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10篇

2018-01-01 20:0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10篇

  《如果蜗牛有爱情》是一部由张开宙执导,王凯 / 王子文 / 徐悦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一):虽然有缺陷,但是值五分

  蜗牛这部剧短小精悍节奏明快,但是有点过!明明可以丰富起来的素材很多,很多事情拍出来应该也会很有看点的,尤其是最后三集,太急了,很多事情都是一句话带过!最后三集把大量的戏份给了女主太浪费了,明明那几个主犯的故事可以多拍些,明明赵蜀黍的戏也可以再多点的,结果欻欻就把人抓了! 显得故事有点干!感觉不够吸引人,但是可能导演有他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他更多的是想展示刑警这个职业,所以削弱了案件本身,着重于破案抓捕这款。

  当然优点还有一大把,王凯的演技真是惊艳,再回头看萧景琰,发现这个演员真的是演技特别细腻,大概因为角色设定,没有太多大的情绪波动,也就是比较面瘫,但是其实人家眼神表情都是戏,连气质都是活脱脱一个清贵的王子,感觉萧景琰这个角色想演的出色比梅长苏的难度更大!但是我想象不出他演梅长苏的样子,因为他就是萧景琰,看似是这个角色成就了他,但其实是他成全了萧景琰。感觉跑题了。回到蜗牛,其实大家演技都还在线,这部剧除过王凯,其他人好想都没什么名气,王子文不错,去年通过欢乐颂知名度大增,但是身上曲筱筱标签太大,演戏不够稳定,有的戏份好有的戏份差!医院里那场哭戏感觉女二号比她演出了感觉来,她有点干哭!女2不错,难得这么年轻的演员台词说的很好!

  画面很美,都想去昆明和缅甸旅游了。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二):《如果蜗牛有爱情》终评(下):面门出入 应物随情

  昨天看完了最新一辑制作特辑,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两句话:一是王凯说,认真、踏实,应该是个演员最常态化的东西;二是张开宙说,他们最少考虑的就是这部片子该针对什么样的观众。

  这的确跟标题异常契合——创作背后的坚持艰辛

  金庸小说里几乎各个主角都有一位“神爹”。然而有三个人,不是神爹,是整个江湖的神。

  《神雕侠侣》中的独孤求败,已然仙逝,却依旧凭着超我的墓志铭引导杨过登峰造极,进入“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不滞于物”的境界,是“内功为根基”的“体”的极致。

  《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虽已避世不出,但仍在一夜之间指点令狐冲独孤九剑,教会他“料敌先机”,告诉他“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无招胜有招”的“用”的极致。

  《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只在剧情进入高潮时惊鸿一现。大隐隐于世,在高手云集的少林寺中只是个杂役僧,却见识卓绝臻入化境。这位离众人最近的世外高人,给所有人讲解的是“心存慈悲”、“体用相应”的大道。

  扫地僧实在是个神一样存在。他化解了鲜卑慕容与契丹萧氏的家国情仇,化解了外族入侵中原、瓜分国土、颠覆中华的危机,更在一挥手间抵御鸠摩智这等奸诈之徒。可惜整个《天龙八部》的原著小说中,都没有一个像《神雕侠侣》《笑傲江湖》这般提纲掣领的武学核心。《天龙八部》中,道家有逍遥派 “百川汇海,应为我用”的北冥神功以及“诸般法门,皆可运使”的小无相功,佛家有号称天下武学正宗的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无一不是自成体系。这些体系正常运转的根基都是哲学性的,是“心怀慈悲,胸怀天下”的三观,是堂堂正正、为国为民的情怀。大约是金庸老先生对这种境界也是心有感悟,却难在文字上拿捏,故而原著之中唯独最为超然的扫地僧,没能有一句话能够概括武学理论

  “面门出入,应物随情”,是张纪中版电视剧《天龙八部》中,扫地僧讲法时候的一段台词,原著中并没有。后来我去查了一下,出自现代一位居士所作《心王铭》。“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大约是说做一件事就专注的用它的体系,尊重它的规律,做这件事就想这件事,做这件事就尽力去做。专注当下,不要三心二意生出干扰,尽力而为,不要浅尝辄止轻易放弃。专注、尽力、少些私心杂念,用最努力心境去着眼于事情本原,那么便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大约到了张纪中翻拍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心王铭》这样的宗教哲学诗,能够为他所用,来表达扫地僧的哲学世界观。这段台词的创作,是我个人在所有金庸电视剧的改编创作中,最为推崇的一段。

