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爸...你好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爸...你好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9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爸...你好吗?》经典观后感10篇

  《爸...你好吗?》是一部由张作骥执导,高捷 / 纪培慧 / 张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爸...你好吗?》观后感(一):关于爸爸,我们都有太多片段

  手表是我对你的诺言

  我几乎忘记小的时候搂着你的脖子甜言蜜语场景,隐约有印象是那时候在妈妈面前会说,我爱妈妈,在爸爸面前就反之。两个人都在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要为难许久。爸爸,我是不是也向你说过,等我长大后,赚钱给你买手表、给你买大车。你那时是不以为意的微笑,还是开始期望你的小女娃快快长大?

  也许有了那么一个心愿

  后来,妹妹在我5岁那年出生,你有没有很遗憾,又是个女孩?我想应该是有的吧,你骑着你的二八式自行车带我去妇幼看妈妈和妹妹,我坐在那条长横铁杆上拼命的问你妹妹是什么,你都没有回答我呢。5岁的记忆,我真的保留到现在哦,那一段特别特别清晰。因为那一年,我知道害怕,怕你不再爱我。

  其实一直是原点

  到了那里,妈妈躺在白色的床单上,奶奶啊舅舅啊好多大人都在。我就趁你们不注意蹭啊蹭的想爬上床,看看妈妈看看妹妹。你了骂我,意思是不许上去,却没跟我讲原因。然后你们继续说话,抱着什么是妹妹的强烈好奇心我又一次偷爬上去。你直接走过来,揪起我的耳朵大声骂:大人讲话都没听是不是,跟你说了这床很脏不要爬上去。奶奶过来解围,把我带走外面让我去玩。我偷偷的掉眼泪了,拿着一片小石头在当年还可以作画的地上乱画圈圈发泄不满,知道他们说的原来都是事实,那时时间总有人不停的告诉我,你要有弟弟了,爸爸妈妈不会要你了。你都不会知道,在那时我第一次带着恶意跟自己说:我也不要你们,我就要爷爷奶奶。

  蹦蹦跳跳的期待

  7岁,我生日那天。实在想不起来那时候你从百货公司下岗了没有,只知道你去上班前告诉我,晚上会给你带礼物。这是无心上课的一天,和小朋友也玩的不甚尽兴。一整天的心事都花在你要给我带的礼物上。你比平常的时间回来的要晚得多,我在家门望眼欲穿,从和伙伴们跳皮筋到剩自己形单影只的跳房子,就是不肯跟奶奶先进屋,跟自己玩了好久好久,才看到你的身影出现在远处。夕阳在你身上撒满余辉,却没有调和你的脾气,近到眼前的你,又很生气的问我,为什么在这里,几点了还在回家?边说边递给我一个蘑菇房储蓄罐,用命令的口吻说,回家!那个储蓄罐一直是我最珍爱的玩具,因为我的记忆里再没有你买的其他礼物了。只是爸爸,我到现在还想不通,为什么当年你不是先我抱到车上,然后再快快乐乐的带我回家呢?

  爸爸,他们是坏人

  我13岁,你与朋友合伙去外地合开旅馆。后来,生意做大了,问题就来了。他们一家子都在那边,而我们就只有你和去帮忙做事的姨婆。姨婆受不了不干了,回来跟妈妈说,亏就亏吧,还是叫他回来吧,一个人哪里吃得消,那些人太不是东西了。我记得自己在旁边听得气愤难耐,每天都想着要冲到他们家打死那家人小孩出口恶气。不久后,你回来了。常常半夜三更,一个人不睡觉不开灯在黑暗里抽烟。那次肯定亏了很多钱吧,对于不富裕的我们又是沉重的一笔。那时,我好心疼你又帮不了你,只能天天在心里咒骂他们是坏人,因为他们欺负你。

  新旧时光

  小时候,我是爷爷的大宝贝,他疼我疼得不得了相比之下,你对我就真的差远了。还好你很能干,一直是我眼里的英雄,弥补那些岁月里的记忆空白。只要有工具,什么家私玩意坏了都不要紧,因为你会复原得好好的。当你修理坏家用的时候,我总是蹲在你身边,递钳子递螺丝刀也忙得不亦乐乎,当自己是最不可或缺的小帮手。长大后,发现你搞不定的事实在太多了,至少我的电脑你就修不了,坏了还得我来帮你弄。只有在过年一起贴春联的时候,我才又变回你的小帮手,递胶布递剪刀,回到儿时默契

