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间》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时间》的影评10篇

2018-02-10 20:4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间》的影评10篇

  《时间》是一部由金基德执导,成贤娥 / 河正宇 / 朴志妍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影评(一):海报很诱人 - "时间"已死

  如果满分10分,我给这部电影打6分,观看中途有些许"失望",或许金基德拍的几部前作都很深刻,而这部《时间》在主题表达,预示物的运用,人物的刻画以及周边细节方面有些松散乏力。

  影片以整容手术过程的血腥画面起头,"整容"这一在韩国日益普遍现象,也成为贯穿影片一个预示物,作者在批判这一事物的给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带来的冲击,其中的冲突无疑是带有残酷性的。因为有得必有失。于是,这注定依旧是金导的又一部悲剧。他也好像没拍过喜剧,因为悲剧才深刻。

  影片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以男女主角的整容,失踪,对方的寻找展开。女主角世喜(音译)在怀疑男友厌烦自己后整容并突然失踪,这点有些类似村上的《舞舞舞》里的喜喜。可作者并没有把这份神秘和寻找延续到最后,随着女主角的重新出现,或许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女主角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可看上去她整容前后几乎没有太大模样改变,而男主角却装做不认识。对影片的困惑与失望也从此产生,影片仓促中进入下半部分,急剧的转移主线,换成了男主角的失踪,女主角的寻找,期间女主角一段歇斯底里的嚎叫发泄也没能将电影推想高潮。或者韩国的导演更喜欢将单个的片断逐个展示出来。里面有好些男女配角,他们进入又离开男女主角的生活圈子,我们也只能在这些人物身上找寻作者的寓意,因为男女主角还深爱着彼此。那为何要去整容呢?是否牵强。

  该片在近期的釜山电影节、亚太影展及金马奖上均无收获,或许金基德应该继续走无声暴力路线,要做就做纯粹的迷幻或者现实安静喧闹。剧中反复在男主角的电脑上播放他的前作《空房间》的画面,而《空房间》最后一句银幕词是:有时候,真分清楚什么是梦幻,什么是现实... 这或许也是金基德自己的困惑。

  http://hx2.blogbus.com/logs/3996968.html

  h2 12.09/2006

  《时间》影评(二):欲望的谎容

  《时间》是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的新作,并被选为第41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开幕影片。导演希望通过此片探讨爱情如何可以抵挡时光流逝,并且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是否凭借外表的改变就可以让爱情经历时间的磨砺而不褪色呢?

  不知道中国大陆引进的这部片子叫什么名字,总觉得香港的译名《欲望的谎容》比英文名《时间》更能反映出这部片子的主题。

  剧情是很简单的,世喜与智宇相恋两年,因为害怕他厌倦了这段感情选择离开,做了整容,半年后重新以思喜的名字出现在他面前,智宇还爱着原来的她,当他知道世喜做了整容后不能接受事实挣扎之后也去做了整容要说半年之后让她在人海中寻找他。

  《时间》里面回放了许多《空房子》里面的情节,可以看出导演的独具匠心,给无数的影迷们带来旧作的回忆,而这两部电影的主题,又恰恰有点正反两面的味道

  海边的雕塑公园,所有的主题都是关于性与爱,两人合照的背景,两只相对的手掌,中间是阶梯,在高起的部分指向天际,涨潮的时候被海水没去一半。

  这部电影是金基德的风格,又不像,看惯了极少对白的电影,忽然出现这样一部正常的对白,反而有些不适应。几乎完全平铺直叙的述说,开篇几乎令人瞌睡,女主角歇斯底里的人为男友已经厌倦了她,甚至在做爱的时候,说你想着她,想象是她。

  随后渐入佳境很喜欢自智宇手术后的巧妙安排,女主角在原来的咖啡厅寻找,同样的手掌,同样的对白,同样的整形,而他们都不是他,而最终在地铁中追随的男子,居然一头轧死在迎面开来的车下,竟不能通过面容去辨识他到底是谁,而女主角是万分极端的,最终仍是决定再次整形,做一张谁也不认识的脸孔。

