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的影评10篇
《夜·上海》是一部由张一白执导,赵薇 / 本木雅弘 / 郭品超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上海》影评(一):one night in shanghai
半夜里看了《夜。上海》。
很日剧感觉的爱情片。
用镜和取光也不乏华丽感。
竟然是出自一个胖子之手,张一白,查了下他的片子,《开往春天的地铁》,没看过。
所以这片子还就真得满让人惊艳的。
又见竹中直人。
还是《交响情人梦》里milch大叔的咸湿癫佬作派,真的让人很有爱啊。
但是一部国片全靠日方演员撑起骨干,那跟日片有啥区别?汗~~
赵薇同学,就实在是..........不得不说,演来演去还是小燕子那三把板斧,完全没长进。
不过凡没台词的地方,基本上还能说得过去。
感觉还是把她拍得美了不少,可惜最后最让人期待的华丽丽变身,有些让人失望。
实在变得不怎么样,还不如不变呢。
托配乐的福,还是在少许地方被打动了那么一下下。
绝望的告白。
繁华中的自我放逐......
其实,不太可能再次见面。
重归曾经共度的地方,等挡住视线的清路车轰隆隆开过,对方在街那边温暖地抿然一笑。
在这个巨大得要吞掉一切的城市里,一段爱情,一个夜晚,不过象马桶里的一截浮屎。
消失得彻底而迅速。
这才是真正的夜上海。
你爱我吗?
我爱你。
他的夜上海跟周旋唱得夜上海不是同一个地方。
那只是为了精心刻画的爱情专门铺出来的一张精美的画皮而已。
《夜·上海》影评(二):在常青树与枯木之间:《夜·上海》
对于爱情这个命题,永远都没有刻意安排的戏法,因为爱情实在是无所不能,虽然你可以知道媒人是谁,但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情感邂逅会是何时何地何人,以至所有的命题都可以称为命运。马克·吐温说:“没有比戒烟更容易的事,我已经戒了100次了。”我想没有比爱情更多的被描写的电影,我已经看过1000次了。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七十年后的七月七日看一部中日演员合作的电影,故事的时间夜晚、地点上海,那种感觉已经在爱情之外了,但终归要回来。
从《开往春天的地铁》到《好奇害死猫》,到现在的《夜·上海》,张一白导演仿佛设立了一个都市情感电台。人们正想问春天在哪里的时候,上海便跑起了磁悬浮;人们又想问到底谁家的猫死了的时候,上海的天已经黑了。爱情往来的速度仿佛地铁换成磁悬浮,一夜间就可以问你爱我吗?不爱的已经和别人在定婚纱,爱的还不知道答案。假如陈升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地安门,那么影片中的化妆师水岛的确迷失了,只是这上海一夜比陈升的北京一夜长多了。
土头土脑的开TAXI的林夕(赵薇)喜欢修车工东东,为此,她可以不断地撞车,以便去东东那里修车,并且每次撞车都喜乐满怀。这样一个角色定位,就像一道测试题,说一对姐妹在母亲的葬礼上遇见一位英俊的男士,过几天姐姐也死了,为什么?——如果不是说林夕充满对爱情渴望的浪漫情怀,便可说她正如那位妹妹。但是东东要与别人结婚,林夕却只能用日语说“你爱我吗?我爱你”。这种另一语言的表白,拉大了情感的距离,即便咫尺,却仿佛身在上海与别国。
水岛因工作从日本而来,带着自己的感情问题走在上海的夜间,遇到林夕。在武侠小说中,配角一刀就死,但主人公跌下悬崖总是不死还得到秘籍,水岛虽然被林夕的车撞得飞起而落,却毫无损伤。当然,在爱情里,弱智与奇迹是合理的。水岛的闯入,更像是一位旁观者,从林夕的情感历程中,他似乎寻找到原本迷失在爱情之夜的方向,以至如释重负地和女友两人一拍即散。第二天,水岛决定让去参加婚礼的林夕成为最美的女子,于是灰姑娘仿佛得到了水晶鞋,站在镜子前,林夕又一次用日语问你爱我吗?这一问仿佛她自己的名字,是梦。却拉近了情感的距离,即便身是上海与别国,却近在咫尺。同时,面对着镜子,这一问没有给出答案,同样是因为身是上海与别国,只当情感的模糊不清,只当都市的模糊不清。
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老套,还穿插了另几个人在夜上海不知所谓的情节,是想勾勒出一种都市的支离破碎或者迷离分散么?但是对于电影爱情路线的雷同选择,或许编导们站成一排就可以大声地呼喊“我们都用高露洁!”——想起索菲娅·科波拉的《迷失东京》——都市,男女,邂逅,情感——爱情真就是这些佐料么?假若是,那么就回头看《罗马假日》吧!
