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幼子》观后感10篇
《生在幼子》是一部由三岛有纪子执导,浅野忠信 / 田中丽奈 / 南沙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在幼子》观后感(一):这可能是发生在任意一个日本家庭的故事
日本导演三岛有纪子今年携手脚本家荒井晴彦带来了新作《生在幼子》。电影改编自直木奖获奖作家重松清21年前的同名小说,描述了一个双方都曾离婚的男女重组家庭的故事。
男主人公田中信(浅野忠信饰)是商社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每天除了按部就班,勤勤恳恳地工作之外,对他的生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信和在大学工作的前妻生下了女儿纱织,之后因为孩子的问题价值观不合而离婚。他现在的妻子,奈苗(田中丽奈饰)是一位在家专心备孕的家庭主妇。奈苗在过去的一段婚姻中遭受到前夫沢田(宫藤官九郎饰)的暴力,被逼无奈带着两个孩子(大女儿薰和小女儿惠理子)与沢田离婚。信,奈苗和奈苗的两个女儿四人住在东京郊外的新团地住宅。两个人各自背负着过去家庭破裂的碎片,面对同一屋檐下毫无血缘关系的“他人”,要怎样才能组建一个亲如骨肉的家?这个共享着信和奈苗血液,即将出生的“幼子”给这个新家带来的是希冀还是绝望?维系家庭的究竟是什么?
这些都是电影提出的疑问。影片围绕着即将出生的婴儿,从不同人物的角度表现了他们对这个还未到场的新生命做出的反应。类似的题材很容易让人想到2013年是枝裕和导演的《如父如子》。而《如父如子》更多地将焦点放在血缘对家庭维系的重要地位以及身为父亲(抑或是家长)的良多如何去接受其实是别人生下的孩子。在《生在幼子》中,导演三岛有纪子则用非常温情的笔触,多角度地描绘了丈夫,妻子和孩子以及周围人在家庭问题上的无奈和坚持。
和原著一样,浅野忠信饰演的信是故事的中心人物。出演了各种b级片角色的浅野忠信这一次做了一次慈父,剃干净胡须,穿上西装提着公文包成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开头第一个游乐园的镜头便是信低下腰一丝不苟地系好松垮的鞋带,等待着女儿纱织的到来。信本人性格温吞还有一点笨拙,他在公司由于不和上司同事一起去喝酒社交,被调去仓库工作。每天依照电脑的指令从仓库中挑选出指定的货物。在工作场合的信,活得就像一个机器人。
这种透不过气的枯燥生活通过镜头很确切地表现了出来。影片大量镜头都是随着信往返于他的工作地点和家。在城郊新建团地面积狭小的家,不见日光的硕大的仓库对着数不尽的货物,往返于家和工厂的电车上站着或坐着累到一声不吭的上班族。连接家和工厂这两个异质空间的,是导演反复用推轨镜头表现的那一段车站和公寓之间绵延无尽的电梯轨道。每一天,信都穿过这一条黑洞般的通道回到裂痕累累的家中。
信一直以来的希望都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也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理想。可是他的新家真的有那么美好吗?看着妻子和小女儿惠理子每天满心欢喜地盼望新生儿的到来,看到另一边对这个新家极度抗拒的大女儿薰,一想到即将要出生的孩子,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不禁怀疑起这个家究竟是否值得去维系。
妻子奈苗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她过着和大多数日本家庭主妇同样的生活,每天早上为孩子准备便当,白天在家里看怀孕相关的杂志,晚上丈夫回来之后只能对他说说他家里的日常琐事和对他们共同孩子的期待。她的世界只围绕着孩子和丈夫展开。家,就是她的全部。因此她不允许薰和生父见面,不喜欢信和前妻的女儿纱织见面。她做所有她认为应该做的,尽全力保证这一次的努力不会失败。
信和奈苗各自都在尽全力地去构筑一个全新而美好的家庭生活。为此信不牺对没有生父记忆的小女儿惠理子撒谎。信和奈苗这两个朝着自己的目标独自盲目前行的人,他们对家庭的渴望更多是对个人执念的追求,不管不顾他们周围亲人的感受。将他们所做的努力付诸流水的,是大女儿薰。她直接告诉了信和奈苗:“我果然还是讨厌这个家”。
影片通过幼子出生这个中心事件,呈现了各种人物对家庭的理解。可能因为导演三岛有纪子身为女性的原因,以及在拍摄电影之前在NHK做纪录片节目的经历,三岛的作品一直以来都以细腻温柔的笔触描绘着人在生活中的百态。同样在《生为幼子》中,影片对各个角色的塑造和他们立场的把握温情却又不失客观。
公司的同事认为孩子就应该是看着父亲出门工作的背影长大的,内心看不起每天一下班就回家的信。奈苗的前夫沢田则在第一次见面时告诉信:“孩子这种东西真的很麻烦”。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他回忆到和奈苗的婚姻时说:“我每天下班后坐上电车时都非常期待回到家里。可是当我走到楼下,看到我家的窗户亮着灯,想着那个人一直在等我回家,每天灯就那么亮着,每一天,我就又掉头回到车站。”沢田的这般话大概绝大多数日本男性上班族都深有体会的吧。
