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我消失前》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10篇

2018-03-14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10篇

  《在我消失前》是一部由肖恩·克里斯汀森执导,肖恩·克里斯汀森 / 法提玛·普塔塞克 / 埃米·罗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一):消失之前怎么过

  对我来说,看这部影片之前,对导演编剧,兼主演的肖恩·克里斯汀森 Shawn Christensen几乎一无所知。也没有看过他的著名的短片《宵禁》,因为没有对比参照也就只能针对这部加长版《在我消失之前》表达一些自己看法

  这是一部具有思辨色彩的,甚至有些哲理化的电影。颓唐厌世的里奇在目睹一个年轻女子死在酒吧厕所里之后,觉得生也无趣,在家里的浴缸割腕自杀。正在意识朦胧之际,接到了一个持续不断不接不肯罢休的电话:原来是久未联络的姐姐玛姬(金·艾伦 Kim Allen饰)的电话,恳求他去照顾九岁的侄女索菲娅(法蒂玛·普泰西克 Fatima Ptacek饰)。虽然里奇已经不愿苟活,但还是挣扎着起身,包扎好自己的伤口赶往学校。接下来的整个晚上,甥舅之间上演了小萝莉和怪蜀黍之间由紧张依赖情感转变的好戏。至于处于紧急状况的姐姐玛姬,那个不上台面的other women的故事,变成了推动故事前进的条件,基本上变成了旁枝末节,或者对所谓“高档生活”的嘲弄的一笔。

  主题:我不认同有些评论者所说的,故事另有别的主人公。既然标题是“before I disapear ”,那么决定了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里奇的主观视点。那么硬要在故事中探微索隐,找寻出别的内涵,或许是一种有趣尝试,但是和故事的有效解读还是略有差距。与本片主题相近的文章诗歌比较多见:《当我们老了》、《在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等,都是这种类型。各种宗教中也有对人在辞世之前的见闻的描述。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个人觉得,本片的主题更具有反讽意味:姐姐玛姬所追求的“优质生活”和弟弟里奇所遭遇的“颓废人生”,在面对紧急状况,比如死亡、比如危机时候,反倒是生活不如意的人,依旧保持了在今天看来几乎是奢侈品美德。试想,在濒临死亡之际,债务规矩荣誉、那些正常人迷恋不已的事物,还有什么价值!拖着疲惫不堪打不起精神的等死的躯体,为了一个关系不好几年不联络的姐姐的女儿,去照顾一个几乎从未谋面的外甥。里奇是多么善良多么好的一个人!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即使是老天,只要你动情,就会很快老去;人世间走正路的人,几乎都混得不如意,充满了沧桑坎坷。就连被称为“一代奸雄”的曹操,也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作为人类享乐的标志物,依旧自然快乐愉悦的。但这样的享受,人生能有几次,能有多少时间是快乐的呢?很多听起来朗朗上口道理,只有到了一定的处境经验阶段,或许才能真正理解

  里奇是一直坚持做“好人”才变得那么纠结,那么狼狈不堪。因为他不想让任何人难过,不愿意伤害别人,那只能伤害自己了。而站在他对面的姐姐,以及姐姐的化身索菲亚,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优秀。就是请求别人帮忙,也是那样的态度强硬,那样的颐指气使,在自家问题解决之后,以为金钱可以弥补人心。对那个放下生死大事无偿帮忙的舅舅,或者说家里的恩人,只有一句冷冰冰的“你最好离开“,这样的姐姐,在里奇心目永远是“最酷的姐姐”。到底谁才是失败者呢?

