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年情书》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百年情书》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3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年情书》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百年情书》是一部由金舸执导,李雪健 / 蒋梦婕 / 王柏杰主演的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年情书》观后感(一):意映 心随君

  “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是日也,中山先生悲痛题祭文,谁人能听到历史簌簌的风霜刷洗着那碧血蔓草的碑魂。心飞至亲人身边,伴其左右,共其辛苦,享其甜蜜。悲矣,痛哉,无不令人伤怀。

  晨光熹微,辛其劳作。彼时,城里气氛异样,人人面惧色,心惶恐。觉民已走十余日,初言奔为中华,言何事?事人言,广州起异变,出外游子命系否。惶惶丢劳具,入家门,双亲事与我,携家共逃之,恐及后代。顿时如中訇,事事何如此。痛如心死,眼无他物,全亦觉民身影。室外有声,开门有信,一为父,二为妾身。父读信来,目滞眼涩,万种悲情亦涌心上。我欲不信,君定不舍我,何舍我?进里厅,握门,泪涕连连读妻书。呜呜声通彻全屋,幼孩啼哭哽咽不已。

  父母俱叩门,言望虑幼乳,腹中亦如是。吾言心向君,随民往远行。双亲跪地哭求诉,何人能解其家愁。莫就是没,我何有之盼?君孤妾孤,言何妾自活?君想天下人共乐,舍我老少之小乐。君民族英雄,妾自何处?屋外风声呼起,君意带我走,雾内朦朦不见君。不见君,恍惚不知是何天。是矣,不幸生于此时之中国,君家定何焉?吾心亦小家,君心系大家,妾望夫化石,追随此情此景此人。

  依稀间,往事如画映在眼前。年少风华,秋水碧波,厅婉几折,居室庭兰。挥指间,哲思、国局尽言豪迈中。妾身女儿身 ,虽不至迂腐,亦不接新思想精华之处。君不厌其烦倾诉于我。动情之处双目凝视远方,日落月起,各司其职。卿卿于乱世之中遇君真乃幸事。父母劳君未来,君不同其想,走,妾不能阻拦,只心向君。逃亡数日,开门见君,思念悲伤,尽情涌之。胡渣满目,凝视君泪眼婆娑。夜日,君与我谈及生死,吾不惧死,独畏人世无君之孤。君婉解人生意义,吾辈如此相爱,浓至血液。哽咽间,怀生谓君,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此乃吾心志也。君应矣,若此次不实现诺言乎?

  碧血黄花,吾自去寻君,俟我于庭院,随君去远行。

  《百年情书》观后感(二):凄美情书 情撼百年

  凄美情书 情撼百年

  崤岭横云

  秋风起,秋月明,秋色宜人;心头紧,心潮涌,心绪难平。秋风拂过,摇落片片黄叶,而在我的心里,也有一片枫叶悄然飘落,那叶片镶着金边,中间却斑斑点点,似血迹,如泪痕,色泽殷红。

  这片殷红之枫叶似有灵气,径直飘入我的心中。疏忽之间,那叶片不见了,一纸发黄的信笺轻轻落下。定睛一看,此乃百年前林觉民慷慨赴死前含泪写就的家信,亦即《与妻书》是也。

  早先在语文课本中初识此文,便被深深打动,每读一遍,心中便热血沸腾。多少次,我在想,此文不只是印在课本上而已,它已经深深铭刻在亿万国人的心中。

  百年情书,如泣如诉

  一封家书,浓缩一百年前革命党人铁血丹心的情怀;一封情书,引出一个辛亥年间的凄美爱情故事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一百年前,在福建闽侯的一处庭院里,住有一对才子佳人似的恩爱夫妻。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是才子林觉民,风流倜傥;文雅娴熟、知书达理的清秀女子是陈意映,聪明贤惠。

  刚刚从东瀛留学归来的觉民,毅然走上推翻清廷的革命道路。在投身于广州起义的前夕,他忍泪含悲和娇妻生死诀别。

  义士在信中抱定为国牺牲之决心,决心杀身成仁。“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读到此处,忽想起昔日荆轲刺秦前的那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气,又想起鲁迅的诗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不仅潸然泪下为之动容

  凄美情书,撼人肺腑。

  曾几何时,花前月下,偶偶私语,卿卿我我,耳鬓厮磨,互诉衷肠,爱吾所爱,恋我所恋,在缠绵中陶醉于二人美妙世界中。这曾是已婚的、未婚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伊甸园,然而残酷现实击碎了林与陈爱的幻梦。

