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迪尼》经典影评10篇
《胡迪尼》是一部由乌利·埃德尔执导,艾德里安·布洛迪 / 伊万·琼斯 / 克里斯汀·康奈利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迪尼》影评(一):了不起的胡迪尼
了不起的胡迪尼
(:◎)≡——
艾德里安·布洛迪的戏路真不是一般的宽。性情诡异行为荒诞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骁勇善战的西国传奇斗牛士曼纽尔·桑切斯,缔造了摇滚乐史上最牛逼独立厂牌Chess Records的创始人里奥纳德·切斯,还有再熟悉不过的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你很难想象如此多曾在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都被同一个人演绎过。
现在又轮到了不起的大魔术师哈里·胡迪尼。
一口气连着看完四集,不得不说这确实不是一部多有新意的传记片。但奥斯卡史上最年轻影帝用他忧郁到叫人心碎的眼神,再次成功俘获众人,让观众记住了又一位“艾德里安出品”的大师。
饰演胡迪尼妻子的美国女演员克里斯汀·康奈利坦言拍摄时间仓促。很多精彩的桥段都被一笔带过,比如胡迪尼为德皇表演“抓子弹”,身处沙皇私邸敲响克林姆林宫的大钟。还有一些则交代的不够清楚,比如胡迪尼试驾飞行器,为母亲举办众星拱月般的盛大见面仪式。而和妻子贝丝的几次感情危机也只剩下零星几笔。
天生俄狄浦斯情结,做过英美两国的双重间谍,创立倒吊逃生术,还成功变走过一头大象。非要用短短4集迷你剧来尽述胡迪尼惊心动魄的52年人生,那么观众也只能是在各种惊鸿一瞥下走马观花式的俯览完,然后遗憾地道一句:“果然是历史频道出品的传记片......”
不过假若把这部剧当成一个巨大的矿洞,观众还是可以随着剧情的指引一点点探究到各种珍稀矿石。其中涉及到许多真实人物,历史中那些有趣的奇闻异志也慢慢浮出水面。尼古拉二世的座上宾“妖僧拉斯普京”。这位以“杀不死”闻名世界的怪人一度用高超的催眠术控制整个俄王朝。剧中还揭露了塑造出大侦探福尔摩斯的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竟然是个迷信灵媒的真眼瞎。而英国女历史绘画家伊丽莎白·汤普森还曾与胡迪尼有过一段私情。
如果你看完片子还对魔术师和灵媒间的故事意犹未尽,那么赶紧去伍迪·艾伦的新片《魔力月光》里找找你想要的故事吧。
《胡迪尼》影评(二):《胡迪尼》观后感
考虑到一共才两集(好吧,土豆上是四集),每集时间一个小时多一点,其实就是一部电影。常常采用倒叙的表现手法和电影相同,影片节奏也较快,戏份亦主要集中在胡迪尼身上,就更像电影了,而不是一部电视剧。
这算是给国产电视剧一个响亮的巴掌,在我们的电视剧越拍越长,动辄50集以上,100集属正常的时候,这种短小精干的美剧取得成绩(网络收点击量)真是非比寻常。不过,大陆和美国的电视剧制作不一样,我们的确是落后的,不论是技术还是内容,甚至是营销手段。
作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当纪录片来看也是不错的。不知道有多少男子在看了胡迪尼追求妻子的手段后想要去学魔术的(我也就是想想,因为以前也有过这个念头的,一闪而过就忘了)?
