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影评精选10篇
《何者》是一部由三浦大辅执导,佐藤健 / 有村架纯 / 二阶堂富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推特的140个字要展现怎样的自我,面试的1分钟自我介绍要展现怎样的自我,其实是一样的。
男主将自己藏在twitter里偷窥世界,每条twitter都要写满140个字深度分析表现自己的努力和睿智,通过别人的twitter揣摩别人的关系,开小号自己吐槽。自以为这样好好伪装了自己,殊不知别人已经看透了他的懦弱却自命清高的本质。
男主喜爱编剧,但是因为无法放下内心高高在上的自己所以止步不前,求职也绕过戏剧,这也是男主一直求职失败的原因。就像何者这个twitter名字,连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都不清楚,怎么可能打动面试官?
结局男主最终参加戏剧方面的面试,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算是点题找回了自己。
另外,最喜欢现实和话剧之间的切换,男主不就是从内心希望能自导自演一步广受好评的话剧么并且在玩twitter的时候觉得自己牛逼哄哄就是主角么?绝佳的比喻和讽刺啊。感觉电影在这里结局也挺好。
《何者》影评(二):阳光猛烈,万物显形!这部岛国片揭穿了那个朋友圈里虚构的你
自我形象管理自古以来就显得格外重要,形象是他人对自我的第一次有力认知,有时,它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给你的人际关系造成难以估量的效果。
所以,个人常常靠各种显性的 “外在”赋予自我不具有的“内在”。
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是真实的你,有多少他们是真实的。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体故意透露自己的外在,希望引起足够的围观,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或者证明自我的阶层属性。
虽然一切都是建立在符号化游戏下的装逼大型庙会,但我们依然对此乐此不疲。
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觉得我们过的比较好。
最近一部卡斯可谓全明星级别的日本电影引发了胖哥对于人格伪装的思考!
这部以日本大学生毕业求职季为切入点的影片《何者》,集合了佐藤健、有村架纯、 二阶堂富美、菅田将晖、冈田将生、山田孝之等众多具有号召力的年轻演员,看点颇多。
光是看胖哥大爱的纯纯村妹和妖女二阶堂就够了啊!
影片一开始,就强调了网络时代对于社交的影响。片头特效和影片中,不断出现手机敲打字母出现的声音。这是网络发声,在网络以文字塑造自我形象的象征。
故事以光太郎的告别演唱会作为开端,这个热火朝天的小型演唱会是光太郎在大学生涯花费大量时间经营后获得的成果。
但毕业临近,我必须离开舞台,和大多人一样成为求职大军的一员。
大学生涯中,他耗费了大量的经历加入了话剧社,他被前辈视为最有创造力的人,他不但有扎实的演技,同时,他还有才华横溢的剧本创作能力。
可当毕业的紧箍咒待在他的头顶后,他就不停在梦想和现实中动荡着,最后他表面选择了求职,但其实内心他一直渴望回到话剧舞台。
瑞月因为家庭的原因,早就放弃了梦想,她必须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她单恋着被梦想照耀着的光太郎。她的背后,拓人一直对她恋恋不忘。
同时,拓人的楼上住着瑞月的朋友理香和其男朋友宫本。
5个人,各司其职,在这个社会的大型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理想的角色。
而文艺男属性的宫本,一直排斥找工作,大道理的说出,找工作的行为消耗了年轻人的创造力,让他们失去了梦想,成为社会的螺丝钉!
但,其实理香非常在意工作岗位,到处求职,对于失败她内心极度在意,对于他人的成功,她异常嫉妒。
而宫本,表面上不在意找工作,其实,他已经悄悄找了两年工作,只是一直没有找落。
光太郎,一直有着音乐的梦想,他看似最为单纯,其实同样在意工作,最后他选择了文学方面的工作,并且面试成功,获得内定!
他表面喜欢说这件事,可当有人提起他能够获得文学社的内定资格时,他透露出了内心的骄傲。
对于这些求职大学生来说,内定资格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仿佛你获得内定,你的大学生涯就获得了最终的认可。
里面,只有瑞月是最真实的,她是唯一一个能够把真实的自我暴露在外人面前的人。所以,她获得了拓人的爱慕。
拓人,在求职现实中挣扎,他眼看瑞月,特别是光太郎获得内定资格后,内心起了波澜。
全片最大的亮点,来自拓人和理想的对峙!
