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父子情》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父子情》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24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父子情》经典观后感10篇

  《父子情》是一部由方育平执导,石磊 / 朱虹 / 容惠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子情》观后感(一):父子情

  飛機再次起飛,或許我們對身處的社會真的少了份觀察。

  在李碧華和張堅庭還是一個電影編劇的時候,方育平拍下一部《父子情》,通過平淡的鏡頭分享一個家庭故事。這個家庭是個不能再平凡的家庭,住在石峽尾的公共屋邨,不記得一家是五口子還是六口子,反正是個合理的整數。那個文員爸爸在洋行工作,卻因英文不精而沒有晉升機會,在社會流動性極強的五、六十年代,這個男人沒有絲毫向上流的機會。

  男人回到家,自然對家中的男丁要求嚴格,千辛萬苦也要兒子念上大學,出人頭地。可是,兒子是個不愛讀書,只愛電影的人。從小他幻想自己是個戲院帶位員,可以免費看戲,後來他想成為一個導演,拍下自己世界的正義故事。一個從小便經常轉校,成績總是追不上的學生,不難想像在考場名落孫山;相反,他的妹妹卻熱愛學習,更在會考取得極佳成績。諷刺的是,香港在六十年代尾仍然是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兒子考不到本港大學,唯有出國留學。然而,父親連廁紙也要在公司偷取,何來金錢供兒子出國?父親想也沒有想,便要大女兒出嫁,要求女婿把酒席轉作保送兒子出國,又要小女兒放棄傑出的成績,出外工作以幫補家計。兒子最後從外國畢業回來,父親收到郵寄的畢業證書,高興得心贜病發,與世長辭。

  《父子情》透過一個家庭的故事簡單地紀錄了上一代的生活文化,那種不問回報的付出,並不是美麗的父母不辭勞苦地奔波畫面,而是整個家庭的犧牲去成就一個人的前途,即使這個獲選中者根本不想踏上這條青雲路,即使這個幸運兒資質缺缺,如此吊詭的事卻在四十年前每天發生。

  電影有很多笑位,觀眾的笑聲是獻給當時社會無知的一群。雖然笑聲來自觀眾,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社會的人比現在的人都快樂。於是,現在的人顯得更加可笑。無知的一群因為無知,所以無求,他們的前途甚至人生也是由他人規劃,隨遇而安。或許是因為那個社會只要努力,便可以向上流動。然而,當我們想到父親不懂英文而不獲提升,我們知道一定有另一些東西令那代人快樂。這些東西就是希望。

  父親的快樂建基於兒子的成功,女兒的快樂建基於家人的和諧,這班人都是社會的失敗者,也不能在黃金時代掌握實現夢想的機會。兒子大學畢業,眼前是一條康莊大道,他是社會其中一個成功者,但卻是整套電影唯一的失敗者。失敗的主因在於他背負著一家人的盼望,他出國留學正是因為要彌補家人的犧牲。除此之外,他甚麼也不是,甚至連自己在做甚麼也不知道。不過,他的失敗不是他的錯,而是社會發展中一個注定的悲劇,這種失敗促使了社會轉變。時移勢易,今天兩性不平等的情況仍然存在,但「只准兒子讀書,不准女兒升學」就像天方夜譚,街上的人卻仍然不能實踐自己的夢想,有的是因為未能比別人優秀,有的則是連自己的夢想是甚麼也不知道。於是,我們發覺自己和電影的兒子一樣可笑,除了甚麼也不知道,就是一點也不快樂,同樣的失敗在電影拍成後二十多年竟然像影印一般複製在我們身上,原來快樂不是計算擁有的數量,而是在於前路是否明亮。

  《父子情》观后感(二):新浪潮的写实杰作

  家兴是家中独子,父亲因学历不够备受冷落,故一心望子成龙,家兴却玩性甚重,无心向学,屡遭学校开除。中学毕业后,名落孙山的家兴一心想当电视艺员,父亲却逼迫其出国留学,且不惜为此牺牲两个女儿,而家兴拒不接受。这是方育平的半自传体电影处女作,延续其在《野孩子》、《元洲仔之歌》等电视作品的底层写实路线,于香港电影新浪潮发端之际顺势推出,成为港影史上罕见的写实文艺杰作。