  作为导演,张开宙想得很简单,就是怎么把自己对刑警理解期待拍出来,怎么把故事呈现出来,怎么把故事拍得好看。他们在拍《如果蜗牛有爱情》的时候,最少考虑的就是自己要针对什么样的观众。“侦探片不能叫人看了第一集就猜到最后一集,他得有一点层次性。”三个案子纠缠在一起,就是为了不要相对孤立,想搞得复杂一些,增加可看性。至于商业布局,那不是他需要考虑的范围,他放心的交给制片人团队

  作为演员,王凯想的很简单。不是说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要去做什么准备,带有某种目的性。当一个演员,这是你的职业,对你的职业,要有一种敬畏,要有一种尊重。认真、踏实和努力的面对每一次角色的塑造,应该是个演员最常态化的东西。至于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季白”,那也不是他需要纠结的范围。如果连自己都是为了讨好观众,那塑造出来的角色哪有什么说服力呢。

  能实现的野心是雄心,不能实现的野心是痴心;有取舍的雄心壮志是实干家,没有取舍的雄心壮志是野心家。不管是王凯或是张开宙都是有野心的人,毕竟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他们都没有要求自己面面俱到,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深耕细作。这让我想起那些备受推崇的工匠,他们从没有想过自己的技艺能赚大钱,他们只是虔诚的守着自己的手艺,确保自己做出来的是最好的作品

  制作特辑其实也是舶来品。最早出现在成龙大哥电影的结尾,那是第一次我看到的拍摄现场的一些工作场景。听说是成龙大哥对自己“成家班”的感谢。之后就在一些偶像剧中逐渐多了起来,作为番外花絮出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些花絮成了主演们插科打诨卖萌撒娇的场合,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认真的聊拍摄的幕后——幕后就真的是幕后,一点没有占用拍摄时间,所有制作特辑里的画面,除了一点演员访谈的部分,就真的是片场侧拍——认真的讲述主创团队的情怀,不是故事的情怀。我还蛮感谢制作特辑的制作方,能够给观众这样一个直接听主创说话的机会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调色师的介绍,其中一位调色师说到:千万不要在拍摄的时候就想着成品应该是什么色彩效果的,去刻意追求配色和光线,这样出来的原片对于后期调色来说往往是最不好调色的。对调色师来说要考虑的是整个画面的布局,还要考虑跟情景和情绪相配合,前期越是刻意后期越是掣肘。如果把《如果蜗牛有爱情》的运作模式比作后期调色的话,前期拍摄的过程里主创们可算是交出了一份过得硬的内容,那么这个过硬的内容要以什么样的外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观众看到,这就是出品人需要考虑的其中一个问题了。

  现在看电视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看电视,一家老小祖孙仨代,甚至要为了抢台打个小架闹个别扭。现在人手一个屏幕,别说抢台了,坐在一起看剧的时间都未必有。看电视剧的人群,大约最愿意追一部剧的是20-40岁的人群。25岁以下的大多数还是学生,除了考试时段通常可支配的时间都比较充裕; 25-30岁的正在最惬意的阶段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但他们也需要辛苦打拼或是谈恋爱;30岁以上的人群要么继续投入事业上升期,要么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团团转,到了35岁以上就更是如此;一直到45岁以上的人群才能真正支配自己的时间,可是这个年龄层的人往往也固执,接受新观念能力有限;到了退休倒是有大把时间了,可是他们的精力又跟不上了。

  社会发展越来越进步,专业程度越来越高,领域划分也越来越精细。城市化的加快,让我们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电影两小时,大家还能集中精神;电视剧无休止,不可避免的精力分散。再加上上述分析的一些原因,生存是第一要务,生活次之,这等饱暖思淫欲的娱乐选项在时间分配的优先程度上必然是靠后的。多少人只能在午休时间掏出移动屏幕来看剧,甚至在上班路上看剧。这就不可避免出现了电视急屏幕越来越大,画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看剧的渠道却不只是电视机屏幕,而是呈现碎片化、分散化、多元化。

