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泥醉天使》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泥醉天使》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22-04-04 03:03: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泥醉天使》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泥醉天使》是一部由黑泽明执导,志村乔 / 三船敏郎 / 木暮实千代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泥醉天使》影评(一):解一解电影里深沉又刚毅的象征意味

  黑泽明的《醉の天使》(Drunken Angel)是日本战后诞生的一部时代性作品。这部电影虽创作于1948年,但其反思与覆盖的历史维度,绝不仅仅是日本战时与战后的几年时间。从日本明治时期的西化,大正年间的现代化,直至昭和初期的军国主义到二战后的战败,电影抽丝剥茧地将这一路以来属于日本人的群体记忆贯穿在故事线索之中,通过对日本战后社会视觉化的图像隐喻,对迷途与伤逝警示性的渲染,对战时思维冲突性的质问,以及对于传统价值追溯性的回顾,这部电影展现出的不仅是一个民族自身历史发展条分缕析地剖解,同时也是艺术创作之于社会的困境与人的生存而探寻的出路。

  医生与黑帮

  医生真田与黑帮松永二人的接触每次都展现出一些冲突。这其中作为黑帮的松永,自身的存在就暗示着一套霸权语言和法外之法,包含着一种被裹挟在大系统和大规则中的强硬与无奈。在二人的几次冲突中,松永先是因为盲目而不承认自己得病;之后又因黑帮的自尊不愿屈从他人的指令而抗拒医嘱;同时,他还将治疗疾病的求生欲望与畏惧毁灭、畏惧死亡相混淆,意欲通过刚硬的抵抗来消磨他心底真正的畏惧,以自我牺牲来保全其生的骄傲。最后,他虽开始治疗,但已经开始生效的隐患让他无法逃离,使得他在某种惯性的忠勇中,仍选择在黑帮系统自身的规则与道义中完结他所面对的所有问题。这其中盲目的集体性的忠义、自我牺牲与尊严荣誉,无不隐喻着军国主义时期日本所秉持的价值追求。而松永本身所经历的彷徨、极端化,乃至背叛,也代表着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日本在一个极盛而膨胀的历程中,未曾不清醒面对过的集体情绪。而这一切在无法停止的碾压的车轮下不断向前,直到战后的急停中,才得以正视与医治。

  与预示着日本的松永相对的,是真田医生的身份。无论是医身还是医心,医生这一隐喻最主要的两个作用,一个是不断为病人揪出病灶,另一个则是为病人提供医治办法。医生面对病因,必须一针见血、当头棒喝。无论是病人身体上子弹的外伤、肺部的感染,还是心理上否定得病、抵抗治病,医生指出的是病人流氓般的生活方式,以及内心的怯懦、偏激与不理智。同时,作为唯一有能力知晓解决办法的人,医生是唯一能够在一片困境中给出指导的人。电影里数次特写的一片肮脏的泥沼,就位于医生的诊所外。而这片泥沼也被视为是战后日本一片颓败的象征。出入于医生诊所的病患,既有女学生,也有黑帮的社会人。这暗示着新一代的年轻人(几乎没有战前的记忆和因国家民族起伏而来的挫败感)以及有历史记忆的中年人(在各种关乎他们生存的体制中饱经风霜又身不由己)。他们穿越泥沼来到诊所,表现着他们无论年轻与否、无知与否,却都身处及面对着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度,为明日的存在渴求一个救赎。一个日日与这一滩泥沼相伴的医生,不仅要承托起未经世事的新一代的生存的希望,也要为千疮百孔的被大时代扭曲的人们找到仍可以继续活下去的可能。电影中设定了作为病人的松永与作为医生的真田,本身就包含着黑泽明为战后日本的一片死气寻求出路的特别用意。

  遗忘的旋律与杀人之歌

  在这部电影中,吉他曲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不断闪烁的存在。电影开始于富有日本民间小调的吉他曲中,随之视觉的帷幕拉开:在现代化的路灯和道路下,还可以看到带有乡村气息的人们的夜间纳凉与闲谈。日式的吉他小调来自于一个无名男子在泥沼旁的闲弹,几乎夜夜如此。而这个西洋乐器到底是什么,之于周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并无所谓,好似究竟是电灯、马路、垃圾处理站,还是下水道系统,之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并无所谓。在这一片生活照旧的土地上,西化所带来的转变,好比这弹着日式小调的吉他曲一样,虽与众不同,但也逐渐会消解在人们的习惯中。而整个电影中唯一一次变调,是松永的黑帮老大出狱来到这片泥沼的时候。他不由分说地拿过吉他,弹起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曲调。而曾经弹吉他的无名男子在一曲之后,不由分说地认了大哥,并询问这是什么曲子。此时,黑帮老大回应这是杀人之歌。在这一次变调之后,与宁静的夜晚同时升起的小调不再响起,取而代之的,是黑帮老大自得地弹奏杀人之歌的几个瞬间,以及不断演进,冲突不断加剧的戏剧化场景。