《夜·上海》影评(三):只爱陌生人
一座我最喜欢的城市,一个流光溢彩的夜晚,几段迷失后的邂逅——这是张一白的《夜•上海》。
《夜•上海》的故事集中在上海一夜之间。一个日本化妆师水岛和他的团队人员,分别迷走在这个异乡城市,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爱和自己。
上海的姐林夕喜欢修车工东东,为了多和他接触甚至不惜一再把车撞坏找他修车,却从来没有开口表白过。这天夜里,她接到东东的电话,却得到他第二天要结婚的消息。
水岛的女友是他的工作伙伴,他习惯了她的照顾,却从不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的爱渐渐逝去,但都在等对方先开口说再见。
这一个夜里,林夕撞飞了水岛,然后水岛上了她的车。上海很亮,心里很凉。两个满怀心事的人用各自的语言向对方倾诉,他们不需要同情,要的只是一个耐心的听众。出租车不停地穿越城市辉煌的灯火,然而情感的出口在何方?
深夜的小巷里,他们用几十支口红在马路上、墙壁上不停地写着“我爱你,你爱我吗?”原本用于亲吻情人的娇艳颜色盛放在冰冷的深灰上。两个不敢说爱、疏于说爱的人终于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只可惜水岛的女友和东东先后路过了这条爱的小路,却都没有停下脚步。
林夕在婚纱店外,隔着玻璃看着正在试穿礼服婚纱的东东和他的未婚妻,失声痛哭。回头要求水岛教她日文,然后最后一次故意把车撞坏约东东过来修车,用日语大声对他说:“我爱你,你爱我吗?”也许只有躲在第二种语言的屏障后面,我们才能变得勇敢,即使有时我们明知这种勇敢已经毫无意义。
同样的时间里,水岛的同事们也在这座城市里不停地行走:想念儿子的日本大叔遇到了同样喜欢李小龙的漂亮女警察,比划起了功夫;黄头发日本妹妹发现身边的小翻译竟然非常了解自己;水岛的女友收到了年轻男生的表白;“Cotton Club”里眼镜男和性感女歌手相谈甚欢,约定以后在东京见。
然后呢?然后笑着挥手,没有以后,一起分享了一个美好的夜晚便已足够。我们只敢向陌生人袒露心中最隐秘的伤口,分享最深刻的情愫。夜是终点,也是起点。天一亮,我们就又得收拾起小心翼翼的面具,硬着头皮继续我们原来的生活。水岛郑重地对女友提出了分手,女友微笑着说:“真好。”林夕被水岛打扮一新准备去参加东东的婚礼,在镜子前又问了一次:“我爱你,你爱我吗?”是问东东,还是问水岛,抑或只是对她自己说?也许这都不重要了。
我们每天和很多人擦肩而过,不同的是片中人停下了脚步,于是有了邂逅的故事。这样的萍水相逢,不需要结果。
《夜·上海》影评(四):上海的夜景
第一次发现,上海的夜景真的很迷人。上海,是个不夜城。我不知道现在我这个城市的夜景是否也是那么美丽,在夜里是否也是一样灯火通明到天光大亮,因为父母管得紧,最迟回家也不能超过十点,这就失去了很多玩乐的机会。在这个不算发达也不算落后的城市里,我一次也没有在外面通宵过,不知道这算是幸福还算是悲哀。可在我读书的那个落后的城市里,我尝试着去酒吧里享受夜晚,但由于城市的落后,就连那个不起眼的小酒吧也没有通宵营业这个概念,2点就打烊。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我们笑。还真是冷清。最后,在麦当劳打扑克打到了天亮。这,就是所谓的夜生活了,无聊。我向往着大都市的夜景,繁华而美丽,色彩斑斓。上海,如果我有机会,一定要去,而且,一定要通宵。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我不是一个浪荡的人,但是我想体验一下那种自由和惬意。
