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植物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是植物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7-12-25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植物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我是植物人》是一部由王竞执导,李乃文 / 冯波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植物人》影评(一):植物人带给我真诚的抚慰

  面对社会存在的种种负面元素,如果我们不闻不问,不思考也不表达,那我们和植物人是无异的。《我是植物人》通过一个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巧 合,把我国医药系统的一个明规则的潜在邪恶揭露了出来,鞭辟入里地拷问了社会体系对金钱欲念的放纵同时,影片通过女主人公最后的选择,令戏剧漩涡的核心 完成了自我救赎,一定程度上抚慰了观众的良心谴责。诚然,女主人公经历了一连串的巧合,才有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那么没能遭遇巧合的我们呢,就能够置身事 外,独善其身吗?

  如果您通过看本片,也对自己的良心发出了如上的拷问,那么导演和编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作为一 部关注现实题材的作品,《我是植物人》没有商业片那么华丽的外衣,但是却有着足以震撼人心内容。商业化大潮和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电影商业化转变 转得也挺有中国特色的。一些以往都是关注现实题材、玩深沉内涵的文艺片导演,非要在商业片模式下继续搞文艺内涵,结果弄了好几年都是不伦不类。近几年商业 模式算是稍微固定了一些,古装武侠、黑色喜剧都已经有很多成功经验。魔幻武侠和山寨喜剧也趁机兴风作浪了一番。不过好的现实题材影片反而越来越少了。电 影作品变得和国人物质消费的理念近似,成为了只为追求外在形式的浮夸作风。于是,能够在商业外衣下有那么一点点儿现实关怀的,就有可能部分人捧上神坛。 真正用真诚的心态去解剖社会的电影,反而受到了冷落。也许,在大家普遍自锁良心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是没有勇气去接受电影拷问社会的。因为银幕上的拷问社 会,就是在揭自己的遮羞布。

  如果综合电影的各种创作环节来打分,本片不会太高。只拍了几部电影的导演王竞和编剧 谢晓东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大师的水准。但是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很直接地倾听到他们的诉说,这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及思考后的负责任的表达。这是一种 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尤其是在现代这种商业电影环境下,这种态度尤其值得观众们钦佩。早在两人合作的第一部电影《一年到头》中,两个人就从我们每个中国人 都会头疼的问题----春运出发,为大家展示了内地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生活问题和诚信危机,还进一步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深究了中国人“过年回家”的情 感源头。既让人看到了社会上的诸多无奈,也让人体会到人心温暖的治愈力量。这种创作理念基本上从第二部合作作品《无形杀》延续到了第三部合作作品《我是植 物人》。

  不同于前两部作品,本片的编导细节显然更加成熟了。编剧谢晓东能够熟练地在故事中运用突发事件和巧合来 调节影片的节奏和张力;导演王竞也能够利用更为集中的故事和焦距的虚实转换,更好地暗示和挖掘了女主角内心的纠结。相较于前两部作品同时关注多组人马,本 片的故事更为集中。虽然影片也顺带调侃了娱乐记者、社会报道、中介公司行业,但是并非单独展现,而是通过分散线索最后的聚拢,让观众明白,这些行业其实 都是医药问题如此严重的帮凶。造成医药问题如此泛滥,是因为一个大的产业链在协同纵容。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在畏畏缩缩地维护着自己眼前的小利益,而最终 的结局就是大家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既成为某个问题的帮凶,又成为某个问题的受害者。这种先分散讲述,再通过巧合将分散的线索集中的剧作方式,非常精彩。这 让每一个观众都会自然而然地思考,我是不是就是产业链上的一环呢?既然影片中的人都逃不过产业链的辐射,那我是否也正在遭受着别的产业链的毒害呢?

