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双龙会》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双龙会》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3-16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双龙会》经典观后感10篇

  《双龙会》是一部由徐克 / 林岭东执导,成龙 / 张曼玉 / 利智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龙会》观后感(一):双龙会

  2016-11-19

  个人自用 非影评

  成龙母亲生下双胞胎 警察追一歹徒 歹徒抓了一孩子当人质 歹徒被抓 孩子被一酒鬼女子捡走养大

  马友与父母出国 长大后成为音乐家 指挥家

  玩命街头长大 打打杀杀 有一大哥 泰迪罗宾

  马友回到香港演出 利智父亲想与他家攀亲 把利智介绍给马友 马友在床上给她正骨

  泰迪罗宾看上在夜总会唱歌的张曼玉 一老大带小弟也看上了她 泰迪罗宾叫上玩命去夜总会 一番打斗 二人被抓 玩命假意说去澳门赛车 老大说澳门见

  二人要跑路 被老大抓住 老大和泰迪罗宾均受伤入院

  玩命让张曼玉去看大哥 背后坐着马友与利智 利智的男友来了 要打玩命 被玩命揍 拜玩命为师

  马友上车 张曼玉跟着上车 张曼玉喜欢音乐 马友带她弹钢琴 二人接吻

  玩命与利智回酒店 二人xo

  歹徒的小弟找到马友 让他负责劫车 马友去劫车 一番枪战 歹徒连人带车掉入河里 未死

  玩命被利智推到演奏会的舞台上 演出成功

  二人回到酒店 利智来了 三人在浴缸中 张曼玉来了 看到二人 二女晕了

  玩命去救泰迪 马友跟着去了

  一番打斗 歹徒在测试冲撞的车上被撞死

  集体婚礼 玩命逃离 马友找到他 二女一人抓住一个

  《双龙会》观后感(二):商业功力与年轻的阿修罗

  最近在读魏君子的《香港电影演义》,其中一段提到了本片《双龙会》,方知本片是为了香港导演协会筹款购建新楼而开拍的,“片中除了张曼玉和利智外,其他大小角色及龙套,皆由诸位导演包办”。读到这里,一晃神间,想到了片中的主角——成龙呢?转瞬又明白过来,本片开拍于1991年,那时的成龙成名已久,早已兼制、导、演于一身了,只不过他在镜头前的光彩太过耀眼,以至有些暗淡了他在镜头后的作为

  看到这段掌故,又勾起了我对本片的兴趣,便又找来本片温习。当年我对于这类的香港商业电影可谓十分痴迷,如今也是依然兴趣不减。既然本片是为了筹款建楼而拍的,那么票房卖座自然是第一位的了,明白知晓了电影的拍摄目的,再看本片时,竟有了另外的感触。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火爆、各种商业电影看得多了,也就明白了电影不是聚集了大量的商业元素就能卖座赚钱的,尤其是那种顶着盈利压力的电影,最终票房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本片却可以算是商业电影的典范之作,电影中各种商业元素的运用体现出了那一代香港电影人在商业电影上的造诣。故事情节俗而不烂,悬念高潮密而不乱,从影片中对于看似庞杂无序的娱乐元素的调度整合中可以看出电影创作者们的匠心独具。尤其是最后那场修车厂大战的戏尤为出彩,之前所铺垫埋伏下的噱头至此全面爆发。玩命、马友二人相像的双胞胎外貌、身手高低差异以及肢体动作相互感应的噱头,通过空间场面的调度转换,以及其他人物不明就里、如坠雾中的反应,在此场戏中表现淋漓尽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将全片推向最高潮,试问这样的影片观众怎会不喜欢呢?又怎么能不成为时装动作戏中的典范之作呢?

  其实并不是娱乐至上就可以粗制滥造、就可以一次性消费,反而要让影片拥有神来之笔,要让观众对于影片百看不厌才能让影片在相对狭小的市场和激烈竞争脱颖而出,赢得票房,这也是那一代香港电影人在香港电影全盛时期修炼的硬功夫,也是我最为钦佩他们的地方。而如今中国的许多商业电影,虽然投资巨大明星云集、票房也颇为耀眼,但总是让人看过一遍后,就再也提不起兴趣看第二遍了,一次性消费的性质明显。看来有时巨大的市场,虽然有时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容易滋生出些不思进取吃老本之辈,真是无可奈何

