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前往并离开》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10篇

2018-05-03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10篇

  《前往并离开》是一部由克里斯蒂安·奇贝特执导,弗洛里安·达维徳·菲茨 / 茱莉亚·克斯奇兹 / 于尔根·福格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一):前往并离开

  在如今国产片泛滥和美国大片持续入侵的境况下,能够看一看欧洲的片子感觉着实不错。这部影片优点缺点一样十分明显,但假如能坚持看完,多数人也许会给出不错的评价。不过在我眼里,这些缺点实在是有些令人不适

  整部电影与其说是向观众呈现一个故事,我觉得更像是一群人在自娱自乐。整个剧情的编排以及演员情感传达,让人一开始就摸不着头脑。随着猜测和剧情的展开,大家明白了这其实是讲“几个朋友陪一个不治之症男人进行最后的一次旅途”,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最后才告诉观众要去安乐死?给大家一个惊喜?我不认为是这样的。如猜测之人所猜,也如想象之人所想,这个旅途必然要充满快乐不快,但不仅快乐得让人莫名其妙,争吵得也不明所以。编剧难道是认为观众没有得不治之症就不能理解这种感情波动便会接受,觉得“也许就是这样”吗?否。这样毫无传染力和表达力的电影一度使我看不下去,不过出于对评分的一点信任,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我依然要吐槽这部电影。影片的线索混乱不清,这就使最应该表达的内容没有充分表达,感情的积淀不够浓厚,致使安乐死的结尾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安乐死当然是个好的结尾素材,可这也就是全片几乎唯一的亮点了。一行人中每个人都有不轻的剧情分量,为每一个人都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塑造形象,相反最该表现的一号人物被分走了很多镜头,这点我认为是作者或者编剧水平不够所导致的。

  对我来说,观看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绝不是关于友谊更不是关于生死,而是对恋爱观有了新的认识谈恋爱结婚二者的差异其实是非常之大的,传统中国由于道德问题强行忽略了份差异,事实上这两个事情是要分开考虑的。谈恋爱或许就只是追求快乐,结婚则意味责任和传承。我想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它们对自己意义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二):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是被尊重离去

  对着屏幕想了半天标题,写了删,删了写,

  看到汉内斯在餐桌上对着朋友说出“渐冻症”的时候,暂停下来。去查了渐冻症,它的威力等同于癌症,艾滋病等。动情的结局母亲尊重孩子决定朋友们一一拥抱告别,最后安详爱人怀抱里。没有哭闹,没有劝说,没有去寻医问药,甚至没有阻拦和挽留。已在德国生活一年,隔壁的老头查出来癌症,只是吃药维持,不去治疗。很平静的乘飞机去汉堡参加科研。我也想起曾经隔壁邻居家得白血病的孩子,昼夜哭闹。是的,你只教会我怎么样生存下去,却没有教会我怎么面对死亡和离开。是我的死亡或者是你的离开!

  歌中所唱“我们有的不仅是皮肉和骨头”,那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呢?

  没有安慰,没有我们口中的大义凛然,没有豪言壮语,甚至没有一碗鸡肋熬制的鸡汤,好让汉内斯多坚持一天,你我认知里他的懦弱和应该积极面对的谎话,是不是在即使知道看不见明天的太阳,依旧敢于正视死亡。看到第一位医生事故之后,我自认为的剧情转折。推完注射器的时候,甚至自认为医生是用葡萄糖在骗汉内斯,希望他醒来会积极面对人生!没有人清楚医生和他聊了什么,也没有描写等待死亡的前夜,他的害怕和留恋。人,或许应该 在某一时刻承认自己的无知 脆弱 渺小和平凡。

  去年巴黎爆炸后,我三天未出门 ,是的,那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是害怕之余对人生的另一种解读和理解!那天晚餐桌上,妈妈问五岁的Vincent,你害怕死亡吗?他说“那死后,我和你还有哥哥爸爸会在一起吗?”妈妈说“我们会一起在天堂”!我们忌讳说死,我们也怕死,可它还是会来!

