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包法利夫人》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包法利夫人》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14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包法利夫人》经典观后感10篇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由克洛德·夏布洛尔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让-弗朗索瓦·巴尔梅 / 克里斯托弗·马拉沃伊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一):艾玛小姐的悲剧

  听说福楼拜写到包法利夫人走投无路服毒自杀的结局自己忍不住伏案痛哭。

  总是没有读名著的心境,于是一一看了电影。下一个要看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1991年,年轻的伊莎贝拉.于佩尔,已经显得颇为神经质,很适合Emma这个角色(当然,如果她样貌更柔美一些,会更像Emma)。

  美艳、苍白、若有所失,爱慕虚荣、渴望激情;受过教育,但是修道院里的,根本不足以解释真实世界幻想着巴黎的生活幻想着更值得她爱的男人。只是最终她只能是包法利先生的夫人。

  悲剧是必然的。她和老实木讷的夏尔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包法利先生的困惑将永世不得解脱。他勤勤恳恳,给太太衣食无忧的生活,她该有何不满?她为什么选择独自去死,却不愿同他一起活下去?

  Emma选择死,是为了赎罪吗?我倒觉得她是为了逃避解释,因为“人从来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自己的需要、观念、痛苦”。

  她跌跌撞撞的上楼,去睡最后一觉,临别只扔下一句话:不要问我任何问题,明天早晨醒来再说。

  有人说女人所有的罪恶,根源在于男人。怀着一颗浪漫主义之心的Emma小姐,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爱上了两个貌似可爱的男人,成为一个堕落的荡妇,酿造了一场命运的悲剧。可是我一点不觉得她可恨,她只不过是行动力强了一点,去实践了内心的愿望。其他依旧活着的那些,又有几多未曾违背自己的心?

  另外,那些华丽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裙子真好看!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二):追求美好爱情自由灵魂的包法利夫人

  看《包法利夫人》本来是冲着BBC而去的,网上首先搜到的是91年于佩尔演的法国人拍的版本。可能是我看的视频画质比较渣。整部电影色调比较暗。再加上于佩尔多数时间沉着脸抑郁寡欢,清澈却忧郁的眼睛看得我有点心塞!

  后来,我又找了BBC拍的,弗朗西丝主演的《包法利夫人》。两个版本一比。从女主角的选角上说,弗朗西丝和我喜欢的一个香港歌手——邓紫棋有些神似,都有一种不羁和狂野的眼神,这和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形象更契合!但就电影而言,我反倒觉得法国版的更像BBC一贯的拍片风格:含蓄、内敛、隐忍。作品不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有英国人惯有的严谨风格!弗朗西丝演的爱玛比于佩尔演的多了一份浪漫与奔放!

  于佩尔版的着意于情(看里面的台词)弗朗西丝版的着意于性(看里面的激情戏) 。

  当我看到爱玛参加完舞会和包法利医生一起上马车回家时,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莫泊桑《项链》里的马蒂尔德。多么相似的情节与画面。都是不甘平庸的已婚女人,在一个华丽的贵族舞会上,让其清楚而具体地知道了自己向往的高雅奢华、诗情画意的 生活。但是,现实的生活水准、社会地位不能匹配她的精神需求时,不幸就产生了。

  马蒂尔德比爱玛幸运,因为她比爱玛更有理性,用十年时间辛勤劳动和爱自己丈夫一起还清债务,重新生活。因为珍贵的项链丢失后,她 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调整到一个可以实现的适合自己的标准,这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智慧

  过于理想主义的爱玛,不但要面对经济债务的逼迫,还有对两个情人——鲁道夫、莱昂的失望,尤其是难以面对对她宠爱有加的包法利医生的愧疚。。。所以,最终只能选择绝望自杀。

  自始致终我都不觉得爱玛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淫荡的女人。她 只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主义者,可惜遇人不淑。

  她嫁给包法利,是因为厌倦了农村枯燥无聊的生活,想包法利给她一个新的充满激情和 快乐的生活,这也没什么不对。和现在社会上好多女孩子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相比,爱玛的选择可不是功利与市侩。

  就算债主逼上门,她也没有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身体。因为爱玛找情人不是因为钱,只是希望自己能拥有好的爱情,自由的灵魂。而法兰西真正的核心价值观也不是我们所以为的浪漫,而是自由!