  一部电影,它的影响力不应该只在于观看时的那90分钟或两个小时。它应该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当影片拷问社会的时候,也 就是在拷问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当我们看到内地电影圈依然有这样一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用真诚的态度去制作电影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定的抚慰。不过,能 够真正抚慰我们自个良心的还绝不止于此,还有我们是否能把观影时得到的那份触动延续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达成自律。

  《我是植物人》影评(二):“我们都是植物人”

  《我是植物人》是一部有良心的电影,揭露了中国医药行业的现实,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中国城市生态。医药经纪人变成了植物人,植物人变成了失忆者,失忆者变成了药企职员,药企职员变成了商业间谍,商业间谍变成了正义斗士,正义斗士变成了原罪帮凶,原罪帮凶变成了殉道者,主角频繁的角色变换让人目不暇接,也构成了整个故事的线索。片中最大的亮点一是剧情的戏剧性,二是在对现实反击的同时,也是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到处充斥了假货,不知良心为何物,每个人都不惜一切代价的向外界攫取利益,明知这样会对自然社会产生危害,甚至牺牲人命。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罪开脱,“所有人都这么干,也不差我一个。”“危害只是暂时的,将来我们强大了自然会补救回来的。”“将来会有人理解我们现在的行为。”而大多数人对此麻木不仁,“我们都是植物人。”

  朱莉在片中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朱莉内心复杂又多愁善感,但在观众看来又都是人之常情。当她看到被药物致瘫的小女孩时,内心充满同情;当她知道自己成为植物人是因为药物的原因后,又显得无比愤怒;当她看到刘聪的手被打断时,简直害怕得要死;当她知道自己就是昔日药企的帮凶时,也曾犹豫彷徨;当她做出自首的选择之后,又显得无比坚定;正如片头林莉毅然离开药企时一样坚定。

  她在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在寻找救赎自己的方法。昔日的黑心药企经纪人被撞成植物人,苏醒之后摇身一变成了良心卫道士。林莉从头至尾都活在矛盾之中——是林莉,还是朱莉?是害人者,还是受害者?是罪恶的帮凶,还是正义的战士?是拯救自己,还是拯救他人?是坚持正义,还是放弃努力毋庸置疑,变成植物人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而她失忆后为自己做的选择(是继续做朱莉,还是做回林莉)才真正的改变了自己。

  刘聪也同样找回了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就读新闻系,当初的理想就是揭露现实,伸张正义。然而,大学生毕业八年还没有正式工作,为了转正当狗仔,写绯闻,娱乐大众,租住着不足40平米的房子,没有女朋友……当初的理想也成了现实的炮灰。真是让人惋惜又无奈,如果不是遇到朱莉,他也就变成一个“植物人”了。 刘聪也是一个引子,通过他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城市底层社会的现实,到处假货,买偷来的手机,办假证,贩卖儿童,这些我们都习以为常东西让观众看了都感到有些麻木。“我们都是植物人。”我们能看到,知道,但是什么也做不了,不会做,也不去做。

  《我是植物人》影评(三):《我是植物人》,不健全的体制下,谁才是卑微的受害者!

  单就影片本身而言,编剧上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了,演员表演也尽心尽力特别是女主角的演出更是出彩,《我是植物人》算是商业垃圾片横行的中国电影产业中的一部另类作品了。

  然而,影片所涉及的内容却是非常敏感,我暂时还不敢猜测中国医药界的现状是否与影片中所提及的雷同,但至少影片中也许被戏剧化了的医药界肮脏的潜规则是值得所有国民深究、相关部门反思的。百姓生活离不了衣食住行医,衣食受到“涨价”的影响,住则有居高不下的房价,行则堵。这医疗却只见遍地开放的药房与医院挂号窗口前长长的队伍。我们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发展”二字早已付出了太多,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早已忘记何为幸福的百姓们再次被冠以“幸福感”一词。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不敢说当前的国民素质真的可以达到如同发达国家的国民一样的水平,所以,我们的国民是会贪图小便宜的,也会做一些鸡鸣狗盗之类的事情的。这就需要有更加健全的监督体制,所以,国家的监督机构将在这一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将决定着社会阴暗面的覆盖面积,从而决定整体发展的速度甚至是方向。可是,很不幸的是我们的国家的这些机构依旧很不健全。所以说无良的药厂、医药中介理所应当要遭到谴责,然而在现阶段的医药体制下,他们依旧成为了牺牲品,现象不会因为杀一而儆百。最终,百姓们还在排着队为我们的身体、为这样一个不健全的体制埋单。From Sandy

