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江山不夜》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江山不夜》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2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江山不夜》经典读后感10篇

  《江山不夜》是一本由沈璎璎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山不夜》读后感(一):《江山不夜》书评

  沈璎璎自述在写江山不夜的时候,做了很多考据,在小说中可以看到花费的心血,从描述人物在皇宫行走的路线,到服饰、饮食等等细节,悉心参考了许多明朝的资料。文中提到的国朝掌故很容易看出是明朝的史事,但是徐太后和庄敬太子母子的政治斗争,我的第一联想是武后和章怀太子李贤,世代勋贵徐家以外戚执兵柄也不像明朝。总体感觉是,小说借用了明朝的制度背景,但是故事里的政治形态却不像明朝。

  所以,我想起古代背景的小说面对的一个问题,历史的真实和虚构的故事以怎么样的方式去交融?那些对古代政治制度了若指掌,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让虚构的人物故事化入其间,足以让人仰慕。可惜的是,大部分小说家并不是历史学者,正如许多历史学者也未必有文学的想象力。但这构成多大的问题呢?我偶像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让小桂子去上书房赌钱,和索额图一起查抄鳌拜家,较真起来大概都靠不住,而评论者往往认为鹿鼎记对官场生态有很生动的描摹。我觉得,“领会精神”大概也是一种不错的处理方法。

  说到底,究竟小说是有认真探讨一个古代政治问题的打算,还是只是借一借历史的帷幕,写一出悲欢离合。小杨和琴小妹的言情部分是全书我最喜欢的部分:琴小妹没心没肺有趣,两人愤力吵嘴也有趣;一盏孤灯由山脚缓缓而上,由中夜到日出,是不孤独的守候;龙脑香如冰雪,花果的清甜,雪中春信的喻意。这些是完全属于沈璎璎的部分,有一种清澈幽淡的质感。而那些嫡女庶女的宅斗文,后妃倾轧的宫斗文的投影,质感就不如主角戏份上乘。而议储那段的则让我有一些不解,除了冯觉非等人故意捣蛋,无论是皇帝一方还是徐家一方,都没有人表现出身居高位政治角色的素养,不知道是不是故事有意设定成这样?

  再说人物,琴小妹的容貌是“额头圆圆,眼睛大大,两边有笑靥儿”,对照看封面的画像是很传神的。作者对于小杨和小妹大概都有过细致的想象:他们喜欢吃什么,他们读过什么书,他们有什么样的审美。配角们的待遇似乎就薄一些,他们更多的时候似乎是扮演情节中的功能性角色,而不是一个有自己人生的人。谢迁扮演了一个深情的宝哥哥,小陆将军是强力外援,可惜我传奇色彩无比浓重的琴督师在回忆中大多是背景。这些人物的性格故事本身都是很值得一书的(当然,可能在下卷就书了,只是还没有看到:)。谢迁在成婚和婚后的表现是一种超级被动者(他去皇史宬的表现真是很不像),这种被动的印象是作者叙事的结果,还是他本人的性格如此?如果性格如此,很容易一动不动的超级被动者也是一类特征鲜明的人。琴督师的事迹可以说无处不在,可惜对他的风采作者又太吝惜笔墨了,琴太微眼里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她父亲和母亲的关系是怎样呢,谢紫台那样一个心灰意冷的绝色美人为何会嫁给琴灵宪呢?小杨记忆里的琴灵宪又是怎样的人?我一直觉得如果需要一个男二,琴督师身为帅叔叔是最具竞争力的人选。

  最后,有两个情节上的疑惑。徐安照发动的兵变,为什么他认为在城外杀了皇帝就能把福王推上帝位?如果内城一闭,太后和皇后支持杨楝,大臣们不承认福王,怎么办?感觉这是一场很潦草和蹊跷的兵变。再就是淑妃和深柳堂的谜团,如果在深柳堂和小杨春风一度的是淑妃,她为什么呢?为了有个孩子?但。。。这是一个概率事件啊,她冒灰飞烟灭的风险为了赌这个概率?当然,人不是总是理性的。

  以上罗哩罗嗦一堆,不乏求全责备之语。文字寄托着自己的审美,自己的趣味,而不是纯粹为了出售,有所追求,因此在意。这一点,是作者和读者共同的幸运

  《江山不夜》读后感(二):一卷江山话不夜

  沈璎璎的文字,朗朗上口的《逝雪》《青崖白鹿记》《云散高唐》(说好的,沧浪记呢?)初识她的文字在03年,今古武侠的杂志,那时候躲在课桌下偷偷看文,后来大学室友阿瓜同学又非常痴迷沧月,关于两生花的文字,知之作品更多。 也许性格使然,对于很多事物,习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热切不疯狂不沉耽于内,这样的性格,多少有点无趣吧,扯远了……璎璎的文字初见于武侠,喜欢看她字里行间的剑走偏风,清冽孤绝又带着洞察世界后善意的暖。笔墨里勾勒的纷芸世界,从字见心,该是位外冷内热的女子,喜在夜深添一把桂魄,织一段古意华章的女子。 私心偏爱短篇《琉璃变》和《金缕曲》,两个故事两种韵味…… 步入正题,说说用大半个月看完的《江山不夜•蓬莱卷》,博客连载的时候怕掉坑爬不出,没看,所以不存在旧的印象痕迹,当成璎璎一种全新风格的作品来读。 初初看了几章,觉得人物构架有红猪侠《庆熙纪事》的影子,一手遮天的太后,步步为营的太子遗孤,这架构不能不说稍微类似,但是杨楝毕竟不是辟邪,琴小妹也不是明珠。琴小妹一出场,便是各种苦难,从云端跌落的罪臣孤女,几经生死考验,私底下想,之所以她没被深宫早早淹没,是小杨在背后的庇护么?而这种庇护又带了几分赎罪和补偿的成分,现未可知。 宫闱是一场聪明人的博弈。无论是徐太后,徐皇后,皇帝,谢淑妃,小杨,还是郑半山,冯觉非,陆文谨,还有已作古的琴灵宪……立场不同,路数不同,哪一个不是玲珑做的心,八面通透,奇哉美哉!

  高手一般留在最后出手,所以一开始,把幻想击碎的是谢迁与琴小妹的爱情现实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郎情妾意,偏偏不到一年的时光,足以将过往湮灭,郞另娶女另嫁,他是尽力了,可书生毕竟有书生的局限,他在皇史宬内曾奋力争取过,因为不足的谋略几乎把琴小妹陷入另一个危险的境地。能做锦绣文章却难挽救心爱女子,究竟是书生意气薄如纸么?后来娶沈家女不圆房进而纳琴小妹的丫鬟晓霜为妾,看不出哪一分是为了琴小妹,或许,他微弱的抗议仅仅是对家族的不满,对被包办的婚姻的一种抵触,但是与琴小妹有关吗?若是一个人真心不愿意,他能做的又岂会仅仅限于此?

