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路》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心路》经典观后感集

2018-03-19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路》经典观后感集

  《心路》是一部由张哲 / 邓健辉 / 刘乐 / 孙慧利执导,朱丹 / 俞灏明 / 黄子韬主演的一部真人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路》观后感(一):做个有态度的人

  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坐着一辆面包车就来了,没有专业车队,甚至在整个节目中,我都没有看到所谓的赞助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而且俞灏明居然牵着一头骡子就出来了,是不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不是综艺节目吗?但是恰恰是这样的慢综艺吸引了我。

  更像是一个探寻之旅的综艺,谁都不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浮躁情绪,太多的嘈杂让我们没法儿静下心来坐一坐,哪怕是什么都不做。大家为什么羡慕古时候车马很慢的生活,大概是喜欢那种慢生活节奏,不至于让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朱丹和俞灏明居然穿着宽松平常的居士服,真是没有偶像包袱,但是正是这样才让我知道,明星也是平常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这样不凹造型,更讨我喜欢,我本人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做什么都简单点儿比较好。

  喜欢这个综艺大概是因为这是一个有态度的综艺吧!

  综艺在大家的心中,多是和笑点联系在一起的,就好像没有笑点就没有看点一样说实话,很多的笑点确实能给人带来一时的欢乐,但是这样没有笑点的综艺却给我带来了难得的宁静。在大家都在卖笑点的潮流下,一个让人思考的综艺,不得不说是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我本人可以说是有些固执,这样有态度的综艺正对我胃口

  俞灏明和朱丹在打扫庭院的时候那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俞灏明不想把落叶都扫干净,觉得一尘不染并不是特别好,不管他的这个想法是从何而来,至少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并且向朋友说明自己的想法,他的朋友选择尊重他的选择。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怎样不想要怎样,我们都应该表达出来,有一个自己的态度,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想法呢?只是一个态度,说出来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有可能会减少很多不必要麻烦,这样就像开篇时说的那样:追寻真实的自我。

  《心路》观后感(二):我早已释怀,而你却还穷追不舍

  看见俞灏明在《心路》中提及自己多年前发生的那场意外,一开始还会担心,这样的伤痛是不是已经痊愈。曾经是那样的难过,一切本该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的,但是突然戛然而止,甚至连能不能正视自己都是个问题

  但是当看到俞灏明在节目中的态度我就知道,一切都是过去了。伤痛确确实实存在过,那些伤痕也还在,从很多侧面的镜头中都能很清楚的看到那些曾经受过的伤,留下的印记,就像我现在看着自己手上的疤痕,就能想到以前受过的伤,伤痕依然在,但是我却再也不会难过了,可是最害怕的就是有人时刻提醒你,你曾经受过伤,我不知道那些人是好意还是无心,但是早已释怀的伤痛,希望大家也不要再穷追不舍,念念不忘

  就像俞灏明在节目中说的那样,对于那次意外已经过去好久,自己都能释怀了。但是还是会有人不断地提起,不断地说着这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公众人物吗?如果有一些事情注定会成为伤痛,那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伤痛降到最低,把那些不快乐时间缩减到最短。不要去触碰到别人的痛点也是一种难得的修养,为什么要时刻提醒别人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呢?警醒别人吗?

  《心路》观后感(三):一个有灵魂的节目

  可能因为大众已经习惯了“借鉴”日韩或者欧美的节目形式,抖机灵卖萌的字幕组,突然煽情,突然中国梦,几乎是目前大部分国内综艺节目的套路。这个节目的宗旨是“修心”,就是摒除浮躁和喧闹,在雅与俗之间探寻一个平衡点,号召“全民静下来”。

  所以在“创新”这一点上,《心路》即使不能说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么在现在综艺节目数量每年成倍上涨并且千人一面情形下,也起码做到了成功突围。

