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些年的那些网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些年的那些网事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5: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些年的那些网事读后感10篇

  《这些年的那些网事》是一本由张军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些年的那些网事》读后感(一):网事如风 反思如潮

  在如今无“网”不欢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的舆论生态。从早期的论坛、聊天室,再到贴吧、博客、微博,亿万网民穿行其中,嬉笑怒骂,激扬文字。在这些网络平台上首先激起舆论的涟漪,然后经转发、评论,不断发酵,形成势不可挡的舆论风暴,最后在传统媒体的助推下得到回应或解决,已是当下不少社会事件发展的常规路径,这也是将这些社会事件命名为“网事”的原因所在。

  回首互联网自本世纪初在中国大规模普及以来,网事由少到多,由个例发展为常态,数量众多,让人应接不暇。《这些年的那些网事》收罗了最早发生于2003年年初的“孙志刚事件”,最晚曝光于2012年末的“雷政富不雅视频案”等近百个网络事件,一一予以解读。也许是因为著者生长于斯的原因,本书对发生于省内的网事格外关注,如邓玉娇案、蔷薇老妈、贞操女神、“五道杠”少年,“熊猫烧香”案主、人链救人、信义兄弟、暴走妈妈等,占全书的十分之一强。

  网络事件充满了偶然性、娱乐性和戏谑性,这些事件反映了网民的兴趣所在,击中了网民的敏感点、兴奋点,网民的表达幽默中泛着无奈,反讽中夹杂心酸。毋庸讳言,不少网民的言论表明其心智发展并不成熟,网络暴力日益凸显,也有不明真相者从众起哄者。因此对网事进行解读,不能仅仅是饶有兴味地回顾那些个引人入胜的细节,而是应有一定的态度,让读者在领略光怪陆离的事件过程之余,能有所思考。读完该书,可以看出,本书在写作态度上并没有陷入庸俗娱乐化的商业化写作模式,而是秉持着严肃理性的视角和态度,书中对中国网民利用网络反腐倡廉、彰显社会公平公正给予了积极赞扬,对部分网民表现出的苦闷无聊、偏激感性,则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并提出了积极建议。正如作者所言:“通达的网络,让我们见证了这个社会的变迁和进步,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也目睹了这个群体的假恶丑。”

  作者写道:“开车的人都有一个感觉,车速越快,视力越差。比之我们这个社会也是这样,发展越快,制度滞后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弊端漏洞就会越来越大。本来,公平是制度的灵魂,没有公平,制度就不可能立根,可现在的情形怎样呢,公平竟像高原上的氧气一样,海拔越高,给人活力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格局开阔,悠然入题,评论三言两语,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给人留下无限启迪和遐想。

  在评论乌青的“废话体诗”在网上爆红的现象时,结尾写道:“可见,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的‘诗’只不过是在苍白的诗坛病体上,划下了一道印痕而已,虽然一时红肿好看,搏人围观,但终究是要炎消肿退,化为乌有的。毕竟,诗歌味同橄榄,是要耐人咀嚼的。”这大概也是我们回首网事时应有的一点态度,网事虽如风而逝,我们的反思却要耐人寻味。

  《这些年的那些网事》读后感(二):网事并不如烟 ——评《这些年的那些网事》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热点并非网民的激增、 新媒体的长驱直入,而是各种网络事件的风起云涌,几乎每时每刻,亿万网民穿行于网络空间,在论坛、网络社交平台、博客、贴吧、微博、聊天室等平台针对他们关心的社会事件,嬉笑怒骂,激昂文字,推动事件发展进程。网络事件成为网络舆论、民情民意标释的注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媒体奇观。作为全国第一部全面解读近年来网络事件的著作,《这些年的那些网事》收集和筛选了2002年以来网上涌现出的近百件网络事件,并对其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度解析,再现了互联网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心态。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舆论十分活跃,但网络事件来去匆匆,在吸引网民集体围观、参与发声之后转瞬即逝,国内尚无人对各种网络事件的成因及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些年的那些网事》是这一领域的首部著作。从这一点看,该书选题精准独到,兼具文化趣味性和学术研究性,它既能满足一般读者纵览网事、了解社会、抚慰心灵的心理需求,又以研究者的视角,从学理的角度深入浅出分析网事的成因、结果和启示,掩卷遐思,发人深省。该书为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军带领多位来自文化、新闻传播、艺术等领域撰稿人完成,写作团队八年前即开始收集网络事件的相关资料,并整理汇编,筛选写作。全书以互联网史料为基础,以人物为主线,分“网转乾坤”、“名人名事”、“成就草根”、“舆情民意”、“感动中国”、“网指贪腐”等七个专题,收罗了从“孙志刚事件”到“杜拉拉现象”,从“我爸是李刚”到“雷政富不雅视频案”等近百个网络事件予以解读,是第一部全面梳理近十年经典网事的记录案卷。