  对谢迁实在无爱,他是男二吗?若是,跟男一的段数差太远了吧……

  再来理一理这幅精心织就的江山长卷的重彩,权利遮天的徐太后是不能不说的,她所代表的徐党,势力蔓延前朝后宫,忠靖王府之于前朝,对于百官的震慑力,并不比皇帝小,虽说皇权神圣,也要看大权紧握还是旁落,徐党于前朝是一只卧于膝侧的猛虎,皇帝骑上去,在下与不下之间定是耗费无数脑细胞……后宫同样是徐家的后宫,太后皇后亲王妃乃至下一任的太子妃,徐家都抓了机会无孔不入,徐皇后的贤淑,太后的专横,恰是一软一硬相辅相成,实在无法想象徐皇后是一只软柿子,她只是悄悄动手吧……

  接着是皇帝,并非以嫡长子身份登上帝位,这是他的哽,偏偏还有一根受到太后保护的前太子遗孤的皇侄杨楝这样的刺,想想皇帝这一职业实属不易,应该没有哪一位皇帝会把升“太上皇”作为奋斗目标,所以他的上升空间已被堵死,奋斗啊,追求的,在皇帝身上死一死吧!身为高危分子,皇帝首要的是固权,才能保他稳坐帝位。徐党的威胁,太后的威逼,后宫的算计,清流志士的拳拳之心,想要不内心扭曲那非得要真的强大。

  皇帝是扶得起来的,否则当初也不会跳过小杨立了他。他与太后,与皇后,与谢淑妃,与琴小妹,甚至与小杨,貌似都不算性格深刻,四平八稳的一句话说出非得要饶了九曲十八弯方能知了他的意,所谓圣心难测吧……其实更想八一下他与前太子,与谢紫台的那段风流韵事宫闱奇闻……是否真如那一出洛神赋?他的机心无所不在,于太后,于皇后,于淑妃,于小杨,甚至于琴小妹,于亲生儿子,恩威并施有之,雷霆手段更是不少,他是小杨的劲敌啊,如一柄锋芒夺目的剑,想要避其锋芒,唯有倾力迎战……

  接着是谢迤逦,很难以描摹对她的印象,谈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她深谙后宫的生存法则,像一汪水,可化雾可结冰。对于琴家的事,她考虑更多的是明哲保身吧,对于自家姐妹,也是立场分明,未见多少偏颇,若非她埋得深有更隐秘的目的,实在想不到她有多高的人格品质。她夹在小杨与皇帝之间,进退攻守做得滴水不漏,林娟娟说深柳堂的那人不是她,那么我大胆假设一下,是不是那人是谢迤逦,而她与小杨达成某种共识,演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说说琴督师吧,他活在众人的回忆里,无论是浸过半生风雨的郑半山,还是不谙世事的琴小妹,或者是步步为营的小杨,他的影子无所不在,就像一环环之间的搭扣,少了它,这一串故事就衔接不上。他明为皇帝而死,实为前太子党,那么他所谋的是小杨的功业?文里暗指琴督师因小杨而死,是弃车保帅还是?

  接着是男一号小杨了(男二还没搞清楚呀,喂!),身份特殊,韬光养晦。他会调香会写青词,会在太后和皇帝和大臣面前挂闲散亲王的面具,可是他的才华,太后审之,皇帝防之,皇后赏之……他是琴小妹被贬入宫背后的推手,郑半山会出手救琴小妹,因是他授意吧,后来琴小妹躲过皇帝,入了皇宫中宫做女史,暗中也倚赖他帮忙的吧?他对琴小妹是怜爱?是疼惜?真爱现如今还谈不上,感觉他对琴小妹的用心还多了一分愧疚之意。那么他对已故的徐家王妃,还有谢淑妃呢?如果他走到现在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谢淑妃算不算唯一一个?他是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有城府有谋略,会用人,但会评估自身实力做到暂掩锋芒,等待时机。他是聪明人,无比聪明,于皇帝面前,他极力想维护好臣子的形象,彼此心照不宣暗中较量,这棋,博得精彩啊!他的野心是为父报仇夺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呢?还是有另一番作为?继承父辈遗愿?个人感觉,在他身上,有种哈姆雷特式的悲情。那么他与琴小妹的感情呢?肉体先于情感之上,也许两人身上有某种的相似点,小杨在给琴小妹分析谢府不出援手救她的时候就有提到,而两人的父辈同为徐党所害,能产生惺惺相惜之感。他护她远离宫闱,幽居蓬莱宫,抛弃恼人的痛苦,可以在岛上看书写字作画,是何等不真实的美好!因了太过沉重的现实,私心想,杨氏与徐氏之争,牺牲的分量较重的有最初的谢氏的谢紫台,崔氏一族,后来的太子一党,再后来的琴氏一族,小杨要握着一累累的仇恨痛苦前行,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好在他有郑半山,有余未闻,有冯觉非(这人立场还有待考究。)有陆文谨……还有一些暗里的前太子旧臣,这些人,支撑着他暗夜行路的力量,他是否在等待生命里的那一丝亮光?

  终于到女一号琴小妹。琴太微,这名字好道姑啊……(秒想到杨太真……)。在没入宫闱之前,她有让人艳羡的生活,所以她天性里带着一分洒脱一分慵懒还有几分的不谙世事。在危难面前,她寄希望于谢氏和外祖母可以救她,是孩童式的想当然,因为对那份亲情信任,可惜现实狠狠地煽了她一巴掌,慢慢地她也习惯了小心翼翼地在中宫生活着,可惜她的暧昧存在,很多矛头对准了她,避无可避,她在被迫下明智地选择了徵王。徵王给她一处庇护的场所,她心怀感恩,可是要涉及爱,似乎还有谢迁的位置,她无法接受他,所以后来几次小杨求爱,她都设法拒绝。但她很努力地在尝试的爱小杨吧……长于杭州女子的温婉,大家闺秀的学识眼界她是有,但第一眼给人的印象是,琴小妹的乐天和没心没肺,她爱猫(我也是T_T……),被戏谑为猫奴,到上半部的刻画,琴小妹还处于守与退的状态,明河卷里她会成长吧?毕竟小杨可是花了心思在教她适应啊……

  到了猜剧情环节……介个其实有点难啊,上部铺陈太广,几根线索拉扯下来,小杨与琴小妹因琴小妹发现了其父之死而与小杨反目?要么成为他人的棋子对付小杨,要么带着娃儿远走他乡避开宫闱(继续无下限地……),徐氏的突破口除了徐安照还有徐皇后吧?徐皇后和谢淑妃在内宫之中的较量,鹿死谁手?谢氏谢迁扶得起来么?陆文谨会做点什么?外因还有沿海的海战,徵王是否借着机会逼宫夺权?男一号与女一号的正式对决会不会是因了所处的立场?结局是全盘作死吗?因小说原名是《蓬莱宫中日月长》,前一句是“昭阳殿里恩爱绝”是有所影射,还是一语成谶?留着疑问期待吧……

  文中除了对蓬莱宫的描摹,有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在用词考究与用典上,不能不说业界良心了,在如今雷文苏文遍地开花,能找到几篇不雷不苏不毁三观不吞下限的,已是拼了人品了吧……还有,文中对美食的描述,对于惯于开夜车看文的,是在拉仇恨值呢还是在拉仇恨值呢是在拉仇恨值吧?

