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汉字风云会》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汉字风云会》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3-18 21: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汉字风云会》观后感精选10篇

  《汉字风云会》是一部由关正文执导,沈涛 / 蒙曼 / 韩田鹿主演的一部真人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字风云会》观后感(一):作为一个"不识字"的大学生,我真想给节目组跪了!

  闲来无事的我,看了这档刚出的《汉字风云会》 本来以为是一个非常正经的“文字类”节目, 却发现这节目其实有毒。

  节目组出的题目难倒是不难,就是很“鸡贼” 大多数题目都为易错词汇,连我这种大人都会犯错,更别说小孩子了,陷阱一踩一个准。 比如像“哈密瓜”的“密”,写的时候就很容易在“密”和“蜜”之间纠结,如果不是知道“哈密瓜”的名称来源是“来自哈密的瓜”的话,就很容易想当然。 还有很多字本身在你脑子里就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你能认得他却不一定能写出它来。 这对于我们这种用惯了输入法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除了题目有毒,那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添乱组合”也很毒啊。 故意扯些有的没的来混淆试听。 有些熊孩子本来是写对的,被他们这么一搞,反而写错了。 熊孩子的内心很崩溃啊,我的内心也是很崩溃啊。 不过这个“添乱组合”的设定还蛮具有挑战性的,本身已经是很紧张比赛环节了那俩人还你一句我一句,极度考验这帮小朋友的定力了可以说是。 但是这个节目最“毒”的地方就在于熊孩子们主持人评委耿直的互怼,把我差点笑成神经病。 第一集里面主持人问小选手“为什么你的外号要叫这个呀?” 小选手回答“我也不清楚” 当主持人再问“小朋友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选手又答“我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你们嘴巴这么厉害,你妈就算知道了也管不了你吧! 不过话说回来,《汉字风云会》的赛制还是蛮吸引人的,本身料足,好笑又很益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玩的一手好牌。 能把一档节目做到这样有趣有意义,请节目组的各路大佬收下我的膝盖

  《汉字风云会》观后感(二):熊孩子的freestyle,我算是领教了

  看完第一期《汉字风云会》,这些小屁孩的表现简直了,没想到自己会被这群我们口中的熊孩子圈粉!这帮机灵鬼,不光萌萌哒,还贼机灵! 譬如节目中一个Q萌的小胖子,他一上台就超引人注意,超鸡萌!圆头虎脑的样子看着就很喜庆~遇到“嗑瓜子”的“嗑”写不出来,场上嘉宾添添还在一旁添油加醋:“就是那个嗑,那个嗑啊”,小胖斜着眼睛偷瞄,笑起来超级可爱。不过最后还是没有写出来,哈哈哈哈~~瞬间想起小时候的隔壁班小胖 现在的熊孩子们早就不是我们那时候羞答答、傻乎乎的样子了,看完节目就知道,他们比我们当年可要666多了!! 还有两个孩子特别有意思,一个不动如山,另一个简单的抛一句“没事,我们以牙还牙”,这这这这神回复不按常理出牌啊!还有个小男孩放言要“拿笔砸场子”,他对添添说,“我患有选择性听力障碍,您说的话我有可能听也有可能不听”,这也太爱演了,戏real足! 不过吐槽归吐槽,这些熊孩子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在字词方面确实比我这种本科毕业多年的人还要厉害,老师看到估计会打我吧! “哈密瓜”的“密”,我居然给写成了“蜜”,就因为那个嘉宾说“哈密瓜那么甜,肯定是“甜蜜”的“蜜”了!”但答这道题的小女孩在听了嘉宾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之后表示“听着还挺有道理”,然后写了“密”,那句话是用来迷惑对手的吧,感觉掉到心机窝里了 ~ 还有一题是“青睐”,我“青”了半天愣是没想出来“睐”字,在手机键盘上输入拼音才知道写法,抬头一看小朋友大笔一挥就写出来了……可能我已经老了……这个世界是最终是你们熊孩子的…… 之前不觉得这样的节目好看的,现在看来还可以,果然是有freestyle才会有趣,孩子们就要自由发挥可爱,嘉宾对笑点的贡献也不少,那位书法家的小辫子也是潮流感十足啊,添乱组合稍显用力过猛,但能察觉到是节目组给他们安排了混淆视听的任务吧~ 最后,00后人才辈出,我等90后老阿姨表示很欣慰。继续freestyle吧,阿姨看好你们~

  《汉字风云会》观后感(三):由“哈密瓜”引发的迷惑——对某些寓教于乐方式思考

  本人很喜欢此类文化类的综艺:汉字风云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每每看来无不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汉字那神奇魅力······

  最近汉字风云会在热播,听说小学生比赛做汉字听写,是曾经拼写大会的升级版。随手打开一期后发现节目为增加娱乐效果,还请到两位开心麻花的演员活跃现场气氛,寓教于乐。

  可随着出题一开始,虽然提前说过两位嘉宾会提供线索或是混淆视听,增强娱乐效果,但听着嘉宾胡乱对词语解释,虽知道是节目效果,可仍觉得有些莫名刺耳。当时便想着如果是刚打开电视或者只是片段式观赏的观众,是否会受到错误观念影响,毕竟这是档教育类节目。

  作为一个曾经有过有着大量背诵经验的文科生,很担心某些娱乐性的解读记忆是否会深入大脑,即使现在的我们能辨是非,但很有可能若干年后我们记忆中偏偏却只是固执地记得那个有趣的错误的释义。

  我一边看节目,也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被嘉宾为娱乐效果故意“瞎话”洗脑(当然我不知道孩子们的意志力是不是会比我更强),后逐渐习惯适应了,主要听听最后评委老师的解释,直到出现了“哈密瓜”一词。

  “哈密瓜”还是“哈蜜瓜”,是道很简单的题,小朋友们也几乎都会,但两位嘉宾还是按部就班各执一词:一位解释着甜蜜所以是“蜜”,另一位解释着“密”是音译词,而且不一定甜,所以是“密”,我当然知道这是嘉宾混淆视听的娱乐套路,可到了最后评委老师发言时,仅仅说明嘉宾说地非常对,“密”是音译词,我正在等着下一步解释时,话题已经就这样突然结束

  当时我脑海中的疑问满是:既然是音译词,那由何音译过来,还有什么特殊含义?但失望的是,评委老师,也是大家心中的权威人士,并未做其它解释,就含糊结束。我突然感觉有些迷茫,自己这种爱探究的习惯性思维也会感到有些累,但也很好奇其它观众是否会好奇,比如说在我脑海中,哈密瓜之所以为哈密瓜,貌似来自新疆东部的那座城市——“哈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