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出轨幻想》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出轨幻想》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3-02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出轨幻想》经典观后感10篇

  《出轨幻想》是一部由保罗·哈吉斯执导,奥利维亚·王尔德 / 米拉·库尼斯 / 詹姆斯·弗兰科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出轨幻想》观后感(一):The White

  white 很准确的形容了这部电影,也自然让人联想到The Hours 的冷灰色

  这里不得不说到另一部电影——The Hours,时隔11年,这部Third Person在我眼中可以说是一版成功的复刻。在秋天的凌晨点蜡看完,烟灰缸也半满了。

  我认为这类电影没必要追求绝对看懂,或者是绝对符合逻辑。它只是一个故事故事本身就不需要绝对的合理性,你只需要感受到其中波及到你自己的那部分情感就足够了。

  如果让我说我理解上的这部电影,我可以将它用我理解The Hours的类似方法来表述。

  电影通过不同空间人物剪贴式的转换,使我联想到同The Hours中的一些转换部分很相似,我认为这其中透露出一点意识流的线索,这种特点写作的意识很相似,而故事情节的同一性也让我自觉地投射到两部电影里的两个作家角色上来。他们都是在写故事,写的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这些故事可能在过去或现在同时上演、在这里或那里分别进行。电影里没有主角,因为那些角色都是故事的分身。故事才是主角。

  “White.The color of trust. It's the color of belief. And the color of the lies he tell himself.”

  通过这段话,就足够你去理解电影了。

  《出轨幻想》观后感(二):Roses blanc, s'il vous plaît

  就是拍到那种想哭又哭不出来的心情

  We are all just broken pieces trying to find a salvation so we can tell ourselves that it's okay but the hole the emptiness the tiredness is still going to be there and never fades.

  白色信任颜色

  其实是这片从一致终都在追求的主题,Brody也好Liam也好,纽约罗马是书虚构的一部分也好或者是独立巧合的故事也好,人物都带着种悲剧色彩,就像他们知道未来不可避免也还是要继续生活,比如Liam明知自己只能事业家庭爱情不能都保全的时候,一边对Anna和妻子撒谎一边写书,只希望Anna晚一天发现

  rody和Liam都对自己死去的小孩有个softspot,所以Brody才可能倾其所有去圆个他自己也知道的谎。这个故事太圆满太美,我宁可这段不是Liam的虚构。

  从Mila Kunis那边看,可能人生充满了不公平和坏运气。直到被Franco逼着面对真相的时候才彻底放手

  How did things get so fucked up

  《出轨幻想》观后感(三):信任 与 同情

  本部电影讲述的是连姆尼森所扮演的作家游走在现实的丧子之痛,与情人爱人之间的猫鼠闪躲游戏。其它几件事件,有可能是他在剧中不断放大的妙笔生花

  故事1 作家与情人幽会 老婆首次电话 作家毫不犹豫回答no 开始以为这个信任老婆绝对会有 但事实上出轨了就已不值得同情 由于作家儿子的死估计跟情人幽会导致占线有关 后来与情人的纠结相爱 其实就是为报复埋下伏笔 作家玩的一手漂亮欲擒故纵美其名曰的叫 white the color of trust 当他偷听到情人有乱伦的事实时 震惊的同时 也有些许的同情 但最后 无情的笔尖还是出卖了她 当作家最后在酒吧给著作收尾时 老婆的再次询问 又是一个自然的 no 这里我们些许同情 以为作家赢得了芳心 治愈了摧残 寻觅到新的爱情 没想到那是他已成功复仇残忍画面 他将情人的丑事公布于在他的新书日记中 将儿子淹死的原因给老婆说明 其实当时在偷情 当老婆说 go home 时 一句how 显得 那样 无助 悲怜 接下来 他要怎样面对情人的彻底疯狂 老婆的难以置信 及那句终日绕梁的 令人发冷的watch me 这是他永远也逃不脱的梦魇 我信任他在意外中的无意 但不同情他在逍遥上的不忠 and the color of the lies he tells himself 谎言终究是苍白无力地 而信任在充满所谓“同情”意味的谎言面前也同样如此

  故事2 服装贩子与吉普赛女郎的灵魂救赎 一个丧女 不断用工作来麻痹自己的假大款 跟一个善于偷心外加苦肉计来诈骗的女汉子竟然擦出了真爱 当布罗迪在酒吧门口识破了他们两口子所布的局时 他竟然微笑着接纳了这个他深信不疑的谎言 他同情这对相隔的母女 就像他与女儿的阴阳相隔 与老婆的宽容相隔 他竭力去帮助就想让自己的悲剧不要又重新上演 当最后那个袋子里不光有钱 还有枪时 女汉子笑了 那其实是在真帮她 怕她在男友面前分账时而吃亏 头天在酒店缠绵完事 布罗迪竟然帮他上好了子弹 可见他爱得多么深沉 沉着 机智 当在酒店坚守着爱情是否能回来时 他脱掉了他那山寨的大牌衬衣 应该是当掉了 估计外国人不识货 他也想换几个钱 继续住下去等待奇迹 结果他终于等到了 守得云雾见日开 他的夏威夷花衬衫一扫之前种种的猜忌阴霾 女汉子不停地重复你要我吗 就是不断地在暗示他 你会接受我和孩子吗 我这样欺骗了你 还有 女汉子 每次汽车不断的变化 其实都是用他的所谓赎金来添置的 最后的车窗后的一闪而过的小马尾 让我们为布罗迪的坚守而感到欣慰 这个故事同样也是反映作家真实心声 他其实在坚守对家庭的责任 只是换了个方式而已 是用坚持的毫不同情来换复仇的动力前行 对老婆终于有个交待 我爱你和儿子 胜于爱自己 就是因为我的感情迷失 已然回不去

  故事3 压抑女佣与极端男神之间的人伦释怀 没有虐待就没有隔离伤害 用在这里最为贴切不过了 但是过分的追究就真的是最完美的定夺吗 不是 一个妥协后的入瓮 和一个无情的拒绝 被一个后母的善意撒手 竟然 让母子 夫妻之间的暴戾之气都灰飞湮灭 说白了 在此作者想借这个故事 来告诉原谅与宽容的重要性 看似执着关爱不见得是伤害 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祝福问候 这就是夫妻之间所谓查岗的目的初衷 这里估计也只有外人能读懂 看懂吧 就是双方当事人不愿意懂 当开始懂了 结局已经不朝着指定方向走了 而是与完美幸福背道而驰 说明作者对于外遇有悔意 但妻子开始不原谅 最后导致儿子意外溺毙 作者也不敢提及 妻子也不敢过分追究 都只想一切重归就好 但儿子的一句watch me让彼此抱憾终身 不过分追究 不后悔原谅

  故事4 女律师与假大款的恩怨情仇 一句话姑娘没了 老娘恨你一辈子 对于亲情的缺失 撂电话不接 是她的杀手锏 作者想说 别犯错 有些错犯了 一辈子你也别想得到原谅 就在外面飘着吧 揪心着活着吧!渣男与事业妻共勉

  《出轨幻想》观后感(四):世间万物善因得善果

  多线的剧情铺垫颇似《撞车》,但是公道讲是本比《撞车》更加高杆的作品。《撞车》的剧情线路显然要比《出轨幻想》要来的更加的清晰,观众缘注定是要比这本片来的更好,当然也远远比这本作品来的更加温暖人心。功力方面显然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四大悲剧的差别