  身影与难舍分开

  每次你送我去长途站坐车离家。无论我向你挥手多少次,你总是固执的等车开了才肯离开。一会送水一会送话梅一会送水果,就算遇到熟人在说着话,也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我在的位置,怕车开走而你不知道。而等车终于开动,你才向我挥手,并做出到了打电话姿势。我很怕这样的场景每次都难过不行,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不能再忽略你消瘦的身形与满脸的沧桑,还有你眼里深深的蕴涵。

  虽然我有将近20年的时间不曾朝你撒过娇,但是我一直很怀念小时候:你的胡子扎得我笑的喘不过气,把我架到你的脖子上带着我又笑又跑,答应我周末去郊外放风筝到那天天气阴沉,敌不过我眼泪汪汪瞒着妈妈勉强出门,还是半路下雨就返程,那只你亲手制作却最终没有飞起来的白风筝…所以要记得永远永远不能把你们独自留在铁门以后!

  爸,你好吗?我们有多少年都忘记向你问候。等有哪一天,我把这篇拿给你看好不好

  《爸...你好吗?》观后感(二):那些关于父亲的电影

  看《赵氏孤儿》,其中的一个细节触动了我。就是赵武长大后准备跟随屠岸贾一起出征那幕,当赵武戎装在身,从屋子里面走出来,给他的义父看他的英姿时,王学圻让他回去重走一遍。暮然见我看到的是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的期许,欣慰自豪,尤其是两代男人之间的那种男人精神的传递。——一霎那让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和父亲的关系

  是枝和谷《步履不停》里面也有一个细节,次子良多(阿部宽)无意中看到厕所里面那个方便父亲把手的钢环时,手摸着它发呆。他的心里那刻一定很不是滋味。或许有愧疚,有自责,有对父亲年老的感慨。

  这两天在中午休息的间隙看台湾张作骥的《爸……你好吗?》,常常如鲠在喉。

  想想其实看过挺多讲父亲的影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飞屋环游记》《遗愿清单》都是在讲父亲未竟的愿望理想;俄罗斯电影《回归》讲一位父亲对自己缺失童年父爱的两个儿子的“再教育”;《入殓师》刘梓洁的《父后七日》分别讲女儿和儿子对父亲的情感李连杰主演的《海洋天堂》讲父亲对儿子的爱(碰巧最近刚看了另一部讲自闭症孩子的电影阿米尔·汗的《天上的星星》)。包括非常经典的《天堂电影院》《放牛班的春天》从某个侧面也再讲一代男人和下一代男人之间的情感。

  相对于上面提及的日本或台湾影片,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和濮存昕主演的《洗澡》两部大陆的电影,则和我们自身生活中的父子关系就贴近了很多。前者讲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忏悔和内疚,也是自身的一个救赎(在《爸…你好吗?》里面的《心愿》《期待》《孩子,你还记得什么?》两个小节也是讲类似主题);后者讲述这个时代城市化大浪中外出到深圳打工的儿子跟留守家乡的父亲之间的关系,也有现代商业子承父业的冲击。

  对于父亲,除了背影,你还记得什么?回到张作骥的《爸…你好吗?》。这不电影由数个小节组成。《阿爸的手表》是懂事的儿子和三代人为生活的煎熬而生存的现状;有没长大的儿子——《背影》,也有没长大的父亲——《爸爸,不要哭》;《往日的旧梦》和《我怎舍得分离》是一个忙于事业脾气暴躁其实非常爱家有责任心老爸,最后却让人痛心的离开的这个世界;《铁门》道出了老年人落寞(类似主题的有《秋刀鱼之恋》)。

  题外话,对于“父亲如何看待孩子的选择?”,彼得·巴菲特在他的《做你自己》一书中这样写到:

  “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已接受了音乐的召唤但还只能获得有限收入,我到奥马哈去看望家人,并跟父亲做了一些交谈。在谈话过程中我试着向他解释我的志向、目标,以及我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事实上,我在某种程度上也在用这些谈话对自己解释一些事情,我在把父亲当作一面纠错镜,这面镜子可以收集那些零散的思想碎片,并以清晰的排序反射给我。

  父亲以他的习惯认真倾听,不妄加评论,也不直接提建议。直到有一天,他在快要出门时随口对我说道:“彼得,你知道吗,你和我其实在做同一件事情,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

  他就说了这些,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这就是我需要的回答,直到现在我仍觉得很珍贵。我的父亲,事业如此成功,却把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相提并论平等看待。当然,这种平等不是从经济收益的角度,也不是从对世界的影响而言,而是基于个体的志向。”

  这让我想到我们的一句古语:好男儿志在四方。之前在我看卢安克的博客时,里面说到他的父母对他包容、理解支持——一个德国人在中国广西的一个偏远山村做支教,一做就是十几年。

  .父爱,某种程度上也是很少被提及,拿出来讲述的主题。所以这些电影很值得再看一遍。另外,山田洋次导演,吉永小百合主演的《母亲》(讲母亲的伟大)、国本雅広导演的《哥哥烟火》(讲兄妹情感)也不错推荐一下~f

  作者心理咨询师赵晗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闹类硬博客 [http://www.naoleiying.com/]

  《爸...你好吗?》观后感(三):希望父亲在天上能够看得见你的这些孩子,看着我们慢慢的成长

  4年前,父亲在病危的时候,我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从病床上掉下来,嘴里一直吐着白沫,我都一直守在他身边,那时候的我还很镇定,以为家里唯一的一个男人,就只有我了。母亲很迷信,找算命的看,算命的说父亲阳寿已尽,只能烧些纸看看能不能买些阳寿,那天晚上,母亲买了好些烧纸去烧,在路上和我说,算命的从来不会给人家寿命的长短,除非那个人真的阳寿尽了,算命的才敢说,也算是给他封命了。我听了之后惆怅的站在原地不动,母亲在那边说只有儿子亲自烧纸,才能买些阳寿,那晚的风很大,把火苗卷的很高,我在烧纸的时候忽然就觉得父亲可能真的就这麽走了,眼泪就大滴大滴的滚出来。父亲果然没有坚持多久,就去世了。后来我对事实就有点宿命了。

  父亲去世那天的前一天晚上,老人们都说人死前会灵光反照的,母亲说那天晚上父亲好像清醒多了,母亲坐在床边抓着父亲的手时,父亲忽然流泪了。他可能不舍得这个破旧的家,不忍心让母亲一个人抗起抚养快成年的3个孩子的重担。他担心着我们,不想就这样撒手不管

  当父亲吐完他在这个世上最后一口气后,我看着他的脸,感觉他一下子老了30岁,那时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年纪轻的人死后就一下子变成他老了的样子

  来社会摸爬滚打几年后,看到这个电影,对里面的几个故事深有感触,虽然煽情,但却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影片最后的采访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希望父亲在天上能够看得见你的这些孩子,看着我们慢慢的成长......

  《爸...你好吗?》观后感(四):电影 你好吗?

  大成本电影看得多了去,12亿的叫阿凡达,6亿的叫金陵十三钗,看了后过了就过了,并没有什么值得追忆或缅怀的地方,那天看了老谋子的新作后不禁无语,再看看周围甚至有哭的找不到北的青年,我总有一种智商尊严被侮辱了的感觉,感动并不需要人口堆,更不需要人们排成长队炸坦克,感动源于心,源于诚。

  之后忽的怀念起这部小成本电影来,怀念它所带来的温馨

  影片虽然普通,但在一个个不同矛盾冲突中,体现了人性柔软的一面,看后你会深思,在那记忆的深处,似乎也有这些平凡的故事,慢慢的你的内心也会柔软,眼角也会湿。而影片最后的几分钟更是把这代入感放大到无以复加

  小成本电影的取胜之道就是真,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导演的诚意,再反思目前的中国电影,我已无话可说

  有部纪录片叫《鸟的迁徙》,导演跟着鸟跑了四年,行程十万公里,仅拍摄胶片就长达460公里,而这位导演的另一部作品微观世界》更是前后用了15年,他已经还原了电影的本质,对于生命意义的问答,而反思中国导演诸如老谋子之流,我再次无话可说。