在高潮一幕,两人互相看到了对方的网络搜索记录,原来两人都浏览了瑞月和光太郎的公司情况,甚至搜索了公司的黑幕和负面信息。
两人开始撕逼。
理香卸下了防备,变得脆弱不堪,一直无法得到内定资格让她痛不欲生。
而理香也揭露了拓人的秘密,原来拓人有两个社交账号,他在小号上常常发布对于这些朋友行为的看法,他敏感且准确的识别出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他知道他们不过是在生活中伪装,企图让外人看到理想中的他的形象。
这时故事开始加速,前面发生的一幕幕以拓人的评论开始闪回,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表演纷纷被揭穿。
突然,整个场景被放置到了大型的舞台上,仿佛所有的人都在表演,而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并为拓人与他人的互动性表演而鼓掌!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在前台,我们一直在伪装,以自我的理想化形象为表演要求,生活着,与他人互动着,从而形成这个伪装着的社会。
做社会规训下的理想自我,还是追求内心和自我梦想,成为真正的自我,这是影片《何者》所讨论的主题。
该片几乎是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经典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理论的影视化呈现。
戈夫曼认为,个体的行为会给他人形成有关自我的一套形象,他人会根据这套形象判定这个人,同时与他做出相关的互动行为。
在一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都必不可少,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型舞台上就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
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导演是决策者;而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入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他颇具透视力的提出:”我们人性的自我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个人作为一个生活的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理想化、社会化自我。
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性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为此,他提出了前台后后台的不同区域划分。前台是表演的区域,同时前台是先在的,是当前社会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表演者必须按照前台的规定进行自我表演,自我必须伪装。
为了伪装,表演者,常常以误导性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等方式来实施。
比如,影片中的理香就常常以误导性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努力和平易近人。她表面装作非常努力在求职。但现实是,考试当天她却迟到了。
她表面上祝福瑞月求职成功,可内心却非常嫉妒,认为瑞月是靠潜规则上位成功。
她的误导性表演,都是在外人面前塑造一个理想化的自我,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人际关系。
她的男友,宫本更是装逼遭雷劈那种。在家里都穿着卡其布裤子,带着帽子,打扮精致,没有一点生活味。他一副高不可攀,清高的样子,其实就是一种神秘化的表演,希望给人带来敬畏感,让人觉得他内功深厚。
对于补救性表演,片中光太郎和拓人都是最好的践行者。光太郎刚才还在学妹的夸奖下膨胀,下一秒就感叹,内定其实没有什么好的,认为拓人没有获得内定资格是因为他心中依然有梦想!
光太郎其实只是想弥补刚才内心膨胀后的行为失控而已。
《何者》中每一个人既是自我,又是他人,他们时刻都在表演,都在社会化的大舞台下,表演者理想化的自我角色。
他们都是印象管理艺术的研究者,他们不断强化着自我形象的保护性措施。
其实回过头来,逼迫他们成为表演者的是这个社会,这个舞台,是台下,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的“他者”们。
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型的表演舞台。真实有时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片中瑞月和拓人的师兄泽前辈是最真实的存在。他们最早就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同时两人为拓人的人物弧光转折提供了支持。
外面阳光猛烈,万物显形!
《何者》影评(三):なんて何者なの?