  1850年代Hiroshige的江户百景到1870-80年代Kiyochika的东京图像,再到1930年代Koizumi的东京城市版画,为我们留下了日本城市西方化、现代化建设的视觉线索。在日本版画艺术家的眼中,Hiroshige的江户图景,还仍然是自然景观编织着河流水道,市民点缀其间的古城样态。Kiyochika明治时期的东京城,在维新的潮流下已出现了铁路与路灯,而夕阳下电线杆与穿着和服的人们投下长长的影子,樱花树、赛马场与月夜下的烟火长桥,使得东方城市田园诗般的清新情调,夹杂着欧洲工业革命后启蒙时代的蒸蒸日上感一并跃然纸上。而到了战前的1920-30年代,经历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东京,城市重建引发了疯狂的现代化热潮。Koizumi的城市图景记录下很快崛起的代表着公民权利的公共绿地与纪念性公园,代表着现代娱乐消遣方式的歌舞厅和电影院,还有更加锐化的夜间灯光。平板化地对于重建城市的荣耀性描绘,一方面凸显了历经数十年追赶西方、模仿西方的道路之后,东京确实改头换面成为了一个现代都市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好比一战前未来主义之于速度、技术、革新的热忱一般,来自自然的毁灭性灾害完全为东京的西化与现代化建设抹消了瞻前顾后的疑虑,对于新城市的建设与讴歌,成为抗衡自然力、掩埋过往废墟的实际体现,而这改头换面也为日本带来了变奏式的驱进。

  在黑泽明电影中,同是一把西洋吉他,如何运用它,怎样的人弹出怎样的曲调,暗示着西学及现代化之滥觞给日本带来的不同命运。在日本融汇外来之学的过往历史里,往往是几种权力与势头的相互交叠与争斗,促发了外来文化真正的本土化。好比日本的茶道,最初是兴盛于高层的幕府活动,而茶具也多因武士阶层的特殊权利,而一概使用中国的进口瓷。但以Hideyoshi和Seno Rikyo为分野的茶の道的真正的奠定,正是以武士为代表的政治权力和以商人为代表的经济权力产生碰撞的时候。武士偏爱中国趣味,掌控着国之间的物质流通,以茶的活动彰显权力;而商人则通过对本土工艺的支持孕育自身的文化品位,通过完善整合属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对抗来自上层权力的文化统摄。从而,本土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趣味得以在实在的社会环境中锤炼、开花结果。在日本传统的社会构架中,来自武士阶层的政治力量,来自寺庙神社的宗教力量,来自天皇宫室的文化力量,以及来自民间商人的经济力量,其分立和相互消长的状态,都在为日本吐纳外来之学而镇守四方。而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地方武士大名的分权转化为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皇室开始成为另一种国家象征的代言,士农工商等级差别的去除及平民文化的崛起,传统宗教信仰面临现代生活的衰微,以及经济力量的公司化、企业化,都在为日本本身迎接外来之学的有机构架重新洗牌。在明治时期,面临突如其来的西学,至少教育机构尚且还有东西学之争,美术学校还有传统作坊式和西方学院制的平行构架。而战前的日本,虽时至今日关于昭和天皇是否应负战争责任还处于争论之中,而日本国内除军国主义思想外还有哪些声音仍需更多了解之后再做论断。但显然,处于本应分立和互相审视的不同力量,都被置于了同一个洪流之中。

  这个尚武的洪流,在黑泽明的电影中以阳刚、越轨、暴力又自成体系的黑帮为代表。当黑帮老大弹起了杀人之歌,这个让人毫无戒备却意外到来的瞬间,便是一股力量统摄其他所有的时刻。这首每个音都多少有些偏离的新曲,打乱了原来音位准确的旋律,而曾经新旧交叠的渗透在人们生活中无害的日式小调开始被搁置、被遗忘。这一个变奏的瞬间,是黑泽明选取的一切奔向脱缰的诱因,是事情走向不可控的那个起始点。这个初始的病灶,是所谓西学的发展与进步被从人们的生活中拿走,变成了别的声音、别的工具,是人们遗忘了自己的声音。

