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词,语词,语词》经典影评集
《语词,语词,语词》是一部由米谢拉·帕夫拉托娃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捷克斯洛伐克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词,语词,语词》影评(一):屌丝,屌丝,屌丝...
片中这个老屌
一心殷勤讨好
只为女神一笑
女神呵呵客套
老屌澎湃心潮
没有任何预兆
出乎老屌预料
一个身影招摇
竟对女神示好
高富帅在微笑
女神腰柔声娇
啪啪啪拼图牢
眼看就要高潮
高富帅链子掉
最后时刻抛锚
女神怒火中烧
一个人的懊恼
两个人的争吵
高富帅的落跑
女神湿的睫毛
默默安慰祈祷
女神喜上眉梢
立即奔向旧好
世界依然聒噪
老屌兀自煎熬
曲终人散气消
回家撸管刚好
《语词,语词,语词》影评(二):形形色色的语词
现在我相信语词也是有形状跟颜色的,在咖啡馆这个狭小的浓缩社会里,形形色色的人说出形形色色的语词,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女人嘚啵嘚滔滔不绝,语词像滔滔江水般从男人的左耳进右耳出,这些语词就这么白花花地流走,毫无意义。
两个绅士见面互相寒暄客套,留下一地骨头,被大黄狗叼走,这些语词就是残羹冷炙,毫无营养。
男人跟女人有条不紊地讲工作讲专业,女人却转过头跟邻桌调情,这些语词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对象不适合。
女人跟邻桌眉来眼去,旁边的两个妇女则开始背后说闲言碎语,越说越离谱,还传播到其他桌的客人耳朵里。恶劣的语词像充气的气球,开始漫无目的飘散。
服务生反复询问看书的美女,其实可能只是希望借此多于美女套近乎。无奈跟美女对上眼的还是一个年轻男客人,于是乎甜言蜜语你来我去,做成一个大拼图,无奈最后那片拼图让一对男女束手无策。男子负气离开,美女极力挽留,却还是没能留住男子。反而是服务生的一番语词,正好填补了那个拼图,他的话语才是拼图的关键,只不过美女丝毫不领情拿着拼图去寻找刚才的年轻男子。
两个猥琐男子说着猥琐下作的语词YY,邻座的女子立即口头阻止,语词也可以是充满欲望的肉感和当头棒喝。
老妇人一连串的提问,老头程序化地回答,以至于整个人快要躲进椅子里面,这样的语词令双方都不悦。
刚才两个妇女的巨型闲言碎语飘到了两个老头那里,于是慢慢被弱化甚至抹杀,老年人并且是男性对这类语词是无感的。
两个无聊的人,其中一个不断地讲笑话,却无法让同伴开心起来,反而是无意中说错的语词,使得同伴开怀大笑。无心的语词,反而能击中有心人的内心最柔软处。
语词,有时候说到点子上也未必能怎样,有时候说错了反而可以皆大欢喜,更多时候却是无聊、虚伪、无效的。
永远珍惜自己的每一句话
曾经有个僧人取出几颗钉子告一个年轻人,你去把钉子钉在树上,然后又让年轻人把钉子从树上拔下来。年轻人折腾了半天才拔下来一颗。
僧人指着那个钉子留下的洞说:“就是拔出来,树干上不是还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吗?对别人说伤害的话,就像钉钉子一样,尽管钉子能取下来,可是你留给别人的伤害就像这树上的疤痕一样永远消不掉。”
等到有一天人不再被时间囚禁时,到那时回头看看自己说过的话,有多少是金玉良言呢?
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短片《语词,语词,语词》,将世间百态微妙诠释,将人性的美丑全部显现出来。
当我们对别人出言不逊的时候,也就是把钉子钉进了别人的心口。
永远珍惜自己的每一句话,因为语言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永远无法弥补。
听听我们不一样的观点
胡侃天下——全球首家电商式众筹平台,我们致力服务于全天下有创作激情的文化类草根解决资金难得问题。
铅笔线描的漫画风格,夸张的人物动态,失衡的大小比例,丰富的声音元素却唯独没有最关键的话语的声音,话语成了具象化的形态,大象,老鼠,拼图,洪流……这一切仿佛都在嘲笑在讥讽人类话语社会的虚伪可笑。我们并不需要听到话语的内容,但是我们仍然看得懂发生了什么,可见我们平时的交流是多么的空洞和无意义。
这个短片故事充分还原了话语的欺骗性和虚伪性的本质,原形毕露地勾勒出了人们越来越平庸无聊琐 碎低级趣味的生活状态。历史,认知,生活,其实都是被构建起来的,被他人的或者自己的话语,而话语本身是不可能准确传达真实本身的。话语经过一再传播越来越大,变成大象一般的流言 ,而流言继续传播,越变越小,真实的成分越来越少,最后变成老鼠变成蚯蚓,多么荒诞可笑。
对牛弹琴的人,虚伪寒暄的人,猥琐的意淫者,道貌岸然的调情者,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是面具,是空洞的陈设,是交欢的床笫。那两个吵得不可开交的男人即使被互相交换了话语也还是无法消解冲突,因为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人嘴里也都成了极端个人化的表达,当代大众疯狂地吐露着自己的欲望,满足在自我平庸和懈怠的生活里,全然不顾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人类交流的意义变成了欲望的满足,窥视的欲望,倾吐的欲望,占有的欲望,生理的欲望……语言成了人们的工具,去掠夺,去偷窃,去侵犯,却失去了最基本的真诚。
最有意思的是那对一言不合就争吵的情侣,一开始话语投机,和谐美妙,眼看爱的拼图就要完成了,最后一块却偏偏怎么也对不上。于是战争开始了,这不禁让人疑问之前一切互相迎合的话语里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带着荷尔蒙的欺骗性?争吵的双方都寸步不让,用话语互相伤害,只顾着满足自我的表达欲望,却不愿意倾听对方反思自己。最后一直暗恋女孩的服务生弥补了女人心中的缺陷,但女人却拿着这块完整的拼图追向了原先那个男人。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活在一厢情愿的想象里,或者说意淫里。
我想正是人们变得如此孤立,如此自私,如此空虚,所以我们才需要思想家,艺术家,作家,创造伟大的话语,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激发怜悯和爱意,追寻生活价值与意义。
《语词,语词,语词》影评(五):谁是恒在的旁观者
咖啡馆是人间的缩影。
词语是这个缩影里一切矛盾和一切和谐的沟通桥梁。拥有词语的人是这个咖啡馆里暂时的主角(他们终将买单离开,如死之将人从这个世界带走)。
里面喧嚣冲天,色泽斑斓。
有人说,那只黄色的狗是恒在的旁观者。
有人说,那个侍者才是。
错,没有人能旁观这一切,虽然他们两个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词语的匮乏,甚至彻底失语(侍者从头到尾只面对年轻的女士说过短短几个词,而狗则天生没有话语权),但是他们并不冷静,也并不只是旁观。狗在本能的驱动下不停偷食这些顾客的饮料,侍者为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心动。他们都在参与词语的交换,或者融入这些拥有词语的人的生活。
他们除了拥有一双相对冷静的眼睛外,还是或多或少加入了这个世界。
唯一恒在的旁观者,也许是没有任何生命体征的那些桌椅,盘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