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的公寓》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屋顶的公寓》是一部由吉田秋生执导,长泽雅美 / 坂井真纪 / 芦名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屋顶的公寓》影评(一):麻子与猫
对了,有屋顶的公寓像是得了一个便宜,那个别人都会忽略的地方,蕴生许多一个人的心情。长泽雅美的穿着我很喜欢,上班的派头,居家的派头,还有相亲时的裙子,透露出这个27女孩子的期待与不安。于是,我便想起来在某部电影里,少女时期的她的身体,清新柔美,极具诱惑力,也有点明白日本人对少女的迷恋。最让我受不了得是被起外号为蒲公英(绒毛向这儿飘飘飘向那儿飘飘飘,到处散落,很形象勒)的社长,年纪一大把,整个很"憋",居然占到麻子的一个小吻,[吐]。总之啊,男演员方面都和她不搭,唯一的外国帅哥被设定成同性恋,我了解,当今不gay不成剧。剧中有个女人把人分成爱猫派与爱狗派,房顶上的小花猫,是麻子犹豫不决,胆小害怕的一面,当然一直误解猫的我到现在都觉得猫不是讨人喜欢的生物。其实,我们都像那只小花猫,于是我们也会有讨厌自己的时候。
《屋顶的公寓》影评(二):一个人住第N年——东京小女子生活物语
离开家人的呵护,自己一个人生活,自我对话,自我疗伤,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变化,并且在自己与外在之间划出界限,决定哪些外在因素可以影响自己的生活,哪些则坚决不能。这也许是大都市中的小女子一个人生活最起码的修行。
日剧《有屋顶平台的公寓》却是一个别样的故事: 27岁的小职员麻子遭遇失业,发现所有同事都已事先得知,只有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样的懵懵懂懂、糊里糊涂活着,自己也烦了,干脆搬出来自己住。然后,麻子基本上没做什么主动的建设性的事,机会就自己啪啪往下掉——先是租到了梦幻般的带屋顶平台的房子,也不知道失业的小职员如何负担得起;然后,好心的前老板很快给介绍了新工作;新老板被相貌可爱性情活泼单纯的麻子吸引,频频邀请她去各大餐厅享受美食,甚至半开玩笑地表白“我深深地爱着麻子小姐”;无法拒绝美食,父母为她安排了与一位海龟男相亲,她虽然毫无兴趣,但只要对方说“我请你吃好吃的哦”,立刻飞奔而去……
虽然是一个人住,却几乎从没有品尝过孤独的滋味,周围始终热闹着,除了暧昧的追求者,还有古怪的占卜师邻居,不请自来闹离婚的闺蜜……因为她的单纯直率,周围人都真心喜爱她。她从不努力争取什么,只需要在送上门来的机会中选择和拒绝。作为成长标志的最大的成就,不过是斩断了两段烂桃花,以及辞掉工作改做美食撰稿人,然后感叹“一个人生活后,我获得了所有”。顺便说一句,撰稿人的工作也是送上门的。整个故事如此轻飘飘的,没有遭遇任何像样的挫折,顺利简单得不像话,毫无真实感地悬在半空,不接地气。呈现出的是日剧中少见的琼瑶范儿:女主人公面容美丽,性情单纯美好,这就够了,不需要主动去抓住什么,自然会获得众人的关照,工作啊爱情啊一切自动会来。就像紫菱早晚会遇到费云帆。她即使清浅得像一张白纸,精神气质还是隐约透出傲视同侪的那种优越感,因为强烈地知道自己是被喜爱着的。观众几乎可以断定,麻子的独居生活不会很久,这样性情优柔、美丽又简单的女孩,是都市丛林中最受异性欢迎的猎物。
真正表现出独居女子日常生活的,还是高木直子的“一个人系列”——《一个人住第5年》,《一个人住第9年》,《一个人上东京》,《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泡澡》,《一个人漂泊的日子》,《一个人住的每一天》,《一个人去跑步》……小女子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大都市,那一天天是如何度过?是插画工作毫无头绪,只能每天打零工,存款也花完了;是抱着感恩与抱歉的复杂情绪,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零用钱;是打求职电话却遇到意料之外的状况,沮丧到想哭,“人家已经把今天的勇气都用完了啦”;是在商店的货架上发现了来自家乡的商品,立时眼泪汪汪,“你们也上东京来啦”;是一个人泡澡,春天樱花浴,夏天小苏打浴,秋天醋浴,冬天来个蜂蜜浴,每天享受不一样的孤单乐趣,顺便也借沐浴时间逃避现实;是半夜三点起来改变家具的位置;是一不小心看了恐怖电视,结果三更半夜还不敢睡……