  《我是植物人》影评(四):可以媲美日系推理的国产社会推理杰作

  今天早上在CCTV6看的,在现今的中国电影圈子里难得一见的关注社会问题的电影,而且仅就情节来说也很有推理的感觉,电影情节是一个失忆的植物人和同情他的作者调查医药行业黑幕的故事,情节虽不算很悬疑,但找寻记忆的情节一直都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因此绝对可以拿来当推理来看,很有一点社会版的《异邦骑士》的意思。而且在结尾部分还有一个不算新鲜但极有讽刺的逆转,几乎把社会批判性强化到了最大,绝对不输给像《虚线的恶意》或是《白色巨塔》这样的社会派杰作。导演选取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视角就是前几年泛滥的假药问题(现在依然很严重),学医的童鞋都知道,现在中国的医疗体系最大特点就是“以药养医”,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出自药品提成上的,因此也造成了现在药品行业的恶性竞争和造假成风的现象。当然医疗纠纷其实中国现如今社会问题的缩影而已,作者也没有停留在这些表面的东西上,假证、狗仔、买凶杀人、报社与企业沆瀣一气,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统统都被导演呈现在了荧幕上,特别是结尾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所说的“我们都是植物人”这句话很能反映当下在这种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上普通人的麻木和对现实的妥协。虽说跟作者电影相比这样的电影显得颇为匠气,但依然必须佩服导演敢于关注现实生活的勇气,毕竟这在现在中国电影语境下难能可贵,作为推理电影来说绝对可以算是杰作甚至神作。最后还应该感谢郑筱萸(话说此人还是我老乡来着),假如不是因为他的落马,这样的电影估计不太可能跟我们见面的。(不过结尾那个郑筱萸被公开审判的画面还是笑喷了)

  《我是植物人》影评(五):吃饭的问题

  2008年,我临近毕业,百无聊赖之际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一年到头》,本来预计着当一部喜剧片来看的,在电影开始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也着实没有失望,可是到了后来不知不觉就笑不出来了,总归没至于哭,不过难受了好一阵确是真的。日前,该片导演王竞推出了新作品《我是植物人》。这是一部久违的纯正类型的故事片,以至于有人在影片的类型标签上写上“悬疑”。在近几年的国内院线,绝少有这种单靠故事情节的推进固定观众的作品。观众在黑暗的放映厅里面沉浸于影片难以自拔,不是因为特效、不是因为场面、不是因为情绪、甚至不是因为演技,只是被其中的故事情节牢牢套住,这正是故事片的能力,抑或说魅力之所在。说《我是植物人》是近年来最给力的国产故事片应该并不算过誉,至少也是之一。

  三十多年前,一位自称中国人民儿子老人说了:发展是硬道理。于是,已然筋疲力尽的中国人从无穷无尽的政治运动中跳脱出来了,欢欣鼓舞地投入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很快,“致富光荣”被执行成“发财至上”,并覆盖大江南北,成为中国基本国情并一直持续至今。“如何发财”成为一个人们不愿提及的问题,大家默契地一起回避之。甭管我怎样致富的,有钱了咱就是爷。随后,自诩老道的老江湖们会拢手在你耳边低声补上一句:“只要别碰了圈里的规矩。”就是说,实际上是潜规则在支配着其所在行业的运转,大家或明白或糊涂地默认着。如果你天真地问他:“出问题怎么办?”他会冷笑道:“我管得了那么多吗?”并拍拍你肩膀甩出一句:“反正大家都这么干”,意思是说:新来的吧?学着点吧!

  于是,我们痛苦的看到包裹在西装衬衫里的人们空余本能,道德底线已然深不见底。林俐在谈判桌上面对道貌岸然的潜规则攻势,“晓之以理完全无效,只能将小云假设成对方孩子来“动之以情”。要知道,“理”是作用于明智和良知的,而“情”是作用于感性和本能的。当西装领带们将“晓之以理”视为幼稚时,让我们还能聊以自慰的是,这些“成功人士”尚存本能,面对林俐的质问无言以对。可能,面对最油盐不进的家伙,也只剩下黑豹的那句歌词了“如果是你又会怎样?”而这些不愿进而非不能进油盐的人们其实更想说的是:“可那不是我啊!”

