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国囧案》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美国囧案》观后感10篇

2018-03-18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国囧案》观后感10篇

  《美国囧案》是一部由Tony Yacenda执导,泰勒·阿尔瓦雷兹 / 格里芬·格鲁克 / 吉米·塔特罗主演的一部喜剧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囧案》观后感(一):希望这剧能火,真的很好看也很新颖

  在微博上被安利了这部剧,抽时间看了第一集就被迷住了,之后一口气看完了后面七集。该剧形式非常新颖,将一件虚构的事件纪录片的形式拍了出来,就跟科恩兄弟经典的“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一样,很容易迷惑观众,再加上演员们在这部剧之前基本都少有出镜,让不深入了解这部剧的人很容易认为这的确是发生在美国一个高中校园的事件。

  这部剧有两点我认为非常棒,第一是整个编剧水准很高,人物关系贴近现实,几次关键的推理和调查的走向都很合理。整个故事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对话让我真的感到这就是典型的美国高中生活

  第二就是演员们的表演太棒了,太贴近每个角色了,尤其是学生们的表演者们,根本不像是初出茅庐的演员。 Dylan Maxwell 是个典型的不爱学习爱搞恶作剧还一直认为自己的恶作剧很酷的“坏学生”, Christa Carlyle 是个学生老师公认的那种学习好爱搞社团活动思想激进日后会拥有美好前途的“完美学生”,Mr. Kraz 是那种深受学生喜欢但在老师校长面前不讨好的思想开明紧跟潮流的“另类老师”,以及 Mackenzie Wagner,爱玩电子游戏什么也不屌但因家庭分裂而导致内心脆弱的“不良少女”,这些角色的扮演者们演的真的是太好了,尤其 Mackenzie Wagner 的扮演者,在第七集中段接受采访发现许多间接证据都指向她时,她一开始不屑一顾,紧接着意识到证据不利于她时的愤怒和对纪录片“制作者”的挖苦指责,再到最后无法控制情感而导致眼眶湿润,对“制造者”的不情愿的哀求,这一串表演真的是难得的好。他们的表演也是能使我真的以为这就是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原因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到底是谁画了那些丁丁,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答案可能很多人看完后坚信是“完美学生” Christa Carlyle 做的,但是仔细想想,指向她的那些证据,其实也都只是间接证据,不论是证人模糊的证词,还是每条线索的推论,都不能代替一个坚实的直接证据去给嫌疑人定罪。如果该剧在第七集就结束了,那毫无疑问大家都会同意是 Dylan 的女友 Mackenzie 做的。所以这剧虽然在第八集又通过新的证据和推论将罪魁祸首身份引到了 Christa Carlyle,但由于有了前车之鉴,纪录片“制作者”都不愿意再仅仅通过间接证据和推理来判断她是否真的有罪,因为这太容易伤害和毁掉一个本可能是无辜的人了。我相信该剧的主创们也希望观众们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到底是谁画的丁丁仍旧没有答案,只能说根据目前所有的间接证据和合理的推理,在该剧出现过的所有人中,Christa Carlyle 嫌疑最大,仅此而已。

  etflix 已经确定续订第二季了,据说扮演纪录片“制作者‘的两个演员会回归,但可能是其他学校的新的事件,预计明年播出。十分期待

  《美国囧案》观后感(二):27根丁丁引发的囧案,美版「走近科学」+「今日说法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流量君],ID:dotammm

  君君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央视的两档节目,《走近科学》和《今日说法》。

  有人总结了《走近科学》的节目套路:开头是恐怖片,结尾揭露真相后变搞笑片。

  《今日说法》是普法节目,通过模拟现场、采访当事人专家解说,来还原案子。

  其中有几期的奇闻命案给君君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美国囧案》观后感(三):这是由27个涂鸦引发的美国校园囧案,结局绝对想不到!(有剧透)

  某天,美国一所高中的老师们下班后来到教职工停车场,他们却吃惊的发现每个人车子几乎被恶意涂画了图案,共有27辆私家车被恶意毁坏,预计造成超过十万美元的损失,校方坚决表态要查出肇事者。

