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是一部由Marita Grabiak执导,吉米·巴姆博 / 马修·本内特 / 詹姆斯·卡利斯主演的一部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一):How to live
或许,再几年之后,我会重看这部剧集,因为我不希望,几年会变成几十年,或者一辈子,如果是那样的话,只能证明自己并未对人生进行过思考,而仅仅是因为意志而苟且过活。
这是一部讨论人类应该怎样生活的剧集,科幻的元素,及未来的设定,是为了将人类所积累的所有的知识,用来解释这一个命题,从科学到宗教到哲学。
或许,科学、艺术、诗歌等一切人类的知识,只是满足个体的需要,而哲学、宗教、政治、爱情、历史、传播等知识,对于整个人类的价值更高。因为按照叔本华的理论,活在现在才是最快乐的,而大部分艺术,都是让人们快乐的活在现在。然而,和哲学要传播的真理是同样一个道理,大众并不能轻易的接受快乐的活在现在这个道理,于是艺术同哲学的真理一样,不能让他们快乐的生活。而处于生活绝望处的大众,艺术同哲学的真理,同样不能拯救他们,于是,大众更倾向于宗教的预言,因为它将大众的思想带到了明天,给了他们一个希望,然而希望是需要引导的。而政治,则是精英来领导愚昧的大众的工具。为了更好的统治愚昧的大众,政治也借用了宗教的力量,然而,在政治的挣扎过程中,政治在最后相信了宗教,这是Adama之前做的,然而当宗教再次抛弃他时,他也迷失了信仰,选择了活在当下,选择了和总统同床。
4E12给了我们希望,因为从民权斗争中发家的副总统,一直坚信政治的力量,或许他领导的叛变,会让Adama回到重新相信政治的道路。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二):What a splendid season finale!!!
下巴快掉了,当我听到chief诵出那句“there must be someway out of here"的时候
伟大的dylan的伟大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被用作了BATTLESTAR GALACTICA第三季finale的线索,以对歌的形式引出了神秘的cylon final five中的四位,成就了又一部精华美剧的super twisting,super suspense & of course fracking high season ending.
而之前lee在法庭上的那段慷慨陈词在质疑了所谓道德,所谓公正的同时再一次证明BSG绝对不是一出单纯的科幻剧,而是一出近年来最伟大的drama美剧。
焦急等待明年一月的第四季首演,而这季很可能会是BSG的终结篇,从第一季开始我就觉得主创人员野心太大,不断怀疑故事能否讲圆,但现在我已经对Ronald Moore充满了信心。
http://www.post-gazette.com/pg/07085/770732-352.stm
这篇moore在finale播出后第二天接受的访谈爆料多多,很值得一看
十一月份会有一部名为Razor的电视电影亮相,作为第四季的热身,内容是关于Lee统率Pegasus号那段日子里发生的故事,同时会用闪回的方式回顾当年Pegasus号是如何在十二个殖民地沦陷后逃过Cylon追击的; 另外很可能09年会有一部BSG的衍生剧Caprica再登小银幕,时间设定在Cylon入侵Caprica的五十年前,内容还是关于Adama这一家子,看起来Ronald Moore是铁心要构筑一个完整的BSG宇宙了。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三):应该怎样解读BSG?
