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十三层》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第十三层》的观后感10篇

2018-03-03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十三层》的观后感10篇

  《第十三层》是一部由克里斯·罗哈执导,Kylie Clare / Tony Blackett / Allen Leong主演的一部恐怖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十三层》观后感(一):什么是真实

  几个高级程序设计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里的人如同真实世界一样生活着,他们也有自己思想,不过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除非有人不顾一切障碍一直往前走到「世界尽头」,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虚无”。后来,程序员发现自己在生活的世界也是由上一层世界的程序员虚拟出来的,不管他们做了多少事情,得到或失去什么,只要上一层世界的人拔掉插头,这一切都会消失。

  这,就是电影《异次元骇客》描述场景,也丢给了我们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

  我们也一直觉得自己在生活的世界是真实存在。从时间的维度看,它有历史,有现在,还有未来,并不是程序员或者其他未知能量瞬间捏造出来的。从空间的维度看,从东方到西方,从北极到南极,世界之大是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走完的。可是我们的感知能力有限,我们又如何知道在我们之外没有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能量在操控着我们,而我们只是他们虚拟出来的实验品。

  如果我们所在的世界都是虚幻的,不管我们做过什么或者留下什么也都会化为虚有,而我们又该拿什么证明「我」的存在呢?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告诉我们,外貌财富权利、名望这些都代表不了我,不管加载到哪个世界哪个肉体身上,不管在梦里还是梦外,在虚拟世界还是真实世界,只有我的思想才代表着我的真实存在。我们唯一能够真实拥有的是我们的思想,但即使是这样,我们更要极力地开拓我们的思想以免僵化,不断地探求新的可能,让自己生活在未知的世界。

  《第十三层》观后感(二):狂妄的活在谦卑中。

  世界因我而存在和我因世界而存在,只是一个问题在唯心主义者眼中和唯物主义者眼中的不同映射而已。人类最大的缺陷就是我们没有认识到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当我们认为它对的时候,就以为它真的对了,可是,在事实层面上究竟是怎样?

  我认为一切物质东西都无法驾驭“复杂的”这一形容词,唯有“关系”才是复杂的。人类文明中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个“关系”的突破,而这些关系大多是人类以外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了这些关系建立了我们的文明。但像“世界与我”这样的问题,我们从未得到明确的答案原因在于在“关系”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的是置身事外。所谓当局者迷,当我们处于一段关系中,我们永远无法清楚的认识这段关系。人类与世界的关系,要跳出人类思维的局限去看待。

  我认为此类质疑现实的电影都旨在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潜意识里的“人类优越感”进而粉碎它。我们以为我们掌控了很多,可是这种掌控你不知来自哪里,或许它只是一台计算机施舍给你的幻觉

  《第十三层》观后感(三):一个由插头决定的世界

  这个故事总会让我想到菲茨杰拉德的俏皮话:“第一个发明知觉的人是犯了滔天大罪!”正如在片子开头那个疯狂科学家老头临死前的遗言:如果可能,我真希望自己一无所知

  如何确定自己是真实存在的?多数人会乐于引用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既然经验告诉我们存在着一个思维的客体,那么必然便要有某个对应的主体——先不管这个主体究竟为何。至少真空中无法产生出思维来,这一点应该被多数人所确信。

  然而事实总是比哲学家想象的更为复杂,一个名叫休谟的经验主义者最终动摇了笛卡尔自以为再无可疑的哲学根基:有什么理由认为因果关系是先天的必然存在?它不过只是我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而已!我们已经见识太阳一万次由东方升起,并不表示第一万零一次的太阳必然会继续从东方升起——仿佛一个人一万次平安经过马路,但他永远不能保证第一万零一次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既然曾经被认为是最为可靠常识,也逃脱不了被历史否决的命运(随手翻开一本人类的科学史,这方面已经有太多的先例了),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完全信赖那些幸存下来的所谓“常识”呢?比如说,也许真空中真的是能够凭空产生出思维来的呢?存在的本质便是虚无,这种论调从来不绝于耳

  休谟的怀疑论直接导致了康德那不无悲观的论调:物自体不可知。我们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而无法进入那个真实的本质世界。于是人类似乎便被终极宣判了柏拉图的那个洞穴宿命,永远只能悲哀地蹲在墙角望着墙壁上晃动的黑影,想象着那些幽灵到底在暗示给我们什么奥义。