  而结局终于让我觉得眼前一亮,当女主角形容枯槁的做了最后次整形,穿了白色风衣包着严严实实的脸从医院出来,撞上了一个黑色风衣正要去约会的女子——这一幕与开篇时一模一样。一年前的她也是在同一个地方撞上了白色风衣刚刚整形结束的女子。又是一个环,就像坏男孩中的女大学生和红裙女子,宿命中的轮回也好,延续也好,人群中还有下一个她再次踏进条悲剧的宿命,“在极端的爱与恨背后,在伤感无奈背后,导演除了探讨时间流逝与爱情的关系,还希望借助电影《时间》进一步剖析整容手术这一日益普遍的现象对韩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时间》影评(三):最大的情敌,是时间。

  看了这出戏,足足等了一个星期余,才提笔写点关于这部电影。

  可曾试过很爱很爱一个人

  爱到非常讨厌自己,爱到看不起自己?

  他稍稍多看别的女孩一眼,都让你妒火中烧?

  不计一切想留住他,恨不得自己能换一张脸换一副身躯取悦他?

  当世界告诉我们感情可靠,爱保鲜期愈来愈短,而所谓科学以各种名目教育人们男人喜新厌旧或得一想二都是必然而且合理的。

  或是世界合力粉碎女性先天不足,且发育不良自尊,整容、美容、纤体、应运而生

  但要有多少张脸,才可以满足一个男人的心?

  一整颗心,哪怕一角也不放过,没有任何空间和时间,会分一点点给别人。

  但就算是幽暗无光的黑牢也阻止不了脑中连篇的幻想,谁可以完全占有谁?

  爱情的帝国主义在漫延,就算不是全部,能拿多少是多少。

  不过说到底,谁战得胜时间?

  「才两年,你就对我生厌了吗?」

  时间剥夺生命生老病死,聚散离合,谁逃得过时间的过去,又能一无所怨地看着万物的流逝?

  花无百日红,女主角为了延长恋情寿命而把自己逼入死角,然后让所有事都以疯狂节奏旋转,而挽留不回时间。

  与其喜欢这出戏,不如说是喜欢这出戏的名字。

  最大的情敌,是时间。

  《时间》影评(四):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时间能改变一切。能让一切变得陌生疏远,再也找不回从前的感觉

  开头和结尾,女人从整容院里走出来,怀揣的像框没无意的行人撞得粉碎,行人忙不迭赔不是:“会给你一个完整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份爱已经支离破碎不复存在,虽然双方都想竭力挽留,虽然他们还深爱着对方。

  顺熙——典型的偏执狂,感觉到了爱情的危机,选择了整容的方式,想和爱人智宇重温旧爱。但是,时间会改变一切,过去的就一去不复返了。其实,双方都在煎熬:智宇在新的“莎熙”和顺熙间犹豫不决;顺熙则在和智宇的新旧两段恋情中痛苦挣扎表面上的改变,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反而把他们进一步推向深渊

  口口声声说顺熙疯狂的智宇,自己也何尝不偏激呢?他们爱得太累,总是在对方受伤最深之时弃之而去,而后又懊悔末及。他们都以为,改变点什么就能弥补挽救,可是他们不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的。过去的那份熟悉的感觉可能再也寻觅不到。试想,你身边的爱人突然换了张完全不同的脸,你还会像过去那样和他(她)亲近甜蜜吗?

