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身份》经典影评集
《不明身份》是一部由佐米·希尔拉执导,连姆·尼森 / 黛安·克鲁格 / 詹纽瑞·琼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明身份》影评(一):似曾相识啊
全是自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然后不停要寻找或者推翻什么
后来真相大白了 好了 都消停了
话说柏林的治安就差成这样了
马丁同志都说了炸弹是他放的
他最后还能和不靠谱偷渡女司机逍遥快活去
主角就是厉害啊
失忆了也不会忘记杀人本能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风姿 引美女折腰啊
片子够长的了 无论追逐戏码还是打斗场面都让人觉得有点鸡肋
好像过于苍白 持续时间虽长 总归不够精彩
马马虎虎 打发时间看看也中
不推荐去影院
《不明身份》影评(二):真的是观后感
总结如下:主线张力一定要够强大,要不然就会断断续续的感觉,靠复线是不行的。虽然里边的调查老头还不错。
配角的个性和情感带入最好也有一点,要不然符号感会很强,比如这个片里的杀手同行们,完全不像人,杀人或者死了都莫名其妙。
主角的纠结不多,原本的老婆和女司机之间本来是可以摇摆的,但是老婆原来只是工作搭档,一下就没意思了。
结尾没有太强烈的起伏,女司机撞死两个黑帮和结尾大楼爆炸如果连在一起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翻转弱。
动作戏起的有点晚,虽然开头十多分钟挺好的。这种类型片虽然观众看的时候不一定知道最后怎么了,但是该来什么的时候还是需要来,比如困境逃生,绝境中找特别的帮手、共患难、杀死曾经战友等等。
打斗不算有特色,推理的桥段也缺乏闪光点。这个东西是这种类型片的娱乐点,应该花大心思才成。
还有,本来一个因为工作太努力才记忆出问题的人,后来怎么连带记忆和人品,一起转变成大侠了?交代的不够清晰啊!
主角加分不少。
《不明身份》影评(三):连姆尼森再战,然Unknown难敌Taken
影片看到后三分之一处才有了些意料之外的感觉,这样的编排是会有意外的效果,但是前面情节的拖沓已然很难熬出兴奋感。情节上,逻辑的不可说服性难以推动影片更上一层楼:男主丢了些记忆以后就转性了?为啥啊,明明三个月前还美滋滋滴执行自己杀手的任务,乔装打扮跑去装炸弹呢,再说既然是自己人,他记岔了你赶紧派个人帮他好好回忆回忆不就得了,开始就做末尾三分之一处做的事这片子只需要半小时时间,那么前面就应该说服观众这个意外只能发生在“1/3”,很可惜,说服不了我;手法上,一般此类影片真相的递进需要“抽丝剥茧”的细腻,每一个递进都最好带来些小意外,最后给个大surprise,但是,如前所说,意外只在“1/3”,这个节骨眼儿的前面三分之二和后面三分之一均无惊喜。
情节没什么亮点,但是在这样一部为Liam Neeson(连姆•尼森)量身定制的影片中,一切不得不围绕他进行。这个魅力大叔我很喜欢,他身上的确有些独特的气质,儒雅而不怒自威(宙斯《诸神之战》),还有浑厚极具磁性的嗓音(Aslan狮子王《纳尼亚传奇》)。
92年《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如果不是唯一的)。年轻时候他多演温文尔雅的角色,《辛德勒名单》奠定地位后就一直不温不火,但是08年的一部《Taken》几乎让他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年他已经58岁了,第一次演动作片,上映之前超级不被看好,也因此推迟上映数次。众所周知,推迟上映的片子一般都是片商信心不足也很难有好的票房,但是《Taken》上映后却大受好评,且票房连续几周位居北美票房榜首。58岁的连姆尼森(1.93的身高。。。哇。。。)第一次演动作片虽然历经波澜但无声无息地突破重围发光发热,实在难得。也因为这次创举,老男人接二连三地开始动作戏了,但是一部好片还是要天时地利人和滴,《Unknown》湮没了,希望以后还有更精彩的演出!