  这是美剧《美国囧案》(American Vandal)开头的故事设定,27辆车上被画了难以描述的涂鸦,这个情节听起来既搞笑又尴尬

  该剧由网飞(Netflix)出品,共八集,一集大概30分钟,目前豆瓣评分8.4分。

  这部剧是一个伪纪录片,和纪录片相比,伪纪录片虽然也记录真实生活,但是虚构成分比较多,它大多讽刺一些社会问题

  在伪纪录片里,常常使用人物访谈等形式来讨论过去的事件,或者去跟拍事件里的当事人,《美国囧案》则属于后者。两名校园早间秀的成员意图查找事情真相,他们拍了一个纪录片,镜头中不光有嫌疑人,也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算是比较客观了,那么真的足够客观不掺杂任何个人主观因素吗?未必。

  看了前面几集你会误认为这是喜剧的套路,比如出现很多类似下面这种难以描述的情节。

  还有一个比较荒诞可笑的情节:为了寻找线索,纪录片调查者在查看奶奶聚会视频时,发现那个被楼梯卡住的人的后边竟然放着“凶器”,看来调查不光得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得有一个好眼神

  每集片头色调阴暗,充满悬疑色彩,其实已经在暗示这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沉重

  当你看完最后一集的时候,你已经完全笑不起来了。

  以下有剧透。

“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说,但就是他干的。”

  恶意涂画事件时间发生在下午2点至2点半之间,这段时间停车场的监控录像却丢失了,警方一直都在收集口供和证据,地方法院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处理这场严重恶意涂画事件,但学校董事会只在两周时间就下了定论,他们一致认为是迪伦干的,并且已经把他开除学籍。

  迪伦平时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给大家留下什么好印象,他的狐朋狗友们自称“回忆男孩”,他们在油管上传类似“修女磨逼”、“朝幼儿放屁”、“爸爸的底裤”等等各种无下限的恶搞视频。

  所以在这个恶意涂画事件发生后,学校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就是迪伦干的,毕业班学生艾利克斯·特柏利更是在校董会上做人证,声称自己亲眼看到了迪伦在车上恶意涂画。

  校方主要利用四个要点确定这件事是迪伦所为:

  1.互相矛盾的目击者证词

  迪伦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必然要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案发第二天,副校长基恩对迪伦和他的朋友们进行单独询问,看看他们的证词是否一致。

  “回忆男孩”的几个成员们说他们当时在录制一个新的恶搞视频,中途迪伦去无价时光卫生间上大号,但是迪伦的女朋友麦肯奇却说迪伦当时在她家。

  “回忆男孩”之前就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们的证词可信度在其他人看来并不高,更何况他们和迪伦女友的证词自相矛盾

  2.他有访问监控的权限

  案发时停车场的监控录像被删除,迪伦是高中早间秀节目的摄像师,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有删除监控录像的权限。

  3.他有作案动机目标

  迪伦和西班牙语老师夏皮罗一向不合,他总是在她的课堂上捣乱。夏皮罗在董事会上作证,她声称在27个被恶意涂鸦的车里,只有她的车既被涂鸦同时车轮胎也被割破了,因此校方认为,这是一场针对教师的复仇。

  4.作画史

  迪伦一周有四次会在教室黑板上画这种图案,夏皮罗老师甚至还拿出了他的试卷(他曾经也在试卷上画过类似图案)。

“这件事情里最操蛋的部分是我知道自己是无辜的,但所有人都一副是我干的样子。”

  校方的推论似乎很有道理,不过仅仅两周就下定论过于草率,而且缺少指向性明确的证(shi)据(chui),于是迪伦在早间秀节目的同事皮特和萨姆决定查明真相,他们拍了一个纪录片,就叫《美国囧案》,同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学校董事会给迪伦定罪的四个要点本身存在漏洞。

  迪伦的朋友们比较讨厌他的女友麦肯奇,迪伦很少在朋友前提到女友,所以迪伦当时对朋友撒了谎,其实他去了女友家。他们拍摄恶搞视频,打恶搞电话的时间可以推算迪伦没有充足的作案时间。

迪伦和他的女友他的女友麦肯奇

  除了迪伦,早间秀的其他八个人同样有删除录像的权限,而且看似愚蠢的迪伦似乎并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从学校私人服务器删除安保视频,需要知道如何进入文件传输协议,并且及时在正确的目录里、在正确的摄像头里找到录像,这其实对于上课从没认真听讲的人还是挺复杂的。

  从迪伦母亲评价来看,深受同事和学生好评的夏皮罗老师似乎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好。不过迪伦母亲的话语似乎主观性比较强,真实度和可信度不强。

