000人受伤。德军方面有大约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伤。

  虽然华沙起义和华沙犹太人居住区起义经常被人混淆,但是这两个事件是没有关系的。华沙犹太人居住区起义是在1943年4月19日爆发,比华沙起义早一年。而且,这两个事件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华沙的犹太人的目的是宁愿死在华沙,而不去集中营,所以他们在还有能力时抵抗纳粹德国。一般西方国家认为,在整个华沙起义,波兰地下军没有得到盟军的任何援助。虽然苏联红军早在1944年7月29日就已经达到维斯瓦河的东岸,但他们没有向波兰地下军提供任何帮助。因为斯大林是反波兰流亡政府的。

  波兰地下军投降后,希特勒命令德军将华沙夷为平地。结果85%的地方都被毁坏。直到1945年1月17日苏军才进入华沙。所以这场起义基本是政治的牺牲品!可怜那一代的人了

  《浴血华沙》影评(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那些说本片不够残酷的人,估计是抗日神剧看多了,这样一部贴近生活用血肉堆积的影片还不够残酷的话,还是去看电锯惊魂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迫割让大块领土“波兰走廊”给波兰,德国被一分为二,1939年9月,德国闪电入侵波兰,不到四周的时间,全面占领波兰。影片真实的再现了民众在纳粹统治下的生活,有压迫自然就有反抗,然而在国家孤立无援的背景下,地下青年党在德军面前是那么的脆弱,当男主眼睁睁看着德军手刃无辜的民众及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当血肉混合着弹片像倾盆大雨洒向他们的头上时,人们发自内心的恐惧了,也有人更加坚定了反抗的决心,他们经历了友谊、爱情、背叛,越到后面现实越残酷,与前部分略显浮夸的表演形成了鲜明对比。女主非常漂亮,如同花仙子,但为了追求男主的脚步却能不惜一切代价穿过枪林弹雨,爱情如此动人!!!结尾二人是否活着其实已经不重要了,电影讲述的是历史,虽然导演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结局,给追求自由的勇气留下了一丝生存空间。这种电影不是横店的,与《集结号》、《金陵十三钗》也不一样,它最直接的告诉我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浴血华沙》影评(六):有关华沙起义,有关苏军不义,大家都不要吵,,,来看看wiki的描述。

  wiki给出了比较客观的两种观点。但是主要来说,世界主要史学界都是比较认同是苏军故意不援助(无论是军事上不愿付出过大代价,还是政治上希望德军消灭波兰反苏力量)。。。

  主要来说,毛子(沙俄,苏联,俄罗斯)200年来,只干两种事情,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E%E6%B2%99%E8%B5%B7%E4%B9%89

  华沙起义(波兰语:Powstanie Warszawski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家乡军(波兰语:Armia Krajowa)反抗德国占领军等轴心国家的战役,政治上的目的则解放华沙,使流亡政府波兰地下国彰显波兰主权来而不是苏联扶持接管波兰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6]这场战役是在1944年8月1日开始的,是苏联卢布林–布列斯特攻势中全国性的计划暴风雪行动的一部分。波兰家乡军的的这次起义被安排在与苏联红军配合到达华沙的东部郊区和迫使德军撤离。[7]然而,苏联却突然停止了行动,使得德军重振旗鼓,替苏联剿灭波兰在华沙的抵抗军。50,000波兰家乡军采用了游击战对抗25,000德军,整个起义持续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兰军队方才向德军投降。在波兰方面有大约18,000名军人和超过25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约25,000人受伤。德军方面有大约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伤。这场单一的军事行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抵抗运动中最大的一起。[8]

  虽然华沙起义和华沙犹太人居住区起义经常被人混淆,但是这两个事件是没有关系的。华沙犹太人居住区起义是在1943年4月19日爆发,比华沙起义早一年。而且,这两个事件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华沙的犹太人的目的是宁愿死在华沙,而不去集中营,所以他们在还有能力时抵抗纳粹德国。