  所谓的《出轨幻想》,说到底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如同这个俗世间的出轨原因是理所当然各式各样。无论是亲情、爱情,在片中都讨论淋漓尽致。莫兰·阿提艾斯 Moran Atias在事件结束后敲开旅馆们之后,问道:“能带我走么?”对方只回答了一句:“我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两句台词就道出爱的真谛

  角色的精彩表演就不说了,配乐出奇的好,好到不着痕迹场景的切换技巧纯熟又不失新意。私下说句,其实凭这个阵容,如果是圣诞档的话,可以轻松拍出《真爱无敌》的那种效果

  法美意...我们所处的世界原来是这么的小,所有的贪嗔痴怨都拥挤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如何容得下。

  《出轨幻想》观后感(五):“这是一个懦弱的故事,却是一个坚强选择

  这是作家对他的书商朋友说的一句话。

  书商质疑作家把情人的隐私写进小说里,作家回敬了这么一句。

  在这部电影里,作家只是其中一个单元,他离开了在美国的妻子,离群索居在巴黎一个酒店里写作,写作并不顺利,甚至有些苦恼。他的情人出现了,一个完美的情人。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情人有个干爹,两者是赤裸裸的情色关系

  另一个单元是这家巴黎酒店的一个服务员,女屌丝一枚,打车打电话的钱都没有(住家倒是很宽敞,百思不解)。服务员正在争夺儿子抚养权。

  孩子的爸爸是一个手绘(用手绘画艺术家,已经和另一个女人组成家庭。

  女服务员的律师--第三个单元跟这个律师女士有关。律师的丈夫是一个山寨名牌时装生意人,独自一人(和作家的离群索居差不多)去罗马购买名牌时装设计图,然后酒吧艳遇一个女郎。

  勾引从来都是相互的。女郎似乎故意落下了一个包,山寨男取走了里面的钞票,他们当然会相互寻找。女郎声称她的女儿被“前夫”绑架,这笔钱就是赎女儿的。

  看起来是“前夫”在讹诈女郎,其实是一出诈骗的作秀,女儿根本存在。山寨男识破了这一点,但还是倾尽所有“帮助”了女郎,也许他们上床了是冲动的原因之一。

  比较起来,山寨男和作家很相似,过去,他们都接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然后导致自家孩子溺死。不同的是:

  作家的情人,最终离开了作家。与love love 无关。

  山寨男的女郎,最终来到了山寨男身边,也许与make love有关。

  如果你以为third person的故事就这样,那就太天真了。

  很有可能,这一切都是作家幻想出来的,没有什么情人,没有什么酒店,当然也没有他的影子--山寨男。也许,唯一真实的只是一个可推理的故事:的确因为作家的疏忽致使了儿子溺死,所以他离家出走,寻找内心的救赎。

  只是,一个有心事的人永远逃脱不了自己。正如他听到背后有个孩子喊watch me,但回过头,只看到空旷、狼藉的房间,别无所有。

  这时候,时间流淌成灰色,掩盖着不安复杂宁静

  《出轨幻想》观后感(六):《出轨幻想》中年屌丝的梦幻神曲(剧透)

  一个独处的作家,长期幽闭式的创作精神出了点问题,靠药物稳定病情,仅管如此,还是常听见一个小孩的声音在召唤自己,令他烦躁不已。

  于是,作家开始编造一个故事,故事中的自己是个有妻有子有小三牛逼作家。某天牛逼作家接到小三幽会的电话,牛逼作家对妻子谎称是商务电话,与此同时,牛逼作家的皮孩子掉进了泳池,挂掉了。负罪的牛逼作家正好有了离开家理由,住到了酒店里。小三也来了,两人在酒店里风流快活了一阵子。

  牛逼作家有写日记的习惯,一些记录让小三看得笑逐颜开。但很快,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一些波折。原来小三与父亲间有乱伦的情结,牛逼作家把这一切都写进了日记和新作中,纠结不已。小三也纠结牛逼作家与妻子的关系,故意拿走作家记录在便签上的妻子电话号码(这张纸也是第三故事中的妹纸记录地址的纸)。

  故事编到这,作家觉得虐心,于是写个酒吧邂逅美眉的故事。作家这次化身米国屌丝,在酒吧遇见姐姐级别的美眉。美眉走时,落下个包包,为了能勾搭上美眉,米国屌丝偷了美眉的钱,然后假意还包,意图让美眉回来找他。一切都在其设计中进行,美眉果然找了她,还透露,她的小孩被绑架了,需要钱赎。

  God,又扯上了小孩,是不是召唤自己的那小鬼在作怪?

  好吧,赎就赎吧,反正自己是米国屌丝,不差钱,重要是××OO到这美眉。于是米国屌丝筹到了钱。不料绑匪看他来自米国,又坐地起价。屌丝当然不会被钱难住,于是他如愿以偿把到了妹纸。但很快他又发现,美眉传说中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莫非是一场骗局?米国屌丝于是用真情解开了真相,从此,不仅和美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白捞个六岁小女孩

  作家对这个合家欢故事似乎还是不满意,于是又另起炉灶继续编。

  这次写妹纸为主角吧。妹纸的皮孩子惹她生气了,于是被丢进了洗衣机里。

  这下解气了。

  可是妹纸的前夫不干了,起诉了她,夺走了抚养权,而且还把到个新美眉,嘿咻嘿咻。妹纸遭此事,一边做服务员,一边找律师打官司。律师一方面同情这个妹纸,另一方面也想了解这妹纸是否有虐待孩子的事实。妹纸守口如瓶,拒不透露。

  妹纸的手机快没话费了,第二次司法评估的地址,她在打扫作家住处时,随手记在了作家桌面的便签纸上,匆忙间又忘了带走,导致失约,评估失败,她失去了再见孩子的机会。律师也因此鄙视了她一回。

  绝望中的妹纸于是找到前夫,想强夺。前夫让其主动坦白错误,妹纸终于抵挡不住前夫的强大心理攻势,坦白了罪行,终于获得了原谅。作家貌似也在这剧情中也获得了心灵的救赎。

  后面作家病情加重,精神恍惚。

  作家与妻子通话,知道妻子已经走出了丧子之痛的阴影,决定追随小三,过性福的生活。作家送了一屋子的花给小三。 小三很感动,立即搬去与作家同居。

  妹纸整理小三的房间,发现了令自己失约的便签,一怒打砸了小三房间里的花。

  作家的日记里记录了小三乱伦的秘密,小三看到了,生气跑了。

  然后,然后一切就混乱了。

  作家在街上追小三,又看到第二,第三个故事里的美眉也在街上的人群中,作家不知该找谁,思绪又回到了幽闭的办公室,接着又听到了小鬼召唤的声音...

  影片从一名作家的视点出发,描绘了三段情爱故事,镜头在罗马、纽约和巴黎三座城市之间巧妙转换,不断变化的城市场景令观者目不暇接。——貌似除了巴黎铁塔,路盲、土鳖级别的观众根本没有明显感觉在故事在三个城市间转换,巧妙更谈不上,目不暇接就更是扯蛋了。

  结构设计巧妙,每一组镜头之间都有完整意义的衔接…——除了混乱,没感觉神马“完整意义”。相比之下才发现,当年的《云图》结构设计,那真是巧妙。

  本片的整体气质如同一首忧伤的诗,也似一个瑰丽的梦。——没必要因为是大导演+大卡司,就给这样一部电影,扣上那么晦涩、文艺的帽子吧?