  我对那个整容医生一点也没好感,作为医生,他简直就是道德沦丧。非但没能阻止顺熙和智宇的疯狂行径,还不断把他们的恋情破坏得残缺不堪,他可以说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一定是导演有意安排的角色

  我得承认,这部是金基德目前最好的一部,真可谓“毕其功于一役”。剧情多了几分新意,更加现实,衔接、节奏更加紧凑,某些桥断还不乏象征意义。毕竟,“时间”是个非常宏观的概念,要把它表现具体某个情节中,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拍摄上,基本保持中远镜头,有些还隔着玻璃拍摄,和故事冷静客观的叙事风格十分贴切;还有,几个演员的演技都相当一流,令人佩服。

  :

  1 金基德还不忘为他的电影做广告,智宇家里,电脑里经常放《空房间》的片断,墙上还贴了《野兽之都》的海报,实在猥琐了。。。

  2 金基德是个争议人物,前一阵《时间》票房严重不敌《怪物》,DVD发行也一度受挫,令他大为不爽,便批评韩国民众品位低下自然招来口诛笔伐结果出乎意料:金基德压力主动赔礼道歉,并宣布从此推出韩国电影界。如果此举属实,那无疑是韩国电影的一大损失,不仅损失了一位高产能人,更失去了一名奇才。

  《时间》影评(五):每只蚂蚁,都有眼睛鼻子

  金基德的《时间》已经下了好几天了,但一直没有看,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先看了豆瓣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吧。评论大多都是说这部片子很一般,这也让我对它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看法

  今天看之前已经已经打定主意,看一遍之后就删了,以节约我的硬盘空间。

  可没看一会儿我就被这部片子迷住了,金基德就是金基德,他没让我失望。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这部片子呢?管他呢,自己喜欢就好了,反正我已经决定出D9的时候买一张珍藏了。

  看这部片子印象深刻的是男主人公在和不是自己女友的女人上床前喜欢说类似于“我们都是人”这样的话。记得金基德的《烂泥情人》的男主人公好像也说过这样的话。而这句话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很傻插的问题,那就是“我还是人吗?”

  什么是人?是不是我现在的样子就是人——如果我想人应该变成什么样子,然后试图变成那个样子,我就不是人了?但如果我现在的样子不是人呢?头大了,不想了,继续看片。

  还没看到影片的后半部,就在想这部片子的结尾肯定是悲剧。可真的看到了结尾,却发现金基德玩了很多花样,例如他让结尾变成了电影的最初一幕,例如他不告诉你脸被车压得血肉模糊的那个男人是不是男主人公,例如他不告诉你人海中哪个女人是再次整容的女主人公。。。

  当结尾字幕闪出的时候,我脑中忽然闪过这样的歌词:每只蚂蚁,都有眼睛鼻子,它美不美丽,偏差有没有一毫厘。。。

  《时间》影评(六):《时间》

  相处时间久了,爱情也变成了亲情。“七年之痒”仍在以不同的形式情侣中重复着。再浓烈的感情,在长时间平淡生活的消磨中,是否也会失去了味道?传说里一段段轰轰烈烈的感情,无不是在最灿烂的时候嘎然而止的,或是分离,或是相聚,而之后几十年平淡的生活自是没有人会去关心的,因为它的下一个方向也许就是平淡至消亡。对永恒感情的越加向往,就越说明他缺失已久了。

  其实一向对金基德的电影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这个人有点过于沉迷于自我了,而且愈演愈烈。在他的电影世界里,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分抽象和符号化的产物,也使得众多符号大师,对其电影中的道具,场景及一些细微的动作,都进行全方位的解构与重新诠释,我始终觉得这是很无聊事情。不过金基德的这部《时间》,却是从开始就吸引我的,我基本是从看简介开始,就迷恋上这部电影了,因为故事的主题恰恰是我一直无法琢磨透的,即时间与感情的关系。