赵薇在片中开着出租车横冲直撞,为了发泄买了一整打的口红,在车窗上、墙壁上、地板上肆意涂鸦,反复地问着“你爱我吗?”“我爱你。”快乐并悲伤着。喜欢这样的她。
《夜·上海》影评(五):关于爱情
你爱我吗?虽然它是用日文缓缓说出,却如初阳蒸融般情感真挚,令人赏心悦目.这是一句平常人都不会说出口的话,也许是因为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让人产生了错觉,也许是孔夫子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让人不感靠近,总之,爱在心口难开.
在看了众多奢靡的台湾偶像剧后,当我看到<<夜上海>>,犹如从黑夜来到白天,霎时间全都透明了,直白的爱情,没有一点拐弯抹角,没有一点强硬生扯,有的只是一往无前,有的只是刻骨铭心.如果说台湾偶像剧是火,那么夜上海就是水,每个人都是水做成的,我们和水肌肤相亲,它让我们产生的是那么强烈的真实感,一个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和一个设计师,在灯火迷离的上海的夜晚,在城市徘徊,徘徊着他们脆弱的心,吹荡着他们柔软的情.而偶像剧拥有的只是偶像,在支离破碎的情节后面,我们能看到什么呢?通过偶像们稚嫩的表演和不断产生的口水,我们又能感受什么呢?有人说,真相往往被层层遮住,口水是不能轻易穿过的.对,偶像剧的真相是什么,是不断巧合产生的爱情,还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女主角娇滴滴的傻傻的语言呢?
通过赵薇,通过竹中直人,通过本木雅弘,让我们知道了,爱情是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生活的瞬间,究竟是你遇见了我,还是我遇见了你,还是擦肩而过.
《夜·上海》影评(六):美而不真实
傍晚和同学们一起看《夜上海》。因为是拍给小白领看得浪漫爱情片,所以赵薇演的林夕这样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仍然沉醉于爱情的出租车司机是不多见的。我觉得周迅在《李米的猜想》中出演的神经质李米更加真实一些。周迅只要别再多拍那种看不懂的文艺片,就好了。而且《李米的猜想》中的昆明是可以触及,我感觉挺真实的。《夜上海》中的上海更像一个日本游客眼中的上海。
我发现编剧表现上海,现在最喜欢用高架桥这个场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双面胶》都是用高架桥表现上海的疏离。昆汀表现东京用的是一个楼群航拍(《杀死比尔I》)和一段车行驶在公路上。可是城市并不只是交通。如何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曾经发生在某地,而且只能发生在某地呢?