  《出轨幻想》观后感(七):神作,又见神作

  看了豆瓣上的评论,知道基本看懂的人不多。 从表面上这只是简单的多线条的叙事,所以很多人的评论什么几个故事无关联或者关联不强云云。 其实除了连姆尼森这条线,其他只是连姆尼森自己的想象。 好了言归正传,帮大家梳理一下情节

  主线情节 连姆的孩子死了, 原因是连姆接了小三的电话没有没有照顾好,孩子溺水死了,然后和他老婆离婚了,躲在巴黎写小说。

  连姆陷入了深深的悲痛,所以希望逃避这个现实,所以写了另外几个故事 1个是过气演员和画家,过气演员因为想给孩子一个教训,所以差点把孩子闷死,所以失去了孩子的抚养权。 这个故事寓意连姆希望转嫁责任,把孩子的死归结到其他人身上来逃避现实。

  另一个是时装设计盗版师布罗迪去接触吉普赛女人,明知吉普赛女人是仙人跳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去救她的女儿。 这个故事连姆已经有了反思, 希望通过在虚拟故事里的大义来救赎自己。

  主线的故事里最后连姆终于正视了事情的,和前妻坦白了一切同时也让前妻解脱了。 故事结束了。

  为什么说另外2个故事是连姆YY的呢,注意几个细节。 故事理论上是在纽约巴黎和罗马发生的。 但是连姆和小三散步的时候居然有画家画展的信息。 纽约的画家前妻居然在巴黎的饭店做清洁工。 布罗迪打电话给自己的律师老婆,讲述的故事就是自己女儿溺水的故事和连姆的孩子一模一样的故事。

  另外连姆的出版商对连姆的几部小说的评价也是串联剧情,出版商的话第一部是杰作。 第二部(画家和前妻)一般。 第三部(吉普赛人和布罗迪)更一般,这最终给连姆正视自己做了铺垫。

  好了,这是看了一遍以后的一些想法。 如有不对的,还请各位指正。

  《出轨幻想》观后感(八):影评

  看了一遍这个电影,费了一点脑细胞才搞懂这里面的关系。

  画家和保洁员原来是作家的父母--原生家庭,作家是那个小男孩,妈妈-保洁员为了让孩子明白洗衣袋有危险,所以用洗衣袋作示范,还说:WATCH ME! 却被司马机关认为她企图杀害孩子,精神不正常,不可拥有孩子的赡养探视权,妈妈饱受与孩子分离之苦。(原我-即是原生家庭的我)

  孩子长大成了作家,接了一个小三的电话,自己的女儿却在游泳池淹死了,女儿常说Watch Me ! 但是却永远不在了。作家心里悲痛万分。夫妻关系紧张,所以住到酒店。 (本我--现实中的我)

  作家遭受丧子之痛,心里悲伤,所以有了一个理想中的我,化身一个做时装贩子,遇到一个有小女儿的吉普赛女人,他愿不惜一切代价,倾其所有,救赎她的女儿。电影里那个流氓一样的男子对这个时装贩子说: ” 可能这个小女孩根本不存在!“ 道出了这里的玄关!剧中的时装贩子一直在等那个吉普赛女人,等到天花都谢了,终于等到她!她出现在他门口,愿意和他一起开始新生活。(作家理想中的我) 作家在这里道出心里的渴望,妻子在其中发现作家的心,有多么受丧子之痛,有多么想和她有个新生活,所以说” 你回家吧!

  剧中酒店里的小三按我的理解,就是失去的女儿。 在剧中她和父亲乱伦,父亲总是说:“回到我身边,我会保护你!我不会让别人伤害你!其实是作为作家的父亲对这个游泳池丧生的孩子的想象,‘这个孩子长大了,作为父亲的作家想要保护这个女儿。’而这个幻想的关系结局是两人分开。

  剧中最少的话 ”WATCH ME!" 是核心思想,作者把他自己的原我,本我,理想中的我都摆在观众面前,一点一点剥析给观众看。

  《出轨幻想》观后感(九):现实照进幻想 —— 一份很长的基于细节的观影总结

  (修改自我自己写在时光网上的帖子,链接: http://i.mtime.com/1515656/blog/7830755/)

  首先说明,本文严重剧透,甚至已经严重到不能叫剧透。读完之后你会发现,我用非常强迫的方式几乎把电影的情节又写了一遍。这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关心细节偏重逻辑脑洞比较大具有整理癖的强迫症患者的本质。由于重点都在细节和逻辑,而对感情成分理解很弱,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够不上“影评”,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总结。

  其次,本文吸收借鉴了其他多篇影评的内容,在此致谢,下文不逐一说明了。

  一、说明

  第一,借鉴这个贴子(http://movie.mtime.com/168827/reviews/7813647.html),下文用演员名字的缩写来代指剧中人物,详情如下(先后顺序按照电影片尾的顺序):

  缩写 - 演员本名 - 剧中人

  LN - Liam Neeson 连姆·尼森 - Michael(男一号,作家)

  MK - Mila Kunis 米拉·库妮丝 - Julia(争取孩子探视权的母亲)

  AB - Adrien Brody 阿德里安·布洛迪 - Scott(做衣服买卖的大长脸)

  OW - Olivia Wilder 奥利维亚·王尔德 - Anna(男一号的情人)

  JF - James Franco 詹姆斯·弗兰科 - R. Weiss(Julia孩子的父亲)

  MA - Moran Atias 莫兰·阿提艾斯 - Monika(大长脸帮助的赎回女儿的女人)

  MB - Maria Bello 玛丽亚·贝罗 - Theresa Lowry(大长脸的前妻)

  KB - Kim Basinger 金·贝辛格 - Elaine(男一号的妻子)

  第二,下文出现的六位数字,表示电影当中某事物出现或某片段开始的位置(小时+分+秒)。

  二、 关于电影的名字

  同意多数网友的意见,《出轨幻想》翻译得不好。其实“幻想”二字是没错的,甚至还很好地贴合并暗示了电影的内容,但是“出轨”就有严重的误导性。电影中有“出轨”,但并不是主要情节(LN的故事里有,但不是重点;AB的故事中没有;MK的故事中有"cheated"这个词,不是重点)。观众见了这个译名,再看到剧情介绍里的“描绘了三段情爱故事,……,揭示了成熟男女在婚姻之后和之外的情感萌发”,难免会觉得这是一部关于第三者的电影,再去一看英文名叫Third Person,完全吻合啊……(我最开始就是这么以为的)

  Third Person的意思,有人说是指孩子,有人说是指两个自我之外的另一个我,我觉得都想偏或者想多了。翻译成“第三人称”,最本分,也最贴切,是指LN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把自己的生活写成小说。这么翻译,虽然似乎缺了“雅”,但至少有了“信”和“达”。

  三、插入一笔:关于导演和编剧的关系

  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资深影迷,没有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眼光,只是个比较爱看电影的强迫症患者而已。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想了一点关于导演和编剧关系的问题。我觉得,在决定一部电影的效果这个问题上编剧的作用应该不比导演差多少。虽然影片最终是通过导演之手呈现给大家,但导演只是选择了讲故事的方式,而编剧决定的是导演将要讲什么故事。所以我以前也想过,导演和编剧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好在这部电影是自编自导的,自己构想的故事,自己应该最清楚怎么样去表达。因此,电影中不好理解的部分,既有可能是写故事的人在情节上的心血,也有可能是讲故事的人在手法上的花招。

  四、关于电影的结构

  我在琢磨情节的结构时,脑子里浮现出“铅笔”的样子,所以给它起个名字叫“铅笔形结构”:三个故事平行发展,就像六棱铅笔上的几条棱,最后三个故事都汇合到一起,就像削尖了的笔尖。