  好了,最后感谢沈璎璎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值得期待的一个故事,能于浩瀚书海里相遇,是种缘分

  《江山不夜》读后感(三):说说女主琴太微。

  近来又翻老书,翻到江山不夜,对比三四年前的浅薄感受,似乎又有了一些心得,关于女主琴太微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在上本里依然天真纯性的已婚“少女”形象,是我近年最喜欢的女主之一。

  我曾笑言惯写武侠的璎璎居然写了个宫廷权谋故事,这似乎是自废武功。读第一遍江山不夜时,我挺不知所以然的,因为这不太符合我印象里的宫廷小说,倒很有点传奇和红楼的味道,虽说是架空,但慢慢发现,这是一个依托于明代宫廷制度的故事。尤其是近年我的阅读方向也是明代社会,再读就会发现,主人公所在的宫廷环境,琴太微所属的尚仪局正是用了明后期的一个设定,这样一来,就很通透。明白作者是在有理有据的构建背景,描述环境,给人一种不离谱的踏实感。

  我重点来说女主琴太微。

  先说太微这个名字,这本书的时代感颇有明风,但男女主的名字,却更似前代,杨姓和琴姓都不是明代贵胄士绅常用的,谢姓也是。倒是一些配角沈、汪、徐姓更贴明。太微出自太微垣,我一开始觉得很有道家气,毕竟是星河宇宙之类的,总给人空灵感,再看具体解释的时候却又发现太微星象与朝廷,天子有关,这也暗示了女主注定会陷入这场宫廷权争里吧。

  再说琴太微的出身,这一点和之前看过惊鸿的明宫类似,都是官绅家,口味与性情也都是江南的,小时候都有一段娇宠在,也有家学承袭,所以人物的第一观感就很好定位,小家碧玉,闺阁小姐,自带与宫廷不太兼容的习气,说通俗点,就是都有思乡情绪,觉得宫中不适意。

  我曾看到人说太微像林妹妹,私以为除了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离感和类似说话语气,还是有点差别的。太微给我的感觉没那么执拗负气,至少目前看来,她总有一种随遇而安的笃定感。与谢分别后,再到与小杨一起,先有肉体关系,再到精神契合。她并不主动,这个过程,似乎都是靠一次次的试探递进的,到了上本末端,两人才坦然无碍的享受了下夫妻生活。

  太微的性格很可爱,怎么说呢?我喜欢她的一些脾气反应,比如那次被打,醒来时发现自己衣衫不整,小杨又站在旁边窥视,春光无余。她的第一反应是逃避,即使已经有了夫妻之实在,小妹的心理还是很自重自持的,她会害羞,恼怒,怕被不尊重。这一点,不可说是敏感过头,而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一种正常反应吧。

  又有一些对她的细节描写,像是七夕那节,小杨看到小妹睡在那里,就有一段,其中写到她脚趾粉团团如同猫爪,碰一下又缩回去的那里,真是让人心有所动啊,仿佛是自己调戏了小妹。这种闺阁中的互动实在写得分寸得当,情致入微,再到后来同看星象,小妹那句做什么呀,我辛苦背了你又不听,也有如在耳边的娇嗔。

  后面又有太微和沈夜手牵手在一起闲逛,以及翘着涂了凤仙花汁液的手去做事,都是很闺阁气的描写,也很有画面感,需要一种极敏感的心思来体会。

  关于太微的才学,璎璎也有一段描写。才女好说,却不好做,这点似乎是现在很多古言的通病,因为不知道如何去表现这个能力,大多数人可能就用琴棋书画这样搪塞过去了,做不到深入的展现。文中便用写青词去展现太微的书写和认知能力,又说她入尚仪局做司籍司女史,还教授宫人读书之类。明代后期已有一套完备的女官制度,后宫六尚,各司其职,其中琴太微所在的这个尚仪局机构,里面的女史文化程度是六尚中最高的,她们掌管教授,经籍,文具之类的事物。

  最后说说太微的生活环境,这一点应该是璎璎写得最好和最有个人风格的。

  我和人说,皇宫在璎璎笔下被分为两个世界,如同红楼中大观园内外。太微所在的西苑就是类似大观园的所在,将外面的朝堂隔绝,很有安全感和幽独之味。我印象里故事里的时序流转,天气变幻描写都发生在太微所在的西苑,蓬莱岛,太液池,虚白室,天籁阁,清馥殿,名字无一不带有一种仙气和道家气。朋友也说,这给人一种突破窘境的感觉,无拘无束。宫廷故事往往容易显得逼仄和压抑,但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又调和了许多,使人感受世间风月和节物清嘉,得赏一份清幽的乐趣。身在其间的小妹就把西苑当做一个大园林,游荡其间,四处闲逛,或者读书写字,自得其乐。即使没有小杨陪伴,也能笃定的打发时间,这是很好的态度。私以为,小妹的自我意识和生活情趣都是点睛之笔。

  上本两人最美好的时刻也是放在了西苑之中,大雪的描写又给人一种白茫茫真干净的错觉,以为万物都寂,万念都消。实际上,这大概是一种变故的预兆吧。

  关于太微,感受如此,觉得她真实可爱,像只住在园林里的猫,高兴时蹭蹭你,撒个娇,不高兴时挠挠你,或者躲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却很有让人捧在手里呵护的珍重感,也从描写中看到了作者对文字的追求和对人物塑造的理念。

  后记:

  最近网上看人评论绣春刀中的北斋,都在质疑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画师设定,无用无力,拖累男主,及至上一部的女主也是这样的人设,似乎,大家都觉得武侠片中不该有不会武功的人。但这却是落地的时代剧,背景是明末,北斋这样的女性,没有武功是非常正常的,又或者说,在非虚构的时代里,女主这样的人,才是真实的。

  细观近年的影视剧人设和流行的小说,似乎很流行“女强”,她们出入朝堂江湖,手腕凌厉,头脑聪慧,甚至还有很高的武技和神力相助,建功立业,平定天下,都是势在必得的感觉。

  但这却不是非虚构世界里普遍存在的形象,有时候就在想,大家似乎都越来越不喜欢闺阁型女角色,觉得她们很无用。我觉得这不是闺阁本身的错,而是写这类女子需要更多的细节支撑,资料填充和在规则之下的发挥,这也容不得太多天马行空,想当然的想象。所以为了省力,许多人也就避开了吧。

  《江山不夜》读后感(四):胡思乱猜

  一直以来对璎璎的文的印象,是那种带着灵气的诡谲。十年前的鲜血是真刀真枪地砍出来,十年后是心思缜密杀人不见血。学生时代喜欢快意恩仇,现在则更爱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内敛。真是永远都能看到最贴心的文!