K子さんに、「そういえば何者みたよ。すごいよかった。」とか言ったら、「そう?なんて何者なんだっけ?」と軽く聞き返されて、あろうことに言葉に詰まってしまう。映画『何者』をみてしみじみしたのは、あの人から良く聞く「中田ヤスタカ」という名前がどういうことを意味しているのかを理解できたこと、シュウカツってすごくつらいのねとやってもいない就活にビビッている自分を慰めることができたこと、日本人って陰険でつまんないって思っているところが肯定されたようで楽しかったこと、とかだ。映画の宣伝文句通り、人間観察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で完結してしまっている。
人に本や映画の感想を求められる時、実は結構困ったりする。見てきた絶対量は平均以上だから、「やばかった」「よかった」以外に言えることがないことはない。例えば、『何者』を見た後だって、最後ら辺同じ情景を強めのドラムのBGMで裏を再現する発想は面白かったとか、タクシーの下りのスダ君の顔に映る赤いライトが印象的だったとか、浅めの、具体的なことは、頑張ればなんとかいえる。でも、それより深いところ、私は本当に感じていたのだろうか。せめてわかろうとしたのだろうか。
くやしさはなかったけど、映画が面白かったので本も買って読んでみた。とても読みやすかったから1989年生まれの人の言葉は深みにかけると思いながら、キャラの個性が弱いと毒はきながらスラスラ読み進めた。読み終わった翌日に、雨の通学路を歩きながら、セリフたちが一つ一つ頭の中で何度も何度も再生する。「頭の中にあるうちは全て傑作だって。お前はそこからでられないんだ。」「お前こそもっと想像力のある人間だと思ったよ。」「十点でも二十点でも自分の中からだしなよ。」「もうあなたと同じ高さに立って同じ方向を見つめてくれる人はいないんだよ。私たちはもうそこまで来てしまったんだよ。」「何遍も読んだからおぼえちゃった。」「お前まだできてもいないものを見せびらかすな。だいなし。」「私たちはなにものかになれたきがするんだ。」「掲示板めっちゃみてるよ。たまには愛のある☆一つに出会うこともあるから。」そうだ。映画の中で何回も何回も繰り返されるセリフ。小説でもしつこく出てくるキーワード。こんなにもはっきりと、作品は私に訴えているのじゃないか。
想像力、自分だけが頑張っている、自分だけが、この世間に受け入れられがたい感性を持っているという人ならだれでも持つエゴから、ほんの少ししか見えていない他人の痕跡からその人の悩み、頑張り、決心を想像する。人を軽蔑するような心、笑うような心は想像力がない証。十点二十点より百点のものを出さないと失礼だと思うことは、上の階級の住民の特権。私たちはそうは言っていられない。がんばんなきゃ。前にいかなきゃ。自分の中ならださなきゃ誰もみてはくれない。あなたのことを認めてはくれない。みんな、格好つけて、自分じゃない何者かを演じている。実際になったことを夢見ている。けれどそうじゃない。自分は自分以外何者でもない。
内輪のSNSでなにかしらつぶやき、「いいね」をきにしながら、コメントもらったことをいちいち嬉しくて、そんな自分が少し恥ずかしくなった。スマホでパッと取れた写真をパパッとスマホで色を調整。格好良く一言を書き足す自己満足は、それを見ている人のことはもちろん、自分のことも考えていない。瞬間的に自己顕示欲を満たす。ただそれだけ。その時間の使い方を改めようと、今日は何かを読んだ、見た、どこかへ出かけたらせめて500文字は書こうという、やはり自分に甘い発想にたどり着いた。
「みんながんばれ、わたしもがんばる。」
《何者》影评(四):一瞬间的亮点只是一瞬
去年在日本的时候,在银座的一家书店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原著,摆在还算显眼的地方,书的封面就是几个演员的海报。当时拍了下来,从卡司来讲都是喜欢的演员,所以还算期待,但是今天看完以后觉得有点不知所云。全片只有从现实转到舞台的一瞬间很不错,和《粉与灰》里彩色电影转到黑白现实一样的感觉,很惊艳,但是一瞬间的精彩救不了这部电影。