同样身为女性导演的三岛在片中加入了对女性角色的关怀。信的前妻友佳,要孩子对正处于事业发展期的她来说是毁灭性的。怀孕代表她目前为止的事业将付之流水,因此她才会在怀孕之后瞒着信拿掉孩子。6年后与信再次相见的友佳对他说道:“你真是一点也没变,总是一直问为什么,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感受”。再比如对奈苗这一角色的塑造,绝非把她单纯地刻画为一个过于乐观的家庭主妇。在表现她对新家未来的期盼的同时,又着笔于主妇囿于家庭内心产生的积郁。亦或者从三个孩子的角度表现他们对各自家庭的态度。
另外影片的场景选择也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片中各种人物所处的环境都是深植于现代日本社会背景之中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对工作女性严苛的社会大环境的映射,值得一提的是信和奈苗新家所在的地方:东京城郊的新团地住宅。
对在东京工作的大量上班族来说,他们的工资不能够承担起城中心昂贵的地租以供一家人居住。针对这样的问题,城郊建起了大量的集团住宅团地,附近带有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超市等设施。这些地方距离城内通勤时间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租金便宜,因而居住在新建团地的几乎都以家庭为单位。团地里的户型面积不大,客厅和厨房往往是一体的,带有两个居室。信的家就是典型这样的设计。导演用家庭空间的分割去表现家族成员之间的割裂。影片中家庭的场景,主要集中在客厅。客厅是家人沟通交流,共享时间和空间的场所。出现在这个空间意味着和其他的家庭成员主动产生联系,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此在客厅里,信,奈苗和小女儿惠理子一起吃蛋糕,奈苗和信商量备孕的注意事项,一直呆在卧室的大女儿薰出来告诉他们自己对这个家的厌恶。相反的,卧室则是极度私人的空间,是属于自己的,不容许侵犯的领悟。薰一直无法接受信作为自己的父亲,她不允许信呆在她的房间。薰一直都把自己关在房间,当信进到卧室的时候用命令地口吻叫他出去,到后来甚至买了一把锁试图将门锁上。空间的分离在故事层面上和家庭成员的隔绝相互呼应。
当原本看似“和睦”的家产生的矛盾愈发无法掩盖,面积狭小的家也愈发显得密闭,让人物和观看电影的人也透不过气来。这种窒息感直到最后,信提议出全家一起出去散步时才消失不见。
影片有一个镜头是在远处拍坐落在山坡上无数栋外观相似的住宅楼,夕阳时分家家户户的窗户陆陆续续地亮起了暖黄色的灯。信站在上坡的电梯里,身边是和他打扮类似的上班族。《生为幼子》里的信和奈苗,就是在新团地住宅楼中,生活在每扇亮着灯的窗户背后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家庭。
《生在幼子》观后感(二):再生家庭的修罗场
家庭由父亲,母亲,孩子组成;而父母生来天注定。然而,问题到了再生家庭,故事就演变成生父,生母,继父,继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和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的修罗场,痛苦难耐之时就如同在密闭的车子里默默抽烟流汗的田中,真希望醒来发现是一场噩梦。
电影虽然是围绕着再生家庭的新生儿开始发酵,但描画的最深刻的反而是“未成年”的父母和“成年”的孩子。即使变成了副教授,养育着十几岁的女儿,开着心理诊所,也有可能无法学会如何面对家庭和人生的灾难。而年幼的孩子却能体会到与生父和继父之间,感情的为妙差距,能够理解自己的父亲左右为难,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
面对人生,从来没有孩子和父母的差别,我们都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情感,即使最后关头退缩了也起码能认识到自己的懦弱。
当维系家庭的血缘关系不复存在,我们能否耐心重建家人之间的羁绊,这是成年人也难以完成的作业。人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生活的缺憾也遍地都是,后悔药却从来没有。我们只能接受自己的脆弱,失败,愤怒,失落,被击倒之后能够再慢慢恢复过来,转机可能就在眼前。
《生在幼子》观后感(三):一个平凡中年男人的九九八十一难(nán)
以下这段既是对《生在幼子》的剧透,也可以说是一番感慨,不得不说,四十多岁的男主实在是太难了:工作难,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难,失业难,适应新工作难,挣钱难,取钱难,给别人钱难,生活难,开启新生活难,告别旧生活难,要前妻生孩子难,要现任老婆别生孩子难,养孩子难,养女儿难,养一堆女儿难,生一个儿子难,婚内难,想离婚难,离婚后难,与现任老婆相处难,与前妻相处难,与亲生女儿相处难,与现任老婆带过来的女儿相处难,与现任老婆的前夫相处难,与前妻的现任老公相处难...
