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音乐的秘密》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音乐的秘密》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5-27 02:0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音乐的秘密》经典观后感10篇

  《音乐秘密》是一部由梁欢执导,梁欢 / 韦伟 / 曾宇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音乐的秘密》观后感(一):我要来写一下影评来表示对这群音乐人的尊重

  卧槽,我看完肯定要写这部影片的影评的。

  知乎上有关注梁欢的,做的领域确实跨度很大,一个评论NBA的后面又去搞音乐了。关于他这部纪录片的问题我也关注了,但是一直没看。

  自己本身听歌,也发烧过,买到好耳机后就退烧了。自己也弹点吉他。以前看过阿姆的《8 miles》。

  里面也有讲到一些音乐制作的东西,而本土的我还没见过类似的片子。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群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热爱。

  是的,就是说到这个东西的时候,直接说了卧槽都不知道。

  那种感觉很奇妙知道吗,这就是你喜欢的东西。这就是你所热爱的东西。

  你的成就感所在。谈到这个的时候,一个个跟孩子一样。

  就跟叶蓓说的,喜欢而已谈不上坚持。

  韦伟说的,我可以为了拿到它去吃屎,吃多少都可以。

  其实他,是整个片子里面见的最率真的人。

  后面他也说了,没有我们,那些明星算个屁。

  林宥嘉的金曲《说谎》的作曲人,现在在干嘛,在电视台敲键盘。

  这,也是金钱与艺术之间一种很朦胧的关系。

  梁导用K701,南京的那个玩电子音乐的,用的是HD25。看到镜头调整的那一刻,惊奇的发现,就是我现在正在带的耳机。买了这货,虽然贵,但从听到声音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后悔过。人声,钢琴,贝斯,架子鼓,弦乐,合唱。

  梁导这部东西拍的好,以前我一直觉得欧美的收费贵的离谱。但是我们不付钱,这群玩音乐的朋友可能连饭都吃不起。

  说梁导会营销自己吗,会,很会。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你出名了,我还是记得我看过这部片子。

  有空再看一次。

  《音乐的秘密》观后感(二):这一次,让我们来夸夸梁欢。

  利益相关:梁欢粉丝

  我从来没有真正地称赞过梁欢的音乐「好」,我用过「有诚意」「编曲很赞」「弦乐很棒」等等一系列的词语,但我从来没有说过他的音乐是「好音乐」。在我看来,虽然我欣赏梁欢这个人,但是他的音乐,好就是好,不够好就是不够好。这一次,这部《音乐的秘密》中最重要的这首歌「如果也许」以及在纪录片里存在感不那么强的 Remix 版,我愿意称它为「好音乐」,而且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他目前为止人声旋律线写得最好听的一首情歌。说完似乎没什么关系的话,接下来,进入正题,夸夸梁欢。

  也许你不知道这个纪录片是怎么来的,我看到的,是评论里的一句话,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 63:33 的纪录片,单从这个数字,我们就不难看出梁欢的「强迫症」有多严重,也是这样的「强迫症」,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在细节方面的精致,例如字体的选择,以及纪录片中整个音乐制作过程中的细致和拧巴。而这样的强迫症,在梁欢强大的行动力下,也变成了「做得更好」的助推剂。两个月时间,从众筹到最终成品,扪心自问,我的行动力可能连仅仅拍完视频素材都做不到,而梁欢拿给我们的,是一首歌,一部纪录片。除此之外,梁欢在这两个月里做的,还有发了首新歌,出版了本新书。这意味着至少他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抛开其他所有事只专注于这部纪录片。所以无论你对这个人究竟抱有怎样的看法,这样的行动力和效率,你说值不值得夸夸?

  而另一个值得一说的点,就是这部纪录片足够好。首先,足够好 ≠ 完美,这个基本常识我们先得明确,接下来才能说更多的东西。为什么说足够好,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足够尊重和热爱。我不敢说自己是纪录片爱好者,但是也看过不少 NHK、BBC 等国外电视台以及咱们 CCTV 的的纪录片,在我看来,一部好的纪录片,拍摄者和制作者对所拍摄事物的尊重和热爱是能通过镜头感觉到的,我无意把它玄学化,因为我相信大部分纪录片的好坏还是由技术层面决定的,这种技术层面也许可以量化的东西不应该被人简单理解成「感觉」,类似于音乐。只是和音乐一样,对欣赏者而言,理解普遍是感性的,而「尊重」和「热爱」,正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给大多数观众留下的共同感性认识。这部《音乐的秘密》,你看到了音乐人「俗气」地谈钱,爆着小粗口,看到他们的傲气和妥协。对于他们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情绪,镜头捕捉得很到位,也不带批判或赞赏的眼光看待,这是尊重。试图用最简单的镜头解释清楚复杂的事,专注于该专注的点,这是热爱,它们让这部纪录片显得人情味十足又不失专业,也是第一次让我梁欢的好品味在艺术上还真有点用。