  一部电视剧要想被更多观众看到,必须要有网络平台支持,光靠电视台是不够的。而现在“先网后台”的播出形式,其实是伴随着网络平台的日臻成熟应运而生的。随着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手机网络用户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网络视频付费模式也初见成效。伴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网站在主流影视领域中的话语权变得越来越重要,似乎逐渐呈现出“网站反哺电视台”的趋势。也可以看到新旧媒体交替背景下,网络和电视台的权重正在悄悄发生转变。

  上次说《如果蜗牛有爱情》的体量是适合周播剧晚间档播出的,今天聊的是,它30分钟一集的时长,相对成段落的内容,也是适合网络平台播放的。试想一下,网络收看是拥有随时能暂停快进回放的,如果你选择的是一部长篇巨作,七八十集的那种,看到后来一定会疲劳,最后一集45分钟也会没那个耐心专注于每一个镜头了。为什么有些周播剧50集60集,播到最后观众的反应是“怎么还没播完”,就是因为网络收看可以随时中断的特点导致大家更加容易分散注意力,那么能够抢到观众注意力抢到观众时间的剧作,会在内容扎实之外更占优势

  《如果蜗牛有爱情》一共21集,但是每一集30分钟。如果按照正常电视剧一集45分钟,大约15集就完结了,看起来太短小有些叫人提不起胃口;可是按照目前剧情扎实的程度,45分钟高度集中似乎做不到,普通观众也许会选择暂停或是押后到自己有空时候,这押后就遥遥无期了。30分钟的时长,是个午休时间能抽得出的空挡,是个在交通工具上不会把自己摇晕的时长,是个晚上偷着在宿舍看完也不会让手机断电的时长,更加是个能坚持集中精神看完的时长。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动画片,因为看的轻松,但是动画片的时长都不长:《猫和老鼠》一个故事才不到十分钟,一集也就是两三个故事;绝大部分日本动画一集都在20-25分钟,大约这是个在心理上最为舒适的区间。不知道《如果蜗牛有爱情》的剪接是哪路高手,注意到了这些,亦或是纯属巧合。虽然很多路人观众在追了一段以后觉得一集30分钟不过瘾,但是对于30分钟一休息的节奏也并没有适应不良

  现在的电视剧制作方和采购方似乎都很重视“网感”。但网感是什么?谁都说不清楚。但网感一定不是上B站围观素材剪辑,在视频网站学了些弹幕用语,在剧情中兼顾表情包产出。虽说谁都说不清楚的概念就是大忽悠,但我觉得一定要解释的话,“网感”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形式,该是适合网络平台受众的,该是适合多元碎片收看的。

  现在很多电视剧,要么没完没了的吊胃口,要么用了很多不合剧情背景的弹幕用语,剧方是野心挺大,想留住所有一面之缘的观众。那些不讨好的IP剧往往就是有这些问题。但当观众发现自己总被吊胃口,他们只会选择放弃。这样一来不仅留不住一面之缘的观众,这些离开的一面之缘们还会诟病你。总量大体不变,但消耗的是耐心,毁掉的是口碑。观众们都是有一定品牌忠诚度的,不管忠诚于哪个因素,可消耗引起的放弃,对忠诚度是绝对的打击。内容精细化,是电视剧将来避不开的话题

  但精细化在于内容不在于需求,就像是张开宙说,观众喜欢什么样的反而是最不需要太过于纠结的,因为你永远没有办法讨好所有观众。精力比较旺盛的人,对内容的理解和需求,跟精力不够的人是不一样的。观众们的口味几乎时时刻刻在更新,他们的审美情趣情趣永远在变。而一部作品一定是一部分人喜欢一部分人不喜欢。作品的审美情趣是带着导演烙印的,对于导演来说只要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表达出来;角色的形象是带着演员个人人格特色的,对于演员来说只要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至于谁会喜欢谁会不喜欢,无法预料,也就无需考量——这属于杂念,是会影响创作状态的。(笔者码字也常分心,所以几乎都是虎头蛇尾,我也很苦恼。)