我认为影片有两条主线,一是胡迪尼逃离的一生,一是他对母亲的孝顺。胡迪尼一生都在逃离,先随父亲移民美国,然后逃离美国家乡,成为逃生大师后,不断地逃离险境,一个失败,便会命丧黄泉。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开始挑战灵媒,实际是对母亲思念的逃离。不知是母亲小时的宠爱还是支持,胡迪尼对母亲怀有特殊的感情,有了至孝的品格。用魔术给母亲赚银元,后来把它们变成金的,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也要给母亲寄钱,这是所有善良的母亲应得的孝子的回报。当然,当他成为逃生大师之后,贫穷已经远离伟大的胡迪尼了,在他职业的低潮期(卓别林大放光彩之时)亦如是。最后,母亲在他因公出国时去世,他抑制不住对母亲的思念,开始寻求与母亲灵魂的contact。一次一次的失望,让他对灵媒界宣战,这导致了有信仰者的野蛮怨恨,一位道尔夫人的死忠粉将他盲肠击裂,一次次的腹肌打击铺垫成真。至此他逃离了生命,与母亲想会在天国。
美国的影片逃不脱上帝信仰的窠臼,即便是一部看似完全反对上帝的影片,到了最后你都会发现,主人公皈依了,宣扬上帝的存在和对上帝的信仰。或许是美国人多信上帝,否定上帝会没有市场,抑或是美国的文化输出要求将上帝信仰灌输给他国人民。不过胡迪尼是犹太人,是实用主义者(和我们中国的实用主义有别的),只要能够支持自己的信念,犹太教都可以不信,天生的优越感让他们自己给自己下定义,只要他们认可,不是犹太人也可以是犹太人。所以胡迪尼作为犹太人,在寻求contact,挑战灵媒时,宣扬自己是无神论者是可以理解的,他最后改信唯心主义也无大碍。BTW,胡迪尼再次个体证明了,犹太人真是了不起吧!
犹太人数千年来一直被排斥,直到二战后建国,他们都是流浪者,不被其他国家和民族接纳。所以出生在德国的胡迪尼没有家乡概念,反而感激美国给了他公民身份,为美国人做间谍。这和法国这种单民族国家不同,也和我们中华民族不同。
胡迪尼的成功,固然有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但是与妻子的鼓励和助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胡迪尼说是母亲的指引将他导向成功,我倒认为是“成功男人背后那个女人”的鼓励和一个心灵手巧的助手成就了他,没有贝丝,他可能永远不会想着更进一步,没有助手(原谅我忘了名字)他的创意不会实现。尽管有误会,胡迪尼与妻子携手共度一生,和助手拥有终生的友谊,感情深厚。
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很多人看完都会想到魔术揭秘,同时会觉得今后看魔术表演自己一定知道是哪些小把戏。其实不然,你未曾看过别人解密的,还是不懂,一是哪些技巧的确不易(蹩脚的三流魔术师的蹩脚魔术表演不在此列),二是你想一会想不明白就不愿去想。
以上。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七日
《胡迪尼》影评(三):只有生活无法逃脱
本文已发表于东方早报的微信公众平台“有戏”,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uansongme.com/n/686787
2014年应该是一个可以被记入美国电视史的年份。上半年里,伴随着《真探》、《冰血暴》、《平常的心》等云集了好莱坞一线影星的迷你剧大热荧屏,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腕们都动起了转战小荧幕的心思。继马修·麦康纳、朱莉娅·罗伯茨之后,凭借《钢琴家》斩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艾德里安·布洛迪也踏上了迷你剧之路——在仅有两集、共计164分钟的迷你剧《胡迪尼》(Houdini)中出演被西方社会奉为“最伟大魔术师”的哈利·胡迪尼。
虽然和历史上体格健壮、身高只有一米六五的魔幻大师胡迪尼相比,艾影帝显得过于高瘦了,但同为犹太人,艾影帝的中分波浪小卷发和那双带着狷狂气质的深灰色眼睛倒是颇为符合人们对这位总是游走在现实与幻想边界的传奇魔术师的想象。
唯一让我感到难以信服的,是艾影帝那看起来并不十分结实与强健的腹肌,每每看着他像胡迪尼当年那样在表演前后被各种老拳痛击腹部,我便很是担心他会熬不到剧中胡迪尼去世的时候。
而编剧在这一点上的处理恰恰加剧了我的这种担忧——为了将胡迪尼多年来邀请他人在表演时朝自己腹部痛击的惯例和他最终死于盲肠破裂的事实联系起来,那一帧帧肌肉与器官共振,肉屑与体液齐飞的画面绝对是个极具象征性的剧透。
