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杀戮战场》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杀戮战场》的影评10篇

2017-12-28 20: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杀戮战场》的影评10篇

  《杀戮战场》是一部由罗兰·约菲执导,萨姆·沃特森 / 吴汉 / 约翰·马尔科维奇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戮战场》影评(一):The Killing Fields

  昨晚看The Killing Fields(杀戮之地)看到将近12点半,早上差点睡过了头。“研究”了一整天的红色高棉,累的我半死不活的。妈的我要是上大学时有这样的求知精神,这会儿都能沐猴而冠带研究生了。

  可能心理准备太充足了,The Killing Fields里并没有特别多的我想象中的血腥场面,但揪心的恐怖气息贯穿影片始终,那条堆满了腐烂人骨的河流算得上电影史中最令人惊骇的镜头之一。扮演普朗的吴汉是柬籍华裔,本人是个医生,这部电影是他的银幕处女作,拿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其实就戏份多少来讲,普朗这个角色超过了美国记者西德尼,说他是主角也毫不为过。普朗的原型08年因患胰腺癌去世,享年65岁;而吴汉本人的经历则悲惨的多,英年早逝,死于谋杀。影片中最大牌的是当时还没全秃的约翰马尔科维奇,另一名金发的英国记者则是《看得见风景房间》男主朱利安山德斯。诡异的是,我现在看什么都能看出点基情来,就连这种电影,也老觉得普朗和西德尼两人深情的不像话。我这毛病真得好好治治了~

  《杀戮战场》影评(二):HERE,Only the silent survive.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那个战争的年代

  战争带来的东西都太令人恐惧

  所有人(红色高棉)都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年少的女子却有着超越年龄狠毒与对生命的麻木

  在他们眼里生命仿佛不值得一提

  诚如人们所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的确 比起君主封建 共产党是进步了些

  但是片子给我一种现实感 战争与政党没有那么想象中的和谐简单

  共产党在打天下同时 必然会丢失一些东西

  生命 信仰 文化 甚至是人性

  片子给我一种沉重感 是那种流不出泪 心却在颤抖的沉痛感

  当最后的时候 悉尼和普朗抱在一起 的时候 披头士的歌一出来 我热泪盈眶

  但我也深知 在那种现实的情况下 是多么的艰辛幸运

  The Wind whispers of fear and hate .The war has killed love,Sydney.那些向安卡坦白的人都消失了。

  HERE,Only the silent survive.

  《杀戮战场》影评(三):你是如何幸存的?——战场之外的屠杀

  原本我以为《卢旺达饭店》是我看过最血腥的电影,分两次看完了这部片子之后,我默然了,可又无法保持沉默……

  看着豆瓣上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标签,“1984”、“红色高棉”、“战争”、“屠杀”……是的,就像看到奥威尔、高行健等等作家会自动跳出的标签一样

  红色高棉的暴行现在似乎是路人皆知了,于是乎提到这个词,人们总是条件反射般地联想起上面的诸多词汇和恐怖的画面。虽然这部片子花了很大的篇幅、很血腥的镜头来展示红色高棉的暴虐,但是这绝对不只是的“反社”、“FG”影片。这更是对人性丑恶的一面血淋淋的揭示,对政治的无耻的批判,这才是影片的重点,因此它是和《卢旺达饭店》同一类型的影片,而非《窃听风暴》——虽然,两部影片都有斧头镰刀的旗帜和旗帜下良心未泯的“领导”和“帮凶”。

  看着那些惨烈的画面和惨烈中少数人性尚存的个体,那些“性本善”和“性本恶”的争论显得无比的渺小。人与野兽的区别在哪里呢?我记得自己见过两个所谓权威的答案人类会说话和人类会思考。第一个答案现在看来无比的可笑,自大的人类把自己从嘴里发出声音的叫做“语言”,把菊花里泻出的声音叫做“屁”;同时,“汪汪”、“哼哼”、“咩咩”只不过是畜生的“叫声”。只是不知道猪狗们会不会把人类嘴里吐出的声音叫做“屁”,看着人类的自相残杀而觉得人类不如他们呢?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第一个答案不仅无力,而且非常可笑……

  其实,我想说的是第二个答案。我想重复一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无论是美国为柬埔寨炸弹民主、红色高棉的乌托邦理想,还是越南的“印尼支那”梦想,他们无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思考过的,而且他们都怀着无比崇高的梦想——A Good Idea, A Better Life!不过事实往往是:A Bigger War, A Better Life!是的,即使现实是民众在吃糠喝稀,乃至饱受战争的蹂躏,他们也会允诺A Better Life!这毕竟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实现这一远大理想。

