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干净的人同行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思想。”
干净的人,内外兼修,在复杂的世界里简单纯粹地活着,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对一个人最顶级的评价。
余生,选择和干净的人同行,也是在无形中修炼自己的灵魂和品行。
1
仪表干净,是最好的名片
杨澜说:“没有人有义务,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的内在。”
以貌取人,其实是很公平的,外在仪表,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
和仪表干净的人在一起,我们总能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严歌苓,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和知名编剧。
如《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芳华》等佳作,都出自她笔下。
而每当看到她的采访或讲座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
她眉目精致、笑容温婉,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显得格外美丽大方。
即便是在家,写作结束后,她也会化妆,换上干净得体的衣服,等丈夫回来。
好友陈冲曾取笑她:“当作家的,猫三日狗三日得了,天天如此约束自己,何苦?”
她却反驳道:“这是对丈夫的不尊重,对爱的不尊重。”
几十年如一日,严歌苓始终干净优雅,不仅愉悦了自己,也愉悦了他人。
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仪表干净的人,一定是懂尊重、爱生活的人。
和这样的人相处,不仅舒服自在,也能被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将生活越过越好。
2
人们常说:“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的谈吐里,藏着他最真实的涵养。
与人交往,言谈间处处顾及他人感受的人,往往也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
当年,钱媛和钱钟书相继病逝后,只剩下杨绛孤单一人。
曾经爱而不得的费孝通,经常以照顾的名义,来到杨绛家中喝茶闲聊。
老友重逢,相谈甚欢,但但时间一久,言谈间费老流露出想再续前缘。
可杨绛并无此意,在某天下午叙旧结束,费老下楼梯时,杨绛在背后淡淡地说:“楼梯太高,难走,以后就不要知难而上了。”
言辞简洁,一语双关,既礼貌地送别了客人,也婉拒了对方的请求。
《礼记》有云:“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真正有涵养的人,深知言语的力量,从不口出恶言。
不愿因一时痛快,口不择言,说出失礼的话,伤害到别人。
言为心声,谈吐干净而坚定的人,必定是内心善良,气度不凡,相处起来也是如沐春风。
3
圈子干净,是最好的自律
听过一句话:“圈子虽小,干净就好。”
很多人身处杂乱无章的朋友圈里,忙着交际迎合。
但其实,圈子干净的人,才是真正自律懂生活的人。
他们享受着圈子干净的乐趣,不刻意不讨好,也不被社交所束缚。
这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不染世俗风尘,而是灵魂深处有净土,思想背后有初心。
鲁迅当年也是名人,按理来说家里应该高朋满座,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反,鲁迅交友的挑剔程度闻名于世,他只结交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朋友。
平日相处也是力求简单,除了偶尔和二三好友出门聚会,其余时间都窝在家里读书写作。
正如鲁迅自己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圈子虽小,干净就好,二三知心好友,胜过万千点头之交。
给圈子做减法,就是给人生做加法,朋友越少,生活才越好。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享受规律的生活、舒心的时光和简单的自我。
4
品行干净,是最好的境界
孟德斯鸠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更是如此。”
看尽世态炎凉,尝遍人情冷暖后,才知道品行干净,是多么难得。
也许这样的人并不富有,但却自有一份高贵,活得坦荡,活得心安。
还记得之前看过的一则新闻。
重庆有位60岁的大妈,在路边捡到一个装有11万现金的袋子。
当时旁边没有其他路人,如果大妈偷偷把钱拿回家,也不会有人知道。
但她没有,为了让失主及时找到钱,她在原地站了快一个小时,才等到失主。
很多围观者说她傻,问她怎么不拿回家,大妈说:“我穷得干净,别人的东西我是绝对不能要的。”
一个人最大的资本,不是金钱,不是美貌,而是品行。
品行干净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事磊落,做人清白。
也许没有多少钱,但有原则;也许没有多少名,却有底线。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让人踏实,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