  恶意涂画事件发生后,副校长基恩发飙了,他强行将毕业班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开大会,声称要剥夺他们年级在校外就餐的权利(这是他们年级才有的特权)甚至取消毕业班的舞会。

  此时夏皮罗老师站了出来,她鼓励知情的同学为了整个年级同学的利益出来举报。巧合的是,在这之后,艾利克斯·特柏利就举报迪伦是嫌疑人,在这之前艾利克斯和夏皮罗有过一次单独的谈话。

  历史老师则透漏一个惊天的大秘密:大家眼中的好人夏皮罗老师其实是个心机婊,取消离校午餐主意正是她向副校长提出的,但是最后她却扮演了那个好人。

  这个历史老师特立独行,和学校其他老师的风格截然不同,他不反对学生在他课堂上玩手机,更不会没收学生的手机。

  不过历史老师的为人和生活作风不太正经,所以他的话不是十分有可信度,不过也不像是空穴来风

  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夏皮罗老师车子的轮胎是之前钉子就扎破的,而不是当时被割的。夏皮罗老师之前在学校董事会上是这样说的:“他不仅涂鸦破坏我的车,还割破车轮胎。”

  这也仅仅说明夏皮罗的证词可信度不大,嫌犯目标很可能不是夏皮罗,但无法证明迪伦是清白的。

  有一个重大的发现是恶意涂画事件凶犯的手法和迪伦不一样,迪伦的图案有毛而嫌犯的图案没毛而且是蘑菇头。

左边是迪伦的作品,右边是嫌犯的作品

  他们不但研究涂鸦图案,而且还亲自作画,计算嫌犯从画涂鸦到删除录像整段所用的时间。

  种种有趣可笑的情节让这个调查显得不那么严肃无聊

  皮特和萨姆发现找出真凶也许比证实迪伦清白要容易,于是他们改变了调查方向,将重点放在了早间秀九人身上,因为只有这九个学生有删除录像的权限。他们分析每个人可能的作案动机(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并且拍摄成短片。

人们对所知信息有所保留,人们夸大其词,人们说谎,在你无法信任任何人的时候,你只能回归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有时候你的结论是错的。”

  皮特的纪录片在校园和网络上走红,大家都在讨论真凶是谁,甚至高度上升到了对美国司法公正性的质疑上,很多人对迪伦的遭遇深表同情,迷妹们甚至用一种难以描述的行为支持迪伦。

  皮特这个纪录片的走红有利有弊,我先说好的方面

  皮特和萨姆在调查中发现学校隐瞒教师的信息(包括投诉档案),这些本应该向公众开放的,还有校内学生对破坏案的狂热关注,他们纷纷为迪伦开脱声称是自己画的,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秩序,因此皮特和萨姆受到了处分,不允许在校内拍摄纪录片,皮特甚至被强行停课。

  最后在媒体报道舆论压力下,校方最终不但公开了教师的投诉档案,而且允许他们在校内展开调查,拍摄纪录片。

  拍摄这个纪录片出发点本是好意,想要调查事实真相,然而它的走红暴露了很多人的隐私,无形之中却伤害了很多人。

  好心的历史老师因为在纪录片中的言论被学校开除,失去工作

  校花的私人聊天记录被公之于众,被人误解,个人生活受到影响。我们在之后她给明做人工呼吸的情节可以看出,校花其实是一个善良的人。

  因为这个纪录片的影响,能够证明迪伦清白的录像带被毁,如果不是之后迪伦的女友手里有铁证的话,迪伦很难有强有力的不在场证明。

  正如片中所说的:“在这种没有实证的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版本的真相,一切都取决于该相信谁。”所有人的推测都带有主观色彩,缺少客观的物证和实锤。

  不过是否应该将这种不完善的推测和隐私公之于众呢?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纪录片,恐怕这个黑锅迪伦得一直背着。

  即便最后皮特关于真凶有了最合理的猜测,也不敢下定论,因为猜测毕竟是猜测,没有铁证,如果他公布他最后的推测,那就跟当初学校董事会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开除迪伦的行为一样。

  最重要的是,皮特亲眼目睹了一项指控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你觉得校方对他持这种看法有多久了? 这种成见难道是从第一天就有了? 这种不良印象是否会随着年级与班级而逐年加深?不断恶化? 经过四年如果有够多的人对你有既定印象,你是否也会跟他们有一样的看法?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人?