  影片前半部分的主题是纽约时报记者孜孜不倦地对美国轰炸柬埔寨导致大量平民死伤的披露——而根据现在的政治评论讲,正是美国此时的轰炸让红色高棉发展壮大,使人民站在了“反帝”的大旗下,跟着他们推翻了政府军,进行乌托邦实践。影片很真实地揭露美帝的残暴,展现了某些国家进行爱国教育的鲜活案例。

  红色高棉的领导们或许至死都还声称他们是为了柬埔寨人民的远大前程、共产主义梦想,虽然我不相信他们是真心这么认为的,但我相信他们相当一部分爪牙是这么认为的。这也是为何暴行会发生的根本原因,与纳粹屠杀犹太人以及鬼子屠杀国人没有任何本质差别——都是一小撮自以为是的蠢蛋、改变世界的远大理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为他们或者别人的子民规划了未来的蓝图,然后着手实施。把能够洗的脑袋都洗了,把不能洗的脑袋给砍了,这些“领袖”的智力水平仅仅停留在分出这两类人的区别——不知道这么说会不会高估了他们的智商,因为他们往往要让人们说明自己是哪类人。于是,我们既可以看到老弱妇孺拿着钢枪振臂高挥保卫领袖、保卫祖国、保卫万岁;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些“领袖”让教授、学者、学生、医生等等知识群体站出来,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不会有任何“**沟纪事”等野史轶闻流出。

  可是,不要急着跳出来指责红色高棉,尽管他们早已万夫所指,罪行罄竹难书。让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何平日里拿着锄头的农民和还在玩小鸡鸡的儿童会拿起枪,眼睛眨都不眨就可以杀掉一群人——不管这群人是否是老弱妇孺???

  这就回到了之前的问题上了:人与兽的区别何在?很不好意思,此时的突然联想到一个说法,内容完全与本文所说的无关,可是算是个类比。乔万尼在《亚当·斯密在北京》一书的结尾中说:“中国人,确切地说是中国工人最大的优势不是廉价,是很驯良、很聪明地学会了各种技能、同时又保证了相对廉价,这是中国工人与别国工人相比最大的优势”。不要误会,这只是个类比。是的,人与野兽的区别真的没有比中国工人与外国工人的区别更大,恰恰相反,它们的差异就程度和本质而言很相似。作为群体,人与兽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技能的差别,而非智力。都是乌合之众,而且人一旦“理性”和“感性”到一定程度,他们的集体小宇宙就会爆发,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那么多**天才和无知的群氓共同创造的历史。

  爱德华·诺顿曾拍了一部《搏击俱乐部》更加具有冲击力的影片,叫《野兽良民》,也叫《美国X档案》,剧情不知道的可以问豆娘和度娘,私以为和本片实属同一主题。如果若干年后,电影界要做个类似的电影集,个人觉得叫《人类X档案》就挺好的,全世界同步发行,看看几个国家允许……在这些档案中,即使把所有的世界大战和地区战争都包括进去,我相信战死的人数远远小于战场外被屠杀的人,血腥和惨烈程度如果按照电影分级的话,战争片是PG级,本片和《卢旺达饭店》则是R++++++……

  在这个世界能够寿终正寝,不知道该庆幸自己大难不死,还是应该为自己面对种种丑恶、甚至参与各种丑恶仍旧可以毅然决然地安享晚年而感到骄傲,抑或,问一下自己究竟是如何让幸存的?

  最近微博上,一个乌干达人很火,继食人魔阿明之后最出名的乌干达人,康尼,KONY,他应该是《人类X档案》的主角之一,此人主演的影片请看http://v.youku.com/index/y404/,或者搜KONY2012

  .S.如果真的有上帝的话,他看着《人类X档案》,一定也会说“拿什么整死你,我的子民!”

  《杀戮战场》影评(四):一部让人震惊又回味的佳作

  看完才知道是1984年的作品,吴汉第一次演电影就把潘恩的谦虚、忠诚勇敢、机智和善良刻画的这么好,相信他是有表演天份的。早听说金边有S-21监狱专事虐杀异己和反对派,也听说柬埔寨在红色高棉时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为其暴虐政策所杀害,这也是可以永载史册的人类灾难之一了。小的时候看人民日报上面有歌颂红色高棉英勇抗击越南的文章,真以为D所宣传赞扬的都跟毛主席一样红,等信息开放了、眼界开阔了才知道D所支持的不少都是流氓和暴徒政权(比如现在的北朝鲜)。与这样的国家结盟为伍虽是国家利益所需,但也必为文明社会所不耻。总之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片子,能理解为所谓的信仰和政治去迫害、屠杀自己的亲人邻居朋友和同胞是多么的荒谬,就如电影里集中营给孩子洗脑要他们忘掉父母,只爱“安卡”一样,这是反人性、反人类的罪行,真心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杀戮战场》影评(五):从柬埔寨旅游回来后看的,唉,别人的历史