  影片编剧在满怀愤懑而有力求精巧地设计整套故事时,显然还是对这一切抱有希望的。片尾小女孩小云不幸去世,其余的一切大体上是个happy ending。林俐像极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里的许晴,在最后时刻选择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看得人不老感动的。而警方威武地冲进方臣药业这一大快人心的场面出现时,观众会拍手称快,可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可能是真的吗?”当然,编剧也可能是照顾观众情绪,如果一悲到底,未免过于残忍。更严重的是,广电总局很可能不让我们看到这部电影了。

  影片的风格严肃而不迂腐,针砭时弊的同时,诙谐而不媚俗。所以,林俐和刘聪没有黏糊暧昧、酒后乱性、日久生情。不知是影院放映的原因还是拍摄聚焦的原因,片中数次出现难以理解的模糊镜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在整体上反映药品报批内幕的同时,影片也不失时机地顺带抖落出诸如办假证、手工作坊制医用口罩等小零碎。看到最后逐渐明了,无论药厂老板还是林俐母亲,大家都为吃口饭嘛,无非有人要吃饱,有人要吃好,有人要吃出花样。然而,究竟怎么吃饭,却是个问题。

  《我是植物人》影评(六):《我是植物人》深度昏迷的良知

  文 / 苏乏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名合同记者与一位复苏植物人身上,随着追查方臣企业的问题药品所引发的医疗事故,复苏患者朱莉这一线索人物的身份之谜亦层层拨开。《我是植物人》中临近结尾有这样一段对话,朱莉说她毕业以后换过很多工作,从一名信心满满的职场新鲜人成功过渡为一根百毒不侵的老油条,为此她从未感觉有什么不妥,因为她认为和大家一样便没有什么问题,但殊不知三年植物人生活过后,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刘聪听后并不觉得发生在朱莉身上的事情只是个例,上大学的时候,他也想当一名特别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揭露真相,维护正义,可毕业以后却鬼使神差成了狗仔队,如果以麻木不仁的程度而论,这几年虽然他东奔西走上蹿下跳,本质上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故事讲到这里,“植物人”的语义便已从深度昏迷状态引申为对生活对观念的嘲弄,而接下来人物面对的沉痛的选择大概会扭转其渐入正轨的人生,但若非如此,所谓良知、救赎,便只是纸上谈兵。影片的编剧和导演做这样的安排用意十分明显,也是影片的题材直指现实的必然。《我是植物人》从影片起初十分表面化的能指,逐渐向这一话语的所指靠拢,并最终将矛头指向社会,通过受害者、始作俑者两股力量的博弈,将线索人物复杂的情感演绎得十分到位。

  本片不像王竞早先的作品《一年到头》有戏谑诙谐的成分,甚至丝毫未尝以生活化的方式来弱化尖锐的观点,虽然影片前半段略有拖沓,其摄制仍难脱低成本制作的局限,但在观众进入假定情境之后,铺陈而来的故事性便愈发显得抓人。倒不是说对影像的控制有多么令人信服,王竞的功力有目共睹在于对问题切入的角度,从敲定剧本之初便有着极为凌厉的企图,并将本质朴素的人文关怀毫不掩饰地丢给观众,影片在视角上所做的努力想必会在海外市场获得回应。

  近年现实主义题材愈发淹没在气势宏浑、手段低劣商业运作中,营销的口水如蛤蟆吵湾,掩耳盗铃的倒爷们揽一笔横财——其文化的饱嗝便呼之欲出,消费消遣消灭大众文化,真乃不亦乐乎。电影的沦陷不是两三天,淘金者的乐园又名群尸坑,如飞蛾扑火前仆后继栽进去,自此怪圈便愈发沸反盈天不得安宁。资方未见得傻,但创作者绝对蒙事儿。

  先礼后兵已是往事,而今的市场实在友邦惊诧,优质作品眼瞅无人待见仍不得不搬救兵,铺天盖地沸沸扬扬众口铄金的背后是百无聊赖的走马灯,看似精良又有着一招灵的低保也抗不住粗制滥造审美疲劳眼睛转筋。从九月跨进十月,太多挂着羊头卖狗肉“举世无双”的逼片混迹江湖,在双节前后扎堆骗钱,台面上揪衣领,散场点钱一团和气,勇者若非手持老年证,肘挽有情人,胯下真蛋疼,而是真心想挑选一两部尚且值得观看的国产新片,王竞《我是植物人》,可以放手一试。

  .S. 还是又写了一篇,还有有一些话题没舍得说,本片不是没有缺点,但实在不忍看到这样的影片在市场中迅速殆尽,还请大家支持王竞导演的作品,支持杨思力的音乐,无论如何,这是一部诚意之作。

  2010.10.13 苏乏,北京

  《我是植物人》影评(七):我不要做植物人!