  每每品读《与妻书》,每每感受心灵震撼。世上情书千千万,唯有此书动心弦。这封书信融大义、大情、大理于一体,情到之处,感人肺腑,令人过目难忘。品读此书,我们读到了觉民对妻子恋情、对家人亲情,还读到了那字里行间跳动出的浓酽如酒的爱国之情。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以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字字铿锵,句句动人,既有革命党人慷慨赴义的豪气,又有儿女情长的侠骨柔肠在其中。

  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觉民倾其所有情感于信中,情深意长,既言家国之事,又诉儿女私情,为了国家的前途未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新婚燕尔的甜蜜,相敬如宾的幸福,宛若昨天,令人难以忘怀。“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吾真真不能忘汝也!”一处精致的小院落里,觉民、意映双双携手并肩,入门穿廊,或一起观赏梅花,或一起吟诗唱和,夫妻恩爱,夫唱妇随,此时,“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缠绵悱恻,情真意切,信中怎一个“情”字了得!

  然而,风云突变,“秋风秋雨愁煞人”,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多少缠绵恩爱的鸳鸯梦。其时也,“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清廷腐败民怨沸腾,推翻帝制,革命党人高举义旗,奋然前行。

  英雄扼腕,壮士断臂。林觉民写罢情书数日后,遂加入广州起义队伍之列,勇攻总督衙门。

  百年情书,长歌当哭

  在这封凄美哀婉的情书里,林觉民一口气写下了62个“吾”和52个“汝”,至情至爱,感天动地,把那种卿卿我我的夫妻之情以及面临生离诀别时的留恋和牵挂表现淋漓尽致,可谓是字字有其真情,句句感人心灵,读之,纵使铁石心肠之人,也不免落泪。

  记得每读到“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读到此处,总恨苍天无情,为何要让恩爱夫妻阴阳两隔。一股酸楚之感涌上心头,几欲喉咙哽咽,几欲不能自己。“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非也 !非也!在此二人面前,此言甚是荒谬也!

  为了保守秘密,行前一直不曾把行踪告诉妻子,觉民忍受着诀别时内心的疼苦和煎熬,“故惟日日呼酒买醉”,自责、自惭之情,跃然纸上溢于言表更有甚者,觉民临终托付后事之言,读之,令人黯然神伤。“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壮哉,豪杰觉民!伟哉,真情丈夫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怀着难以割舍的亲情,林觉民拭去眼角的泪水,英勇地冲在攻打总督府的路上。在受伤被捕后,面对清朝地方官吏的审讯,慷慨陈词,宣讲革命,最后从容就义。面对只有24岁却坚贞不屈年轻革命党人,两广总督也不禁叹曰:“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百年情书,如泣如诉。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广州起义失败后,林的家人从门缝中发现了这封绝笔书,陈意映由于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导致早产,两年后,竟郁郁而亡。

  “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终于,觉民可以在九泉之下与意映双栖一处,实现其“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的夙愿。“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此之谓也。

  读罢此文,“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百年之前,有义士为国家,舍小家,抛家舍业,杀身成仁,为国捐躯;百年之后,除了敬仰之外,吾辈等人该如何有所作为,“为天下人谋永福”呢?

  正如孙中山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辛亥英烈浩气长存,忠魂与山河同在。

  百年情书,情撼百年。

  谨以此文献祭在辛亥革命中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们。

  《百年情书》观后感(三):百年情书/与妻书 经典台词

  革命最终是要靠武力,来推翻清廷的暴政。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是故一人一思想也,十人十思想也,百千万人,百千万思想也,亿兆京垓人,亿兆京垓思想也。

  中国欲富强必先民主自由,欲民主自由必先革命, 欲革命必先流血革命, 吾辈不才, 愿将平凡肉躯付诸革命。 虽有万死, 却不敢辞。

  陈意映:你为什么又把我丢下?觉民,我求你件事情,我知道,我是留不住你的,你还是要走。你再走,不论去哪里,不论多远,都要带着我。别再丢下我了,好吗?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我们口口声声的嚷着要革命,却总是憋屈在这间小屋之中,若是能借我铁骑一万,我定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澄清宇内,复我山河。

  仆本伤心者,登临夕照斜,可堪更回首,坠作自由花。

  陈意映:你知道,我有多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最害怕有一天当我醒来,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陈意映:每次当你离开时候,我的心就已经不在我的胸口了。我真怕有这么一天,你真的就这么走了,一去不回。

  方声洞: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一直等得就是这一刻。

  林觉民: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

  问:速速招出同党,受何人指使?