刚才看了介绍《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如何获得好莱坞同行的热情观看以及解读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神作》和《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揭示》,觉得这个剧确实不简单。难怪无论媒体还是创作人员都在肆无忌惮地使用“最”这个修饰语。
关键就在于此剧不但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色彩的史诗故事,而且是高度现实化的有关对人性的解读的电视剧。作为一个从1978年就开始的宏大构架,再创作者可以在设定上节省不少精力,使得这一帮确实想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的人能够潜心地释放他们的潜力。就像某好莱坞明星观众说的那样,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科幻,有没有看过科幻,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重要,《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讲的就是你我的故事。
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影视作品一定是“雅俗共赏”的。你可以不去解读《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内涵,但你可以去解读他的每一个故事细节。你可以从中找到诸如我们人类的文明的本质、人类的集体命运等宏大的命题,你也可以抛开他们,发现剧中那个世界是那么的遥远而熟悉,人与人的关系,每一个人的态度和抉择,与你我无异。
我讨厌对文艺作品的过度解读。但《卡》剧的创作人员是有野心的,怎样解读都不为过。相信此剧一完结,分析此剧的书籍比分析《黑客帝国》的书籍要多得多。而 且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让科幻电影和电视剧同台竞技,《卡》剧丝毫不亚于《黑》剧,而且在广度和戏剧性现代性方面,肯定是胜出了。
看BSG的过程中,有时我自然而然地去想那些和剧情有关的形而上的命题,有时候又累了,完全以娱乐的心态融入其中来感受那种气氛。虽然是电视剧,但其制作的精良程度,比如说特效吧,很少有科幻电影能比得上。甚至可以说,由于电视剧的票房压力比电影更小,创作者在对特效的处理上完全可以做到冷静,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而不是像电影那样必须要追求刺激。
我想认真解读《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每一个方面,却发现与此相关的命题都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哲学书籍了。《卡》剧在英语电视传媒界如此受欢迎,而且是作为一部科幻剧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恰恰不是因为它是一部科幻,科幻只是其设定,而其故事可以说是一种故事的《圣经》。其纪实的拍摄手法,出埃及记似的故事情节,自然而然的出色表演(没有一个名演员),比未来倒退一点的科技,多神教和一神教的演变,因人性的不完美而充满负罪感的每一个幸存者,嬉笑怒骂的朋友……还有那个叫frak的词语,一切都似曾相识,却又显得陌生。
怎样解读BSG?解读必然剧透,好的故事容不得半点剧透,更别说深度剧透了。这是BSG剧迷的共识。于是在《卡》剧完结之前,没有人胆敢冒天下之不韪。
不过可以概括的来说,《卡》剧如同《圣经》一样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确实像《圣经》一样,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一种文化乡愁。既然在一个虚构的时空里,一群人类依然像我们一样生活着,他们甚至面临着灭顶之灾,但仍然还保持着人类的天性,还必须面对关于“究竟什么是人,什么是神”那个精神上的终极问题,他们甚至会面临要么丢弃掉人类的精神性与变成精确的机器来获取生存,要么凭所保持的人类天性的直觉来背水一战的抉择,那我们又怎能不去思考我们所在的这个不断尝试脱离地球束缚却又有一大堆地球上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代呢?
《卡》剧中的人类在寻找传说中的地球,他们源自殖民地的一场毁灭;而我们飞向群星,是因为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腻味了,或者感到了潜在的自我毁灭的命运。对未来的期许都充满了怀疑,而且不得不停下脚步来解决琐碎的现实问题,然后再继续上路。这个凭着直觉,或者凭着虔诚的信念坚持的异乡或者归乡之路上,都有一样的乡愁。在两个不同的时空,我们同样看到了真实的人类自身。这就是科幻剧作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它是现代性反思最好的工具。时间自然会沉淀一切经典。而《卡》剧必然会成为相对电影来说为数不多的电视剧经典。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四):政治迫害
好莱坞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编剧长期浸染在各种精华剧本当中,产业化的分工让他们中间产生了一批在我们看来实在是不可企及的高手。
今天和小新讨论石器时代古人制作玉器的事情,最近他负责的毛利人的展会告诉他,毛利人高度发达的石器文明史,使得他们使用最原始的工具,制作玉器简直就是一件驾轻就熟,毫无难度的事情。
在我看来,写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剧本,就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因为国产的优秀电视剧实在太少的缘故吧?
