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石头城》观后感精选10篇
《云上石头城》是一部由王磊 / 张春和执导,赵晓明 / 韩月乔 / 祝新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一):《云上石头城》观后感
用一个故事慢慢引出几个故事,而且衔接得如此完美,我看过那么多电影也没有看过如此朴实却这般动人的。用两个人引出一家人,将一个村落,一个民族的情怀解释的这般淋漓尽致,我由衷惊叹。用短短90分钟演绎出纳西文化与汉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交融,我敬佩演绎者们对这些将要消失的文化的重现。在包容和理解里,这是部可以含着泪水却不曾落下眼泪看完的电影……太多理解,怕那去了又回的船怕也载不我对这故事的情怀。
传统习俗文化与新时代新思想的碰撞,这一主题很贴切现实,体现了纳西族的包容性之强大,如画的风景和醉人的民族音乐给影片加分很多。希望《云上石头城》成为丽江的新名片,为如此制作精良的本土电影人点赞。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二):电影《云上石头城》观后感:当我被触动的那一刻,突然就湿了眼眶
看了电影《云上石头城》纳西语版让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原本是悲剧感人的地方,大家纷纷笑得那么开心?同行的纳西小伙伴告诉我,因为大家都不知道那几句纳西话该怎么说,听电影里的人说出来的时候,反而有种刚好被击中的感觉。笑,是因为认同。 其实看过两次影片,但每次都会在相同的地方,突然就鼻尖泛酸,眼眶湿润。当男主角木石龙知晓自己的小女儿未婚先孕,次子撕毁婚约的时候,这个传统的纳西族汉子,走向后院的山崖。他环视自己的家乡,大山,江水,还有高高的山崖。可以说在这里,影片的配乐与故事情节的契合达到了整部电影最完美的地方。空旷但是悲怆的音乐,近景远景的切换,包含诗意的空镜头,加上没有歌词的女声歌唱,配上木石龙满脸的愁容和愧疚,当他在山崖头磕头后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刻,眼泪真的没止住。他是要自杀吗? 人的愤怒,大多源于自己的无能。 木石龙三个子女的所为,让他觉得愧对于祖先。因为自己的教导无方,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造成了这个局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木石龙真正过不去的,其实并不是传统和世俗,而是他自己。所以才会在被罗丽救下后,和妻子说:“我不会死,我没有脸去死。” 我想从这个泪点写写想到的一些事。 首先,那一瞬间,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我,让我落泪? 对于一个无辜生命的消失,出于人类最本性的善良---怜悯之心,总会为此感到疼惜。更何况,木石龙的身后还有那么一大家的牵挂。 此外,就是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什么时候你发现父亲不再是你生命中的超人? 当你发现他跑得没有你快了,当你发现他眼角的皱纹深了,当你发现他的鬓角白了,当你发现他不会用智能手机,当你发现他想和看看你却开不了视频,当他慢慢的有肚腩,背也越来越弯。你发现,他不再是你生活中的超人。他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并且深深爱着你的普通人。木石龙身上有中国父亲普遍对子女不善言辞的父爱。或许,是因为在他身上我想到了那个从不说爱我,但从来没有停止过爱我的父亲。 以前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在网上发自杀的消息,说自己将在明晚自杀,但是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方式。回答里有很多特别暖心的答案。我最记得一个刚刚当妈妈的网友说:“小宝贝刚刚出生,如果可以,你能帮孩子取个名字吗?虽然这么说有些唐突,但我想请你来看看我的小宝宝,尝尝孩子他爸爸做的红烧肉,我想你一定会喜欢的。”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们依然要坚强的活下去,因为只有活着,我们才会有希望,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而且很多时候,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乱七八糟的说了很多。其实电影《云上石头城》让我看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结尾有些仓促了,影片里能让人记忆犹新的台词也很少,有些可惜。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三):三段故事看纳西族的爱情
爱情,从来都是不会过时的话题,从古至今也是人们最初和最后的精神向往。《云上石头城》以爱情为切入点,主要讲述了七个人的三段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丽江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宝山石头城。幽美的环境,朴实的居民,平淡的生活,剧情也以木家兄妹带着各自的男女朋友归家拉开了帷幕。