  索菲亚是优秀的孩子天赋过人,朗诵、外语、舞蹈能力都得到了展示。严肃认真,做作业、刚考试特长班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所以舅舅里奇说:在你三周后空翻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就像刺客,你从来不笑吗?这个孩子,在母亲那种优胜劣汰价值观教育下,异化成一种机器,一种按照社会崇尚的生活方式陀螺一样转下去的发条玩偶。可悲的是,她自己并不觉得,转动发条的人和社会环境觉得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里奇的世界充斥着摇滚乐、毒品、黑帮、保龄球,高利贷,在索菲亚看来就是垃圾场。所以里奇宁愿晕倒在街头,也不愿意带外甥女去自己家里。虽然loser亲情救赎的老套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没有新意,但是外表光鲜自私灵魂,在面对颓废厌世但是内心高贵的灵魂时,产生的碰撞,以及由此而来的感染力,是那样的美好,具有强烈的普适性。

  声音制作:里奇穿梭在各种不同城市边缘地带昏暗的酒吧,破败的寓所,脏兮兮的保龄球场,基本见不到什么明亮美好的环境和色彩。与故事发生场景相配合的是各种富于迷幻色彩的音乐元素,尤其是表现君子嗑药嗨了以后的那个旋律,和丹尼斯·博伊尔的《猜火车》里面的迷幻旋律如出一辙。大卫·鲍伊尔的《五年》虽然没听过,但是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毒品是一种需要,面对毒品实际就是一种人生选择尊重自我还是遵守秩序。吸毒是个人行为,只要没有干扰影响到其他社会成员,是一个人的天赋人权。但问题是,伴随毒品滋生的暴力事件、秩序混乱都是正常制度所不能允许的。个人主义与社会秩序之间,并没有完全正确的一方。不能不说,在摇滚乐的劲爆节奏震撼下,来自”优质生活“的索菲亚,并不适应。她还没有见识这种生活状态,也从来没有体验过纵情欢乐的畅快。

  本片中的声音处理很有特点,在各种空间中,加入的音乐元素,成为一种很好的音响效果。当里奇离开自己的卧室,顺着电话指引来到外面,那由远及近的乐曲声音,很好的完成了”音桥“的任务。在里奇听者索菲亚朗诵诗歌的时候,声音造成一种真切的主观体验,观众和人物感受合一。画面上是里奇主观视点的逐渐模糊,声音上是索菲亚的圆悦耳的朗诵变得混响加大,逐渐恍惚不闻。这样音乐音响化的例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音乐风格灵活多变,民谣、重金属、蓝调、爵士乐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美国电影绘声绘影的精彩之作水平,对影片的情绪烘托,感情铺垫起到了很棒的效果。相比之下,主题偏重文艺而制作很好莱坞,差不多是近期美国电影的一种时尚做法了。

  在我消失前 Before I Disappear (2014)

  导演: 肖恩·克里斯汀森

  编剧: 肖恩·克里斯汀森

  主演: 肖恩·克里斯汀森 / 法提玛·普塔塞克 / 埃米·罗森 / 保罗·韦斯利 / 朗·普尔曼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8-28(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Long Goodnight

  IMDb链接: tt3060492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二):最人性的“爱”之债

  最人性的“爱”之债

  ——对电影《在我消失前》的一点感悟

  通常我是从人的需要角度来谈论人性的,所以,我把人的生理性(或动物性)的需要也视为人性。这种人性概念可以对“人”进行全面考察,但它不能有效地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即它不能作为“人”的本质特征。因此,人们更愿意从人的社会性角度来认识人性,并将“社会性”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虽然我也觉得,人类向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社会性“未必就能将人与动物进行有效区分,人的所有社会性需要未必都是人类所特有,但某些社会性需要的确在动物中无法见到的,我们不妨称这类需要为“最人性的”。

  “最人性的”东西应当如何鉴别,不同的人恐怕有不同的看法,《在我消失前》(Before I Disappear 2014)这类电影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对我们所有人都会有所触动,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男主角色当中便可。我们可以先这样来设想:当我们准备放弃生命,或者死亡已迫在眉睫,最令我们放不下的事是什么?不会是吃不饱穿不暖这种动物性的需要吧,也不会是功名利禄这种社会性需要吧,那么会是什么呢?结合本片来说,导致男主角里奇(Richie)准备放弃生命的原因是他失去了女友,女友的死亡使他感到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他活着的了,“爱情”的有无成了他生死的依据,那么,“爱情”是否就是“最人性的”东西呢?恐怕这个问题还得具体分析。爱情似乎是人类所特有的感情,即使我们无法认定所有动物都不具备这样的情感,但我们依然愿意相信,爱情是我们的“唯一”。然而,如果我们从人性需要角度来讲,这种“唯一”并不具有普遍性,它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不是缺了它所有人都会寻死觅活,因而,应当说这种“爱”是一种人性特征,很难说是一种“最人性的”需要。