  本片拍摄时应该正是成龙的鼎盛时期,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也感觉成龙在电影中的表现,无论是武戏还是文戏,喜剧、正剧都表现的游刃有余,那时的成龙真是生龙活虎,让人看得赏心悦目,全不似近年来的几部戏总让我感到他有些老态尽显、力不从心了。而再看本片时,我意识到成龙的时装动作片中的风格和桥段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你若将成龙近几年的时装动作片和他鼎盛时期的片子比较,其实他的动作套路和风格几乎是一脉相承相差无几的,只是为何过去的片子总显得更吸引人一些呢?想来想去,想到前不久看的韩松落的《为了报仇看电影》,其中有一篇《过期的阿修罗》,讲到人年轻时是有异能的,那就是青春,总能制造出磁场,所到之处死伤无数,而年华易逝,一旦岁月老去,青春的异能也就消逝了,再厉害的阿修罗也要过期了。想必《双龙会》时的成龙就是一个年轻的阿修罗,桥段再旧,场面再俗,让那时的他演来都能带出无限的气场、幻化无穷的魅力,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征服任何时间中的任何人。

  《双龙会》观后感(三):双龙会·曾经无可救药的欢乐

  双龙会·曾经无可救药的欢乐

  1992年《双龙会》上映的时候,我正在学习走路。那个辉煌的香港电影时代注定只能先我而去。

  但是事实上,香港电影的辉煌并没有因为我们出生的年代而淹没,我们以自己方式不断感受着那个时代的东西。所以,当恰巧能够感受香港电影辉煌时代的人们正在叹息着香港电影的传奇已经远去的时候,我们所表达出来的同样深重的叹息并不是造作的。

  这正要感谢中国电影发展的不敬人意,让我们并没有多少选择。我们能够独立感受电影魅力的时候,所选择的往往还是香港的经典电影。这是一种电影文化殊途同归--七八十年代的人们正在重温香港电影传奇的时候,其实我们正在接触香港电影,我们也许都看过同样的电影。

  《双龙会》正值成龙的热期,在剧中,一人饰演两个角色,一文一武,一张一驰,畅快淋漓。擅长在打斗和惊险中创造笑料的他,果然让人笑得不可开交。徐克和林岭东的强强联合,让电影惊喜不断,令人无法猜测下一刻会出现什么。里面常用到“特异功能”一词,这是编导们的娱乐精神呢,还是对于香港娱乐电影所具有的磁场的隐喻?不管哪种结果,都令人喜欢。泰迪罗宾果然是个怪才,在剧中也不少笑料。徐克等人在剧中出现一幕,也让人捧腹大笑,三个看到“有人”进来守卫喊着有人之时趁机偷看对方的牌,但是在效果上,却似乎是三个人在撒谎。这是一种很诡异的效果,其内质便在于:有人没人并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他们关心的是扑克。这便是娱乐精神--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却又能在第一时间给人传达娱乐效果。

  近几年,几乎看不到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娱乐电影,那份娱乐精神丢失了。当我们在不断谈论着甄子丹的动作电影的时候,也会偶尔唏嘘几句,那个总能令人捧腹的成龙大哥去哪里了,无影腿冷幽默李连杰去哪里了,为什么就只能看到猛将甄子丹呢?于是,我们只能不断重温他们的经典,回到现实,冷看中国电影演员青黄不接

  我们曾经那些无可救药的欢乐呀,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在寂寞都市重新上演?

  《双龙会》观后感(四):望子成龙

  一个上流社会家庭医院产下一对双胞胎,由于匪徒劫持那对夫妻失去了其中的一个儿子。失踪的儿子因为生存环境恶劣,最后只能“玩命”。继续留在上流社会的那个儿子叫马友,已经成为著名音乐家,受到万人敬仰。“玩命”这样的下层人民最后只能和芭芭拉在一起,而马友必然要和世伯家的唐心结合

  这才算是门当户对!但是因为角色转换,王子马友爱上了歌女芭芭拉。青蛙“玩命”搞定了唐心。不是一个阶层的也可以在一起。就好像《泰坦尼克号》里面的杰克和露丝。在1992年的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出本片已经具备了成龙电影的特点。虽然有很多打斗,但常会惹得人哈哈大笑。这种动作片不同于李小龙,这种笑料也不同于周星驰。这完完全全是成龙的风格。

  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都觉得成龙已经打不动了,觉得看到一个老人家还在打,挺心酸的。但作为一个看着成龙大哥电影长大的人来说,不要对他要求苛刻了。80后一代,应该对成龙更有感情,因为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李小龙已经作古。