  松永之死,医生的愤慨与女人的哭泣

  作为病人的松永最终死去。而面临他悲剧性的结局,医生与女人的态度彰显了两种不同的反应,而这两种反应也关乎着战后日本的道路。电影的结尾处,医生与一直喜欢松永的酒店老板娘谈论松永之死。二人站在那片沉闷依旧的泥沼前,泥沼里多了一个漂浮的人偶。老板娘提到,在松永死前,她曾劝他一起离开这座城市,离开所有纷争。两人共同回到她的田园式的故乡,养病,生活,抛开一切过往与世无争。但最终,她也没能阻止松永的最后一搏与毁灭。医生也提起自己有产生过同样的想法。随之,女人掩面哭泣,而医生厉声怒骂。

  女人为走向不理智的男人寻找解脱,而其解脱方法是回到过去,回到未开化与一切恶化之前的那个地方。对于松永来说,这是一个与医生的治疗和痛斥平行存在的,来自他人的拯救式的建议。然而,无论是千年暗室,一灯则明;还是奥德赛的归途之旅。被点亮过的暗室,不会因为灯的寂灭而让屋内的事物都不复存在;被打开的封闭世界,本身就崩塌了曾经别无他物的完整逻辑,无法重新回归到一个不曾知晓与不曾开启的状态。面临日本现代历史上的惨痛挫败,幻化为女性气质的反应是一种恋旧、逃避以及感性的劝告,是逃回温柔乡的浪漫、理想又脆弱的幻想式解脱,而直接发生在电影叙事线中老板娘最终作为宣泄的哭泣,则更加直接地展现出这种解脱的无力与无作为。医生未曾没有恋旧的彷徨,然而他终究没有如此告知松永。

  日本明治维新直指到二战战败的这一条道路,本就是一个在不断打碎原有世界,昂扬与阴暗,自卫与侵略此消彼长的过程。最初攘夷派倒向推行西学的逻辑,是考虑西方人源源不断涌入是因为日本人与之不同,那么若日本学习西学变得与之类同,便能够顺其自然地攘夷了。而初学西学而获得的成就,使得日本领先地在历史一贯的中、日、韩的东亚文化交流范畴中,首先获得了世界的视野,将一贯以来日本文化与汉学文化之间的互通,在新的全球时代里转化为亚洲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共融。而由此带来的,进一步追求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变革,追求国家力量的强大和已有发展的稳定, 又笼罩在对于被再次侵犯的恐惧,和渴望繁衍、同化他国的殖民愿望中。在现代语境的解读下,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神奈川巨浪里》成为了日本在开国之前,面对海洋、每对外围世界而产生的焦虑与挣扎的最好诠释。明治之前,日本并非没有与西方的交往。因荷兰的航海贸易而兴盛的兰学,因葡萄牙海外探索而诞生的南蛮屏风画,乃至蒙古人从亚洲大陆而带来的侵犯性的威胁,直至美国海军Perry准将率领6艘黑船来航,这一幕幕都联系着日本统治者一段段忧心忡忡的历史。虽然德川幕府实行闭国政策,然而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海平面上浮现出了异域的风帆,包裹日本岛屿使之与世隔绝的海洋不再是天然的屏障,这种转变显然为执政者们带来了动荡的讯息。相呼应的,在流通于市场作为大众文化的浮世绘中,葛饰北斋以旋转的构图描画出滔天的巨浪,巨浪后的背景是远处岿然不动的富士山,而人们在远离着代表不变与永恒的神圣之山的前景中,漂泊在巨浪之下,迎接着自己未知的命运。