  这部电影仍是抽象出了一对极端的主人公,两位主人公都是害怕时间流逝的,正像照片里定格住的幸福,只有照片才是永恒的,因为它能记录住幸福的那一刻。在那一刻,是甜蜜的。这对情侣相爱两年了,感情没有出现什么波折,不过平淡反而是令人害怕的,也许内里正是波涛汹涌。女孩世喜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她发现男朋友智宇的一些变化:智宇会更多的留意咖啡厅那个年轻的小服务员,会厌倦自己咬他的嘴唇。小小的变化让世喜感觉危机四伏同时,自身的自卑心理也是世喜最终爆发的一个诱因,两年的时间,世喜不知道自己还能用什么把握住智宇的感情,渐渐老去的容颜?已经无比熟悉的身体?这一切都像是添加在感情另一边的砝码,自己与智宇的感情已经越来越淡漠了。于是,在这种自卑心态的驱使下,世喜变得妒忌、暴躁与极度的不安,同时,对智宇极端的爱使得她不愿放弃这份感情,她渴望挽回,她想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和身体为自己和智宇带来一份新鲜的感情,于是她选择了整容,全面的整容,让自己变成另一个人。

  而智宇也同样属于一个极端的人,在得知自己新认识的女孩正是当年的女友整容之后时候。他也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报复手段,自己也去做了一个彻底的整容,变成另外一个人,让世喜去寻找面目全非的他。

  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的故事,两个极端的主人公,倒像是一个寓言,讲述着感情与时间的故事。恐怕只有金基德喜欢用这种极端的人物说事了,用完全整容去挽回一段平淡的感情,或是用完全整容去报复一个人,在这里,爱与恨都是那么纯洁强烈,两个主人公亦都被熔成灰烬。

  个人观感电影的前段稍显沉闷,在后段整容的世喜显露真实身份后后,电影才开始高潮澎湃,压抑的感情也瞬间爆发。至于前段,导演把很多笔墨放在了单身的智宇与不同的女孩交往上,在这一部分,我只是确定了一件事,就是智宇却是对世喜觉得厌烦了,他迫不及待的寻找新的女孩,打着我们“大家都是人”的幌子,一次又一次不停的尝试。在这里,丝毫看不出他是在想念着世喜,想念着女人倒是真的。这可能也算对男人关于爱的虚伪承诺做一次自嘲吧。

  电影探讨的另一个话题就是整容。在韩国,整容事业异常的红火,韩国的很多女孩辛苦賺钱就是希望能去做一次整容,使自己更漂亮些。当影视节目和秀场里满目的高鼻梁,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垂直的长发,丰挺的胸部的时候,这种暗示的力量是强大的。。明星的大量整容对韩国民众影响必是很大的,更多的人去模仿和攀比,使整容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于是,金基德的这部片子,也是在用另一种声音给那些有些疯狂的整容一族做一个警示。导演对整容的态度,影片中已经表现的异常的明显,正是由于整容,才使得一对原本甜蜜的情侣最终以悲剧收场。同时,导演在影片开头和之后几个段落,有意的添加了几段整容的相关录像,被剪开的鼻梁,血肉模糊的脸,其血腥和残忍程度也是CULT味道十足,。每一张经过修饰的漂亮脸蛋后面却是异常的痛苦和血腥,这也是导演希望带给观众的一些警示。

  导演在结尾玩了点花样,一个类似于《暴雨将至》的环形叙事方法,结尾处,再次整容的世喜撞上了最开始的世喜,影片一如开场的那个相撞镜头。于是故事形成了一个环,开头即是结尾。坦白说,我也没有想通这个花样的含义,也许是一个关于重复的警示,导演在暗示着像智宇和世喜之间的故事仍然在反复发生着。

  :有趣的地方,男主人公智宇在片中饰演的应该是金基德的《空房间》的剪辑,影片多次出现智宇对着电脑做《空房间》非编的镜头。

  《时间》影评(七):哦,原来是这样

  地主问我,为什么要看两遍《时间》。刚才想明白了:因为有不安和不确定。对于不安这种情愫,很容易就会触动我。能理解影片中世喜的极端,崩溃。作为一个女人,有一种本能的执拗,它让她不安、荒谬、不理智,进而开始猜测,揣度,怀疑,一意孤行的去改观。呵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影片译成《谎言》还是更为贴切的。我们在在自己骗自己,沉浸在自己的精神花园里,如飘在云中,一旦被拉回现实,即刻崩盘。