  另外,“真人秀”是节目有受众的重要一点。你总不能主持人自己播6期,相信那样也不会有观众坚持看下去。这就涉及到嘉宾的选择和节目真实性的问题。浴火重生的俞灏明,备受争议的当红鲜肉wuli韬韬,可以说他们的人生经历了一些挫折,更加适合这样一档追求修心的节目,更容易引起话题。先不管骂的多还是夸的多,最起码关注度上来了,才有资格讲后面的。贾静雯、张涵予、吴镇宇,并不全是大咖,但是每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都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也能给观众带来启示和触动。

  对于节目的真实性,我想说的是,普通人在生活中都难免会有自我表演成分更何况一个公众人物面对的是那么多个镜头。起初我个人觉得朱丹的表现有些夸张做作,明明是商业活动关系,却要表现的全都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一样。看完两期之后我明白了,我们在评判这些明星的时候,都是通过网络通过别人的嘴巴来做主观了解,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这是不客观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就像生活中的别人看待我们自己。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不被别人的眼光改变,通过各种不同的修心的方式,认识自己,认清自己。

  这是让我们能完整看完一期的原因

  与其他综艺节目不同,《心路》没有挑战关卡和游戏比拼环节,而是通过一项项任务来发掘每个嘉宾不同的一面,解开心结,愿意来分享他们内心从未对外敞开的秘密。这种能量的传播,并不是我们在其他节目中看一段视频,讲一个故事就能感受到的。在知乎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个网友说,韩国综艺风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对于自己文化服务,并不是举大旗喊口号,而是在节目中亲身去体验,并且走心的去感受。《心路》也是如此,原创+传统文化,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向大众呈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又从中汲取丰富的创意,实现节目的创新,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是让我们看完第一期,仍然期待下一期的原因。

  一个受欢迎并且能长久存在的综艺节目,一定是要这样有灵魂的。

  《心路》观后感(四):走得够远,你就会遇上你自己

  看了一集《心路》,我想起了2013年的那个夏天

  无预谋地跟随当时的意愿一个人驱车去了海边,中途杂货铺买了半打啤酒扔在汽车后座。热闹人群走散后我找了一个空旷沙滩坐了下来,开了罐子就猛喝一通。潮水声在微醺后变得有点空洞,四处无人,我记得海的另一边亮着好长一排灯,远远的亮点明灭地闪烁,忘记什么时候爬回车里。

  第二天睁开眼,第一缕光随着车厢闷热和肿胀的膀胱铺满开来,一个人看了场日出。关于昨夜,只有一场歇斯底里的痛哭,没有旁观者没有安慰的人,没有人过来问你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哭。问了许多自己答不上来的问题,说了好多从来没有对别人提起的事,忏悔了因为更爱自己而产生的自私

  若有神父,没有神父。那一刻也无关答案,生而为人,总是有些时刻需要和自己对话。

  我看见朱丹和俞灏明在寺庙内扫落叶。朱丹仔细地清扫每一片叶子,俞灏明选择留下一部分,保持自然痕迹觉得更加美好,不去破坏它因为风、因为雨、因为路人脚步而留下的记号。我暂停画面,去想到底怎样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干净得不容许一点无生命的落叶存在的土地,虽然风会不管昼夜地吹来新的凋零?还是容许那些消逝的颓败的曾经生机勃勃的存在覆满这片庙宇里?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受伤,身体发肤抑或心灵深处不可磨灭,再而凤凰磐涅。他说着那年的爆炸后的创伤手腕不经意露出的可怕疤痕,他往前走了,想将记忆留在那时那刻,但众人还是拿这件事情炒作,一层一层覆盖原本已长出嫩绿的生命,他想要挣脱,但阴影始终被人提起;她说那年被好友背叛的事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平常地叙述,但眼底还是有一丝涟漪。也许他们始终无法平静对待,去忘记。

  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的所经历过的一切组成的世界。

  我不认为一两天的佛庙修行能够让他们强大起来,但在镜头之后的沉默和欲言又止,看着树叶因风抚而坠落,雾霭缠绕的青葱山林,从身体内呼出的一口气,像是对过去的告别。当镜头撤掉,睡在深山庙宇里的那个夜晚,是否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和感悟生命中来来回回的起伏碰撞,别太过于沉溺其中一点一刻,一个人过分地自省,会变得软弱

  我最喜欢《心路》最后的一段,朱丹和俞灏明准备离开寺庙了,跟师傅告别。师傅问朱丹:

  “你叫什么名字?”

