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卡拉是条狗》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10篇

2018-03-13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10篇

  《卡拉是条狗》是一部由路学长执导,葛优 / 丁嘉丽 / 李滨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一):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卡拉是条狗》是一部表现小人物喜怒哀乐平民电影,主人公老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市井小民,但是他具备了小草的坚韧生命力倔强生活着。影片围绕老二“拯救”爱犬卡拉的故事展开,但该片并不是一部反映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的电影,而是通过老二对卡拉执着的爱,表达了一种小人物社会中的无奈痛苦

  该片的导演编剧:路学长,主演:葛优;制作人:冯小刚、王中军。当年《卡拉是条狗》也许不会是最卖座的影片,但一定可以列入制作精良的诚心之作。编导演的那份诚恳体现在他们对平民故事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上,他们的内心流露出那份浓浓的感动理解

  《卡拉是条狗》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底层”这个关键词。片中所有矛盾都来自于葛优扮演的老二无证养的狗狗“卡拉” 被派出所的警察拉走,他拿不出5000块钱来救回。随后的影片里,路学长将镜头伸向更为宽广的底层社会,杨丽带着老二一起托朋友找狗成为影片的核心。两人低声下气地在杨丽所谓的熟人之间撞来撞去,你托我我托他的层层人际关系里透出的却是一片冰凉。在这个喧闹拥挤城市里,每个人似乎都成为被支来使去的小人物。这,或许才是《卡拉是条狗》在人性意义之上的现实意义。小草总能在任何环境坚强的生存着。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二):谁是卡拉谁是狗

  特别有意思的电影,期间的幽默还不是那种纯粹的以博大众一笑的诙谐,而是一种对中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让还处于这个阶段的观众感同身受,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己生活的映射。让已经摆脱这个阶段的人们,在带有回顾性地跟着故事走的同时品味越要怎么样就越怎么样不了的苦涩嘲讽和最是平凡无可奈何

  老二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工薪阶层,故事无非是生活琐碎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圣人的生活也无非就是围着这些打转转么。贴近生活真实,更易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使得这个无名小工薪的人物形象越发得饱满生动。生动在那个弓着背推着二八自行车半秃顶着脑袋来来回回穿梭在弄堂间的干瘦背影;生动在遇到麻烦事儿苦思冥想托人托人再托人……一直托到和事情的直接参与者八竿子也打不着边儿的关系,期间点头哈腰买烟送水;生动在领了工资不忘交媳妇儿前自己抽几张大票把小金库建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儿意见不合一言不发对媳妇儿俯首称臣出了门再自己找一没人的小旮旯絮絮叨叨地泄气“留你干点什么行,连只狗都看不住,来抓你不会跑呀;生动在街坊邻里,东长李短;生动在跑到管是清白不清白的红颜知己处道,“这狗贵呀,贵就贵在自己在家在外面都跟条狗似的,没人把自己当回事儿,就在它面前,被它讨好欢迎摇尾乞怜,自己这才算是个人。”道,“狗是为了混吃混喝才讨好主人的,那也是活得比我精呀。” 这些在家人同事面前万万也说不出的话。几乎所有生活中出现的琐碎,在这部由狗引发的小人物的生活写照里都能找到。

  卡拉是条狗,时代变着变着终于有了狗比人精贵的这么一天。励志原来不总是要仰视,俯视和跳到镜子里直视自己卑劣的行径,大多会有意想不到效果。老二会不会有一天想,想自己怎么才能变成卡拉让卡拉才是老二?那到底谁才是卡拉谁才是狗?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三):穷人黄瓜

  提起黄瓜,大概每个人都熟悉的不得了,就像看到天天朝夕相处老婆般没有新鲜感。关于黄瓜,字典里的注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有卷须,叶子互生,花黄色果实圆柱形,通常有刺,成熟时黄绿色,是普通蔬菜