art1 木玉&西罗
爱情,不分地域,不限年龄,不论肤色,不讲远近,遇见了,相爱了,那就是永远。
木玉和西罗的相恋,在此时看来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归家的女子带上一个外国人,再加上未婚先育,无疑是令这个传统守旧的村寨人民难以接受的。
新式的恋爱与旧时的传统相碰撞,也使得这个村子一下热闹起来。在村民的眼中,洋人都只可能是活在想象里,更别说一下就让他们接受这个外来的女婿了。
一开始,两人的关系确实不被众人接受。面对种种的困难,他们还是没有放弃,依旧坚持在一起,也许是他们的坚定感动了老东巴,也许是不愿意伤害未出生的孩子,也许是发现与洋人相处也并不是那么困难……后来,他们还是排除了一切艰难,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乡村,跨国恋确实就像是童话一样,唯美却遥不可及。但是木玉和西罗最终还是成功的走到了一起。或许,爱情就是这么伟大的事情,打破了界限,打破了传统,只因为拥挤的人潮中,我刚好就看见了你。从此,便只是你……
art2 木树&罗丽&和梅
有人想和你环游世界,有人想和你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是由爱而生,却是两种不一样的方式。
和梅和罗丽,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而木树的选择也代表了他内心渴望的自由。如果我从未走出去,那我便与你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我心已在外,我更向往与她环游世界。木树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吧。
和梅,一位善良的纳西姑娘,默默的为木树及他的家庭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求回报,就算是和木树分手了,依然照顾着木树的父母,到了最后,还笑着成全木树和罗丽。在和梅心里,也许成全也是另一种幸福。
罗丽,一位来自大城市的90后少女,大大咧咧、敢爱敢恨,来到这个淳朴的山村,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面对自己喜欢的木树、排斥她的村民们、与木树有婚约的和梅,从一开始的强势占有,到后来为大局考虑选择退出,罗丽的心理变化也说明了这位女子对木树深厚的情感。但是好事多磨,最终他们也顺利的在一起了。
成全是爱,执着是爱,爱的定义千千万万,只是你要清楚你想要的那个,是陪你环游世界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art3 木然&春艳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的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真性情纳西男子木然,一眼看中春艳,一生便认定了她。木然与春艳相识相知相爱,无疑是旁人眼里相亲相爱的一对。可是幸福的日子还是不长久,结婚不久,妻子就因劳累过度失足落水不幸去世了。这对木然来说,必定是天大的打击,痴情的木然,依然是守护着这份情。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是一位英国作家说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过要结婚,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春艳不在了,可她的心却活在木然的心里,一生只爱一人,这便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吧。
爱情很小,爱情也很大,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几段真实自然的故事,我看到了电影里的自己,我看到自己在电影里。
你有没有从电影里看到你自己?或者,透过电影,你有没有重新认识了自己。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四):我愿用一生去呵护你
纳西语题材电影《云上石头城》在丽江点映,约上同伴一起去观看了纳西语版。
影片讲述的故事真实反映了纳西民族的固有理念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影片很好的体验了纳西人民接受新鲜事物及保存传统习俗的双赢!从生活的细节中很好的体现演员融入剧中角色形象的完美演绎。
影片讲述纳西村落宝山石头城姓木一家子女的爱情故事:大哥的妻子在结婚后三天就去世;二哥在与同村姑娘订婚后带回来新女友;阿玉带回来一个洋人男朋友。剧中父亲及村子老人们的思想观念就此有了波动!……
我愿一生呵护她,能和我爱的人在一起是最美好的事情,能看着爱的人幸福也是幸福的。小伙伴同影片导演的合影
古老的村落,质朴的村民,传统而守旧的思想,在丽江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群朴实而善良的纳西族。他们的祖祖辈辈在这儿已经有几代人的光景了,世世代代的村民也一直尊崇着村里族人传承下来的礼俗和信仰!