  《双龙会》观后感(五):当年美妙的感觉

  《双龙会》是1991年一众香港电影人为筹建香港电影协会而拍此片筹集资金,结果本片也是不负众望一举打进1992年度香港电影十大卖座片的行列。影片中出现了数位香港知名的电影人客串,包括:姜大卫、陈友、黄沾、张艾嘉、陈欣建、徐克、徐小明、楚原、林岭东、曾志伟、吴宇森等等,而主演则是大名鼎鼎的成龙大哥,并且成龙此次利用合成技术,一人分饰双胞胎的角色。

  对于这样一部彻头彻尾的成龙式功夫喜剧,美女、笑料及惊险戏份自然是必不可少,当然这样的娱乐元素还是建立在那个香港电影辉煌时期的时候,而现如今虽然成龙还是老当益壮的拍摄新剧,但是当年的那种美妙的感觉已经是所剩无几了,当然这与目前的电影市场的大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现如今回顾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港片更多的是受心中的那份怀旧的心的趋势,亦或是对当下很多影片表现的极为不满意,我们喜欢回味心中曾经的那份喜悦,但是我们更喜欢这种喜悦能够继续重现。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寻影人

  《双龙会》观后感(六):奇妙心灵感应

  《双龙会》是一部超级老的喜剧片了,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初中,街头的人们还拿着砖头似的大哥大。记不起来是什么时候看过,就依稀记得情节里面,成龙演的双胞胎可以出现在一个画面里面。这对双胞胎,把浴室里面的女朋友吓晕了,把旅馆经理司机吓晕了,把一个小矮个子绕晕了。我也跟着笑死了。

  后来又回顾过几次这部片子,每次看起来都能获得轻松愉快之感。它属于我比较欣赏情节喜剧之列,而不属于言语放肆动作夸张的无厘头喜剧(比如周星星同学系列)。情节喜剧,其喜剧效果,往往要结合电影中的上下文情境才能发挥出来,难以用言语向人解释。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部法国喜剧,讲的就是公寓里面隔壁两家人因为忘记带钥匙引发的风波,事后我想向友人推荐,却很难讲清楚其笑点何在。这部片子也是一样,我曾经想当剧透,后来发现还是讲不清楚,只好请君观赏了。

  这部片子情节的基础,不仅是黑帮弟弟玩命与音乐家哥哥马友的相貌相似,而是兄弟二人之间的奇妙的心灵感应。这个心灵感应起先带来的是双方麻烦:弟弟在那边坐船,哥哥在这边晕船;哥哥在这边指挥,弟弟在那边乱动……后来,心灵感应变成了双方携手克敌的武器,弟弟在这边对空打架,哥哥在那边痛揍坏蛋,倒地的坏蛋只好说“原来两个都能打”

  是不是真的存在心灵感应呢?我到新浪爱问上看过,还居然真的有很多国外的双胞胎的心灵感应的例子可惜我没有兄弟姐妹可以验证,不过,就算没有心灵感应,能够心有灵犀的感觉,已经是够好的了。比如,你说了上半句,有人就能随口接着下半句;你在举起相机拍摄美景,有人也在不约而同对着焦距……碰到这种时候,觉得生活真是太有意思了。

  《双龙会》观后感(七):导演会

  可能导演出境最多的一部电影 前无古人 估计也后无来者

  导演多不说 而且都还怪有名的 有名不说 还都是实力派导演

  80 90年代香港电影百花齐放 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功不可没 但真正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还是香港电影浪潮下起顶梁柱的导演

  导演的演技自不必多说 那都是随意挥洒 不过感觉成龙亏大了 演两个人的戏份 多出了一份工 不知道片酬怎么样

  整部片子还是很欢乐的 尤其是泰迪罗宾 搞笑 当然成龙的喜剧元素也不可少 虽然成龙的幽默比起周星驰差远了 但功夫式的喜剧还是不错的 在这电影里渗入的桥段蛮多的

  利智确实漂亮啊 与赌王的二三事在这就不多说了

  《双龙会》观后感(八):只是当时哈哈哈

  初中优秀学生出游,老师租了带子给我们看,全程我都在哈哈哈

  要不是仗着颜值尚好平时乖巧,估计大家都把我扔出去了

  不知道怎么那么好笑

  前面那些误会还好说,到了马友指挥音乐会的时候,玩命哪里会啊,然后马友就说“一个好乐队需要一个好指挥,一个差乐队,你就随便吧”,然后玩命就在台上跳街舞了,关键是最后还全场起立热烈鼓掌,乐队哥哥们手指头都抽筋了吧摔。