  另外一个让我觉得《音乐的秘密》够好的点,在于市场定位。我作为一个自认为「酷爱」音乐的 Girl,对梁欢在纪录片里 5 个步骤呈现给大众的一些过程,我能自信地说大部分还是了解的,除了母带这一块确实没有认真研究过,编曲、录音、混音在以前都有查阅资料和咨询朋友,而关于作曲作词的部分,纪录片原本就展现得很少,我了解也不多,刚好。而且,我是愿意为音乐买单的人,VIP、实体和数字专辑、演唱会,我都愿意用付费的方式享受【虾米VIP、方大同和梁欢专辑、窦靖童和鹿晗数字EP、方大同和 Muse 演唱会】。而我试图向身边对音乐兴趣十分寡淡的朋友安利这部纪录片,结果全部失败,或许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对音乐相关衍生产品丝毫不感兴趣。因此,我做个大胆的推测,对像我这样,对音乐抱有相对强烈兴趣的非专业人士,这部纪录片里所呈现的内容,科普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不大。但是,对于那些对音乐抱有一点兴趣,但又不足以支撑他们稍稍了解更深层次内容的庞大群体来说,这部纪录片的科普作用应该是最好的,而这部分人,也是最有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为音乐买单的群体,也是最有可能慢慢改变音乐幕后从业者状况的群体。梁欢选择用相对浅显的语言展示一首歌的制作过程,我相信对这一部分群体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即使只让其中 1% 的人开始真正懂得为音乐买单和尊重音乐人及幕后从业者,这样的前进都是除强制外的其他方式很难做到的。这也许是这个纪录片对行业来讲,对大众来讲最大的价值所在。能找到这样精准的市场定位,不知道是不是梁欢在互联网行业的从业经历带给他的财富【当然也有可能这一段都是我想多了】。

  另一个我想夸夸的点似乎和一些人的理解相悖,因为我在梁欢的微博评论里看到了不止一条对这个点的不认同,那就是抒情。我感觉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应该用理智思考克制情感的时候,大家热爱抒情,而在适合抒情的地方,大家又觉得抒情做作。我没这么睿智能找到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但是我认为,这就是一部应该抒情的纪录片,而且这种抒情,与其说是制作者希望他们抒情,不如说是他们「自觉」地抒情,自觉地表达在这个行业多年感受到的一切。如果你觉得看起来他们明明活得很体面,如果和大城市中真正的流浪者、从事危险工作的打工者相比,也许是的,但是当你和站在台前光鲜亮丽的艺人比较,你还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么?每一个行业都有每一个行业痛苦和光鲜的一面,纪录片表现出来的,可能不是希望观影者同情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有多苦多累多惨,而是希望大众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尊重他们的专业技能,尊重他们的职业道德,至少我看到的,音乐幕后从业者,他们一点都不想要我们的同情,他们做着自己最热爱的事,表达着自己希望能得到尊重的愿望,有什么需要我们同情的么?

  室友催着睡觉,就先写到这里。欢迎探讨,有时间会接着补充。

  《音乐的秘密》观后感(三):向音乐最真实直白的致敬

  前两天很后知后觉的看了一部纪录片,没想到已经在微博上被刷了十来天了。

  看完想了很久,打心眼儿里觉着:

  这部作品挺良心的

  这只不过一部成本不到20万的小众纪录片,而导演梁欢,是个微博粉丝数不到200万的不怎么大众的音乐人。但是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拍给大众看的纪录片。

  我看的纪录片不(hen)多(shao),但是我也能大致理(cai)解(ce)这部影片的架构,大概分两层。第一层讲音乐制作的客观过程,第二层讲音乐制作的主观情绪。微博上有人评论说这部片子应该改名为《为什么正版音乐需要付费下载》,我倒觉得这么说未免显得有点儿急功近利了。我想这两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对于正版音乐的呼吁并不少,只不过呼吁和成效往往都是两码事。如果只是想大肆的宣扬购买正版娱乐产品的重要性,梁导大可不必大费周折的拍这样的纪录片。另一方面,既然是“秘密”,就得有点儿不为大众所知晓的神秘感,所以关于一个较为完整的音乐制作流程,也是这个电影想呈现给大家的。

