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尽头》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爱到尽头》是一部由尼尔·乔丹执导,拉尔夫·费因斯 / 斯蒂芬·瑞 / 朱丽安·摩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到尽头》影评(一):剧情引发的胡言而已,和故事本身没太大关系。
劈腿不但做贼心虚劳心费神,还是桩非常考验人品和眼力的事儿。不管是动了真情还是逢场作戏,遇到猪队友般的情人,就别想好聚好散。
门里日渐乏味的原配让你满脑子只有带着嫌弃的负罪感;门外的小三风骚绝代也就罢了,只怕她没了风情只剩臊气,像烂泥一样黏上了就甩不掉。要么原地站着卡门卡到死,不论进退必有伤亡。
误会是通杀古今中外的凶手,让一切死的不明不白。沉默和臆想是两位帮凶。但愿最后它们都能被一个叫坦诚的人给干掉。
细腻敏感的人,好起来很贴心,作起来无止境;而老实简单的人,有多可靠就有多无聊。
o,还是一拖二吧~
《爱到尽头》影评(二):God, Love, Promise... Well, what the hell are we supposed to believe?
为了欣赏下Ralph Fiennes这位男人,墙里墙外翻了个遍,没看完。
神。神大概是个CEO,他负责签约与监管。
爱情。从伊甸园开始爱情就是禁果,无药可治,那些自称遁入空门的人大多徒劳,否则就不是亚当夏娃的血脉。
承诺。人生来有罪必须忏悔,忏悔意味着承诺,承诺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尊严,尊严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就是他/她全部。
arah, Maurice, Henry的悲剧在于他/她爱着她/他的时候,神没有让他们知道。当他/她终于知道后,神又无情的夺走了她/他。
神、爱情和承诺,人永远不懂。
有些事情 永远不需要解释。
《爱到尽头》影评(三):你这样淋雨,总有一天会感冒而死
两个小时的屏幕上,雨下得没有边际。空阔黛寒的街景,细致温暖的肉身,昙花一现的海滩夕阳,最后都沉没到雨中。《恋情的终结》,由作者格林亲自参与编剧被搬上大银幕。受小说影响太深,我不太敢看这部片子,但终于还是看了。
主要人物的选角都贴合想象。Ralph Fiennes把情人的乖戾之气演得扑面而来,也许扑来得太多了。Julianne Moore,可以目睹这朵玫瑰在天人交战中枯萎的过程。至于Stephen Rea,简直就是那倒霉的丈夫本人。父子侦探也很好,喜剧元素几乎让他俩给包圆了。
剧本改编出色,浓缩和剥落了诸多细节之后的故事一气呵成,现实与回忆频繁地切换,但很自如,很快就能让人无隔阂地被带入其中。这一半归于内在严密的逻辑,一半归于演员的表演技巧。那些眼神,面部肌肉轻微的颤动,手伸缩之间的角度与姿态……直接进入观者内心深处,可以预知到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巫婆式的预知,是演员的辉煌成就,也是对观者的诅咒:因为你知道,在与相同的情况下,你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会去爱,去希望,会失去,会哭,会死。心丧如死。
意外的是,“那个”宗教主题反而在情节的流畅中显得突出了——天主的胜利,上帝的爱与奇迹。女人背弃了向上帝的承诺,终于死去,在她身后,留下一串因其善良与德行而产生的奇迹,如同点亮了通往天国的灯廊——格林你有多么热爱犯下罪行的圣徒!两个男人,丈夫平庸愚钝,含着热泪站在他被安排的可笑位置上,只因为形象太过世俗化而没有人留意他的爱意与痛苦。至于情人,妒忌的情人不是在与丈夫也不是与其他任何男人,而是在与“他”的争夺战中败下阵来,高高在上永恒的的“他”。情人用妒忌来证实自己的爱,可现在“妒忌”在“他”面前不值一晒了,那爱呢?我们人类这脆弱的、自私的、善变的、毫无理性地狂热着的情爱,还有何价值?