  从乡下搬到小镇,下马车时。爱玛眼中闪现的充满希冀的眼神,包法利手术成功时,对丈夫的拥吻,具有清晰轮廓,深邃眼神的于佩尔演得很棒!还有痛苦时,想找神父告解,神父说:有好多女人吃不上面包,没有取暖的火,你拥有这些东西,还想什么?爱玛愣住了,流下了绝望的泪水,哭得那么的梨花带雨,看着都叫人心疼!演得不错哦!

  我发现19世纪的文学作品好多都是揭露人性恶的一面,还有就是对当时社会的嘲讽。但带来的却是文学的繁荣与昌盛。反观现在国内的文学作品,好多都是,或者胡乱编造历史,或者为政府唱赞歌。再加上文学禁区又多。真正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偏少。就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来说,获奖的也是其早期作品。现在许多作家,知识分子已经融入了既得利益的群体 ,不再是民族的脊梁和社会的守望者。而知识与权利结盟则导致社会的沦落与腐败

  记得马丁-杨克曾经说过:女人是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女人追求知识,这个国家是进步的,女人崇尚自由,这个国家是文明的,女人崇拜金钱,这个国家是腐化的,女人攀附权贵,这个国家是堕落的。想想最近落马的贪官,哪个不是钞票成“吨 ”情妇成群?就拿落马的徐州的组织部部长——陆正方来说,先后与一百多个情妇发生关系,并且那些女人都是自己开好房,等着他前来宠幸。

  难怪去年有一美国人为中国女人叫屈,说中国男人容貌、修养气质 都配不上他们身边的女人。其实他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男人只要有钱有权,再漂亮的女人也会被其秒杀!

  什么时候中国女人们都开始追求知识、自由,而不是金钱、权贵, 那中国就真正开始走上民主文明的道路了。现在似乎还走在19世纪的法国的老路上。

  扯得有点远了。继续说电影。

  91年于佩尔版的《包法利夫人》,里面舞会的那场戏最让我称道,那些跳舞的女士身着维多利亚长裙,真是飘逸优雅,美轮美奂!爱玛 华丽丽的头饰更是韵味十足。和爱玛跳舞的子爵,虽然导演甚至都没给个稳定的正面镜头,依然觉得其风度翩翩,气宇轩扬。连座在舞池边上,带着假发拉小提琴的都是一排帅哥啊!

  前几天我在亚马逊上买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特意选的李健吾的译本 。就想更加彻底地了解爱玛。总觉得经典的名著看电影不如看书来得透彻,文字总能给我不一样的收获!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三):包法利夫人:幻想华丽逆袭却以失败告终的女屌丝

  她叫艾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

  在还没成为包法利夫人之前,她不过是个活在青春期躁动的女孩,在苛严的家教中读了几部书,脑海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幻想,时而做些无病呻吟的感慨。

  过惯了平静的日子,她反倒喜欢多事之秋。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物得到某种好处,凡不能直接有助于她的感情发泄的,她就看成无用之物,弃置不顾。正因为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之上,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

  一言以蔽之,那时的艾玛太文青了,和文艺片编剧中女主出场前的生活没啥区别。

  有一天,艾玛嫁给了一个鳏夫医生。她并不爱他,嫁给他只是因为他看起来还算顺眼。太太们称赞她节省,病人们称赞她有礼貌,穷人们称赞她仁慈。

  但是她内心却充满欲念、忿怒和怨恨。衣褶平平整整,里头包藏着一颗骚乱的心。嘴唇娴静,并不讲出内心的苦恼

  平庸的包法利先生无法满足她渴望跻身上流社会的欲望,她觉得自己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她期望爱情骤然降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飙,吹过人世,将她带走,也带走她的欲望和悲伤

  好在她终于遂了愿,第一个出现的男人叫卢昂。

  她爱卢昂,听见他的脚步,她就心跳;但是待在一起,心就沉下去了,她有的只是莫大的惊奇,临了又陷入忧郁。

  但卢昂终归是太年轻,又没有足够丰富的情爱经验,这段短暂的激情也随着卢昂的离去不了了之了。

  直到第二个男人的出现,彻底征服了艾玛。他叫罗多夫,是个风月场上的老手。两个干柴烈火的人相遇到一起,就像正极遇到了负极,磁铁遇到了铁石,都被对方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占有欲。

  罗多夫最终不愿意为一个女人放弃自己的地位和财产,何况是个让他开始失去兴趣的女人。他或许爱她,或曾经爱她,但不足以让他放弃一切。他给艾玛写了一封分手信,然后溜掉了。