  黄瓜最基本的功能当然是食用,至于您是喜欢拌着吃还是炒着吃那是您的自由,只要愿意,您甚至可以炸着吃。不过这些都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我想谈的是黄瓜在电影里的功能。

  作为电影的道具之一,黄瓜在不同的影片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功用,而通常来讲,黄瓜在电影里的出现都是与草根阶层密不可分的。

  路学长的《卡拉是条狗》里有这样的镜头:老二和他的妻子一边一个坐在餐桌旁,每人手里拿一根黄瓜,很用心的吃着。他们吃的很投入,沉浸在咀嚼的快感中。葛优和丁嘉莉的平民气质与作为道具的黄瓜相得益彰,使整段戏弥漫着浓重的生活气息,相当出彩。

  《十七岁的单车》里,农村青年眼睛直直的看着对面豪宅里的美艳女人发呆,这时一根黄瓜伸入镜头,表兄问他:你吃吗?见他摇头,表兄便狠狠咬了一口,自顾自的大嚼起来。那咀嚼的声音如此鲜活,以致我们在银幕下都能体会到他的清爽满足

  也许是注解中“普通蔬菜”一句决定了它的平民特性,在电影里手持一根黄瓜大口咀嚼几乎是位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的专利。很难想象将“赌神”高进手边的巧克力换成一根黄瓜会是怎样的情形

  导演们不约而同的将黄瓜作为表现草根阶层生活的重要道具与标志,也许是基于“把蔬菜当水果吃”的平民生特征。当然,这恐怕也仅仅是一种艺术层面上的代表而已。虽然从未在电影里见过富翁们生吃黄瓜的镜头,但在现实生活里他们未必不吃,也许比尔·盖茨就是一个极度狂热的黄瓜爱好分子。我只是说也许。

  不过黄瓜在电影里除了充当表现平民生活的象征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多别的作用记不清名字的一部电影里,女主角热情的向她推销黄瓜的小贩怒目而视:你知不知道一个没结婚的女人买黄瓜是会被人说闲话的!这大约也应算是黄瓜的另类用途之一吧。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四):我们都是老二

  《卡拉是条狗》中老二的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得:“从单位到家里,只有在卡拉面前我才感到自己是个人。”卡拉使老二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是一个人尊严问题

  想想老二,想想自己,我们在生活中何其相似一样为生活疲于奔命,一样为生活低三下四 。葛优的表演成功了,他不再是油嘴滑舌的姚元,不再是名嘴严守一,不再是华侨秦奋,他是我身边的某个熟识的人,甚至我能想象N年后的我可能与他差不了太远。虽然我还没有真正体验到生活的辛酸尊严价值,但是通过老二我似乎提前经历了这一切,所以会时时同情老二——就像同情N年后的自己。

  为了一条狗,老二使尽了百般本事,各种方法几乎都尝试了。他怕,怕一旦失去卡拉,自己那仅存的一点尊严也随之失去。对别人来说,老二的行为不可思议的——不就是一条狗吗?老二也总是回答:“狗通人性,时间长了,有感情。”其实这不可能是真正的理由,老二是在给卑微的自己更多的自豪感,而不失去在人前的那点勇气。忽然想起来一个镜头,老二在得知卡拉被警察带走后,再去派出所的路上在厕所的那段压抑的怒骂,多么辛酸,有气只能在无人的厕所面对墙壁发一通无声的火,出来后还得跟没事一样。想想自己,是否如老二一样忍气吞声?是否如老二一样只能对着厕所发泄?