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笑中带泪的点点滴滴,丝丝入扣画出小女子一个人生活的滋味。这才是真正的东京小女子生活物语。最好看的部分,是那些狼狈的片段。精神气质是自嘲,谦和,卑微,但依然卯足精神要好好活下去。她从不放大自己的忧伤,仿佛在说,“失败啊,忧伤啊,孤独啊,谁没有呢,没必要拿它来说事嘛”。她的画工并不出色,胜在线条、构图、色彩,都无比单纯,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气场,让读者毫无距离感,甚至会觉得,“这故事我也发生过啊”,“我也能画出这样的漫画来吧?”
除了风格、精神气质的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有屋顶平台的公寓》中,烂桃花是剧情主体;高木直子的作品,则从来不涉男女情感。也许是因为,宅女的小幸福,是自己可控的。而一旦涉足情感题材,其中情感的大起大落,再不是原来单纯而温暖的风格所能涵盖的,不是自嘲能够纾解的了。
《屋顶的公寓》影评(三):一个人细嚼慢咽把生活过好
《有屋顶平台的公寓》一听这名字就觉得和我有关,被片名瞬间击中,当即决定下载观看。对于想看的电影,我没有太多标签定义,也不愿意研究剧情介绍,只要片名合意就会找机会看。果不其然,这部片子让我找到了很多共鸣。 影片大致是说一个叫小麻的姑娘,27岁意外失业后听从了行业前辈的意见,从一直庇护着自己的家里搬出来独自居住,去体验一个人面对生活,完成真正的成长的故事。一切就随着她找房的镜头展开了。。。 面对房屋中介人对屋子各种溢美之词的戒备,对物价折扣的斤斤计较,搬进公寓当晚发生的被锁在门外的小状况,搬家收拾停当后独自庆祝的小场景,就好像是我当初初进公寓的再现,每到这些镜头都会深有感触~ 且不说这部SP剧在掌镜和造型方面有多少不足,单就小麻和其它人的角色设置来说我很喜欢,因为与我的生活环境所接触到的人物们非常类似,有种贴地的真实。最重要的她还是个热衷美食的吃货,那几个鱼翅和牛舌的镜头让我这个正在进行过午不食瘦身修炼的人,昨晚经历了好一通折磨。不禁看到她那个馋像自囧起来,难道我平日面对美食就是这般囧相么。。。 在有屋顶平台的公寓,小麻的生活过的波澜不惊。认识有趣的邻居,收留遭遇波折的好友,找了新工作,认识新同事,获得上司的青睐,相亲。。。这中间因为生活习惯和好友的冲突,与上司的暧昧关系,遭遇相亲对象的不尊重和后续纠缠等等,这些小麻烦让她犹豫不决的性格左右为难,就像影片开头的在屋顶的那只猫,上下不决,困惑着。 直到一直厚爱自己的前上司出事故离开了人世,小麻似乎才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当然还有一个角色很重要,那就是凉子老师,一位料理师,她就是剧前建议小麻开始独居的人。一个年轻人的生活里要是有这么几个前辈就是他们最大的福气。凉子老师教育小麻:人生和料理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素材,要做成怎样的料理由这个人自己来决定。两位前辈意味深长的话,加上自己对料理的热衷让小麻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目标。 小麻辞去现在的工作换了喜欢的活,与不适合自己的男人划清界限,于此同时,好友小由香也因为小麻的帮助和影响,决定和老公重归于好回到正常生活。一切看似就这么平淡的结束了,但这其实仅是这个姑娘人生的一个段落,后面的生活还在继续。。。就像片尾时邻居真希对小麻说:“你还真是下决心告别一切了呢”小麻却会心笑道:“恰恰相反,我现在一个人,其实获得了一切。因为,从现在起做什么,怎样生活,全都可以自己做主!” 人生必须有那么一段时间是需要独自面对的,这是一条完成自我的必经之路,这一路你会遇到友善可爱的邻居,结交直言不讳的朋友,得到前辈的教导与指引,学会分辨爱的伪善和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你不觉得吗?