  忽然发现这个比喻还可以更深刻一点:三个故事当中,LN的故事就像笔芯,另外两个故事就像外层,一直平行发展,最后汇合之后才显示出,另外的两个故事都是“包装”,LN的故事才是核心和主线。

  是的,我就是这么认为,并且在本文中会继续这样写:LN的故事是主线,另外两个故事用主角的代号分别命名为AB线和MK线。

  五、具体的:关于三个故事

  LN的故事是:孩子夭折;夫妻紧张;远走逃避;写书。而其中的“孩子”,不仅是主线的关键,也是另外两个故事的核心。

  以下我会列举大量的细节,第一个目的是分析三个故事的关系。

  首先,大家应该都同意AB线和MK线是LN笔下的故事,而且是从自己的经历而来。我相信从自己生活中取材是每个作家多少会有的习惯和必需。除了“孩子”这个再明显不过的核心外,电影中可以发现大量的证据,证明AB线和MK线是源于生活的(即本文题目)。

  其次,网上的影评中有一些在讨论主线故事,即LN与OW的纠葛,是否也是LN虚构的。我的观点是,主线故事是真实的,有很多细节可以作证。至于OW的故事,是LN写书时的回忆,还是与写书同时发生的,我还不是很清楚。

  列举细节的第二个目的,是看看LN在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写故事时的心态。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列举的细节很多都是对应性的,即每个细节在电影中出现至少两次,它们是平行故事中间那些垂直的链条,把各个故事联系在一起。其中有些对应关系非常明显,有些可能是我想多了(就不逐个具体说明了,读者明鉴,见仁见智~)。有时候分析电影就是猜导演和编剧的意思,除非他们透露正确答案,否则你可能很难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

  (一)三个故事之前

  000015,还没有画面的时候,先出现了水声。“泳池”(以及其中的水)是造成LN孩子事故的直接凶手。水声最先出现,暗示一切故事的源头都是“水”。随后的三个故事当中都有大量的“水”。

  000047,出现打字声,是紧接着水声之后出现的第二种声音,暗示由于“水”的事件而导致了“打字”也即写书这件事。

  (二)主线

  000102,LN的酒店房间,白天,拉着窗帘,昏暗,一个人。

  000118,出现水杯、硬币、药瓶、烟、酒。

  000139,"watch me",这句话在三个故事中出现多次,是一个起联系作用的元素。

  (当"watch me"这声幻听发生后,LN下意识地回头看身后,暗示这句话当时应该发生在他背后,为后文孩子的事故铺垫)

  000157,盛有“水”的杯子。

  000204,出现LN的姓Leary(药瓶上),出现“水杯+三枚硬币”的组合。

  000214,硬币落水,暗合孩子落水。

  000316,KB与母亲讲电话,两个信息点:换锁、婚姻建议。

  (前者暗示母亲对KB不放心,后者暗示KB婚姻出现问题)

  000323,KB的带有儿子照片的手机掉在盛水的煎锅里后黑屏,暗合孩子落水而亡。

  001056,LN拉开窗帘,埃菲尔铁塔交代了“巴黎”。

  002306,LN给OW买的衣服是Valentino,意大利品牌,也许跟AB线的“罗马”有关。

  (巴黎是时尚之都,高端品牌无数,为什么偏偏要买个意大利品牌?)

  002613,LN与OW逛街,端详一副署名Richard Weiss的画。

  002637,LN告诉OW书商正在读自己的作品,说明包含OW和书商的主线故事是真的。

  002745,OW说"watch me"。

  003136,OW说LN说sorry次数太多所以就没诚意了,也许LN对妻子也是同样。

  004232,LN评价OW的文章构思精良,结构聪明,不会是导演在暗暗表扬自己这部电影?

  004324,KB告诉LN手机坏了所以孩子的照片都没了。

  004352,LN听电话记下KB新号码。

  004359,KB右手戴着戒指。

  004529,OW再次说“sorry”是LN最滥用的词。

  005213,书商问LN关于OW的情况,证明OW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OW是LN虚构的,那么没必要再虚构个书商出来问这个问题)

  005349,书商说LN弄些角色来为自己的生活找借口,应该是有所暗指的。

  011018,OW把手表淹在水里,出现“水”,也暗合LN孩子溺死。

  014253,LN的小说中出现“Jenna”这个名字。

  020621,KB说到游泳,LN说到泳池,都联系到“水”。

  020644,KB说儿子想让LN骄傲。

  020650,LN承认当初导致事故的电话不是business call。

  020800,OW说"watch me"。

  020957,坐在泳池边的孩子,与KB手机里的一模一样。

  (如果很仔细地看,貌似是左右对称的。。。)

  (另外,这里终于实现了"watch me")

  021003,最后一次出现"watch me",照应开头,而场景也和开头一样。

  有人可能基于电影头尾的高度相似而认为中间的所有情节包括OW的故事都是作者虚构的。我倾向于认为OW的故事是真实的。首先,上面这种观点,会不会是受到了《出轨幻想》中“幻想”二字的误导?其次,从本文下文可见,AB线和MK线中有大量元素对应于主线。源于生活是我们从小语文课上都学过的。如果主线也是虚构的,我觉得作为创作者的LN没有必要让三个虚构的故事在细碎之处互相对应。

  (三)AB线

  这里其实包含了两对关于“孩子”的关系。一个是AB曾经犯了错误,他前妻MB是受伤的“苦主”;另一个是MA试图从扣押她女儿的Carlo手中要回孩子。

  000228,出现泳池和水,MB登场,面对泳池的表情及之后的退缩暗示有故事。

  000405,出现人名"Janice"。

  000909,MA出现,吸烟(来自主线的道具)。

  (我觉得,不抽烟的作家写出不抽烟的角色可能性较大,so……)

  001427,出现“水杯+三枚硬币”的组合(来自主线的道具)。

  001904,AB听电话录音,提到泳池(来自主线的元素),铺垫AB孩子的悲剧。

  002113,MA听电话记下一个号码(来自主线的情节)。

  004837,MA说"watch me"。

  012122,MA抄起一个煎锅(来自主线的道具,也或许是随机的)打AB。

  012226,MA说Carlo恨她,“恨”这个字,不知道跟LN本人的经历有没有关系。

  013004,出现人名"Larry"。

  014440,AB女儿的录音没有了,暗合KB手机里儿子照片没了。

  014706,AB怒砸手机。

  015504,MB,即AB前妻的名字"Theresa Lowry"出现。

  015534,MB提到游泳,对应本故事中的泳池,也暗合主线故事中的事故。

  015538,MB提到女儿想向AB展示自己的游泳水平,对应主线故事中儿子想让LN骄傲。

  015546,MB说出"watch her",对应"watch me"。

  015549,MB提到AB在孩子出事时是在接电话,对应LN的经历。

  015603,MB说出当时AB在接的电话是business call,对应主线故事最后LN的坦白。

  020402,AB和MA的车后座上有个小姑娘。

  关于MA是否骗过AB。首先,MA有个女儿是真的,这一点上她没说谎。然后,我倾向相信拖车里MA对AB说的话,她确实有过利用AB来凑钱的念头。但是从后面的一些情节(比如011727开始处她的表情和反应等)看,她并没有联合Carlo来骗AB。此外,AB后来也发现之前Carlo在“监视”自己。综合到一起,大致的情况可能是这样:Carlo敲诈MA,MA知道自己钱不够,想傍个大款,AB愿者上钩,Carlo发现AB上钩,也以为AB是土豪,所以不停加价,价格超出了MA的预期,最后AB和MA一条战线。但是,AB在最后之前可能都不完全知晓,所以才会有那些他和MA的冲突。