情夫与丈夫,在伦敦夜晚的雨中相遇:“你这样淋雨,总有一天会感冒而死。”类似的台词一遍一遍在剧中轻描淡写出现。最后我们终于明白了,它说的并不是雨。我们不相信感冒会死人,不相信爱情会致人死地,更不相信奇迹和上帝——宗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直到那些深深违背我们意愿,摧毁我们信念的事件发生,毫无必要地夺走我们的所爱。
我想起在中国的话本小说与戏曲里,有一句司空见惯的话,主角在历经曲折终得团圆之后,抹着一把冷汗说道:“天可怜见……”或者是另一种情况,主角们执手相看泪眼,双双祝道:“倘使天可怜见……”此后便是滚滚滔滔的悲欢离合。但看书或看戏的人凭着经验知道,有了这句话向天乞怜的谦卑劲儿,故事结局终算不得太坏。这是中国式的智慧。但不论中西,最终最终的原因,是我们对自己,对爱人,对爱本身都并无把握(我倒想问问,怎么可能有把握?),所以制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庇佑者”或“假想敌”。
arra是个例外,她说:“爱不会因为我们见不着面就结束。人们还是爱着上帝,不是吗?虽然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他。”“那不是我这种爱。”“或许也没有别种。”这段对话真是荡气回肠,可惜我们总是要过去很久,才能知道爱人当年所讲过的那句话多么关键。
“我没办法为那种承诺负责。但有东西告诉我必须负责。我挑战了命运,命运接受了。”红衣的女人,走在空袭后弹痕硝烟的街道,如同走上了上帝的试炼场——也许接受战争与死亡会来得更轻松些。致命的痼疾就在这一刻生下根了。上帝也没有办法了,她必死无疑。这就是命运。对于命运我们没有什么可总结的主题。
真的,寻找主题是多么愚蠢的事情。真正的症结在于我们多么害怕又多么渴望知道“何时是终结”?恋情的终结,是末日浩劫后的地球表面,一片荒芜,但并不空无,因为一切曾经存在过。Sarra比那两个男人更早地到达了这废墟之中,我猜她交出的是这样的答案:一切将来也不会再有,爱到终结,同时也就是再无止尽。
《爱到尽头》影评(四):存在的存在
他所不知的,隐秘的神迹。
生活,还是上帝,常常做出暗示性的举止,错过,重逢,倘若有机会彼此诉着衷肠,尚可忘却那遗憾的苦涩。
只留幻想,与一个假如。
承诺,你会做到吗。
只是做不到,轻许的承诺,只似一张白纸。
我们都没有在庄严的纸约上画押。
背叛它,一次又一次。
却并不能否决。
那爱情的神圣。
失去的那一刻。
你会知道,爱,并不会因为离开彼此,而消逝。
正如人们从未亲见上帝,却一直,爱着他的荣威。
无休止的雨。
漆黑的寂静。
只是我。
终于懂得。
《爱到尽头》影评(五):情事终结
本片根据格拉汉姆·格里尼(Graham Greene)1951年的神秘浪漫主义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充满了老式好莱坞爱情片的怀旧意味。
1955年好莱坞曾将这部小说搬上大荧幕,主演为Deborah Kerr("From Here to Eternity","King and I","Black Narcissus","An Affair to Remember")和John Mills。这个版本也不错。
因为有我喜爱的英国演员Deborah Kerr表演在先,我对于美国演员Julianne Moore如何塑造这个quintessential英国女人十分怀疑。看过后才觉得,Julianne Moore有两下子,不再给我以平庸的印象。她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Ralph Fiennes扮演这类感情丰富而又强烈的文人可谓驾轻就熟。
评分:8 out of 10
《爱到尽头》影评(六):The Eternal Love
Love.