  所喜的是去年中国电影中有几部小成本片子杀出,《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人眼前一亮,但也仅此而已了,台湾电影《翻滚吧 阿信》演员为了饰演好体操运动员的角色,吃了7个月素食,像专业体操运动员一般训练了半年,他的诚意便可谓是十足了。

  《爸...你好吗?》观后感(五):我和我爸

  我爸从来不跟我聊家常,也不认识我的朋友,算不得我喜怒哀乐日常平生里很重要的一个人。

  每次回家看到几年前我买的CD,他车上还在放,我随口称赞他某一件衬衫好看,他就买了好几件一样的。我多年前送的一条法藤项链,有些过短了,他却一直带在脖子上,即使那个项链看起来跟西装一点也不搭。

  偶尔聊到天,都是他说的话多,说他的工作,他的爱好,有时说着说着就说出“等我老啦,退休一个人没事干,我就开着车到处去旅游,去深山,去大漠,也不用你照顾我,我就一个人开着车,也许老到死掉在某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也可以。”

  或者说“我现在培养摄影做爱好,老了以后我就开一个摄影馆,很小的,每天给人拍拍相。也不怕一个人待的闷。”

  我约会了,给他说那个男生很贴心,亲手做了爱心形状的奶酪蛋糕,我爸就很严肃的说,你也太掉价了,这么一个小伎俩就能收买你啦?

  我交男友了,我爸很不高兴,说我不祝福你,但是我也不反对你。要是你跟这个男孩子结婚了,那你留在外国,我养了二十年的唯一女儿不就我基本上就看不到你了。

  我上大学之前,我爸开车送我去车站,路上突然临时停下来,他冲进首饰店,给我买了一颗钻戒。

  我大学寒假放假回家,到了机场,看到出口外面有个男人捧了一大束玫瑰花站在那,那是我爸。

  某年暑假,我故意告诉他错的抵达时间,到火车站是凌晨,我拖着行李箱,去买了早餐,步行回到他住的地方。电梯上楼,按门铃,我爸还在睡梦中,看见我半天没说出话来。 最后楞了一分多钟,说了句,你回来啦,也不让我去接你。

  有次夏天晚上拖我爸去河边茶馆吃宵夜,乘凉,喝啤酒我喝着喝着就大了,走两步都晃悠。我就让我爸背我,我趴在他背上的时候,他说,上次背你,还是你上小学的时候。这么多年,这么就过去了。

  我跟男友吵架,吵急了说再吵分手啊,我有我爸。我真是觉得我有我爸,只要他还有一点力气,就不会让我出事的人。

  这些看上去跟电影不够有关,但你看过这部电影,你会有你的版本的这一切回忆,于是这些与你,就都由衷相关了。

  《爸...你好吗?》观后感(六):爸,你好吗?

  我不记得是什么因缘际会让我下载了这部影片,距离我看完它,流了泪的那个晚上已经快半个月了。

  感性褪去,理性归来,再看的时候虽然消减了当时眼泪决堤的冲动,却还是觉得是一部值得怀念的影片。原来这部电影是09年台北电影节闭幕影片,原来纪培慧演的那么好、高捷那么有名。看的时候我抱着看纪录片的心情,里面的演员也多半是自己不熟悉的。确实如纪录片般情节简单,都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仿佛随处可搜寻到自己生活的影子,马上能够依据情节对号入座。里面高捷的一场戏中,张作骥借戏自嘲拍的片子均不是商业片,没有吸引投资方的优势。而自嘲背后却是对商业片的嘲讽,和坚持己见的勇敢。这是一份难得的温暖,被保留在这浮华又嘈杂的社会里张作骥的影像世界。坚持着自己赤子心,不被世俗牵绊的心多可贵。就像我喜欢的苏打绿,在主流市场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真实的情感表达,总会打动人,总会有人为你驻足流连,不论电影、音乐、文章。电影中的父亲们,有的没钱没势,有的工作繁忙,有的不务正业,有的默默无语,而孩子们,有的虽小却体贴的很,有的无止境的伤害着父母的心,有的任性的榨取着父母。像“背影”里的父亲,体弱多病,每天在火车道旁开三轮车与火车竞赛。父亲不管昨晚的辛劳,逃难似地穿错裤子和衣服,送儿子上学考试,见儿子和一群混混逃课,只是扔了一句:“你跟别人学逃课,你得有本钱的。”在儿子小捷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一个不体贴的自己。