  八面玲珑,所有观众都满意的作品是不存在的。正午并没有试图迎合大众,而是关注到了观影市场因为互联网媒体强力介入而引起的观众群分化的情况。作为主创团队是不需要考虑发行环节的,然而作为出品方的则必然要考虑发行环节。前几年一直都在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放在电视剧行业可能说的就是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但我觉得电视平台网络平台,对观众来说都是平台,劫中有劫,既有共活又有长生。现在电视台和电视台之间还在竞争,视频网站和视屏网站之间也在竞争,但将来一定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就像扫地僧说,佛是佛,道是道,都可以用,却不可以混用。像慕容博那般想要融会贯通自然做不到,如同鸠摩智那般“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就是全然错了。网站有网站的规则,电视台有电视台的优势,各有千秋,两者之间一定是有交叉也有差异的。可以并存,只是不能想着大而全,要小而精。《如果蜗牛有爱情》就是这种小而精的代表吧。

  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化,现代科技文明为我们创造出很多“平行世界”,我们可以任性的选择只活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观众如今看剧也是在追求一个场域,一个社交环境。观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到影视市场的创造中来,在影视作品大战中,他们不只是看台上的观众,他们正在参与这场竞争,他们甚至是裁判。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的评分体系,正逐渐对标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什么样的演出就该有什么样的观赏礼节,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演出,礼节也该有相应的程度。比如你去看京剧,就该大声叫好,热烈鼓掌,压着点子给角儿喝彩,告诉Ta有个懂行在捧场。可是你去听音乐会,就该安静克制,不到指挥落棒转身谢幕,都不要发出任何声音,即使你早已被感动征服。在音乐厅看演出,就该庄重端正准时出席;在剧院看演出就该不拍照不乱走穿行;在露天音乐会自然就可以轻松些随意些。看剧也是一样,看行业剧就该是逻辑严谨,偶像剧就是该看他花痴撒糖,喜剧就是该看他铺垫抖包袱。

  有些观众也是没搞清楚状况就开炮,进了不同场地却要用同一种评断标准,这就不合适了。来看《如果蜗牛有爱情》的观众有些是正午的粉丝,对这样带着商业色彩的剧集不适应。但就像雨果唱片不是只做古典音乐,它也做流行和民歌;同样正午也不可能一直做正剧,《北平无战事》可遇不可求,《琅琊榜》也等了三年,其他时间难道让它们喝西北风,总是要生存下去。但不管什么样的作品,主旋律也好、古装架空也好、现代剧也好、网络剧也好,起码正午出品在体量上都是极富针对性的,也从没有敷衍观众。看得出正午已经尽力在做市场和品质相结合了,大部分观众并非无感,走心还是走肾,大家清楚地很。

  周播、30分钟一集,最传统的第一人称视角,是迎合网络平台和移动屏幕收看的。这么多选择摆在面前,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观众当然有权利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但起码尊重你智商的出品,不至于被说是烂片吧。

  观众说业界没有提供良心剧侮辱我们智商,业界说玛丽苏狗血的收视率点击率高我们以为你们喜欢所以才制作的啊。所以到底是观众引导了业界还是业界诱骗了观众?尊重是双向的,不能尊重对方的尊重,也只能说明自己的水平不高了。

  虽说主创团队心无杂念的完成内容表达,出品人认真的做商业运作。整个制作过程都没有过多考虑受众的喜好,只考虑剧集本身的内容最好、形式最合适。但是!制作周期相对其他正午的作品是短了些的,没有更多的空间在成品之前更多发挥。作品交出去之后的种种不可抗力,还是导致了目标受众群的偏差,比如沿用原著名所必然带来的原著粉丝的看法,比如宣传一开始使劲强调甜宠悬爱导致观众期待的向左。这些都是《如果蜗牛有爱情》的遗憾和缺陷。

  没有缺点的作品是不存在的,没有书粉攻击的改编也是不存在的,如果这剧的遭遇能让所谓IP降降温(在无脑资本的追逐下IP已经烧糊了),能让业界重视编剧,能让原创剧本有上位的机会,我倒觉得也不错。