  第一感觉:贴近现实。没有浓妆艳抹的演员、没有偶像派明星,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路上遇到的陌生的阿姨、还有叔叔或者大哥哥。。

  很多人在步入社会前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将来要有一番作为。但一进入社会,就会被潜规则控制、被同化,或者被表面同化内心偶尔还会有一丝的愤世嫉俗,但也不会试图去改变什么。。即所谓的“植物人”。。

  现在我们还在大学里,虽说大学是半个社会,但大多数(基本上所有)学生还是素质都挺高的,很少有人会为了一点私利去故意破坏别人或不顾他人的感受(至少我的周围还都是。。)。但愿即使进入了社会,也能保持自我!我相信这个我是可以做到的,就像从初中升高中我对自己的一点小小要求一样。这些事都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恩!即使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自己做起。。好好经营。。

  《我是植物人》影评(八):植物人

  因一场意外,俐俐身受重伤,手术过后更成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3年时间过后她奇迹般苏醒,却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份和来历。 失去记忆的她,偶然遇见了报社记者刘聪,两人相知相恋。俐俐也找到了工作,进入了方臣药业任职,一切似乎重新开始。后来,发生了一起医疗事故,一个十岁的女孩小芸无故因感冒在医院治疗中成为了植物人,身为记者的刘聪开始调查,进而猜测,小芸很有可能因为使用了方臣生产的麻醉剂而导致的。他深入调查,上了报纸,引起轩然大波,也令方臣坐立不安,急于除之而后快。另一方面,为了协助男朋友调查,俐俐偷偷地获取公司资料,后来被抓住,此时,俐俐生命安全和工作都受到了威胁。在这一追查的过程中,她渐渐找到自己之前的身份,了解到自己成为植物人的原因。原来,她自己在成为植物人之前也是制假药的参与者。方臣药业拿金钱诱惑,并威胁她不要将事情抖出去,否则她自己也要受牵连。在良心的拷问下,她最终选择了自首,方臣药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女主角死而复生,选择违背社会阴暗的游戏规则,在良心和利益之间做了重新的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陷入潜规则,为了一已私利,被社会阴暗的游戏规则毒害,早已放弃了重新选择良知的机会,宁可沦为心灵的植物人。

  《我是植物人》影评(九):我们都是植物人

  整个影片最让人震撼的一句话莫过于“我们都是植物人”。

  我们漠视,甚至习惯身边的种种现象,我们把假的东西当成了习惯,习惯到认为事情本就应该如此,女主习惯性的把所谓的“行业潜规则”当成理所当然,结果因果报应,自己竟然成为自己的受害者,也成为自己的刽子手,莫大的冲突和讽刺,是影片最让人唏嘘的地方。然而现实中,这样的巧合毕竟少数,现实中,那个小女孩一家的遭遇,才是真实。天降横祸,谁会料到,这家人没有错,可是他们却成为被惩罚的对象,为什么,这不公平!无奈,是这个社会最常见的叹息。

  与之相对比的是很多人的漠视,他们犯了错,却没有受到惩罚;很多知情人,却选择保持沉默,只要把自己撇清楚,跟自己没有关系就行,对小女孩的一家,他们同情却几乎毫不犹豫的选择漠视,自认倒霉吧,是这个社会最常见的无奈。

  总之,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让人思考,也让大多数人沉默。作为最低层的大众,我们能做到什么呢?尽可能的保持自己的诚信,除此之外,我不知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对自己的职业,保持一份敬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

  《我是植物人》影评(十):选做哪种植物

  《我是植物人》是导演王竞2010年拍摄的一部电影,作为一部获得公映的反映社会现实题材,同时又是低成本的电影,自燃在创作表达、资金等方面,会受到一些限制。王竞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同时也参与了2008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的制作,应该算是话语圈之内的一员。他之前的电影《一年到头》与这部《我是植物人》相类似,并不精致,也算不上很有深意,但是也可以逼仄空间舞蹈似的,传达一些对于现实的探讨。看过电影,对就情节引起的思考写上几笔。