原著是写过《听说桐岛要退部》的作者朝井辽。当时看过电影版,神木隆之介,东出昌大,在里面发挥的不错,形式上也很吸引人。从电影上来看,这位作家的作品应该是挺不错的。这次的《何者》,不知道原著是怎样的,但是总觉得没有抓到故事的核心去描述,几处转场做的用心,但是也和最后的现实到舞台的转变一样,只是形式,而形式这样的东西只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题材其实很容易出彩,因为很能引起大学刚毕业找工作的人的共鸣,但是这部电影里的很多情节和表演或者说是呈现方式都不够真实,就好像是在舞台上表演一样,缺少生活的细节,情节的转折非常突然没有铺垫。
这种群像型的电影很容易把配角拍的很扁平,即使电影里展示了他不同以往的一面,可还是感受不到角色鲜活的气息,看完只有,哦,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完全没有受到触动,并没有,啊,他居然是这样的人的惊讶感。
可能是因为电影着重围绕男主的生活,完全没有拍摄其他角色一个人时的状态,总是用台词推动剧情,而不是用行动,所有人物的另外一面都是用台词说出来的,而不是用动作情绪表现出来的,所以就很像一场舞台剧,而不是电影。
表演上来看,砂糖,苏打和村花,他们以前都演过类似的角色,所以看起来非常似曾相识,就好像其他电影里的他们被强行拉到了这个剧组来演戏一样,不能说他们演的多不好,但也肯定是没有出彩的地方。砂糖好像演过一万遍这种性格不开朗,但是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瞎合计,总是和别人有距离的角色了。他这个角色还是挺常见的吧,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恋感,但是其实只有他活在梦里,最后假面具被戳穿的一瞬间,脆弱被窘迫的暴露出来,显得可怜。富美在结尾有一段演技爆发的点,但是这剧本实在是不给力,前面的铺垫不够扎实,所以这段仍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算上这次苏打应该演了三次歌手了,所以开头他在舞台上作为乐队主唱唱歌表演的时候,还是很自然的,没什么违和感。后面他有段台词大概说,他只是擅长找工作而已,找到了工作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他不清楚。这段话还是挺有真实感的。在这个阶段就是如此,很多时候以后该怎么办完全不清楚,但是还是要做,因为别人都这样去做了,所以绝对不能输给别人。
冈田将生小天使这次演的角色应该和他本人反差挺大了,但是这种装逼类型的角色他之前也演过,只不过这个装逼的类型和《Legal High》里的阿拉伯小王子比更加生活化,更加平庸,更加可悲就是了。剧本和戏份有限,所以这个角色没法深入表达。
熊猫的研究生学长角色是我觉得比较清醒不迷茫的一个角色,他不用推特,也告诉男主不要通过推特的140字就去概括评价一个人,虽然戏份很少,但是觉得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那一定是位睿智的大神。
总之我也不太清楚我乱七八糟说了些啥,因为不是很喜欢的电影所以说起来有点没头绪,毕竟里面都是我喜欢的演员,结果最后电影呈现出这个样子,我有点不知道该咋说了。但是还是一路认真的看完了,没有觉得枯燥,一直期待会出现让我触动的地方,结果到了结尾毛都没有,看完仰头靠在椅子背上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的看完最后的片尾曲,发现一件事,嗯,片尾曲的歌词还是不错的。
最后期待这些年轻的好演员有更多好作品吧。
以上。
《何者》影评(五):看得透他人看不透自己是何者
一部卡司豪华的若手俳优群像戏。表面是说就职活,内里还是说人性中的另一面。日本人好喜欢这种表面说XX,归根结底还是说人性的套路呢。
电影把日本的求职生活拍得相当有仪式感。每位求职者都一身正装,拎着个公事包,尚未入职就一副职场精英的派头。而招聘企业也是严阵以待,各种开放日招聘会场,一轮面试二轮面试。在如此残酷的体制下,拿到一家内定的人,仿佛已经人生成功一半。反之也可以窥见始终拿不到内定的人心里不一样的想法。
时常可以见到佐藤健演类似的面瘫角色,佐藤健演技也面瘫,健健再不努力可是很快会被新一代若手赶上哦。比如同剧的苏打。我们可霸气可变态可废柴可软萌的苏打在电影里戏份不算多,角色也没什么发挥,但却是苏打少有的深情角色,希望可以再次与念念不忘的女生相遇,所以只选择从事出版社相关工作。看得村花一脸的羡慕嫉妒恨。村花也是坚忍的日本女性代言人,脑门上写着忍耐两个字,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低头温婉一笑即可。与之相反的是虚张声势的富美,二阶堂富美真的长得很像宫崎葵,但是富美眼神更凌厉,气质更张扬,把理香这个“花架子”演得太好了,看似履历光鲜实则毫无内涵,全剧最亮眼。另一位“花架子”则是理香的男朋友——由冈田将生出演,电影中两位可是天生一对,活在Twitter里的人。