  电影中医生深知松永外表的强硬掩藏的是其内心的怯懦与不安,对病的抗拒延伸到对医治的抗拒这种荒诞的逻辑,正是他害怕前路的毁灭而自掩双目的自欺欺人,而让松永得以医治的方法并非逃离一切纷争回到乡下,正如现代化了的日本不可能重新扫平所有回归传统的乡村与旧建制,而惩办黑帮头目去除强权逻辑,并且唤起松永清醒的自我珍惜之心才是真正的医治之法。在第一次的接触中,非常有预示性的,医生给松永动手术之前,打开诊所的门,门吱呀着慢慢合上,又打开,再合上,往返几次。这似乎暗示着之后医生试图为松永打开一条医治之道,却得往返多次才能稍有效果。最后医生面对松永之死,他由这一悲剧而化出的行动是搬起泥沼旁的石头,掷入一滩死水之中,而后铿锵地痛斥:这些黑帮流氓的逻辑,便是永远在最后的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因而他们才如此一事无成pointless和毫无知觉地滥伤无辜senseless。不同于女人耽溺幻想式的解脱,医生不作对于过往另外可能性的设想。医生直视所有的事实,包括病人的一切可悲与可恨之处,包括当下已经发生的必然与过往的直接联系,从而将这条或许有开端却远还未终结的道路,从现在当下这一刻开始,继续以走向健康的姿态坚持走下去。

  作结:最初的那首歌与理性的生活

  电影的结尾,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的病渐渐好转消退,而分享着松永之死的人们各自道别,现实的战后日本如何可以像电影的结尾一样理想而充满曙光?医生最后和女学生谈论治病,告诫女学生要理性地生活,然后挽起女学生哼起了小调,歌词大意是“我们爬上高高的山坡,我们看到了远处的海港”。

  这曲小调是极有意象又极富意味的一句镜头式浓缩,“我们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了更远的世界”,这个场景就是日本近现代历史的一切开端。而站在一个仍然有着恒久的厚德的土地上而非漂泊于命运的巨浪中挣扎,遥望着可探求的一片新的领域意气风发、朝气蓬勃,那个才是开眼看世界的瞬间应记住不忘的初心。

  电影的最后,在经历了一代人某种生的欲求的毁灭之后,医生哼出的这个小调,无疑是给一滩泥沼里仍活着的人们的一剂良药。在走过许许多多曲折与迷途之后,人们虽无法回到一切未发生过的过去,但仍值得记起当一切并未病变之前,那可以纯粹踏出的第一步,本应有怎样的能量,并再次憧憬。与此同时,同样患有肺结核的女学生,也代表着与过往有联系而非崭新的、无所知觉、无所浸染的人。这更加恰切地展现出战后日本的状态,因为没有一个属于国家的个体,即便是新生的个体,可以彻底摆脱这个国家曾经演进的逻辑与曾经发生过的事实所造成的影响。而得以在恶性的循环中找到一丝停歇,得以在一滩死水中寻得生机的方法,恰是医生对女学生的告诫,也是女学生得以治好疾病的原因:直面问题、谦逊、自律、清醒。即,理性地生活。

  《泥醉天使》影评(二):观影日记

  泥醉天使:开篇诡异的吉他弹奏配合着画面,自从大哥出狱后,就需要变调了。模仿刮骨疗伤。从片名看导演是想表现医生的人性,与他整日酗酒形成对比,我觉得主要是导演对三船的角色定位没能和植草达成一致,导致三船自由发挥,无赖的人性在持续摇摆。混混想出淤泥而不染还是不太可能啊,就像是有鲜花的本质还是会被丢到臭水池里一样。松永病倒后的化妆像是马布斯博士。被卖花老板说出松永的地位时,松永脸上一个大写的懵逼。冈田和松永打斗的时候跌跌撞撞,说明所有人都是浑浑噩噩的生活,酩酊也许说的是发生故事的这个地方,天使是医生的人性,最后导演也借助医生的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混混都是无药可救的,果冻女孩正形成了对比。

  《泥醉天使》影评(三):战争后遗症:铺开来讲的隐痛——黑泽明电影《酩酊天使》影评

  片子拍摄于1948年,战败后日本社会精神层面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号称黑泽明战后混沌三部曲之一的《酩酊天使》于污浊中开辟了新视角,以点带面,将各种混乱、无助以及落寞的生存状态通过荧屏展现给世人。恍惚的精神写照,奔波难以平复的生活写真,是灾难性事件的延续,个体心灵受到创伤而无法回应的酸楚。

  下面按镜头分段进行分析:

  一、臭水沟

  镜头有深意,那是真田医生诊所前面的臭水沟,那里乌烟瘴气,恰似日本当下混沌的现实。意象的手法往往来得深刻,而且深远。这种破败不堪的场面恰如其分的被安插在其中,折射出不一样的效果,这是影视理论最为突出的特点。