  「谈音乐不能谈钱,这好像一直是种政治正确。」

  今年11月之后,很多音乐平台开始对部分有版权要求的唱片公司所发行的歌曲收费,但这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音乐,依旧是处在被某个音乐平台垄断的尴尬位置,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音乐平台之间的利润竞争,而客户也是按个人需求被这些不同的音乐平台牵着鼻子走。诚实地讲,我也是哪里能听点哪里,手机里的APP越下越多,找一首歌越来越麻烦。不过要承认的是,从一开始,听众就没有主动权而言。

  可是,把这件事情往回说,说到制作方,他们所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点利润这么简单,他们丧失的是斗志。

  艺术家难免有一点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所谓情怀,本身就是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有它高尚,没它也无可厚非。所以对于热爱音乐的艺术家,他们的情怀,就是在娱乐自己的同时服务听众。虽然这些幕后的制作人和乐手们一直做的都是雷锋一样“不留名”的事儿,但是没有人打心底就想做这个雷锋,也没有人在现实的打压下做得起雷锋。因为情怀不能当盒饭吃,不能当乐器使。

  「没有这些幕后的人,你们喜欢的明星都是个屁!」

  我说这部片子良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关于这个音乐制作的“秘密”,揭晓得实在太让人痛快了。

  我入行以来一直有这么一个认知——音乐人们抱怨大众不尊重自己(这是行业常态),这事其实根本不怪大众。大众甚至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凭什么会对你有所尊重呢?你没事儿会去尊重一个叫 Sasha Vujacic 的人吗?不会的,你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无缘无故干嘛要去尊重他?

  y 梁欢

  From 知乎

  所以梁导对症下药了。

  事实上有很多人以为做音乐就是谱曲填词录音三件事,也没有多少人在乎一首歌里各种乐器的表现力。大家只在乎自己最喜爱的那个明星歌手的才华(甚至只是颜值),却忽视了站在TA身后的一整个制作团队。编曲人,混音师和出色乐手们,贡献并不会比歌手小。

  你以为音乐是拼拼图,其实是搭积木。你可以搭出各式各样的结构形状,各式各样的色彩组合。但是你永远做不到完美。你怎么可能要求一件本身就是infinite的作品发挥出max的魅力?

  所以,想让大家尊重艺术,就得先了解艺术。

  这件事儿哪怕再任重道远,也总得有开始的那一天。

  说这么多,我也只是希望大家能看看。

  我能做的,也仅此一点。

  梁欢在作品上线后,亲自在各大高校现场放映。

  这不叫良心,还能叫什么?

  《音乐的秘密》观后感(四):"A feeling of Orgasm"︱借用OLD BANANA的话写个一点儿都不"毁灭性的"题目

  OLD BANANA,其实就是韦伟——片中梁叔(请忽略我是20+青年的事实,我就是莫名想这么叫他……捂脸)作了词曲进入编曲环节后找的第一人儿——那个戴贝雷帽和黑框眼镜的男人(看他和他儿子的照片,感觉他真的好有爱啊)。

  看这片之前,我根本不认识梁欢。诶,也不对,我还是认识梁欢的,只不过我认识的梁欢不是这个马上20岁的男歌手,而是一位20+的妹子……

  我并不喜好研究音乐,这篇影评注定了只能闲扯,大概就谈2个点儿吧。

  等等,先把主要影评写了:这部音乐类科普纪录片我很喜欢,配乐很赞。本片中心大意很容易get,在此我就不赘述了。

  【泼因特壹:梁叔的小心思】

  首先还是先来看看这些出场的家伙吧(明明都很厉害的说啊!):

  《音乐的秘密》观后感(五):创造者值得最大的尊敬

  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了获得和享受,但不是一切都像阳光和空气一样生来应得。创造者是伟大的,但我们真的那么尊重或者说看重过他们吗?

  言归正传,让我来聊聊梁欢《音乐的秘密——一首歌的诞生》。

  这是一部音乐人拍的电影,但似乎把梁欢定义成一个音乐人也并不准确。他的新书《我说的不一定对》在宣传中将他定义为跨界怪咖,我觉得很精准。从新浪的篮球专栏写手,到知乎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到手机游戏的开发者,再到因为给华语乐坛歌手唱功打分和反假唱而被各路粉丝攻击“ You can you up ”激出道成为一名音乐人,到现在出书拍电影,他不断尝试不断挑战,但最让我欣赏的,他不断在创造。

  关于这部电影,说真的,我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在这里我只想和大家分享两个差点让我泪奔的片段。