然而人生都难成这样了,男主在短暂的崩溃爆发后还是选择了砥砺前行,我真是大写的服,真想给他点支烟倒杯酒出二十块钱给他立个绝世好男人的牌坊。
还好是个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结尾,在最深的深渊给人以光明和希望,不然估计我要看至少一季的《家有儿女》(与本片形成鲜明对比)才能把心情扭转过来了。
中年男人田中遭遇公司调职 妻子怀孕但继女不理解而引发的家庭危机 自己的亲生女儿前妻抚养 听话懂事 但只能偶尔见到 身边两个都是妻子带过来的继女 但是他一直视如己出 而大女儿在得知他们将迎来属于的孩子时变的叛逆 和家人作对嚷着要见自己的亲生父亲 殊不知亲生父亲并不想见他们 田中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煎熬着。。。
田中应该是很喜欢孩子的 不然不会对这两个孩子那么好 每天下班都给女儿们买蛋糕 甚至我觉得他当初会和这位妻子结婚和孩子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被怕成年男人却能和自己开心玩耍还睡在自己背上的大女儿触动
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儿并不知道真实的家庭情况 六年级的大女儿在知道妈妈怀孕后对田中冷漠忌惮 威胁着要告诉妹妹真相 吵嚷着不愿和‘外人’生活在一起 要自己那个曾经打掉了她的牙的亲爸爸 要给自己的房间装锁 把怀孕的妈妈推倒在地 十足的让人厌恶 虽然知道她只是害怕被即将到来的孩子取代 被爸爸妈妈忽视 怕自己成为‘外人’ 知道这一切都是她害怕的举动 但还是很讨厌 特别是电影前一半营造出来的那种沉闷压抑 更容易让人憎恶她 妻子极力想要弥合 但是被怒怼 田中的情绪也终于在女儿买回来锁后爆发 大女儿冷眼旁观说出了 看吧 到头来他不也是一样。。。
田中跑去拜托亲生父亲和自己的女儿见面 可是被拒绝 理由是不想和无关紧要的人见面 曾经的妻子和女儿都曾是负担 以十万元为筹码答应了会面 女儿应邀前去
田中带着小女儿却在他们约定见面的地方看到了等待着的亲生父亲 原来大女儿并没有应约 这位爸爸似乎也想起了一些曾经的事 略有悔意 甚至为大女儿准备了礼物 回到家田中把礼物给了女儿 没有过多的言语 依在他怀里哭泣已经能表达万分
幸好最后的部分还算走向比较积极 应该是从田中的亲生女儿沙织和他谈过心后那段开始的吧 在把沙织送去医院后 回家的路上跟妻子和小女儿坦明心迹 安下了心
所以最后田中和妻子 田中和女儿 女儿和妻子的和解算是达成 虽是外人 但也是最亲的外人
《生在幼子》观后感(五):不够真实
说实话本来期待不大但是看了旬报那么高期待我也加大期待了,然而还是落空了……首先看浅野忠信演正常人就太不习惯了啊2333剧情我觉得最后还是掉到了俗套的HE了……至少作为实际拥有双重家庭的人来说我觉得还是不够真实。至少我自己对于父母的第二任配偶,就真的是觉得是陌生的大叔和阿姨。而那个阿姨的孩子更是一年也难得见几次,见了也不讲话,关系还不如一般同事这样。可能和年龄也有关系吧,母亲那边正式带回家是高中,父亲那边是我都25岁了……カオル和サオリ的转变都太突然啦。反正我觉得就是一般了,和之前看光的时候的感觉有点像。不过拍摄手法还有电梯啊电车那几个镜头确实蛮喜欢的就是了。
《生在幼子》观后感(六):丧
我一直很喜欢看丧的元素,不过看之前也没想到这部电影竟然能丧成这样。一开始看到浅野忠信在摩天轮上问纱织的那个问题,就大概可以猜到这部电影的矛盾点了。这可以算是传统的讲重组家庭问题的电影了,但是电影中的配乐,以及一直伴随着男主角的间断的,低沉的鼓声,可以说是让这部电影更丧一层楼了。
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一段其实是宫藤官九郎最后去见大女儿的情节。一个离婚数年从未见过,以家暴给女儿和前妻留下了阴影的男人,最终还是答应继父的请求去见一见自己的女儿。在他看来大女儿的这个请求确实很奇怪,毕竟他再怎么不负责任再怎么不在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让他并不觉得大女儿是真的想要见他。但他还是去了——穿着从未穿过的笔挺的西服,打着领结,拿着精美包装的礼物——忐忑地去了。当然,他的女儿并没有出现。他的自嘲里是带着落寞的,他甚至不知道六年级的女生大概有多高,送什么礼物比较合适。他选择了一只小熊玩偶,自嘲着说:啊,这个礼物可能对她来说有点幼稚了。 我个人泪点特别低,所以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简直哭得喘不上气了。偷偷一瞥我旁边的老阿姨也在抹眼泪。可能最令我难过的还是那种无能为力感吧,再怎么样,过去的伤害都是没办法弥补的。