  对社会底层的人,他们都如老二一样卑微,在单位甚至在家里都感觉不到自己是个人,老二甚至是幸福的,他至少还有卡拉,现在卡拉没啦,他当然心急如焚,狗急跳墙。

  对于写实类的电影,我们总希望批判点啥,关怀点啥,放到《卡拉是条狗》这儿,有啥呢?我只想说,路学长给我们提了个问题:“卡拉是条狗?”也告诉我们,我们都如老二一样窝囊的活着。自从老二有了卡拉,,他就一心扑到了卡拉上,他抓到了稻草,他找到了为自己。平凡如老二窝囊如老二的我们,能告诉我你的卡拉在哪吗?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五):结尾太令我伤心

  作品是自由的,作品却也是不自由的。

  作者可以肆意涂抹他的作品,展现出各种各样色彩

  《卡拉是条狗》是一部漂亮的作品,故事就在一天之内爆发,冲突强烈,其中尤其让我拍案叫绝的就是他儿子的那段节外生枝。这是作者天马行空的发挥,整部电影被推到这份儿上也已到了顶点,最后的结尾该是如何的不用说也已明了。

  如果电影结束在他老婆的那一个转身上将会非常完美,可导演最后竟还多此一举地打出一行字幕:卡拉于当晚重新回到老二家中,老二于次日去派出所给卡拉上了户口

  我说过,作品是自由的,可当作品已经成型,可当生活已经如此这般的呈现出来之后,结局可以说也已经被平凡的生活本身所规定了。于是,作品到了这份儿上就不自由了。

  对于一个我们早早就知道的结局作者却要打上这么一行字,嘎然而止,破坏整部电影的气氛实在是太令我伤心了。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六):寻找

  “For one human being to love another human being: that is perhaps the most difficult task that has been given to us, the ultimate, the final problem and proof, the work for which all other work is merely preparation.”

  -----Rainer Maria Rilke

  之前在上台湾大学李锡琨教授的《政治学概论》,他曾在第一节课上开篇提到上述的话:“要一个人类去爱另一个人类是很难的。”由于去爱一个人很难,因此大多数人类对于自己的同类都仅仅是尊重而非是爱。在影片之中,可以看出老二在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尊重,这一点均通过狗和寻狗这一条故事发展线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丢狗之后,儿子在半夜去看卡拉时对于值班民警王叔的袒露心扉:“你知道我爸他什么事也干不成”,展现了儿子对于父亲的不尊重。在老二救狗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囧事,尤其是与警察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更是刻画了社会中底层人士的无奈和不被尊重。

  我想正是要强调“狗”这一身份以反衬人,所以将该片命名为《卡拉是条狗》。老二为什么要救卡拉?卡拉只是一条不值钱的肉狗啊。我想是因为卡拉能够给他以久违的尊重,也就是做人感觉,按照老二的话说就是:“在外面,我得变着法让别人高兴,而回到家里,卡拉总是变着法让我高兴。”在社会学中,有一个久远的问题:为什么人不能脱离社会存在?是因为个人需要与他人分工合作吗?不是,而是因为每个人类的心中都有希望被同类尊重和认同的渴望。在生活中,老二是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尊重的父亲,在工作中,老二是一个累活躲着不干,每天在车间中跌爬滚打的工人,兴许每日还要为少干累活重活而向包工头赔尽笑脸

  可是这一切将会在回家之后改变,卡拉的开门迎接和讨人欢喜让老二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人。但是有一天连着最后一点点慰藉也被夺走了,因为限狗令。随后故事依照时间顺序展开,在寻狗的过程之中,展现了老二的无奈和不被尊重。同时导演也借片中人物之口反复强调卡拉是条狗与卡拉通人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事实,凸显了人与狗之间的反差。似乎影片的题目在告诉你:卡拉只是条狗呢。

  很喜欢影片当中发黄胶卷般的时代感,似乎觉得那个时代一切都好,人与人之间很友善,也不会因为利益尔虞我诈,人性就像浓重的北京口音一样那么纯正亲切。但是影片中老二母亲的采光权被侵犯随后状告开发商喜获补偿,好似当头一棒,告诉你这个世道变了。似乎只要有钱,连阳光雨露也可以出卖。

  在影片的最后,一个中国式的结局完结了一个中国式的故事。拍黄瓜,炒土豆丝,煎鸡蛋,一口烧酒,日子还得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下去。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七):题外话

  很久就知道这部电影,现在才看.葛优在电影放了一段时间才出场.在破旧的浴室洗澡.哈腰点头地取那么一点点工资.佝着腰数钱.很多人不自觉做过的动作.或许从没在意过他.但经过电影放大以后才发现它的悲哀.发现自己的悲哀.