村里的木石龙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是村里比较懂纳西传统文化,被村里长老看做是传承东巴文化的继承人;二儿子靠着自己精湛的木雕手艺,在城市里开了自己的木雕工作室;小女儿在外上大学。可以说,作为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来说,这些孩子就是人们说的“为父母争光”的孩子。但是三多节回家过节的时候,二儿子和小女儿带着外地的男女朋友归家一事却让这个家陷入了一场场的风波之中,也打破了这个村庄的平静!
二儿子木树在没有出村以前,跟村里勤劳善良的纳西姑娘在一起,还在村里众老的面前定下了婚约。但是这次回来,他却带回了一个北京女孩儿...小女儿木玉在外读书,这次回家过节带回了一个洋人,还未婚先孕了...
这些事情放在现在比较开放的大城市里来说,都是需要慢慢消化的,何况还接连几天内就在一个保守的、传统的少数民族家里发生了。木石龙当然成了村子里大家嘲弄和谩骂的对象,他自己也是十分抗拒和不愿接受的...这其中的种种矛盾将电影节奏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中...
面对二老和村里人的抗拒,也许很多人不解,现在这么开放的时代了,和外人结婚怎么了?现在不是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了吗?作为一个旁观者,也许我们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但是在这背后其实还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更新着。中国如此之大,而在中国的民族中,少数民族少之又少。现在很多少数民族都在慢慢“消亡”,被溶解在了与其他民族相同的生活里...纳西族在少数民族中就像一粒沙尘,渺小而稀少...所以他们这样的抗拒其实就是对这个民族传承下来的各种信仰和礼俗一种亘古不变的守护,一种对自己祖辈文化的尊崇。对他们而言,他们不希望自己民族有外来人掺杂进来。毕竟是外来的人,肯定不懂自己民族的文化、习俗,而且他们的根也不是在这个养育了几代纳西人的古朴村落里...也许他们只是想让自己民族的东西保持得更真、更久些吧!
很多时候,老一辈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保护是我们这代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被守护了百年的制度和文化就这样随着时间慢慢被消亡殆尽,百年过后,族人又要搜集和找寻祖辈的“脚迹”...他们可能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反复上演,所以他们抗拒,他们不接受、甚至是抵制外来的文化。虽然这样的态度多少会有些极端,但是他们那颗想守护自己的家园、文化和信仰的心是多么的虔诚和执着!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六):中规中矩的少数民族电影,何时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来自新疆的朋友曾在今年播完春晚后说:我一直在告诉其他省的朋友,我们大美新疆不是都穿民族服饰天天吃羊肉,女的不是都叫古丽,男的不是都叫库尔班,我们不是都骑着小毛驴上学,结果一个春晚!这回说不清了!