感觉好像写偏了,毕竟主人公是浅野忠信哈哈。他真的蛮适合演这种角色的,看着他的脸和眼神就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纠结和烦苦。每次看完丧剧,哭完之后,我都觉得特别轻松特别解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推荐。
《生在幼子》观后感(七):亲爱的外人比生在幼子更好
中年男人田中遭遇公司调职 妻子怀孕但继女不理解而引发的家庭危机 自己的亲生女儿前妻抚养 听话懂事 但只能偶尔见到 身边两个都是妻子带过来的继女 但是他一直视如己出 而大女儿在得知他们将迎来属于的孩子时变的叛逆 和家人作对嚷着要见自己的亲生父亲 殊不知亲生父亲并不想见他们 田中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煎熬着。。。
田中应该是很喜欢孩子的 不然不会对这两个孩子那么好 每天下班都给女儿们买蛋糕 甚至我觉得他当初会和这位妻子结婚和孩子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被怕成年男人却能和自己开心玩耍还睡在自己背上的大女儿触动
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儿并不知道真实的家庭情况 六年级的大女儿在知道妈妈怀孕后对田中冷漠忌惮 威胁着要告诉妹妹真相 吵嚷着不愿和‘外人’生活在一起 要自己那个曾经打掉了她的牙的亲爸爸 要给自己的房间装锁 把怀孕的妈妈推倒在地 十足的让人厌恶 虽然知道她只是害怕被即将到来的孩子取代 被爸爸妈妈忽视 怕自己成为‘外人’ 知道这一切都是她害怕的举动 但还是很讨厌 特别是电影前一半营造出来的那种沉闷压抑 更容易让人憎恶她 妻子极力想要弥合 但是被怒怼 田中的情绪也终于在女儿买回来锁后爆发 大女儿冷眼旁观说出了 看吧 到头来他不也是一样。。。
田中跑去拜托亲生父亲和自己的女儿见面 可是被拒绝 理由是不想和无关紧要的人见面 曾经的妻子和女儿都曾是负担 以十万元为筹码答应了会面 女儿应邀前去
田中带着小女儿却在他们约定见面的地方看到了等待着的亲生父亲 原来大女儿并没有应约 这位爸爸似乎也想起了一些曾经的事 略有悔意 甚至为大女儿准备了礼物 回到家田中把礼物给了女儿 没有过多的言语 依在他怀里哭泣已经能表达万分
幸好最后的部分还算走向比较积极 应该是从田中的亲生女儿沙织和他谈过心后那段开始的吧 在把沙织送去医院后 回家的路上跟妻子和小女儿坦明心迹 安下了心
所以最后田中和妻子 田中和女儿 女儿和妻子的和解算是达成 虽是外人 但也是最亲的外人
《生在幼子》观后感(八):一起成长吧
以重组家庭的日常为故事背景的《生在幼子》散发着一种温柔的、踏实的、细腻的的风味,这是一种与《家族之苦》中深藏不露的诙谐、飘逸清新的《海街日记》和浓情阳光的《如父如子》完全不同的格调。或许,这亦是作为女性导演的三岛有纪子所独有的隐藏“超必杀”,以女性的视角观察事物、诠释情感的特有的魅力。
在三岛有纪子以往的作品的中,《幸福的面包》、《生缝寸尺心》、《葡萄的眼泪》皆是以细腻的情感描绘见长。
《生在幼子》和《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中展现的“丧”很是相似,纵然生活艰辛波折,但只要最后仍是你,希望待续,一切安好。
同为女性导演的河濑直美的《橙沙之味》也是一部充满了浓浓人情味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话说田中丽奈也到了演熟女的年纪,还真是岁月如梭啊。
《生在幼子》观后感(九):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