  二,松永奔跑的幻境

  当松永“老大”的地位被已出狱的前任大哥冈田取代,失去了地位、女人、房子时,落寞恍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幻境描写,松永在没有目的的奔跑,似乎在追逐曾经的所谓“辉煌”,精神上受到了创伤,神情以及行为都已经失去了常态,一种绝望之感由心底被揭开。这是二战后日本人普遍心理的写照,不是一个个体的境遇,他代表着更多蒙受战争阴影的社会民众。

  三、松永被利用

  松永的老大冈田当着众人利用松永,将他视为一种工具,赤裸裸地进行盘算,恬不知耻。而松永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只得俯首听从,不敢有些许怠慢。这也为日后的悲剧奠定了基调。

  四、松永死亡

  终于,冈田要夺松永的女人激化了矛盾,松永忍无可忍进行行刺,没想到反被冈田杀死,这种死法何其残忍,诊所的真田医生对他的死深感惋惜。松永的人生无疑是失败的,他的失败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完整的结局,有始有终。人类最原始的丰富的情感呈现在影片中,在展现影片视角的层面上,黑泽明用两个失败者的境遇进行诠释,人类善恶的两面性浮出水面。

  五、真田医生买果冻

  真田医生牵着一位患者的胳膊去买果冻,积极向上的女子有着坚毅的性格,战胜了身体里的疾病。这是和真田医生打赌赢了果冻,赢了一个幸福甜美的人生。

  我不得不说影片中时刻展现的对比镜头,黑泽明不厌其烦的采用最基本的叙述语言来加深观众的记忆,楔入人的心底。视觉已经是第二层面的东西了,整个影片的灵魂基于上述对比的考量,形成了无形的力量,刺痛每一个挑起战争的人。

  2014.11.15

  《泥醉天使》影评(四):救赎

  任何认认真真拍电影的都值得被尊敬。

  早期的黑泽明好像很钟情于水塘啊水洼啊之类的。也许那时一个生态循环的缩影。那冒着泡的脏水塘何尝又不是那个社会的缩影。

  1948战后3年,整个日本就像个病人。黑泽明先生创造出了一个天使,一个外貌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天使的人,可是他从不曾放弃病人。一心都在如何救治,从不介意病人的身份。然而,被救赎者也得有自省之心,太执迷于自己,反而不得救赎。

  从姿三四郎的自身的悟,到酩酊天使的对他人对社会的救赎,黑泽明的思想仿佛也上了一个台阶,就像中国古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穷达都兼济天下的胸怀更加宽广些。

  影片中有两个肺结核病人,一个积极自救,一个自暴自弃,而导致一个痊愈,一个自取死亡。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也不是一个病态的社会本身,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如何面对。不逃避敢于直面才算真正的勇敢,也是唯一的救赎之道。

  《泥醉天使》影评(五):泥·醉·天使

  对于本片的主流评价,主要有二。一,本片作为黑泽明战后的混沌三部曲之一,无论是松永有洞的肺部,患了肺结核的病体,还是冒着泡的臭水塘,无一不表现了日本战败后的精神和物资的空虚,社会上一派混乱,满目苍夷。二,三船敏郎在片中极富爆炸力的表演是一大看点,不仅夺去了另一位主角志村乔的戏份,更从此成为黑泽明手下的一名猛将,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对于此两点评价,网上资料甚多,故在此不作赘述。

  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黑泽明式的电影,本片承载的除了表面上的以上两点,更透露出了日后黑泽明一直坚守的“人本主义”。

  留意影片的各位相信都会注意到以下两个镜头:

  一,真田在舞厅门前找到松永,要求看X光片,不料遭到松永拒绝。于是真田道:“像我这样关心别人的简直就是天使”。松永答曰:“好脏的天使”。真田反驳道:“你们好色,以为天使都像舞女”。

  黑泽明的电影片名一般都比较简单,例如《罗生门》《七武士》《蜘蛛巢城》《影舞者》等等,都比较直白。唯独这一部《泥醉天使》光看名字却叫人摸不着头脑,天使何以与泥、醉此等肮脏的词语混作一谈,叫人可笑。于是观众看到上面这个镜头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天使,确是可以于泥、醉二字想匹配,而且,唯独此二字够得上。黑泽明实在高明,泥,用臭水塘的淤泥表现,醉,则用医生的医用酒精,这还不够,何谓天使啊,关心别人就是天使,此句的潜台词,其实就是黑泽明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直到今日,多少人还幻想着天使丰满的双翅,谁知,六十年前的黑泽明早已看透——天使,不过是人的心。