  (四)MK线

  在这条线索中,MK是犯了错误的一方,JF是不肯原谅她的“苦主”。

  000244,出现药瓶(来自主线的道具),接着是放不掉水的情节,暗合与水的恩怨。

  000518,出现MK剧中名字"Julia"。

  000711,MK和JF的孩子的名字"Jesse"出现。

  001646,MK被告知工作时候不能接电话,暗合“在错误时间接电话”的主线情节。

  001722,MK说just want to be invisible,暗合LN的逃避和把自己锁在屋里。

  003604,孩子对JF说"watch me",并且是在JF身后,暗合主线中LN幻听后的反应。

  (但这一次没什么直接意义,有点牵强)

  004943,MK的手机话时用完。

  005448,MK花钱买电话卡,导致后面没有钱打车。

  005713,MB剧中的姓"Lowry"出现。

  (比AB线中出现的早)

  005739,MB说MK不负责任(irresponsible),也许暗指LN。

  (可能是妻子或其他人曾经指责LN,或者LN批评自己)

  005914,JF的现女友关心互不认识的MK,MK说希望她是自己的朋友。

  011154,再次出现药瓶(来自主线的道具)。

  012424,MK说"watch me"。

  013136,JF现女友貌似睡得不好,似乎是在担心JF和孩子的关系,为后面帮助MK铺垫。

  014754,出现JF剧中的名字R. Weiss(来自主线中LN看的画的署名)。

  014758,JF身旁墙上挂着一幅画,正是主线中LN看的那幅,但此处不是很清楚。

  014839,MK说出曾对JF不忠,暗合LN对KB不忠。

  015325,JF家里挂的来自主线的画,更清楚地出现。

  015358,JF现女友在混乱中帮助了MK(对应上文MK说希望她是自己的朋友)。

  015801,JF现女友转述MK让孩子照顾JF,对应开头处KB母亲不放心她。

  (也许“照顾”这个词表达的是LN对KB的牵挂、担心,以及愧疚)

  MK故事内部有一个前后呼应之处,是孩子的转变。在MK见到并嘱咐孩子之前:000642,JF试图教孩子用手画画,但是孩子不配合;011959,父子矛盾,JF生气离席,孩子不愿吃饭。之后:015739,孩子主动要求给JF倒牛奶;015850,孩子要吃掉整个煎饼。可以看出与母亲的接触导致了孩子态度上的很大转变。从冲向电梯的行为也可以看出孩子对MK的感情。在MK见孩子的过程中,如果非常强迫地去看,015418,MK的口型似乎是"promise me",我脑补的下半句是“乖”,以及JF现女友转述的“照顾好爸爸”。

  (五)作家把现实写入故事的习惯,以及几个故事之间的对应

  LN作为一个作家,有把自己的经历写进(或者说写成)小说的习惯。

  第一个方面,AB线和MK线与主线的多方面的对应证明其来源于主线。

  (1)人物上的对应。非常明显,AB和MK这两个“罪人”身上都有LN自己的影子,尤其前者与本人的相似度简直太高了。把AB这个美国人(后面还专门强调过,012457)放在罗马,是否暗合了LN自己远走逃避这件事。从000828想买汉堡,000839想喝百威(诞生于美国),002807吃到汉堡这几个情节可以看出AB的“思乡”,这也许也有LN本人的痕迹。MB这个“苦主”应该是来自KB,而且我觉得她俩长得有点像(第一遍看的时候一度以为是一个人。。。),这也许是LN在创作描写人物外形时也不由自主地带入了生活。

  (2)道具上的对应。上面的列举不需要解释。同时,如前文说过,道具上的对应可以证明主线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它是假的,LN没有必要把几个故事里的细节道具写的一样,因为这些道具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这里插一句稍微跑题的话,除了以上列举的对应事物外,还有一些道具在不同故事中也重复出现过,例如红酒瓶、啤酒瓶、带托盘的咖啡杯、盛着水果的高脚托盘等,类似前文的煎锅,也许不是导演有意为之,只是剧组的现实物资问题。

  (3)人名上的对应。第一组,LN剧中姓Leary,他和KB都戴着戒指,所以姑且认为还没离婚,那么KB应该也姓Leary,而AB前妻的姓Lowry,AB打电话去找的帮忙转账的人的名字Larry,都和Leary太接近了,让我不能不认为后两者是从前一个演化而来。第二组,AB线中的Janice,MK的名字Julia,MK儿子的名字Jesse,都和主线故事中提到的Jenna接近。一方面,其相似之处应该是作家写作的习惯或偷懒或刻意;另一方面,Jenna可能是OW剧中名字Anna转化而来(现实改写进入小说)。

  (4)情节上的对应。

  第一,000214,LN把硬币扔进水中,紧接着,另外两个故事也均以水开头。

  第二,孩子的事故(夭折或受伤)作为核心。

  第三,手机的关键作用。主线中LN、KB、OW用的都是苹果,而两个故事中MK用的是诺基亚,AB用的貌似是黑莓,这大概是源于生活异于生活的“艺术加工”。重点是,手机都发挥了坑主角的作用。LN因为接电话导致孩子事故的情节,原封不动挪到AB身上;KB没有把手机里孩子的照片转存到电脑里,手机坏了,失去了照片,AB没有处理好手机里孩子的留言,过了保存期,失去了录音,MK把手机话时用完了,引发了蝴蝶效应,失去了孩子的探视权。

  第四,孩子父母的关系。这里又有几个关键词构成简短但是完整的起承转合:直面、冲突、看开、结局。直面:AB终于得以和MB通话(之前有MB删掉AB留言的情节003945),MK对JF坦诚事实,LN承认当时不是business call。冲突:MB说不会原谅,JF拒绝MK探视孩子,KB的表现并不激烈,只是"God"。看开:MB终于敢去游泳,MK嘱咐儿子照顾JF的行为打动了JF,JF允许MK见孩子,KB跟LN说回家吧。结局:MB游着游着,消失了(020147),AB和MA的幸福小车开着开着,消失了(020333),JF给MK打完电话,消失了(020228)。这三个消失,刚好可以证明这些都是虚构的故事。两个虚构故事的都还算好的结尾,也许是LN的一种期待。LN把导致自己孩子事故的情人的电话在AB故事中写成自己之前一直骗KB的business call,可能是因为如果真的是business call还可以减少他因为出轨而导致孩子事故的负罪感。AB用帮人救出孩子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MK终于还是可以见到孩子,这些都是LN在小说里设计的美好结局(020406,演完两个故事的结局后,切换到电脑前的LN,可以看到他脸上的笑容)。这些结局代表了他自己生活的希望和幻想,而他脸上的笑容其实反过来说明了他的逃避。

  第五,一个细节。LN有听电话在纸上记下数字的经历,这个在MA身上发生了,在MK身上也发生了。我甚至还很强迫地去看了一下LN记的号码和MA记的号码是不是一样。。。

  (5)语言和文字上的对应。首先,"watch me"这句台词的重复太明显不过。我推想是,这句话是LN儿子事故中的关键台词,或者是儿子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儿子夭折后,这句话在LN心里挥散不去,然后就流露在他的笔下。其次,同样明显的,AB和MK的一些道歉,以及别人对这二人的批评,听起来都太像是LN希望表达的歉意,或者对自己的责备,或者曾收到的埋怨。此外,还有几处“前后脚”的对应:004606,OW说"This was not the deal",随后立刻在AB线中MA说"That wasn't the deal"(004813);011412,OW说"Ciao"(意大利语的“再见”),随后立刻在AB线中AB路过的墙上写着"CIAO"(011428)。

