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经典影评10篇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部由俞钟执导,李幼斌 / 殷桃 / 沈晓海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那遥远的地方》影评(一):越来越红色
为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红色题材的电视剧是一部接着一部,想想最近看的电视,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都是赤红赤红的。在学校的时候,电脑上看的是《潜伏》《我的团长我的团》《人间正道是沧桑》《杀虎口》,回家电视上看的是《高地》《在那遥远的地方》《绝密1950》《对手》,换台看见穿着军装的就停下,看完了就热血沸腾,晚上做梦都是奋勇杀敌的……
中央一演《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时候,匆匆扫了几眼,对大牌明星的阵容很是不屑,一直在跟着爸妈看《关中枪声》,对李亚鹏这次的演技赞赏有加,后来江苏卫视重播《遥远》,忽然发现了沈晓海的身影,一直比较喜欢他这种类型,虽然以前都是演的大反派,加上喜欢殷桃,就开始看看到底讲了个么,没想到情节真的很好,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国的热情,都表现的很真实,怪不得创了央视关于军旅题材的收视冠军呢~~
里边俺最喜欢的就是丁浩天,不仅仅因为他对袁鹰不图回报的爱,因为他正直善良的品质,还因为他对祖国无限的热忱。丁浩天式的感情,他有着最高奉献的爱,“当我想表白的时候,可是她喜欢上了别人,但只要她幸福,我算认了,我认了。”袁鹰说他傻,因为他从小到大都对她好,所以她习惯了,看不见了,而他又不说,即使旁边人都急的不行了,他还是不说,这种爱才是真正的爱,大爱无声。丁浩天的品质,犹如他的感情,深沉、执着、奉献和无私,就像昆仑山一样的品质,这也正是老蔫班长选他为接班人的原因,在吕强闯了祸的时候给他背黑锅,在受到错误处分的时候从不辩解,对于吕强和袁鹰闹别扭的时候极力劝说和解,正直无私的让人心疼。丁浩天对祖国的那份热爱,从他几次主动请缨去圣女峰哨卡就能看出他那种“缺氧,不缺精神”的军人使命,面对五星红旗在白雪皑皑的昆仑山上飘扬,即使再苦再累都能坚持。
真想去体验一下边防军人的感觉,在茫茫白雪的昆仑山上,在荒无人烟的圣女峰哨卡,去保卫祖国的西部防线,把自己世俗的灵魂净化一下,去体会生命真正的价值。
《在那遥远的地方》影评(二):遥远的寂寞
这算是我第一次静下心来看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
昆仑山,圣女峰。一群边防战士。
每天面对的,就是茫茫雪原和滚滚孤独。仅仅只是为了为祖国守卫边疆。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总喜欢将孤独挂在嘴边,昭示自己的寂寞,诉说自己“明媚的忧伤”,看了这部电视剧,我觉得和那些边防战士比起来,80后、90后的所谓的孤独,不过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呻吟罢了。
战士刘大昭,每天都会一个人坐在山顶上痴痴盼望车辆的到来,面对生命绝迹的高原,车辆就是活力就是希望。
那一份山上的孤独,那一种坚守着孤独的精神,那一群坚守者孤独的人,让我震撼、感动。
世界上真的还有很多别的孤独。
相比起那些边防战士,他们的孤独的朴质美丽,我们内心世界里的小孤独就显得软弱无力了。
也许,比起他们,在幸福温暖的包围中自我哀怨着的我们,确实孤独。
我们时间太多环境太优越,没有可担心的,于是静下心来了一本正经地孤独。
《在那遥远的地方》影评(三):深藏于心的如歌岁月
没有空洞的口号,但“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却是对特殊年代里中国军人最生动的描摹。
我心中的感动与经典,还是与中国文化相濡以沫的内地电视剧,尽管我看过的非常之少。最近,看完《在那遥远的地方》,真觉得经历着幸福的回忆,我不免又想起了自己那些夭折的理想、美好的品质、褪色的情操,不禁又想起那如歌的青葱岁月。