  整部作品看下来,感觉到璎璎的细腻心思。无论是服饰器具,还是礼制风俗,都体现作者下了大工夫。其实历史向的言情小说,只要说得通,是不是全是明代还是什么代,我倒觉得无所谓,那种感觉有了,让人看得舒服了,就是好文。

  文中几处转折料想不到,看完后又忍不住推想下卷会如何。开头小谢和琴小妹的宝黛既视感,让人恍惚以为小谢是男主了!想想这二人的感情若是平铺直叙下去,最多也就是对天地不容的纯情苦命鸳鸯。倒是“嫁于杀父仇人"这样的设定,让人浮想联翩,搜肠刮肚看不到未来。

  关于小杨为什么杀琴蜀黍,作为一个脑洞极大的人想了无数种可能。琴蜀黍可以说是前太子党,对于小杨应该是效忠的。未见其人的余先生和他应该都是死忠,可是小杨却杀了他。出身貌似徐党,但又不是徐党,也许是因为时间的推移倾向效忠于皇帝,被小杨试计以葬身海中为幌子而除掉。大概是对琴蜀黍的名字太敏感,跟本命只有一姓之差,又很容易把历史人物的经历带入其中。

  可是小杨杀琴蜀黍这么隐秘的事情,淑妃是怎么知道的。淑妃和小杨有过瓜葛,但是还不至于什么事儿都知道。小杨杀琴宗宪的事情,有那些人参与,这些人又会不会又有别的主子,是服务于淑妃还是故意让淑妃知道的?

  另外皇帝娶淑妃,都说是偶遇,应该说谢家人是蓄谋已久,皇帝也是种积极的态度,皇帝想摆脱徐家的控制并非一天两天了,趁机借着谢家的势力抗衡徐家。而谢家又有一位背景人物,谢紫台。无论洛神图还是扇子,都可知谢紫台、皇帝和前太子有着情感纠葛,可是淑妃并不知道么,还要画图试探皇帝?作为家族选定代替谢紫台巩固位置的人,对这些前尘旧事应该知道一些吧。

  这条线上还有一个人物,就是崔氏。当小杨知道这些旧事之后,痛苦自责,后来又改小七的名字,于是可以推到前面的问题了,小杨为什么会杀琴蜀黍。大概是因为琴蜀黍与崔家案子有关,也正因此,能趁机将表哥小陆救下。那么这个有关,是他们设计陷害还是其他隐情,就等着下卷了。

  开始小杨大概是要除掉琴小妹吧,和郑蜀黍密会的人也许就是他。他希望通过郑半山,问出琴小妹是否知道一些陈年旧事。可是琴小妹被琴蜀黍送到谢家,对什么一概不知。琴蜀黍送到谢家的还有小琴的嫁妆,也许当时已经自知不能自保,便有托孤之意了么?

  琴蜀黍之死如何解释,引导着小杨和琴小妹的结局是HE还是BE!提心吊胆求璎璎一定要HE呀!

  随着情节发展,小谢从疑似男主变成疑似男二,又变成彻底男配。另外出现了一个小陆,一出场就让人感觉这才是男二啊,气质型男二。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形象跃然纸上,和小杨通信的情节,忍不住将他俩CP起来。但是定位成男二,又发现这哪时戏份不多,简直是少嘛。作为崔案牵扯到的人物,应该是有重要戏份的,也许是在下卷吧。求加戏啊求加戏!

  尾声中,淑妃跟玉稠讲了一句不必担心,应该是淑妃跟小杨有些什么旧事,不为人知且不能为认知。本以为是淑妃和小杨曾经的感情纠葛,但皇后曾说皇帝抢了侄媳,宫宴上皇帝的暗自观察,和嫔妃们的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态,感觉这事儿已经是名面儿上的了,真实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文中伏笔太多,想不明白的也多。比如白梅花和消寒图,几次出现的珊瑚,沈夜为什么会封王妃,皇后和皇帝奇怪的相处模式,还有林娟娟那句奇怪的深柳堂中人非我……想了一通,突然觉得,不是定位成言情小说看得嘛,怎么变成百科探秘啦!

  其实拿到书的时候先看到背面封皮的文字(应该是下卷才有的内容吧),这种谈情说爱最是戳人。一路看下去,发现还是挺温馨的,虽然恋爱情节看似平常但又不落俗套,矛盾嫌隙也都说开,没有那种憋着不说导致心怀鬼胎的、简直要急出人命的大俗事。越是这样,以后的情感走向,越是让人担惊受怕。生活这么艰难了,给人一点希望吧。

  啰嗦一堆没营养的废话,最后说一句要紧的,一定要写下去呀!

  《江山不夜》读后感(五):乍暖还寒的故事,王子复仇记

  一直以来都蛮喜欢沈璎璎的作品,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肯这样斟酌字句,写出自己心中的那一派的灵台楼阁来,是很值得尊敬的事情。

  我买了《江山不夜》这本书,刚开始念着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清苦带着点倔强,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句“江山不夜月千里”的诗句,作者的小说总是带有几分的清冷,这部小说也不例外,从头到尾一个个淡漠的距离,连谢迁最初的执着,也慢慢化为了几分的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恰如宫阙高门的距离,政治斗争的残酷,偏偏又折射出世事的反复无常,人生无奈。

  也许作者是想表达,宫廷斗争,帝王天下的残酷吧。在权位面前,母子离心离德,更何况祖孙,叔侄,夫妻,当然也更谈不上表兄妹等了。但是在这些残酷的面前,不知为何,沈璎璎要设定男主角杨楝跟随的仆从是那么的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好像这是这本清冷的小说当中,一抹执着的感动,当然这似乎也是功能性的。