50%以上离婚率的社会,重新组合的家庭关系,变成了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亦正亦邪的浅野忠信,这次演绎的是超善良的普通父亲,喜欢他和亲女儿之间如朋友般的相处,也喜欢他和小女儿之间那种浓浓的亲密与信任。因为之前看过他演的《临渊而立》,总担心他突然就黑化变态了,所以一直就提心吊胆的。
其实这大概正是再婚家庭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男性始终拥有力量优势,掌握着主动权,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暴力了,什么时候就离开了,离开了还会不会回来,生了小孩纸之后会不会再爱自己。所以再婚家庭里那个遭受过父亲家暴的女儿熏,遭受过暴力之后,无法判断现在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会不会像之前那样爱自己,让自己不收伤害。才会仗着这个继父的好脾气,通过反抗表达着自己的不安与沮丧,最后还是不能释怀,去了外婆家生活。
让我留意的是前妻再嫁的那位教授,纱织之所以这么彬彬有礼、真诚又自在的样子,一定是受到了这位继父无私的关怀和养育,即使知道纱织对他还是无法更加亲近。所以纱织在与其他人接触时,尤其是遇到生父再婚家里的小孩和妈妈,才能迅速调整心态,说自己是她爸爸的朋友。
信把纱织送到病床前时,看着纱织挣脱自己的手,挽住继父的手说不要离开,心里肯定也复杂,为什么这位的继父就能得到继子女这样的回应,自己为什么做不到这么无私。可能区别就在于再婚后是不是得再生个孩子上,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也正是因为第二任妻子的不安全感,才会要求生孩子来着。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生在幼子》观后感(十):亲爱的外人比生在幼子更好
中年男人田中遭遇公司调职 妻子怀孕但继女不理解而引发的家庭危机 自己的亲生女儿前妻抚养 听话懂事 但只能偶尔见到 身边两个都是妻子带过来的继女 但是他一直视如己出 而大女儿在得知他们将迎来属于的孩子时变的叛逆 和家人作对嚷着要见自己的亲生父亲 殊不知亲生父亲并不想见他们 田中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煎熬着。。。
田中应该是很喜欢孩子的 不然不会对这两个孩子那么好 每天下班都给女儿们买蛋糕 甚至我觉得他当初会和这位妻子结婚和孩子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被怕成年男人却能和自己开心玩耍还睡在自己背上的大女儿触动
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儿并不知道真实的家庭情况 六年级的大女儿在知道妈妈怀孕后对田中冷漠忌惮 威胁着要告诉妹妹真相 吵嚷着不愿和‘外人’生活在一起 要自己那个曾经打掉了她的牙的亲爸爸 要给自己的房间装锁 把怀孕的妈妈推倒在地 十足的让人厌恶 虽然知道她只是害怕被即将到来的孩子取代 被爸爸妈妈忽视 怕自己成为‘外人’ 知道这一切都是她害怕的举动 但还是很讨厌 特别是电影前一半营造出来的那种沉闷压抑 更容易让人憎恶她 妻子极力想要弥合 但是被怒怼 田中的情绪也终于在女儿买回来锁后爆发 大女儿冷眼旁观说出了 看吧 到头来他不也是一样。。。
田中跑去拜托亲生父亲和自己的女儿见面 可是被拒绝 理由是不想和无关紧要的人见面 曾经的妻子和女儿都曾是负担 以十万元为筹码答应了会面 女儿应邀前去
田中带着小女儿却在他们约定见面的地方看到了等待着的亲生父亲 原来大女儿并没有应约 这位爸爸似乎也想起了一些曾经的事 略有悔意 甚至为大女儿准备了礼物 回到家田中把礼物给了女儿 没有过多的言语 依在他怀里哭泣已经能表达万分
幸好最后的部分还算走向比较积极 应该是从田中的亲生女儿沙织和他谈过心后那段开始的吧 在把沙织送去医院后 回家的路上跟妻子和小女儿坦明心迹 安下了心
所以最后田中和妻子 田中和女儿 女儿和妻子的和解算是达成 虽是外人 但也是最亲的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