对于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从来都存在,这或多或少都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这个说来也讽刺,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最为丰富的时代。也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多行业显示出空前的繁荣。比方说旅游,比方说直播。
影片《云上石头城》的故事内核其实也很简单,一个家庭,三个儿女的婚姻所带来的冲突。想起相同题材的法国喜剧《岳父岳母真难当》,当不同的宗教信仰同时发生在一个家庭时,每分每秒都像在加油站里抽烟的人群,随时有爆炸的危险。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丽江相对闭塞但风景绝佳的石头城,一个保守的纳西族家庭。老大儿子木然因妻子早逝,整日深陷在自责与思念中;老二木树很早离开了小城,到外面的世界发展。他取消了和村长女儿和梅的婚约,带着女朋友回家。小女儿则带着美国男朋友进了家门,同时也带着一个秘密。就这样三种人生阶段在同一时间里碰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真相。
如果除去纳西族这个背景,这样的情节设定在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时期或者说任何一种文化来说,都不是能够轻易面对的事实。这个和是否保守,是否坚持传统没有太大的关系。
其实并不清楚其他的人怎么理解纳西族这个民族,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民族的人,最大的前提首先是他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个性脾气,有自己的处世原则,普世的价值观放在任何一个个体上都是成立的。所以在接触一个陌生的民族之前,都应该给与最平等的尊重。所以说,我是纳西族,但我并不希望其他人用一个斜视的角度去看待。你所拥有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纳西族都有。
在这个前提之下再来看影片。
陷入对亡妻思念和自责中的木然,无法面对的是自己。所以他向大东巴学习,企图借助宗教的力量,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静。但最终让他释怀的,还是他自己。当他能够真正的面对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失去的爱妻时,才爬过了心里的那座山,最后以赎罪的方式将亡妻的父母接到家中孝敬。很赞同一个说法,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人害怕面对自己,因为孤独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而自己也是最难以真实去面对的人。所以说,木然在这个家庭里,其实也是每一个没法正视自己的代表。我们被太多的世俗束缚,每一条既定的规则和人们之间不说但心知肚明的默契,都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加大了生活的难度。所以当我们正视自己的时候,才能获得最多的勇气跨过这个坎。
在影片里,是最后与女婿和解的父亲也好,与心爱的人解除婚约只愿对方过得更好的和梅也罢,或者重新追求爱情的罗丽也好,无不是在这一次次正视自己的过程中躲闪、冲撞之后,才与自己握手言和,最终获得了幸福。
对于木然,我想起另一部电影《一念无明》里的男主角黄世东,那个留在家里照顾患病母亲的人招致母亲最多的责骂。最深情的人也最伤心。同样是留在家中,照顾父母妻子,传承传统纳西文化的他,却是最被忽视的。人人都说自己未来要去拯救世界,去做英雄,那谁来做那个留在父母身边为他们倒一碗水说一声晚安的人呢?当人人都走出大山去看世界的时候,山里的父母该由谁来看呢?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孤苦和寂寞才是真正需要去面对的痛。
老二木树是最为坚持自我的一个人。在美国有这么一个理论:在三个孩子的家庭中,中间的孩子最容易被忽视。老二不像老大那样因为是第一个孩子会受到特别的重视,也不像老三那样容易获得更多的关注。木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反而更加容易去坚持自我。所以才华横溢的他才会到城里开设自己的木雕工作室,然后爱上了同样热爱艺术和自由的罗丽。
说到这里,整个故事的内核和人物设定还是很符合逻辑的,但是我吐槽两个影片中的硬伤。
影片有两个版本,纳西语版和普通话版。我看的是普通话版,演员的台词和口音简直让人分分钟出戏,幸好院线有纳西语版。到时候一定要再去看一遍纳西语版的。
另一个就是人物细节太少了,显得特别单薄,个性模糊。前半段集中的矛盾冲突和大量的高音量争吵,节奏也很急凑,没有时间慢下来让观众也喘口气,容易产生观影疲惫感。太过简单直白的叙述方式忽略了观众的想象和思考,本该被延伸的空间被压缩了,很可惜。
影片里有大量的石头城美景,纳西族婚俗、祭天等仪式,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能出这样一部本民族自己的影片,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云上石头城》给丽江的电影发展之路开了一个头,撕开了一个口子。但是想要真正做世界级的电影,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七):那些来小城的异乡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人生地不熟,大概就是每个人到异乡最明显的感受。
这种感觉让一切日常都忽然蒙上一层陌生的阻碍,哪怕只是出门上街吃个饭,都觉得难以忍受。这也许就是很多人不愿离开熟悉地的原因吧。
相对于收到传统观念较深影响的和梅而言,罗丽身上有非常明显的开放自由热情直率的气息。
在木树的家人受到伤害的时候,毫不犹豫就挺身而出,直接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主权。但是这样的独立和占有欲,并非是肆意的。尤其是罗丽在感受到和梅真正的善良,权衡了利弊后,做出退让的选择,反而会让她的这份直率有另一种伟大的光辉。就像她和木树说的:其实你跟和梅才是最合适的,我们离开了这里,和梅可以继续照顾你的父母,但是我们能够做什么?