  虽然苏联红军早在1944年7月29日就已经达到维斯瓦河的东岸,但他们没有向波兰地下军提供任何帮助。因为斯大林是反波兰流亡政府的。

  然而苏军元帅朱可夫声称,“苏军部队确曾尽了力所能及的一切来援助起义者”,波兰方面事先未通知苏联红军和已经亲苏的波兰军队,起义后,斯大林命令“给布尔—科马罗夫斯基派去两名伞兵军官,以便取得联系和协调行动,然而(起义领袖)布尔—科马罗夫斯基却不愿接待他们。”[9]

  波兰地下军投降后,希特勒命令德军将华沙夷为平地。结果85%的地方都被毁坏。直到1945年1月17日苏军才进入华沙。

  《浴血华沙》影评(七):转:《浴血华沙》——好基友剖析自己剖析的很深刻

  就如二次大开片之初,面对小胡子有咄咄逼人,皿煮小伙伴们各种绥靖退让各种卖基友,卖了奥地利,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就是想祸水东引让小胡子大林子死磕,嗯嗯,基友就是用来出卖滴,最后卖波兰实在拉不下脸皮了,就玩奇怪的西线,妄想小胡子打下波兰后就东进与大林子死磕,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木有?

  O,伦家现在都不提这个茬,更不好意思搞神马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庆典了…….

  到是当年被卖惨了的基友波兰拍了一部好片片《浴血华沙》,剖析自己剖析的很深刻;不论男女开始参加时满腔热血兴致勃勃,就像参加夏令营还能搞点风花雪月滴情调,一遇强敌不论男女猪脚都是一路狂逃,走投无路就全部杯具,一群风流倜傥风华正茂的小正太小萝莉,真心让人怜悯哦,片片自我反醒的很深刻,这是皿煮小伙伴的长处,就如片中所述;华沙起义的时机选得很准,恰是在小胡子和大林子死磕完明斯克会战,毛熊两个方面军都筋疲力尽无力再战,小胡子更惨,镇压华沙起义都抽不出像样的正规部队,一群惩戒营的罪犯粉墨登场,加之小胡子暴跳如雷要抹掉华沙的命令,华沙能不杯具?乃想么,一群男女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的罪犯能有神马好结果?

  亲西方的波兰皿煮流亡政府真心太天真了,以为绝佳时机一开打小胡子就知难而退了,大林子还赶不上趟,自家就有资本了,万一不济还有毛熊红军在河对岸,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如意算盘到是打得不错,不想想小胡子能退么?华沙背后就是柏林,一箭之地,毛熊攻克柏林的出发阵地就在德波边境,到柏林这一路上有三十万小毛熊埋骨于途中,还不算波兰境内就阵亡六十万。

  当然喽,毛熊也是有私心滴,水愿意为一个见得自己的基友付了大量鲜血?

  要知道毛熊的打法就是集中优势死磕,鉴于卫国战争之初的惨痛教训,毛熊后来的战术打法毫不投机取巧,一般要集中几倍于敌的优势全线强攻,另有一支至少一倍于敌的预备队,一点突破就立即投入预备队撕口子,就酱紫一点一点用血肉磕光了汉斯虎的棱角,乃看现在汉斯猫现在多乖?

  毛熊的代价是打光了二成人口,22年23年24年出生的雄性小毛熊基本没剩几个。

  酱紫打法在刚刚打完一场大战役时乃还指望疲惫不堪舔着伤口的毛熊全力救援是不是太天真了?

  当然数,毛熊还真不是见死不救的主,在补充未到人员兵器弹药器材严重缺乏的境况下还是尽力抢救了一下,听从毛熊指挥的波兰工铲档游击队悉数投入措手不及的起义,基本全部战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中的波兰集团军也全力进攻以解救瞧不起自己的同胞,就是毛熊红军在这等窘境下也强渡斯瓦尔河妄图建立滩头阵地救援通道,在小胡子的拚死反扑中,渡过河的六个营毛熊红军退都退不回来…….缺枪少弹木有器材后援上不去,能不杯具?

  战后皿煮小伙伴抓住这一点拚命给毛熊扣屎盆子,真心无语哦……..