  怀疑我们的这个世界只是某种不可知主体的主观幻觉,并不只是现代人才有的观念。古代诸民族所遗留下来的创世神话中从来不少类似的主题,印度神话中就有过世界存在只是天神所做的一个梦的说法,天神的睡去与苏醒间便是创世与末世的轮回。但更具现实性的问题在于:古代人们幻想更多出于一种因于无知而生的本能恐惧,而现代人对于世界真实性缺失的恐慌,却更多来自于随着日益疯涨的现代科技对所谓真相的无限贴近。正如诸多的科学家们都乐于相信,人类将在不久的未来仅仅凭借某些物质工具,就能够制造出类人的人工智能甚至于人类本身。那么更深入一步,如果有某一天人们发现仅仅依靠纯粹的科技手段就能够虚拟出与我们自身几无差别数字生物,那意味着什么?是否我们自己也仅仅是数字化的结果?是否也可以认为,被世人所习惯看做一切的生命,却与一场能够人工虚拟出的闹剧没有任何本质区分?

  这种疯狂的怀疑论在《黑客帝国》中得到了生动演示,然而“好莱坞出品”似乎永远无法脱迹于“拯救世界”式的滥俗叙事,于是凭空捏造出一个子虚乌有的“救世主”神话。其实如果人的意识能够被数字化,那么也几乎等同意味着,我们自身便是数字化的结果。即使逃离了“母体”所控制的数字世界,依然要面对所谓真实世界的虚拟化真相,不过是从一场噩梦进入另一场噩梦,何来“救世”之说?不惜一切代价从一场幻觉逃出,只是为了进入另一场似乎更可靠些的幻觉,到底是一种智慧,还是不可救药的愚蠢

  相比来说,《异次元骇客》显然要严谨严肃许多,在怀疑论的道路上也走得更远。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国”中画蛇添足地保留了一个所谓的“真实”世界,而对于《异次元骇客》的世界来说,真实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肯定自身所在的世界是否是数字虚拟化的结果。这种“圈圈套圈圈”的命运迷宫在片中那个可怜的酒保身上得到了讽刺性体现:他费尽艰辛,自以为幸运地逃离了虚拟的数字化世界,来到了“真实”世界,结果却被无情告知,这个所谓的“真实”世界,依然不过是另一个虚拟世界而已;只要上一层世界的人轻松一个拔掉插头的动作,一切便都烟消云散。而更具讽喻性的则是片子那意味深长的结尾:当我们可爱男女主人公终于来到了所谓的“真实”世界,深情对望之时,“啪”地一声——对不起,插头被拔,故事结束

  如果所谓的终极真理只是一种黑色荒诞剧的讽刺,怎么办?或许最聪明举动还是来自于片中那个其貌不扬的黑人侦探,即使面对自己只是虚拟化的真相,依然不失风度地对那个自称来自“真实”世界的“女上帝”说:“不管你来自什么鬼地方,帮个忙,当你回去的时候,以后不要再来打扰我们了,让我们独自待在这儿,好吗?”什么拯救世界,什么终极存在,什么命运逃离,都见鬼去吧。如果所谓的真实根本就是扯淡,那么要拯救的到底是谁?

  ——其实我想的是,如果换了是我,我大概会说:帮个忙,当你回去的时候,请你拔掉这个鬼世界的插头,好吗?

  《第十三层》观后感(四):如果你的生活也只是别人的梦境而已

  开始的时候我完全没有猜测到结局的走向会还有第三维世界的存在,也就是说影片一直在以第二维度的主角视野在推进,而即使是道格拉斯,或者传先生,他们作为所处世界的虚拟游戏制造者,也不过是一堆线路集成出来的幻象而已。

  那么故事就变得比较有趣。珍妮在最后通知了麦探长前来,一枪结果了自己已经嗜杀成性的丈夫躯体,而我的怀疑是--如果说那个英俊的躯壳承载了三重思维:1937年的范,2024年的大卫,以及年份不详的第二维度的道格拉斯--那么,珍妮如何能确定那一颗致命的子弹不会让她心爱的道格拉斯丧命呢?毕竟他和“现实”生活中她那邪恶的丈夫分享的是同一个躯体。