  片头阴暗的气氛恰恰说明了迪伦一直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尽管那个纪录片已经证实了他的清白,这个体系给他定了他并没有犯过的罪,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名声就有所改变,在大众的眼里,他依旧是一个坏人,因为他的种种黑历史:留堂、停学以及多次挑战权威,客观来说,这些是他自找的。

  迪伦考虑过改邪归正,自证清白之后他重返校园,他对着镜头说:“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到处鬼混,再干些过去那样的蠢事,我要全心全意地进行学习。”他打算做一名好学生。

  迪伦其实是个很单纯的人,我认为他之前所做的种种坏事其实是想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迪伦的内心一直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赞扬,但是夏皮罗老师给了他当头一击:“你没做过这事,但我不认为我看错你了。”

  真正压倒迪伦的是纪录片一开始大家对他的评价,迪伦一直都没看这个纪录片,直到最后在聚会上和大家一起观看的时候,才得知大家对他的看法。于是,他自暴自弃,彻底迷失自我,决定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做个坏人。最终,他在夏皮罗老师的门前并没有用自己的手法,而是用元凶的方式画了一个没毛的涂鸦,然而一切都被邻居的监控拍下了。

有足够多的人都认为你是这样,你会不会也开始觉得他们说的对?

  迪伦已经因为大家的评价对自己有了成见,产生错误的认知,缺乏自我认同感甚至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这部剧在荒谬无厘头的背后其实是深刻严肃的探讨。这是关于美国教育体制和司法系统的讽刺,同时也是对人们刻板印象的反思。

  每个人都很容易给人贴标签,好或坏、清白或有罪,然而谁能被一件事甚至短短几年所定义?谁又能信誓旦旦的说,通过一件事设置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可以足够了解一个人?

  标签会对一个人的客观判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轻易的一句评价,也许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最后忍不住吐槽一下这部剧甚至包括很多美剧所塑造的华人亚裔形象,难道所有的华人都是带着眼镜呆板的书呆子吗?这难道不是刻板印象吗?明明在反思标签化的消极影响,却用标签化的方式塑造人物,这才是最讽刺的。

  公众号:晶姐说影视

  《美国囧案》观后感(四):每个人都在车上画了根杰宝

  0.

  裘千仞被众人围攻,只说了一句话:“你们都是大英雄大豪杰,可论到是非善恶,你们有哪个人没做过错事,杀错过人,如果有,我愿意引颈而死”、

  于是郭靖、一灯大师等人退到一边,所有人都问心有愧。

  1.群众

  “我一听到花杰宝的,我就知道"

  “是迪伦做的”

  “迪伦是个彻头彻尾的傻子”

  “迪伦·麦克斯韦是我见过最傻的小孩”

  不由得让我想起某乎

  只言片语中

  人们以为自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就开始吹嘘、调侃、下判决

  然后面临着证据的反转

  不断更换论调

  承认吧,每个人都是帮凶

  你们没毁过电影中的迪伦·麦克斯韦

  但是你们一定当过现实中无情的看客

  2.艾利克斯·特柏利

  艾利克斯看到没看到人影?

  看到了

  毋庸置疑

  艾利克斯相信不相信自己看到的是迪伦?

  相信

  肯定无比

  艾利克斯想不想当学校里的英雄?

  当然

  连夏令营都要凸显自己

  学校取消外出午餐,甚至可能取消舞会

  这时候站出来,有错么?

  他讲出来了他以为的真实

  错的人不是艾利克斯

  至少这件事,不是

  至于指责他的人

  希望你一辈子都不吹牛

  3.夏皮罗老师

  独裁者向来都有两面

  一面给在自己这边的人看

  一面给在自己对立面的人看

  学校就一定是象牙塔?

  不,老师也是人

  如果你的班级出现迪伦

  你可能会比你想象中更讨厌他

  她的言行举止有没有问题?

  有

  但是当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

  你可以报复那个曾经欺侮过你的人

  你会不会?

  4.学生会长

  “她不知道怎么做cpr”

  有多少人就把画杰宝的罪名按在她身上然后加以言语

  谁没给自己女朋友行过方便?

  谁没有和别人发生过冲突?