  一

  旅行团的韦伟在说到音乐时说「弹了七八个小时或者弹了几天,都没出来什么东西,突然有间这个东西,这个琴的声音跟那个旋律合在一起的时候,你顿时有一种感觉,人生特别美好,特别High,有一种高潮的感觉。」

  二

  幕后圈的CEO提到李双飞(林宥嘉《说谎》的曲作者)时无比惋惜的讲他生活所迫现在选择去电视台弹键盘,然后带着一些幻灭的说「我们不做了,不做了」。

  幕后音乐人是个非常需要梦想和坚持来支撑的活儿,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非常多这样的工种。听音乐人在电影里聊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能赚到钱自己很穷对家庭也没有经济贡献,家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就算赚到一点钱都迫切全部投入到自己的音乐器材升级中。但即使这样,即使他们抱怨音乐行业现状,抱怨这份工作如何不被尊重,但心底里还是存在着那种因为音乐带来的幸福感,继续坚持。就像弦乐泰斗李琪说的「音乐只有好不好听,只有用不用心」。

  不得不说,它感动了我。

  首先,谢谢你看到了结尾。

  最后,看完之后如果它触动了你,来和我聊聊,不论是梁欢,或是这部电影,或是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或是那些伟大的创造者。

  《音乐的秘密》观后感(六):或许导演的性向略弯,但是这部纪录片真的很直

  是的,接下来我确定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不是影评,而是观后感。这是一篇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矫情观后感。

  说到梁欢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三年前那一份看上去特别“哗众取宠”的“华语歌手唱功排行榜”的名单上;稍微熟悉点的,可能还知道他对“假唱”现象的激烈反对,因此曾经和两大国民现象级的乐团:五月天和TF-Boys的粉丝们有过唇枪舌剑的过节。但潜移默化地,人们也早已习惯了在《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期间,在看节目的同时等着刷新他的微博,甚至连过去的三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都是他点评歌曲的毒舌陪着人们度过的。而他,也在2013年3月25日通过新浪微博正式宣布出道,成为“微博出道第一人”。

  2015年初,梁欢在网易云音乐电台独家推出的脱口秀节目《恶毒的梁欢秀》,第一期节目的收听量即超过了20万。这个以NBA解说员、篮球专栏作者和互联网手机游戏研发者的身份,走到现在的波士顿凯尔特人死忠,早已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种种大众对于一个行业的傲慢与偏见。上两个能够在行业内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并且改变整个行业形态的两个的年轻人,是韩寒和郭敬明。

  今年5月21日,梁欢的助手在微博上公布了一则他因长期过度疲劳所致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消息,而不到半年前另一位乐坛新星姚贝娜离去的阴霾,又一次出现在圈里。好在经过两周的绝对静养,两环顺利脱离了生命危险重新开始了工作。然而,曾经为所有人熟悉的毒舌点评和吐槽已经逐渐地在他的微博里消失,让越来越多唯恐乐坛天下不乱、渴望通过他的微博寻找自我存在感的人们怅然若失。

  但是梁欢通过互联网进行自我营销的成果正在变得愈发显著:今年的双十一,他在微博上大方公开自己的双性恋身份,坦诚承认自己“说的不一定对”,在再次助推国内LGBT社群进步的同时,新书《我说的不一定对》京东开启预售。截至目前销量依然在上升,豆瓣上有72.7%的读者给出了四星的好评。而如他在今年国庆节期间众筹成功的音乐纪录片《音乐的秘密》也开始了拍摄制作,目的是深入浅出、简单易懂地向大众普及一首“流行歌曲”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自从我开始学习电影以来,随着观影量直线上升以外,另一个副作用就是学术性的背景让自己的关注点越来越偏移,也越来越难以“走心”地观看电影和纪录片这样的影视作品了。然而没有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环节是可以做到百分百完美无缺的,自然,我本人也在对电影越来越热情、越来越挑剔的同时变得越来越乏味。

  但是前天在乐视网上线的这部《音乐的秘密》却很真实、很不费吹灰之力、势如破竹地击中了F君的心,让自己看到了自己最初对电影产生的那种悸动情绪。纪录片从制作者的角度,从这个已经日渐式微、每况愈下的行业里每一个细心耕耘的幕后人的口中,直观、纯粹而小心翼翼地像十月产子一般还原了一首流行歌曲诞生的工业过程、也还原了依然坚持在这个行业里的、那些除了音乐一无所有、生活依然捉襟见肘的人们的初心。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当这部纪录片处于众筹阶段的时候,正好也是自己最穷的时候。

  《音乐的秘密》观后感(七):一首好歌也是一副世界名画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