话剧也是其中一个始终贯穿全片的线索,甚至影片的高潮,健健小号Twitter的内容,就是以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真应了那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始终以为自己在冷眼旁观一切的健健,却被同样心机重的富美一针见血地戳穿心思,“看着你Twitter小号的名字,我真觉得心酸。”何者,日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人”,自以为看透他人是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至于上网搜索好友公司风评的事,其实我也有做过。身边有一位甫步入职场便一路高歌不停升迁的好友,半年后已经是小团体领导者的职位,引得同是新手兢兢业业却也一直不得要领的我暗生嫉妒。人大多都是这样的心理吧,希望好友过得好,却又不要比我好或者不要比我好太多。我们都有那一面,人性中的阴暗面。
看不透自己却妄想去看透他人,这是何等的自大,以为自己在冷眼旁观,殊不知,自己也正身陷泥潭,根本就不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
《何者》影评(六):不是关于青春也不是关于职场,是关于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自视
#电影# #何者#
个人蛮欣赏的一部,非常耐人寻味,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每一个人物都似乎对我们这代人有着鲜明的代表性。从青春到职场,“你是谁?”这个在影片中被重复提出的问题就如电影名,也许是我们在面对残酷的应聘市场前最先该思考的问题。男一和女二两个看起来应聘技能最高的人却是在应聘市场上一再失败的求职者,便是这部电影的答案。
社交网络的镜头也是该片的一个思考点,每一个角色的现实与其社交账号都是对“自我”的探讨,男主的“小号”视角映射着社交网络上与社交网络下的现实关系,这个对现实生活的写照我想可能我们都心知肚明,就不讲开了。
最后,由这部电影引开的一个个人想法,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上积极的输出“自我”,同时也接收着他人的“自我”,从名人到陌生人,从正面到负面,从正经的到不正经的。可是就像影片中的宫本隆良,与互联网同生的我们这一代到底是真的在活出自我,还是只是在随波逐流,鹦鹉学舌,也许我们自己都分不清了。
最后放上电影剧照是因为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剧照,它表达出的就是“何者”。(可能看完电影再看这剧照会更有体会)
《何者》影评(七):你是否定别人吗?不,你是在逃避自己的失败
电影真是完美展现了什么叫做心理压抑和扭曲。
当你一边用社交网络密切关注别人努力的消息,一边用另一个小号通过对他人努力的酸否获得所谓的关注,这时候你的心里已经扭曲了。
高潮部分用舞台剧的形式展现男主社交网络上的心理状态实在牛逼,很带感。你以为自己是主角,在舞台上尽情表演,去讽刺去否定他人,换来台下面无表情的观众为你发出敲键盘一般的鼓掌声,这一切都是自我高潮,毫无意义,有多荒诞,又有多悲哀。
关于求职的描述也够阴暗。
同一个屋檐下,朋友们表面互相交流成立求职小组,实际上互相连去哪家公司、面试到哪一步都不清楚。当熟悉的两人面面相觑相遇在同一个考场、面试组,何等尴尬。当看到他人比你先拿到内定,你表面要祝贺,心里确是说不出的酸楚,甚至酸到去查别人内定公司的差评来获得内心的满足。
其实你是在否定他人吗?不,其实你只是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也不敢真正地放开手脚做一回自己,只能在压抑的内心以及虚无的网络里通过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
