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疯语》影评精选10篇
《暴疯语》是一部由李光耀执导,刘青云 / 黄晓明 / 方中信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暴疯语》影评(一):《暴疯语》:用“疯子”来为《精神卫生法》庆生!
将于2015年4月3日上映的惊悚电影《暴疯语》将在全国公映27天后迎来《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2周年的日子,而这部以精神病患者为主要人物的电影,已被列入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提名名单,这未映先火的节奏就像是在为《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2周年庆生一样,这一殊荣更像在呼唤社会各界来关注精神疾病!
“疯子”聚集向《精神卫生法》贺岁
《暴疯语》,单从片名就能看出这个电影的四大元素,那就是“暴力、疯子、疯子做的疯狂事和疯子说的疯话”。是的,没错,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范国生(刘青云 饰)患有精神疾患,因病发作,杀害妻子。后经医生周明杰(黄晓明 饰)的治疗,痊愈重返社会后又再次失控的故事。
据了解,《暴疯语》聚焦现代都市的压力病、情绪病,关注人们的精神健康,除了刘青云患有精神分裂外,方中信、薛凯琪、鲍起静和叶璇四个角色,四种情绪,各自走心。
刘青云在该片中饰演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范国生,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叶璇 饰),又被另一种人格控制怀疑妻子对他不忠,终于有一天,他精神分裂的超级严重,自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爱妻。
叶璇在该片中饰演精神分裂症患者范国生(刘青云 饰)的老婆,在片中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夫妻,其实生活中的叶璇也曾经真的患过抑郁类疾病。有消息称,叶璇担任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横店影视产业协会唯一的女副会长后,“某男星当初是已婚男士,愣是骗了叶璇说自己单身!为了当上男一号,骗的叶璇为她付出一切!”被骗色后的叶璇不仅抑郁许久。也有消息称,叶璇在电视剧《雅典娜女神》中身兼制片人、主演等多职,这部戏三个月的魔鬼训练使叶璇患上了“训前忧郁症”。
除了这对夫妻外,出演精神科大夫的黄晓明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因为该片的题材很有现实意义,他在出演该片的过程中一直很压抑,演到中间还有两天大发脾气,还莫名其妙的发神经打电话给自己的工作团队,急得他们赶到片场来偷偷探望他,黄晓明说:“那段时间真的很厌世......”
而在片中饰演黄晓明女友的薛凯琪更是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患过严重的抑郁症,她曾为自己“设计”了一百种自杀方法。
如今,《暴疯语》再将这帮“疯子”聚集起来,怕这部电影不仅会因为这么强大的阵容而“疯”起来,还有可能会因为《中国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2周年而倍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一题材的电影!
电影《暴疯语》上映27天后,也就是5月1日,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两周年的纪念日,有关于精神类疾病题材的电影在这个日子到来前上映,难免会让法律爱好者与精神病群体的关注者们发现亮点。
在影视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影视人都想拿着精神病群体来做文章,尤其在惊悚、悬疑、推理类领域,精神疾病群体往往成为一切问题的真相,也是所有观众恐惧、害怕背后的最后一张底牌。他们有的将精神病群体的症状与临床表现过度夸大、通过音效、场景、灯光以及特效来进行恶意渲染,以此强化恐怖效果,产生高票房、高收视率实现自己赢利赚钱的目的。而有的人则以关注这一群体为主,没有任何修饰,采用纪录片与传记的方式向观众来反应这一群体的世界。他们的出发点就是单纯的呼吁人们关注精神病群体而已,没有那么明显的功利心,即便是有也是以真实、客观的表达方式来反应这个群体的真实生活。
对于后者来说,我是很欣赏很敬佩的。他们的做法也是很受《精神卫生法》保护与支持的。
据山东舜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东方介绍,《精神卫生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听完律师的介绍,我不禁想问,不知道那些过度消费、故意渲染、有意丑化精神疾病的影视作品是不是侵犯了精神疾病群体的合法权宜?是不是对精神病群体有那么一点不尊重?是不是属于违法了呢?《暴疯语》会不会触碰到法律红线呢?
张玑晴神精神疾病健康咨询中心的专家表示,精神疾病患者杀死亲人的新闻常见报端、网络与电视节目中,所以电影《暴疯语》讲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杀死妻子的故事应该没有越过法律红线,但该专家强调,除了医患关系与医治方式我比较关注外,其他角度我都不太看重。
而律师、法律爱好者与法律初学者以及精神疾病群体的关注者们则都表示,想看到《暴疯语》的整体效果后再做评价!(文/常有才)
《暴疯语》影评(二):《暴疯语》正式开始前 ,阿生杀死老婆前后
《暴疯语》正式开始前 阿生杀死老婆前后
电影拍摄还是有伏笔,正式打出片名之前,这段情节算是小高潮。这类型家庭悲剧,我可能接触过一些程度比较轻的案例。这开头仍然算触目惊心。
阿生闷闷不乐坐家里,打手机问“老婆,你与别的男人野去了哪里?找工作,妈的,我不能养活你啊?给我滚回来!”