  肖哥说,宿命论是欧洲美学的一个重要节点

  如果我们能控制死亡,那要上帝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思考的国度,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被尊重的离去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三):[翔级社影评]向死而生

  翔级社[放映町]在四月放映了此电影

  本文是独孤冥 为电影《前往并离开》所作影评

  包含大量剧透,慎重阅读

  【翔评价】

  故事 4.6

  温馨又让人深思的故事,配合舒适节奏让前往死亡的旅程也不显得那么孤单

  摄影 4.5

  精美色调加上全景俯拍让欧洲的美景跳出屏幕直击心灵

  音乐4.7

  本片的音乐可谓一大特色,即切合主题也符合骑行音乐的节奏感,让人感觉心灵随着影响一起跃动

  表演 4

  对德国演员并不熟悉,但是他们的表演真实不做作,情到深处也让人眼睛湿润

  总评 4.6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四):一个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出生,但是要给他选择死亡的权力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是被尊重的离去”

  上面豆瓣影评上看的一句,这个影片真的很好,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死亡,我们没有人能够控制死亡,何不去勇敢的面对死亡呢。“渐冻症”可怕疾病,和癌症一样,是一个可以预知的死亡。我再想,这个病若突然来到我身上,我会怎么处理,是否能与“汉内斯”一样从容的去面对死亡。

  前几天,我去找律师咨询,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在中国法律上还是不许可。即便是神志清醒前立下的遗嘱,不进行抢救,也无效。我说,我现在立下遗嘱,要求自己得大病后,不在进行抢救,律师说,也是无效的。天呀,中国安乐死任重道远

  不过,没有关系,从影片中得知,比利时安乐死是合法的,不知道,我等旅游者,到那里安乐死是否可行

  写到这里,我从网上查一下,百度上给的可以安乐死的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美国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蒙大拿州等地。奥地利、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挪威、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和瑞士。

  现在讨论安乐死的人很多,这是一种对人权的尊重,一个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出生,但是要给他选择死亡的权力。

  一个英国诗人曾经说过:“假如生活是一场糟糕的电影,何苦还要等到结束?”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五):电影原声

  发现德国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导演对音乐的品味都很好,片子的几处配乐出现恰到好处歌词也与情节紧密关联,发现很多朋友在问原声,下面是本人查到的一些原声,喜欢的朋友可以参考

  (1)passenger——what you're thinking(此乐队是本人的大爱,强烈推荐walking in the rain)

  (2)Joyce Jonathen——botero

  (3)Snap!——rythem is a dancer

  (4)Beatsteaks——i never was

  (5)passenger——rolling stone

  (6)boy——july(acoustic version)

  (7)Ryan keen——skin and bones

  (8)Mueller & Rieder——arrival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六):前往并离开:现实主义的乌托邦电影~这里可以在线

  14年上映的电影,虽然过去2年了,但是丝毫不掩盖这部片子的亮点,文艺青年必看的一部。

  这篇讲诉的是患有ALS的渐冻人延纳斯病情每况愈下。他与妻子跟几个好友有每年骑车出游的习惯,这次他选择从德国骑行到比利时,因为那是可以合法执行安乐死的国度。

  这片虽然小众但是不错的,我在这里看的http://www.wrscfi.cn/?m=vod-detail-id-11621.html

  《前往并离开》观后感(七):前往并离开

  在如今国产片泛滥和美国大片持续入侵的境况下,能够看一看欧洲的片子感觉着实不错。这部影片优点同缺点一样十分明显,但假如能坚持看完,多数人也许会给出不错的评价。不过在我眼里,这些缺点实在是有些令人不适。

  整部电影与其说是向观众呈现一个故事,我觉得更像是一群人在自娱自乐。整个剧情的编排以及演员的情感传达,让人一开始就摸不着头脑。随着猜测和剧情的展开,大家明白了这其实是讲“几个朋友陪一个不治之症的男人进行最后的一次旅途”,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最后才告诉观众要去安乐死?给大家一个惊喜?我不认为是这样的。如猜测之人所猜,也如想象之人所想,这个旅途必然要充满快乐与不快,但不仅快乐得让人莫名其妙,争吵得也不明所以。编剧难道是认为观众没有得不治之症就不能理解这种感情波动便会接受,觉得“也许就是这样”吗?否。这样毫无传染力和表达力的电影一度使我看不下去,不过出于对评分的一点信任,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我依然要吐槽这部电影。影片的线索混乱不清,这就使最应该表达的内容没有充分表达,感情的积淀不够浓厚,致使安乐死的结尾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安乐死当然是个好的结尾素材,可这也就是全片几乎唯一的亮点了。一行人中每个人都有不轻的剧情分量,为每一个人都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塑造形象,相反最该表现的一号人物被分走了很多镜头,这点我认为是作者或者编剧水平不够所导致的。

  对我来说,观看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绝不是关于友谊更不是关于生死,而是对恋爱观有了新的认识。谈恋爱与结婚二者的差异其实是非常之大的,传统的中国由于道德问题强行忽略了份差异,事实上这两个事情是要分开考虑的。谈恋爱或许就只是追求快乐,结婚则意味着责任和传承。我想我们都应该认真去思考它们对自己的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