  去柬埔寨旅游一圈回来后特意看了看这部电影,别人的历史,却让人颇为唏嘘,感触颇深。

  今天的柬埔寨挺容易让人产生幸福感的,经过海关时,游客需要备上一块美元去贿赂海关的官员,这份买路钱是海关工作人员收入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很坦然。景点的门口是一大堆穿着草鞋的孩子对着你喊中英文混杂的“Give me 糖果”,“姐姐漂亮哥哥帅哥”——帅哥在这里是当形容词用的。有人认为,售卖旅游纪念品和乞讨,算是小朋友们的一种合法的兼职工作,不过,小册子上提醒游人,不要随便施舍小朋友,这可能会培养他们对“不劳而获”的渴望,而且不安全

  其实电影里大概只算拍了红色高棉控制的场面,而真正的屠杀,真的血腥,里面仍然是没有镜头的。

  旅游大巴上,一口广东话的当地华裔导游问我们,知道红色高棉吗?大部分人只能摇头,我们对别人的历史知道得向来不是很多。

  然后导游跟我们讲:那是一个叫波尔布特的坏人做的事情。场景与电影中类似,用美军空袭的谎言把百姓骗出城市。他们说:国家需要有知识的人,医生、教师还有其他的读书人,你们都站出来为国家服务吧,然后,站出来的人都不见了。

  再然后,导游指着路边的一种有锯齿状叶子的棕糖树说:波尔布特杀死读书人就是用棕糖树的叶子去剧他们的脖子,最快的情况下,这个人被杀死也需要15分钟,还有些会被活生生地剧一下午……然后,那哥们推销起了棕糖树熬出来的天然棕糖,纯净健康,再然后,很多人买了那种棕糖。

  当地人对于红色高棉的故事里,不会有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较力,也没有对各种主义的分析、批判,他们就是说:波尔布特是个坏东西。

  这场红色高棉是什么原因呢?那个导游小伙子说:波尔布特嫉妒并且害怕,怕别人比他强,于是就把所有有知识的人都杀死了。

  而西哈努克亲王,小伙子还是很尊重他,不过他说:也有人认为,西哈努克对波尔布特太姑息了。

  红色高棉执政的三年零八个月,柬埔寨的人口由700万降到了400万。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有知识的成员,这对它后来的发展很不利。

  在柬埔寨的最后一天,我们坐突突去了吴哥的市区,途经一个地方...开突突的导游告诉我们,那是为红色高棉时期去世的人立的纪念柱。不过,他没有停下让我们缅怀,而是继续走,继续说,纪念柱旁边是一家儿童医院,那是一个瑞士籍的柬埔寨人捐资开办的。穷苦孩子可以免费在那里看病,那里的医生们收入很高,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份300-500美金一个月的“高薪”,那里的医生不收受贿赂,真诚地只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在这个把收受贿赂像收小费一样当作收入一部分的国家里,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杀戮战场》影评(六):这场杀戮,与希特勒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记者该不该有观点,我印象中记者的使命是记录真实发生的事情,不要主观做出自己的评判。

  2.偷抢盗被抓被杀,至少还有个罪名;而因为政治被杀,死了连个说得过去的罪名都没有。

  3.希特勒之后,还有过好多次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屠杀。

  4.西哈努克亲王,红色高棉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吧。

  5.无论你是黑色政权,还是白色政权,都不能残杀自己的国民。

  6.被自由民主洗脑至少不是坏事,而被某某主义或某某党灌输着,每天喊口号,那就是灾难了。

  7.教唆小孩犯罪的错是小,而用一种意识形态对孩子洗脑,连上帝也不会放过你们的。

  8.我无法从战略意义上去理解很多战争。

  9.是一种对争权的狂热,肯定不是对战争的狂热。总之,我理解不了这种互相的杀戮。

  10.当平民需要煞费苦心躲避军队的时候,这个国际已经疯了,已经失去了人道主义最基本的东西。

  11.东方离西方文明还是相差太远。只有两种人在鼓吹东方大国的盛世:被洗脑的白痴、不怀好意的统治者。

  12.人类背负了太多的苦难,而其中还有自己制作的苦难。

  13.劫后重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一幕会让我失声痛哭。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

  “这个世界里,还有那么多美的音乐、电影、书籍没有来得及去听、去看、去读,可时间在跑,我拖不住它,想到这里,我竟然会泪眼朦胧……”