  词句向来是极好的,故事也非常的顺畅。琴太徵有几分林黛玉的味道,却没有那么的伤感,感觉是个很朴实坚强的女孩子,是在这个残酷的宫阙当中,一抹暖色,然而身世不免太凄苦了些,配上杨楝,当时看到琴太徵被打了二十大板之时,真的有点觉得实在是太欺人太甚了。

  这部宫廷斗争的小说,说起来还是比市面上其他的宫斗小说要好太多了,不过我总以为可以更好,更合理些。比如说徐太后,为什么一心要那么的为着徐家,宁可跟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作对,虽然说女人总是向着自己的娘家,但这样狠辣,终归还是有点太过了。母子情分,显得很淡,更多的阴谋算计,让人难以置信,只能说是只怪生在帝王家啊。

  谢迁的形象,一开始出场到找到琴太徵,我觉得还是非常好,也非常有看头的。我觉得作者不妨多使用些对比的手法,要表现的残酷,所以故事应该更温暖,残酷之处由写意流露出来,就好像红楼梦那样。

  当然这本书确实是十分精彩的,看过当对杨楝那种谨慎,孤独的印象很深。

  《江山不夜》读后感(六):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中秋夜,朋友也已归家,独自一人在房间,无人相伴,终有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个故事。夜月清冷,照着整个房间也透出丝丝凉意,可看书的过程中却暗自惊喜,原来这个故事,真的适合在这样孤独的夜里一页页得翻读啊,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算是送给自己最好的中秋礼物了。

  当年蚊子在武侠版发文,同时期好多优秀的作者,可我偏对蚊子分外偏爱,这一偏爱就偏爱了这么多年。最喜欢蚊子笔下的文,总透露出淡淡清冷孤绝的味道,从《逝雪》到《青崖白鹿记》到《云散高唐》,哪篇没有清冷,丝丝凉凉,拨得人心弦一阵又一阵,又怕掉入这无边愁绪里去,所以放下书来总有无限唏嘘。而这一次看《江山不夜》,被颇有些大气和恢弘的笔调弄得一惊,心里还想着风格在这些年终还是有变化了,一直读到琴小妹于楼中甬道遇见白鹤,轻灵幻化不见,再到写至杨楝若白猫般的眼神,冷,至冷,孤绝孤傲的味道,我才明白,其实蚊子这份清冷从未消失,早就赋予在两主角的身上。白鹤白猫,动物拟人,也不知这两人最后的结局也会不会若动物般,一个灵动翩跹,终飘忽而去,一个至死依旧在挣扎,独来独往若白猫般。

  整本看完后望书长叹,这些年过去,蚊子的文笔真有长足的进步。明明宫廷里一步一狡诈,布局也应该是冷色调的,可偏生在一大片恢弘无比的景色里,给添加了太多明亮和清丽,无论是对重重宫殿的描写,变换着的景色勾勒,还是明代各色礼制的刻画,各色人物出场情感的暗藏都可让人一读再读。把里面的诗词都给摘录出来,把一些不甚明白的字咬文嚼字弄明白,也算是一种学习了。

  说人物之前先来说吃,作为一个吃货,这本书里提到太多美食,大半夜得读得想要泪流。中秋之夜读到良宵一章,看到月饼不禁一个机灵,倒也罢了,结果看到了阳澄湖的螃蟹,说是“用船上的大锅略蒸一下,匕首砍开,膏脂流了一桌,连脚壳尖子里都是满满的莹白如雪的肉”“蟹肉甘甜如荔枝,犹带着海风的清新”,顿时深深引出我离家万里想念螃蟹的思绪。雪夜里琴小妹为小杨做五花肉,好甜好腻,说多了明明就是五花肉的香味啊!“原来茶杯中齐齐码着指头大小的五花肉块,用炭火温了半日,闷得肉皮软糯,肥肉化成了汤汁,连瘦肉都酥烂得入口即化”蚊子一定是深谙吃货的萌点,写得这般字字戳心,把人生生给馋饿了。只是这样小片段的美食描写,也是随处可见,于是我只能指着微博,一看就是同道中人啊,吃货!

  再来说说景,尤以结尾的雪景为例。“天地万物,雪夜囚人,如椽大笔抹去了所有的怨恨悲苦,无灯无月无行人的世界,只剩下细小的,若抛珠滚玉的白,把一片华美浓郁的夜色取代,如烛照煌煌,如明月长河。”稍微改动了一下,可这段话确能戳人,也是这华美如绸的生活底下隐藏着雪夜的白,白的透亮和心惊。这种感觉,和当初瑶瑶对清任说的话又有多么相似,“瑶瑶,我们浪费了一生啊”,无论多么繁盛的一生,于两人来说,也是在不停得浪费。亦让我想到蚊子早些年的中篇《零陵》,“车窗外闪过的小城,仿佛枯树皮搭成的玩具,被人遗忘在天地里。 暮色沉沉,列车缓慢地滑过。一排被蒸汽机车熏黑的老楼房,破旧的阳台上生着泼辣辣的幽暗的植物。人家的窗口,明亮清灵的一圈暖色,映出憧憧人影。”从以前到现在,这些景和物总会在我脑海中显现,是因为刻画的景色,总是在大时空内给渺小的人类以最深切的孤寂感,直指人心吧。

  和好基友一样,书中最心疼的其实是谢迁。这个预备被炮灰掉的男二,却是琴小妹最初想要的归宿。其实谢迁这么懂小妹,一心明白小妹总会给出什么暗示的,所以一直在等。中了探花郎也不顾什么礼节,堪堪跑去上折要去皇史宬,需要多大的勇气。莫名其妙得就娶了妻,连决绝的机会都没有,这一场青梅竹马的戏码也成了泡影。令人心痛和心酸,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促成小妹和杨楝,这本来就是戏剧设定,反正也不知道是不是男二就这样被炮灰掉了,不知后面场景设定中谢迁还会不会有所作为,会不会为了小妹,终和杨楝动手?脑补了一下杨楝登基,因为种种原因和小妹生分,于是谢迁当庭和杨楝翻脸(好恶俗好小白哈哈哈)。反正总归是炮灰的命,还是希望谢迁在后面能有一个好结局,毕竟他一出场也实在不容易。

  至于太后,这个人总会让我恍惚得想到春太后白雍容,在勾心斗角中从容自若得行进然后走到这一步,太后应该也是性格变化多端的人,不知道在宫廷背后她曾背负了多少又血染了多少。我对这样充满谜团的人物总是有探究的心思,其实谁不是一步步往上爬的,一将功成还万骨枯呢,而太后和先帝到底有多少隐情,先帝为何会自杀而死,太后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逼死了先帝,杨治在这场宫廷变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太后对杨楝的喜欢,是出于怎样的情感。这些都像是宫廷秘密,隐藏在威武庄严的城墙背后,无端让人产生众多推测和想法。