  “朱丹”

  “从哪里来?”

  “从我来的地方来”

  “再到哪里去?”

  朱丹并没有回答,只是笑笑双手作揖告别。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会去向何方?你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起丹尼丝•莱维托芙说过的一句话 :“独自一人的道路,并无分岔可言”,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回头,一直走下去。

  《心路》观后感(五):无尽

  看完第一集《心路》,翻了两样东西,一是邮件。从和一位记者老师的无数个交流邮件中,翻出十年前我们曾经谈论过的公众人物的隐私问题,老师的回答,是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找出这个回答,主要是从片尾部分嘉宾与方丈的对话,某程度可帮嘉宾“解惑”貌似朱丹比俞灏明活得明白,不知道是否有文案?二是书。找出书柜里几本看完没看完,看懂没看懂的书,重新放在床头;片中的一些佛偈,比如放下,活在当下,守本真心等等,不是说"听了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么?所以,修行路漫漫,还得多读书。

  其次,还是从片尾的主持人、嘉宾和方丈的对话中,联想到的周梦蝶的一首诗"......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无尽上,无尽在,无尽在我刹那生灭的悲喜上......"

  也许这部片子会让部分观众开始或重新认识自己,也许更多的观众觉得沉闷,娱乐时代,也许大家不需要那么深刻地去认识自己。Anyway,祝愿收视率高升

  《心路》观后感(六):终将遇见最真的自己

  没有拥挤又乱飞的梗和笑点,也没有随时刻意强加的正能量和心灵鸡汤,这样一个综艺节目——心路,更像是一场旅行,至少比之前看的那些搞笑的综艺更加能让我喜欢,或许我本身就是一个慢的人,所以喜欢这样的慢综艺也不足为奇

  我喜欢书法,喜欢跑步,喜欢看书,尤其喜欢在夜晚一个人看完书之后再放点儿轻音乐练会儿书法,而《心路》贯穿整个节目的轻轻的淡淡的背景音乐让我很喜欢,开篇独有的寺庙钟声更是让人心生宁静。整个画面就像是中国古典山水泼墨画,一步一景,淡雅风格喧嚣的生活之余更是给予观众的一份轻松吧!见惯了城市霓虹灯,见多了浓墨重彩的画面,这样的淡雅实属难得。

  “我们是谁,我们在寻找什么?”

  这样的问题曾是多少人心中的疑问,谁不曾彷徨过,谁不曾失落过。现代的生活是给了我们不少的便利,但是有时我却有点儿害怕,害怕在喧嚣中迷失了自己,一成不变不是我想要的,但是面目全非更加可怕。同龄人都已经有了工作,有的人甚至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我却还在学校读书,周围有无数的声音告诉我,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将来还不是要在家里相夫教子,我不害怕听到这样的声音,只是害怕将来说出这句话的是我的枕边人,也害怕以后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说实话,看这个综艺从头到尾我都是很严肃的,却并不会让我没有耐心,我想大概是它让我思考了吧!并不是一笑而过。

  我知道自己是谁,就是中国十三亿人中的一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类似的我,但是我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也知道自己要寻找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未来,哪怕力不能及,也要拼尽全力,虽然我并不知道到未来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可我仍然愿意努力。

  看喜欢的书,买中意的衣服,交志趣相投的朋友,按时休息锻炼,爱护自己,每天认真的对待生活,有人会说这样坚持是不是很累,但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喜欢的事情从来不需要坚持。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看见、听见、遇见,都是为了认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用心去感受,终将遇见最真的自己。