第六集讲述的是,卡拉狄加战舰出现了敌对恐怖分子的自杀式爆炸攻击。
而为了揪出谁要对这次事件负责,一个长相颇为凶悍,咄咄逼人的悍妇型美国中士出场,成立了独立仲裁法庭。
期间明显是捕风捉影、鼓动玄虚、滥用权力、妄自猜测的事情发生了
实在不得不佩服那个悍妇的演技,简直恨得人牙齿都痒痒,恨不得上去抽她两耳光,然后骂一句BITCH~
记得有如此演技的,怕也就是豪斯医生里的那个滥用职权的警察了,非得揪着豪斯的小辫子不放的那类人
这种行为,大致就被称之为迫害了
当然,律师也要深切的明白,WHAT IS THE RIGHT THING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五):人类 请铭记你们和高档面包机的区别~
哦~赛昂女人很好区别,不是吗?她们妖冶魅惑,性感 乱伦 勾搭老上司 ,年轻帅小伙,。。。总之,如果她们看起来像个婊子,那就八九不离十了。。。因为赛昂人可以复制外表躯体,甚至可以临摹各种感官感受,但是,他们是机器,是高档面包机,他们没有灵魂,没有文明,因此,他们没有道德,这就是区别,道德评价,是一个生物族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的文明评价标准,有的标准,甚至是没有明确广泛的定义的,只能通过父辈抚养,耳濡目染才能够感受到,这是一台在几天之内就复制好的面包机所不能体会到的,当然,随着以后剧情的发展,我们会看到一些赛昂人体会到了这种标准,并用实际行动完美的诠释了道德(向莎伦致敬),那个时候,他就不是面包机了,而是拥有灵魂的人类。所以 人类,颤抖吧,你们脆弱,漏洞百出,可是你们拥有灵魂,上帝偏爱你们。。。。阿门~~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六):Battlestar 评介
曾经跟朋友说《太空堡垒卡拉迪加》剧集是历史上最好的科幻片剧集,有一点夸张,但绝不言过其实。他达到的高度,是其他科幻片电影或者剧集都无法企及的。商业电影超越自己的传统,从题材、内涵、表现手法上,在《卡拉迪加》之后,只能变通而不再超越了。《卡拉迪加》跟终结者系列有一点类似,即以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机器人文明开始企图取代人类文明,于是开始跟人类开启了漫长的战争。在题材上,并没有太特殊之处,只是《卡拉迪加》是真正的太空史诗。他的极端之处在于,以前的科幻片往往为自己的奇思妙想沾沾自喜,而没有沿着这些设想深入下去,特别是深入到人的生存状态中去。《星球大战》里卢卡斯对电光棒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人物本身的兴趣,跟别说老套的莎士比亚戏剧冲突加一点黑泽明的武士身段。
《兄弟连》说的是D-DAY之后的某天一队空降兵转战法国郊区,《卡拉迪加》里的空战员则必须面对不用休息也不会减员的庞大敌人,这是一场看似只能失败告终的战争。《卡拉迪加》问剧中的英雄们,也问观众,机器人有没有死亡的恐怖?有没有厌倦?而在生和死的极端境地,这不是一道精确的考题,也没有标准答案,但决定着生死。还有,如何维护尚存的人的气息,保持人类最后的尊严?所幸人类的极限看似还有一些空间。于是我们看到同一个主题下,不同的角度。科幻剧历史必定记住《卡拉迪加》这种讲故事的形态,有的段落讲述整个舰队的疲态,有的段落讲述部分个人的挣扎,在狭小逼仄的机舱里,观众跟剧中的英雄们一起暗淡、沉沦下去。如果有一点转机,那可能是剧集里弥散的宗教和不可知论的调子,在08年的最终章里也许会得到一个光明的结局,而这也是这部剧集的特殊之处,科学幻想的本质可能是对科学的怀疑,对任何未知事物的探索最终归结到未知中去。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七):Battlestar Galactica 中的种种斗争
老实说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之前电视电影中的核爆镜头吸引我,随后发现该剧对于特效的制作几乎没有任何进步,总也打不完的蝮蛇战斗机、拥有无数复制体的赛昂人……