《屋顶的公寓》影评(四):真的很真实,很露骨,就是差点床戏
感觉满温馨,满真实,无论是小男人还是老男人都描写的很确切。当然一个老处女的心境就更是描写的贴切到位了。另外关于老社长的死描写的很含蓄,大概是为了骗取保险金吧,也算死得其所,保险金够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余生的用度了。
长泽长的有点像韩剧宫的女主角,前不久刚刚看了她主演的hello小姐,真没有想到居然有两个女星长的如此类似。只是长泽更精致一些、更有气质和内涵一些。
剧中的美食主义让我很受触动,我早就想成为一个好吃佬的,但一直不得成行,希望此剧能使我踏上这条康庄大道。当然前提是要好好赚钱、好好奋斗、好好骗人。正如剧中新社长解释老社长的失败原因那样,在日本那个法制化社会尚且需要奸诈才能成功,在中国这样一个低级社会更应堕落了。否则很难成功,所以不再纠结于好人坏人的选择挣扎了,就这样了。
剧末,长泽拒绝了新社长的同时也拒绝了外资银行职员,她想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意愿,这其实是所有女生的心愿,但现实中有不少女生无此勇气,所以作为一个男人,一定要快刀斩乱麻,呵呵,你们懂的!
剧中如果有一些床戏就更好了,至于是谁和谁,还真是想不清楚。反正应该加如一些。毕竟是日本嘛,肯定比大陆要开放许多。
最后总结一下,导演很好,编剧很好,演员很好,剧中美食也很好,四好。
《屋顶的公寓》影评(五):由柔化版的江口叔说起
这是部,嗯,很女性向的sp,长泽延续了GOLD里面的戏路,各种表情拿捏又熟练了几分,蛮好的,以后转亲民喜剧路线,压力会小些,演艺生命也更长久。
一个人住,这样的念头在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或多或少冒出来过吧,青春期时想要摆脱家人的束缚,入职工作后为了标榜自己的独立,结婚生子后又想保有自己的空间。。。
虽然最终归宿多半是属于自己的一个或小或大的盒子,但人生的主题其实就是与他人相处的游戏,毕竟归隐深山之类的还是少数,而且他们也在盼着有陌生人来访,好拿来做对外交流信息的媒介。
----------------------------------开始吐槽------------------------------
剧中麻子刚刚失业,竟然能租到那么好的一套公寓,导演又造梦了吧,不过那套房子布局,装修什么的真的很舒服,楼顶天台那么华丽的也少见啊,我在巴黎只有哭的份。。
死党由香刚出场就很有人缘,红毯小招手,话说那场戏也就拍到半截打住吧,想想就更喜感了。剧中功能的话则纯粹损友一枚,各种设定只是为了酝酿麻子最后那场很囧的哭戏。。。
隔壁年龄不明女,竟让我想起了《不婚男》里的国仲凉子姐,好微妙。楼下留守gay男长的确实不错,参演此戏纯为日式盒饭吧,台词不多倒没露怯,本剧最漂亮花瓶,没有之一~
其他男演员的话,蒲公英大叔还不错看,日语蒲公英发音太童稚了,之前也有听过,但这次托前社长的模仿,很有笑点咧。演大叔这位,五官轮廓完全就是柔化版的江口洋介嘛,身形也类似,而且他比江口叔看起来更适合演这种职场affaire,很有feel。江口叔属于会强上那种,铺垫戏演不来的,哈哈。