  《心路》观后感(七):没有流不出去的水

  黄子韬那期心路看完了,感慨颇多。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没有流不出去的水,水还是一样在流逝,你看一看,原来水只是在最底层因为这些石子会变得越来越高,甚至在最高处开始往下流,因为这就是水。” 我想起老子的话:“天下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说天地间最柔弱的东西就是水了吧,但再强大的东西也无法打败它。 还有另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做人应如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相争,这样的品格最接近道。 我们韬韬啊,他是个小文盲,他不懂惠能的诗,不知道居士和和尚的区别,甚至分不清佛和道,但他知道世上最本真的道理。 他是个和水一样的人,坚韧顽强,铺天盖地的舆论黑潮仿佛随时能够打翻他,他却偏偏都熬过来了;他善良到,能去感谢那些黑他的人,希望他们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希望大家都幸福,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 这种觉悟其实已经接近于道。 黄子韬是年少轻狂的,他有着少年人的直率,擦地板那里,朱丹姐夸他做人实事求是,他反问“做人不都需要这样吗?”但同时他又是豁达的,有着老年人的平和,能把一切事情看得很淡很简单,在同龄人都在汲汲营营的年龄,他却能一门心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着所有爱自己的人。黄子韬,我想他大概是有着20岁的心和60岁的灵魂。 《心路》的主题是禅风,我却讲了半天“道”,所以最后用《圆觉经》里的一句话来结尾好了:“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一切的苦恼和迷惑是因为一开始从认识上就颠倒了。

  《心路》观后感(八):《心路》黄子韬-做最真实的自己

  这几天在家看了一个很棒的节目,叫《心路》。

  如今满屏的“快综艺”真人秀,明星在制作团队精心策划的各种场景,游戏,情节中,明星和观众都在快速奔跑中停不下来,一环又一环的充满“套路”,没有人去关心过自己的内心。而《心路》却很“慢”,它能做到真正的慢下来,来品味人生的感悟。就像一个年长的智者,在跟你讲一段故事,能瞬间抓住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两期节目看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黄子韬这一期。坦白来讲,我之前并不喜欢黄子韬,就觉得这个男明星很装,偶像包袱很重,甚至有点目中无人。但是看《心路》的时候我发现,这就是最真实的黄子韬啊,就像大多数90后一样,特立独行,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但其实对梦想却有着“过分的”执着。

  黄子韬在节目里很坦白,直言“要做就要做跟别人不一样。”

  是啊,其实现在年轻人都愿意随波逐流呢,做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追逐自己的内心,追逐自己的梦想,别的都是狗屁。朱丹也在节目中对黄子韬真心的夸赞“这一点你还是挺难能可贵的。”

  在聊到被黑的这个话题时,黄子韬更加坦白了“无所谓,我根本不在乎”,甚至还自黑“狗带是最火的网络词语”。相比之下,前段时间看到各种明星被黑然后委屈可怜的表现,黄子韬真的是内心越来越强大。是的,你黑你的,一切都跟我无关,我只要关心一件事,就是做好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创作歌曲。

  怎么说呢,看到这样的黄子韬,我一个曾经也讨厌过他的人真的也黑不起来了,因为他身上有太多的点和现在的年轻人相似了,总能找到某些自己也有的特质。

  一个人,只有在经历过苦的环节,才会在收获成功的时候拥有更强的幸福感。同时经历了这些蜕变,你会发现,嗯,以前经历的我都挺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是我怕的?

  《心路》这个节目真的很奇妙,会让你沉静下来慢慢看,然后黄子韬突然的吐槽也会让你笑得停不下来,也可以说他承包了节目的笑点吧。黄子韬还会吐槽节目无法让他平静,节目组:怪我咯?