  得出她就是画杰宝的人这个结论的

  只能讲,这片子看完对你毫无帮助

  5·皮特

  作为拍纪录片的人

  先不管为什么拍

  无从探究,也不瞎想

  只说一件事,他探究了别人的隐私并暴露

  并对每一个人怀有饱含恶意的推测并且将推测公之于众

  重申一遍,推测没有对错

  将不完善的推测和隐私公之于众

  有谁获利了呢?

  他自己

  6.迪伦

  所有亲近迪伦女友的人都知道

  她在父母焦灼的日子里脾气暴躁

  然而他传了丑照

  一次又一次的挽回都是恶作剧

  有没有意识到错误?

  有人说迪伦傻

  他真的傻么

  在夏皮罗老师的门口画杰宝的时候

  他可没有画毛

  他所要承担的

  都是自作自受

  当他站在艾利克斯面前

  他有没有想过

  是谁让人一看到画杰宝就想到迪伦

  是他自己

  7.

  裘千仞说完,洪七公跳了出来

  "我这一辈子杀了两百三十一个人,他们个个大奸大恶死有余辜”

  “而今天,你裘千仞就是第两百三十二个”

  洪七公,是很多人的理想

  然而,洪七公确是所有人的噩梦

  《美国囧案》观后感(五):美剧速递,美国囧案 American Vandal 第一季

  继续“十一长假”推荐系列。

  美剧 《American Vandal》(美国囧案)

  作品类型:伪纪录片

  主要演员:Tyler Alvarez(饰演Peter),Griffin Gluck(饰演Sam),Jimmy Tatro(饰演Dylan),Calum Worthy(饰演Alex),G. Hannelius(饰演Christa)

  故事概述:(美国)某高中的27辆教师私车被恶意涂鸦,所有的矛头都指向问题学生Dylan,那么这一切到底是不是他做的?如果不是他,又会是谁?带着诸多疑问,学生Peter与Griffin开始了调查真相之旅。

  首播日期:2017年9月15日首播,共8集,已完结

  《美国囧案》观后感(六):有人问我相亲的女生为什么这么婊?你看这部影片回想一下成长时期你们是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吧。

  如此接地气的青春片,高潮迭起的推理,深入人性的内涵,用欢笑撕开了很多人曾经痛苦和迷茫的伤口,质问如果救赎根本不存在,爱将变成什么?

  虽然很多人的青春已经回头望去了。但是仔细回想当年的爱情是如何经不起考验,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为什么社会不能宽容一些人呢?

  作者本人曾经是211大学的三好学生,曾经因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及格,被取消了学硕的保研资格,而选修课的老师没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虽然不知道是祸是福,觉得社会真的有必要把人逼上绝路吗?只是因为一点点的鸡毛蒜皮。我觉得很多人还不如我幸运,他们在看不见的地方暗无天日的生活,只是因为某些人的个人好恶,不见了自己的喜悲。

  《美国囧案》观后感(七):流媒体时代的新“屌”剧

  这两天又发现了Netflix的一部牛逼作品 - American Vandal美国涂鸦(又译《美国囧案》)

  开头像是严肃的罪案剧。几分钟以为又是一部伪纪录片。 大概半集后,我意识到这种体裁的片子还是第一次看到。只能说,网飞又出来搞事情了。要描述这个片子的风格,我想定义它是一部伪社交流媒体片。

  先简单讲讲剧情。

  故事一开始就很“屌”(字面意义的)。在平静的加州海边小镇Oceanside的一个中学发生了一件“丧心病狂”的案子。有人在学校的教工停车场上搞破坏,在27架车上,喷绘了27根大大大大鸡吧!学校很快揪出了一贯调皮的坏学生Dylan同学,并且有人证哦。于是Dylan就被勒令退学了。但是呢,Dylan的同学Peter觉得事情有蹊跷。他和好盆友一起开始拿着摄像机采访同学和老师们,意图揭开真相。

  就此,以Peter团队采访和搜集视频的视角,拉开了这部8集长度的单元剧。

  这片子有几个地方很有意思让人很喜欢。

  首先,虽然是一部4K高清画质的片子,但是很多时间看到的画面让人怀疑以后买电视是不是也该买竖屏的了?