初中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高中的时候,希望自己乐于奉献、服务西部,可是大学毕业了,我发现,其实我根本离不开现在的生活了,我虽没有高度的物质化但是却抵挡不住都市的诱惑,终于我放弃渴望,回到家乡,那甘于平凡、乐于付出的理想已然成为了泡沫。所以,当我看着这些战士,牺牲小我,驻守边防,在海拔5380米的哨卡生活着,才真正感觉到,这才是生命真正的价值,这些超越物质重新扬起理想风帆的人,孜孜不倦追求着心灵的富足,不断付出真心和热情,轻轻诉说着深沉而内敛、寂静又壮美的感情。也许,这个故事不免落入俗套,但故事的旋律却始终那么动人,如此的一种旋律,没有用来歌颂什么,它只是触动着你心灵、让你翻过时光的山岭观赏到不常见的风景。这部剧的成功,不仅是展现了边防战士生活的世界,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其所传达出弥足珍贵的情之意义,“亲情、友谊、爱情、战友情,以及爱国的热情”更为难能可贵。情感是生命辉煌的太阳,心中充满爱的力量就会奋力起航。
这部剧,爱情感人,亲情无价,友情珍贵,每一种情都铭记于心;这部剧,人物个性鲜明,每一个都可独立成章。
我印象最深的是丁浩天,憨厚老实的丁浩天对于袁鹰的爱默默无声但更有力量,不把爱挂在嘴边,但总是把最好的爱给她,他为她无言付出,无私奉献,无论他能否给她想要的,但是他把所能够给袁鹰的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她。即使知道她心中所爱的不是他,他还是默默承受,他即使酒后吐真言说的话,都不免让人有些心痛,丁浩天喝醉时说,“当我想表白的时候,她喜欢上了别人,但只要她幸福,我认了,我认了……”有一种爱也许是寡言的,但会是深沉的;有一种爱不去想着占有,所以更显伟大;有一种爱,虽然舍不得放手,但是放开手后却是希冀所爱之人生活得更幸福,像丁浩天这样的爱,电视机前的观众又怎能不被震撼?
反观吕强,他的爱浓烈,他会勇敢告诉袁鹰自己的感情,他会偷偷制造浪漫,让驻守边疆的生活平添几分色彩他不断编织着美好的希望给袁鹰,可为了自己的前途又去追司令的女儿从而再亲手击碎这一个个希望,等到他开始反思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他和司令的女儿最终分道扬镳,他踏上南去的火车,思索着遗失的美好,憧憬着未来的日子。丁浩天和吕强的结局是意料之中也是耐人寻味的,影视作品需要向真向善求美,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质朴,因为纯粹,上天也总是眷顾那些善良诚恳的人。做一个拥有美好品质的人,才会发现美好的时光总是保持不变。
女主角袁鹰,对朋友无微不至、对伤害过她的人宽容、对父母贴心,有着完美的人格,散发着强烈的魅力。她最终的牺牲也许有一点“煽情的力量”,但同时升华成颇有高度的人物形象,因为她用生命恪守了“一辈子为昆仑山的边防战士服务”的理想,人如其名,袁鹰,就如同翱翔天空的鹰,努力在飞,追求着美丽的人生梦想。本剧虽然主旋律,但也如菊香四溢。
深藏于心的如歌岁月就像这部剧的片尾曲一般回味悠长
那时候的风儿多么清香,所有的日子在欢声中流淌
蓦然回首的泪光中,青春的旗帜在岁月中飘扬
假如青春可以重来,我多想回到那逝去的时光
《在那遥远的地方》影评(四):大爱
这是我第一次 先写了题目再说话
不一定主题就是这个吧 只是今天刚看完这部电视剧
让我一度不落泪 被征服
是一部值得看的电视剧 而且在看的时候
从一种非人物的视觉上 我深深地从心灵上喜欢 幸
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爱着这个故事 也许是自己内心深处
对 幸福 这个虚无缥缈 却令人向往的定义的一种热爱吧
而当我看完 在遥远的地方 之后
我知道 这是一部跟 幸 一样令我感动到心灵的电视剧
然而 也不仅仅这样 我甚至感觉 它带我的 有略超 幸 的趋势
有那么多热播片 虽然也看过会激动 会力荐
但是这一部 不同
是一部会放进名字里的故事
《在那遥远的地方》影评(五):雪山的情怀
从看<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我除了看一些偶像剧之外,也对这类红色年代题材的电视剧颇感兴趣.
其实这也是个比较俗套的故事情节,就是亲情中的认父,爱情中的姐妹以及友情中的战友.
但是毫无疑问,这是部感人并催人泪下的电视剧.
围绕故事情节发展的跌宕,人物描写的性格之鲜明,着实会让观众爱狠分明.
剧中,感人的场面有很多,比如司令员因为要尝还战友的救命之恩,毅然把襁褓中的女主让给他战友抚养,并在后来得知自己的亲生女儿就在身边时,也没有说出来,守住了承诺;又比如丁浩天,那种默默付出,并不要求回报的爱,是大爱,是一种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情感,在最后女主跪倒在雪山上时,这样的爱情得到升华.