这种带着理性的勇敢,让罗丽对木树的情感显得尤为珍贵。所以才会在退让的时候,让人特别的疼惜。
对于这个石头城,罗丽是一个外来者。时尚的装扮,干练的短发,姣好的面容,以及白皙的皮肤,让这个传统小城里的人一时间没法接受。大家纷纷说这是城里来的小妖精。加上在村民的眼中,罗丽是那个横刀夺爱,破坏了村里美好爱情的主角,要想改变她的人设,在传统面前,需要更大的勇气。
最近的新闻有一则是关于赵丽颖的英语口音问题的。之后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我很认同的观点:世界上最在意中国人英语口音的人,就是中国人。我们对于自己同胞的苛刻程度连自己都难以想象。在传统的观念里,我们甚至很少能够发自内心,随时随地的去赞美别人。因为我们太严苛了。如果你不是最牛逼,不是第一名,不是顶尖的人,似乎不值得去夸赞。所以我们很少当夸赞陌生人。
说这么多,只是想表明当一个异乡人的不易。原本就充满误解的前提下,更难去化解这种陌生。
在石头城短短的几日,罗丽凭借真诚和善良获得了珍贵的友情和爱情。西罗鲁莽,但对木玉真挚的爱让他获得了纳西岳父岳母的认可。
或许将来他们还将面临更多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面的冲突。
后来会怎么样?
谁知道呢。
只当你未来繁花似锦,与幸福相伴。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八):这次,为丽江打call
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和同事去到石头城,进行一个活动的直播。路途十分的颠簸,可以说我晕车很严重。当我们到达石头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但是石头城的美丽壮观一扫我们的疲惫。当我坐在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真的很兴奋。影片中的镜头把石头城的美展示给了全国的人民,实属不易。影片有很丰富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纳西族海纳百川的精神,整部影片围绕“爱”这个主题,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我们现在年轻人和老一辈之间的不同观念展示的淋漓尽致,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爱的力量,结局也很完美。观影过程中几度热泪,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丽江的孩子都应该去看一看《云上石头城》,更应该到石头城去一睹它的壮丽!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九):以电影的形式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得更远
盼了很久的电影昨天终于看到了,石头城的美确实令人震撼和着迷,古老神秘的纳西古文化令人无比神往。
这是一部真正属于咱们纳西族的电影,电影中融入很多纳西元素,如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朵节、世界上唯一存活着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古老的木雕技艺、神秘庄严的东巴婚礼、纳西族认为可以辟邪祈福的银器、纳西族披星戴月的传统服饰等等。
透过这部精彩的影片,走进遥远的云上石头城,扑面而来的就是浓郁的纳西特色,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上淳朴的民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之景都令我无比向往,从那里生活的人身上可以看出纳西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有自己深植在内心的信仰,但面对新旧文化的碰撞,也勇于接受新事物,突破民族千百年的传统。她同时也是一个敢爱敢恨有血性的民族,爱时爱得深沉,离开也会祝福彼此,影片中的和梅老师完美演绎了无数纳西女孩勤劳善良的共性。
影片中介绍木雕的时候提到“艺术作品,是这片土地赋予的灵气,脱胎于古老神秘的东巴文化”,我很认同,正是纳西古文化的土壤养育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纳西人,丰富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曾记得纳西文化体验馆的和瑞元老师说过:”每一张东巴画如同人的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东巴文化如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民族文化确实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去探秘和解读。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场面是:在宝山石头城的夜晚,当月亮升起来,所有人身着美丽的纳西服装,围着篝火,手牵手跳起欢快的舞蹈,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红了每一张幸福的笑脸,那种快乐的氛围始终是最令人难忘的和感动的。