平心而论,想用164分钟的篇幅来描摹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魔术师”的哈利·胡迪尼的传奇一生,就像是妄图开着桑塔纳来完成F1大奖赛一样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是倚仗了艾影帝的不俗演技,这部迷你剧所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将胡迪尼那些富有代表性的各色事件做一个串联。
但若是因此就彻底否定这部剧的可观赏性,却又是对编剧的不公正——想想看,就算是拍一个三四流人物的传记片,两个多小时也难以厘清,更何况主人公是那样一个精彩绝伦,时时刻刻都在刷新大众眼界的神奇人物?光是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逃生术都够拍一季二十多集的常规剧了,再加上传闻中的间谍生涯,与通灵骗术打擂台的反伪科学实践,恐怕就连胡迪尼自己,若是有给自己写传记的打算,都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吧。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部迷你剧并没有把侧重点放在胡迪尼那些令人屏息的魔术上,就连他最著名的“中国水牢逃脱术”和当年引起世界轰动与多年猜测的“大象消失术”也仅用了几个镜头(当然,这样做也并非全为剧集结构考虑,而是出于要保持大师经典魔术的神秘性)。
与之相对应的,这部迷你剧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寻促使胡迪尼如此执着于逃生术,以及像强迫症般一次又一次刷新极限的原因——对挣脱循规蹈矩生活的极度渴望,以及对母亲无条件相信自己的百般回报。前者不断推动着胡迪尼以生命为赌注登上魔术史的巅峰,后者则注定了他在经历无法通过灵媒与死去母亲沟通的巨大失望后,坚定地站在了通灵术的对立面。在今天看来,胡迪尼也许是有着颇为严重的“俄狄浦斯”情结,但当全世界都认为他在痴人说梦的时候只有母亲始终无条件相信他能成就“独一无二”的人,所以他的“恋母”并不过分。
于是,很自然的,迷你剧以胡迪尼母亲的去世为中点,将胡迪尼的人生分为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师以逃生术蜚声国际,在巡游西方列国的间隙,顺道为英美两国的情报机构充当间谍;第二阶段大师苦求与死去母亲的沟通而不得,身为魔幻术的集大成者,却要一次次拆穿灵媒们假托母亲名义的骗人伎俩。最终,在悲痛中愈加愤怒的大师走上了与通灵术公开较量的道路,直到死于由此带来的报复袭击。
其实,理解胡迪尼在生命最后十三年里与灵媒们的对抗远比理解他对危险逃生术的着迷要容易,正如剧中借艾影帝之口反复向观众表达的那样——“我并不是要揭露骗局,我想相信自己是错的,想与死去的灵魂对话,逃到可以超越死亡的地方去。” 然而通灵术士们无法理解,他们惹恼的并非只是一个想论证科学与伪科学命题的专家,而是一个对母亲怀有最大敬意与爱意,甚至无法接受她死亡事实的赤子。
迷你剧以胡迪尼对母亲的感情为线索来串联其人生大事件的剧情安排,是这部剧不致于沦为“一般般”剧团成员之一的关键因素,也是我认为本剧最成功的地方。
除此之外,编剧还采纳了2006年美国作家威廉·卡路什和拉里·斯洛曼合著的《胡迪尼的秘密人生:美国第一超级英雄的成长》中的观点,将胡迪尼塑造成在20世纪初以魔术巡演为掩护,为英美情报机构效力的双料间谍。尽管尘封的历史尚无法对此推测予以肯定,但把间谍这个身份融入到伟大魔术师胡迪尼的身上,无疑是顺理成章且令人兴奋的。
同时,胡迪尼的特殊经历使得《福尔摩斯》的创作者柯南·道尔爵士、查理·卓别林、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妖僧”拉斯普廷等历史风云人物相继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剧中。对于我等观众来说,能够透过胡迪尼的个人生活轨迹一窥二十世纪早期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绝对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不过,剧中胡迪尼为沙皇全家表演魔术时的破绽也是够明显的,试问助手吉姆一个人怎么能够在用望远镜观察安娜斯塔西娅公主拉拽绳子的同时又无比精准地用狙击枪射中克林姆林宫的钟呢?