  答:良心未泯之国人,皆是我辈余党。

  问:就凭你们几个区区乱党,还想颠覆朝廷吗?

  答:庚子之乱的时候,朝廷已被列强颠覆,早已亡了,何谈颠覆!

  问:虚妄!大逆不道!以身犯死,连累妻儿老小身陷囹圄,牵扯族人师友遭人唾弃,都是谬种!一介书生,师从圣贤,怎能口口声声亡国之词!

  答:何谓亡国,易姓改号而已,朝廷寡仁寡义,不仁不义,人民相食,官逼民反,今日的朝廷除了残害苍生,割地赔款,还有何作为?欲洗国耻,惟有革命。古今中外,革命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今日的朝廷,非我等亡他,是天要亡他。在下区区一介草民,只是尽匹夫之责而已。两位大人拥兵自重,如能洗心革面,救民水火,率部起义,推翻满清,革命元勋非两位莫属,立不世之功,逞报国之志。

  问:林觉民,本官敬你是个人才,只要你诚心悔改,可饶你不死。

  答:死有何惧!我等莽撞书生奋起一击,偌大一个广州城,如入无人之境,唤醒亿万炎黄胄裔,两广必为之一振,天下必为之一振,从此,朝廷兵马不足道,天子王法不足惧,虽头断血流,暴尸街头,但华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黄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洒神州,快哉快哉!

  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呀,林觉民!相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也!

  林觉民完整的信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羶,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其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重圆?则较死为尤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后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二十六夜四鼓 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百年情书》观后感(四):战乱年代,最爱林觉民

  很早就下了这部电影,却在看第一个镜头时关上不看。里面林觉民哭的太强烈,让我觉得太多软弱。第一次知道林觉民是在初中,战乱年代倘若你遇了林觉民,终究会是断肠。林觉民情节太过严重,终究不好。那时候读了篇文章写他,于是去看了与妻书。再后来,高三的时候夜里只开着台灯写作业,耳边是齐豫的《觉》,虽然曲调并不美。大一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书名忘记了,里面写到福州,写到了林觉民的故居,桃源般的生活,双栖楼上人早已去空,双栖楼主早已香消玉损。写了现在看完这部电影,林觉民死在眼前,又找来胡歌演的林觉民看,虽然是很喜欢的演员演的,可是看了他演的林觉民觉得太过别扭,没有骨子里的东西,显得轻浮,不过还是被那句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感动。还有他被投入水中的平静。小轩窗,正梳妆,如遇到了林觉民,缱绻一时或被爱一世,都是逃不掉的,温润如斯,大概就是宿命。从哪一个镜头开始喜欢这个电影的,大概就是意映偷偷吃枣子的时候吧,他拿帕子给他。可知那意味,是早生贵子。意映和他站在一起时的贤淑安静,画中般的良人。他是林觉民,所以他可以随时离去,她只能等着。她说,是我拉他去看戏的。他们在最后终于看了一折戏,却是绝唱。他们在竹下安静的坐着,他们在海边跑着,好多好多镜头都那么动容。他是林觉民,所以可以笑她,世界哪有鬼神。她是意映,所以哪怕知道徒劳和诀别,还是把平安符缝在他衣服里。最后绾青丝作别,便是永别。听着与妻书的广播录音,写着这个,如果年少时遇到了林觉民,便是一生。每次把简单的感情放到大的历史里,变得好微不足道,可是我还是想记住这样的林觉民,有软弱的瞬间,大多是决绝。对这种苍凉致死的感情总是舍不得,古旧的老宅里,一对璧人,灯影婆娑,初嫁那天的意映好美,让我直接想到或许她可以相夫教子这样老去,哪怕不被世人所知,所以虽有后来赌书泼茶的生活,后来只剩诀别。如果可以,去次福建,看一眼他们生活的那个地方,年少不知愁滋味,窗下可否有两人身影?

  《百年情书》观后感(五):《百年情书》:少年中国说!