  庆幸的是,导演在最后安排了一丝来自现实的风。道格拉斯和珍妮都从游戏中安全抽身,并且道格成功地替换了大卫,从虚拟的脉冲变为一个真实的存在,和珍妮继续相爱。

  而如果哪一天,你悠游自在地开着车来到从未去过的郊外,车一不小心冲过了禁止通行的路障,然后,你看到的竟然是由绿色电子射线构造成的世界尽头。那么,请别怀疑自己精神分裂,很有可能,那些一直被你深信不疑地认为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就真的只是一个虚拟的骗局而已。

  《第十三层》观后感(五):看完电影后感悟良多!

  我觉得世界就是个循环,无穷小的尽头是无穷大(就是整个宇宙)。宇宙就是个信息库,人就是个信息载体(程序),人的一生就是在对信息库的信息进行反应筛选,然后储存,然后行动。因为人是程序必然有一定的规则,你只能对规则内的事物观察和反应。规则以外的根本就无法观测到。其实每个人体内都有整个宇宙,人只是不能明心见性,被环境所左右的太厉害了,已经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你看石头就是石头吗?石头只不过是你给它起的名字而已。现在科学已经可以知道它的组成成分了,它已经不是石头了,而是这些成分组成的一种物体。那些组成成分可以说是一种程序字母了。就像现在的程序是由字母构成一样。如果再深入研究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更细致的观察,最终发现,组成石头的成分并不是最基本的东西,还可以细分。这样以前的程序字母又变成程序了,那些新发现的又成了程序字母。也许到最后才会发现最小的单位居然会包含整个宇宙的信息。所谓的宇宙简直是虚幻中的虚幻,不过是人观察到的宇宙,不是真正的宇宙,所以说你所看到的都是虚幻。你所过的生活不过就是对各种数据处理,做出反应和存储的一种信息载体,都不过是环境影响而让你这么做而已,你从来就没有过自己真正的思想,你也从来没有真正的活过,虚幻而已。当你存储的数据消失的时候,你还是你吗?当你的记忆消失的时候,你是谁?当你死后,你又是谁?

  《第十三层》观后感(六):异次元骇客里的人们-----浅谈人物设置和电影结构

  (有错漏的地方,欢迎指教拍砖)

  首先想说,电影的简介写错了!!看了豆友们的评论,我确定我没来错地方,但这简介究竟是同名的另一部电影还是个什么情况...没搞懂。下面是影评

  电影概念本身不是很复杂。层层递增的世界,有点像俄罗斯“套娃”,大娃娃里面套着一个一模一样的小娃娃,一个世界里套着另一个世界。

  把主要的三个世界分别称为上中下世界,便于叙述。电影从以中层世界为叙事主场地,中层的世界并非像下层那样一无所知,但也并非全知全能。电影开头揭示了中下层世界的奥秘,让观众接受这个设定,认为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一切都是正常的在发展(常见的悬疑剧开头)。在熟悉的日常发现荒谬(道格拉斯发现沾血的衬衣,素未谋面的传汉龙的女儿珍妮),增加悬疑(谁杀了传汉龙,他又留下了什么讯息?)。慢慢揭晓上层世界的存在(同样,是常见悬疑剧叙事发展)。原本是两层世界,通过一系列悬疑变成三层乃至更多,能让人感受一种无止境的套娃世界的感觉。事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揭示了中下曾世界的关系后,逻辑强的人就能反推中上层世界的情况,比如:意识交换的酒保在下层世界出车祸,于是来到中层世界,电影后面大卫附身道格拉斯被杀,道格拉斯来到大卫所处的上层世界,等等。电影结构本身也如此暗示,每当中下层世界发生了什么,或者说观众够敏锐注意到一些规律,那么接下来中上层世界之间,发生的事就能够被“预知”------事情发生规律与中下世界一样。这样一来,剧情发展就少了几分悬疑的味道