  大三时在深圳实习,常常看见民工扛着被子到处给人打零工,晚上就睡在天桥下.那年一起实习的还有一个同学.从天桥经过时他总要嘀咕上那么两句.说影响市容市貌的话.心里听了,颇不是滋味.

  我并不是一味的同情感也不像同学那么愤怒.只是想,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到底是为了什么?和同学说了这个想法.同学愤怒地说我太自私.这样的生活为了什么?有很多,他说.

  生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过得体面,很多人必须为了生存苦苦经营.责任,人天生就有了的东西,大部分人是越长大越积累.老二不是说吗"我是这么不顾家的人吗?"

  他举了很多例子,我惊讶他能讲出那么些话来.以为他对于他们应该是排斥的.他说他只是看见觉得烦躁.想着自己的父亲或许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心里的疼痛无法排遣.不知道如何控制那种沉甸甸的感觉.我回头看他,发现他的牙齿死命咬着自各的下嘴唇.

  或许他是对的.我是自私的.只是,如果生活如此彻底背离了当初,并且明明白白的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去.我会怎样呢?不可知,不可知!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八):卡拉只是条狗吗?

  解读电影有很多种方式,《卡拉》这部电影有很多值得品味的东西,绝不是所谓批判一部养狗法令那么简单。

  1.中年底层人精神文明的匮乏

  很简单,普通人下了班干点什么。片中的老二既是一例子。从人物的对话可见一斑:“从前玩牌,之后被狗给拴住了”“我觉得你还不如玩牌呢”。麻将、宠物之类,也就是大多数人的唯一追求了。当代社会普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多匮乏?导演没有加以批判,只不过以很现实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幸或不幸?观者自斟。

  2.中年夫妇的爱情、婚姻、压抑的性

  老二这一对夫妇,也是中国大多数平凡夫妻的缩影。激情几乎没有,爱情更是奢望,剩下的就是老二口中所谓”过日子“的那一点亲情。因为卡拉这一条狗的被捉,差点给这个家庭带来一场危机,既戏剧化却又很可信。

  我倒觉得杨丽和老二也许更应该成为夫妻,但是没办法,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不可能允许他们的结合,因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所谓家庭,一个所谓的过日子。那一代人永远是凑合的、木讷的、隐忍的。

  杨丽当着老二的面换衣服,激起了老二的性冲动,老二回到家却无法从自己妻子身上释放这种欲望。这个巧妙的设计映射了这三个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最可悲的还是老二,只能就那么睡过去,这里必须得提到老二睡姿的那个特写,就像大话西游中最后一句台词”他好像条狗一样“。

  无性婚姻、无爱婚姻、得过且过的婚姻、中年危机等等,可品味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现实永远是冰冷的、乏味的。

  3.父子关系

  其实亮亮这个人物并不鲜明,不过这不是主题,父子关系才是。老二这个人从儿子身上得到的东西还不如狗多,这是多么残酷的讽刺,却又是多么的真实。当那句”你不配做我爸爸“吼出来,一个特写隔着栏杆注视着老二无奈的脸。我们体会到了老二的失败,也看到了很多家庭的失败。

  4.卡拉是条狗

  其实应该羡慕老二这一家,因为卡拉这一条狗,维系了整个家庭。父亲从它身上找到了自尊,母亲借助这条狗挽回着残存着爱情,甚至儿子都可以聊以自慰的”卡拉,把拖鞋叼过来“。这一条狗是这个岌岌可危的三口之家交流的纽带。

  又有多少家庭甚至连一条狗都没有呢?