  不过,尽管有共鸣,还是觉得遗憾,看《时间》的时候,内心已经没有了看《萨马里亚女孩》时那份令自己抽搐的触动了。依旧是极端的情感,依旧是极端的坚守。可是《时间》中的情感与坚守,已经失去了金基德早年的影片中所散发出得那种让人不断去探究的魅力。可以说,《时间》的议题,仅仅是每个恋爱过的人都会遇到的小问题,让我认可一下,触动一下,如流星飞逝,仅此而已。

  而且更为糟糕的是,《时间》的剧情实际上很牵强。在豆瓣的介绍上看到,金基德说,他希望能通过这部影片反映出整容手术如何对一段情感关系造成影响。因为在韩国整容已经形成了一项庞大的产业,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希望借助整容变成另外一副样子,而不再是他自己,在美国等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如此,他觉得对此不能再保持沉默。呵呵,如果这个金基德要说的仅仅是这个,那也太让我们失望了吧。从他准备言说的内容上,已经让我领悟不到导演在其他影片中那种顺流而下,一发不可收拾,如泉涌般流淌出来的真性情了。

  到了是影片的后半部分的剧情,更让我觉得不知所云。如果那段话真的是金基德说的,那我的确很难弄懂为什么导演想表达“整容手术如何对一段情感关系造成影响”,整容被硬生生的赋予了情感的意义,实在费解。难道整容就是为了恋爱吗?爱美,永远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阿!改变容貌,并不代表改变一个人吧。

  另外,电影中世喜的有些表现更人自己觉得纳闷,难道她真的希望自己的爱人有了新欢后就忘了自己?这难免也太牵强了吧。世喜为什么整容?她担心他因为视觉疲劳而厌倦。她太爱他,所以希望给他一个全新的脸孔(影片的开头交待过),让他不会厌倦。她的目的,还是希望他爱的是她。但凡一个有正常情感思维的女人,都是希望自己的男人爱的是真正的自己,可是在这部影片中,世喜到后来甚至想把自己给全盘删除。貌似有点矛盾哦,那么她整容的初衷还在吗?

  《时间》里,真没看到时间的流逝对感情造成的伤害等等,倒是能看出世喜的感情太安逸,太安全了,时间久了,想得太多,就对自己不放心了吧。看了这部片子,倒是觉得该认真考虑考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瞎琢磨了,嘿嘿。原来《时间》就是这样的,有教育意义哦!

  《时间》影评(八):这明明是一场闹剧

  金基德终于开始用语言了。

  本来我以为这又是一出默剧。结果终于有了语言。只是效果似乎不尽人意了。

  影片最开始留下悬念。到剧终再次出现。似乎是给观众一个交待。但这交待意味什么?难道又是新的一番开始?轮回?倘若将开头的那个插曲剪去。就什么也不是。仍旧一部完整的影片。这只是画蛇添足。

  拖沓的情节。总让人去期许些什么东西。没有什么让人满足的高潮。只是诸如一般影片的随着时间走,多了的是一如韩剧的冷暴力加泪水加怒骂。让人觉得乏味。

  金基德怎么了?这仅仅是一部普通的韩国片。没有任何的可观性。好歹带着如此大的期许去看这部影片。结果失望许多。

  《时间》影评(九):《时间》:金基德的爱情观

  《时间》:金基德的爱情观

  ——流光飞逝之后;我们还能记得什么

  文/火神纪

  时光流逝。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一切是不是真实的。

  我们所爱的那个人,是不是真实存在

  当爱成了怀疑的借口的时候;

  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想,我们所拥有的所有一切,到底还剩下多少呢。

  ——火神纪。题记。

  弟弟的小妞说,这是一部非常恐怖的电影。至少,在她看来,这是一部让她害怕而担忧的电影。在我看来,这似乎更像是一部悲情电影,而不带半点惊恐。

  我听着她说的时候还以为是不是金基德突然转性拍起惊悚题材电影呢。在看完《空房间》的时候我是发了疯地喜欢金基德的电影,然后是《绿椅子》,沉溺的性、爱,以及对人性的探讨总是金基德电影永恒不变的主题。前段时间我几乎把金基德能找到的电影都找来看了一遍,我才明白为什么有关《空房间》的评论都说,这是一部让人惊喜的电影。而这部《时间》则是更让我惊喜的电影。