  文:赵猪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慷慨赴死前,留下的最后文字——《与妻书》。记得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曾经读到过这篇文章。彼时我尚年幼,对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种种复杂情绪,当然是不懂的,只是被那文字音韵之美吸引,学过之后,一直都不曾忘记。之后许多年,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再重读《与妻书》,渐渐体悟到其中的真情,其中的胸襟,其中的情怀,更是忍不住击节赞赏,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悟。

  根据林觉民烈士与其妻子陈意映之间伟大忠贞的爱情故事,以及千古传颂的《与妻书》改编而成的电影《百年情书》,忠实地还原了《与妻书》中的文字之美,又不拘泥于单纯的情爱,将林氏夫妻间的真情与诀别置放在百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伟大变革背景之下,更突显出这种真情的可贵与伟大。

  又想起另一篇那一时期著名的散文,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百年情书》除了反映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忠贞爱情外,更沿用《少年中国说》的精神,落力刻画出林觉民、方声洞等众多少年英豪的形象。从少年立志,奋发图强,到慷慨赴死。虽然是少年意气,却把这革命的第一枪打得震天价响,令人为之振奋,激动。仿佛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很喜欢影片穿插闪回的结构。从提笔泪千行起,以林觉民等贞烈义士广州起义为主线索,穿插进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从新婚到暂别,种种甜蜜琐碎的小事。所有细节基本上都是在《与妻书》中有所提及的。比如夫妻二人讨论谁先死后死的问题,非常窝心。至于影片后半段,残酷壮烈的起义过程,稍微有些冗长、突兀,有点破坏影片前半段营造出来的情绪内敛克制的氛围。不过虽然前后情绪氛围稍有脱节,但是巷战细节,还有烈士们悍不畏死,不断发起冲锋,尤其是先后就义的过程,却赚足了观众热泪。在我观影过程中,几乎数度没有忍住泪水,而影院里更是啜泣声此起彼伏。

  青年演员王柏杰和蒋梦婕的表现可圈可点。王柏杰的投笔从戎,书生意气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就义前那段慷慨陈词,台词功底和情绪掌控在年轻一辈演员中无出其右者。曾经在新《红楼梦》里演绎过林黛玉的蒋梦婕,把陈意映外柔内刚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不能不提到的,还有在片中扮演林觉民父亲的老演员——李雪健。到底是老戏骨,举手投足皆是戏,将一个开明乡绅,博学之士演绎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明知儿子有苦难言那一段教子戏,声泪俱下,又克制隐忍,带得王柏杰的戏都精湛不少。

  《百年情书》观后感(六):百年情书

  百年情书又名《与妻书》。凄美情书,情撼百年。

  “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无奈,等待,执着,理解。心随君。爱给予了恋人的力量。

  意映:不论去哪里,不论多远,都要带着我,别再丢下我了,好吗?你就像这个风筝一样,只要乘着风就会越飞越高。

  觉民:来,给你。你看啊,这个风筝虽然高高飞在天上,但是线却始终在你手里啊。

  意映:我害怕。

  觉民:别怕,有我呢。

  世间最真挚的爱情,两颗心紧紧的守候着彼此一辈子。在当时国破家亡的情况下,林觉民用自身行动表达了对于国家的大爱以及对于妻子陈意映深切的感情。

  我为何哭泣,我又为何感动。

  因为有一种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那种柔情,那种纯情而忠贞的感情,让两个人从而更懂得去爱。

  爱情是要用心经营的。

  2012年10月12日 19:52

  《百年情书》观后感(七):为大义而死何尝不是一种死得其所呢?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成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之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影片在此深沉大义,催人泪下的语声中结束,令我回味感叹良久。自此革命党人凛然大义,为自由献身的形象便在我心内深深地扎根了。

  《百年情书》从林觉民的《与妻书》这一小处,以平凡感人之事表现出了革命的厚重感。

  林觉民说过:“中国欲富强必先民主自由,欲民主自由必先革命,欲革命必先流血革命,吾辈不才,愿将平凡肉躯付诸革命。虽有万死,却不敢辞。”林觉民作为一个革命党人,他的凛然大义令我佩服,而他对妻子的情深意重则令我感动。依我看来,这也是影片的看点之一,更是《百年情书》所表达的内涵。林觉民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牺牲自己福利谋求天下人福利的高尚品格在这封《与妻书》中彰显得淋漓尽致。影片中,他在小房间里挥泪作《与妻书》这个场景,连同窗外那枯枝败叶所带来的悲凉寂寥景象,我恐自此不能忘怀。若非情深,怎能令堂堂七尺男儿泪流满面而不能自抑?想到情深恩爱的一对伉俪自此一战将会天人永隔,我心伤不已。但想到林觉民那一句“当以吾辈之血浇灌自由之花”,为大义而死何尝不是死得其所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人浑噩一生,长寿百年,若干年后,又有谁会记得他?相反,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万年不朽。

  先辈们为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世界流血牺牲,而今我们正真切地感受这份幸福生活。既已知美好的事物来之不易,那么我们自当要珍惜维护。