  至于拍摄部分的卡司选择,我不认同阿里那种找流量小生小花反正有粉丝买单的说法,不过也可以参考《老炮儿》那种,实力派演员担纲主角,人气偶像担当配角,一边保障质量一边吸引市场,实力演员能够圈粉,人气偶像能够磨练演技。无论如何不能不考虑投入产出,剧集拍出来总要卖掉才能赚钱维持团队营运。在《伪装者》红之前,正午/山影也缺能担流量的主角演员,所以用的是胡歌、霍建华霍这种人气很盛演技也不错的人当主角,配上自己的黄金配角团。结果很幸运《伪装者》火了,也带红了他们自己的主力,胡歌、霍建华也在双方合作的剧集中成功转型,多赢。(以上三段选自豆瓣网友评论)

  所以,只要认真做一件事,心无杂念的做一件事,假以时日一定能做到,并且能收获比你期待更多的回报。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这境界虽高,却不是达不到。或许正午团队并没有特别强的目的性,说拍一部剧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却恰恰契合了这样的境界。

  《伪装者》之后,同类型的《解密》《麻雀》《胭脂》简直扎堆;《琅琊榜》之后也是一大波古装IP剧携裹着偶像和情怀扑面而来,却几乎无一例外的扑街。究其原因,大约是只看到了形式,没看到内容;只学到了模式,没学到恰当的运用模式。

  尽管刑侦剧逐渐登上大热榜,《如果蜗牛有爱情》必然也会带出一大波类似的剧集。但愿正午阳光能够不被无脑资本侵蚀,依旧保持现在的匠心制作与敏锐前瞻。但愿《如果蜗牛有爱情》还有下一季,能修正这一季的缺憾。但愿《如果蜗牛有爱情》这样被划归网络剧的作品,能继续出品,成为正午阳光团队新的实力高地。

  ----------------------------------------------------------------------

  想说的也很多,在取舍一途上我也是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感谢你愿意耐着性子看到这里。我也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来概括自己的想法,但愿电视剧中扫地僧这段出自《心王铭》的偈语,没有被我用的似是而非。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三):一点小感想

  因为看过原著本不对蜗牛有什么期待,然而蜗牛给我的惊喜太大了。编剧朱朱大刀阔斧的对原著改编,去掉不合理,冗长及小言式的剧情,把刀片案,绑架案,拐卖案,叶家杀人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一个个独立案件又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引出最终的缅甸案,格局宏大又符合现实。张开宙导演因为之前“他闭”被许多诟病,这次在蜗牛里让我对其完全改观,不愧是摄影出身的导演,灵活运用镜头需要,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主角周围与其共同命运。开宙导演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了发布会上所说的情怀。主演王凯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演员,这次也成功的诠释了季白这个似乎看起来并不怎么难的角色。然而我觉得王凯赋予了季白这个人物更多的层次感,原著里季白是高干子弟,高大威猛,武力值高,有无数追求者却一直不沾一丝露珠,直到遇到女主。剧版季白多了一个青梅竹马的小叶子,我不知道如果13年前没有那场大案,季白和小叶子会不会在一起,但是有了小叶子的季白多了一份柔软,神一般的季白在王凯的演绎下有血有肉了。

  蜗牛是一部值得反复看的剧,是我今年最大的惊喜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四):蜗牛的女孩子们

  自己看剧有个毛病,大男主剧喜欢关注女性角色的表现,大女主剧喜欢关注男性角色,因为我觉得不最着重描写的角色,如果能够刻画出完整的人格,那么更能体现一部作品的成功。

  1.嘘嘘

  我非常欣赏的是剧版编剧对于两位主要女性角色的改编,嘘嘘这里的设置让人更加容易接受,我们能看到她的成长,更能看到她作为一个天才令人动容的一面,会为了朋友道歉,会因为自己侧写的失误带来的伤亡而懊恼崩溃,这里可能会得罪原著党,但是我个人认为原著中女主的设定是很“玛丽苏”的,完全靠心理侧写就碾压刑警队多年办案经验的一众刑警,家庭条件优渥,追求者多且条件好,大概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群(女性居多)的自我代入感吧。剧版嘘嘘相对普通,有缺点,在进步,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爱,不论是叶家对季白的安慰拥抱,还是姚檬点破蜗牛爱上狮子时的反应,还是赵寒手术室前与季白的交流,都非常的可爱。演员演绎不算完美,但我认为,瑕不掩瑜。