  如果说,这是一部关于时间流逝的思索电影,倒不如说这是一部有关爱情,有关情感命题思考的电影。电影里无处不在带着金基德清澈的情色和唯美的镜头,带着半点诡异味道的描绘,这些都是金基德所擅长的电影手法,而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加入了似乎已经成为韩国时尚问题的整容。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韩国的惊悚电影《灰姑娘》。同样都是对于整容的思考,只是那一部电影也许更多关注的是有关于亲情的思考,而这一部,无疑,更多的是爱情。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也许是金基德的电影中相对比较接近于主流的电影了。我也许更喜欢金基德那些清流澈的情色描绘,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金基德的纯粹的爱情描绘倒也不错。这部电影对于整容主题的思索以及对于爱情的思索并不比其它同样主题的电影差。

  非惊悚而惊悚,非唯美而唯美,非悲怆而悲怆。也许,除了金基德,没有多少人能赋予一部电影如此繁华而矛盾的东西。

  我们应该如何去维系真挚的情感,这是个沉重的命题。爱情,所谓爱情,是不是仅仅是忠诚,虔诚,信仰,专注而心无旁鹜。红颜不老,也许,只是神话传说里美好的祈盼罢了。

  男人们总是喜欢新奇的东西,总是喜欢左顾右盼,就算自己如此挚爱着眼前的这个女人。左顾右盼,也许只是因为新奇,对于男人来说也许并不是意味着背叛,而仅仅只是眼球上视觉的贪恋。

  然而对于女人来说,这意味着的是不是自己的容貌以及身体已经让自己深爱的男人心生厌倦,男人才会有眼角的余光去偷眼窥视。这样的矛盾似乎与生俱来。有一种爱情,是疯狂的独占、无止境的自我妄断和自我质疑以及竭斯底里的占有欲望。

  男人和女人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碰撞而彼此都无法妥协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疯狂的事情发生。因为欲望,一个女人会让自己深爱的男人一边想着别的女人一边和自己做爱,这对于彼此双方来说,更像是无休止越走越远的彼岸。

  爱情,是不是仅仅只能靠新奇和性来维系呢。当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定义只剩下这么肤浅的理解的时候,悲剧的发生似乎理所当然。

  我为什么同情这个女人,不是因为她显得楚楚可怜,而是因为她的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她永远走不了回头的路。而前路,除了淡漠的悲凄之外,似乎已经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了。最大的同情来源于看着一个人走向绝路却只能在一旁不安地假装漠然地看着,而金基德,有能力用他那冷调的镜头把我的同情和悲悯彻底地逼出来。

  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极度轻缓,甚至带有点抒情味道的写意。可是用这样的镜头语言来描绘一个带着冷竣味道的故事,就显得有点过份冷漠了。基本上找不到任何多余的镜头,所有的镜头干净而清澈,只是为了表述同样的主题而奔往同一个方向,在某方面说,这部电影没有半点拖沓,纯粹而单纯的镜头语言让人迷醉。

  故事显得悲切;大部分的因由也许是这样极致的镜头语言。毕竟,不管是电影或者其它,用一种极度舒缓的手法来表述另一种极致的情感,往往总能散发出更极致的效果。这样的效果也许单纯的悲情手法显得更有力度。

  更毫无疑问的是,金基德深谙此道的。用舒缓的手法表述悲情,比一味悲情更容易让人动容。金基德的电影充满了这种天马行空的暧昧。

  所谓爱情。是恒久占有,无止嗔妄;是嫉妒,自夸,张狂;是轻易发怒,算计别人的恶;是凡事不容,凡事怀疑,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情是恒久不息的欲望和无止境地盘踞。