  [父子情]承继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儿女经]、[父与子]等粤语片中已断绝许久的人伦传统,通过成年儿子的倒叙,铺陈出一段爱恨交加的父子关系。片中父亲对儿子近乎偏执的苛责及重男轻女的狭隘思想,不免引人反感,但方育平贵在亦不忘同时记述父亲的压抑及落寞,又让人对父亲的专制生出同情。父子关系之微妙,观影情绪矛盾,使[父子情]超越了父慈子孝的肤浅煽情,及对父权制度的简单抨击,而袒露出亲情本真的驳杂面目。家兴百般挣扎之后,终不再拒绝父亲的重托和家人的牺牲,让人不禁为其因责任而做的妥协唏嘘不已,而父亲在儿学业有成之际猝然离逝,又让人深觉人生之无常。

  [父子情]的素材其实无比寻常,方育平却凭着自身对现代电影形式的敏感,悉心于构图和色调,成功重现了五六十年代的时代氛围,把一层厚重历史感置于胶片之间。在细节捕捉上方育平更是功力非凡,每每一针见血,绝不拖泥带水,然而简洁中又不乏幽默,如家兴受罚时偷喝妈妈补身用的当归,终至彻夜失眠,如妹妹偷藏起藤条,为免哥哥受父亲毒打,如父亲于公司卫生间偷卫生纸……让观者于细腻方寸间欣然一笑,而后唏嘘感怀。方育平作品不多,但[父子情]、[半边人]、[美国心]三部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而且其始终笃定文艺之路,不与商业主流有半点瓜葛,于港影百年中可谓绝无仅有

  《父子情》观后感(三):观后感

  作为香港第一届金像奖获得者《父子情》,方育平导演第一次将镜头深入到社会底层人民

  整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人员流动性非常强的五、六十年代,一个自身原因无法进入上流的父亲将所有希望都压迫在唯一的儿子身上所产生的父子以及家庭矛盾。然,这个儿子从小便不想读书,小时候梦想可以做戏院的带位员,因为,那样既可以有工钱拿主要是可以免费看戏;长大后想要做演员、导演来表现他的人生。而,他的梦想在父亲看来却是“不如从小将你丢进马戏团,那样你演猴子比猴子演人更好看”。

  对于中国传统式的重男轻女思想,这部影片展现的是如此让人深刻——父亲得知儿子没能考上大学后,

  竟然毫无考虑便让可以上大学的二女儿做工赚钱、让自己的大女儿尽快找人结婚目的就是供不想念书的儿子去国外留学。站在今天,这种思想非常让人不可接受,可在那个年代,像剧中那样的例子却俯拾皆是

  对于片中人物童年,我的经历与其有很多不同相同的是,我也曾背着家里干了很多坏事(在大人们眼里的坏事)。尽管如此,如今回想起那些事,我的笑容依旧如当时那样的畅快。

  剧中有几处让我非常感动,如:罗家兴坐在狮子像前的独白,我想男孩子都这样,很多真心话总是不愿当面说,尤其是知道那个是对自己满怀期望而不理解自己并固执的父亲。

  罗家兴的朋友吴少聪开心的说自己的父亲坐牢出来了并会给他买很多东西,而后一个人在山顶因父亲再次进入监狱时的哭泣。这是吴少聪的悲与无奈,更是那个年代的无奈的体现

  每次罗家兴无助的时候,吴少聪总是能在他身边,为了实现罗家兴的拍戏梦,义无反顾的接替了离开的演员,最后从栅栏高处摔下来导致脚受伤。我想最好的感情怕莫如此——只要你需要,我全力奉献

  看完整部戏,我不知道方导是希望借这部戏来引起人们对生活在生底层的人的关心,还是想借此以讽刺那个年代类似“以全家的牺牲来成全一个人”所谓的无奈、可笑之事,或许两者都有,又或是更多,我无心遐想。我只知道这部戏深刻的刺痛着许多人的心——一颗在某种不可抗拒的淫威下而选择被动接受无奈、可悲、愤怒之心,就像居中罗家兴拿着电视台的信,站在雨中心里在枪杀着自己的父亲。

  《父子情》观后感(四):父爱

  无意中点开的电影,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无端的戳中泪点。不管是香港还是大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童年,而且每个童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电影反应的是香港底层的一个家庭,父亲对于家中唯一男丁的教育。父亲是一个公司的文员,由于学历和英语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公司中很难得以晋升。所以他就想用自己的经验教训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希望他好好念书,拿到好的学历。可偏偏儿子是一个非常爱玩的娃,功课自然很差,念了5所学校,每次都被学校退学。然而小主人公打小就非常爱看戏,希望长大能当个艺人。时间推移中,他没有考取大学,但是考取了电视台的工作。此时他大概有18岁的样子