1926年,时年52岁的胡迪尼的下腹部突然受到攻击,最终死于因盲肠破裂而引发的腹膜炎。虽谢世已久,但他在魔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超越。时值大师诞辰140周年,这部两集的迷你剧饱含致敬之意,但终归篇幅单薄,难以窥斑见豹。不过,在“The Great Houdini”精彩至极的一生的映照之下,任何诠释与演绎恐怕都只能是墙上的光影,始终无法与太阳本身争辉夺彩吧。
《胡迪尼》影评(四):胡迪尼的一生
胡迪尼创造奇迹,却不相信奇迹。天赋异禀,却得到了他最好的归宿。如他所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他从不惧怕死亡,确信这是通往逃脱和救赎之路。命定之路,命若琴弦,命若枷锁,他挣脱了真实的钢铁枷锁,却一直无法挣脱心里的枷锁,对爱人隐瞒的痛苦,对母亲的感恩和无法尽忠。
这不是一部脸谱化的传记,或多或少,一定有所演绎,但人生本就是一出表演,胡迪尼是戏子,布洛特亦是戏子。区别是舞台有多大,思绪有多远。至少,在片中所现的,是一个我甘愿相信的真实的胡迪尼。
最后,致礼,布洛特!
《胡迪尼》影评(五):当老外看《三国演义》
在我们国家,作为魔术师,哈利·胡迪尼的名气可能还没有大卫·科波菲尔,杰伊·桑奇,克里斯·安吉尔等来的高,当然跟刘谦更没得比。但在西方世界,胡迪尼的名字是魔术领域的标杆、品牌、代言人以及文化象征,请一个对魔术一窍不通的人说一个魔术师的名字,百分之九十九他会说出胡迪尼。不妨做个类比,请我国不谙体育的同胞说个拳王的名字,他多半会说,阿里或者泰森,这就是超出本领域的文化影响力。
月初看到这部迷你剧的预告时,我兴奋的不行,看过无数多欧美同行对他的顶礼膜拜后,我太想看看这个传奇魔术师的传记故事。就好像一个多次目睹中国电影里拜关帝的老外,终于要看《三国演义》了。即使作为迷你剧,这部剧的篇幅也是很短的,有效片长大约两个半小时。整体来看,大牌的卡司,考究的制作,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节奏,技法娴熟,完成度很高,当一部电影来看也不为过。
开头零碎而浮光掠影交代了胡迪尼的童年时期,主要聚焦在他成名后的辉煌岁月直到逝世,不时与历史事件和人物发生交错。胡迪尼受雇英美情报局,借着巡回表演的掩护充当间谍,德皇是他的座上宾,俄国皇室为他的表演集体屈膝,大革命后下落成迷的安娜斯塔西娅公主当了一回他的助手,他还与著名的妖僧拉斯普汀交锋并优雅胜出。晚年他与柯南道尔成为至交又反目成仇,导火索是柯南道尔晚年信仰的通灵术。其实我特想看胡迪尼能否在华尔街崩溃时创造奇迹,可惜他死于经济泡沫最浓稠的年代。
虽然是传记剧,各种挑逗好奇心的魔术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从大型广场表演、即兴近景到催眠幻术,风格各异的表演贯穿了胡迪尼的一生,但他最擅长、最痴迷也最为世人知晓的还是逃脱术,从牢不可破的锁链和封闭空间脱身,伴随着溺水、窒息和被炮弹撕成碎片等各种生命危险。他的秘诀是开锁小道具,通常是狭长的金属,藏匿手法一次比一次巧妙,通过电脑特效,剧中洞现在狭窄的缝隙里拨动精密的机关,提醒你这么一门多么考验耐心的手艺。多次先表演再解谜的叙述结构,有一种偷盗片的智力愉悦,之后还真上演了一段偷保险箱的戏码,伴之以调侃意味的倒叙,是最惊险也最潇洒的一段。如果你想学点魔术技巧,本剧没什么可教你的,揭破的都是入门者耳熟能详的把戏;另一方面,真正的秘密又被掩盖起来,比如水箱逃脱,大象消失。