  出于这样的定义以及对自我的无力相信,疯狂的行为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逃离现实中所有的一切,从所有人的眼球里突然消失,在半年后以一个全新的面孔出现在自己深爱的男人面前。这样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呢。

  让那个挚爱着自己的男人,时而等待时而不等待自己的男人又一次爱上自己。回忆和现有的现实被分离。如果他爱着现在的我,那意味着对以前的我的背叛;如果他一味地守望着回忆而不肯接受现在的自己,那意味着另一种程度的对现有这个自我的背叛。

  既然注定了不管如何去面对都是背叛,那么,从女人选择自己一个人单独在暗处守望这个男人半年之久的时候,其实,这场爱情不管结局如何,都将注定是一场悲戚的落幕。

  金基德想表达的另一个主题是:时间对爱情来说,意味着的是什么呢。

  爱情也许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定,可是欲望会有。所以,我们可以爱着一个人一辈子,我们却无法对一个人永远如同初识的时候那样激情澎湃。如果爱着一个人一辈子,如果挚爱以及深爱,这样的思索也许永远没有正确而完整的答案。

  爱是一种主观行为,而欲望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半点办法控制自我的欲望。可是爱情,在肉欲之外是不是还应该有其它别的东西呢。

  这部电影给人以最深刻的反思也许正是这样的探索。就算没有确切的答案,可是,至少我们应该更充实我们的情感生活。当我们的情感生活只空乏得剩下肉欲之爱的时候,这样的情感生活也是极度的可悲。

  肉欲之爱只是爱情的一个层面罢了。而什么样的爱才是爱情更高的一个层面呢。这部电影似乎并没有给我们以启示。电影里的电脑总是剪辑的是金基德的另一部电影《空房间》,也许,是不是在暗喻着更高一层的情感,其实是无须言语的情感,没有肉欲,一切只是安静,安祥,从肉欲之爱转向精神之爱,这样的爱情也许是可遇不可求的。

  于是这部电影被编排了一个沉重的悲怆的结局。

  我祈盼过这部电影的最后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重新相遇以及重新相爱。就在女人疯狂地怀疑身边所有的男人都是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的时候。然而,电影的结束是这部电影的开始,一切,将不停地重复循环,关于爱情的思考,似乎也只能这样永远没有停滞地一路走去。

  怀疑一切;惶恐不安。这个女人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最终死在自己面前,而最终连他的面容都看不清楚,这样的编排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有关于这部电影里对于爱情定义完全违背的另一个层面的定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爱是不害羞,不求益;爱是不轻易发怒,不算计别人的恶;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恒久不息。

  无止境而霸道的占有欲望最终会把这一切所有的美好变得支离破碎。不管怎么说,《圣经》里的爱是上帝的定义,而我们,其实都只是平凡的人,懦弱而不堪一击的脆弱的人。

  如果世间真的能如《圣经》所描绘的这样,也许,一切都将变得很美。

  2006-12-19;丙戌年庚子月壬午日。杨柳木危。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时间》(<Time>)

  ■更多中文片名:《欲望的谎容》

  ■导演:金基德

  ■主演:成贤娥/朴志妍/夏正宇

  ■类型:剧情

  ■片长:97 分钟

  ■国家:日本/韩国

  ■语言:韩语

  ■首映:2006年8月24日/韩国

  http://chryz.yculblog.com/post.1576816.html

  《时间》影评(十):谎颜的背后——看《时间》

  谎颜的背后——看《时间》

  文/1度

  经过了多么久的时间、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再看金基德,内心已不再有任何期盼,但依然觉得能够看到便是一种幸福。