  为了把这三层世界说清楚(电影最后也暗示世界不止这三层,在这里按下不表),每一层都需要有代表人物,于是就有了酒保亚斯敦(Ashton)(下层世界),道格拉斯和传汉龙(Fuller Hannon)(中层世界),珍妮和大卫(上层世界)。那如何把三层世界都串起来?中下层世界是通过那封信。吐槽一下那封信,设置不是很高明明显是为了让酒保看信,才能保证后面的故事顺利发展。否则以传汉龙的智商(电影里被称作他们那代的爱因斯坦),有更多更保险的方法能让道格拉斯看到信。咳,言归正传。酒保看了信,发现了自己所在世界的秘密,认为传汉龙和道格拉斯是和自己世界不一样的存在。在道格拉斯问他时他没有把信给他,随后才能注意到了道格拉斯和范强尼的意识交换。随后进一步与道格拉斯发生纠缠。最终去到中层世界。这样,中下层世界就发生了联系。就像上面说的,中下世界发生的事,为即将发生的中上世界之间的事提供了某种规律(个人认为是为了让观众看懂后面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提供一种顺理成章的感觉,但其实没必要)。

  中上层世界的联系是传汉龙离奇的死亡。传汉龙死了,是被上层的人杀死的,但道格拉斯因此成为嫌疑人,警长步步紧逼,促成了他去追踪传汉龙讯息的强烈动机。同时上层世界的人也来到中层,珍妮来协助(算是)道格拉斯,大卫来捣乱。每一个层次的人,都需要到下一个层次的世界解决问题或寻找解决办法。大卫杀人的乐趣影响了他和珍妮的婚姻,珍妮爱上中层世界的道格拉斯,为了解决问题,他们都下到中层世界去。而道格拉斯为了解决中层的问题到下层去。上中下世界紧密联系。

  道格拉斯初次进入下层世界,就被其真实性所慑,认为生活在那里的人,不仅仅是“电子电路”。警长在射杀了大卫后对珍妮说:“当你回去你来的地方时,你可以不要来打扰我们了吗?”我想,这可以算作是人们发现了真相后的态度。导演的想法。现实里,世界要更深更复杂,那么,你我他,面对这个世界,又是什么态度呢?

  科幻电影虽然脑洞大开,但电影本身就是造梦,满足人们,娱乐的娱乐,深思的深思,各得其乐。

  《第十三层》观后感(七):极度推荐的洗脑电影

  第二次看 仍然记第一次看的时候 到结局 我在想 我自己身处的世界到底是真是假 觉得这部电影完美啊。。但是第二次看 就看出了 许多的不完美之处了

  1是 既然二次元里面的酒保发现了自己的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又得到了传汉龙的信息 那他为什么不坐飞机去尝试外面的世界 有人说那是上一层世界才能擦觉到的信息 那怎么异次元里面传汉龙 男猪脚发现不对的时候 现实世界的人能发现虚幻世界里的"他"有什么动静 按照男猪脚所说的 世界 都是真实那应该也能感受得到 但也有现实时候的人每分每秒看着数据库的情况

  2是 异次元 二次元的世界物质补给 他们的百货超市餐厅不需要物质补给吗 不需要坐飞机吗 不需要偶尔到另外一个城市?但他们补货的时候所联系的人 又是真实世界的人及时回到虚拟世界进行通话?

  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可以忽略的小事 但是我觉得 这些就是这部电影的瑕疵 勿喷 但作为一部80年代的电影 简直理念超前 绝对是一部好好好电影 若不是21世纪以来除了黑客帝国 红辣椒 盗梦空间之类的影片 这部"异次元骇客"绝对是独树一帜推荐.!!

  《第十三层》观后感(八):除了创意,其他太一般的片子啊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限嵌套的缸中大脑理论的现实版

  本以为有人推荐这部片子,应该会有很多的惊喜在里面,至少能和N多的其他的关于网络,关于黑客,关于缸中大脑理论的片子有些不同。1999年的老片子,也许会有些让人惊喜的东西。只是,这次我真的是失望了,完全的失望了。

  这样类型的片子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所有的理论,在现实比较容易拍出来的理论和画面早就已经重复了N多遍了。在这部片子里面我看不到有任何的新意。

  关于缸中大脑理论的解释基本上就是一个多余的事情了。这种理论就是一个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的悖论。