  最后“人人说父亲”的部份,确是最感人的,看着这些人,我觉得自己拥有着奢侈的幸福。曾经为了父母的一句责备而锁上房门,任凭父母责问、失望、担心也不开门的我,固执又自私,希望未来的自己多多体会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感恩。

  《爸...你好吗?》观后感(七):该评只关剧情,无关情感。

  强烈感受到所谓的主题先行。

  话说,主题这么高尚了,怎么还可以拍成这样?

  我就是等着被感动来的啦,但是剧情极端透了,戏剧透了,结果我找不到泪点了。

  最让人无语的是《我怎舍得分离》,导演是因为知道片子效果没达到,所以急着在后面给点重口味吗?您想让我们了解点什么呢——

  要听爸爸的话,不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把工作情绪带到家里?还是心脏病患者记得时刻带药在身上?

  我没有严重的女权倾向,也不是在玩笑病人。我只是想说,剧情一定要这么@#¥%%……么?

  十个故事中觉得拍得最好的是《铁门》,最有爱的是《往日的旧梦》。

  Last but not least,我爱我爸!

  《爸...你好吗?》观后感(八):对电影《爸...你好吗?》的一些想法

  这是我第一次看张作骥的电影,看这部电影却是因为《当爱来的时候》,《当》拿了金马奖,有较高的评价,在网民的口碑却不是太好,评分都不是很高,而这部没获奖的片子却是张导目前作品中评分最高的,电影很平淡很朴素,讲了十个短小的关于父亲的故事。这种短小的故事凑在一起的方法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他在讲述着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父亲,他们却有着相同的爱--对子女深沉的爱,每个十多分钟的小故事是那么平淡朴实,却又那么亲切真挚。当我们安安静静的看完这十个故事,接下来看到的是对很多路人的采访,让每个人对父亲说几句话,这真实的镜头让我忍不住落泪,因为看到平凡的他们,我就像看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他给我的爱,他为我付出的一切,而自己却从没好好回报他,反而总是拖累他,不断给他带来麻烦,心中真是惭愧不已,千万别像很多人一样等到父亲离去了,才后悔莫及啊~

  《爸...你好吗?》观后感(九):爸,你好吗

  看电影《爸,你好吗》。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像纪录片一样,没有什么情节的电影,眼泪哗哗的流着,枕头都湿了。

  我是一个容易动情的人,但是在看了几百部电影后,商业的、文艺的、催泪的、煽情的电影一般都只能逗我发笑,却很难让我落泪。当然,落泪了,也并不一定是被电影打动,很多时候是因为触动了我们的心。

  很多人在写自己的父亲时,都会说,一直想写一写自己的父亲,但总找不到一支合适的笔,所以一直写不出来。我也一直觉得找不到一支合适的笔来写。

  其实,找不到一支合适的笔只是个托词,而写不出来却是真的。

  三岁时,冬天里我爸去给他爹上坟,非要拉上我。回来的路上,泥泞的雪地让我走不动,于是我爸一手提着篮子,另一只手抓着我的一直胳膊,像打猎归来,满载而归的猎人一样,把我背在背上。我爸走的格外卖力,仿佛神采奕奕,仿佛我就是他收获的鹿子或者野兔。到家之后,我的胳膊脱臼了。

  我四岁时,爸妈忙,没时间看管我,又怕我乱跑,下河洗澡,上树偷柿子,出危险,于是就想送我上学。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幼儿园,可是不到六岁小学不收。后来爸妈就打算把我送到我姨家,我姨是老师,她跟校长说了,可以让我跟着在学校上课或者玩闹。我爸把我送到我姨家,要我在姨家住。我不愿意住在别人家,我爸把我丢下要走时,我拉着他要和他一起回家。我爸打我,打我我也不松手,我说,我就不在这里住。我爸威胁我,再不松手,我把你绑在树上。可我和他一样,是头犟驴,我不松手。于是我被绑在了树上,然后,昏了过去。醒来时,躺在我姨家的床上,我爸已经走了。