当所有这一切面具撕开,你无地自容。
但是,如果这一切面具撕开,你终于能坦然地看见自己的优势,承认自己的失败,你也就能迎来光明的未来,敞开光明的内心。
愿我们都不要成为那个悲剧中虚伪的独角。
《何者》影评(八):持笔的画面里夹着几位左手派
伴着阴雨天的沉闷与悠长,前半段昏昏欲睡,不懂这是暴风雨前的铺垫。五个就职在线者其乐融融的分享着面试的情报,谈论着自己的理想与行为。互为竞争者的几个人凑在一起,能够和谐相处,还要互相加油鼓劲以及祝贺,这本来就是异事。果然五人当中话不多且被看好拿到内定的男主暴露了,他的推特小号,用尽140字的份额说尽了从内心掏出的冷嘲热讽,他看不上同期的几位就职者,平日里冷眼旁观,实则内心火热,抽空就要打开推特抒发一番,善于通过对方在推特上的日常发表来判断对方的属性。
人若不离开社交平台的小窗口,所谓的现实其实是个虚像。逐渐的走神到“走神”。
能够聚成一桌,就不要握着手机,多简单的一件事。空间的真实氛围应该得到尊重,读游记不如去行走,微信寒暄不如有事见面。
这个世界的复杂来源于假面人之间的对谈,男主在自创的虚假空间里把自己举上了巅峰,他脚下的泡沫高墙被女二的手指在屏幕上的一划,瞬间坍塌。虚伪是人性的一部分,男主欠揍般的把虚伪奉为真实,扭曲、反转,站在舞台与观众之间,他看到了女主真诚的笑,似有尖刀刺入。女主是个顺从现实的人,所以她才会在其乐融融的五人讨论会中疾言厉色的驳了借口连连的闺蜜男友。冲出房间后、女主说:我可能再也无法回到那个房间了。
主题曲很好听,第一句循环,魔怔般的听。理想与现实隔着一层纱,切勿过度消耗自己。
《何者》影评(九):なにもの
详情见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TMwOTMxNg==&mid=2247483662&idx=1&sn=42a5a6e1921eabdf5b2c7b1db7a28d9f&chksm=eae305e5dd948cf3a38b22b4d029cf54d19abd22b061693b7bb933762775913eda3d8b3b8d41#rd
苏打盛世美颜我来承包
《何者》影评(十):短评写不下的碎碎念
没参加过日本的新卒就活,对就职战争以及其中的倾轧,背离,渐行渐远的苦痛等等完全没有实感。
日本是刚进大学时各种社团各种吃饭聚会,到毕业就各走各路,不再相聚。相比之下,还是中国的那顿毕业的散伙饭让人觉得有人情味,也有始有终。喝酒喝到吐又或是喝着喝着突然痛哭,那些再不说就天南地北的告白,那些野到凌晨才踉踉跄跄回到宿舍的夜晚,毕业游行,被泼水到湿身,那个莫名的疯疯癫癫的最后一天,都是毕业多少年之后也不会泯灭的回忆。因为都是青春,因为都有笑靥。
有村新コン的表现实在有点婊气。一面说帮着收钱的女生很厉害,不就是暗示自己正经高贵,做不到那么求人讨喜么,又说“哇,拓人也好厉害,剧本是怎么写出来的啊?我可做不到。”,一两句就崇拜男生到天上,又懂得示弱暗示自己没什么特长,真是高高手。
电影里面佐藤健,有村架纯,菅田将晖竟然找不到工作,难以置信。现实里,这几个人就算啥也不会,单凭那张脸工作就差不了。从朋友那里听说,同届的一个日本女生就因为长得像广末凉子,就职一帆风顺,offer拿到手软,真人真事。
冈田将生刚讲3句话,就觉得这是个中二浪人loser。关键还有满满的优越感——“你们这些只想抱团的蠢人”,只想远离他。不过后来竟然转性要好好找工作了,真难得。
给出的部分为“起”,请写出“承、转、合”。。。。请问这是就职笔试还是唐宋科举?
看到光太郎的成绩单被发现就想说,什么就职朋友,互相鼓励之类的伪善的抱团组织还是赶紧退散吧。我是不相信有人会在自己糟糕的情况下还为别人的好前途真心喝彩。人都有嫉妒之心,无可厚非。可是心里明明恨得要死表面上还要说“恭喜你,你好棒哦!”的这种伪装者,还是离得远远的为好。
佐藤健有暗黑的一面倒是毫不意外,毋宁说谁都有看不得别人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一面。不过再怎么诅咒别人,心里觉得自己是世界第一,也找不到一份工作,拿不到一分钱,对别人亦没有一点损害。真是徒劳无功。不过是死要面子,安慰loser的自己罢了。
=======================
佐藤健的化妆师大差评!给化老了20岁!还我浪客剑心!
片尾曲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