  不过吐槽归吐槽,黄子韬也还是会默默把事情做完,这也是拉好感的地方。有的人嘴上说着努力加油却没任何行动,有的人嘴上吐槽还是把事情做完了,这样一看,黄子韬这点真的有加分。

  在不了解黄子韬的时候,真的会不喜欢他。看《心路》的时候感觉黄子韬是不是变了,看完后才懂,他没有变,他一直都是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黄子韬。只是在节目里的他和观众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内心正正的想法,才让我们这些“路人”对他有了了解。

  所以,到底什么样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呢?《心路》已经给了答案了,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别人爱谁谁,就这样。

  最后再送一个韬韬表情包,人活着的时候不能太累,哈哈哈。

  《心路》观后感(九):嚣乱中的禅心

  朱丹与俞灏明跨越城市的风尘落寞,在古寺中平静,找寻丢失的自己,社会的浮躁气息日上,却没想到佛门轻灵。佛音绕梁,空灵无比。原来他们每天吟唱的声音,这么的纯净虚无,天籁一般。那一刻,我好像也变成了众多僧人中吟唱的一个,周遭的一切变的缥缈。许久,不想移动视线。恍若隔世。一直觉得自己或许生有慧根,不然为何喜听木鱼的敲击,钟情山寺的晨钟暮鼓,袅袅檀香。

  时下,佛意难求,禅心宝贵。禅意是一种心境,要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首先要有一颗宁静的心,这样才可以安静地欣赏这个世界。宁静来自于内心,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恼就愈多。放下过去的烦恼,也不担忧未来,更不执着现在,内心就会平静。用宁静的心来领悟,用平常的心去生活,用包容的心来善待,用感恩的心去工作。

  心路中或许是想唤起我们这份迷离的声音。看着节目中朱丹与俞灏明在山下一步步走到庙宇,整个世界好像只剩下了一条草迹萧瑟的路,一匹瘦弱的骡子,和两个潜心路上的人。一步一步,在湿漉的山路上踩出一个个轻微的脚步,枝丫断裂的声音。心净,并淡泊,万念自然了断。喧嚣闹市,霓虹迷离,歌声缠绵,满目芳菲,也都与自己无关。眼眸不会沾染吵杂,惊扰心的裙裾,随风飞扬。举目,有一弯新月陪伴;低眉,有一抹身影紧随,这,足够填满弱弱的素念,无需攫取繁华三千,入心。

  当朱丹和俞灏明在菜地中拔出一颗颗白菜,砍下一根根木柴,这些自然的结晶再次融入你的眼中。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当沿着来时的小路一步一步,远离了跑车,远离了现代的工具,好像,人更加像一个人,人与自然更加分明地成为了一幅图画。或许,这是自然,这是人性中中固守的本心。

  禅心当护,喧嚣处亦当守护。

  《心路》观后感(十):这个世界会好吗

  真的老了,看了“心路”第二集,才晓得有个小鲜肉叫黄子韬,也知道了个新词“狗带”,但有没人能解释一下“狗带”啥意思?还希望以后的电视节目在引用热门网络词汇时,后期能在字幕加以解释,照顾我等老人

  看预告片时,觉得自己肯定不喜欢这个黄毛鲜肉,无他,就是那头黄毛。节目看了一半,越是觉得这家伙真不够爷们,擦个地也那么矫情。但还是坚持看完,最后对小鲜肉改观,是朱丹与黄子韬坐在溪边聊天时,在流水中悟出的哲理以及坚持要爬到4000米海拔时的执着。觉着这家伙还是有那么点小智慧与毅力。也反省了自己先入为主的思维,是该检讨一下了。梁漱溟先生晚年接受一位美国教授的专访,两人的对话出版成一本书,叫《这个世界会好吗》。虽然这个小鲜肉有些任性,矫情,不羁……但从他身上,还是看到了希望,不是说他以后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会有多大的贡献,而是他对自己事业的坚定执着的态度,让人看到了他的未来。这个世界不是由一个个你我组成的吗?如果大家都能努力做好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的事,这个世界会不好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