  但是呢,看的时候并不觉得突兀。没办法,毕竟手机移动端和社交网络已经是我们生活这么重要的一部分了。特别是这么一群高中生,在网上发发牢骚、发发春什么的,再正常不过了。而且即使像Dylan看起来这么二的人,其实是一个美国版快手网红,拥有三位数的粉丝哦。他的女盆友也会直播打游戏什么的。

  然后,随着Peter的视角,我们发现,想要找寻真相的话,浏览社交媒体记录也许比访谈更有用。

  毕竟人可能出于各种目的撒谎、或者单纯地记性不好。而Instagram,Facebook这些社交媒体平台,记录的图像视频加上各种时间标记地点标记,往往可以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而且不同人发的东西还很方便互相印证、互为补充。

  美国虽然不像中国在街上装那么多监控摄像头,但每个人的手机可都是一部移动的高清监控。

  eter甚至用同学们分别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东西,完全重组了某个趴体各种细节的时间线。

  总之,让你看到社交媒体的无孔不入。只要细细发掘,海量的信息可以做到的“监控”“还原”让人惊叹。

  其次,看了几集之后发现,但其实应该一早就想到的,就是观众一直在看的Peter拍的这些视频,同时也是Peter放在了网上油管账号的视频。

  所以,你在看的网剧,其实也是剧中的网络视频。区别只是你是作为戏剧在看,剧中人作为事实在看。

  然后,到了某一集,Peter开始讲“观众”对前面几集的反馈。而这些反馈,反过来又启发了Peter,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不知道在哪一刻,在观众还没意识到的时候,第四面墙忽然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被打破了。

  以上也是我想定义这是一部伪社交流媒体片的原因。

  那这部伪社交流媒体片,到底讲了什么呢?除了强调社交媒体的无孔不入、海量信息、个人隐私的被窥视的风险之外,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这里有流媒体时代以各种搞怪恶作剧视频(包括中国的快手)为代表的蠢、无聊的审美。这部片时不时有即蠢又好笑的点。在老师的车上画丁丁本来就是个即蠢又好笑的事情。这部剧的基调也从这里开始不再走偏。归根到底,也就是在车上画丁丁这样的恶作剧性质案件。没有杀人、没有放火、没有抢劫、没有性侵。所有故事的延展,都立足在人生“轻”而无聊的一面。主演之一的本人就是捣蛋视频网红,一些片段来自真实的油管片段,所以某种程度这也让戏剧和真实的界限再次模糊。这几年走红的喜剧都属于“尴尬”喜剧,一部比一部尴尬,尴尬到想哭。而这部剧并不尴尬,更应该属于曾经显得不够高级的卖蠢喜剧。而这一次卖蠢喜剧终于在逼格上打了一次翻身仗。

  这里还有流媒体时代年轻人的性。他们如何描述性、如何看待性,而这些又是怎样和社交媒体严丝合缝地。比如,你会因为男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你的丑照而和他分手吗?反过来你会因为照片很好笑会有很多人点赞,而不顾你女朋友的劝阻发出来吗?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可都是很严肃的问题。毕竟,连出轨和捉奸可能都发生在虚拟空间了。

  这里还有社交媒体时代人际关系和个人身份的焦虑。这种焦虑在正经历青春期的高中生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一方面,对于这些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来说,使用社交媒体与其说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的表演。而另一方面,正是基于对这种表演性的理解,更加容易对人际关系和个人身份产生焦虑。

  最后,就是对新旧媒体权力关系的刻画。

  学校和老师使用的录像监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渣画质”,而且基本上都很死板单调,比如同一个角度,大同小异的摆位和内容。这和学生们的高清画质、各种新平台(朋友,你听说过Twitch吗?)各种Hashtag、和各种天马行空的运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从一开始旧媒体牢牢占领了权力高地,在话语权上有压倒性都优势。

  然而,随着Peter的视频在网上慢慢积累人气,到忽然某一天“火”起来之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地电视新闻频道作为传统媒体的直接代表,一方面需要通过借助网络热点来提高收视率,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介入也使权力形势最终发生了扭转性的变化。地方电视台的介入成为形势扭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种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相影响也是媒体现状的一个写照。世界最终是属于年轻人的,随着作为新媒体原住民学生们迈出校门,权力交棒的形势不言自明。

  但是,新的就一定更好、更对吗?整部片另外的一层基调,是对流行一时的“真实犯罪”纪录片的嘲讽。毕竟,不管是什么平台,视频都是人拍的,都是人剪辑的。Peter经历的线索-怀疑-推翻-再怀疑,时刻也在体现编剧们对流媒体基于草根性和不受审查制度约束的主观性和煽动性的怀疑和嘲讽。

  到最后,一些真相大白,但更多的真相只能留下了开放式结尾,供观众思考。

  而作为流媒体新势力代表的Netflix,通过这部剧所做的,无疑是在和传统媒体内容提供商的竞争中,又吹响了一支新号角。

  [原载工众号“澳北记事”OutbackNT]

  《美国囧案》观后感(八):一口气看完八集,已经迷失了方向,这TM是喜剧?