  艾玛晕了过去,像死人一样躺在床上哭泣,毫不羞耻的暴露着自己的情伤。

  艾玛再次遇见卢昂,他们再也无暇沉浸在旧情复燃时的小情小调了,此时的一拍即合更是一种肉欲的迷恋。

  艾玛开始债台高筑,在债主的逼迫中厚着脸去向情人借钱,又在情人的拒绝中郁郁寡欢心灰意冷

  借不到钱的绝望,更加强了贞节受到侮辱的气愤。艾玛想到上天一意同她为难,反而骄傲起来:她从来没有这样高看过自己,也从来不曾这样小看过别人。她产生了好斗情绪。恨不得打男人们一顿,啐他们的脸,把他们踏的粉碎。

  她快步向前走去,脸色苍白,浑身哆嗦,怒不可遏,泪眼望着空空落落的天边,几乎陶醉于满腹的憎恨。

  艾玛死了,有人漠然,有人庆幸,整个世界,只有包法利先生为她伤心

  福楼拜在弥留之际遗言:“包法利那个婊子将留存下来,而我则像一条狗一样死去”。

  其实福楼拜的名声也算永垂不巧了,但他还是无法覆盖包法利夫人的光芒——这个狭隘的、虚荣的、极端自我的、沉迷在精神幻想和肉体欲望的的女人。

  放在现在来说,这是个幻想成功逆袭却以失败告终的女屌丝。但我爱这个女人,因为她够狂野、够真实。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四):追求快乐的一生,最后为其而死

  声明:我看的只是91年版的电影,没看过原著。

  说她追求的是快乐,不如说是爱情中的快乐。包法利医生老实迟钝,为了让妻子能过上优渥舒适的生活,勤恳工作,甚至不惜从小乡镇搬到大城市开业,这样的牺牲也无非是想讨妻子欢心。新的环境带来了短暂的新鲜,很快她又陷入忧郁,读书太多,生活圈子狭小,精神世界空虚。没有正经活干的、不安于室的她禁不住诱惑,终于被甜言蜜语俘获,热情天真的希望对方能跟她私奔,带她逃离这令人窒息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可是,激烈的爱情里最缺乏的就是责任。关键时刻,她跑去借钱的两人没一个为她办到了。

  从艾玛的角度来看,她当初遇见医生就是为了找一个能带他见识大城市繁华的人,结果婚姻并没有让它的精神境遇更好,反而更糟。她悲哀的对女仆说,我就是结婚了才这样(伴随忧郁的哭泣)的。于是,接二连三的她遇到充满幻想的小年轻Leo,前者觉得陪她一起看孩子无聊离他而去的时候,又出现了游戏情场更老辣的二爷,这个人给她带来了欢愉,带她骑马给她心灵的慰藉,就是无法承诺她。艾玛一想到虽然也有偶尔的快乐,但是还是要回到枯燥单调的家庭生活中,就无法忍受,于是想把这种快乐变得长久。没想到约好私奔的关键时刻对方一封冷酷无情的信断了她的所有希望。本来追求的是轻松、快乐、富有、奢华,却把安逸懦弱、枯燥、单调变成了背叛谎言贪婪、逃避。

  也许这就是男女的不同,男人被赋予的社会角色就是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逃无可逃。可是女人打趣自己自我嘲讽的一句话经常是,等我那一天不在社会上混了,我就结婚嫁人回家相夫教子去。久而久之,说着说着,自己也就相信了。以为家里真有这么一个空缺在等着自己去填满。男人的现实就在于,外面的世界可以很精彩,我会尽情去享受,但是我还知道生活的常态就是回归平淡乏味,精彩只是偶尔的调剂。女人的天真就在于以为爱情可以改变一切。

  艾玛的悲剧在于她的不切实际、爱幻想、不懂人性。是人都是好逸恶劳、只爱快乐不爱责任重累的。像医生那样的好人毕竟是少数,还得靠道德来制约。本身追求虚荣、繁华、轻松舒适的生活不是错,错就错在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不去努力,明明自己也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对待爱情上的行动力也是一流,为啥就那么把爱情中的屁话当回事呢?要谴责的也有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是底层为温饱奔波的女工,又不能跻身上流社会,那么这样一个中层的知识女青年仿佛没有什么安身立命之本,除了仿效奥斯汀写小说。