鱼翅同事初看有些眼熟,后来终于认出,last friend有没有!怎么感觉突然被公司冷藏似的,扮相如此路人,另一位没啥镜头的男同事都比他醒目诶。
本剧塑造最成功的其实是两位配角,前社长和美食凉子老师,社长是万年龙套了,这次的戏份很出彩,凉子老师倒头次见,气场很足,又不像GOLD里天海那么强势,颇艳慕。
----------------------------------言归正传------------------------------
从上大学离家起,我的居住状况一直都是漂泊不定的,一个人住会懒,和陌生人住会烦,所以私以为,最理想的合住情况,还是家人之间,多些“形式上”的约束,谈话都会清爽许多,大概。
这之前呢,条件允许的话还是一个人住吧,生活效率会高很多,就现代社会而言。所以以后剩的越来越多,完全正常,要怪就怪这颗星球上的所谓主人吧!
《屋顶的公寓》影评(六):有时候呐 你只是缺乏耐心去了解你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之后会有这样的感觉
现实中的自己 是片中女主角 相反的版本
从小就被别人说很有个性 小时候爸妈也像别人的父母一样 给我报了这样那样的兴趣班 拜名师学书法 芭蕾 合唱 算数 到头来 麻麻让我选 我选了画画 于是一学就是十来年
一直活得很有目标 不会被别人的话随便牵扯 敏感 有个性 是身边的人盖棺定论给我的评价
可是越忙碌 越觉得自己在失去的东西越多 于是越恐慌 然后再用忙碌来掩盖这样的恐慌
突然有一天 我在赶设计作业的时候 用长期盯着电脑的眼睛 隔着被水蒸气蒙上水雾的镜片 看着红茶茶包里像是水墨一般晕染开的红褐色茶水 伴着温润潮湿的香气弥漫上来 我突然觉得 我真的没有好好的静下心 了解下着了陪了我近二十年的自己
于是我在还有半个月就考试 在大家最忙碌的时候 请了一个星期假 跑回家 每天蹲在家里看看小说 出门散步 不开电脑的过了一周
回来之后 拒绝了追求我的男生 不再与网络上勾搭来的对象交往 删掉前男友的手机号码短讯QQ留言聊天记录
然后 故作矫情的买了罐啤酒 对自己说 欢迎回到一个新的现实
干杯
《屋顶的公寓》影评(七):背影
开头 屋顶上的猫叔 主人公的心理独白 立马猜到了剧情讲如何延续 如何收尾。
好像希冀着这世上能出现另一个我 或者另一个世界能出现有着同样处境的人 这样或许就能循着那人的轨迹一步一步往下走 免去许多的纠结与烦恼。抱着这种心态看完了整片。
人们总是很轻松的说着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可不好呀 要改掉这个习惯 恩~ 我知道 必须要改。
主人公离开父母搬进一个人住的公寓 我期待能找到些什么 看着她的生活一天天的演绎下去 时间轴一帧一帧的往后走着 果然...还是没能找到期待的东西呀。
或许等到真正离开这座小镇 离开束缚我的这一切 去到一个全新的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才能有所改变吧 一直这么安慰着自己 带着些许的兴奋与不安 我知道这一天不会太久了。
可自己真的有勇气毅然决然不顾所有不计后果的踏上前方的那条路吗?