  影片讲述了女主角林俐因为一次意外,在医院手术时,成为了植物人。三年后奇迹般苏醒,醒来之后全无记忆的林俐在男主角的帮助下,一步步寻找自己的身份以及何以成为植物人的真相,而最终结果却发现自己也是那一系列造就悲剧链条中的一环。整个影片关注的是有关医疗药品的社会现实问题,又要面对能够让电影存活并上映的现实问题,到底这两个现实哪个更棘手呢。于是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很多与我们累计社会经验并不相符的情景出现。当然,一个正常心智的观众可以知道在电影中哪些是现实,哪些是超现实。就像一个舞蹈学了二十年的人,发现可以施展的只有一块一米见方的空间,那还跳吗?当然要跳。一米见方总好过无立锥之地,可以舞蹈总好过改演电视剧。影片中涉及到的医疗产业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被深受关注,同时被些许妖魔化的行业。不过我觉得某种意义上,大部分职业都是利益导向下,内行对于外行的欺骗。只不过在某些特殊的行业领域,除了经济商业利益,还涉及了情感道德等因素。医疗行业就是其中之一,那些身处巨大利益链条中的药厂、医院,那些身为巨大机器螺丝钉的医药代表、医生护士,也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转而已。当那些地产金融销售惟利是图的时候,医药代表因为药品缺少了某个实验环节,医生护士因为绩效原因用了点更贵的药、做了两可的手术,就被送上了道德的审判台,甚至要面对病人凶残的屠刀时,天上的佛祖上帝玉皇真主老几位,也得皱皱眉头吧。影片后来当女主角发现自己也是医药公司的员工,而且也做了愧对良心的事情时,男主角劝慰的说自己读书时,也想做个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而现实只能是去化妆偷拍明星的隐私八卦。某种意义上,大家活着都是植物人。女主角也醒悟这昏迷的植物人经历,是某种报应,让她最终选择认罪伏法,男主角也良心重燃,去了社会版做有志记者。但是,你懂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都不是我要表达的重点,我想探讨的是:一个人遭受了不公、不幸之后。首先,什么是不公、不幸?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觉得自己遭受不公不幸,但我觉得其中绝大部分并不符合,因为那其中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原因。简单举例,我跑去踢球踢断了腿,这不能算不公不幸,因为即便有别人的客观作用,自己的主观仍是主因。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做出超越能力范围的动作等等。然后我去医院做手术,医生前一晚和老婆吵架精力不济,手术时把我的腿接反了,那么这个可以算不公不幸了。以这个标准去判断,可以剔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不幸。遇人不淑,在我看来是个欺骗性很大,造成影响很恶劣的词语,因为人们在抱怨不公不幸时,可以便利的使用这个概念,让自己置身世外。我所谓的那种不公不幸,是一种无妄之灾,可能来自有意,也可能来自无意。

  澄清了不幸的含义,那遭遇之后呢?人生不如意十八九,而无妄之灾也并不少见,就像电影里手术麻醉导致的植物人。作为承受者,这样的遭遇自然会有不公、委屈、愤怒的情绪,但细究起来,这样的情绪并没有明确的指向对象,是医生的错吗?是药厂的错吗?是政府的错吗?是体制的错吗?都是,但也因为都是,就无法找出明确的对象为这样的不幸负责。我再讲一个例子,是之前一本研究自杀的书里提到的:一个农民,被一辆大货车撞死了。开货车的也是家境贫困的农民工,车子是租来运货的。法院判决赔偿,但肇事者根本无力支付。死者的妻子觉得受了委屈,上访无门,拒交公粮,受到了警察的责罚,屈辱交加,自杀而亡。这当然是个悲剧,但其中的每个人都没有明显的过错,似乎仅仅是把美好撕碎之后的生活。即使所遭受的不公不幸之后有一个明确的过错指向方,但是当彼此双方的社会力量差距悬殊时,讨回公道之类的说法很多时候也只是那无妄之灾之后的无望之想。鲁迅说读遍中国历史,满纸只是“吃人”二字,而即便读遍世界历史,弱肉强食的动物本性也是无处不在。不仅仅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期盼青天,期盼侠士,期盼好莱坞里的超人蝙蝠蜘蛛忍者龟。期盼它们伸张正义,除恶扬善。当这样的期盼不仅作为精神消费,而成为迫切需要时,现实经历又教会人们除了隐忍,不要有太多别的奢求。要是侠义的理想看得太多,也许就成为十二频道的社会新闻了吧。平淡,健康,没有遭受无妄之灾,在某些时刻有点小小的运气,我想这就是幸福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