  小学三年级时,过完春节开学,学校让把写有家长意见的通知书交了,于是我让爸写家长意见,我爸很有才华的在我的通知书上写了首顺口溜“调皮捣蛋,光吃不干,用老师的破鞋管管”。

  十岁之前,我在外面要是玩的久了,回家碰到村子里的婶子们时都会对我说,赶紧回家,你爸找你半天了。然后,第二天我再出来玩,伙伴们会问,昨天回家你爸打你没有。

  初一时,我住校,我爸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碰到我的女班主任,给我班主任说了一句他认为很有哲理的话“学生就是奴隶,老师就是奴隶主,如果奴隶主不用鞭子抽着,奴隶是不会好好干活的”。

  初二时,我暑假在家,和一群孩子拿着弹弓打麻雀,我爸在大街上看到我,二话不说,按在地上就打,旁边老太太看到说,都十几岁的孩子了,你在大街上按着就打,伤了孩子的脸面。

  高一时,我住校,我爸给我送衣服,碰到我的男班主任,于是两根烟枪站在教室门口抽了起来。我爸对班主任说,这孩子不正干,该打就打,没事的。

  现在我妈有时提起小时候的我,会讲我爸的一门独技。我爸一条腿曲着,另一条腿支着,把我按在他支着的腿上,把我的双手踩在他脚下,然后脱了鞋子打我屁股。

  这就是我爸,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写他。

  我被捆在树上,晕过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爸都不敢去我姥娘家,因为我姥娘放出话来,要跟他算账。

  我爸在我通知书上写完他得意的顺口溜后,我哭着死活不去上学,他只好很无奈的把他的大作毁掉,重新给我写。

  我在街上玩的太久不回家,我爸就会四处找我,找不到,等我回家时就会打我,因为他以为我下河洗澡去了。

  村子里的老太太劝我爸不要在街上打我,伤了我的面子。他对老太太说,我就是要在人多的地方打他。伤了他的面子,下次他就不会再和一群人混了。一个人在街上耍,想做坏事,没有歪主意,也没有胆量;两个人在街上耍,想做坏事就有了歪主意,但还是没有胆量;三个人一起在街上耍,想干坏事就既有歪主意,又有胆量了。

  我爸和我班主任一起抽烟,让我班主任打我那次,天正下着雪,他骑着自行车,十几里路,到学校时鼻子上挂着清水鼻涕,给我送衣服。

  我爸说他把我的手踩在他脚下,是因为打我屁股时我总是用手捂屁股,他怕把我的手打坏,所以就踩着我的手。

  这就是我爸,让我怎么写他?

  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叛逆的很,不过我爸却不再打我了。可是我真希望他打我,因为他的手段变成了在我旁边喋喋不休,讲一些我早就懂了的道理。可我不服他,于是就吵,于是后来吃饭时,他如果在堂屋吃,我就在灶屋吃,他如果在灶屋吃,我就在堂屋吃,反正不和他照头,免得抬杠、吵架。

  我大一时,有一天我爸突然打电话让我回家,说有事要和我商量。我回家后,他说有人想借家里的钱,会付利息,他想和我商量一下。我帮他算了算,觉得比存在银行里吃利息多挣不了多少,但是存在银行里没有风险,于是他没有把钱借出去。

  我大三的时候我妈打电话,说我爸着魔一般,非要和村里在外省打工的一群人一起去外省打工,我妈和我姐都劝不住。我给我爸电话,他告诉我,那群人在外面打工一天挣多少多少钱。我对他说,在外面的人回到自己家都不会说自己在外面混的很惨,因为他想衣锦还乡。外省的钱如果那么好赚,那当地人怎么不赚?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年纪大了,还是在家吧,钱可以少挣点,但是一家人放心。于是他没有去。

  这就是我爸,我只能这样写他。

  只是,还有些事情他没有告诉我,我也没有告诉他。

  他没告诉我,为了要个儿子,因为超生,他不能再在村里当干部了。有了儿子后,村里让交800块超生罚款,二十多年前800块是个不小的数目,可是他兴冲冲的给村里送去,他的积极让他的老同事很诧异,对他说,又没人催你,过些天交也不迟,你急什么。可我妈告诉了我,那是因为我爸高兴。