  谢迤逦这个人,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如前面写过书评的姑娘一般,我总觉得这个人太懂得宫廷法则,屏气凝神得在宫廷中生活,其实她这样做没有错,谁不想好好活下来呢,而宫廷这么大,不长点心眼又如何知道谁会在背后捅上一刀。可她还是双十年华的姑娘啊,总让人觉得明明那么年轻,却已经懂了这么多,这和太后又有不同,太年轻,懂太多,令人长叹。而且她和杨楝的过往种种,也让人唏嘘,难道是她抛弃了小杨,为了自身利益而靠上了杨治,虽然戏剧效果本如此,但喜欢这东西就是这般,强求不得的。作为后妃,她的所作所为值得鼓掌,可是作为一个年轻女子,或者说是曾经懂得爱的女子,她已经把深情烂到了肚子里,何其可悲。

  其实我很喜欢琴小妹,这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姑娘啊,字里行间都能看到她灵动的身姿,还有她誊写青词,竟然能将杨楝写的都背下来,跑去皇史宬,亦是一脸好读的模样,怎能不让人喜欢。爱读书的姑娘都是好姑娘TAT(有种说多了都是泪的感觉)杨楝这个人身上隐藏着太多的谜团,反正琴小妹和他在一起,本来就是错误的开始,没看到书腰上写的话“当最不该爱的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你将怎么选择?”这句话简直剧透得可以!小妹的父亲是杨楝害的无错了,不是最终的凶手也是帮凶,反正逃不开关系。不过我依然很好奇琴先生和杨楝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是书里最困惑我的几个点之一,希望下一卷能细细讲解吧。

  除却我之前说的,很害怕最后的结局如白鹤和白猫一般,我也和基友讨论过这两主角的大结局。

  我狗血得说:小妹知道了小杨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于是要求分手,然后遁入空门,小杨哭着求小妹留下来,小妹给了他一巴掌。

  基友:小杨不会这样做的,哭着求小妹留下来。

  我: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他大抵会说,要走就走,我也不留。

  基友:他也许说,我的女人果然都没有好下场。

  看来我们都深知小杨的属性,就是冷到决绝的那种,怎么可能为了小妹儿放低姿态呢?或者说当初琴先生的死是另有隐情?反正我怎么想着就是没有好结局,蚊子姐快来打破我的臆想!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伏笔和暗线实在很多,看文的时候总会想着这个人的结局那个人话中的深意。蚊子的文笔绝对是上佳的,而且给予人物发挥的空间也很大,而且总会有一些字啊句啊挠得人心慌慌,会觉得需要好好补补中文课。毕竟在这样一个各种宫斗言情小白文泛滥的世界里,看到这样一本书,真是如沐春风啊。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中秋之夜读此书,有如斯感慨,好似书中的月色一片清朗无垠,照得人整个人神清气爽,灵台空明。希望下一本书快出吧!

  后记:

  作为十一年的资深粉,我一直都在。

  在晋江坛子里嬉闹过,在群里冒泡过,当年醍醐说节假日还能给蚊子发短信,苏狐跑去北京见蚊子,我羡慕了好久啊。不过这些年来一直未能如愿见到蚊子。

  7年前写过一篇长长的剖白,现在看,笑自己是如此情深。十一年了,02年到13年,连自己都被自己震惊,因为时光流走得如此之快,让我有些恍惚。9月份在北京签售,我请好基友帮我去签售,听好基友说蚊子还记得我,何其激动。

  除了这篇文,这些年为蚊子码的书评杂感早已超过万字,连短篇我都写过好几篇评论TT这份喜欢的心情一直都在,零散发在各个地方,都是回忆。

  醍醐在09年时问我蚊子是不是结婚了,我当时也只是在QQ上改了一下签名,她就跑来问我,当然据实回答啦。其实那时候我们都走得远了,却还是在一直默默关注。

  请相信,有些情感和承诺一直在,只要你写,我就会读下去。

  最后祝新书大卖!

  《江山不夜》读后感(七):相似的故事不一样的风情

  五星奖励给作者快点填坑。 读完蓬莱卷,故事的确像《鹤唳华亭》,却有不同。 相似的地方是,上一代的恩怨情仇拉开了下一代的悲欢离合。皇帝,庄敬太子,谢紫台和徐仙鸾之间的爱恨纠葛就如同是《鹤唳》里皇帝,顾皇后和宁王的纠葛。这场纠葛引出了后一代的步步为营,夹缝中生存的命运。 另外一点就是朝堂矛盾点在于以太子遗孤杨楝为代表的前太子派,皇帝杨治为代表的清流派和以徐太后,徐功业为代表的徐家外戚三方之间争权的矛盾,如同《鹤唳》里皇帝,太子,外戚顾氏之间的矛盾。 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鹤唳》里,由于三方之间感情相对独立,所以每每有人做局都不会手软,直击对手要害,势要拼出个你死我活,不免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一不留神就是生死攸关。但在《江山》里,三方势力相互有姻亲关系,盘根错节,因此往往大动作少而小动作多,作为上本铺垫可算是正好,希望下本可以慢慢将故事推向高潮。 还有一点与《鹤唳》不同的是,《江山》里无论是男主杨楝还是女主琴太微都没有萧定权和顾阿宝那样活的那么绝望,孤独和明白。乃至于这本书不会让我像读《鹤唳》时一样感到未来没有光明。其实小说的主角都不应该是单一的,他们会犯错,也会掉进别人做的局里,会思虑谋划也会有无可奈何之时,有时或许还有点迷糊。这才让这些人物变得有趣立体,令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写出了不一样的风情,期待作者的下部吧能够填完以下几个大坑 1. 皇帝,庄敬太子,谢紫台,徐仙鸾之间的过往 2. 杨楝和谢迤逦的关系 3. 杨楝和琴灵宪之间到底如何 最后,非常喜欢书中男女主各种互动,希望下部小虐而不要大伤。

  《江山不夜》读后感(八):一点关于下部的猜想

  作者挖坑太大,让我无比怨念。

  周末读了第二遍。太微的梦境即是下部的预言啊!