我们总在寻找。什么是爱?什么样的爱?为什么需要爱?我不知道,一直不知道。也许我从没有找到过它,也许我与它擦肩而过,或者我主动放弃,或者我将它埋在心里。Sarah寻找爱。找到它,抓住它,又放掉它,任其擦肩而过,只因为一个承诺。承诺是一个神圣的词,我们在说出它之前总要三思,因为我们都知道,必须要履行承诺。但很可惜,在这里The End of the Affair,它注定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影。Sarah的三个承诺,最终都成为了泡影,随着她的离开消失在时间里。
第一次,她在上帝面前发誓,与Henry,她的丈夫共度一生。她没能做到。第二次,她向上帝祈祷,如果Maurice能够活下来,她永不再与他相见。她依旧没能做到。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她对Maurice许诺,她会与丈夫离婚,然后嫁给他。他们会拥有一个孩子。但是,她依旧没能做到。前两次的食言是因为爱,对Maurice的爱。而第三次,却是因为命运的安排。
arah本不信教。她与Maurice都不相信奇迹。但是,为了救Maurice的性命,她屈服了。她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天能够让Maurice回来,而她将永远将爱情埋葬。影片中有一句话出现的频率很高“爱不会因为我们无法相见而消失”或许后面还有一句,它会永存在我的心中。影片的最后,Maurice向神父发泄怨恨,他怨恨Sarah相信了神父的话,怨恨上帝带走了她。直到最后,Maurice似乎也没有相信,但他却让上帝保佑Sarah和Henry。
有些事情也许谁也无法解释,就像Lance脸上的胎记在Sarah亲吻之后便消失了一样。没人能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不愿说Sarah是个天使,第一次,我觉得称谁为天使是对她的亵渎。好吧,即使她是,那么也是个迷惑的天使。即使她对神父忏悔,即使她以天主教的方式下葬,即使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命运挑战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原点,我依然觉得,她是超脱于任何的存在。
arah生活在很多的矛盾中。她与Maurice相爱却注定无法享受,她与Henry结婚却几乎从未体会到幸福,她在婚姻与爱情中挣扎甚至从未完整的获得过任何一个,但是在她即将离开的时候,丈夫和情人同时陪伴在她身侧。注定不能共存的承诺与爱却在此时呈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和谐。如此怪异,但不知为何异常的自然而圆满。
我想,我从未懂得过爱。
《爱到尽头》影评(七):什么是真爱?
影片主题讲的是一椿婚姻出轨的故事, 自古以来无论东西方的伦理还是宗教教义或道德人情,出轨都是要受谴责的,要受审判的。所以当灾难来临时,女主角许下以忍痛割舍爱情来请求上帝救赎情人生命的誓言,当奇迹出现愿望成真时,她惊异地认识到上帝之力真的是无处不在,她对情人说,有一种爱是不需要时时相聚在一起的,那是她的秘密,是她与上帝的协议……事隔两年, 他们又相见, 男主角怀着因爱生恨的嫉妒和猜疑寻找分手的原因,当他们敌不过人性而重坠爱河时, 她违背了与上帝许下的誓言而身染重病不久于人世, 她平静地面前自己的命运, 只因这本是爱的代价。
但我们还是不禁要问,何谓真爱?什么是真爱?影片中围绕着女主角,提出了多种的爱,如她对丈夫是一种手足之爱,她对上帝的虔诚之爱,她对情人的互相灵肉交融之爱,她对陌生的孩子的慈悲之爱。
这是多年以前的一个午后独自欣赏过的爱情文艺伦理片,由此而记住了两位演技派演员,那是1999年,十年以来,他们两人都成为了一线明星和最杰出的演员, 时间洗练了才华,岁月让他们焕发出夺目的艺术光彩,他们就是此片的男女主角拉尔夫费因斯和朱丽安摩尔。
《爱到尽头》影评(八):你亲吻了那块胎记了么
现在自己的快乐很容易,什么事里都能找到笑点。一定会躲痛苦忧伤远远的。不知道是不是到了“23岁你发现无论遇到什么感情你都会把身子挪远一点的“的时候。
她背叛了但是她是好人
我唯一的优点可能是不背叛
生活和电影是不一样的,但我知道自己在很多时候顺从了大众的有色眼镜,it kills the goodness.