剧情的发展反而更吸引我
在国破家亡、人类种族面临灭绝的大背景下,两大矛盾支撑着剧情的发展。
一、如何处理人类与赛昂人之间的关系
硬打是不可能的,只有躲,刚开始时长达几天的不间断跃迁非常精彩,漫无目的躲躲藏藏毕竟不是办法;编剧此时明确了人类的远期目标——寻找传说中的“地球”
二、在大逃亡中的人类内部矛盾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民主思想根深蒂固,无数美国影视、小说作品都反映人类遭受毁灭性打击后重建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民主制度的确立,本剧也不例外。整个人类只剩下不到5000人,且人类命运依然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依然在讨论着如何约束Galactica舰长的权力、如何避免军事独裁、如何重建总统的权力。
我想如果这是真的,人类必然灭亡。“攘外必先安内”的教训看来美国人没有吸取,理性分析一下也知道此时人类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吧,生存重要还是民主重要?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推动着剧情,可能也是我们看这部剧集比较头疼的地方,即无所不在的宗教思想。首先我要肯定赛昂人可以有自己的宗教思想,人类需要心灵的慰籍,为什么快速发展的人造人就不可以呢,可能对于他们来说难以解释的思维世界才是真正的困扰。
当然赛昂人所一直推动的人类与赛昂人的结合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种族的融合避免人类的灭亡,何乐而不为?在精神文化领域我们远胜一筹,而这也是赛昂人更需要的(可以参考中华民族历史)
毕竟国情不同,美国人从小被灌输的民主和宗教思想,可能也是这部电诗剧集在20年后继续拍摄的原因。不管怎样,让我们继续期待随后故事的发展……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八):灭顶于失望之海
豆瓣上大概很少有人给同一个东西写两份评论的,本也不想再给人填堵,只是之前的那一篇我把BSG捧到了天上,却等来了这样CTMLGB的结尾,失望之余更躏于近乎被人玩弄感情的羞愤,实在是不吐不快。
对于前两季,我依然认为那是我看过最好的电视剧。结构紧凑,暗喻巧妙,人物鲜活,如果当时因为什么原因从那里就停播的话,它几乎可以跟一部经典的电影平起平坐。but it just went on and on, 整个第三季都非常之干,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这部戏给忘了,前两季那些精巧聪明的隐喻和象征都被狗屁不通的神话搞的没了味道。毕竟那些又臭又长的蹩脚宿命和预言对从小讲君子要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来说是满无聊的,但是从第四季开始又给了人挺大的念头,我几乎都是一集一集追着看的,而且直到第十九集某人还是抱着极大的期许等待着什么样出人意料的结局,可是他们却甩手兜了我一嘴苍蝇,让人恶心了一晚上。
社会预言是一条人类历史里永恒的八卦。有诅咒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有祝福世界迈入光明的未来的,当然还有像BSG亲爱的编剧们这样看了两眼佛经的基督徒,认为人类是被有虐待倾向的“神”操纵的不断在自我毁灭和复兴中永恒轮回的傀儡。这些“先知们”都想让人听到自己的预言,有的编一堆稀奇古怪的歪诗,有的写一本厚的吓人的书,还有的,拍电视剧。