  里奇因失去爱人准备去死,因姐姐需要他照顾她女儿,因此他放弃了自杀,所以,有人认为里奇因“爱”而死,亦因“爱”而生,是亲情拯救了他。的确,是亲情的“需要”拯救了他,然而也是亲情的“不需要”将他两次推向死亡的边缘。外甥女不让他进门,他回去自杀,姐姐让他离开,他回去自杀,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亲情”需要似乎也不能说是一种“最人性的”需要。如果这种认识是对的,那么,亲情就不再是人性中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甚至不能作为一种基本人性需要来看待了,因为这已经不是“爱”的层面的亲情了。事实上,只要是基于爱的亲情,就一定不能以交易来衡量,以金钱来了断,它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不是言辞就能否认的。对于他的外甥女来说,让他离开,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亲情之爱尚未建立;对于他姐姐让他离开,是因为她怕他影响到她更珍爱的女儿,然而,这都不表示他们没有亲情的需要,事实上,当他给予外甥女以贴心保护,当他儿时的回忆让姐姐泪流满面后,亲情很快复苏。对于他自己来说,自杀是因为他错误地理解了亲情。虽然他外甥女对他的亲情需要,让他感到“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部分,它渴望见到明天升起的太阳”,然而,因为他错误地将这种亲情之爱视为一种物品:“我被要求帮别人一个忙,我不再喜欢帮的忙,这是我在消失之前要偿还的债。”他将姐姐对他小时关爱当作可偿还的“债”,所以,当爱的表达稍一遇挫,他便将这份爱再次深埋到心底。非常愚蠢的做法。殊不知,亲情之爱是一种绝对的人性需要,不会被“不需要”的言辞所否认。

  其实,我非常喜欢“爱之债”的说法,如果能正确理解亲情之爱,你将要为“爱”付出一辈子。人性中之最人性的莫过于此。(作者:石板栽花,转贴请保持文章完整,2015年5月21日)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三):深渊也在回望人生

  如果在微电影里我看到的是“救赎”,那么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是“重生”。

  索菲亚让我想起了《天才少女》里的玛丽,一个同样不被父亲期待的孩子。

  一个被父亲认为是“流产失败产物”,另一个是从不被父亲承认的存在

  她们都有一样的人渣父亲,但她们同样有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舅舅。

  玛丽和她的父亲在同一个城市里生活,但她却没见过自己的生父,因为在她父亲心里她并不存在。而她舅舅带她去医院新生儿,让她知道,在亲人眼中,每一个家族成员的诞生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索菲亚的父亲则认为她是个多余的东西,一个拖累自己的累赘。但她舅舅狠狠地揍了一顿人渣父亲,放下狠话:“我的人生已没有了意义,但如果再让我听到你说那些话,我保证我有生之年一定不会放过你!”

  在我消失前,我要让我爱的人过得好。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四):OST List

  1.

  Five Years, by David Bowie

  2.

  Mockingbird, by Papercuts

  3.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by Eric Burdon

  4.

  ophia So Far, by Goodnight Radio

  重點:Written by Shawn Christensen 導演本人寫的

  5.

  Elephant, by Tame Impala

  6.

  Endless, by Happy Hollows

  7.

  Red Eyes, by 'The War on Drugs' (qc)

  8.

  i on change les équipes ce n'est plus une revanch, by Avec Pas D'casque

  9.

  Ja Da, by Arthur Fields

  10.

  Fur Elise, by the Apollo Symphony Orchestra

  11.

  The Main Drag, by 'Piano Belly' (qc)

  12.