  这部片子除了这个立意之外,其他所有的关于电影的点都不及格。

  比如:拍摄技巧,演员状态,故事情节,配乐等等。都是在及格线以下的。

  然而,缸中大脑理论的这个立意,也被N多的电影精彩的用过了。想这部电影用的这么烂的我好像还真的见识的不多。特别是,它关于这个世界是虚拟世界的理论证明,就仅仅是在城市边缘的可视的虚拟网格,这太可笑了。

  黑客帝国已经非常真实的再现了,关于我们是不是在培养皿中的细菌的整个事实。而且,关于伦理和理论的讨论已经成为了一代经典之作。

  攻壳机动队,这是一部非常酷的电影/动漫。可以说攻壳机动队在对于什么是灵魂,机器有没有灵魂,还有在信息时代会出现的N多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而且,在某些方面,比黑客帝国讨论的东西更加深入。对于现在的现实也有很深远的影响,基本上是对于20年后现实的一种预测和映射。

  而且,所谓的层层的嵌套,这样的手法,在其他电影里面也有涉及,而且表现会更加出色。比如《黑衣人》里面,当K走进一扇门,发现外面是一个无限大的黑暗空间,而我们不过是这个空间的一个培养皿中的细菌。然后,就把门关上了。这种暗示要比《异次元骇客》中的表现强太多了。

  《第十三层》观后感(九):我们真实存在吗?

  小时候我问过自己:我是谁?我来之哪里?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我被这个世界淹没,再也没有试图寻找过问题的答案。直到刚才,这样一部匪夷所思的电影,又让我想起儿时简单又深奥的问题。而此刻我更想知道:我们是真实的吗?我们的世界真实吗?除了我们的世界是否还有另一个世界?或许我们的这个世界就像电影告诉我们的那样:只是被另一个世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发现过与我们一样的世界,就算我们的宇宙飞船,探索了整个太阳系,除找到一个个或炙热、或冰冻、或荒芜的星球,其他一无所获。而我们有限的能力,也可能被限的能力,却始终无法穿越太阳系,只能借助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去捕捉一幅幅看似虚幻的宇宙的景象,或许我们还看到世界的尽头,黑洞。也许我们真的只是被限制在这个虚幻世界的虚幻,随时随地被来之另一个世界的信号接入,而变成另一个陌生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总是有这么多的疯子:人格分裂、精神抑郁、自闭症……或许这个世界只有疯子才是真实的,而所谓的正常人都只是些被机器制造出来的程序而已,那么我该庆幸自己是所谓的正常人还是希望自己是个疯子呢?

  佛祖说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三千中千世界,三千中千世界有三千小千世界,而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千千万万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佛祖又说一切都是虚空。还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第十三层》观后感(十):长恨此身非我有

  今天三更而眠,近午方醒。乱糟糟地一直在做梦,梦到了什么却记不起来了。醒来后只有一句非常熟悉的句子萦绕脑际。“长恨此身非我有”,当时只觉得这个句子好像在哪里看到过,于是拿起枕边的手机问百度。原来是苏轼词《临江仙》中得句子。

  由这个句子想到了这部电影,也想到了同类型的另外几部:《源代码》、《黑客帝国》、《盗梦空间》、《回到未来》等等。

  长恨此身非我有,一读这句子虚幻感便油然而生,挥之不去,用来评价这部电影最合适不过了。

  关于影片的结尾,我和朋友有过争执。结尾这样的,男主从虚幻世界被引渡到现实世界,和喜欢他的女主一起在还比别墅看海。当我以为影片就在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潜台词下结束时,屏幕好像电视机关掉一样,黑屏了并且屏幕中心留下一个光点。我认为这个结局是暗示电影结尾的这个世界仍然是受别人操控的虚拟世界。朋友却认为这只是影片结束的一种手段而已,并没有起到拉长剧情的暗示作用。

  现实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太过较真就无异于杞人忧天了。但是“长恨此身非我有”这个句子还是让我微微伤感。这是我神游到另一个世界,借用了别人的身体,过上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后而不得不离开那具身体时的感叹吗?还是像唐传奇中得《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所记载的那样,在另外一个世界过完一辈子后的临终遗言吗?又或者是未来世界的某个灵魂借用了我的躯体,在我的世界里玩了一夜之后而不得不遗憾地离开吗?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山上望海亭的一副对子也颇有词中的情趣。“骋怀岩壑云霞近,放眼烟波天水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