受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影娱乐的冲击,胡迪尼的表演一度萧条不振,但他很快意识到,这并不代表魔术的魅力减退。在表现大众厌倦的时候,他表演的是一个精彩程度不如以前的水桶脱身,其保守和老套程度,别说那年代的观众,连我也要厌倦了。魔术的奥义在于始终领先潮流,试看当下人气不坠的魔术巨星哪个不是年年推出新节目的。其实胡迪尼的表演已经证明,魔术可以兼具惊险片,科幻片,恐怖片,喜剧片的魅力,是当时的黑白默片所无法比拟的。自他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之后,人气不再是困扰,最后胡迪尼甚至终于懂得用电影造势,巩固自己的光环。
胡迪尼在晚年(其实也就是四五十岁的中年时代)化身打击灵媒的愤怒斗士,这并非出于弘扬科学精神,也不是同情受骗者的侠义之举,而是满腔期待破灭后的报复行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悔恨,是忙于演艺,未能尽孝,母亲就已逝世。他渴望对此有所弥补,但在不断带给别人奇迹的同时,无法制造自己需要的奇迹——贯通阴阳界。他孤注一掷投向通灵人士,讽刺的是,由于精通诡计骗术,没有一个灵媒可以瞒得过他,即使他已经主动选择去相信。这种愿望落空最终化作了满腔怒火,让他对这群江湖骗子公然宣战,不惜与好友柯南道尔决裂,此举也间接导致了他生命的终结。胡迪尼死在医院,但对他来说,在台上不支倒下那一刻,他的生命已经画上句号;他因魔术而生,也为魔术而死。胡迪尼的葬礼排场不亚于李小龙、肯尼迪、迈克尔·杰克逊等举世名流,可见他在公众心中的地位。胡迪尼在事业鼎盛时谢幕人生,使他几十年来不断受到超规格的缅怀,也被不断神话,但看完全剧不得不认同,他的崇高地位、传奇声名,名至实归。(文/方聿南)
《胡迪尼》影评(六):不怕死的逃脱大师胡迪尼
胡迪尼是谁?本片可以帮助观众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爱冒险的逃脱大师,另外还有点恋母情结。
剧中的魔术部分的确让人眼界大开,穿墙、密封水箱,还有冰天雪地里从大桥一跃而下,非常精彩,同时本片还不吝啬的揭露了魔术的秘密,满足了观众极大的好奇心。我们由衷的赞叹这位大师的杰出才华!
在人物塑造方面,我认为艾德里安·布洛迪的表演绝对值得点个赞,他将胡迪尼的永不停歇的斗士精神演绎的栩栩如生,而时不时展露身材也是让观众大饱眼福。可以说,这也是这几年来布洛迪表现较为出色的一次。
由于是人物传记,本片的介绍比较全面且对一些传说也给出了解释:蜻蜓点水式的童年回顾、魔术事业一次次的登峰造极、穿插了几段间谍情节,而后又致力于与灵媒的斗争,可以说胡尼迪的一生是传奇而又伟大的。
我认为本片略有不足的是胡迪尼的人物性格塑造比较单薄、不够饱满。镜头中,他的心永远在骚动,他视死如归。无论是在台上还是生活中,他都像是个明星,闪闪发光。一次次的炫技,让我们只记住了他是个魔术师,但对于他生活中的、普通人那一面涉及太少。片中花了较大的笔墨去描述胡尼迪因为感激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而对母亲非常好,以至于我有种错觉:胡尼迪似乎从未成长,他永远停留在小时候赚钱后第一时间给妈妈、向妈妈撒娇的时光。
总之,本片整体不错,稍欠火候。
《胡迪尼》影评(七):就是喜欢,就是好看,就是五星!