  首先,我得承认看完第一集和豆瓣的评论,没有什么太大动力继续追。看过这部剧的朋友不难联想到《制造杀人犯》一类的探案纪录片,而囧案就是一个格式效仿的伪纪录片,伪纪录片众所周知有着两个奇效:1.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电影类型里的最真实感去欺骗你融入 2.把一个无厘头的内容用纪录片形式表现启到搞笑的效果。

  看过第一集的人往往会认定了囧案完全是第二种类型,然而却又不怎么搞笑的伪纪录片。包括我也因为第一集的案件内容满脸尬笑地看完:因为教师停车场的27辆车上画上了屌,而嫌疑人全校都认定的情况下,两个小伙子竟然要研究事实真相。这他妈一听就是喜剧的套路,穿上伪纪录片的外衣也没有让整件事件感觉不无聊,出于我自己当时就是很无聊的状态下我看了一集又一集,而迎接我的是一击又一击响亮的耳光。

  越是往后看越是感觉这不是喜剧,它变得越来越没用笑点,赢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沉思,它从一个看似无厘头的喜剧跳跃到严肃认真的推理甚至提出人性的哲学思辨。而最巧妙的地方就是从小问题去出发引发大思考的震撼性。

  这部戏的推理没用太大亮点,最好的地方也就是很好的还原两个聪明的高中生推理思路,因为最近有追白夜追凶的朋友应该感觉的出来,两个高中生的探案线索和视角往往警察也想不出,因为很好的贴合他们的校园环境。至于推理上的分析,我逻辑性不是太强,自然也会有神探般的豆友去分析,我所惊叹地是囧案所抛出的人性问题。

  关于此剧抛出了很多问题,有些给与了答案:1.我们喜欢去给所有人贴上标签,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2.大众都是凭主观判断,而这种主观往往受群体效应影响,我们应该真正关注的是证据 3.人的口述绝不是直接证据,因为每个人都会自带私心 4.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哪怕这个人真的会去做这件事,也不能因此认定他是始作俑者

  以及抛出了一个本剧也没法解释的问题:我们选择去接受真相还是给真相一个喘息的空间?

  首先,双主角的人设十分有聊头,一个是第三人称的迪伦,一个是第一人称的皮特。

  迪伦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爱恶作剧,会和朋友们一起策划整别人一起抽大麻,上学时不受管教挑战老师和权威,自私懒惰目中无人,然而他也很单纯简单,对友情和爱情的重视也是他的闪光点,对于这种充满童趣简单干净的角色来说我们往往都很喜欢。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人,所以这个人设无疑给我们一种亲切感,更别说性格上就是个大小孩,如果是自己的朋友这种人就是大家的开心果,如果只是同学你也无时无刻不堤防他们,这也就是剧里大家一开始都反感他的原因,在任何国家的校园社会里这种活宝小丑都不是最受欢迎最酷的一类人。而就是迪伦这样的主角给与我们标签化社会的一个讽刺。

  在车上画屌迪伦做得出也做过类似的事件,但是是他做的我们应该去给与后续地处置,不是他做的我们就不应该冤枉他。起初的迪伦在妈妈叙述里不是一个绝对的敢作敢当的人,然而他是一个优秀的捣蛋鬼,但在撒谎上一塌糊涂,也许他生性就不爱撒谎也许他就是那么个蠢蠢的连撒谎都做不好的人,但是一件没有做过的事套在他头上时给与他的是无比的冲击。