《不明身份》影评(四):女司机才是最强杀手
看设定似乎挺有趣,结果很失望
导演为了让这片出彩,强行插入各种桥段
虽然拍摄手法,演员水平都不错,但硬伤太多无药可救
男主是知名生物学博士,至少能开幕致辞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车祸后老婆不认,网上搜的资料不符,所以设定多半男主是神经病
结果医院CT完就反转,不能忍
就算老婆是卧底串通,网上的资料黑客/组织不可能全改写,尤其对名人来说
联系几个人不在无所谓,能联系的还有更多,至少5年的表身份不是说没就没的
老婆装不认识,能单独行动,还有和假货一起的合照,足以证明她是卧底
男主还要和其接触简直有病,老婆演戏说被威胁,就是懒的理男主神经病
只能勉强解释为记得当杀手时的合作时间,但这和男主日常矛盾
组织早就准备了假货和老婆的合照,说明男主神经病已久,早不替换杀手干什么吃的
只能勉强解释为备胎/异地再替换身份,免的身为名人被路人识破,但这和开头矛盾
女司机自带全球鸡,隔着几层楼在车里找到跟丢的目标
杀护士,杀非洲人,杀老侦探,就是不杀男主,他昏迷4天睡的爽
之后专业杀手被女司机撞死+顶下楼,双杀完成逆转
男主发觉自己是杀手,入戏太深不能自拔,剧情又绕回神经病
想起身份后连良心都变好了,简直感人
男主说王子要被炸死了,能用炸弹解决的问题,还要你伪装博士作甚
之后想起刺杀目标其实是博士,炸弹只是伪装刺杀王子,但和老婆拆弹矛盾
老婆多年前写的字谜,神TM是教授笔记本密码,强行凑盗窃剧情玩案中案
玉米产量再大你赶得上石油么
神TM老婆不想有录像的地方发生爆炸案却拆弹失败,丢尽专业的脸
结局好人干翻坏人,HE
.全篇手写字都极丑
老侦探居然是元首,好棒好棒的
《不明身份》影评(五):越看到后面越不合逻辑【剧透】
首先,男主角作为杀手组织里面的一员,既然整个事情可以按他编造的故事发展,说明他在这个杀手组织里面是有地位的,人物,事件,都是他编的,后面的跟罗德尼说话的样子也可以看出至少一个元老级的人物,而男主角在去实验室找那个博士之后,受刺激然后在医院做核磁共振,杀手组织就直接要干掉男主,这不科学啊,如果你是杀手组织的头目,这么好的一个人才,故事,人物都可以为暗杀安排的那么天衣无缝,肯定会去想办法把这个人拖回组织。其他人想暗杀男主说明柏林还有这个组织的人,为什么不在男主失踪四天之后突然出现就接触他?还是组织内部有矛盾想把他干掉,只是找不到理由而已,这都没有交代清楚。
还有 男主的身世问题,他没有家人么?孤儿?突然就从一个坏人变成好人了?而且在最后那一段恢复记忆的时候,一个人,有记忆的时候,是永远也无法忘记过去的,人物塑造的非常空洞,演技没话说,编剧的问题。
那个 编造的妻子,为什么在炸弹快要爆炸的时候还去拆炸弹?都经不起推敲。
后面的记忆完全复原,感觉这是给那些想法很简单的人看的电影,完美结局。好人有好结局,坏人坏结局。不会让人去思考,好莱坞快餐电影的典型,一部好电影,就是要让人看完之后思考,而不是像吃面包一样,第二天就拉出来了。
就先写这么多吧。
《不明身份》影评(六):看着大叔奔驰啊奔驰~
好吧,其实,我确实是冲着尼森大叔去的。他上个电影里演的那个极品老爹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作为个姑娘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特别是外国的陌生人;二是你要是没有一个特工老爹,还是别出国玩儿了。这个电影里,大叔又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自己媳妇和行李一样要看好,不能随便忘了或者丢了,还不打电话;第二,德国很富裕,满大街跑的都是奔驰啊奔驰。
关于故事情节,我就不想多说了,各位豆瓣大虾们评的差不多了。也不能说这部片子有多差,就是我总觉得提不起兴趣来。总觉得失忆神马的有点儿太似曾相识了,《记忆裂痕》也好,《刀走偏锋》也好,似乎都是个男主失忆神马的,然后来个女主,然后火拼,然后觉悟,然后大反攻……其实我倒是更喜欢《飓风行动》情节没有太多噱头,就是救闺女,怎么着吧~~~
关于演员,呃,大叔就不说了,女1女2神马的都挺养眼。而且,我怎么个觉得那个只有两场戏的女护士好眼熟呢?求真相。最后那个“希特勒”倒在“尼克松”怀里(感谢 Hedge News童鞋,ta这个评论让我很欢乐),实在很是有“历史意义”啊~~~还有女主,那个女出租车司机,每次都拯救大叔于危难中的终极boss,一开始看上去怎么就那么像波特曼呢,后来一查才发现,人家是《特洛伊》里德海伦啊,海伦~~~