  根据此部的线索猜测一下,下一部会出现的应该是

  1.皇帝驾崩。非正常死亡。

  2.皇后人设反转,之前太微碰上的事情都是她布的局。虽然不晓得她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或许皇后于敬庄太子有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3.徵王当皇帝,淑妃黑化,这两个人很是微妙,非常有可能重燃旧情。徵王不会为难她的,但对于旧事一定会清算。

  4.太微估计没法转正了,猜是远走高飞。

  5.皇帝的清算波及徐谢陆三家,谢远遥趁乱和小陆将军私奔,应该捎上太微一起逃了。估计是从潦海逃出海了。

  6.谢迁和沈夜都会有一番作为,会暗中帮助太微。可怜沈端居和文粲然一样的炮灰女。

  玛丽苏一个结尾,徵王大仇已报,不爱江山爱美人,让位三皇子,自己跑去找太微了,郑半山跟着一起。谢淑妃母凭子贵,也是一个辣手的太后。谢家飞黄腾达,有望成第二个徐家。

  这般翻转轮回,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方唱罢我登场。

  《江山不夜》读后感(九):猫儿鱼儿

  《江山不夜》到手后连着看了两遍,第一遍看得不太细致,导致谢迁那一句对琴小妹说的“我等你”竟然找不着出处,看到后面琴小妹心念这句话都会一头雾水,直到第二遍看着才发现了。觉得这一个故事字里行间渗透着清碧雪气,无论是暖香春日还是寒雪冬日,都是带着一股清冽的滋味,不是烈酒,倒是清茶。而这茶味,也正合了这书的好。有的故事烈血长枪,看得人心神俱震,但是第一次的震撼之后,待到后几遍,热血已洒,唯余温血,怎么看都找不到第一遍的好处了,而这里却是夕阳暖照小纱窗,柔语轻言叙叙来的舒坦。一字一言,工笔描出,娓娓道来,古色古香,很是耐读。

  一开始看着徐太后与先帝之事,有几分像是武后与高宗年间事,而庄敬太子与徐太后之间的斗争,又隐隐像是孝敬皇帝弘与武后旧事,不过历史也是一个个色彩旖旎的故事构成,这里的虚虚实实,正如红楼里的虚笔实事,看官心里各自看到的是什么,也就是什么了。

  杨楝在书里的形象基本上比拟为白鹤,白猫,天上皓月与月下冰冷的山泉,而他自己对于自己的定义是清冷黑暗才是他的真相。这一向符合沈姑娘文字里的清魅幽寒,但这故事里却有着与之前不一样的色彩,那就是琴小妹的一抹暖色。光不强,却暖,足以支撑杨楝渡过幽暗长夜。书里是这样写的,“墨黑苍穹之下,烟水风露之间,唯有一灯如豆,散出浅淡而温热的光晕,直到日出时分都未曾泯灭。”而在杨楝在那场政变之中重伤之后,琴小妹为他一点点点上胭脂红的消寒图,而那一点胭脂红也是琴小妹的暖意。琴小妹不似之前的女主角,有计谋但不主心机,倔强但也应变,娇憨中纯真更是难得,让她在与阿楝吃醋斗气显得尤其可爱,她在杨楝眼中是一张猫儿脸,但是却没有她眼中杨楝与猫儿眼似的敏锐疑忌警醒。

  书中有着几处暗指,一个很明显的就是洛神赋,指的是谢紫台庄敬太子与当时庆王的杨治之间的情愫。洛神里看出杨治对谢紫台的倾慕之情,但是由于政治权宜选择了与徐家联姻,于是与大长公主产生了龃龉,太子与紫台因为太后的阻扰而好事未成,让大长公主与太后因此疏远。但是谢紫台对于太子与庆王的感情是怎样,不得而知,但是洛神一指庆王思慕而不得,那么看表面倒是紫台对于太子有着情絮了,但是看着杨治要把大长公主葬于皇陵里,却是对于早年遗憾的弥补了,而选中端妃,确实是因为端妃与谢紫台相似的容貌。

  还有一桩就是杨楝与琴督师的悬案,从开篇就知道杨楝已知琴督师出海不归,而这起海难究竟为何而起,尚不得知。

  端妃虽是表面上背弃了杨楝,为保家族而设计接近皇帝,但是书里有一处描写甚是特殊,那就是叛乱中传进宫里杨楝战亡的消息,得知此个消息,端妃她“细想年来,铤而走险,如履薄冰,心心念念,所图为何,这一日皆碎为齑粉,灰飞烟灭。”这么一看,竟是端妃为了杨楝设计进宫,接近皇帝心有所图,那么多年,心心念念,竟是与杨楝有关。其实有着这个念头,怕的就是端妃真的多情为杨楝,若是真的贪图荣华背弃杨楝也就算了,但是如果后面真的埋伏皇帝身边多年,为的就是那临门一刀,那么她这个女二炮灰得委实不易。但这也是脑洞乱开而已,真的端妃目的还需日后来看,但她对杨楝其实并不冰冷,也是挂心的,不过总的一句,不怕无情只怕多情了。

  而贤妃无意间的一句话不知道会不会是之后的暗示,她说的“她和徽王就是一条心的”,指的是端妃为了杨楝有着潜伏的为着徽王登基的谋逆之心么???一条心,指的并不是儿女私情,而是指徽王登基换代之事。

  杨楝对于端妃的确是青梅竹马的情,那一年的消寒图是两个人多年的心结,看来送图给杨楝的就是端妃了,那一年端妃送给杨楝一副没有胭脂暖色的消寒图,而她日后为着杨楝而设计接近皇帝(?),两个人就这样错过了。

  琴小妹与谢迁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谢迁温润翩翩,才高华美,的确犹如清空湖面里的白莲,而谢迁年轻并不迂腐,相反的,觉得他倒是有胆识,第一就是敢为琴小妹进入皇史宬,连着为太微求情,二是当太微配与杨楝后,谢迁仍肯为杨楝暗示,并且赠与小妹父亲旧卷,谢迁是个好青年,不过……唉,果真男二不好当。

  两位主角的青梅竹马都成了悲催的炮灰,成全的,也是两位主角了。在看阿楝与太微相处时,特别有趣,从一开始太微得知杨楝与端妃之前的情史心里暗酸到后面的明吃醋,而杨楝知道琴小妹那一位青梅竹马的表哥后,也醋到火冒三丈,甚至以为她去私奔后狠狠罚了她一顿。从一开始的猜忌到吃醋试探再到后来把事情挑明,吃醋吃得光明正大,着实是两位感情一波三折的激进中。

  看着两位相处,慢慢道来,总是趣味。

  而梦境暗指后面发展,那么就是谢家凋零,远遥私奔,皇帝驾崩,倒像是杨楝登基么?而远遥与小陆见面那一回,着实喜欢小陆,风霜之中沉淀的书卷气,这样的人,能文能武,敏锐机警,真是让人喜欢,希望他和谢远遥有发展~

  从太微进宫,再到深柳堂一案,徐太后,贤妃,徐家一势的确暗中操作极多,阴谋一环套着一环,所以在得知林娟娟有孕后,两人脸色皆是一白,因为他们两人已经知道徐家是不可能容得下那孩儿降世的,而杨楝对于林娟娟,看似宠爱算多,但心怀芥蒂,少不了是暗中冷落的,表面的亲热算是给太后应了差事,而对于没有丝毫威胁文夫人的家族,他甚至是懒得敷衍,连文夫人的房门也不进。对于太微,杨楝才有着真实的温柔。