阿生自己又行尸走肉般去了游戏厅,点了一杯奶茶,自己坐那里痴痴乱想,收银员盯着他,阿生回过神,怒吼“你盯着我,干嘛?”
收银员吓一跳,“奶茶,四十八元,谢谢。”
阿生掏出纸币、硬币一大捧,砰地一声掼向桌上,几个硬币还在颤抖原地转动。
收银员瑟瑟离开后,才敢小声说:神经病。
阿生小声自言自语:哦,我发脾气就是神经病。你们发脾气就没有问题。好,都是你们对。是你们对。【自言自语之时,眼睛蒙了一层雾障】
回到家里,误以为楼下司机是来接老婆,恶狠狠盯着他。吓得那男子都身形后倾,眼神转移。
上楼,老婆恰恰收拾东西要走。
阿生堵在门口不准走。
阿生猜疑不断升级。
老婆哭着说:我只想一个人住。
阿生:一个人?分明是跟其他男人跑?
老婆:我没有。
阿生:谁说没有,我都看到啦。你不是说好要陪我一起熬吗?为什么要离开我?为什么要跟其他男人?
老婆:是不是我有其他男人,你就(放过我?)……
老婆话还没有说完,阿生就推搡并且拳打迎上去。
阿生自己也委屈哭起来:儿子回来见不到你怎么办?他说了要考大学,要考飞行员。
老婆:儿子已经去世三年了。我知道你心里难过。可是我已经接受这个现实啦。【边哭边撕碎儿子相片】,他已经回不来啦。你为什么不接受现实?
阿生:我说过要给你过好日子的。
老婆:好日子?你自己不去工作,又不准我去工作,怕我在外面找男人。家里没有钱,就去借高利贷,三天两头有人上门讨债,成天担惊受怕。这房子是我妈的,被你抵押借贷,马上就没有地方住了。我受够啦。求你放过我吧。阿生。呜呜呜呜 。
老婆还是拎着行李要走,阿生还是推搡回来。
老婆爬到地上,捡起手机。
是岳母打来,老婆尽力保持镇定,不呼唤妈妈名称,压抑自己平静下来答复妈妈:我收拾差不多了,马上下来,不要担心。
楼下那个疑似情人却是接另外的女士,两个人言笑晏晏。
阿生把老婆推到窗子边,努力扼住脖子往下压。老婆本能抓住铝合金窗户上框。阿生力气太粗暴,两人在挣扎之际,窗框整体脱裂,窗户先落地砸碎,老婆仰面朝天坠落下去,手足如溺水者乱蹬,沉闷一响,死不瞑目。
岳母恰恰乘坐出租车赶到,目睹女儿惨死,凄厉大叫,路人皆恻然。
阿生愣愣看到这结局。
警方也很快赶来现场。
一个警员赶到阿生门口,门还未锁死。
警察大叫:住手
阿生不耐烦地低声吼叫:走啊…走啊。
煤气罐爆炸。
新闻报道插入
“幸亏门窗打开通风,天然气爆炸未引发重大伤亡。但是疑犯与一名警员在事故中重度烧伤抢救。”
丧事,岳母凄凉哭泣,呼唤女儿回来。
“疑犯三年前儿子丧生,导致躁郁型人格障碍,一直为进行心理治疗,导致急性精神分裂,法院判处无限期入院治疗。”
【正式打出片名《暴疯语》】
涂书心得
开篇十分钟的影像,我大约一小时字斟句酌才写完。真正做到全程悬浮均等注意地观察 患者的言谈内容,可能更加耗费精力。我看电影一般是做笔记的,这部电影我看过两遍,对于主角周医生有过大致框架分析,的确能够引发我很深共情。虽然我做了笔记,但是写作上述开篇十分钟片花,我仅仅凭借记忆拼凑,已经是意识在运作。下周二,我会陪一位前辈再看这电影,再看看这前辈点拨下,能够看出什么新内容。
《暴疯语》影评(三):其实对精神病早已改观
电影最后出来的一段外国人的话的确很体现导演的情怀,也说了一句导演想说的话。
其实在看这本电影前,我就在 没关系是爱情 看里面对精神病改观了,因为随着一集一集的内容出现突然就觉得其实如果有病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就是一个普通的病痛但是还要承受别人的眼光,真的很可怜,如果说有一个充分地认识的话,精神病其实是可以治愈的,只要不再发病,虽然我们谁都不能保证但是,是个人也应该被尊重。
就这部电影来说我还是能猜到一点东西,导演导的也挺用心的,只是没有说的那么邪乎,其实还是很正规的叙述视角。
评价一下演员的话,我觉得刘青云演的不错,当然小明哥作为真正男一号也是不错的,比起一些爱情片,我觉得他应该多演这样的片子,这样才可以提高演技哟
《暴疯语》影评(四):精神患者,我们不懂他们的世界
如果影片按照一开始的轨迹运行,那只能说这是叙事平稳的烂片,但是作为一部可堪心理学教学典范的影片,它足以与《催眠大师》《禁闭岛》以及《爱德华大夫》相媲美。中国人对影片的结局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理想癖”或“完美癖”,所以无论是《催眠大师》还是《暴疯语》,结局总让人看到充满希望的一面,而同样是心理片的《禁闭岛》,看完以后却让人心生疑惑,精神病人的世界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只是“被变好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谓的“正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问题,但这还不足以构成“病”,影片选取了精神病领域非常敏感的一个区域——精神分裂,这几乎是精神问题里最致命的。精神患者的世界,我们不能理解,也进入不了,我们对“正常”这个东西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规范与标准,只是,无论多不正常,至少要做到不反人类、反社会才行,一旦出现了对周围环境做出破坏性的举动,精神患者就会被立案纠治。