最后,关于细节,我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下,奔驰啊奔驰。你看人家安排了近10分钟的追车戏,那奔驰的出租车开的哦。啧啧,真有跑车范儿。我看着大叔不停的换挡换挡,当时我就想,这要换了国内满大街跑的夏利,捷达,桑塔纳,估计那个挡早折了……要不就离合掉了……还有哈,结尾那个科学家,莫不是以伟大的袁隆平院士为原型塑造的?反正我联想到了……
最后,这部片子还算是可以吧。杀手大叔失忆后良心发现拯救了全球10人的口粮……虽然这样的设置让人觉得有点儿别扭,但是娱乐大众而言,大家何必太认真呢~
《不明身份》影评(七):白皇后的美背
本片导演佐米·希尔拉之前算是一名比较成功的恐怖片导演,《蜡像院魔王》和《孤儿》都是他的作品,这次不拍擅长的恐怖片改拍动作悬疑片,水准还是不错的。影片故事紧凑,虽然有诸多情节让人似曾相识,好在用得不算无趣,镜头感非常好,一直给人悬疑紧张的感觉,大部分时间都能保持着一份好奇心,没有太多惊喜,但也没有大的问题,作为一部消遣电影,还是挺不错的。。。
比较有趣的是影片的阵容,连姆·尼森这次没什么特别印象,还是一如既往的发挥,两位女主让人印象深刻,詹纽瑞·琼斯和黛安·克鲁格都是身材绝佳的美女,黛安·克鲁格大秀修长细腿,詹纽瑞·琼斯更是以一个完美露背艳惊四座,很期待她饰演的“白皇后”。。。
《不明身份》影评(八):把人人的日志转发一下——电影《不明身份》(Unknow)随笔
电影《不明身份》(Unknow)随笔
2011-06-17 09:37 (分类:大学)
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迪迪尔·范·考韦拉尔特的小说《离开我的头脑》(Out of My Head)。考韦拉尔特被誉为是法国最有天赋的小说家,曾经获得过古腾堡图书奖和龚古尔奖。
一、印象深刻之片段
东德秘密警察尤根、欧洲暗杀组织十五处的出现是这个影片剧情精彩的爆发点。一个曾经被“组织”毒害却未死的老间谍尤根,带着对于主角“马丁哈里斯”博士所述故事的好奇以及职业的敏感与嗅觉,再次接触到了曾经的“老朋友”(我认为他们是相识的,或者同在一个组织效力过)科尔博士。而在得知科尔博士的身份后,尤根,the elite--"the best of us" 选择了使用氰化物自杀。
二、思维火花的迸发点
这里不禁让我结合现实思考起“阴谋论”、“唯心论”、“个人英雄主义”。假如一个国家,确切地说,一个政权组织,能够在精密的策划下实行如此的阴谋,那么历史究竟是如何?这里就涉及到了“历史唯物观”和“历史唯心观”。也凸显了国外,泛指美国、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与我们中国的意识形态的差异的问题。(对此我感到兴奋,因为正是多看了老外的电影才对比出了差异)。为什么呢?国外的电影,线索多为某些组织为了“利益”:金钱,政治资本,而去进行一系列的“唯心”、“个人英雄主义”活动。他们认为只要计划够周密,少数人可以谱写历史。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让我相当佩服。漏洞肯定会有,但是相比其它的我看过的电影,这部的剧情感觉更能让人信服。
三、深度思考
(一)现实社会的政府、利益集团组织是不是也会采取如影片中的复杂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呢?这不禁让我打了一个寒战。而从心底里,我认为此种做法是不牢靠的。毕竟世界的大趋势(是否有人质疑这个趋势?)是“博爱、人性化、人道主义”的。
(二)同时,我认为一个智慧的组织应该懂得要把事情往“简单”(诚信原则,开诚布公原则)里去做,聪明的组织则把事情往“复杂”里做(比如搞阴谋)。——我想我的这个观点,会受到许多人的反驳。但是,我们谁都不能走极端。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在发展和变化,假设一个天平的两端分别放着“简单”、“阴谋”,那我认为这个天平不可能永远只向一方倾斜。所以,here comes a choice。面对不同问题时,你是选择简单地做,还是阴谋地做?在历史的长河里,谁都不可能一干二净绝对纯洁。关键是你所做之事能不能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历史中,对和错,或者说是真理,往往是相当难得的。你怎么知道挂在教学楼墙上的人就一定名留千古?你怎么知道是否还有许多无名的英雄?我想,就是在这些发展和变化,对、错的取舍中,产生了政治。
(三)又扯远了。ultimately,还是活到老学到老,要认真地努力地。这句话绝对是真理,是终极快乐的源泉。希望明天的英语六级考试顺利。怎么说我也把真题做了两遍,还破天荒地背了英语范文。再不过,自宫当太监!!