  2.姚檬

  我认为姚檬的表现是本剧最大的亮点,看完14集我第一时间去百度了演员,发现竟然是一个没有太多作品的新人。首先谈人设,我认为原著的人设基本是崩塌的,但是这世界上总有人喜欢这种设定,一定要内心扭曲心理崩坏经历悲惨的女二号才“精彩”,才能衬托出女主,对此我表示不敢苟同。女孩子的精彩可以是不一样的,比如嘘嘘,比如姚檬,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的存在是为了衬托另一个人,编剧实力拯救三观。演员的表现,对于人设的完成度来说是很高的,14集的表现堪称完美,与噜哥对峙时那滴泪不知是导演剧本的要求还是临场反应,如果是临场的表现,那大概就是和北平无战事五人小组一幕中方孟韦那滴眼泪一样的神来之笔了。

  3.叶悄

  其实叶悄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孩儿,从始至终她没有做过任何一件特别坏的事情,她讨厌叶梓夕也是人之常情,抢夺父亲的爱,和全校最瞩目也最高冷的学长成为朋友,抢夺自己的丈夫,任何人都免不了嫉妒。但是她做的每一件事,不过都是为了维护家人,维护家庭,维护自己的自尊,只是,太傻了。演员演技没话说,几场审问戏堪称经典。

  4.叶梓夕

  对于这个角色没有太多感想,只是,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的道路。叶家人,其实都是可怜人。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五):我眼中的【如果蜗牛有爱情】

  看片名以为是偶像言情,其实是个反映刑警生活的职业剧。说说我最喜欢的几个点,不会截图的老派人,只能口述了。

  1.布景:从茶杯桌子文件夹到墙上的标语宿舍的高低铺都是写实风格,在公家单位呆过或者去过那里办事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2.台词:“我是刑警,只看证据不听故事”、“你们是警察,不是义愤群众”、“做刑警,30%靠天分,70%靠努力”。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3.感情线,男一爱女一,男二爱女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撕不绕。剧中的爱情发展缓慢也不太“甜”,但是一段不以车咚床咚啥咚来推动的爱情,在这个咚泛滥的年代里是可以拿来洗洗眼睛的。

  4.案件,这是一个一串小案套在一个大案里,先层层突破小案最后......我好像剧透了,打住。

  5.交代事情背景和人物背景都没用画外音,谢天谢地啊!我对所有剧里的画外音都过敏,虽然声音都很好听,但是靠演能交代清楚的何必靠解说,又不是纪录片。

  6.人物塑造,剧中的刑警们有勇有谋但也会有牢骚有犹豫有义愤有恐惧,有破案的时候也有嫌疑人逃脱自身遭受重创的时候,刑警也是人他们不是神。

  7.时长,原来24集的电视剧,每集30分钟,听说为了成片的品质还剪掉了3集变成了21集,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来打造这样一部剧,剧组对观众至少是不糊弄的。

  8.画面和音效,用大屏幕戴耳机看这剧吧,有条件的充一下会员用蓝光看(郑重声明没收腾讯的钱)会很享受的。同期录音以及航拍的效果要这样看才能充分体现。

  9.演员,全员演技在线的剧组,就是路人大妈吃瓜群众的眼神形体也都到位,没几句台词的反派也能留下深刻印象,不要错过任何一个镜头停留两秒以上的地方。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六):剧作角度分析——季白出场

  1. 主角亮相(季白在去柬埔寨的火车在大打出手合理化)

  群众人物建构:

  一个吹逼的小老板:做歹徒敲诈的喜剧部分

  一个道德感至上的女大学生:真实,英雄救美(但如果只有一个女大学生,这段救就太深入了,需要小老板来分担,营造都是受害者的布局)