现在中日两国的青年能够平等地谈恋爱,既不像二十五年前,如花似玉的姑娘嫁到娶不起媳妇的农家;又不像《上海人在东京》,在餐厅打工,手被热水烫伤;希望我们这代人继续努力,让我们下一代,能够跟他们在日本的同龄人自由的交往。
《夜·上海》影评(七):这一夜,邂逅在半梦半醒间的上海
抱着窥视旧上海夜生活的心态观看了这部电影,却发现无论从影片基调还是故事情节,都大大出乎了自己意料。
这个意料之外并不是指它带给了我多大的惊喜,而是在这个怀旧式片名包装下的,是一个崭新上海的浪漫爱情故事。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情结无关,其间流露的温存与唯美,却也足以将人打动。
赵微成熟了。此片中她的演技,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突破。没有了小燕子时的浮躁与青涩,褪去了《绿茶》《炮制女友》时的矫柔造作,剩下的,是多一分的淡定,多一分的自然与随和。电影中,她扮演一位出租车司机林夕,在暗恋的男孩与别人即将结婚的前夜,偶然结识了因郁闷而游荡街头的日本顶级造型师水岛直树。于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人,在上海街头度过了一个长长的不眠夜。
多处的巧意安排,让故事经不起太大推敲。这样一个乏善可陈的爱情脚本,仍然在我小小的心中撞击起了涟漪。当平庸的林夕,为了再见当修车工的心上人一面,而将车撞向路灯,等待他像从前一样赶来为自己修理;当她终于鼓起勇气,用日语说出了“我爱你,你爱我吗”,最后流泪拥抱了自己的爱人。那个拥抱的距离,大过世上所有的鸿沟,便是那句“我站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影片还有一处对于浪漫的刻意渲染:林夕与心上人东东拥抱之后,东东骑车离去。满负情伤的林夕,与水岛一起,用一整盒口红将中文、日语的“我爱你,你爱我吗”写满了车身与长街。
陪伴,是一份无声胜有声的最好安慰。在那个相互为彼此作伴疗伤的夜里,这首英文插曲《Breathe》适时地响起。我想,这支曲子可以算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如果没有它,或许一个月后的今天,我不会重提起这部电影。而正是这段醉人的旋律与迷朦的女声,萦绕在耳畔时,使我又想起了电影里那个大雨淅沥的夜晚,它冲刷掉了满街与满窗的字迹,那些字与记忆,渐渐晕染成了一片血红,就像向林夕当晚的伤心。
《夜·上海》影评(八):在我转身之前让你知道我曾爱过你
都快要把剧情忘记了,才抬手敲键盘写点什么。之前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些演员不错,一些情节不错,一些人物不错....总有些什么是不错的,而这部电影就属于那种一些人物不错的....... 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上,《夜。上海》获得了组委会大奖,那个时候这部影片还没有正式在国内影院上片,我不知道如果大家都看过以后才评选的话,它还会不会获奖?呵呵,真的不好说!
知道张一白,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开始。还记得那年的小雨和乐言在空无一人的公交车上撒欢似的追闹,间歇伴随着好像会说故事的音乐做旁白,那种叫做浪漫的东西开始在每个年轻人的心里蔓延,忘记了伤痛,忘记了离别和无奈,虽然只是暂时的。从此,知道了关于“浪漫”这回事,张一白绝对是个高手。
在《夜。上海》中所运用了快速切换的镜头,动感的音乐,纯净的底色,纷杂的语言,夜上海景色繁华的外滩、经贸大厦、马路上穿流不息的车辆,显得空前的流光溢彩,繁华到了极致、唯美到了不能言语。在我看来这些远比影片本身来得动人。在影片中讲得是一位为了慈善音乐会到上海来工作的顶级发型设计师水岛直树,在结束了工作之后郁郁不乐的消失在众人的眼前,当然也没有告诉同行的多年恋人兼经纪人的美帆。其实,来上海工作前,水岛与美帆之间的感情就出现了问题,而一直以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习惯了依赖美帆的水岛更是抑郁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找不到出口。
独自离开的他,没有钱、没有证件、没有酒店地址、当然也不懂中文....徘徊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中。正在此时,一辆计程车意外的打断了他的思绪。一辆被撞得伤痕累累的计程车莽撞得撞上了水岛,而司机正是由赵薇扮演的林夕....荒诞(想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去看看^_^)之后,一场奇妙的言语不通的观光旅程开始了。
这时林夕接到她暗恋对象冬冬的电话。得知冬冬第二天将要结婚的消息。真是一秒天堂地狱逛遍,林夕由惊喜跌入了失望的深渊。在旁目睹一切的水岛,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从林夕痛苦的表情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为失意中人的水岛与林夕,一次偶然的机遇,一个偶然的夜晚,渐渐地,他们将心中掩饰的伤痕、烦恼及空虚袒露给对方,两人的感情融汇到一个交点。超越国界,不需要语言,一个特殊的夜晚开始了……
说句老实话,对于这部电影并不是很喜欢,甚至很多时候还觉得有些沉闷。不过总有些什么是让人感到欣喜的,比如海报上的那句“我爱你,你爱我吗?”就成就了我喜欢的赵薇,一个女孩傻傻的爱恋,以为做得已够清楚明白,只等白马王子倾心,怎料故事还没有到:王子与公主从此以后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就峰回路转:林夕,车明天能借我一下吗?我要结婚了!