  值得玩味的是结尾处运卡拉的卡车开走时那一个镜头,也是片中唯一的把摄像机放在地面的低视角的镜头。当那辆车从视角上慢慢向远方开去,似乎生命中那最后一点希望,也远去了。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九):狗,生活

  看完路学长的卡拉是条狗,真心觉得此电影与一般的市民娱乐性电影不一样,在情节发展中没有故意出现狗血的剧情,故事的发展不是一眼就能看穿,就连结尾卡拉的回归这种皆大欢喜的事也不是用喜悦的镜头来展示,而是用字幕的几个字让人知晓结尾,丝毫没有任何喜悦感,让人平淡地觉得回来就回来了,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其实卡拉被警察逮走开始,从亮亮深更半夜去警局求人放狗,到老二上午借狗证跑警局拉关系,再到一向对卡拉有微词的亮亮他妈挣扎到最后也主动把不多的存款取出来打算去赎狗可以看出,狗其实已经融入他们一家的生活,已经是他们家密不可分的一员。我最开始在想,一条狗而已,为什么在最开始的时候亮亮就说小心爸知道后跟你拼命,后面不停地出现老二述说他为什么在意卡拉,他家里家外都得讨好人,只有卡拉能逢迎他,让他觉得自己活着还像个人,但又觉得自己还不如一条狗圆滑。可以说,卡拉是他的全部的精神寄托,是支撑他继续生活下去的阳光。失去卡拉就等于失去自己的灵魂,只剩肉体在世间挣扎。到这里,不经要疑问,一条狗成为一个人信念的重心,这是个人因素还是社会的原因?我不知道导演要表达的是不是改革开放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越来越缺乏温情,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当人在人身上找不到感情时只有在动物身上来寻找这种温暖。从个体来说,老二是个很懦弱很窝囊的人,用他儿子亮亮的话来说就是他一辈子没办成过一件事,只会剪他裤子,拿他撒气,从老二在妻子那知道卡拉被捉走后不吭一声只知道在无人的地方把对他妻子的怨气大声地表达出来也可以窥见他的性格。所以我想,是因为软弱的人需要更软弱的东西来取悦自己,来平衡自己的心理吗?电影镜头表现出的朴实感和真实感让我觉得有点压抑,活在底层的百姓,住着有点破旧平淡无奇的房子,妻子在家柴米油盐酱醋茶,做饭铺床叫孩子起床接过丈夫的工资,丈夫起早贪黑地工作,交工资时藏几百,孩子在学校吊儿郎当,再加上他们那副刻着皱纹的平静无波的扑克脸,让人觉得生活就是活,就是为了赚钱吃饭看病孩子上学,完全没有一丝乐趣,能坚持活下去就是万幸。自己以后的生活也会是那般无聊无趣吗?如果是,还不如不结婚不要孩子,独自用自己的钱去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卡拉是条狗》观后感(十):C'est La Vie!

  1,老二领了工资,进门前拿出一张藏了起来。

  2,加了一夜的半,回家后问,“卡拉怎么没欢迎我啊?”

  3,知道狗让媳妇给溜丢了,老二出去找个角落把媳妇骂了一顿。

  4,“我们的大中国呀,啊好大的一个家——唱——”中年音乐老师都这么上音乐课的。

  5,老二的老情人杨丽比现任漂亮多了。

  6,“这么说吧,从单位到家里,我每天变着法让别人高兴,只有卡拉每天变着法让我高兴。说白了吧,只有在卡拉那儿,我才有点人样。”老二说的。

  7,老二提一袋水果找人办事,上客车时关门太急全给挤外面了。

  8,亮亮朋友被人欺负,犹豫了一下,还是用自行车把那黄毛挡了一下。朋友得救。

  9,老二拿出私存的1500,给媳妇,凑5000,办个证吧?

  10,你背着我找你老情人干什么?

  11,……

  12,C'est La Vie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