  处于深刻转型期的中国,活力与压力共存,希望与痛苦相伴,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公众履行公民职责、宣泄情感的重要平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因素激发的网络事件并非毫无意义的网上闹剧,而是现实社会与公众复杂心理的延伸、拓展、承载与反映。《这些年的那些网事》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解读了这些事件,记录网络事件的发生、发酵、回应、披露和处理,全书的线索贯穿于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历史,纷繁复杂的网事在现实与虚拟之间为我们勾连了一幅幅生动的市井画面,让我们领略到了飞速发展中的社会历史图景,也展现了中国网民的情绪由混沌无序到逐渐回归理性的心路历程。

  十余年来,一系列社会公共事件引发一连串网络大事件,中国网民用他们的理性和感性力量,用他们倾山倒海、攻城略地的气势,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彰显着世界的真善美,同时也倾诉着身处巨变环境中的他们的苦闷、愤激和呐喊。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网民的调侃与忧愤、痛哭和欢笑、反思与迷茫,网络舆论不只是网民的自娱自乐和自我发泄,而是鲜明地表达了他们对权力被滥用的愤怒,对贪污腐败的鞭笞,对强化监督、推进民主的渴望。正如作者所言:“通达的网络,让我们见证了这个社会的变迁和进步,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也目睹了这个群体的假恶丑。”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梳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网事,而是对近十年来中国网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所走过的历程的记录和评述。

  网络事件充满了偶然性、娱乐性和戏谑性,这些事件反映了网民的兴趣所在,击中了网民的敏感点、兴奋点,引发了媒体从业者跟风炒作,推波助澜,网民的表达幽默中泛着无奈,反讽中夹杂心酸,不少网民的言论表明其心智发展并不成熟,网络暴力日益凸显,也有不明真相者从众起哄。该书在写作态度上并没有陷入庸俗娱乐化的商业化写作模式,而是秉持着严肃理性的视角和态度解读这些网事,书中对中国网民利用网络反腐倡廉、彰显社会公平公正给予了积极赞扬,对部分网民表现出的苦闷无聊、偏激感性,则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并提出了积极建议。在舆论导向上有助于正确地引导网民,网民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力正确地表达意见、实施监督行为,促使新一代网民在心智上逐渐走向成熟。

  此外,该书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内容的编排和独特的表达风格,对众多网络事件的编排并非按年份简单罗列,而是根据网络事件的类别性质分专题编排,每个专题附有引言,贴切精当,概括性强,便于引导读者阅读。该书在语言表达上既延续网络语言的轻松活泼、通俗生动,漫谈式的叙述、诗意的表达极富文艺性,又较好地保持了学术语言的严谨精当,全书叙议并擅,庄趣结合,兼具学理性和可读性。该书主要编著者张军教授曾出版《血战大武汉》、《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民国那些大师》、《陈诚:1940-1943》等畅销书,在编写过程中避免一般性的资料堆砌、事实陈述,而是运用不同叙事手法,以故事化的笔调和娓娓道来的口吻,勾勒事件原委始末,不浮夸,不做作。最精辟的是文前的导言和文末的评论,导言旁征博引,格局开阔,悠然入题,评论三言两语,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给人留下无限启迪和遐想。

  网事并不如烟,多年以后,回望过去,越过漫漫喧嚣时光,此书也许会勾起我们尘封的集体记忆——那些年我们共同经历的那些网事。

  《这些年的那些网事》读后感(三):角度中立 材料全面

  作者说,“开车的人都有一个感觉,车速越快,视力越差。比之我们这个社会也是这样,发展越快,制度滞后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弊端漏洞就会越来越大。”

  书里的事件被分为几大类别,每个事件都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

  作为一个90后,我在初入网络的时候就已经对一些人和事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身边的大多数人也都差不多。书中的分析很中立,视角很开阔,让我对自己原本的想法产生了质疑和反思。比如,关于凤姐是如何火起来的,作者引用的一些材料,让我对凤姐有了更新的认识。 其实凤姐的诗写得还行,有海派味儿呢。

  可能是我自己不喜欢有些开头,觉得语言有点伪活泼。。。 就是觉得有些话是作者故意要显得自己活泼才写上去的这种。。。不过还可以接受~

  《这些年的那些网事》读后感(四):大师的点醒——拨开浮云见日明

  网络事件充满了偶然性、娱乐性和戏谑性,这些事件反映了网民的兴趣所在,击中了网民的敏感点、兴奋点,网民的表达幽默中泛着无奈,反讽中夹杂心酸。毋庸讳言,不少网民的言论表明其心智发展并不成熟,网络暴力日益凸显,也有不明真相者从众起哄者。因此对网事进行解读,不能仅仅是饶有兴味地回顾那些个引人入胜的细节,而是应有一定的态度,让读者在领略光怪陆离的事件过程之余,能有所思考。读完该书,可以看出,本书在写作态度上并没有陷入庸俗娱乐化的商业化写作模式,而是秉持着严肃理性的视角和态度,书中对中国网民利用网络反腐倡廉、彰显社会公平公正给予了积极赞扬,对部分网民表现出的苦闷无聊、偏激感性,则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并提出了积极建议。正如作者所言:“通达的网络,让我们见证了这个社会的变迁和进步,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也目睹了这个群体的假恶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