上海的这一夜,失了一次属于自己的恋,遇上一个完全不懂的人,或许可以找到出口,可是出口究竟在哪里?
林夕:我真的很想告诉她我喜欢他,想让他抱抱我!
水岛:あなたを爱している !
林夕:东东,あなたを爱している !.....我们抱一下吧,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
当林夕和水岛用从小店买来的劣质口红在地上、墙上写满“我爱你”“あなたを爱している ”的时候,出口似乎出现了!大家也都看见了,不管是用眼睛还是用心!
...................................
http://carol2005.yculblog.com
《夜·上海》影评(九):夜。上海
我落地的时间刚好午夜12点。 上海的夜确实美丽。犹如张一白电影里描述的一样。夜色是让人迷恋的。
中午还坐在家里看夜上海,这时却在徐家汇的“家”里感慨夜色给上海带来的撩人感。突然有种时光交错的劲儿。
夜上海留在我脑子里的是那满街的猩红,我爱你,你爱我吗? 林夕终究还是没有对东东直接说出这话。 这电影剧情很俗套,却因为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让观众有了其他的感觉。日本远道而来的化妆师,丢失在陌生的城市,遇到失恋的女出租车司机,于是,敞开心扉面对了各自需要面对的感情问题。结尾处理留给观众自己遐想。城市,感情,亦如N年前那部开往春天的地铁一样的城市,感情。只是,那部在北京,而人是徐静蕾和耿乐。
其实这样的电影是很容易招人喜欢的,因为发生的地方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发生的事情是我们可能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目睹的事情,一切都有着一种擦身而过的熟悉感,所以,可以说这样的电影本身就带着一股子讨巧的味道,再加上演员大牌一些,让人走进影院真的不难。除了对满街的猩红有着不能忘记的耀眼,就是刚开始那匆匆闪过的上海夜景,才发现原来上海在镜头里可以如此漂亮。让我不禁对这次奔赴又稍微多了点舒服劲。
这时坐在这里,面对着熟悉的一切,一个多月的时间仿佛发生在昨天似的。而明天会发生什么,好像都不能预知。
《夜·上海》影评(十):蜕变
赵薇继《姨妈后现代生活》之后,又在一次的以邋遢不拘小节的面貌出现在电影里面。细数这样的片子,也不仅仅这两部了,与其同样是由丑变美的过程在几年前与郑伊健的合作中也已经出现,看来她已经胜任了这一类角色的演出。
其实近年来,对于赵薇的关注已经减少了,红极一时的小燕子虽然还在不断的重复上映中,但明显的因此一炮而红的赵薇并没有借着名声大噪之时继续高强度的工作,她在寻找合适的渠道让自己更多的才能展示,而不仅限于那个疯疯癫癫的还珠格格,所以出镜率远远低于其他同时代走红的女明星们。我们期待变化,不一样的角色,而不仅仅只是个重复的木偶,虽然对于电影的期待有时候会落空,但是这样的改变是好的,起码可以更远的看见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前进的。
这样的言论似乎有点太政治,太说教了。
只是期待不同的电影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幻境,那样才会使电影艺术的魔力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