  为了与医生这个“泥醉天使”想对比,黑泽明还加入了一个“舞女天使”,这人便是奈奈江,后来此人见到松永病重,江河日下,果断投靠冈田,谁是天使,一目了然。

  二,最后松永死后,酒铺女郎与真田在臭水塘旁追悼松永,真田说“流氓就是这样傻,就是这样愚昧”。此时之前的女学生怀撺着“毕业纸”前来报喜,并求真田履行承诺,请她去吃红豆糕。真田邀酒铺女郎一同前往,女郎婉拒。于是真田和女学生牵手离开,此时女学生问“有理性就不怕肺病,对吗”。真田停顿了一下,说道“做人也最紧要有理性”。真田说完,再次拉起女学生的手,路人纷纷投以惊讶的目光,真田笑笑,继续上路。

  此情景在松永悲壮被杀的镜头之后,观众紧绷在心里的弦还没放松,且对剧情发展也无太大关联,黑泽明为何花费不少的篇幅叙述这段事情呢。

  流氓到底傻不傻,愚不愚昧,其实影片一开头真田就给出了答案,他说松永这人虽然贵为黑帮头目,但竟然还害怕肺病,良心未泯。而每次松永拒绝看病,甚至在黑社会愈陷愈深,真田便是满腹牢骚,一面说绝不理睬此人,一面又处处关心。由此看出,真田说这话其实是怒其不争,狠其不俊。甚至乎,这话还可以联系到冈田的老婆,真田曾说她知道回到冈田身边,会过奴隶般的生活,还是不知悔改,是“奴性”。亦是怒其不争的表现。总之,真田这个天使,果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是非对错总是一语道破。

  而真田之所以能够如此明辨是非,他归咎于“理性”二字。理性二字最早出现在女学生第一次到医生看病时,而在影片最后,又在强调了一遍,可见黑泽明是有意为之的。那么,何谓“理性”,片中并无直接道出,而如果从之前的剧情来看,理性或许就是听从旁人的叮嘱,世俗的安排,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真田劝说美代恶人勿近,例如酒铺女郎劝说松永返乡修养。但是,影片最后一个细节却令我推翻了这一结论,真田牵起女学生的手,这在旁人看来是有违伦理的,但真田以理性一笑置之。这里的理性,似乎是西方口里所说的“个人主义”,即每个人都是以人的理性生存于这个世界。至于孰是孰非,留待各位看官定论吧。

  《泥醉天使》影评(六):酩酊天使-臭水坑中的挣扎

  不看不知道,看了一段才觉察出1998年今村昌平的《肝脏大夫》受这部影片的影响是如此之深。原来,今村昌平正是在连续两次观赏完《酩酊天使》之后,才立志拍电影的。两部影片的拍摄时间跨度长达50年,虽然内容并不相同,但反应的主题却相同,两部影片都反映的是二战后日本这个国家的现状以及深深的反思。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黑天皇的伟大之处,他的一部黑白电影,影响了今村昌平的一生,也促使今村昌平在50年之后,拍出了同样精彩的一部杰作。好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他愈久弥香,需要我们慢慢的去发掘和探秘。

  《酩酊天使》从一开始就流露出浓浓的悲伤,忧伤的吉他声、昏暗的画面、破败的房屋、充斥着污秽的臭泥潭。和《肝脏大夫》一开场就表明了这是二战中的日本不一样,黑泽明是利用这样一连串的画面和背景音乐来告诉我们二战后日本的破败,他多次用全景来展现东京城中的那一汪臭水坑,而三船敏郎饰演的主角正是深陷臭水坑中不能自拔的代表人物。

  当时三船敏郎年仅28岁,却用他极其精湛的表演完美的诠释了这个悲剧式的黑社会小头目。他年轻、英俊,虽然几乎被酒色淘空了身子,却依然派头十足。他刚出场时的风光劲儿与片尾落魄的潦草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个演变的过程充斥了他与志村乔饰演的医生之间一次次的发生冲突以及较量,最终他还是败了。医生一次次的想拉他出来,他虽然也有过想要挣扎出来的念头,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片尾与他曾经的大哥那场决斗,那是三船最后一次挣扎,也是电影中最为精彩点题的一段。满地流淌的油漆象征着臭水沟,两人在其中不断的翻滚搏斗,虽然屏幕前的我们都希望着三船能手刃仇家,可是已经彻底无力的他已经失去了那种力量,虽然他最后打开了那扇通往阳光之地的门,可是最终无法逃脱被泥潭淹没的命运。这场搏斗并不刺激,但却显得现象横生,力道十足。黑天皇的功力,可见一斑。