- [ ] Everyone is escaping,thanks for you to let me know what I am escaping all the time.
ow I face it and fight it,year's approve.
Thanks for appearing in the begining of 2016.
The Great Houdini.
- [ ] 人死前的最后一刻会很快闪过你的一生,都是唯有母亲,在那最后一刻指引你走向光明。
胡迪尼对母亲的爱胜过了一切,得知母亲死讯那一刻他的晕倒真的让我心被紧紧揪了起来。
妈妈,我想你了。是不是太煽情了
《胡迪尼》影评(八):《胡迪尼》:骗术大师的一生
魔术这种让人着迷的小把戏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感叹与惊讶,不但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更给我们带来了匪夷所思的逻辑思考,当然,一旦拆穿了其中的玄机,神秘感就荡然无存。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伟大的魔术师兼逃脱大师胡迪尼的一生,故事简明扼要的为我们点开了这位艺术大师成就一生的转折点与闪光点,虽然电影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大师人物本身所带给人的那种认知与意义,却深化了作为一个电影人物被塑造成有血有肉贴近生活的普通人的思想,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师人物,更像是在表达对整个人物情感的一种描述,将真正作为一个挣扎在社会里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至于人物生平的表达,更像是一种娱乐片的描述,给我们提供出来的影像就是活脱脱的一个魔术世界的探索秀,电影性质从人物传记向娱乐电影的转变,少了很多死板严肃的说教,多了许多值得人们喧嚣娱乐的乐趣。从电影里,让我们感觉出了其实在伟大的魔术也是一种欺骗人的伎俩,只是在整个过程当中融入了巧妙的智慧,根本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存在,有的只是想尽办法的去掩盖与迷惑事实的真相来达到一种瞒天过海的目的,能够借助一种令人忽略细节的障眼法,而成就了一种伟大艺术表演的价值,所以电影想要表达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智慧创造出了奇迹,而不是一个人的成就带给了他的魔力。
电影分为上下两部,分别讲述了胡迪尼是怎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魔术师和他功成名就以后的人生路,我们很清晰的了解到电影借助人物本身所具有特点与色彩,渲染出来了一种娱乐气氛,让观众欣赏魔术的同时来发现人物本身的人生事迹,这也加深了电影作为传记片去引导观众了解与激发对电影人物的兴趣与喜爱,也让整个电影人物的塑造,产生了积极有效推进作用。电影在感情线的设置上也直接的描绘出了男女主角之间的爱的伟大,虽然没有怎么去营造浪漫坚定的爱情空间,却通过对魔术的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感情表现,来表达出来了爱在两个人之间的联系,当然,感情戏也是电影的一大看点,电影用一种一笔带过轻描淡写的方式去引导感情在影片之中的爆发,用一种较为细腻且容易发现又容易隐藏的手段来制造电影的情感戏份,电影不止是在人物的塑造上去模仿真实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对情感戏的捕捉来反衬出人物角色的真实。当然,每个伟大人物的诞生都少不了遭受一些磨难,电影截取了很多戏份来表达出一种近乎玩命的去创造一份生命的奇迹,游走在生命线附近徘徊的挣扎,来博取事业与人生的成功,那一份艰辛与痛苦足以表达出作为一个大师所承受的付出与艰辛。