  从医生的角度看,的确他是最可怜的一个人,本来为人谨慎的他名声很好,为了博妻子一笑,冒着损失名誉的风险去出名,最后出事了,惊慌失措,也得不到妻子的半点安慰,在她眼里都是懦弱。他只懂医身体上的毛病,却不懂关心爱人的心灵世界,缺乏沟通。只在饭桌前的小心翼翼的交谈称不上交流,顶多就是说话。他在她这里得不到反馈,只有要求。她最后绝望的忧郁服毒,他不久也郁郁而终。他们本就不合适,两个世界的人,医生无察,艾玛执着,哪怕双方有一个改变一点,也不会酿成最后的悲剧。不过医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太大,性格天生随遇而安,可是艾玛自命清高,精神生活要求太高,也不会屈就。没有共同语言说的就是这样的。

  二爷这样的人颇值得一提。主动勾引有夫之妇,他在见艾玛第一面的时候对她的心理拿捏的如此精准,“真是可爱的小女人,穿的那么精致,怎么能忍受这样平凡的傻小子和枯燥的生活”。果不其然,她一开始是拒绝的,可是禁不住那么深情的甜蜜挑逗。二爷在一开始就想好了退路,这样的女人容易勾搭却不好脱身。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留也是我走也是我。被动的人总是无法摸清主动的人的套路,所以一旦出现了爱情之外的要求,就别怪对方无法满足。

  我的结论是,爱情只是众多关系中的一种,爱情可以是调味品、催化剂、层出不穷的饮料,却绝不能是一日三餐的饮食和水,理智的人都会这么认为。

  声明:我看的只是91年版的电影,没看过原著。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五):活在浪漫幻想中的悲女子

  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指责包法利夫人是个下贱的女子。我只是觉得,作者写这样一本名作绝不是为了揭露包法利夫人的种种“恶行”。

  包法利夫人,或者说是爱玛,导致她悲剧的因素只有一个:浪漫主义的毒害。

  13岁就被送进女修院,开始阅读大量的浪漫主义作品和田园恋歌式小说。她最爱的一本书是《保尔和薇吉妮》,她沉浸在罗曼蒂克的缅想中久久不能自拔。她的成长浸染着浪漫主义。

  可惜!她嫁的不是个浪漫的人!她在嫁人之前,连她自己都搞不懂对夏尔的感情。书中有一段话:婚前,爱玛曾以为自己是爱他的,可是本应该产生于这种爱情的幸福却并没有降临。她在想,一定是她搞错了。她在书里读到过“幸福、忘情、狂热”,她觉得这些词是这么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该怎样确切理解呢?她真想弄个明白。

  个人认为,爱玛应该嫁给一个有名利又能宠她一辈子的绅士,至少这样才能满足她少年时期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实际又有多少人能如愿呢?所以爱玛一生都活在自己的浪漫幻想中。她还太单纯,太天真,当所谓的爱情来临是就乱了阵脚,分辨不清是非了,所以才有悲剧的发生,才会让列翁,罗多尔夫,乐乐,郝梅,列翁这些人来窃取她的爱情和财富。

  她是这样一位悲悯的女子,受浪漫主义作品中不切实际的虚构故事的影响,想入非非,为自己拟定了“幸福”的空中楼阁,从此一步步走上了堕落和毁灭的道路。其实她向往幸福无可厚非,错就错在她所盼望的幸福是“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幻想产物。而这才是导致她出轨的本质。

  她太迷恋绚烂浪漫的爱情,看中物质生活,那些人模狗样的伪君子正式抓住这一点才将她玩弄于手。

  她是受浪漫主义荼毒的牺牲品,她是当时荒谬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折射。

  包法利夫人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这些看客来指责她荒诞的婚外恋,更是去探看那虚无缥缈的浪漫主义。包法利夫人身败名裂的下场,害苦了她诚实憨厚的丈夫,损害了她的女子贝尔特的前途。可谓是害人害己,害了一家子。

  批判浪漫主义,而这也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六):女人为爱而生~

  看腻了特技科幻片,天天坐在电脑旁边做电影已经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今天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品味了另一种风格的电影。突然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坐在电影院的感觉,尤其是看胶片会有另一种感觉。

  女人为爱而生, 上帝造人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变的,至于上帝为什么在造出了亚当之后,再造出夏娃,我想可能是因为上帝觉得亚当太寂寞了吧。渡边淳一说“爱情就是雄和雌的事情”,人和动物其实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直白的说就是为了生理的需要。