  没考上大学给他父亲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是这并没有打消他继续让儿子获得文凭的愿望。此时他想到了他的大女儿,希望他能打扮的漂亮点,钓个金龟婿,以此来供自己儿子出国留学。最后当然大女儿傍了大款,儿子却不愿意花别人家的钱去留学。

  在故事的结尾,一场大雨中,父亲因生儿子的气没回家。儿子此时刚收到电视台的录取信,他去找自己的父亲,想跟他说其实他已经找到工作了。在一个公园的座位上,儿子找到了父亲,本想把录取信给父亲,可他却撕了。他想让自己的爸爸开心,有面子,所以他选择了出去留学。

  在电影的开头,父亲拿着儿子的大学毕业证书,喜出望外,掩饰不住的开心,随着他脚步的急促传达出来。最终在爬楼梯的时候,心脏病发身亡。

  我不想评价父亲的行为,只想说这些都是命中注定。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努力争取,不要浑浑噩噩就够了,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父子情》观后感(五):这样的父子关系有他妈什么值得称颂的?

  父权主义,用全家的大部分资源(包括牺牲女儿的前程和选择权)来供养没有出息的儿子,这样的父子关系有他妈什么值得称颂的?

  这是香港三十多年前的故事,也是大陆农村的现状,至少在我老家还是这样,而且我相信我们那里不是大陆最落后的地方可能唯一的不同在于,现在的家庭里,女儿不像电影里那么多,所以对女儿的剥削看起来不那么残酷了。

  妇女/女性撑起半边天,这个古老而恶俗的说法不时还能在媒体上见到。在许多类似于《父子情》这样的家庭里,母亲和女儿的确是撑起了半边天,而儿子(经常也是唯一的儿子)则在她们撑起的天空之上享福。

  而另一半的天空,始终是黑暗的。

  《父子情》观后感(六):父子的包袱

  今年的父亲节看了方育平导演的《父子情》,是1981年出品的粤语片,以平实纯朴的手法,克制地说出了那个年代的父子情,充满人文关怀。

  片中的儿子是个不喜欢读书的顽皮孩,父亲却是个勤恳节俭、表面专制严厉而内心望子成龙的传统男人,这些角色和情节都与我的童年情况有很大出入甚至完全相反,但看电影时对我来说却完全没有影响,反而很容易便投入到剧情里面去了,这应该归功于剧情的生动、真实、细腻。你会不自觉地随之倒流到那个逝去的年代,那个充满中国家庭伦理色彩和父子矛盾的岁月

  电影一开始就讲父亲因收到儿子的大学毕业证书而心脏病发(喜极而亡),颇有范进中举的讽刺气息。然后是飞机降落儿子毕业回家,电影没有刻意去描述父亲死后子女的悲痛,而是从旧照片回忆讲述过去的故事。儿子在作文课“我的将来”上说自己长大后希望可以做戏院带位,因为这样既可以看戏,又可以赚钱,充满童趣。父亲工作勤奋,但由于学历不高、英文不好因此无法升职,只能一直做文员,因此总是恨铁不成钢。许多生活上的小细节拼凑成这部香港新浪潮佳作,除了主要讲述父子情之外,还有女性在父亲影响下有意无意对儿子无条件的爱。比如妹妹偷偷将藤条藏起来以免父亲拿去打哥哥,即使会考失败母亲仍然将鸡腿分给儿子吃,姐姐为了供弟弟到美国读大学一个嫁给有钱老板、一个放弃就读大学而提早就业赚钱,真情实感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家中子女命运的不同。

  最后父子的一个简单拥抱道别,没有表达出“爱”,却是父子间最为深情且是最后一次的“无声胜有声”,儿子的顺从换来了父亲的笑颜,这是一个貌似大团圆结局的伦理苦情结尾。飞机起飞呼应了开头时的一幕,电影在此定格,仓促结束,留下大家思考空间

  《父子情》观后感(七):【99】《父子情》——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父爱如山

  《父子情》 年代:1981年 /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 导演:方育平 / 主演:石磊、朱虹、郑裕柯

  通常我们都形容父爱像山一样,高大、稳重、深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山也会显得负担过重,有一种压倒性的威严感,而子女则像孙悟空一样被牢牢钳制住,动弹不得。导演方育平的父亲就属于一位“严父”,在这部半自传体电影中,我们能看到一位传统家长式父亲的教育方法。他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因为能力不行,升职无望,就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很重男轻女,只在乎儿子的学习成绩,为了供他上大学,不惜牺牲两个姐姐读书的权利,还不断张罗着把女儿嫁出去;他在公司偷手纸,却反过来教育儿子不许偷钱。作为一家之主、五个孩子的父亲,他倾斜的父爱显得不那么均匀,还有点专制主义,但是在一点一滴之中依然能流露出朴素的舐犊之情。就跟绝大多数的父亲一样,他不善于表达,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就是为他们的将来着想。家兴偷着看小电影,差点引起一场火灾,父亲狠狠教训了他一顿;而当家里真的着了火时,父亲舍命跑进火场寻找下落不明的家兴,还因此大病了一场。正是通过这一个又一个细节,电影把这样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父子情表现地真实细腻,赋予了许多人感同身受的体验。