  他没告诉我,他觉得有了儿子之后日子越过越好了,以前收完麦子,交过公粮,粮食往往不够吃,还要买,自从有了儿子这个福星,慢慢的不用买粮食了。可我妈告诉了我,那是因为我爸心里欢喜。

  他没告诉我。他越来越想我们了,他开始对我妈抱怨,每次女儿、儿子打电话,都是打给你,都不往我手机上打。孩子们回来进门第一句也总是叫妈,我觉得我在家里很没有地位。可我妈告诉了我,我知道他老了,于是再打电话,我打到他的手机上。

  我没告诉他,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有的孩子挨打时,都是被老子用鞭子抽。我真幸运,只是挨了他的破鞋,而且还只是打屁股。他说的,屁股肉多,打不坏。

  我没告诉他,我一直想和他坐在一起,好好的喝一场酒,聊聊天。酒我们在一起喝过,只是没怎么聊天。我不敢告诉他,我觉得他现在不胜酒力,我会把他灌醉。

  我还没告诉他,其实我一直很在乎他,我们姐弟从来没有忽视过他。

  我想告诉他:爸,你好吗?

  2012年10月20日

  《爸...你好吗?》观后感(十):父亲的样子

  文/布宜诺斯

  [爸,你好吗?]是一句问候,十个小故事,每段平均时长十分钟,张作骥选择十个为人父状态的横断面,向每位父亲致以这样一句问候,用心可谓良苦。这部电影虽为短片集,风格也很统一,继承张作骥一贯平实、生活化的镜头,戏剧性几近于无,带着台湾现实主义电影一贯的气定神闲,结尾又如[美丽时光]般,用一点超现实色彩为生活的困境留下幻想和期许的一席之地,很台湾,很张作骥。

  片中十位爸爸涵盖社会身份与年龄层次很广,既有无法带孩子入院看病的穷爸爸、也有身为黑帮老大的富爸爸,既有对自己都无力负责的失业小父亲,也有在子孙满堂的喧嚣中寂寞的老父亲,导演有意选择父爱中最让人动容的一面——面对各自孩子,他们大多处于奉献的状态,无私,也几近无我。最明显的莫过于两个案例:黑帮父亲与明星父亲,事务缠身的日子被孩子发生意外打断,加倍的爱和陪伴也无法换回孩子健康成长;无法补偿的是无能的小爸爸,在他买醉的日子里,孩子悄悄长到五岁,他却只能在自责中恶性循环;最极端的当属下海救小孩丢掉性命的父亲。在张作骥的手底,父亲对孩子天生仿似亏欠,因而要偿还以时间、金钱、愧疚甚至生命。如此视角之下,故事中大多数“孩子”的存在便显得有些符号化,可见,影片并不想用“一肩挑两头”的方式来讨论亲子关系,只想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男人沉浸在“人父”角色中的样子。

  导演对代沟的存在亦有渲染,片中父亲与孩子的言语交流大部分都是非对等且低效的,年老的父亲们往往罗嗦、固执,颇具真实感;不过几个幼小的孩子却讲着过于早熟的台词,显得有些抽离,甚至给人以台词多寡与短片个体质量形成反比的观感——致敬朱自清、让少年凝望送早餐父亲衣裤都穿反的背影远去;已成年的孩子坐在门外,门内是老父兴趣盎然地学跳探戈,如此场景传达出的情意,远胜过让一位父亲轮椅推着已无法言语的小孩从“那时爸爸忙”讲到“你怎么就骑车出意外了”无论言语中有多辛酸,也少了点余味。导演会用过满的台词交代故事背景,多少暴露了自己在短片上的软肋——情感有余,锤炼不足。

  非常具含金量的几分钟其实还在影片结尾字幕中,在大街采访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各种肤色,各种语言,每人一句“爸,你好吗”的问候,有年轻人牵挂远方父亲而落泪,有老人微笑向天堂致意。其实,对全天下父亲来说,最想听到的莫过于镜头中路人女孩的那句,“来生我还要做你的女儿”。

  原文载于《看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