三次承诺,不要说太多了……我这么个不相信爱情的人。。。
《爱到尽头》影评(九):爱的另一种外衣是不相见
可能是因为电影海报,可能是因为拉尔夫·费因斯,也因为这个有空闲时间的午后,看完了the end of the affair(爱到尽头)。看着这部带有浓厚爱情文艺色彩的影片,我几次都差点睡着,不是因为影片无聊,是因为自己真的很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种慢条斯理地叙述,最好夹杂着回忆,抑或倒叙、插叙之类。绚丽夺目的电脑特技我已无需抵抗力,故事的深度,叙述的手法我却更钟情。
这无疑又是一部我会喜欢的片子,无论情节、基调、叙述,都毫无争议。在很多人惊羡美国片的华丽外表之余,我慢慢咀嚼着英国式(也许是欧洲式)的深度,另有一番滋味。喜欢《英国病人》,喜欢那个英国男人,也喜欢这些英国故事。
爱到尽头,虽然标题如此,爱却并未结束,只是着另一套外衣继续存在着。大多有拉尔夫的片子总是如此,有夫之妇爱上这个男人,毫无抵抗力地爱着。为什么爱情总来得这么迟,然后又这么悲情。爱来得很迟已经是一种遗憾,然而上帝却似乎总比这个男人更眷顾那些他所钟爱的女人,早早就将她们召回到自己身边,给这个男人徒增无限的哀伤。
他的爱都不能长久,可能是因为连上帝都嫉妒他的缘故吧。片子从讲述男人的嫉妒开始,慢慢揭开其中的故事,最深处藏着的竟是多年前就已“死去”的爱情。他发现自己嫉妒的那个莫须有的第三者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遵守着自己诺言的莎拉离开了自己深爱的这个男人,忍受着长年的相思之苦。她无意地相信了上帝,就好像上帝真的存在一样。她的祈祷起作用了,所以她必须要离开他,因为她相信她无力与上帝抗争。
当她已经无力坚持这种生活的时候,上帝就及时地将她召回,似乎一切都应验了。所以他,莫里斯才会敲上那一行文字,leave me alone forever。他大概也知道自己对抗不了上帝,也好像上帝真的存在一般,他唯一能祈祷的就是上帝最好能够忘记他的存在,让他独自存在,因为他已经尝到了生活被上帝控制的痛苦,是永远的痛。
看完这部片子,让我觉得爱情的力量依旧是巨大的,尽管不能与上帝抗衡,依然可以是我们在这个世界赖以生存的力量之源。对于残酷的现实,爱情以它特有的方式继续存在着,它总是存在的,变换着不同的形式,就像一件件外衣,其中一件就是不相见。也许这是众多爱情外衣里面最朴素的一件,却给人印象最深。有人说,荧幕上的爱情不可信,因为真正的爱情发生在电影之后,因为之后他们需要面对这个现实的世界,就像我们身边的柴米油盐一样真实的世界。
的确,很多爱情故事都是大段大段的叙述他们是如何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从陌生到相识再到相爱,当他们走到一起的时候,这个故事也就终结了。有人说,留下的是对以后美好的遐想,也有人说,作者不忍写后面因为生活而变质的爱情,那不应该出现在描写美好爱情的作品里面,所以写到他们走到一起就够了。
所以,我更喜欢这种故事,类似“英国病人”,就如“爱到尽头”。故事一开始,他们就已经相爱,后面我们看到的,就是他们相爱之后的故事。也许这样不符合我们以前的那种习惯,觉得这样会破坏了爱情在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但是,如此片这般的爱情,才是我们经营爱情所需要的,而非虚幻的假想。我们只有敢于接受更真实的爱情,才能坚守住内心的那份美好而不会被破坏,一直到爱的尽头。
大家都在说,不要相信爱情,于是难道我们就真的能够不再相信爱情的存在了吗?大家都说,友情比爱情更可贵,难道我们就要把自己的爱情贬值吗?大家都说,亲情比爱情更值得信赖,难道我们就能够以此为借口而怀疑爱情吗?
爱情发生在对另一个生命的憧憬,就算是不能够相见,也依然存在。只是我们不再那么相信爱情了,正如我们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爱的真实源于内心真实的相信!
《爱到尽头》影评(十):爱的信仰永无尽头
找了好久才找到这里,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时不是这个名字,不过我更喜欢这个。爱到尽头,这个平淡无奇的名字真是我所见过最恰当的中文译名。
从中文的第一直感来说,“尽头”成为了修饰副词,有点Love to the Eternity的味道,这个双关的译法,一改原名那种Love is End的悲凉。
同样,电影中的女主角用自己的爱做交易,换回自己恋人的生命。没错,我的爱终结了,可,我的爱却永未终结。
所以其实在最初的那一瞬我就已经背弃了誓言,因为在我用我最珍贵的东西去面对我的上帝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是不再是什么万能的神明,而我知道,我心中那份爱才是不朽的,我的爱才是我真正的信仰,无穷无尽,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