  在70年代后期兴起的香港新浪潮中,方育平以坚持呈现普通人的伦理常情,以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手法,获得了香港观众的高度认同,虽然远离商业,但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刚刚成立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就把第一盏奖杯送给了这部《父子情》。

  亮点1

  第11分钟,父亲为了省钱,到公共厕所里面去偷手纸,也因此被上厕所的人骂作是“神经病”。后来父亲干脆假装拉肚子,上班时跑到厕所里私藏手纸。尽管如此,他还是因为儿子偷钱的事情狠狠批评了儿子,认为他“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父亲总希望能在下一代身上弥补回来。

  《父子情》观后感(八):父母以愛的名義綁架了自己的孩子們

  1982年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父子情》。

  真是很難理解的父子情。但是是非常中國式的父子情感。

  通篇下來我看到了一個頑固的父親怎麼樣親手抹殺孩子們的夢想。最後他的每一個孩子終於都屈服,為了父親的理想而活。影片最後父親在機場目送自己的兒子上飛機,眼中閃爍着慈祥勝利的目光。

  孩子不是父母理想的延續,而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維和理想。影片中父親唯一的兒子不愛學習,喜歡看戲,當導演、演電影,在父親的淫威之下他一直走在父親安排好的“正確的道路”上。

  這位父親因為學歷不高,不會英文所以工作很多年都沒有升職,是吃虧了,但那是因為父親沒有其他的本事和愛好,只能靠做小職員掙錢,換而言之就是父親自己的能力有限。

  這位兒子成績不好,但是父親卻想要他出國唸書。於是大姐在父親的授意下嫁給了工廠的老闆,只為弟弟出國唸書需要學費;二姐成績很好,想上大學,父親卻讓她去工作,在這個重男輕女的父親眼裏,女兒都是為唯一的兒子鋪路的。而這個兒子真正想要什麼他卻從來不知道,只是固執的一意孤行的非要兒子按照父親的意願生活。最後兒子接到電視臺的錄取通知書時,對父親的愛戰勝了理想,他願意從此做一個傀儡,於是撕掉了手中的信,走上了一條沒有自我的道路。 在他撕碎信的那一刻我忽然很難受,因為他撕的不只是電視臺的錄取通知書,而是從童年就開始一直堅持的理想,有的人一輩子有很多理想,變來變去,可是這個孩子的理想一直就是拍戲,而且是在得不到父親支持的情況下還堅持喜歡的夢想,終於被自己親手撕碎了。再說說他的二姐考得好滿以為可以上大學了,父親一句話,兒子上大學沒有錢她可以出去做工,夢碎,女兒只是把碗重重一放,不吃飯了,末了剪掉了自己的頭髮。“就當讓父親高興一下咯。”二姐做了護士,也許很好,可是一輩子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了。

  終上所述這故事講的就是父母以愛的名義綁架了自己的孩子們。

  在綫收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pHebdb_phY/?fr=rec1

  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短篇小說,父親希望女兒能繼承他的事業,女兒不願意,只喜歡吹泡泡,父親各種威逼利誘,女兒說,爸爸很抱歉,這是我的人生而且只有一次,我希望過我願意的生活。大概是這個意思。第一看的時候我非常震驚和反感後來她的話在我的腦海裏不斷的迴響,我才知道這是對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請你為了自己而活。可是看看我們周圍的人吧,有剩女抵不住壓力隨便找個人匆匆的嫁了,然後像完成任務一樣生下一個孩子;有人在外人或家人的壓力之下無法堅持自己的夢想。。。想起電影《3個傻瓜》堅持自己的夢想,追求卓越,就一定會成功無論做什麼。《父子情》和《3個傻瓜》完全是反義詞。

  兒子的那段跟電影的緣分令我想起《天堂電影院》只是他沒那孩子多多那麼好運,沒有長輩來鼓勵他追求理想。他跟好朋友在山頂玩耍草裏奔跑又讓我想起七十年代的老片《兩小無猜》,也是被壓抑的孩子們只是他們也沒那麼好運,不能像《兩小無猜》的最後沿著鐵軌逃向遠方,他們將一生都被壓抑著,這或許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他們是隱忍的犧牲的。自由的思想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是不孝。