第三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传说赛隆之所以会跟人类翻脸是因为人类对它们太糟了,不屈于奴役与羞辱,奋起反抗,直到最后到各个人类殖民地上开nuclear party。如果这是开头的字幕,设定或者是背景也还好,但是一模一样的事情在整个宇宙里反复发生上无数遍,那就真的是“神”的旨意了。我猜它的意思是:作为创造物的人类每一次逾越了自己的身份,开始“创造”生命的时候, 自我毁灭就开始了。跟世上一切觉得被自己的上帝背叛的信徒一样,赛隆对人类敬畏,憎恨又蔑视,所以占领了New Caprica之后会用尽各种办法羞辱,折磨人类,又掩饰不住好奇的想模仿人类社会的一切。人类放弃对真正地球的寻找(zion)而苟安于这个伪地球(伪zion) ,隐喻就是人类放弃了对真神的崇拜,得到的惩罚就是被赛隆占领..............一堆陈腔滥调。但比陈腔滥调更可怕的是,人类居然有声有色的搞起恐怖主义了!有人说这是影射伊拉克, TMD这个电视剧需要跟伊拉克有狗屁关系!用我小学语文老师的话讲:XX,你跑题拉!地上的人类在遭罪,同样受折磨的还有广大可怜的观众们。好不容易把Galactica盼了回来,不想先知们又要开始布道了。
在New Caprica上折腾了一圈以后,原本植根在军权与民权平衡基础上的人物关系被彻底打乱了。要让故事继续下去,只能再挖出一条线来,于是无数的神迹就遍地开花了。 Baltar, Roslin和Starbuck, 两个总统一个Topgun, 一个满眼天使开始玩地下电台碎碎念,一个每天被托梦,最后一个更厉害,干脆就起死回生了,由不得你不信。这就是我最失望的部分。放弃了原本对社会结构有力的分析而纠缠在创造论的诡辩上,浓厚的宗教气息让大部分观众感觉到不知其所云,使它失去了值得费力解释的价值,在前两季里个性鲜明的人物们都变成了“god's instruments”,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圣经里找到原型,变成了宿命的傀儡,从此他们就不再是人物了,只是编剧们满足自己上帝情结的道具。
唯一没有让我太过失望的是对赛隆的重新定义。人类对赛隆的态度一直是整部戏的核心,创造者的优越感和沦星灭种的深仇大恨,使人类对赛隆的态度满像中国人对日本人,瞧不起又恨之入骨,还有些说不出口的嫉妒。最开始人形赛隆的出现就已经预示着两个种族融合的可能,拖了十几集的final five只不过是赚眼球的噱头,唯一实在的意义是用赛隆神话(共通的神话是两个种族平等的标尺)和复生船的毁灭(赛隆人也拥有了个体生命经验的唯一性)使赛隆摆脱了人类创造物的身份,成为与人类平等的一个种族,余下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这两个种族是否能跳脱互相毁灭的循环实现和解。虽然这个互相毁灭的循环本身就非常不着调,但两个种族的交融和解在当今世界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最后人类和赛隆武士一起去救赫拉的部分虽然俗气,但却是又臭又长的结尾里最让人舒服的部分。
污染了整个第三季和第四季的神话和宗教情结在最后一集达到了胡编乱造的顶峰。如果之前的各种先知和预言还可以归咎为基督教文化里对圣经的永恒模仿,Baltar近似于中国人的“天”的抽象神也可以当成是广义的上帝,但到最后它想把之前所有的宿命和预言都统归出一个溯源的时候,却是出乎意料的低能,本以为是Baltar和Six人格分裂的幻象变成了真的“天使”,而神就是我上面说的,一个彻头彻尾的虐待狂。Starbuck更厉害,神使阿,直接就消失了!整个剧情从隐喻直接堕落到伪造神迹,编剧们想要营造的“绝望的走向命运的终点”的气氛变成了一群小丑蹦跶着跳向闹剧的落幕。
末尾更进一步,用最笨拙弱智的方式跟现实世界生拉硬扯到一起,然后用尽了各种恶俗的办法了结了所有的人物。临了向观众们踹上了最后一脚,“商业主义,滥用科技,道德沦丧,让你想起了什么? ”TMD它还要给你说教!看到这里我已经开始掉头发了……
几年前黑客第三部出来之后,大家用各种八杆子打不着的理由给那个狗屁结局打圆场,只因为第一部已经变成了大家的圣经,情感上不允许它那样被阉掉;但BSG是享受不到那样的待遇了,成了黑客拙劣复制品的后两季当然也可以眛着良心的讲出一堆道理,但毕竟它跟黑客不能比,也不是什么需要保护的童年回忆。
O SAY WE ALL!