  将韩国影视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基德,作为一个韩国人,手擒银熊、银狮,将韩国电影艺术带上了令人不敢小觊的国际地位,应该算是一种荣耀吧;然而,作为一个韩国人,炮轰《怪物》后又公开道歉、放弃自己电影在韩国国内的上映权,将韩国影视界闹得鸡犬不宁甚至遭到唾弃,也算是一种悲哀了吧。但是,不管怎样,就像有句评论所说的:“韩国人以有金基德这样的导演而感到羞耻,但是很大一部分中国唯一羡慕韩国的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金基德……”是什么让我们对金基德如此痴迷,信手便可拈来千万个理由,但这些都不够真诚,唯一真诚的只有在你看完他的作品之后那种不可言说的温暖的感动以及那使人想要痛哭涕零的震颤心灵的颠覆力量吧。

  《时间》,金基德06年的作品,被选为第41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开幕影片,一经上映版权便已卖到30多个国家。在这部作品里,金基德在格局上打破了自己惯有的背景特殊、情节简单呈直线性以及对白稀少的风格,将故事置于都市之中、主人翁不断与外界发生冲突、对白也有了明显的递增。然而,从本质上讲,金氏风格依旧没有丝毫的更改——我们永远不必担心金基德会妥协,放弃自己。就好象不能期许他有更大的突破一样,守望献给一个人,幸福亦可在反复的重叠中不断更迭放送——有着奇形怪状雕塑的海边公园虽仅在片中出现几次且时间相当短暂亦不承担任何关键的冲突,但依然是金氏的海,简单却又怪异;男主人公虽在女友失踪之后不停与各种女人来往,但不论情感还是身体依旧只属于一个人,加上女主人公对一个观念的固守并异于常人的付诸于行动,这些都是属于典型金氏直线性思维的偏执狂;另外,在对白上虽脱离了《坏小子》、《空房间》、《收件人不详》等特定的沉默亦不似《雏妓》、《春去春又回》、《弓》中的沉默的“温柔”,男、女主人公均不断与人交谈并发出喃喃自语,客观上讲金基德确实是没有背弃自己对观众的承诺:会增加台词,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一对相恋两年的情侣仅因为一个观念的产生就分化成绝对的极端,没有任何磨合的各行其志,这算不算是另一种更为深邃的沉默的隔阂呢?

  开场便是一组组的特写镜头,直高而下的俯拍手术台,血腥而又恶心——金基德继《弓》的沉默和委婉之后开始变得咄咄逼人了?

  电影《时间》在台湾译为《谎颜》,一个贴切得近乎过分的名字:男、女主人公相恋两年,女主人公世喜担忧男友智宇厌倦自己的容貌而变得患得患失,在自己的忧愁之中惶惶而不可终日并最终选择整容来改变自己的容貌,半年之后世喜带着全新的身体出现在智宇的身边并与之“重新”或者说“再次”发生关系,然而,在反复的试探中世喜却悲哀的发现智宇所深爱着却是以前的自己。终于,智宇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愤怒的他无法容忍被玩弄,亦决定通过整容来报复……

  在处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时,金基德自有他一惯的大师的风范——通过一系列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不断刺激主题,就好比是在滚雪球,逐渐递增,直至一个硕大的不容忽视的膨胀产生,然后,爆破出响彻天际、震撼人心的力量。除了情节上的设置,在《时间》里不得不提的还有那个奇异的海边公园,简单却颇具创意的雕塑,尤其是那双反复出现的手掌,自下有供人攀登的阶梯,手掌之中还有可以休息小坐的人性设计,最为有意思的地方恐怕还在于右手手掌的边沿的那一小段飘起来的与下面阶梯相对应的阶梯吧,它向上延伸、直指远方并越来越小,仿佛寓意着某种不可探究的神秘一样。这些东西使我们不难看出金基德一系列电影中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这恐怕正是金氏电影只能被一部分人所接受的真正原因吧?然而,也正是这种超然甚至有些“神来之笔”的东西促成了金基德的大师风范:化繁复为简单,化腐朽为神奇。

  整部电影现代感十足,如今的韩国已是整容成风,影片《时间》无疑是金基德第一次关注社会热点,就好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否凭借外表的改变就可以让爱情经历时间的磨砺而不褪色呢? 看完电影,我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非常有力叩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时间》的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