  一个柬埔寨小孩:救猫咪,把帽子戴在小孩头上

  季白:轻松状态,他在吃东西,所以动手之前擦了擦嘴

  柬埔寨警察:季白身份合理亮相

  2. 一个小反转

  △ 季白从富商家出来下楼,他看了一眼烟斗,把它放进包里。对面楼梯有一个被众打手押走的人,两人对视一眼,他停住想了想,没有理睬。

  △ 他走出房子,打开车门,开始脱掉自己的西装外套,夹克,领带,手表,最后挽起了袖子。

  楼梯:楼梯环境阴暗,适合制造紧张和悬念的氛围

  两人对视一眼:表现此人的诉求,给观众加深印象

  停住想了想:悬念延长

  脱外套:做反转和展示主角魅力一举两得

  《伪装者》里也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主角亮相,我找来比对一下。

  1. 机舱里,外国小女孩蹦跳着来到明台面前,明台正在看一份中华日报,明台给小女孩用方巾变出了一朵玫瑰花,小女孩向她道谢,他回给女孩一个飞吻。

  小女孩:孩子,小动物是通常把人物做可爱的手法

  中华日报:细节铺垫

  变玫瑰花,飞吻:明台性格展现

  2. 服务生给一瓶红酒下毒,放进手推车走到明台和王天风面前。(细节就不赘述了)明台要了香槟,王天风要了红酒,但明台看出服务生倒酒手法不娴熟和红酒西拉应该有烟熏味,让服务生喝一口红酒来判定这件事的性质,服务生见势直接拔刀向王天风刺去,明台把香槟泼向服务生,救了王天风一命。王天风打听了明台的身世,希望明台跟着他加入战事,明台拒绝,最后被押上了王天风的车。

  △ 明台注视着自己的酒杯。

  明台:你这酒里怎么有玻璃碴啊。

  △ 王天风也看向自己的酒杯。

  服务生:先生真会开玩笑,酒里怎么会有玻璃碴呢。

  明台:你说没有,那你当着本少年的面把这酒喝了。

  服务生:好的先生。

  △ 服务生伸手过来接明台的酒杯。

  明台:不是我这杯,是他那杯。

  这段小反转也可圈可点。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七):蜗牛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当初知道正午要拍蜗牛并且是王凯主演时就找了小说去看,看完的感觉是,这篇小说要想拍好真的不容易,不谈感情戏的描写就案件来说有些都过于戏剧化。好在电视剧拍的有取有舍,改编的更加的真实可信,三哥不是那么的不接地气,许诩也不是那么的料事如神;之所以给四星是因为觉得毕竟人无完人,蜗牛肯定也有

  缺点也有不足。

  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承认最开始看蜗牛是冲着王凯和正午的招牌去的,然而看到现在这部剧却带给了我一些真正的触动。我不想谈剧情,虽然剧情很值得推敲,但有的是比我水平高的人来分析;我也不想谈画面,虽然有些画面真的美到哭,但有的是专业的人来用专业的知识作更好的说明。我只想说蜗牛对我的影响。

  第一就是季白说,底线只上,才有资格说各展所长。我原来一直觉得人只要够资格,有些方面够好就可以不用顾忌那么多的所谓规则,现在才知道,你连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凭什么要求别人对你另眼相看。第二也是感触最大的一点,原来我一直觉得拐卖妇女儿童离我特别遥远,也觉得即使被拐卖了也不过是卖给他人继续生活而已。可当我看到蜗牛中被解救的那些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露着怯生生满是害怕的眼神时,当我看到那个女生试探性的伸出手时,当我看到一个个被抱在怀里还那么小的孩子时,我觉得拐卖妇女儿童判死刑都补为过,真的。我原来一直觉得别人有钱,想吸毒就吸呗,反正浪费的是他们自己的钱,伤害的是他们自己的身体,他们随意爱干啥干啥。可当我看到季白的师傅为了缉毒只能假死卧底到现在生死未卜的时候,当我看到赵寒怀念父亲的时候,我才发现一个人吸毒残害的不只是自己还有每一位缉毒警察以及他们的家人。若是没有人吸毒就不会有为了贩毒轻贱生命的毒枭,也就不会有缉毒警察的牺牲。所以现在的我对那些吸毒的人真的一点点都不想原谅。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八):到底是什么打动你,让你为他抒写千言万语-短评蜗牛

  看蜗牛的片花就期待这是一部可以看的剧,靠谱的主演、靠谱的导演、靠谱的编剧,开播后前4集波澜不惊,王凯帅气的外表、自然生动的演技、紧凑的情节与流畅的节奏、搭配开宙导演时而匠心独用、时而磅礴大气的镜头,实在是精品剧之一,无关题材、IP、等等其他,单凭精良的美剧式每周三级的周播的剪辑节奏,这种模式将成为这类剧的标杆也不为过,或者说是这种模式最贴近优秀者之一。