  Lazy Hunter, by Boy Friend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五):笑着去爱,前提是无所畏惧的爱才是真爱。

  1:如果真心爱就说出来让她知道,直白的告诉她,你如果在这里装傻,她也会不知道如何是好;你要是意志不坚定,她也会摇摆不定;你一直顺其自然,她也会理所应当。

  2: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我们不必为了得不到的而伤心,看看自己眼前的人,听听他们说的话,换一种心态去倾听他们的言语,你的心也会变得积极。

  3:记住去倾听然后适应的回应,会让两颗心离得更近。即使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所有,那只是错觉,其实有好多人心里都有你,千万不要自做自受,以至于失望至极,做出让别人痛苦的事情。

  4:为了一些小事而让自己无所适从那是可悲的。

  5: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但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不是去等待,等待会让自己无辜的受到伤害。

  efore I Disappear,I Love You,just I Love,No reason ,No return. Whatever you believe it or not.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六):个人备忘

  继“萝莉+大叔”之后的又一牛逼组合---萝莉+娘家舅舅。

  很喜欢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片儿。

  小女孩:我跳级了,我跳过了六年级。 男主:我很喜欢六年级。因为我太喜欢六年级了,所以我上了两遍。

  男主:你从来不找乐子吗? 小女孩:体操就是乐子。 男主:可你作三周后空翻时你的脸就像刺客一般。我是说,微笑在哪里?你不笑的吗?

  小女孩在保龄球球道起舞。 看得我萝莉控之魂燃了起来。

  手翻书。 我很喜欢这个!感觉这也是制作动画的一种方式。

  娘家舅舅义愤填膺,打了姐夫。

  看完后有了点奇怪的想法:对于那些一心想离开这世界的人来说这片儿可能没什么帮助,但对那些觉得生活很没劲却还不想死的人来说会很温暖吧。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七):剧情流水账--严重剧透--不是影评--个人备忘

  里奇生活在社会底层,在一间酒吧做清洁,同时在一家保龄球馆做服务生,经常要靠借债度日。一天他在酒吧打扫到最后一间厕所时,发现里面一个因吸毒过量死亡的女子,老板答应免除他一切债务,条件是保守秘密。

  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对生命没有了什么留恋。他选择自杀,在浴室中割腕后突然接到关系疏远的姐姐玛姬的电话,要他去接九岁的侄女索菲娅回家。

  里奇勉为其难的答应,洗掉身上的血渍,包扎好伤口,来到索菲亚的学校。索菲娅正在参加一个诗歌朗诵表演。里奇到来时她正在朗诵

  一首关于死亡的诗歌,英文朗诵完成后,她说要用普通话再朗诵一次,看字幕还在想她会用什么普通话,结果竟然是真的是国语(Mandarin),哈哈。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不过太有意思了。索菲娅的标签,漂亮,萌,酷,学霸。

  一见面学霸外甥女对舅舅毫不放在眼里,自顾讲述了接下来的行程之后就懒得和舅舅多说什么。问她问什么假期还要上课,说是跳过了六年级。舅舅说,我就喜欢上六年级,上了两次呢。

  将外甥女送到家后,外甥女直接让他离开。

  依然觉得对人生没什么留恋,里奇回家后又吞下20多片安眠药。结果电话再一次想起,外甥女说妈妈一直没有回来,让他过去。在外甥女楼下他打电话问医生为什么安眠药没有起效,医生说他吃的是治疗更年期的药,他愤怒的摔坏了门厅的电话。

  在姐姐住所门口,遇到一个自称是姐姐朋友的女人,但又前言不搭后语,之后仓皇离去。

  外甥女说她妈妈从来不会这样,不喝酒,不晚归,不会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他开始给外甥女讲述小时候他画的手翻书,他们姐弟一起的快乐时光,外甥女说妈妈从没提过这些。但当时手翻书主角的名字就叫索菲。

  之后接到姐姐的电话,姐姐不知道什么原因身陷囹圄,他说到门口的女人时姐姐又惊惶的让他赶快带索菲离开此地,到他的住所躲一阵。(感觉这一段有点故弄玄虚)