  最后迪伦还是在西语老师家门口画了一个屌,没有长毛的屌,这引出了我对这个角色更深入的看待。这部剧是现实主义的,承认了人的复杂性,没有因为是喜剧而给人物脸谱化定型,迪伦就是这样的。迪伦没有告诉皮特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做的原因,因为他说不清,但是他说了也许他就是这么一个坏人。他不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离去的女友他没有勇气说出真心话,大家围坐看纪录片时看到大家对自己的谩骂甚至没有勇气和大家发脾气,当要报复西语老师时没有勇气用自己的方式画屌而是选择去陷害元凶,最后蠢到被监控拍下。迪伦本就是个内心自卑渴望得到认可的孩子,这和那个告密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如果说恶作剧是天性,是作为一个不为别人考虑的男孩的快乐,那最后迪伦画屌的行为就来源于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如果迪伦已经看清了自己,他最后的那个屌应该是长毛的,这也说明了此时的迪伦是在矛盾中的。在被认为是无辜者之后,迪伦享受了成为一个没有污点的人的自欺欺人的快乐,但在知道了大家对他的看法后他出现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决定就按照大家说的去做。

  迪伦是个单纯的人,单纯的人没有目标而满足于现状的快乐,恶作剧的确能让人快乐迪伦也深在其中,但他始终不知道自己应该需要什么,是未来还是现状,是群众认可还是自我认可,一切对于他都是迷茫的,然而接受了大家对他看法的信息之后,他本就不勇敢本就懦弱,他选择了去接受,而得到了短暂认可的他又矛盾,所以最后他去西语老师门口画屌是想被发现的但却又抱着些许侥幸,渴望发泄一笔勾销,或许他也是反感于那些说他闲话的人想用行动让那些人在认知是被打耳光:先觉得迪伦是个捣蛋鬼到他是无辜的再到他其实就是个坏孩子的心理落差。就像迪伦说的:那些说他闲话的人有一半他都不认识。

  而皮特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生活中甚少,他理性敏感,最为一个述说者,他无时无刻不展现自己成熟的推理和哲学观。他不是那种现实中存在的孩子,因为哪怕一个这个岁数的孩子再聪明也没有达到他这样的思维和自我剖析,或者说西方教育真能出这种怪咖?皮特的推理和认知还有自我否定意识是没有经历过社会和岁月沉淀达不到的,然而这不是人设的漏洞,他即是创作者的嘴巴,抛出问题者的代言人。

  先对大众而言皮特多了更多的理智,这也是他拍纪录片的目的,然而没有人在获得成功后不膨胀不忘本的,迪伦是,皮特也是,他的搭档山姆也是,虽说只是为了探索真相,他一开始也是出于帮助的目的,我不相信皮特只是为了探索真相,他拍纪录片的确是为了自己,但久而久之他越来越对迪伦的事上心,甚至对迪伦自暴自弃感到不满,那些情绪都是真是的,皮特是个善良的孩子,不是一个冷血的追求真相者,然而也正是对于真相的上火,他伤害了一个又一个人:好心的历史老师被开除,校花被抹黑为性瘾者,迪伦和女友分手,甚至自己的好友山姆。

  这就像我之前说的,真相是否应该被揭示是这部剧没有解决的问题,因为山姆作为第一人称视角从来不对自己挖出的真相有过迟疑,甚至被校花指责之后也只是感觉到一丝自责而已,他想关心对那些人造成的影响,但他的信仰只是真相。他对于自我的认知强过迪伦太多,却也因此不给任何人隐藏真相的余地,这在我看来是不对的。

  剧里高密的讨厌鬼吹牛为了夺取大家对他的关注,迪伦女朋友撒谎为了隐瞒自己出轨,校花隐瞒了自己的性爱对象,西语老师虚伪为了骗取学生信任,山姆隐瞒对青梅竹马的爱,甚至最后嫌疑人变成学生会长,而皮特总是能推理能戳穿,所有人都会排斥都会情绪化,因为每个人都有秘密,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会想隐藏自己的不堪,所以我们的社会渴望标签化,因为标签都是大家的外在表现,一旦想隐藏的东西被暴露了,那时候就害怕自己会被标签为自己一直害怕成为的人,那就是我们脆弱自私的自己,我们总渴望成为大家关注的受欢迎的那个好人,而被标签到自己的外在好的一面,我们总是能欺骗到自己,这没有什么不好,只会让我们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自我否认也许说来容易,那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在互相被标签化的社会里,你害怕别人一直给与你坏的评价而让你自暴自弃成为那个不好的你,就像迪伦一样。我们也许无法阻止标签化的人类社会,也无法改变所有人去保持理性,但是一定要让自己有一个否认自己的机会,毕竟我们向往美好但更向往真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