  我是一个晚熟的孩子,记得刚来考上研究生来北京,那时的我真是一脸青涩,其实感觉现在也就那样。偶遇到我的小学&初中同学,晚上夜聊聊了很久。初中之后就没见过,如今她已经在一个小城市神秘嫁人生孩子了。她给我说其实女人也就是这样,找个条件不错的有点物质保障的结婚生子相夫教子一辈子就这样了,女人也就是男人的一个发泄工具,伺候好家庭老公就可以了。她说完当时真有点鄙视,但现在其实她说的很现实,女人从被创造出的那天起就被贴上了这样的一个标签。不管你的学历高低,地位高低,早晚一天要完成一个女人该做的事情。

  今天的电影看着我真是感觉到有些伤感,不仅仅带有怜悯之心,感到女人的可悲。同时也想到去年的我。可以说那是我第一次正真的爱上一个人,我知道他并不是很认真,当他一天突然说什么家里给他找航天部领导女儿相亲,什么再也不要来纠缠他等等之类的话,默默的把我拉去了黑名单,在那之后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我深深的记得那是在8月23日火车上,整整半年根本走不出来,对身边的异性也完全没兴趣。我唯一做的就是让自己努力的工作,忙到疯掉,这样就可以忘记。努力的工作给我带来了很多机会,让我自己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迈入了我喜欢的电影界,但唯一做到的是不能忘掉他。

  最好的忘记就是记得。当他再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他还是那样,而我接触了更多优秀的人,就真的感觉他太普通了,甚至感觉简直low爆了,当时怎么可以爱的死去活来。不管他是出现还是消失对我的生活都不再有影响。

  和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法利夫人相比,我有我的梦想,有我的喜欢的事业。他有一个老实的丈夫,虽然丈夫无趣,但能给他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一种幸福。当一个女人完全把心和身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尤其是一个不靠谱的男人身上一辈子就完了。宁缺毋滥,与其这样不如一个人生活。

  外面的世界很很精彩也很诱惑,来到北京让我真是大长见识,男人想要的也就是找一个年轻貌美身材好的姑娘玩玩,泡的妹子越多满足感越强。同样世上的傻姑娘们也很多,谁让灯红酒绿的城市里的好奇和诱惑也是如此之多,就像那个有毒的苹果,不让你尝非要去尝。

  得逼得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说的是,虽然没有女人都要完成她成繁育后代相夫教子的使命,但现代的女人有追求有理想,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依靠除了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内涵和能力。世界在进步,你停止一天就会被抛弃。自己的提高也是为了找个更有品位的人,给自己的后代提供很好的机会。

  记得当时因为他我自暴自弃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如果你是ladygaga被抛弃的不是你,so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强大了这才是王道。

  其次要说的一点就是,幸福不是用钱衡量的,一个再有钱的男人,不愿意为你花一毛钱,对人抠抠搜搜,那也是他的。讨厌透了那种人品极差,自认为条件不错,天天显摆的男人。女人或多或少一定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和积蓄。

  法利夫人的幸福是有一个爱他的丈夫和家庭。爱就是长久的陪伴,在于相互体谅,在于担当和分享。一起度过开心的时光,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你一块巧克力。(吃甜食能让人心情好哦~)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想想明天还要剪片子,就不矫情了!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七):什么才能让错误归零

  小学时候的启蒙老师跟我介绍过包法利夫人这本书,我一直记得她跟我说过,福拜楼写到包法利夫人最后自杀而死,他自己也不禁落泪,有人问他,既然她生于你笔下,为什么你不给她另外一个结局呢?

  福拜楼说,她别无选择。

  郭敬明也曾坦然说到,当一个故事写到最后无法结尾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主角死去~对于这个说法,似乎在他的悲伤逆流成河有所体现,当然我不应该拿他们两个作对比。

  反观包法利夫人这个人, 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多少也能体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当她成为包法利夫人之后遭遇了三个转折点,一个盛大的宴会,一个知音,一个情人,途中她为自己的向往而感到无力。每次看到她郁郁寡欢的样子,我都以为她会跳出这样的困境,没想到竟是包法利先生,想尽办法想让她高兴起来。有这样一个平淡的人爱着,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包法利夫人最后应该是愧疚而死的。