What a bolony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九):们 和 我 ----试看Cylon个人意识的觉醒
一直以来,Cylon的社会情态我们看见的不多,能够看见的是他们信仰一个真神,'One God',已知可见的由2个阶层组成,7种人型Cylon和原始机器形态的Cylong,7个人形Cylon每种由一个来代表,组成决策层。然而,剧集发展到现在越来越有趣了,机器社会的团结居然有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从一个Cylon攻击机的反程序行为开始,Cylon领导层有一个争论,是要把这些有大脑的攻击机修理一下,改成服从指令的机器,还是让这些机器本身的个性留下来,然而在投票的时候,发生了令人意外的事件,一个型号竟然有2种意见,这个情况“从来没有一个型号投票反对他本身的意见”,而到最后,6号竟然指挥了2个有思想会愤怒的机器Cylon进行了一场小政变,看到这里,可以说Cylon社会将要有一场革命了,无论是从体制还是个人思想,未来这个社会的发展绝对是精彩纷呈的。
联想起当时1号冷冻3号,是因为3号不断追求生命的终极体验,联想起当时6号在卡布里卡劝布玛,要和大家保持一致不要真的把自己独立于整体之外,可以看到,当时的Cylon社会还是集体主义的社会,在和人更多的接触中,Cylon也被人潜移默化,每一个Cylon的人,从攻击机到人形领导,都开始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独立于集体认知的个性。
个人意识的觉醒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性的标志。而在中世纪,都是用神的旨意来解释人的行为的。自我意识通常和宗教崇拜结合在一起,把自我放在神的阴影下,是神的仆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难以产生真正的自我,因为一切的行为都要符合神的意志。西方的文艺复兴,就是从人性的思考开始,进而去解释神性,发现宗教压抑了人性,在这个时候的人性,更多的还是作为广泛意义的 人的天性,个人的自由,还是服从于集体,社会,党派等组织的。
在进一步的社会发展中,意义更大的就是个人的发现了。从前个人是为神而存在,为国王而存在,而现在终于为自我而存在的。还记得当时布玛和6号复活在卡布里卡上,他们要一起改变Cylon社会,那时还是2个人对整个Cylon,现在,即使是一个攻击机也会辨认敌我,一个Cylon机器人也会感到愤怒,一个人形Cylon种类会有2种意识,一个独立的‘个人’意识升腾于群体之上,个人优先于群体,从集体主义走到了个人主义,可以说这是Cylon最可喜的进步,也许他们会恐惧,会混乱,但是他们追求的进化,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进化意义,在这里他们收获了社会学上的一个最大的飞跃。
在这个飞跃之后,是什么呢?应该是自由了吧,个性的发展是自由主义的开始。
让我们拭目以待!
人类社会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我们有机会再谈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第一季》观后感(十):我所不喜欢的科幻
因为一个朋友的介绍文章,自己还算个喜欢科幻的人,于是花了一天时间来看一直到第2季。实在是没有耐心再看下去。
这不是那种我喜欢看的类型。在我的观点里,科幻不是魔幻;不能不知所云不符合最基本的理性逻辑: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我所读过的评论文章里,我觉得在国内的朋友基本上因为缺乏老外那种宿命的宗教精神,基本上觉得他们基本上没有意识到这部电视剧的主要想表达的意思,简单说,没看懂。
我可以用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来问这些BSG的爱好者,请给我一个合理的理由,为什么机器人要那样攻击人类?毫无道理。事实上,看了这么多集,没有任何合理的线索。机器人灭绝了人类,目的是什么啊?对机器人有任何好处吗?宇宙之大,机器人需要这样满世界穷凶极恶追杀到底赶尽杀绝吗?WHY?谁能给我一个理由?
而剧中无数的BUG就不多说了,明摆着机器人可以毫无困难地灭绝人类,但是我看不到机器人有任何可以称道的高超智慧和精密计划。比如明明有无数潜伏在所有船只里的机器人,但是大家就是不统一行动,一定要等到最后才暴露了才开始搞破坏?比如那个个人品行和道德极其卑劣的人,却被设计成最聪明的科学家;不知道这样一个整天被自己的所谓潜意识所控制的人,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理性和意志控制力,却被设计成一个最有知识的人?也太黑色幽默了。而且更奇妙的是,这个举止异常的家伙,在那样严密的军事机构里,居然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个家伙明显的反常。至于那个NO6和他在一起的情节,居然还可以隔空遥控还可以生小孩,也是太过荒唐。连这样聪明的人都如此不堪,我也觉得人类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至于后面的人类与机器人的爱情和新生,基本上就完全是走火入魔了。因为我找不出任何机器人需要这样做的理由。WHY?谁可以告诉我,机器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根本不需要啊!至于机器人的GOD,就更莫名其妙了。机器人为什么也需要GOD?我看这只是编剧一厢情愿的把人的模式套进机器。人需要宗教,好,机器也需要。并且好像是最后大家都异途同归,一起信GOD了,并且来个新生代,人和机器的新一代?但是为什么需要啊?机器人不是已经可以造成和人一样了吗?为什么还非要机器自己生一个呢?
在我看来,与其相信是人和机器的太空战争,我看不过是不同宗教观点的分歧和冲突,最后大家都九九归一,都信GOD好了。至于做为科学和理性的科幻,我看还是放一边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