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发师》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理发师》观后感10篇

2018-01-02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理发师》观后感10篇

  《理发师》是一部由陈逸飞 / 吴思远执导,陈坤 / 曾黎 / 王雅捷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发师》观后感(一):唯美理发师

  昨晚去电影院看了陈逸飞的《理发师》,感觉真是不错

  每一个镜头都像是一幅画卷,色彩画面都相当相当美,不愧是视觉艺术家,完全不同于张艺谋、陈凯歌那种所谓大片里的大而无当的视觉效果

  斑驳的小巷石板路、白墙黑瓦的房子、稻草垛、弯曲的小湖、小桥,配着老式留声机唱片的咿呀呢喃,配着陈坤沉郁羞怯的眼神,配着曾黎寂寞深情的凝望,一个理发师和他起伏跌宕命运故事就那么浪漫残酷温馨而荒诞、凄美而无常地展开了......理发师和他师叔女儿烽火中唯美的爱情故事折射出一场人们熟知的战争,这个角度似乎是我们所不曾看见过的,里面有很多人性温暖、荒谬、沉浮,这个思想的表达也是我们先前从相关题材里所不曾发见了,这就感觉有了格外的意义

  ......上海理发师陆平来到乡下投奔师傅。黑围巾、短风衣,拎着皮箱。神情落寞,优柔。他缓缓走在宁静的小巷石板路上,忽遇一狗,便惊回首。在上海理发店杀死日本兵的镜头恍惚还在,内心惊魂未定。小巷是宁静的,墙壁斑驳,有着年深月久的苔痕。后来,一个骑脚踏车的女孩从身后窜过,背影曼妙,身段妖娆,让陆平注目良久。这正是即将与他的命运牵连在一起的宋嘉仪。后来有一段戏,是他们一起骑车,他带着她,她揽着他的腰,一路出小巷,过小桥,绿草萋萋,湖光水色,观众正陶醉在这温暖浪漫的画卷里,忽然天上隆隆飞过日军的飞机,然后就是轰轰投下炸弹,刹时火光冲天。陆平和嘉仪匍匐在草丛里,仰头望天,表情惊恐......戏里充满了这种浪漫和残酷交织的无常。画面有着动人心魄力量。许多的地方美到极致,便让人感觉悲从中来......

  故事讲得很巧妙很到位,这也使它不同于现在的所谓大片动辄就没什么事情节让观众莫名其妙的情形。它的故事有着三十年代上海的特有味道,也有江南古镇古朴宁静的氛围,就像陈逸飞的许多画作一样生动而美丽却惆怅撩人,让人叹惋......

  值得一提的是陈坤的表演非常棒,他的气质与理发师陆平非常熨贴、吻合,安静沉郁的表情,惊鸿一瞥的笑容,柔弱优雅外表,有一点青涩有一点内敛。设想一下这个角色让霸气十足的影帝姜文来演,一定会让人感觉别扭变味---幸好他罢演了,这也是命运的更迭。

  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一幅幅唯美的画卷,一个个唯美的人物。这就是理发师。

  《理发师》观后感(二):自此喜欢上陈坤

  太好看了。

  看完一部喜欢的片子,心里会沉实下来。

  然后就不那么焦躁,不那么执拗,放下对许多事物的偏见。

  我一直不太爱看以战争、杀戮、文革这类为背景的片子,太堵心了。

  尽管我知道里头可能很有些动人的宝贝,可仍觉不足以抵消那样的难过

  生活本身已够艰难,何必再给自己找罪受,还是看个轻松愉快的文艺片划算些~

  这部电影给我的视觉感受使我不断搜罗记忆,画面的美感和以往所见的,统统......不一样。

  陈逸飞,他的电影散发着油画般色彩,缓慢、唯美中见苍凉,却不知那苍凉是随了哪一抹油彩而来?