  @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

  《杀戮战场》影评(七):The killing Fields的幕后

  从IMDb上看了本片的一些幕后,挑选了一些搬运过来。

  关于潘迪的饰演者吴汉(Haing S. Ngor)

  吴汉一开始并不想出演本片因为他毫无表演经验。但是导演罗兰岳飞(Roland Joffé)实在找不到另一个柬埔寨人来扮演这个角色,因为红色高棉有一项政策就是杀死所有的演员

  吴汉是历史上第二位赢得奥斯卡的非专业演员,第一位是Harold Russell (凭借的是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在当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当吴汉赢得最佳男配角时,他带着自己十五岁的侄女(外甥女)上台,在登台途中,约翰马尔科维奇突然用柬埔寨语大喊,“这个奖是我的,傻—哔—”。吴汉后来在自传中提到了马尔科维奇对于学习柬埔寨脏话有极大的兴趣。

  在演完了一段面对红色高棉少女士兵的可怕戏份之后,吴汉不得不逃离这个布景,因为这唤起了他太多生活在红色高棉统治阴影下的恐怖回忆。

  在现实中,吴汉的妻子正是死于红色高棉统治时期。她在生产时内出血(孩子也没保住),但是她知道她不能联系她的丈夫因为按照红色高棉当局的政策所有的医生(吴汉本身是个医生)都要被处死。于是她在一片寂静中内出血而死,从而救了她丈夫一命。

  本片中有一幕吴汉扮演的角色必须交出他的手表否则就会被杀掉,他于是交出了手表并保住了性命。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在现实中,吴汉死于一次抢劫—— 匪徒们抢劫了他的劳力士手表,他交出了手表,然后他还是被杀了。

  吴汉遇害后,他的侄女(外甥女)前去他的公寓整理遗物时,在他的餐具柜里看到了那座奥斯卡小金人,上面镀的那层金已经全部磨掉了。

  关于主人公的原型 潘迪(潘迪)

  现实中的潘迪1942年9月27日生于柬埔寨的Siem Reap, 2008年3月30日因胰腺癌死于新泽西。 逃离红色高棉后,潘迪作为一个知名摄影师继续为纽约时报工作,为揭露柬埔寨的种族屠杀而努力。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照料他的是他的前妻和他最好的朋友Sidney Schanberg.

  关于擦肩而过

  根据伦敦的库布里克档案馆的笔记和信件,Stanley Kubrick曾经考虑拍摄本片 但是他的一个重要助手认为原著并不适合电影化 (but a close aide reviewed the book as "un-cinematic"),

  What a pity!

  Roy Scheider, Alan Arkin and Dustin Hoffman都曾对扮演男主角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制片人David Puttnam 和导演罗兰岳飞(Roland Joffé)已经决定起用Sam Waterston。所以他们极力夸张拍摄地的危险,使得这些大牌明星最终打消了参演的念头。

  电影中的可乐工厂最初被设定为百事可乐,但是百事拒绝出镜。 特此纠正某个短评里的说法,这种涉及敏感政治话题的电影大公司唯恐躲不开干系,可乐工厂根本不是植入广告,是纯粹的写实,希望你不要拿无知当幽默。

  关于现实影响

  制片人David Puttnam 认为这是他参与制作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本片公映时,乌克兰正值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内战已不可避免。然而本片在乌克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年轻一代当中--年轻人通过此片了解到了当一个国家陷入内乱后会产生怎样的恶果。 按照David Puttnam的说法,后来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之所以没有演变成内战,其主要原因就是发起革命的那一代人深受本片影响,因此绝对不会选择内战这条路。

  当本片在泰国拍摄时,Pol Pot(红色高棉的魁首)仍然在柬埔寨坚持叛乱(此时红色高棉政权已被越南军队推翻)。泰国当局对于将Pol Pot政权的恶行搬上荧幕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们寄希望本片能为该地区的政治局面带来国际关注。

  相关电影

  本片是一系列描写80年代战地记者经历的电影中的一部。 这些电影还包括Salvador, Under Fire, Circle of Deceit [Die Fälschung], Deadline, Cry Freedom以及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片中演员Spalding Gray 写了一篇关于他拍摄这部电影的经历的独白,随后拍摄成了 Swimming to Cambodia

  《杀戮战场》影评(八):高棉的教科书以后要如何书写我们啊?