  他将外甥女带到他打工的保龄球馆。球馆老板向他打听前晚是否见过一个女子去他打工的酒吧,那个女子是球馆老板的恋人,他选择了谎言。球馆老板知道了他姐姐的事情后,找人帮他处理。其实是他姐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一个已婚男子交往,被对方妻子起诉。

  他带着外甥女到他以前的一个居住地取手翻书,虽然外甥女对他生活的环境不喜欢,同时感到恐惧,但很喜欢他的手翻书。

  外甥女发现他手上的伤口,帮他缝针,处理。外甥女说到她的亲生父亲经常说她是多余的,他义愤填膺,她姐姐17岁时与那个男人生下索菲亚,5年前也是因为里奇打了索菲亚的生父,和姐姐闹矛盾后两人再无联系。

  这一次他再次来到索菲亚生父工作的地方将他暴打一顿,并对索菲亚的生父说 “也许我活在世上的理由就是,当你欺负我姐姐和索菲亚

  时让你生不如死。”

  他带着索菲亚来到打工的酒吧,了解到这里的老板贩卖毒品,前一晚那个女子就是在这里得到毒品后吸毒过量死亡的。

  他又将索菲亚带回姐姐家中照料,这时楼下的保安在监控中发现了他就是摔坏电话的人,将他赶出公寓。

  无奈的他在街头徘徊,决定将真相告诉保龄球馆老板。保龄球馆老板知道真相后更加痛苦。

  姐姐的案子经调解后解决,他将姐姐接回家中后,姐姐又一次让他离开。

  他们姐弟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好,姐姐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女儿创造了优质的生活环境,她不能接收弟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

  里奇讲了他们曾经的童年回忆后离开,回到家中,心灰意冷的他又一次在浴室中割腕自杀。电话也又一次想起,姐姐终于邀请他加入到她们的家庭生活中。

  看评论,很多人说短片更好,也许是吧,毕竟电影中最精彩有趣的部分都是他和外甥女之间的互动。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八):死亡不是你的终点,因为你不能停下等候死神

  电影比微电影《宵禁》交代了更多细节,

  关于死亡的思考,关于失去挚爱的痛苦,关于如何在死之前好好活着。

  电影里,索菲亚朗诵了一首埃米莉·狄金森的诗《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她甚至在用英文朗诵完以后,又用蹩脚的普通话朗诵了一遍这首诗。那么至少我觉得,这绝对不是简单的装文艺,炫聪明了。这个十几岁的女孩,肯定很认真地思考过死亡这件事情,特别是她被自己的人渣父亲称为“流产失败的产物”、“不该存在的东西”的时候。

  认真思考过死亡这件事,索菲亚选择让自己更优秀,简直就是个天才般的存在。但她也极冷,没有朋友,只与母亲相依为命,毕竟有那样一个不负责的人渣父亲,让她对天下男人都快失望了吧。

  还好,她遇到了里奇,她的叔叔,这样一个认为自己是人渣的人,竟然成为了她的守护者。

  所以,当里奇把人渣父亲打得满地找牙后,索菲亚曾经像个刺客一样没有笑容的脸,出现了惊讶和温情,她开始牵着他的手,帮他疗伤口,偷看他的信,帮他追女友。她说:你忘了告诉她你爱她,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

  就是啊,里奇如果真爱他逝去的女友,他就不该这样自甘堕落下去,爱一个人,只会让自己想要变成更好的人不是吗?

  电影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渊,死亡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但是那个大毒枭说得也有道理:死亡不是你的终点,他是你的一部分,他跟着你,如影随行,除了拥抱死亡之外别无他法,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

  博尔赫斯说过:我认为一个人总在死亡。每一次我们不能有所感受,不能有所发现,而只能机械地重复什么的时刻,就是死亡的时刻。如果你单独看某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一天里有许多次死亡,依我看,也有许多次诞生。

  所以,在我真正消失前,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亡,我要不断诞生,因为我有所爱,我的所爱也需要我变得更好。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九):被人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需要