  《人约黄昏》,是我所知道的陈逸飞导的仅有的另一部,只好小心翼翼地不舍得看,看完了,就再也没有了。

  我一直不太喜欢陈坤,觉得他有些脂粉气。

  演过的片子,有一搭没一搭的看过一些,但即便是《画皮》里头的将军,也显得阴柔有余,气概不足。

  本片开头一幕,他被不同品种的人类呼来喝去却始终温和纯净的双眼,在旧上海理发馆暧昧的灯光下,竟是桃花般清澈。

  以前看八卦娱乐,听说他生了一双桃花眼。呵。桃花除却娇媚,亦不失柔韧纯美。除了他,我想不出还有谁更适合陆飞这角色。

  英雄的故事常叫人荡气回肠,然而普通人在命运的摆布之下,以什么样的姿态生存,能够保全自己而不失尊严呢?这命题真让人为难。

  女子隐忍教人敬爱怜惜,陆飞,一个对旧社会的终结、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群众的解放全都无关紧要的理发小生,他的隐忍不免教人心酸。

  初见嘉仪,她骑着脚踏车从小巷子里经过,细长的麻花辫儿垂落双肩,曼妙旗袍衬托着美好的腰身,浅浅看不见的车轮印上了他苍黄的心。

  为什么用苍黄呢,噢噢,那是大上海歌女半眯着眼微斜着身儿缓缓吐出的老情歌,那里有你侬我侬,也有你休念我休想。

  老唱机添了很多的暖,这沉默而忠实的老兄弟,在他手指温柔拨弄下,发出动人的旋律,抚慰着空落落的屋子,和被战火荼毒的世界

  我想,嘉仪对他一见钟情,其中一定有这架老唱机的功劳,它营造的氛围赋予这相貌俊俏眼神专注的青年一股在当时不可多得的文艺气质。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需要一些幻象,那是某种被称之为憧憬东西,,,如果世界上还可能有更美好的东西,我们就暂且活下去吧。

  最后他的老唱机瘸了,发不出声音来,他也瘸了,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空洞,一瘸一瘸地奔跑等待着嘉仪下了车来寻他。

  而当裹着粗重衣裤的嘉仪终于远远地站着,喊出那一声熟悉的“表哥”,他犹信不过自己的眼。

  嘉仪卸去了胭脂,一张苍白的素脸望着他笑,伸出手去握他,而他竟缩了一缩,始终不相信似的,我的心都快苍黄了。

  待到他确信地用力握住了她的手,一瘸一瘸地在黄土地上走,我又晚节不保,眼泪哗哗哗下来了。

  不知道合不合时宜地想起一句被说滥的话,他们不过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片子也有多处牵强,最开始眼见着歌女被凌辱而战战兢兢地继续给另一个日本人理发,我正暗自着急呢,,,他忽然失手划过那日本人的喉咙,力道之大,下手之准,让我直接傻眼了。以他谨小慎微忍辱负重性情,这样的“失手”也太戏剧了。。。

  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了不给日本军官理发而自伤手指,我看了心里大感痛快,那倔强的表情我很欣赏。不过心里总觉得这是导演在安慰我们呢,并不符合他的性格,他虽然是个“玩刀的”,但实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青年,所求不过是温饱与安宁度日,他怎会冒了生命危险做出这样激烈的反抗?好吧,我可以理解成他因为看到了胜哥和寡妇的死而受到了刺激,或者再往前追溯是因为给一帮八路军敢死队剃光了头而受到了鼓舞,,,然而这么一来他的利用价值也就没了,居然没有被盛怒的皇军枪毙掉,这太匪夷所思了,那位皇军显然不可能是被他的正义凛然所打动,比他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在当时一抓几大把,皇军要那么有同情心那么有爱心那么有正义感,就不会在出现在那地方了。

  于是我想,估计是导演舍不得让他这么早死,后半部分我一边欣赏着俊男美女一边提心吊胆着,生怕一个不小心他就突然死了。

  我当然不希望他死,但是在那种氛围下,每个人的生命都那么轻贱,不由得你不做好这种准备。。。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芙蓉镇》里的姜文来,也是个隐忍的文生,不过他隐忍得彻底,所以我坚信他不会无故被弄死。