  《百年情书》观后感(八):因为爱情

  纸的触感和字迹的亲切,是一场爱情中不可缺少的物件。如果真的幻想几条短信就能把握住一个姑娘的思绪,那姑娘是有多瞎。

  林觉民的《与妻书》是高中的一篇课文,用了一年的全文言文课本,是我反反复复体味的最好的语文课本。那个时候刚好就是懵懂但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时候,才明了最古老的东西就是最本源的。我一向很少说话,那是我日记写的最多的时代,我对一个人的期待,对我想象中恋人的摸样,对很多种场景的幻想,都一字一句地写在纸上。有闲暇的时候少得可怜,书信成了另一半的表达。站在走廊上递送和收到的一两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构成了我对爱情最初的所有幻想。

  从朝夕相伴又到相隔万里,我又开始写信,大约三天就到。想收到情书,并非念旧,那种思索之后斟字酌句的精华,是平时不会说的话,是藏在一举一动之中的言语,是《与妻书》开头所说的“卿卿如晤”。

  革命与爱情,同样都是在樱花最烂漫的时候戛然而止的壮美,在最年轻的时候,最好的岁月中,想把这美丽永驻,让时光停止,就一往无前。因为爱情最美的时候,不是为此而受的羁绊,为此而小心翼翼,而是因为爱情,能够承受更多的痛苦,能够更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两个主角的扮演多少有点青涩的味道,可这故事的美,盖住了那些瑕疵。“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这句话我在心里反复默念。写出的文字动人,就在这“光明如雪”。因为爱情,本不在朝朝暮暮,恋人给予的力量,才能成就出不曾想过不曾敢于的那些事。

  《百年情书》观后感(九):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是百度搜索与妻书,才发现这部电影。看见林妹妹的时候,以为是一部凄婉哀绝的爱情电影,脑中浮出的都是民国时期烟雨朦朦战火纷纷才子佳人挥泪诀别的景象,但是其实不是这样。

  不得不说,从电影的角度讲,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人物特色不突出,时间线不清楚,过去与现在的转换过度不够,让人有些混乱,造型有问题。不知是电影时间过短的原因还是故事内容太多,感觉除了觉民意映之外的角色都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故事的大概情节还是表现出来了,还是有泪点有反思点的。

  电影中那一句句让人毛孔舒张的台词,那一张张青春洋溢充满希望的面孔,在那个黑暗的看不见前方的时代,实实在在的向我们展示着什么才是正能量,什么才是中国梦。

  总觉得那才是正当青年的人该有的样子,敢于向当权发问,敢于向统治阶级说不,敢于为国家思想,敢于为社会思想,为万民思想。那是一代受着我们所谓的旧式教育长大的人,却成了我眼里中国最好的一代青年人。

  可是他们的牺牲却也让我心痛。那是中国接受新式教育的第一批人,那是中国思想先进的第一批人,那是代表中国希望的第一批人,却以那样的方式死去,只能以自己的鲜血来警醒世人,来激励世人,不免有些可惜。不是只有死去才是英雄!突然好想回到那么纷繁杂乱的时代,想亲眼看见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辉,想亲耳听到他们口中振聋发聩的誓言,想亲手抚摸他们刚毅坚强的脸。也想和他们说,你们再等一等,再等一等光明就会到来,你们就能以更好的方式来报效祖国。你们再等一等,做一个详细的有备选方案的计划,做一个伤亡率最小的计划,等一等城外接应的人,和新军的人做好标志,等一等武器供应,你们不应这样着急赴死,既能生,何必死。虽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砖瓦之姿才能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知道陈意映和林觉民是父母之命还是青梅竹马。看他们新婚之时的样子,不像是初次相见,但看他们日后的相处之道,又不像是青梅竹马。电影太短促了,总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情表现的还不够,所以觉民后来表现出来的彻骨之痛也没有那么打动人心。我还是很喜欢意映那般温婉贤惠又通诗书的中国女子的,那一句“你小瞧人”就表示了她并非一般的传统女子,是值得人敬爱的妻。及至后来表现出来的聪敏、细致与深情,让人欣赏,又让人心疼。这样柔弱而又美好的女子,是那个时代所有在战火中饱受欺凌的中国弱者之缩影。所以才有了这一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因你太柔弱而不想独留你一人在世,这又是怎样一种痛彻心骨的爱。

  虽然电影有诸多不足之处,但还是入了我心,为之唏嘘。

  《百年情书》观后感(十):与妻书

  与妻书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

  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1911年3月26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