  很喜欢《宵禁》里舅侄的关系,这就又把电影找出来看了。

  短片里很多设定和场面还是照旧,依旧是自杀途中接电话,被人需要于是站起来用纱布包扎后伤口接侄女。

  从短片拉长到一个半种自然有些松散,里奇自杀的缘由也给出解释,对自己一败涂地挽救不回的人生的难以承受以及想念死去的女友。

  里奇的姐姐,索菲亚的妈妈在17岁就生下她,因为自己的遭遇所以对女儿苛刻,尽量减少女儿和陌生人接触,家庭环境和母亲教育下,聪明的侄女索菲亚优秀到没朋友,也很遵守规则和定理,一开始的不信任排斥里奇到亲近,亲情是植入骨血里的。

  依旧是打保龄球,找小人书。找小人书的里奇旧居混乱不堪,索菲亚虽然性格自立,但就像她等里奇打电话会给自己买瓶饮料她毕竟还是孩子,里奇就成了她妈妈除了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她也开始尝试了解里奇,并关心起他的健康,减少抽烟以及勇敢闯进陌生的地方替他买应急药物 。

  里奇给了索菲亚存在感,索菲亚说起前父开伤人的玩笑,里奇果断带着索菲亚到她前夫工作的地方把那货揍趴下。很喜欢那句“我不知道我有什么想活下去的理由,但是如果你再对她们母女两说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会活着,让你生不如死”。

  索菲亚戴上帽子很有个性,演技真棒。也喜欢在里奇和酒吧老板碰面,索菲亚自然的坐下吃东西,她很珍贵惹人怜惜,所以黑社会小弟给她夹排骨和菜。

  虽然多了前面里奇卷进的酒吧纠纷和姐姐的官司,舅侄关系不再是唯一,但主题还是亲情和治愈

  亲情可以让一个人勇敢,就算活得再失败,只要有担当,像里奇一样,当他说完这句话站起配乐响起我分明看见他在发光。

  所以里奇是姐姐找不到人照顾女儿时还是拜托的人,所以当他们从各自的麻烦抽身,他们回忆起往事,亲情还在那个地方。

  所以里奇回家洗洗准备自杀,听到电话即使拔掉电话线还是放不下牵挂,这次主动聆听电话那头的声音,他被需要着,于是他不用死了。

  一个人对自己对世界绝望,可记忆里还是有些东西长存的,这些东西也能成为活下去的理由。

  《在我消失前》观后感(十):在我消失前,我希望有人能需要我

  这是一部在大量的阴暗色调中去诠释爱的故事。导演编剧兼主演肖恩·克莉丝汀森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深沉而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他在电影中饰演的一个loser十分传神,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愤懑、绝望和厌世。他在影片开头就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想去见他死去的爱人。因为他觉得他厌倦这个世界了,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爱他的人了。可是因为他的姐姐突然出事让他照顾他的侄女,他被迫卷进一系列的事件当中。在电影的后半部,他为了爱去重新认识自己,敢于去直面生活,勇敢承认爱,说出爱。

  “亲爱的维斯塔,我偶然发现另一部的我想看到明天升起的太阳,这部分的我埋藏在我身体里许久。我在想,去经历生活,去想消失的爱人也可能活在某个角落,我猜想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段对白让我非常感动。他开始意识到他心中还是存有希望,他希望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他意识到他可以为了逝去的爱人而活在世上。后面还有一段,他去还债,把真相告诉给迪恩。不仅因为迪恩帮助他救他姐姐,更是因为他多次重复强调的:他不会说谎。他心底的声音是这样的:即使我一无所有,即使我真的是个loser,但起码我不会说谎,我真的不会欺骗别人。这就是我。

  索菲亚让他意识到他被“需要”了,他也“需要”去保护他的侄女,去爱她。这也唤醒了他一直试图去否认去遗忘的对他姐姐的爱。

  不得不说的是,电影的视角非常独特,多次从背后和侧面显示主角的视角和眼神动作,这让我总被他的每个细节所吸引。配乐超棒,而且也采用了超现实的手法去处理一些灯红酒绿的慢镜头和“死神”,这让这部电影色彩更浓厚。总之,这是很好的一部电影。它的原型短片《宵禁》,我有机会还是会看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