  插个小八卦,陈逸飞原先要选姜文来演陆飞的,后来不知怎么没谈拢。为此我感到深深的庆幸,我是很喜欢姜文的,但姜文不适合这个角色。

  首先,他没有桃花眼,其次,他有点胖,还,,还有点大胡子......所以他可以演文人,但“文弱”的就不行了,他气场太强大。。

  《理发师》观后感(三):生命是不是本就应该卑微

  为了看曾黎才看的这部电影,看到海报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一定是我希望看到的。这类片子大概只能留在十年前了,可惜那时没有很好的市场,现在电影远没有当时那种意境和深度,而且北影中戏96级那一批明星演员的演技确实是巅峰。两人将彼此的爱意隐匿在心里,以至于自己起初都看不出陆平对嘉仪是否有感情。就像台词说的那样:“可惜一切都来的太晚了”“即使早遇见几年,我也只是个剃头的”。乱世中,卑微的生命固守着倔强的坚持淡定目光、深邃的眼神,传递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执著世事无常,平凡如你的小人物终究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他像一粒尘埃,飘忽而无助,任由摆布,面对生存,别无他选。 好男人天生是为有光彩的女人而生的,好女人天生是为出色的手艺人而活的。小人物也有底线,也有爱情,也有梦想。嘉仪的梦想就是陆平。看到结尾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难过。以后等待着他们的不一定是幸福,但好在没有人可以妨碍他们在一起了。 最后的最后,还应该记住陈逸飞导演,一定要记住他曾经拍过一部电影《理发师》。

  《理发师》观后感(四):[2007/11/10]

  下的版本也不知道为什么缺了很多内容,曾黎还真不是一般的丑,要不是导演看她身材好,根本就不会用的吧,演的也很一般。不过话说陈坤真是国内少有的演技派偶像。出道的时候还被拿来和陆毅比来着呢吧,现在谁要是这么比肯定笑掉大牙了。陆毅除了在永不瞑目里面有一点阳光纯洁,以后怎么看怎么和帅不沾边了吧,不禁看。陈坤的表演不愠不火的,其实已经炉火纯青了,而且人又那么谦和,电影频道当时那个很多明星来串台蒋晓涵主持的访谈的时候,陈坤终于是他本人了,不是演员了。他说的那些话让我对他很尊敬,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他有自己的奋斗和立场。而云水谣里面他不如李冰冰抢眼但李冰冰还是让我讨厌,有人说云水谣里陈坤不够好换成刘烨也许更好,我也同样喜欢刘烨,但是陈坤做的很好了。理发师的节奏,很长的片子,可能是导演的关系,确实有点散,唯有结尾是我喜欢场景和情节

  《理发师》观后感(五):熨帖

  五星是给我自己看的

  我想以前搞错了,一部电影让我记住一定不是他在大部分方面都还不错,而是有一点非常好。

  一直幻想江浙女人一如王安忆书里般活得明白,知道要自己什么。刘寡妇一句:我要是你啊,就干脆把彩礼退了。她们知道让女人活得好,应该选个什么样的男人。所以江浙男人普遍乐意做家务,乐意让自己老婆适意一些(呵~扯远了)。可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爹为了给早去的孩子妈一个交代把女儿嫁给了军长,“官做到这样,也不容易死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平安是最好的境遇。

  打仗么,哪能和平时一样思量呢,可过了白日的太平日子,总有夜深人静什么的时候看得见自己的心。

  这世上,总有个人是真的明白你。他不用说什么,看一眼就什么都明白了。你说什么不用脸红,其实就是说给自己听的一样。你遇到过吗?

  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亲近的两口子要“相敬如宾”,不是疏远了么?你替我想,我为你想,那不是什么手段和地位尊卑,——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你做你,我愿意——大概就是两个人心里的想法吧。你说两个人这样过,还为什么要分开呢,还有什么可寻找的呢。

  很久以来,我都忘了原来自己懵懵懂懂时知道的那最原始的爱情什么。喇叭里放着我初中时听的“国王的新歌”,我知道,这就是我那会儿所知道的爱请,就是这样的。熨帖的爱情,那好像也不是爱情,亲情什么的很像,长长久久的不计较什么得失,又好像是出于自己的良心。就是彼此的熨帖。

  他们都期望什么?这么失望。这就是个爱情片,拍给你,好让你哪天看清楚你寻寻觅觅找的是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