  最终影片还是给了人们以希望,医生与那位痊愈的姑娘,他们远离泥潭,向着未来,走去。

  《泥醉天使》影评(七):不错的片子

  再一次观看黑泽明的大作,故事不算紧张却也扣人心弦。沉浮于世的人和喝醉了的天使,人间仿佛像是一个熔炉,不论你是否看破,谁都无法逃脱。

  地方头目松永带着受枪伤的手来到真田的诊所,被发现有肺结核后,焦躁地离去,两人3次短暂且不愉快的会面后,松永终于接受了治疗。在平素自傲的生活中,自视甚高的他也不得不接受一个其口中庸医的治疗,似是有些像三国里的曹操和华佗,但在这部戏里,不同的是华佗没那么温和,他带着批评的眼光看这个荒谬的世界,他想要拯救,却找不到方法,只能每日借着酒精浇扰自己的悲愤,而曹操倒是多了一分忍让,他开始选择审视自己的生活,并试图改变。只是在这时,冈本来到了这个城市里。

  其出场时弹奏的吉他曲节奏明快又带着些哀伤,这个人曾经也许有过真挚的一面,只是在欲海中被渐渐消磨了。 冈本来到后,社团发生了改变,由于过去的影响力,松永的手下们纷纷倒戈,同居的舞女和金钱也不声不响地背叛了他。一无所有的松永决定医好自己的病症重新开始,不巧的是,还寄有一丝希望他不幸目睹了生活的改变,人们纷纷落井下石,结局也在此刻显而易见。

  《酩酊天使》在我看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诊所门外的臭水沟,人口密集热闹的城市,和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人们为了各自的需求从事不同的职业,大多数人对于繁华的不可自拔,和紧紧跟随时代前沿的脚步终究使其带着罪孽死去,有的人虽活在世界的顶端,却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丢失本性,也有人追寻于此却惶惶不可终日。臭水沟的肮脏只是表面,真田所述的寄生虫才是社会变得如此的问题所在,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欲望或是其他一些东西的本质,社会的变革无法通过清理完成,只有消灭掉这些贪婪和迷惘,罪孽才能得到宽恕。

  然而也有极少数人能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逸。病症在多数人眼里,始终是追求欲望道路上的牵绊,我们总用一种烦躁却又无可奈何的方式面对它,而片中的女学生面对肺结核时的坦然和淡定,被医生训斥后的委屈和在影片最后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的话语,我大概想到了导演隐隐想要说明的道理。在影片《椿三十郎》中,家老夫人的形象也是如此,家中发生了剧变后,她仍旧不紧不慢,与三船敏郎看似胸有成竹的形象呈现出巨大的反差。时代在变,有时我们会迷失于其中,丢失掉了原有的品质。如同江户时代的连年战乱,老百姓变得惶恐,狡猾,浪人也在无尽的杀戮中愈发暴戾难以自克,反之安然的心态也就越是难得。真田看穿了这一切,却无从改变,身边的人,城市的不断改变由得他也跟着改变,酩酊天使,更加深刻的反应了这样一个粗暴善良的形象。

  影片结尾,小女孩对真田说“人只要有了信心就什么也不怕”,真田回应道“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哪知世上的人,谁不是有毅力的。死去的松永,和城市中的万千角色,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执着。活于乱世之中,每日被罪孽洗刷双眼,没有毅力和坚持,又怎么能继续。改变需要勇气,执着有时也同样需要。在战后日本精神与物质的空虚下,盲目的人们面对满目疮痍的世界该作何选择?

  《泥醉天使》影评(八):环境

  一潭污水

  城市的垃圾 泛着恶臭的味道

  一个环境

  改变一个人身体

  改变这个人身边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改变一个人的灵魂

  纯真的女孩

  身体抵抗病魔

  心灵净化身体,给一个身体一次机会

  散落的树叶

  黄昏到清晨

  一声声琴声

  一阵阵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