  (6)最后三个女主角的“变身”。020837,发生了OW到MA到MK再回到OW的一个变身过程,其中的细节是MA和MK穿的都是之前她们各自最后一次亮相时穿的衣服。可以认为LN希望自己的真实生活能像那两个虚构故事一样有个比较好的结局。变身最终回到了OW说明OW是真实的。在这之后,LN写下白色是"the color of the lies he tells himself"。White lie是“善意的谎言”,暗合了LN骗KB的情节,另外可能也暗指LN创作的两个故事是他用来暂时性麻痹自己的虚假幻想。

  第二个方面,主线故事内部的一些证明。

  001037,LN对前台说了一句话,然后就记在电脑里备用,正是作家的习惯。

  001224,OW说作家写作需要缪斯(文艺女神),我觉得她们代表了作家灵感的来源,对LN来说,狭义的女神是OW,广义的是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002201,OW翻看LN的日记,日记本上最醒目的是一个大写的PERSONAL,暗示LN创作的东西有个人的成分。

  002225,OW说不明白为什么LN在日记里使用“他”和“她”(第三人称),扣题。

  004244,LN说OW应该写得更personal一点,对应上面的"PERSONAL",也再次暗示LN把自己生活写进故事。

  014404,LN的电脑上出现半句"roses; far too many for her to count."这不就是他送了OW一屋子花的情形么,换了种花而已。

  015650,书商问LN,OW是否知道自己被写进书里,这同时也证明OW是真实的。

  020444,KB问"How's Rome?",也许因为LN人在罗马就把AB的故事设置在了罗马。

  020515,KB转述LN小说中“为了她的微笑而活”的话(有没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混合在一起的赶脚。。。),而这句话应该是源自013537LN和OW的对话:"Why do you love me?" "It's your smile. I know what that smile costs." "I don't know what that means."最后这句话LN没有立刻回应。我想他的答案就是最后由KB之口说出的那句"How you live for her smile. How she's the love of your life." LN不仅把生活中的事物,也把自己心里的话写进了小说。

  020534,KB的话"I'm sure I'll be reading this conversation in the next draft."被LN立刻写到电脑里,作家的职业习惯一览无遗。

  020631,借KB之口说出,LN在小说中直接用了自己儿子的名字。

  一个重复出现的词:feel。002706,LN说自己的故事讲述一个男人只有通过自己创造的人物才能"feel";020530,KB说"You really don't feel a thing, do you?";紧接着,020534,LN的电脑上露出一句话"you can only feel from the inside"。也许,对于自己的原因造成孩子夭折这件事,LN不善于表达,而只有通过发自内心的创作,才能去思考那件事。001056,OW来了,LN拉开窗帘迎接一点阳光,是否就表示LN一直在封闭自己,也暗合020534那句"feel from the inside"。

  第三个方面,电影的表现手法,或者说剪接,可以侧面证明。保罗哈吉斯的剪接好像是挺有名的,这部电影的剪接明显非常用心。

  一者,不同故事的切换常常通过类似的动作、道具、环境、情绪,或者时间(夜晚、早上)来进行,其中有些也可以算作两个虚构故事与主线故事的对应点。在一段连续的、氛围不变的背景音乐中进行场景切换和衔接,使情绪平缓过渡而不突兀,很赞。

  另一者,两个虚构故事中,有时会插入一个非常短的(大约几秒钟)LN在打字的动作,有时会直接切换到LN在电脑前的镜头。前一种如:014546,一个不到4秒的打字片段,表示LN的文思泉涌;015921,LN写下"the color of belief",可以视为LN在总结此处前后几个小片段里JF对MK和AB对MA开始有了信任(这种信任是两个虚构故事最后走向好结局的关键)。后一种如:003604,JF的孩子说了"watch me"并且JF回身之后,切回LN,他也做了回头的动作,显示了LN思想和心理的波动;010113,AB随着MA踏上赎回女儿的征途,MK坐在厕所里哭,然后LN在电脑前静止,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扣上了电脑,暗指两个虚构故事都发展到了一个“前途未卜”的阶段,LN在思考如何继续;上文提到的020406,两个虚构故事结束后,LN露出笑容,表达他的内心活动。

  六、OK,是时候总结、讨论和稍稍“影评”一下了

  (一)整体

  导演兼编剧玩了一把逻辑,设计了一个先平行最后汇总的“铅笔形”结构,中间有很多彩蛋,增加了很多趣味。

  一开始的故事平行发展处,节奏偏慢,略有点不够抓人。有影评说有人看了一段就不看下去了,而我确实也早在十多分钟的地方就有了不想看下去的感觉。

  爱情和亲情混合在一起,无可厚非。只是在复杂的结构中和“第三人称”的主题下,它们的篇幅都薄弱了。好在LN和OW的虐恋还算完整,AB和MA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以接受,MK水汪汪的大眼睛也没有白流那么多眼泪。只不过可能因为每个故事都不太长,所以增加感情张力(震撼力、感动力)的情节感觉还是偏少。

  (二)总结:现实照进幻想。

  LN的经历,简而言之:出轨、丧子、写小说。前两者被写进了小说,就是“现实照进幻想”,也即"Third Person"。

  (三)LN和OW的虐恋

  在我看来,LN和OW的关系的发展轨迹是:工作关系→工作/身体关系→虐→恋→散。

  工作关系:在电影所展示的情节之前,可以推断出来。两人应该是因为写东西而认识。

  工作/身体关系:OW来找LN改文章,顺便滚个床单。这时候两人对感情都不认真,002354,LN说自己不值得OW给买东西,002653,LN说原来你是跟我在一起呐,004228,又出现工作关系。

  虐:这一部分占的比例比较大。换句话说就是,我就是不想和你好好的。有点游戏心态。003412,OW不接LN的电话,过了没多久,003640,又跑去勾引人家,003819,被LN关在门外然后一路裸奔回屋跳到床上,整个过程居然不怒,而是笑得开心到放肆。004416,KB说"You love love",暗示LN对待感情的态度。004518,LN批评OW别乱议论自己不知道的事,说明OW对他并不了解,而且LN也没有让她了解的意思,紧接着,004604,OW恶狠狠地说不会爱LN。004904,OW手机里LN的名字是"M",我个人觉得暗示了一种微妙的关系。010827,两人跳舞归来甜蜜吻别,LN微笑,OW回屋笑得像个初恋的小女生,拿出准备好的给LN的礼物手表,自己带上,想象LN带着手表抚摸自己,然而转瞬之间被手机铃声打断后就跑去把手表淹水里了。这里OW表情的变化,与开头处她从电梯走向LN房间时候的过程很像,明显地传达着两人又爱又恨的关系。

  恋:难得的甜蜜,可惜没有永远。013339,OW被一屋子花感动(送花必杀技。。。),跑去找LN,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与之前每次完美亮相对比鲜明,她的使劲拥抱和大哭,都说明她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坚硬的形象倒了,fell for这个男人。当她想去吻LN的时候,LN却把她按住了(013409),说明LN对她的感情已经不只是简单的身体欲望(与第一场激情戏的暴力形成反差),而是有了“疼爱”。013519,最温馨的一段。两个人的搂抱、亲吻和爱抚已经俨然真心情侣,OW的笑就是幸福小女人,LN的表白就是动情男人。013646,LN贴心地给OW端咖啡,主动回避OW的电话。而OW在跟电话那头拜拜之后,把原先是放在咖啡杯前面靠近自己位置的手机,放到了咖啡杯后面远离自己的位置,不再理会。我想这个位置关系暗示的是此时LN在OW心里地位的变化。然后,OW醒来,蹑手蹑脚到LN身后看他写的东西,咬他的肩膀,然后在沙发上咯咯地笑,LN也看着她微笑,分明就是甜蜜情侣的小生活。

  散:由于前面太过甜蜜,所以最后散得相当突兀。最后OW身着白色连衣裙去书摊上看书之前还用手抚摸过LN的脖子,冲着他温柔地笑。所以,020720,OW的哭是情绪的突然爆发(所谓“戏剧性”吧),并且迅速直接导致了“消失在人海”。

  对于LN和OW的感情故事,从感性上,我想对普天之下的所有爱人们说,千万别赌气,别虐,没有一点好处,害人害己。

  (四)LN和OW散的原因

  对于LN和OW的感情故事,从逻辑上,我不太明白的是最后散的原因。OW的哭显然是在LN的日记里看到了些内容,这个内容是她间接导致了LN孩子的事故还是她被LN写进了书里?