  《父子情》观后感(九):《父子情(Father and Son)》:“望子成龙”大战“不懂事”【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12/father-and-son1.html

  本片获得1982年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影片讲述一个男孩的回忆。男主角刚刚在国外获得学位,父亲就去世了。男主角从国外回到家中,回忆起与父亲在一起的故事。男主角小时候学习不好,经常更换学校,并认识了一个父亲坐牢的淘气孩子。两人经常在一起玩,甚至在男主角家玩火差点烧了房子后。事后父亲很生气,不许男主角与男孩在一起,是两人还是形影不离,直至两人将学校的钱弄丢被开除后。男主角虽然被开除,但还是被父亲送到新学校学习。随后,父亲患病住院,男主角才知道开始认真学习。几年后,男主角打算当演员,就没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父亲很伤心。伤心过后,父亲决定让男主角去国外学习,为此他让考上大学的小女儿去工作,大姑娘嫁给有钱人,并让女婿出钱给男主角上学。男主角非常不高兴,但是看到父亲伤心的样子,他决定不去当演员,去国外学习。

  本片是一部看后让人很不舒服的电影,因为它表现的主题让人非常压抑与反感。即我标题写的一样,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让不懂事的孩子好好学习的故事,其中细节让我非常愤慨!这种愤慨是两方面,一是父亲的不择手段,为了让儿子上大学,其他孩子可以不管不顾,比如让女儿不上学工作、为了钱出嫁等,这也太愚昧了!二是男主角的不懂事,父亲、全家人对男主角那么的好,他怎么还不好好学习?有没有良心啊?甚至我都为男主角的父母寒心,养了这样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因此,本片不是表现人间真善美的电影,也不是如电影名字“父子情”那样表现父子关爱的煽情影片,而是一部表现愚昧、无知、固执与现实世界残酷的现实主义电影。换句话说,本片根本没有父子情,有的只是矛盾。

  片中矛盾是显而易见的,“望子成龙”大战“不懂事”,结果则是两败俱伤——男主角没有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父亲也没有看到男主角的成功。如果两人都退一步的话,结果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此外,影片还表现了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现实生活,如贫民窟的艰苦、工薪族的忍气吞声等等。通过本片,可以大致了解一番香港那时的社会状态。

  影片拍摄方面缺点多多,不一一细说了。比如前后的故事衔接不完整、人物形象塑造不丰满,冗余情节过多,部分故事脱离现实,等等。总的来说,电影拍摄上属于三流水平,连二流水准都达不到。当然,可以欣慰的是,我们大陆电影在八十年代初与本片非常相像,是同一个档次的,可见都是“电影初级阶段”啊!

  额外说一句,看着本片故事不得不让人会想到这是编导自己的自传,大概他把自己小时候发生的故事都表现在银幕上了。或许,男主角就是编导自己。

  本片演员不需多说,他们的表演都很模式化,虽然按照剧情表现了人物。片中演员们也都没有红过,这与香港电影中明星多多的情况大相径庭,果然是不走商业化的“新浪潮”电影。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没有优点,缺点却很多的电影。不过,如果把表现现实当作优点的话,那我也可以将本片理解为佳片。但是,电影名字明显偏离主题,哪有什么“情”,我看改名为“父子大战”才贴切——父亲望子成龙,不仅仅是为了男主角,也是为了圆自己的梦。

  序列:0976

  2012-12-14

  《父子情》观后感(十):《父子情》:浓浓父爱深似海

  公司职员老罗由于学历所限,得不到升职眼见新人高升,为一吐心中怨气,望子成龙心切。在对待儿女问题上厚此薄彼,处处向着儿子忽略女儿。只是不争气的儿子在小学时总让老罗丢人现眼,不仅东奔西走转学多处,还夜雨晚归,顽皮到差点在家中纵火酿成大祸。长大成人后,不务正业竟然痴迷于“戏子”工作,对老父的不理解更是让老罗心力交瘁。多年后,出国留学儿子的学业有成的一纸书信,让老罗兴奋不已,致使心脏病发作辞别人世。

  影片由香港新浪潮时期的主力导演方育平执导,以非主流的创作风格,关注繁华都市下平凡小众的冷暖亲情。一众不知名演员加盟演绎,意外看到青葱的廖启智以快递员的身份露一小脸。作为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双奖影片,影片质量明显要高于获得最佳编剧奖的《胡越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以草根式的影像场景,记录下香港那个时代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人情世故,具有不同凡响的纪念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