  成龙的片子基本都好看,而且三观正,拼了命最后也不绝望,让你觉得努力做个好人吃亏

  虽然我们知道这不是世界的本命

  前几天看了《意外》,拍的挺好的,可是太灰,怎么都出不了噩梦似的,真希望项少龙来救救古天乐

  其实《无间道》以后。港片彻底灰了,有点水平的都是这类调子,剩下的是为了经济效益攒些美颜搔痒乐呵,有时候想想一些曾经不错的导演,为了生活,弄些不入流的东西,就觉得悲凉。

  观众需要的是笑,但是是会心一笑,不是给胳肢着嫌弃着自己的笑了。

  高晓松说:“海上已经全黑了,但是我们曾经记得灯塔的光芒,所以我们愿意前行”

  可是,那些从来就没见过灯塔的人呢?

  《双龙会》观后感(九):语录

  什么搞名堂?我们要去打名堂!

  我是来泡你,不是,我是来救你的。

  你怎么跟人家飚车?连个火都打不着。

  很多有可能的事,都是从没可能开始的。

  小朋友,你弄错了,我不好这玩意(同性恋)。

  “我已经有男朋友了。”

  “现在不是给你介绍男朋友,是给你介绍老公啊。”

  第一类接触,第二类接触,全面接触。

  “你的脊椎骨一定有问题,对不对?”

  “你怎么知道?”

  “来,上床。”

  “这么快啊?”

  还没听说过有人要偷渡回大陆的。

  “芭芭拉姓什么?”

  “芭芭拉当然姓‘芭’了!”

  酸菜豆腐鸡蛋炒豆芽。

  没有情绪的演奏怎能引起共鸣呢?

  “我帮你挡着他,你快点走啊。”

  “小姐,你这样说会伤我的男性自尊心啊。”

  从现在开始,我才真正地认识你。

  我八岁时钢琴就已经九级了,十二岁进了国家音乐学院学歌剧,二十岁拿了贝多芬指挥奖。

  我没把你当鸡,你也别把我当鸭。

  音乐家也需要女人呀。

  除了猜剪刀石头布,我什么拳都不会。

  我身上的每一处伤痕都是你赐给我的,这每一处伤痕都代表着我拜师的决心。

  “你是不是想再问我你做过些什么?”

  “如果你愿意再说一遍,那当然最好了。”

  骨气我有的是,后果你负责。

  在道上混的名言:在任何看不清楚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露面。

  爱因斯坦说过:好的乐团需要指挥,不好的乐团随便你怎么指挥。

  你是在骑马还是开车?

  我占她便宜也就是你占她便宜。

  我习惯洗完澡再放一缸水。

  有一件事非常刺激,我怕你们受不了。

  我们长得这么像,不可能不是兄弟。

  我真搞不懂,你为什么要被人家狠K一顿后才肯发挥威力?

  时速一百公里,车内乘客戴了安全带,应该没有事。

  时速三百公里,车内乘客没戴安全带,对不起,死定了!

  “这怎么办啊?(两个人太像了)”

  “随便抓一个得了!”

  《双龙会》观后感(十):多年后还是再看还是那么好笑。。。

  本片成龙一人饰演的两个角色,一个玩命,一个马友,是双胞胎,一个是钢琴家,一个混混,精彩桥段由马友回香港演出开始,然后一连串经典的打斗,好笑的对话开始了。。。

  马友喜欢的是芭芭拉,马友与芭芭拉一起弹钢琴,让后让芭芭拉想象是自己再演奏,后面的画面是芭芭拉(张曼玉饰演)在唱歌,马友弹钢琴伴奏,歌曲很好听,另一边就是玩命与唐心了,唐心想他再帮帮她弄弄筋骨,结果因为玩命是混混,所以就有艳遇了额,而那边就是成龙与张曼玉接吻了,看到这心里好高兴,成龙跟张曼玉好般配。。。

  还有就是宾馆房间里马友、玩命、唐心洗澡时候也是很好笑的,然后就是张曼玉进来找玩命,误会就开始了,马友想解释清楚,就想找玩命出来,找了两次都没找到,结果在柜子里找到,也很好笑。。。

  在车库里打斗也非常经典,一边在很冷的仓库,一边很热,一个能打,一个不能打,还有玩命与马友各自叫泰山走他们这边,把泰山都搞崩溃了台词比如车速三百公里,死定了。。。

  此片当时成龙的经典片子之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