  而琴小妹为了咬着杨楝而与他纠缠斯磨成一团,竭力去想别的事情,然而想起的还是他,可见当时心动而尚不知,她从一开始看到杨楝裸露的美型身体而慌乱心动(美男子果然是没办法让人抵挡的)到后面为了他吃醋赌气,再到后来送的粽子型香囊,玉佩,可见琴小妹一旦对杨楝好,那就是一心一意,而阿楝自是坦白,从他对琴小妹说的“我是喜欢你的”再到明知有计的涉险还是为太微做好打算,也看得出他对琴小妹是好的。

  更别说之后生死轮了一回后,两个人以生命融入的感情。青梅竹马虽是以时光集赞下来的感情,但是生死关头的感情却比那激烈深刻多了,在李寻欢,孙小红,林诗音三个人之间就提及了一回,这里说得远了。

  文后那琴小妹目光的温柔情意,与阿楝那呵护犹如手捧珍宝,真是让人会心一笑。

  再说里面有两个词用得让人极舒服,一个是琴小妹七夕日“披了一件凉快的天水碧单纱小衫,系一条白绫挑线裙,提溜着轻罗小扇,摇摇地往轻馥殿去”里的“摇摇”。另一个是同是那一日,杨楝为她用仙风花汁染了指甲后,琴小妹和杨楝提起莲花茶时,“歪在椅子里懒懒道”里的“懒懒”。

  不知为何,看着这两词突然想起红楼里的宝黛来,他们也是随意的说着话,懒懒的,就是这样,便是寻常的好时光。那时的他,不是徽王,她也不是侍妾,只不过是一般两倾心的男女,在晕黄带暖的时光里,惬意的,懒懒的,度着凉夜流光。不经意的,会为这两个细节触了一下。

  书里的猫儿与鱼儿

  这两个形象比拟也极有趣~

  首先是琴小妹觉得杨楝犹如白猫一般,而在她被罚受伤后,迷梦中感受的清凉的鱼儿却又是杨楝。

  而杨楝眼里,琴小妹犹如猫儿似的一张猫儿脸,但他梦里,琴小妹却又是鱼儿的化身。

  所以,两个人在彼此眼中是猫儿,但实质却是鱼儿。

  他们既是猫儿也是鱼儿,只不过彼此是猫儿的时候,自己这条鱼儿是逃不过对方的手掌心的。所以,太微与阿楝是无论如何都被对方握在手心里的,因为,鱼儿是逃不过猫儿的~

  在书封后印的多年后两个人的对话,其实觉得就拿那个作为结尾也挺好。

  两人谈及来世,太微言道自己也在地狱之中。其实杨楝设计(弑君?或许)即位,而琴小妹爱上了自己的仇人,也算是两人的罪孽。可是无论罪孽如何,两人都不必寻找彼此,因为他们今生来世依然会在一起。

  书里曾说“假如人世不过是囚室,这囚室也实在壮美,壮美得连怨憎悲苦都变得过于琐碎卑微,被那支如椓大笔不由分说一抹而去。”如此壮美的人世,若是连怨憎悲苦都变得琐碎卑微,那么又怎会容不下那两条鱼儿的厮守与温暖呢?

  所以,就这样静待下部,继续看那千里江山永不夜的梦境吧~

  《江山不夜》读后感(十):一切皆是因果

  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经年大坑。惆怅许久。然后翻读了作者微博给出的各种暗示,请允许我来猜猜一些细节。

  先说男一小杨,冷静腹黑忍耐力超强,虽说凉薄无情,但是有底线。猜想他估计是因为为了自保啥之类的不让琴督师泄密而借别人之手杀掉他,还有他应该怀疑过淑妃替换林绢绢与他圆房,但是应该是开始讨厌她了。至于那个三皇子是他的儿子,他应该不知道。结局他肯定当了皇帝,那一开头徐小七不说了嘛,他将来有可能进乾清宫呢,那他跟谁混,不就谁当嘛,上部尾,他是跟了小杨的。

  再说女一琴小妹,天真善良,为爱愿意付出一切的纯真女子。小杨问她要不要当他的绿珠,她说殿下怎么自比不祥之人,其实她是愿意的,小杨孤身赴皇帝的局,差点被陷谋反,当时琴小妹就没有走,她是愿意跟他同生其死的。但是可以想像的是,下部她肯定是被虐得最惨的,为什么,一个个迷都要揭开,只有她手上是唯一干净的,她要面对一个又一个至亲至爱之人对她的伤害,她的结局应该是死,怎么死就要看作者了。她陪小杨过双十生日说,愿来年年年一起过,这应该只是愿望的。或许作者打算给她留下一个孩子,像梁园里的阿宝一样,算是一种救赎吧。因为林绢绢死了,琴小妹劝小杨,因果轮回,那个孩子还会回到你身边的,还有郑太监给她配了八宝珍丸调理身体,那不就是帮助受孕的嘛。

  接着女二,应该是淑妃无疑,我觉得她是隐藏最深的大boss,前面很多事应该都是她的手笔,比如偷换林绢绢,神锡六年七月,发生好多事,还有就是小杨回京,然后小杨设计琴小妹抓进宫。淑妃应该是想让琴小妹来帮她固宠的,可是琴小妹被人陷害成了小杨侍妾,她心底是恨的,由爱生恨,她背弃了的人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她看到小杨宠爱琴小妹,于是在琴小妹进西苑病后就下毒,接着让林绢绢找个医婆拐她离宫,这些应该都是她的手笔。估计她的结局好不哪去,她生下的三皇子就是个体弱的,难养大,她肯定在下卷出手更多,她得让琴小妹知道自已嫁与杀父仇人的事,琴小妹梦里谢家发配云南,皇帝驾崩,这些应该都会成真。

  最后说说皇后,她出手最明显的就是设计将琴小妹变成小杨的侍妾,一是她不想让皇帝纳琴小妹为妃,二是不想淑妃多一个帮手,三是她一心想扶植小杨当皇帝,总要在他身边搞个自已人,皇后可是一直对琴小妹不错的,那都是有利用价值才会对她如此好的。

  总之里面的几个大头人物各各为已,能保留一点点良善的,一点点纯真的,估计就是琴小妹了,还有觉得谢家小妹也不错,“蓬莱宫中日月长”应该是说小杨当皇帝的那种万人之上的无边寂寞和孤独将陪伴他一生。琴小妹可能是他最辈子最温暖的回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