还有就是吕强和韦洁,而这一对,往往在视频播放的下方评论处,总会引起热烈的讨论.因为人物性格刻画的鲜明,所以感觉这两个人物看起来是那么的有血有肉,且入木三分:吕强呢,可怜之人必有可狠之处,可到最后当他跪在了雪山面前,我觉得我既然能够有种能理解他的感觉;而韦洁,她有一种对爱情刁蛮执着的可爱,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女配角.
茫茫的雪山,浓浓的情怀,故事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实让人动容.
:看这部剧前,一定要准备好纸巾!!
《在那遥远的地方》影评(六):人品问题
很少有机会闲下来看国产电视剧的,平时打着学英语练口语的幌子,把热情都献给了美剧。这次看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却有点停不下来,非要拉着身边的人一起看。
这部剧给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把我的眼光从宿舍里几个女生之间七七八八的生活琐事转移到一片新的视野,从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氛围中脱身,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感受到了大气磅礴的理想。在茫茫雪山里物质贫乏的生活中,理想和信念才凸现出来,被刻画得丰满充实。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感受最深的说不上为祖国现身的崇高,反而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用来损人的“人品问题”。开篇出现的丁浩天貌不惊人,给人的印象真的不深。反倒是吕强一番真情告白,让人充满了期待。不想,后边演着演着越来越讨厌姓吕的,油嘴滑舌,处处钻营,虚伪又功利,一副标准的小人嘴脸。丁浩天这个人物却表现大好。正直诚实,讲义气,踏实可靠不怕吃苦,再加上那个年代高中生的才华出众,使我不得不返回到第一集开始的地方,看看那个中年人是不是他!赞一下影视、文学的高超效果吧!
我想我们身边总是有小人存活,同时也有值得学习的正直仁义的人。反思一下自己的人品,还是学习一下高原上翱翔的鹰吧!
还没看完,写到这里。
《在那遥远的地方》影评(七):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看到丁浩天站在圣女峰烈士墓前缅怀他的战友和爱人,缅怀他的青春岁月,我不禁想起了麦克阿瑟引用的这句名言。不同的国度,表达的却是同样的感情。不仅是丁浩天,也不仅是韦铁和袁有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最终都将成为人生的一个老兵,逐渐凋零,但是自己的理想仍然深深埋在心里。那飘扬在高原的鲜艳的五星红旗依然鲜艳,那铺满白雪连绵不断的昆仑山依然无限无边,那宝贵的青春啊都洒在它的上面,只是时代已经改变。没有人愿意懂,也没有人可以懂,只有默默的向墓碑下的战友们倾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袁鹰你走时那雕塑般的样子也已经模糊不清。至少你在我的心中是不朽的,可是就连我也不是不朽的。是啊,世上又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呢?我们不断的重复着永垂不朽是不是自欺欺人呢?
我又想起很多科幻作品中提到的星际旅行和移民。地球那时已经拥挤不堪,环境恶化,必须找到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于是勇士们被招募,乘坐星际飞船去实地探查那些候选行星。由于距离太远,必须以近光速的速度行进,而相对论告诉我们速度越快,时间越慢,等到他们重新返回地球之时,于他们可能只有几年,于地球上的人可能已经过去几百上千年。那时地球已经逐步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不再需要他们了,他们当年的亲人朋友早已离世,当年的文化也早已当然无存,他们仿佛是史前人类突然暴露在了现代社会中,无所适从。这些当年的勇士们会做如何感想呢?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当年的理想是不是荒谬呢?
我又想到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长生不老是不是一种刑罚。有一个电影叫《the man from the earth》,那里面的男主角就具有不死的特异功能,他从石器时代一直活到现在,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不衰老的秘密,他保持着十年一换地方的习惯。想象他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一一离自己而去的样子,经历了这么久的历史,任何理想和目标在这种大尺度坐标下都失去了意义,没有理想的生活应该很痛苦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又怎能太奢求了呢?还是苏东坡的《前赤壁赋》说的好啊: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撃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在那遥远的地方》影评(八):冰雪的信仰
丁浩天对袁鹰,彼时爱得深沉,无声胜有声。
剧中最感动我的一幕是新年的第一抹晨曦抚摸圣女峰时,全体官兵战士面对皑皑白雪,庄重的升旗仪式,高呼:“祖国新年好!全国人民新年好!亲人新年好!”
八个月大雪封山的日子,见不到一个人,见不到一辆车,甚至看不到一只野兽,但有那么一群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地坚守在祖国的西大门,辽阔的冰天雪地里,孤独与寂寞蚕食着正值血气方刚的青年。
一个神圣的称呼,朴素而坚实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