电影还是用一种颇为轻松的方式去进行剧情的开展,那种不紧不慢有如电视剧一样的情节拉近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且电影对于人物的塑造还是尽情的释放每个演员自身的性格与特点,让角色身上填满了演员自身所带有的性格与光芒,从而更为贴近人们对人物角色的欣赏,满足了电影在整个气氛营造上的平易近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人生就是一种时间的经历,有起有伏,在时间的流逝中,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引导着人们去忘掉旧事物。艾德里安.布罗迪所扮演的魔术大师胡迪尼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大师是怎么勇斗自己的生活,他充满智慧的去处理,去适应时代的变化,更以一种不断开拓创新的姿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崇拜的偶像而改变自己的信仰,甚至不惜揭穿存在的假象来为世界证明真相,那种可歌可敬的勇士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电影的亮点除了为我们展现出来了诸多精彩的逃脱魔术之外,女主角克里斯汀.康诺利的表演堪称亮眼,虽说电影里的她并没有主导太多的戏份,不过她用表情来表达出来的感情却有的没的让人感觉出一丝精彩,电影里的那一丝纠结挣扎的情感氛围完全被她一个人所掌控,虽然没有充分的营造出一个主题明确的感情主张,那流光溢彩的表演也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
电影带给我们了很多争议,以至于促使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看待电影里所出现的伟大人物,可是说白了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对待自己的信仰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魔术大师胡迪尼对于揭穿通灵的骗局,从电影里我们认为他是想要真正能够和自己去世的母亲进行交流,却一次次的上当受骗让他走上了打假揭穿真相的道路,而反过来说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一次次想尽办法能够成功博取世人的关注,其中的奥秘又有谁人能够说的清楚?
《胡迪尼》影评(九):will wonders never cease!
布洛迪那么瘦长的脸掉着两大眼带,居然有这健壮好身材,但总感觉跟脸不太配呢。。
老婆挺漂亮,为嫁给贫寒犹太籍男主不惜被赶出家门,与男主一起巡演。不知有多少女孩会幻想着与恋人浪迹天涯?在你手掌心上让漂浮起来的折纸变成小鸟儿,真诚而突然的单膝求婚,再配上的恳求式八字形浓眉大眼,最重要的是他的心上已经插着属于你的爱神之箭,傻子才会say no吧。啊~~还有腹肌呢!
不过,可能没有什么事是永远不变的,老婆开始想要稳定的家,更多的爱与关注,争吵报怨不断,一大箱子的玫瑰惊喜都没能让气氛好转。。。一般这个时候不是都会换个老婆开始又一春,奔向人生巅峰的吗?
一直以为男主被打伤的部位是胆囊,切开肚皮时还冒出绿色酱汁一样的东西,结果医生说是盲肠感染,盲肠不是在最右侧的嘛?男主被精神打击时也有打击腹部的画面,这是要说精神刺激会使病情恶化的意思嘛。。。
男主在台上表演穿墙而过时真是太可爱了,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来到后台说他相信男主有超能力时,我下巴都快吓掉了,以为是编剧胡编乱造的呢。一查百度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儿:
“到晚年时道尔开始相信唯灵论,当魔术师哈利·胡迪尼公开嘲笑“鬼魂摄影师是可笑的”,道尔甚至结束了与他的友谊。”福尔摩斯一定会感觉很受伤吧。。。哈哈。
晚年男主致力于和谎称能通灵的灵媒一较高下,其实不都属于表演嘛,只不过灵媒更像邪教组织,男主揭露通灵被报复,提早离世,不知少活了多少年。还是医生对他评价的好,他的逃生艺术是假的,但是他对逃生艺术的热爱,给人们的鼓舞、希望,是绝对真实。
will wonders never cease!