  华沙起义;坚持了63天(辣是因为小胡子也木有多少兵力只好个个击破),华沙城基本被夷为平地,二十万无辜平民被屠杀,参加起义的五万自由军(维基百科连个好名号都不愿意给,竟然叫做乡军),其中少部分是有战斗经验的游击队员,大部分是充满理想(也可能是幻想)的男女学生青年,大学生中学生甚至还有几千小学生,一部分战死,其余全做俘虏,落入毫无人性的纳粹盖世太保党卫军手中,想想都不寒而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6e180c0102whv6.html

  《浴血华沙》影评(八):看本电影有感。

  本评论对具体情节稍有涉及,不过应该未达到剧透程度。总的来时故事剧情比较紊乱,男女主角情感戏让人完全看不懂,实乃一大败笔。起义军作战情节不多,比较完整的只有两次:男主角在墓地负伤的战斗和最后起义团伙被全歼的两次。不过电影中德国武器的道具倒是比较逼真,先后出现过一辆豹式坦克(应该是保留至今的原品),一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影片中出现时间和豹式坦克一样,不过跟在豹式坦克之后,没有开火,只是一闪而过出现也许很多观众都没看到),一辆德军歌利亚遥控坦克(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这个武器),一辆不明型号的装甲车(影片中被起义军缴获示众)。影片中的交火中弹镜头都比较逼真血腥(略重口需谨慎),被打中的起义军士兵身上的弹洞、喷泉般的鲜血、断胳膊断手、被炸碎的人体组织器官在影片中都有展现。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华沙城起义前的安宁祥和(完全看不出战时的样子)与起义后的断壁残垣之间的鲜明强烈对比,这应该是导演想极力表现的战争的残酷无情血腥,以及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无辜与灾难。电影里比较玩味的地方有几处:起义军善待了一名在刚刚起义时被俘的德国党卫军俘虏,这个严重背离了史实,在华沙起义中交战双方完全是不留俘虏的残忍,我想导演安排这个剧情的目的主要是突出波兰起义军的仁慈和善良并与德国军队的格杀勿论作出对比,然而电影中却又多次发生起义军战士处决德军俘虏(甚至是伤员和明确投降的)的情节,因此之前为何善待那位党卫军俘虏的剧情安排我不是太理解,难道仅仅是给电影末尾做一个小小的回应?如果是这样的话实在是一大败笔鸡肋;电影中还频繁出现的一个槽点就是德军的冲锋枪经常没子弹,然后就让起义军战士趁机冲上去肉搏,估计是为了增加刺激的白刃战剧情的考虑,然而因为实在是没子弹的剧情太多,让我看的很无语,动不动就出现德国士兵开了两枪就没子弹然后把枪一丢扑上来的情节,唉!片中镇压起义的德国士兵酷爱的面具头套也相当的无厘头,在所有华沙起义的史料照片录像中都没见过有面具头套的出现,电影导演添加这个道具的目的估计也是为了凸显德国军人的恐怖和残忍吧,然而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语加无语,弄得和现代站在/科幻战争军事片一样。总的而言,作为一个极为少见的波兰军事电影,也是我看的唯一一部波兰电影,整体还差强人意,如果对波兰起义有兴趣的话可以一看,如果是奔着刺激的战斗剧情去看的话,不推荐。

  《浴血华沙》影评(九):17年后,他们又拍出了一部让我感动的战争片——《Miasto 44》附粮草

  浴血华沙 Miasto 44 (2014)

  导演: 扬·科马萨

  编剧: 扬·科马萨

  主演: 乔瑟夫.帕夫洛夫斯基 / Zofia Wichlacz / Anna Próchniak / Antoni Królikowski / Maurycy Popiel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语言: 波兰语

  上映日期: 2014-09-19(波兰)