  刚刚把兼职辞掉了,在那里我学会了承认错误。砍樱桃树的道理从小就知道,但是每当做错事时,我都想时光倒流,并试图掩盖错误,结果却衍生出更多的谎言和错误。刚入职的师妹说我害怕犯错,(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感谢这位师妹),因为每次承认错误都需要耗费我很多的勇气,渐渐我走偏了道路。我们不应该害怕错误而变得步步为营,心里掂量的应该是我怎样做才是对的,而不是这样做是不是错的。

  像包法利夫人这样活着太累了,最后她意识到自己的欲望连累到自己的丈夫时,她已经无法处理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道德的平衡了,只能走上终结生命这条路,乞求上帝能够原谅她的错误,让一切归零。

  很多自杀的人都会觉得只有这条路才能让自己和他人得到解脱,其实死者已逝,生者徒伤悲而已。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八):、Madame Bovary

  法国诺曼蒂地区的乡村,富裕农家姑娘艾玛深受父亲疼爱,曾被送去修道院接受过良好教育。

  包法利先生是当地的乡村医生。他为人谨慎,受人爱戴。在医治艾玛父亲的腿伤时,爱上了这位清秀有教养的姑娘。当他欲言又止的向艾玛父亲提出婚姻要求时,艾玛的父亲连连赞同,并答应马上去询问女儿的意见。在一片欢歌燕舞中,艾玛成了包法利夫人。

  婚后,艾玛对平乏的生活渐渐产生了反感。一天,包法利医生接受到了一位贵族的晚会邀请,在衣着华丽的贵族男女的舞会上,一位举止优雅的贵族绅士邀艾玛共舞。这一晚她所看到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情景使她对另一种生活有了更清楚、更强烈的向往。

  包法利先生为了能让艾玛的生活多一点愉快,决定搬家,到小城雍维尔去生活。两人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生活,艾玛非常兴奋,在那里生下了一个小女孩。

  此时,年轻的公证人莱昂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他们在朋友相聚的沙龙里一起阅读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交流着朦胧的温情。一日,莱昂决定去巴黎寻求发展,艾玛在深深的失意中与他告别。

  平静的生活到了令艾玛窒息的程度,她常常独自饮泣,难以发泄内心的不满。此时,雍维尔小城里发生了一场令人兴奋的事:省长对优秀公民的颁奖仪式将在雍城举行。大大小小的头面人物和贵族都来到这里,邻近的一位贵族鲁道夫被艾玛的美貌所吸引,决定要将她追到手。在颁奖仪式举行的同时,鲁道夫对艾玛"吐露"了他心中无人知晓的孤独,并将绚丽的词藻堆积成长长的语句,向艾玛倾诉满心的爱恋。艾玛的心理防线已完全崩溃,不可自拔的陷入了鲁道夫早已设计好了的爱情泥潭里。

  与此同时,雍城的一个商人看准了艾玛的心理,他不断的向艾玛推荐从大城市鲁昂购来的优质衣料,并慢慢的教她签字赊账购物。艾玛穿着华丽的衣裙,与鲁道夫频频幽会。最后竟要求鲁道夫带她私奔。鲁道夫答应了她。艾玛于是大把花钱,私底下悄悄准备行装。可在约定要走的这一天早晨她收到鲁道夫的信,贵族绅士用优雅的文笔表示了自己的歉意,他不愿将艾玛带到不安定的生活状态里去,他独自远走了。面对如此冷酷的抛弃,巨大的刺激,艾玛病倒了。包法利医生放弃了医治他人的工作,天天守在太太身边照料,直到她病愈。

  为了太太的身心痊愈,包法利先生还听从了友人的建议,带艾玛去大城市卢昂听音乐会。谁料在那里他们与莱昂重逢。在莱昂的邀请下,艾玛独自留下准备多听两场音乐会。而莱昂借机向艾玛表达了多年来积存在内心的恋情。

  从此,艾玛借口学钢琴,奔走在雍城和鲁昂之间。与此同时,商人向她建议从丈夫那里征得签字权,全权处理帐务。包法利先生为了赢得妻子的欢心,不顾母亲的反对,同意了妻子的要求。

  艾玛毫无意识的挥霍着,日积月累的背上了8000卢布的债。债主事先并不通知她,但把她告上了法庭。执达员上门来登记财产,此时她才真正认识到商人让她赊账花钱的险恶用心。为了对丈夫隐瞒真相,她四处奔走借钱。首先逼莱昂借钱帮忙,莱昂轻许诺言而无行动。失望之际想起布朗格、鲁道夫,便满怀希望地来到他住的城堡。看着鲁道夫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却表示没有钱借她暂渡危机,艾玛又恨又怨。在无力挽回危机的时刻,她选择了死亡。