影片中的主题曲跟配乐也非常好听,寓意也跟影片的主题相得映彰,“一代走来,一代走去;月亮落山,太阳出来……”影片中面对新旧文化的冲突,纳西族人民以一种开明的态度,传承自己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接纳了外来先进文化的洗礼。传统思想与新时代思想的碰撞衍生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如果你不去看,一定会留下遗憾。(早在2015年的时候,我的心中也曾有过一个想法,就是想写一部以玉龙雪山、纳西古文化、木氏土司的发源地——白沙为背景的一部小说,然而这几年自己太忙,也有点懒,写完一个序后,一直没有继续写,还是挺惭愧的。
昨天看了这部电影,从影片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其实以电影的形式也许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得更远,更能将博大精深的纳西古文化和勤劳善良的纳西人形象表达得更形象贴切。所以我还是决定潜心学习,用心学习东巴文化,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为传承纳西文化、传承纳西母语等伟大事业发挥一点自己的光和热。)
原作者:木小贝
《云上石头城》观后感(十):看完电影《云上石头城》,代入感让我沉痛得热泪盈眶
说实话,整场电影结束后,胸口都像压着一块巨石,喘不过气。那种压抑的感觉逆流着倾泻而来,吞噬着我的每个细胞。一部电影一定要有情怀,情怀仅是电影的糖衣,再配合人物设定,最后整体故事则是小人物追梦的故事。当然,追梦也不是一气呵成能完成的,中间必须要有最关键的“起”和“转”。
人物设定要“接地气”——关键人物至少得两个人,而且必须是小人物。主角一,就是木石龙,角色身份是一位农民父亲,当然这个父亲并不出色,只是一位没有见过世面的村民;主角二,得是一个普通人,生长在农村,却一直生活在小城市,有一个匠人梦,为了这个梦想坚持了很多年。
先说父亲和母亲。那个在与世隔绝的小村庄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纳西族父亲,面对村里的流言争议,父亲的尊严荡然无存。但是他只是个普通的百姓,他只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既希望两个孩子不要违背世俗观念,延续传统风俗,又希望村里人能接受他两个孩子标新立异的恋爱态度。那种无奈和无助,变成皱纹和白发,注入到他饱经风霜的脸庞。母亲也是一个话不多却勤劳善良的地道的纳西族妇女。她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一日三餐。对于孩子和父亲的对抗,她用无言的行动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支持,眼里尽透着慈爱。
再说木树。按照传统的纳西族习俗,订婚了是不可以悔婚的。但自遇到了女主罗丽,他才知道什么是爱。那种为了自己爱情,他不惜与全世界为敌的精神,让我又相信了爱情。所幸,与他有婚约的是一位知书达理、善良贤惠的纳西族知识分子,即便知道自己对木树的感情可遇不可求,毅然选择全身而退,成全他和罗丽。也许和梅已经懂得了爱情的真谛——爱你,所以放手让你去爱。
最后说说木然。木然跟他母亲一样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面对爱妻的离去,终日沉浸在悲痛之中。任何一个场景或语句都能触景生情。但他不能去追随爱妻的脚步,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要挑起家里的大梁。看着弟弟妹妹都有了归宿,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却又无法表露痕迹。就算弟弟冤枉了他,他仍旧不去解释。他只想活在有妻子的梦里。最后,看到妹妹成亲,他终于幡然醒悟,要对过去说再见,重新面对生活。
妹妹木玉在整个故事中,就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两位哥哥和父母。虽然自己对爱情的追求也不被村里人和家里人理解,甚至被村里人驱逐。但她用她的善良和坚持,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最后电影落幕,结局皆大欢喜。但电影里的爱,却让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和梅对木树的爱,木树对罗丽的爱,木然对春艳的爱,还有木石龙夫妇对儿女的爱。这种爱,平凡又深沉。不觉会将这种爱带入到自己身上,带入到自己的家庭,然后沉痛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