《胡迪尼》影评(十):《胡迪尼》: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魔术师不是魔术师,而是演魔术师的那个人”,当年幼的胡迪尼在前辈魔术师的书里看到这句话时,立马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禅宗总说顿悟,在那一刹那间,胡迪尼也顿悟了,从此世间多了一位伟大的魔术师——或者说,一位伟大的舞台表演艺术家。
在历史频道(The History Channel)出品的迷你剧《胡迪尼》里,奥斯卡影帝艾德里安•布罗迪使劲浑身解数,飞天遁地无所不用其极,按照时间顺序在荧屏上成功复现了这位伟大魔术师的一生——严格的说,“魔术师”这个称呼会让胡迪尼不开心,他坚持被称为“逃脱艺术家”而非“魔术师”。众所周知,20世纪是一个大众传媒蓬勃兴起的时代,传统的剧场表演很难在报纸、电影等新兴媒介上找到一席之地(剧中有一幕就是胡迪尼在表演时大声挑战卓别林),所以胡迪尼从内到外都对魔术表演做出了大胆的变革,而除了艺高人胆大的逃生设计之外,最重要的还在于他对自己魔术表演的系统VI包装:突出表现为他品牌包装的统一性、独特性,从向法国前辈致敬的艺名“哈利•胡迪尼”,到贯穿始终的“逃生术”表演(胡迪尼常常把表演放在室外的地标处,借以引起民众和现代媒体的广泛关注),胡迪尼处处在给现代媒介制造着爆炸性的话题,而且胡迪尼很善于利用名人效应,给德皇、沙皇等人的表演,进一步夯实了他在全世界的知名度。
魔术(逃生术)都是假的,《胡迪尼》不厌其烦的展现了胡迪尼设计的各种机关道具,颇有点“魔术揭秘”的意味。不过胡迪尼本人的生活很丰富多彩,绝不仅是个简单的魔术师。美国政府早就看上了他在欧洲巡回表演、接触各国达官贵人的优势,把他发展成了间谍——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过有资料显示胡迪尼可能是双面甚至多面间谍)。
胡迪尼的出身比较贫寒,他生在布达佩斯(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14岁时跟随全家移民美国,父亲是位拉比(犹太教士),一直无法融入美国文化,到美国多年还是操一口德语(意地绪语),而且早早就撒手人寰,留下胡迪尼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胡迪尼对母亲十分敬爱,他对妻子的感情远不如对母亲来得真挚,而当母亲去世后,胡迪尼几乎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中——听到这个消息,他当时就晕厥了,之后胡迪尼更是开始了他后半生的诡异生涯:这位以“欺骗”观众的为生的表演艺术家开始不遗余力的“打假”,而他的对手正是当时甚嚣尘上的“灵媒”、“通灵术”。
胡迪尼最知名的“通灵术”打假对手是柯南•道尔爵士,后者当时已经因创作出《福尔摩斯》系列小说而享誉世界,不过这位大名鼎鼎的推理小说作家却在儿子去世后开始笃信并在全世界推广“通灵术”(道尔的妻子也是一位“灵媒”,宣称能跟死去的人沟通,道尔本人则坚信自己由此能跟死去的儿子联系,甚至认为胡迪尼其实也掌握了“通灵术”),不过同样是思念死去的亲人,胡迪尼在接触了一圈世界知名的“灵媒”后,发现这群人不过都是骗子,她们根本不能真让母亲跟自己建立联系——感觉被骗的胡迪尼怒不可遏,由此开始了在全世界巡回打假的历程,而在胡迪尼这位精通“骗术”的老前辈面前,那些骗子界的“后起之秀”几乎不堪一击。
打假也让胡迪尼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跟道尔爵士的友谊毁于一旦姑且不提,更让他在全世界树敌颇多——这可是砸了不少人的饭碗,胡迪尼最后的去世,也被普遍认为跟这些“灵媒”的报复有关。
演了一辈子戏,真开始认真严肃的揭穿“戏剧”骗局时,胡迪尼反而命丧黄泉。或许,人生就是一场不能揭穿的戏码,不看真心,全靠演技。
(刊载于《文艺风象》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