  然而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仅有精良的制作和演员演技的加成就够了吗?不尽然,近年流行的找梗是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方式,于我则更愿意用打动观众这种描述。如十年前《士兵突击》中五班战士在荒凉的原野上,沐浴着夕阳向着离去的战车敬礼而让我突然泪如雨下,镜头带给观众的一击而中的震撼和久久不能忘怀的感动,十年后我依然记忆犹新。

  让人惊艳的是在蜗牛第五集,我再一次在小银幕上被感动,多年前的感觉再次重现。季白在中学门口,与叶子通话后拉远的镜头中,简洁的镜头让银幕前的观众真的能get到此时此刻季白内心的犹疑,无奈,拉远镜头后,季白面对的路口暗喻了小叶子所处的命运路口,再次拉远后的镜头让我感觉到了在命运面前,人的渺小与无助,直击银幕前你我的内心。王凯的肢体语言,简洁准确,是在用背影飙演技吗?不由得让我回想起梁朝伟和张曼玉《花样年华》中暗夜中旖旎的背影,虽不同意境,但确异曲同功,未来可期。导演的格局没有限于男女的小情爱、也没有限于个人站在人生路口的犹疑,拉远的镜头直击命运与人性,有野心的导演与有野心的演员的共鸣,在这一刻被观众get到。还记得李安导演的奇幻漂流吗?派漂在大海上满天的星星和满地的萤火虫,宛若世间只有你我的那一瞬的驻足。这一刻,我感同身受。

  每年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大多都没有看过,看过了就也就忘了,也许十年后我记不起蜗牛探案故事、甜甜的爱情线以及欢脱的日常,但王凯的背影以及开宙导演的长镜头将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偶尔思及人生、命运仍会浮现。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九):1-3集剧评

  1.想当宙斯。打光,节奏,配乐,玩儿梗抖包袱,动作戏份剪辑清晰流畅,镜头角度的丧病(三哥机场推行李手部特写至少有三秒我会说?),都是超出了预期的精彩。

  2. 主要人物基本登场,个性鲜明,全员卡通化的设计由原著衍生出来,照顾了观众观影习惯,该交待的社会背景也都清清楚楚,信息多而不乱,非常不错。

  3. 三哥:简直完美到词穷。于公脑力值、武力值全部满格,业务能力、领导力一流;于私为朋友远赴缅甸找长辈旧物,试问谁不想有个这样的竹马?目前展现出来他性格里最有意思地方就是特别直截了当,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喜欢栩栩进队就当面说出来,怼人也从不留情面。这样的面冷心热的季队探案之余如何谈情,实在叫人期待。

  《如果蜗牛有爱情》观后感(十):感谢正午阳光没有把这部剧拍成玛丽苏小言神剧

  其实我并不喜欢做打分评价这种事情,每个人都有与自己修养和品位相当的主观审美,强求不来。我记得以前学过一篇英文短文,题目叫做“一人之美味,他人之毒药”,好巧,讲的是蜗牛。

  我是个推理小说爱好者,福尔摩斯,阿婆系列,日本的各种推理小说作家的作品,能找到的都会看看。这本原著我初看的时候是拒绝的:这根本跟推理破案烧脑没什么关系,就是借着破案的名义谈情说爱的小肉文一部,而且文字水平还倒人胃口。所以对于由它拍成的剧起初也是拒绝的。后来听说剧本经过大改,爱情戏码已经缩减到最小,才觉得有了一点看看的兴趣。

  但是看到今天,我开始被这个制作团队的职业精神感动,觉得有必要为他们说几句话:关于破案这件事,我们已经习惯了故事里精英天才们凭借精密发达的大脑,观察人性,推理判断,然后轻松的直接指出凶手,所以故事的精彩程度往往取决于罪案设计的有多么精妙。从这一点上来说,蜗牛的案子确实朴实了一些。但是,他却真正的展现了刑警这一职业的面貌:他们依靠的是踏踏实实的调查取证,需要克制的是无法压抑的愤怒,需要面对的是失去亲人战友的伤痛,甚至付出生命。他们的职业不是艺术也不是技术,而是血淋林的现实。这部剧让我对警察这个职业,有了更多敬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