猫叔是找到自己的出路了吗。
《屋顶的公寓》影评(八):问君能有几多愁,正妹长残大妈头
坑爹的标题基本就代表了我对这剧的态度,长泽雅美的短发真……起码不招我待见。在日本若手女优普遍大妈化的今天,她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此之外,长泽的演技也一如既往没有什么亮眼的发挥,倒是两位社长大叔作为万年龙套在演技上值得肯定。上次看到两位大叔,“蒲公英”是一落魄水果店老板,而“原社长”却是一欺骗妻子的混蛋,在克服了最初的违和感之后,感觉还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忽略掉初期最让人纠结的造型问题,这位监督奇怪的镜头节奏成了后期不断出戏的主要原因。最明显的自然就是在那段哭戏中,镜头对准长泽那张脸长达35秒之久未动,而从长泽口中讲出的台词和脸上的表演完全不可能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她脸上超过10秒。不论是切细节镜头,反打,甚至放关于原社长回忆都行,然而监督似乎已经忘了蒙太奇这回事,硬是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如此单调的长镜头,更别提除掉之前两个简单的反打,长泽的大脸在机位完全没变的情况下实际出现了已经有1分钟之久。虽然此处应该算是一个剧情高潮,但是任何一个正常观众应该都会不由自主地走神顺便意识到想上厕所……
之后与相亲对象打电话的那个桥段也让人恨不得自己来掌镜,一方面摄影机只是简单的由摄像师提着慢慢向长泽移动,而另外一边打电话的对象竟然从画面里划出一个圆圈以大脸的形式出现了……这种和最后惊悚的特效一样不知什么年代的表现方法现在还能看见实在是只能让人苦笑了。
当然以电影的标准来要求一SP未免有些吹毛求疵,如同其他常见的日剧一样,在精心构筑的漂亮背景和虽然不接地气倒也说得过去的剧情中感受到一点小小的触动也算是睡前挺不错的休闲活动。然而,看着剧中角色欢乐地分吃着如此大块的鱼翅,这时在电脑前被勾引得馋虫四起却又无可奈何的我除了恨得牙痒痒难道还会有其他的心情吗?
《屋顶的公寓》影评(九):压根儿不是影评。
对这部电影,我可以说出很多的喜欢。
喜欢电影的画面感,日本人拍的东西,画面大都是这样一种让人觉得清爽舒服的感觉,当之无愧的小清新鼻祖。
喜欢电影里的那间公寓,我想大概很多姑娘都会想要这样一间公寓吧,不宽敞但是光线很好,而且格局也很赞,小厨房、小客厅感觉相当温馨,尤其是床铺的位置,设计得非常有爱,真是超级适合我这种没安全感的人啊。
喜欢小麻的床品,简简单单的白色,但是绣上去点缀的那几处花草图案真是又萌又有爱。喜欢她在电影的叠穿搭配,也许一眼望过去觉得稀松平常,但就是让人越看越舒服。
喜欢小麻在最后理清了人际关系,选择了喜欢的工作之后,干劲十足的样子。非常欣赏这种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笃定朝着目标前行的人,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望。
喜欢长泽雅美的笑容,尤其是在吃到美味之后那一脸从头到脚都满足得要死的表情实在是太可爱了。
喜欢前任社长耍宝的样子,尤其是在说到“蒲公英”的段子时,贱兮兮的动作,可惜后来居然……不过想想,他选择这样的结局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屋顶的公寓》影评(十):不自己住就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影片平平淡淡,没有波澜起伏的剧情,但是我觉得,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哪来那么多惊心动魄,生离死别。真实的电影永远不会被冷落。
此时我正值毕业时刻,对masami的经历尤为感同身受,毕业找不到工作,十分痛苦。她能在这种环境下走向成熟,让人敬佩。
电影里说得好,和家人一起生活的人永远也不会操心水电费,要想真切的感受生活,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出去自己住。我也不是没想过出去一个人住,不过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就跟电影开头的那只猫一样,对未来总是抱有忧虑。
麻子是个很了不起的女孩,她虽然也盲目犹豫过,但是她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不在原地徘徊,向自己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我如果也能下决心告别一切,或许我会更成熟点吧。
雅美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好喜欢啊,《分身》我一定要看,不过得等它出一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