  艾玛首先去邻家药店的储藏室里偷吃了砒霜,然后回到家中等待灵魂的归去。包法利先生悲痛欲绝,他不明灾难降临的缘故,只能痛苦的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  

  法国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果真名不虚传~~~~

  看得触目惊心,但愿这四个字不为过分,我想到了我爱的那个小孩子,社会上这些个贪得虚荣、浪漫的女人们,生活不总会一直垂涎于她的美貌,愿她们安好,绝不望我的小孩子成那般模样~

  坏女人总是被好男人宠惯出来的,我们却又不能否定这种好男人的背后充斥的全部都是懦弱与无能吧。

  一个女人最大的品味是选择一个男人。、猫,请你一直记得这一句话。

  借据

  你去一下

  杨子曦 包法利夫人,小三,情人,怎么会那么简单?总得是有那些个代价,想偿还却也徒留气力~

  别动,也别说话,看着我。

  给我掌灯

  还不错

  夫人

  回敬

  真是个美妙的日子

  上帝啊 我为什么要结婚

  谷仓

  免得你心急

  我求之不得

  手推

  我教你 你也可以跳得很好的

  诊断

  别放在心上

  多可怜的男人

  不 我可受不了

  管家

  打转

  查理 包法利

  一副夹板

  我想知道你的名字

  不时提到你

  振作点 包法利 你看 一切都会过去的 对 我也这么认为

  手杖

  各种各样的版本,让我为之头疼!!!!

  连去咖啡馆的念头都让我害怕

  说吧 我可能已经知道了

  逐渐忘记 完全忘记

  看他们忙乱 我几乎要疯了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九):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眼前也不全是苟且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在于她深信总想拥有完美的爱情才能拯救她疲乏的生活,可她忘记了不用心去生活,就看不到生活的美。 总是向往远方而忘记活在当下的人,往往容易陷入一种美好只在远方,当下全是苟且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会摧毁他们积极面对当下的态度,让他们对现在眼前的生活极度失望与厌恶。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眼前也不全是苟且。

  包法利夫人追求自由,向往爱情,令人动容。可她忘了自己需要付出,而不能总是索取,以爱的名义。包法利先生对她的宠爱与纵容,她因向往远方而视而不见,虽然他不是一个拥有有趣灵魂的人,可他的爱是真实的。

  也许两个灵魂不同的人在一起,终究会勉强。她需要的是一颗橘子,而他给她自己拥有的全部的苹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付出了全部,而另一个人却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得到。正是这个原因,让包法利夫人拥有很多,却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得到。

  她因厌恶当下而被无尽的空虚吞噬,这样的空虚像一双看不见得手,操纵她一次又一次跌入虚假的爱的陷阱。也是这些虚假的爱,真实的空虚将她推向绝望。破产的现实与情人的真面目成了她无法承受之痛,让她毅然结束自己的生命。当她弥留之时,枕边只有包法利先生悲伤的哭泣,像钟声一般送她离开,而她以为能给她激情与爱的两个男人,却将她抛弃。此时此刻,于佩尔饰演的包法利夫人,面对丈夫的宽松与温暖,她仍无法感受到爱,因为她的心在渴望无尽远方的时候已经死了,剩下麻木的空壳,无法感受真实的世界。

  向往爱与自由,无可厚非且美好而充满激情,可爱与自由不是我们厌恶当下的理由,任何的得到都需要付出去换取,而不是眼睁睁看着当下的苟且,什么也不做,空想着诗和远方,还一边感叹造化弄人,命运捉弄。远方永不会出现,除非你自己走向它。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十):追求美好爱情自由灵魂的包法利夫人

  看《包法利夫人》本来是冲着BBC而去的,网上首先搜到的是91年于佩尔演的法国人拍的版本。可能是我看的视频画质比较渣。整部电影色调比较暗。再加上于佩尔多数时间沉着脸抑郁寡欢,清澈却忧郁的眼睛看得我有点心塞!

  后来,我又找了BBC拍的,弗朗西丝主演的《包法利夫人》。两个版本一比。从女主角的选角上说,弗朗西丝和我喜欢的一个香港歌手——邓紫棋有些神似,都有一种不羁和狂野的眼神,这和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形象更契合!但就电影而言,我反倒觉得法国版的更像BBC一贯的拍片风格:含蓄、内敛、隐忍。作品不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有英国人惯有的严谨风格!弗朗西丝演的爱玛比于佩尔演的多了一份浪漫与奔放!