  片长: 130分钟

  又名: 华沙一九四四 / Warsaw '44 / City 44

  IMDb链接: tt3765326

  首先来解释一下文章标题的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距离我上一次被战争片感动已经有17年了,这17年里出了很多战争片,感动了很多人,但都感动不了我,这说明我拥有跟钢铁坦克一样坚硬冰冷的心肠——当然不是,说明我对战争片标准高、要求严,枪林弹雨打打杀杀爱国忠君这些东西是满足不了我的,必须要专业,要有深刻的人性反思,那么17年前能但当如此重任的是哪部战争片呢?翻阅电影资料就会发现,是《拯救大兵瑞恩》。作为一部1998年的电影,它在视听上对战争场面的高度还原,是此后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比拟的,今天在电脑上观看此片,子弹穿过冷雨掠过钢盔的那种凛冽感,仍然让人大呼过瘾。同时,影片的节奏堪称一流,故事情节的推进和战争戏穿插得严丝合缝,既没有过度渲染人性之光辉,也没有过多展现血肉淋漓,一切都是刚刚好,但又没留下技术的痕迹,浑然天成。影片展现的人性自然不用多说,更难得的是,它将个人、家庭之爱提升到和爱国一样的高度,这才是一部战争电影人文精神的至高境界。当然,这在欧美可能是常识,但在某国一直是新鲜玩意儿。

  第二层意思,就是这个“他们”。这里的他们指的是欧美的电影人,而不是我们亚洲人,更不是我国的导演,我国的影片不是迷药就是宣传工具,其中战争片更不能越审查体制的雷池一步,所以是注定拍不出像样的东西的。

  好,说完标题,我来说说这个片子到底有什么好。

  影片通过主角的经历展示了对战争的看法。这个看法不是不变的,而是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的转变。

  一开始,参军是因为军队里有漂亮姑娘。

  当然,正规军里是没有的,有也是长官的,但由少部分军人从民间发展起来的志愿军小分队,那里面就有了。本片的男主角一开始虽然也有家国情怀,但主要原因是奔着漂亮姑娘去的。

  然后,打仗是受到复仇欲望的驱使。

  在战场上最正确的生活方式不是风花雪月,而是一边谈恋爱一边打仗,但是当看到至亲——母亲和弟弟被德军执行枪决以后,男主角愤怒了,扛起了钢枪,对着德军扫射。这里他舍弃了美丽的女主角,因为她心里只有二人世界,转而艹起了小分队里另一位早就对他有意思的漂亮女孩,这位女孩是战场上的活跃分子,符合男主角此时的心理需求,所以,他们在一起了。

  最后,是个人意识的回归。

  当整个国家都投降了,小分队也成了覆巢之卵。经过血雨的洗礼,男主角终于放下了复仇的执念,重拾个人意识,但是当他爬上当初赢得女主角芳心的小渚,那里只留下了美人的幻影。

  所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男女主人公最终没有在一起,而是被战争无情的分开了。但从最后一个镜头看,男主角应该是跟这个国家一样,坚强的活了下去。

  同时,影片对战争场面的还原是非常考究的,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回到交火区找重病的男主角,德军投下了一颗炸弹。炸弹爆炸后,强劲的风浪裹挟着弹片、砂石和一切破碎的物体席卷而来,然后安静一小会,在漫天的灰尘中升起一股烟火,逐渐上升弥漫头顶的整片天空,紧接着就下起了由血滴、残肢、皮肉等组合而成的大雨,猛烈地砸在女主角白皙的肌肤和她所躲藏的车皮上。这一幕如果在电影院里看肯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惨烈感。

  最后,影片尽量做到了去主人公化,也就是尽可能客观真实的展现战争的残酷,只是展示,不做说明,由观众自行去体会和思考。这一点可以说在《拯救大兵瑞恩》之上了。

  但本片还是有些瑕疵,无法和《大兵瑞恩》相提并论,主要体现在男女主角穿越地下污水管道到安全区,和男主角跟女儿好ML两段,前者有丧尸片的痕迹,后者把二位拍得像摇滚青年,和整片风格有些出入。而且在据点上阻击德军进攻那一段使用了第一视角,油然而生游戏的感觉,稀释了那一段的惨烈感。