《不明身份》影评(九):好蛋逼的片子
——看剧情梗概本来以为是飓风营救和谍影重重的复合直灌版。看着看着就越来越不是滋味了。且不说尼姆连森确实老态了,跟这么个金发日耳曼妞搭戏还是夫妻(尽管是假的)也太不协调。精心策划的暗杀方案被一场意外的车祸干扰了,好在事先准备充分……真不知为嘛是一女二夫的备份形式,按道理如果一对夫妇组出了问题,也应该是另一对搭档完全代替才是……整个过程像软广告,奔驰出租车是道具里的大亮点,尽管被大众在大街上追的那么狼狈。
故事更是创意得滥得可以,导演文艺气十足,一部杀人越货的片子居然还硬性扯上了诸如非法移民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还是给转基因说好话的)、热点地区战乱问题等貌似有关紧要的东东。顺便还张贴了个小广告,办证4000欧电话xxxxxxxxx童叟无欺扯。
几个高潮桥段让人发闷,德国人原来也是大屋改成好几间租住给没暂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好在水电齐全,另一金发女素颜空心的养眼做晚饭,男猪脚开着浴室门洗澡。还以为会有点小激情出来逗个闷子,结果被效率极高的杀手闯入坏了好事。不明白为嘛小胡子杀手会在女盲流得手后二人携手远去才赶到,在楼下明明是他先进的屋子啊,只能剩下来对着残局在过堂风中凌乱。是导演的问题还是编剧的问题还是剪辑出错了?
更扯的是用炸弹暗杀的布局被男猪脚搅乱之后,既然大家都已经撤出来的,女杀手假老婆坚持要一个人返回去拆砌在墙里的定时炸弹,敲敲打打终于手摸到炸弹控制板的时候,轰然一声,香消玉损。有病,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条命赔的,不值。
男猪脚在过程中一点点恢复了记忆,重拾身手,将备份丈夫一玻璃片干掉,甭管是真夫妻还是假夫妻,占我媳妇便宜就是不共戴天。
杀手上司的威名之大,足以吓死一个前华约国家的老特工,就这么一个气场十足的家伙,居然被一个黄毛丫头一出租车给端了,连同那个冷峻的胡子小杀手,躲都不知道躲。
当然看到最后全明白了,坏人要全死绝,记忆恢复重获新生的男猪脚在给新女伴(条件一点不比前一个假老婆差)办了个假证之后,二人一起坐着高铁绝尘而去,奔向全新的生活了——
《不明身份》影评(十):精彩的剧本,就是差口气
情节紧凑无尿点,剧情反转怒打脸,一路可以说是眼睛都不眨下看完的。
到电影中后期我都认为绝对佳作,直到揭穿男主原杀手身份,这真是万万没想到。国际顶尖杀手总不能说翻脸就翻脸吧,但作为美国主流电影不能以暗杀王子成功作为结局,男主必须得弘扬社会正义不可能放任王子被杀,必须背叛组织拯救苍生化险为夷。既然如此需要给男主找个完美的改邪归正理由吧。这难度貌似有点大,于是兴致高昂的等待导演怎么圆这剧情。
但接下来导演又打我脸了:还真就是说翻脸就翻脸,铺垫反转内心纠葛你妹夫,我就是脑袋被撞要救沙特王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用不着像乔峰老爹那样需要高僧点化。
若电影再延长个半小时圆下男主改邪归正的情节(比如想起自己因为粮食不足而饿死的妹妹之类哪怕狗血点也没事),我估计会毫不犹豫给个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