  于佩尔版的着意于情(看里面的台词)弗朗西丝版的着意于性(看里面的激情戏) 。

  当我看到爱玛参加完舞会和包法利医生一起上马车回家时,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莫泊桑《项链》里的马蒂尔德。多么相似的情节与画面。都是不甘平庸的已婚女人,在一个华丽的贵族舞会上,让其清楚而具体地知道了自己向往的高雅奢华、诗情画意的 生活。但是,现实的生活水准、社会地位不能匹配她的精神需求时,不幸就产生了。

  马蒂尔德比爱玛幸运,因为她比爱玛更有理性,用十年时间辛勤劳动和爱自己的丈夫一起还清债务,重新生活。因为珍贵的项链丢失后,她 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调整到一个可以实现的适合自己的标准,这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智慧!

  过于理想主义的爱玛,不但要面对经济债务的逼迫,还有对两个情人——鲁道夫、莱昂的失望,尤其是难以面对对她宠爱有加的包法利医生的愧疚。。。所以,最终只能选择绝望自杀。

  自始致终我都不觉得爱玛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淫荡的女人。她 只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主义者,可惜遇人不淑。

  她嫁给包法利,是因为厌倦了农村枯燥无聊的生活,想包法利给她一个新的充满激情和 快乐的生活,这也没什么不对。和现在社会上好多女孩子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相比,爱玛的选择可不是功利与市侩。

  就算债主逼上门,她也没有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身体。因为爱玛找情人不是因为钱,只是希望自己能拥有美好的爱情,自由的灵魂。而法兰西真正的核心价值观也不是我们所以为的浪漫,而是自由!

  从乡下搬到小镇,下马车时。爱玛眼中闪现的充满希冀的眼神,包法利手术成功时,对丈夫的拥吻,具有清晰轮廓,深邃眼神的于佩尔演得很棒!还有痛苦时,想找神父告解,神父说:有好多女人吃不上面包,没有取暖的火,你拥有这些东西,还想什么?爱玛愣住了,流下了绝望的泪水,哭得那么的梨花带雨,看着都叫人心疼!演得不错哦!

  我发现19世纪的文学作品好多都是揭露人性恶的一面,还有就是对当时社会的嘲讽。但带来的却是文学的繁荣与昌盛。反观现在国内的文学作品,好多都是,或者胡乱编造历史,或者为政府唱赞歌。再加上文学禁区又多。真正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偏少。就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来说,获奖的也是其早期作品。现在许多作家,知识分子已经融入了既得利益的群体 ,不再是民族的脊梁和社会的守望者。而知识与权利结盟则导致社会的沦落与腐败。

  记得马丁-杨克曾经说过:女人是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女人追求知识,这个国家是进步的,女人崇尚自由,这个国家是文明的,女人崇拜金钱,这个国家是腐化的,女人攀附权贵,这个国家是堕落的。想想最近落马的贪官,哪个不是钞票成“吨 ”情妇成群?就拿落马的徐州的组织部部长——陆正方来说,先后与一百多个情妇发生关系,并且那些女人都是自己开好房,等着他前来宠幸。

  难怪去年有一美国人为中国女人叫屈,说中国男人容貌、修养、气质 都配不上他们身边的女人。其实他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男人只要有钱有权,再漂亮的女人也会被其秒杀!

  什么时候中国女人们都开始追求知识、自由,而不是金钱、权贵, 那中国就真正开始走上民主文明的道路了。现在似乎还走在19世纪的法国的老路上。

  扯得有点远了。继续说电影。

  91年于佩尔版的《包法利夫人》,里面舞会的那场戏最让我称道,那些跳舞的女士身着维多利亚长裙,真是飘逸优雅,美轮美奂!爱玛 华丽丽的头饰更是韵味十足。和爱玛跳舞的子爵,虽然导演甚至都没给个稳定的正面镜头,依然觉得其风度翩翩,气宇轩扬。连座在舞池边上,带着假发拉小提琴的都是一排帅哥啊!

  前几天我在亚马逊上买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特意选的李健吾的译本 。就想更加彻底地了解爱玛。总觉得经典的名著看电影不如看书来得透彻,文字总能给我不一样的收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