  最后的最后,要说一下我为什么被这部片子感动。战争片感动我的,从来不是什么爱国思想,也不是挣扎着到底要不要杀敌军,而是更加个人的东西,这个片子里,感动我的是美丽的女主角。她是一个简单的姑娘,因为男主角涉水来小渚上带她回去她就芳心暗许了,并且在男主角因失去至亲而陷入休克后,不顾生命危险穿梭于敌占区和安全区之间,而当250的男主角和女二号好上之后,她一个人回到医院去照顾孩子。从拯救男主角到帮医院救死扶伤再到临终前不离不弃地陪在孩子们身边,女主角身上发出伟大夺目的人性光辉,这里面没有道德感的支撑,没有大道理的陪衬,展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个发自最基本的人性的善良,她渴望爱情,追寻自由,为捍卫这些不惜献出生命,是我看过的战争片里最美丽的女性角色。

  ——————

  欢迎关注订阅号『野评人』。公众号搜索『goodtobewild』,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需最新版微信)即可添加。辛辣点评,个性推荐,让我们不要漏掉好的,同时抨击差的。

  《浴血华沙》影评(十):浴血華沙與華沙間諜

  《浴血華沙》和《華沙間諜》這兩部電影要連在一起看。

  前者為紀念華沙起義70周年而拍攝。

  電影宏覌上打動人心的是華沙起義本身發生在納粹即將覆亡的1944年8月1日,蘇軍在蘇聯戰場已取得決定性勝利,一路進攻德軍已扺華沙城下,此時,波蘭流亡政府命令反抗軍起義,卻遭到德軍血洗,戰死20多萬,華沙城85%夷為平地,而蘇軍隔河覌望,63天,拒施援手。波蘭再次領略了蘇俄之邪惡。的確,對西方而言,二戰伊始,便是蘇德瓜分波蘭,並且蘇軍的殘忍所犯下的戰爭罪行,不壓于納粹,納粹是種族滅絕,蘇俄是國族滅絕,瓜分波蘭後,蘇軍將波蘭2萬多軍官和知識分子集體屠殺于卡廷森林,且拒不承認,直到蘇俄解體,葉利欽時代檔案解密,卡廷慘案才得以曝光,布爾什維克的邪惡和納粹對比,不遑多讓!正因為如此,波蘭在英國的流亡政府在面臨納粹戰略上行將就木之際,命令國內反抗軍起義,策應蘇軍對德國的進攻,是希望首都的主導權不要淪入蘇俄之手,然而,這樣的小算盤在冷酷的紅軍面前碎裂成泥,斯大林命令扺達波蘭城下維蘇瓦河畔的蘇軍停止進攻,借德軍之手滅掉不信共產主義的波蘭流亡政府軍隊。并在戰後扶持共產政權控制波蘭乃至整個東歐,甚至成立華沙條約國軍事集團,和西方民主社會冷戰熱戰,波蘭和東歐陷于萬劫不復,直到1990年,蘇俄解體後,波蘭團結工會領導的民主政權經選舉上臺,50年後,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將波蘭總統旗、國璽、總統印、總統綬帶、1935年憲法正本這些波蘭共和國法統象徵送回波蘭,交給民選政府,宣告流亡政府完成使命。

  而《華沙間諜》則是反應蘇德瓜分波蘭時,波蘭政府如何流落英國,國家銀行諸備如何輾轉萬里逃過德國洗劫。

  在微覌上,《浴血華沙》打動我的有幾處,男主眼睜睜看著母親、弟弟慘死德軍之手,臨死關頭母親暗示兒子萬勿出聲!男主自此處于創傷後症候群,失去運動及表達能力,而此時本是貴族小姐的女主毅然擔起保護男主的責任:「為了你,我要活下去!」同樣,在殘酷的戰場上,當小隊被德軍狙擊,一名戰士受傷暴露于德軍射界,所有人猶豫要不要冒險去拖離傷員時,同樣是女主的貴族哥哥挺身而出,卻死于徳軍枪下。有的事,知不可為而必須為,是緣于信仰、教養、個人價值觀。古老歐洲,迄今分裂的傷口仍未癒合,蘇共占據的東歐,如捷克、波蘭和未受布爾什維克荼毒的西歐,不說英法,就說奧地利,人們生活的環境和氣質明顯區別。布拉格和維也納,兩座偉大的城市,布拉格的臟亂,維也納的乾淨溫和不可以道里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