  上中学时广播电视里还时常听到红色高棉,听到乔森潘,听到波尔布特的名字。当时还觉得红色高棉是个很好听的名字。

  79年我们伟大的国家惩罚了越南,因为仗打的不怎么样,虽然惨重的伤亡证明了从60年代后,人民解放军就不会打仗了的事实,虽然所谓的围越救柬战略没有成功,虽然在苏联的军事压力下,还击战草草收场,虽然现在看来这场战争打的莫名其灵妙,惟一能解释的通是就是通过这场战争,中国向西方纳了投名状。就象朝鲜战争是中国向苏联纳的投名状一样——不然斯大林何以相信中国真的是拜伏于地,,高举双手,口称英雄?

  但是高山下的花环、老山、者阴山、法卡山,猫耳洞这些名字都让我如此憎恶越南,憎恶越南扶植起来的洪森——它是越南人的傀儡。是柬奸。是的,那时我真的那么以为。

  后来有了互联网,我是触网较早的一批人。在90年后期我牵着可怜的56K小猫无意中看到了港台和海外华文中红色高棉的真相。

  我的世界观当时就坍塌了。眼前真的一黑。

  我自认是个务实的人,奉行在国际间利字当先。对于红色高棉还是红色魔鬼屠杀高棉人,我是漠然的。虽然震惊并不愤怒。毕竟,那是异族的厮杀。与我等何干。

  可是这个世界许多事情永远超越你的底线。红色高棉居然还屠杀了20万华人,是我真的出离愤怒了!

  20万!!我们的同胞啊,同宗同种,流着同样的血液!对一个屠杀了自己20万族人的令人发指的暴行不但没有制止,没有推翻,甚至无耻的进行吹捧、歌颂,这是何其肮脏黑暗的一幕,对于这一段世人皆知的历史今天百般回避粉饰又何其可耻。

  .想一想都让人觉得后背寒冷无比。

  红色高棉在柬埔寨已经成了历史,曾经不可一世的乔森潘在国际法庭上百般抵赖,丑态毕露,而柬埔寨人民承受了这无比深重的苦难后,对于这个960万平方公里的邻居当年的资助始终沉默....

  不沉默,还能怎样?

  当年,红色高棉的建交国中,除了中国,还有美国...

  《杀戮战场》影评(九):HERE,Only the silent survive.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那个战争的年代

  战争带来的东西都太令人恐惧

  所有人(红色高棉)都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年少的女子却有着超越年龄的狠毒与对生命的麻木

  在他们眼里生命仿佛不值得一提

  诚如人们所说 没有共就没有新中国 的确 比起君主封建 共是进步了些

  但是片子给我一种现实感 战争与政党没有那么想象中的和谐简单

  共在打天下的同时 必然会丢失一些东西

  生命 信仰 文化 甚至是人性

  片子给我一种沉重感 是那种流不出泪 心却在颤抖的沉痛感

  当最后的时候 悉尼和普朗抱在一起 的时候 披头士的歌一出来 我热泪盈眶

  但我也深知 在那种现实的情况下 是多么的艰辛与幸运

  The Wind whispers of fear and hate .The war has killed love,Sydney.那些向安卡坦白的人都消失了。

  HERE,Only the silent survive.

  《杀戮战场》影评(十):记者Sydney Schanberg 2016年7月11日在纽约病逝了

  2016年07月11日

  報道赤柬生活

  普立茲記者病逝

  #video_player{width:100%;height:100%;}

  憑藉報道柬埔寨戰亂而獲普立茲獎的美國《紐約時報》前記者尚伯格(Sydney Schanberg,圖),前日在紐約病逝,終年82歲。他曾將助手狄潘(Dith Pran)在赤柬治下生活的經歷寫成報道,成為電影《戰火屠城》(The Killing Fields)藍本。

  成《戰火屠城》藍本

  1975年金邊陷落時,派駐當地的西方國家記者紛紛撤走,尚伯格卻選擇與狄潘留下。赤柬上台後實行血腥統治,大批受過教育的城市居民慘被屠殺或下放農村。二人逃入法國領事館避難,但狄潘因是柬埔寨人被驅逐,要逃到郊外避難,尚伯格則前往泰國報道赤柬大屠殺及數百萬柬埔寨人的流徙。

  尚伯格1976年獲頒普立茲獎,領獎時表示有一半功勞屬於當時仍然失蹤的狄潘。三年後,狄潘逃到泰國,在尚伯格協助下移居美國兼在《紐約時報》任攝影記者。尚伯格將狄潘捱餓、遭毒打和奴役的可怕經歷輯錄成文,於1980年公諸於世。狄潘於2008年病逝。

  《紐約時報》總編凱澤形容尚伯格是勇敢且見證歷史的駐外記者,向美國人揭示當時柬埔寨在戰爭下的實況。

  美聯社/法新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