  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厘清几个情节。第一,从KB问LN"You told her that you were writing about her and her father?"时的表情,以及KB和LN的关系、KB此时的心理状态来推测,LN确实把OW跟爹的事写进了自己的小说里。第二,OW在书店看到LN之前保密的日记,很像是LN刻意安排的:如果仔细看LN的表演(相信辛德勒大叔的演技),他看着OW走向书店的背影时,在微笑后出现了空洞的表情,似乎暗示他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他的日记会出现在书店,并且由一个人专门交给OW;OW拿到日记的时候看着LN笑,表情像是在说“你要给我看这个么?啥意思?”第三,OW看日记及扔下日记时,看LN的表情是意外、震惊和不解。第四,OW在离开的时候回头看了LN两次(020834,020903),表情悲伤。第五,OW离开后,LN起身去追,他的神情是在乎和认真的。

  在电影当中,OW哭是紧接在KB问LN"Does she know it was her on the phone?"之后(020719),这样的衔接貌似是在暗示第一种原因。这种“内疚论”可以配合得上OW回头时悲伤的表情,但是解释不通OW扔下日记时的表情和恶狠狠的"watch me"。

  在讨论第二种原因的时候,LN的动机就变得尤为重要。我看到的各路影评中对LN爆OW的料这件事的主流观点有两种:为了报复OW害死自己孩子的“报复论”、与OW分手来弥补过错或惩罚自己(兼出轨和丧子)的“惩罚论”。对“报复论”来说,还可以多想一步,LN早先不让OW知道,而等到书写成快要出版木已成舟秘密注定就要暴露的时候,同时也是OW动了真心爱上LN以后,才让她知道,是为了对她造成最大的伤害(细思极恐。。。)然而这种狠狠的“报复论”与LN疼爱地搂着OW的真情告白反差太大,因为LN的演绎当中没有透露过一丝“狠”意或类似的心机,电影中间也没有交代过LN的变心。另外,两种理论都没法很好地解释LN去追OW的行为。

  出于以上这些没法解释的东西,再加上我向来是“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别人,而且也相信天真真爱正能量真心喜欢那些温馨的场景,我构思了这样一种“无意论”的解释:LN把OW的故事写进书里是由于作家的职业习惯和自己的风格。LN曾经被书商评价很“冷”(005322,cruel and raw, no pity, no shame, so f**king brave),所以可能会“残忍”地把生活中的真事写进小说。他无意伤害别人,只是习惯和风格难以改变,如书商所说“勇于”把生活写进书里给大家看,又或者在年老才退时放手一搏(005342书商说他的书一本不如一本)。这个“冷”的他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正如KB说他什么都感觉不到。这种解释能够说明LN最后去追OW是因为他没想过要失去她,但是就说不通LN刻意让OW看到日记的原因了。

  至于有人认为最后LN和KB通电话与OW读LN日记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后者是LN的回忆,我觉得有点穿越得太复杂了。

  (五)关于MK线与LN主线故事的“交集”。

  网上也有人讨论MK和LN到底在不在一个城市,为什么她看起来出现在LN住的酒店里。我的观点是:她的故事根本就是虚构的,不会和现实的主线故事有交集;我们看到的“交集”,是电影的表现手法,她只是“看起来”出现在LN的酒店里;她的故事源自LN的生活,就会有现实的元素(作家习惯);这些元素,有些被彻底改头换面,有些被略微修改,有些则原封不动拿来主义;这些元素混合而制成小说,就是“源于生活异于生活”,就是“现实照进幻想”。

  彻底改变的,就是直接的不同。(1)LN所在酒店的房门是白色的,而MK所在酒店的房门是黑色的。(2)城市的确不同,LN是在巴黎,而MK在美国。005025,MK拿出的钱是dollar;013306,飘着美国国旗,那个桥貌似是纽约布鲁克林桥,不认识,孤陋寡闻。。。

  略微修改的,就是那些间接的,看似是“交集”但仔细看并不相同的地方。(1)MK打扫的房间很像LN住的房间,桌子上的东西也非常类似。仔细看的话,房间并不一样。LN的房间有推拉门,墙上有画,MK打扫的房间没有。(2)MK丢下的纸条,后来被LN拿起来。仔细看的话,丢下时和拿起来时纸条下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MK丢下的纸条和LN拿起的纸条上的字一样。严格地来说,“字”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字迹不同,另外纸条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纸条顶端印刷的酒店抬头不同;MK的纸底部还有一行印刷字,LN的没有),截图细看可知。另外,其实后来MK捡到的纸条跟这俩都不完全一样。。。(4)MK与OW擦身而过还挤出一个微笑(014532)。仔细看的话,那个只有背影的"OW”拎着行李,而真实的OW在这个场景的前一个镜头中出门的时候,只拿了一个手袋(014522)。(这该不会是导演想迷惑观众然后又穿帮了吧。。。)

  原封不动的,就是作家不需要或者懒得修改的吧,我管它叫做“硬对应”。(1)MK和LN纸条上的内容一样;"203"这个号码既是OW的房间号又是MK进去打扫的房间号。我觉得这个可能是LN直接把生活中的元素抄进小说,更有可能是导演兼编剧使坏,故意迷惑大家。(2)MK清理一地烟头时,身后露出的客人的鞋(004201)和LN穿的(002749)一样。我觉得也许也是导演刻意为之,也可以理解为LN遇到过一个手忙脚乱的服务员,然后就把其形象安在了MK身上。

  最重要的,需要单独拎出来讨论的,就是MK后来捡到纸条然后砸烂一屋子花的情节。我的猜想是:这也是现实生活的移植。先说花。两个摆满花的房间并不一样(门的颜色、墙上的画、家具的设置和颜色),所以这是作者创作中的修改。再说纸条。LN的纸条被偷走的情节,在进入小说后变成MK的纸条被某人拿走,这个“某人”设置为OW,也许是导演用来把三个故事联系起来,或者增加影片的复杂度?

  (六)AB线和MK线各自的意义?

  关于两个故事的区别,暂时想到的有这么几个。第一,间接vs直接。AB是间接自我救赎,是通过帮助别人和开始新生活来走出阴影。MK是直接的处置,最终收到了效果。第二,行动vs思想。AB是将救援付诸实际,做了一系列努力。MK是心理斗争,最终说出事实真相。这里要插一句,AB说过一句"I don't have anything left"(020108),我一度以为这个anything,与MK线中的"everything"(015030,MK说"I give you everything. I gave up everything to have him."),是对应主线中的"anything"(013741,OW问她爹"Can you do something for me?",她爹用了两个"Anything"来回答),不过后来觉得这个可能是想多了。第三,孩子的状态。孩子的存在状态决定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AB和MB的孩子不在了,只能悼亡;MA的孩子被掳,需要救援;MK的孩子跟了父亲,MK要争取探视。第四,助人vs自助。第五,逃避,等待对方原谅vs争取,真情感动对方。

  网上影评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以及我对这些观点的分析如下。(1)AB线代表LN渴望妻子的原谅。我觉得“原谅”二字不太准确。一者,前面KB说过她想念LN(004358),记恨的心情几乎看不到;再者,020739,KB那么恳切地对LN说了"come home"之后,LN并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而是问了"How",说明不回家的原因不在KB,而在LN自己。(2)MK线暗示LN认为见不到孩子是对自己最大的惩罚。我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LN就不会设计最后JF回心转意给MK打电话的情节了。

  我觉得,两个虚构故事表达的是作者LN说不出来的一些东西。002705LN说他的书是"about a man who can only feel through the characters he creates",而随后OW对他的评价"You should be able to write the hell out of that"和后来KB问LN的"You really don't feel a thing, do you?"(020530)都证明了LN这种用笔表达的习惯。具体来说,AB线透露出的是LN愿意做任何事来挽回孩子的愿望(或者叫自我救赎的心态)和希望妻子能看开的愿望(LN对KB说很高兴听你说你又开始用咱家泳池了(020625),对应020209MB终于敢跳下水游泳),而MK线的重点在JF对MK说的“直面过去,正视事实,说出真相”(015107),这可能是LN希望自己能做到的(MK的挣扎就是LN的挣扎)或者是KB曾经对他说过的,也对应着最后LN向KB承认当年是business call。引用一句不完全适用的话说,AB线是“改变可改变的”,MK线是“接受不可改变的”。

  (七)为什么会有一个同时出现在AB线和MK线中的MB?

  一种理解是,她的身份不同。在AB线中是“苦主”,而在MK线中是帮助“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受苦的她,在一个犯了错误的人的生活中充当帮助者的角色,也许有所暗示,代表LN的某种希望?还没想明白。。。

  另一种揣测是,她只是导演设计的诸多联系不同故事的元素之一而已。

  七、我不明白的几个地方

  AB线中酒吧里的老头代表什么?他貌似后来还出现在AB和MA过夜的车站(003522)。

  AB最后改白衬衣为花衬衫,什么意思?

  MK砸烂一屋子的花,表达什么意思?

  LN什么时候从巴黎到了罗马?

  导演兼编剧为什么要设计OW和她爹这么一个口味偏重的关系?网上有亲爹后爹的讨论。从OW手机里存的"Daniel"这个名字来看,应该是后爹吧。

  015705,LN说的weakest story和strongest choice怎么理解。

  020548,LN说OW离开了他,但分分钟之前明显还不是。

  前文写过的,最后OW的哭和离开。

  最后LN在广场上看到坐在水池边的孩子,算是实现了"watch me",表达什么?

  其他好多。。。。。。

  八、碎碎念

  辛德勒大叔的身材让我有点小失望,不过已经62岁了似乎也不能要求太高。

  奥利维亚·王尔德的选角很正确。一方面,所有角色中她的表演难度最大(情绪最丰富),她演得到位,转变也自然(如001104的一串表情变化)。另一方面,她勾引人的技能太厉害,让我深切体会了什么叫“会说话的眼睛”。

  詹姆斯·弗兰科这提名过奥斯卡的确实不一般,020021眼泪要流不流的状态很厉害。

  AB说过不止一次“撕吧西吧”,这个俄语的“谢谢”为啥会对意大利人讲?好多意大利人不会说英语,是导演拿意大利人找乐么?

  这篇文章写得我真是元气大伤。。。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觉得AB长得不怎么太美国?可是人家好像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求专业人士科普)

  JF的现女友,真是贤内助,乐于助人(人品好)+照顾男友的儿子(不狭隘的母爱、责任心和家庭观念)+心疼男友(细心温柔体贴)+帮助男友前妻(大方宽容可理喻)+大长腿。可惜在剧中连个名字也没,在时光网上连个头像也没。据查,剧中角色叫Sam(还是个乍一看以为是爷们儿的名字),演员叫Loan Chabanol,木有百度百科,豆瓣上介绍是“演员,模特,出生在法国巴黎,有越南,德国,意大利,法国血统;身高1.74米”(怪不得听着口音略有别扭)。

  012729,AB和MA的调情还挺有情调。不过MA这姐姐有些镜头真心不能算美女。。。(然而我发现了以下:(1)时光网上的她的照片倒是挺好看,而且有料。。。(2)百度百科,她身高177,是1998年以色列小姐评选冠军,有个男朋友是踢球的叫穆图。。。所以她是长残了么。。。)

  九、彩蛋

  000030,片头字幕蛮别致的,我称之为“字幕墙”,后来“字幕墙”在JF家中反复出现(011957,014818等)。

  000750,酒吧电视上有"bomba"一词,不久后就被用到了。

  021231,演职人员名单出了一堆之后,埋伏了一句"For my father Ted who taught me to take risks"。不知道导演兼编剧自己的经历跟这部电影有什么关系。

  《出轨幻想》观后感(十):正如片名一样,电影情节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片名如果按照字面翻译为“第三人称“,则是距离情节更加遥远,虽然“”出轨幻象“也不怎么表达原意。或许是为了吸引眼球,这个片名会让它脱离主流播放渠道。作家用第三人称描写自己与学生的爱情,正如他写的:White,is the color of trust, is not the color of belief, and the color of lie he tells himself.正如电影海报上的唯一颜色:白色。

  电影诠释了很丰富的婚姻、出轨、离异方面的情感纠结。但是,最深刻的,是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及淹没在未照顾好孩子导致逝去的无限悔恨当中。三个女主的演绎都非常鲜明,下面来分别说说三位女主角的心酸历程:

  一、我最喜欢的是Julia的戏份,为了孩子她付出了太多,却也是因为付出她失去了孩子。电梯相见那段,我泪如雨下。最后帮助她的,是她的真实的痛哭和对孩子真诚的教导。她居然告诉孩子要照顾跟第三者生活在一起的他的爸爸。这看似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但是,她那时的处境:地位低下,清洁工作收入卑微,见不到儿子绝望彻底,找不到律师帮忙投靠无门....但是,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她是极其伟大的,她身上散发出的是人性的光芒,母性的光辉。

  二、自称来自罗马尼亚的Monica,她在酒吧的性感出镜,她随后的落魄造型,以及她救赎女儿的艰辛历程,都深深地让Sean陷入无法自拔。不明白他为什么愿意付10万欧元给陌生的女子去救赎女儿,但是,看到最后才知道他是在救赎他自己,他的疏忽导致女儿离世,后来付出全部身家去救别人女儿的行为,正是他对自己灵魂的忏悔和心灵的救赎。

  三、就是海报上的Anna,一个真正生活混乱甚至淫乱的女子。她跟自己的导师常年情感纠结,逼迫对方离开原配妻子,在步步为营的同时,居然想着要去找原配炫耀;她跟自己的父亲产生肌肤之爱,她虽然恐惧不伦,但是出于对Michael的惩罚心理,她居然跟父亲再次亲热。最后一幕,当看到Michael把她写进自己的小说女主角的时候,她彻底崩溃了,一路狂奔,一直到看不到人影。最后一句台词“Watch me”,是片中所有男女主角要说的:因为没有watch孩子,导致孩子离世或者离开自己。

  虽然用He,好像是在写别人的故事,其实都是自己经历的,都是自己不敢面对的内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