也许很多人会质疑,为何这么纯粹的港片要找一个大陆人来演主角,最重要的是这个人还是黄教主,可是无论如何,在此片中完美看到了黄教主为影片做出的努力,他不再是那个人人诟骂的“装B”派,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实力派了。自从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走向低迷,很多香港从事电影行业的人都开始做起了“北漂”,这其实是香港与大陆文化交汇融合的一个契机,也是真正的大陆艺人与香港艺人的巅峰对决。
虽然影片中有不少雕琢痕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新一代的香港青年新锐导演,李光耀一出手便拿出这样的成绩,也着实令人感到惊叹。锤炼了5年之久的影片,到如今终于破土而出,这不仅为日后的心理教学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影片教材,也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精神患者的生活状态。
就像艾滋病毒一样,曾经这些患者饱受歧视,但就像影片结尾说的:”精神疾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的头上,谁也无法躲避。虽然是永远的不幸,但不比其他疾病来得更罪恶和丢脸。“
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跌跌撞撞太久,活在自己制造的幻象里,但有一天他们终会回到我们的世界,与我们开始同样的生活。那就像是一场梦,我们谁都不能理解,我们谁也无法进入,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看清梦里的自己的样子。
《暴疯语》影评(五):你有没有在把自己往弄崩溃的路上逼了?
两个演技派中年男人撑起来的一部电影,是继去年《催眠大师》后感觉很不错的一部国产电影。
论演技觉得还是刘青云完胜了,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入木三分,黄晓明还是略逊些。
看这部电影前给5组发了一篇和目前幸福课相关的文章《任何一只狗都能弄崩溃》,之后看了这部电影更有同感。
其实影片中的黄晓明饰演的医生就是自己把自己弄崩溃的,不断让自己去承受压力,而且他内心超级自卑脆弱而表现出来超级自负固执,外在和内在的强烈不一致性,一旦外界压力超过他所能承受时,于是最后导致了精神分裂。
我想这部电影看后其实都可以思考下:你有没有在把自己往弄崩溃的路上逼了?
《暴疯语》影评(六):看完这个片可以放心大胆地得精神病了
暴疯语 (2014)
导演: 李光耀
编剧: 李光耀 / 吕冠南 / 尔冬升
主演: 刘青云 / 黄晓明 / 方中信 / 薛凯琪 / 鲍起静
类型: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5-04-03(中国大陆) / 2014-11-19(台北金马影展)
片长: 99分钟
又名: Insanity
IMDb链接: tt4305562
一开始看影片资料我大惊失色,新加坡国父拍电影了?后来发现是两个人,舒了一口气。
如果国父拍出这种电影来,我想新加坡国民会伤心的。
其实这个片子对大陆观众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我们这里的精神病人都在政府机关里,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宣布政府办公大楼是精神病院,但因为枪在病人手里,所以我们不仅不能这么做,还只能对病人的拳打脚踢、奸淫掳掠逆来顺受。
别以为我在说笑,精神病的症状:语无伦次,强迫思考,神经敏感,缺乏自信,情绪暴躁起来容易打人杀人,我们的政府官员不都是这样的吗?当然还有一点没包含在内:爱交欢。
另外,按照本片的剧情,延安市洛川县那个把孩子往死里打的狗杂碎一旦判定有精神病,是免受惩罚的,不仅在不讲法的大陆如此,在讲法的香港也是这样。悲哀。
剧情一直是华语电影的硬伤,这个电影也不搞特殊化。一个失职的精神病院院长把一个由于自己的失职没能治好的精神病患者推选为下一任院长,这算什么嘛。我曾经以为这种事只会在世袭制的中国官场发生,没想到香港的精神病院也存在这种乱象。
从『巴士夜话』那段开始往后直到影片结束,都是黄晓明一个人的故事,所以这大半部电影都是为了让教主过足演戏的瘾,至于剧情,一眼望到底了。片尾教主神秘兮兮地要大牛哥凑过来告诉他一个秘密,我还以为是什么惊天大逆转,结果……我早就知道了。大牛哥的表情好像也没什么情绪波动,可能也早知道了。所以当时我就觉得,导演太坏了,他让教主一本正经的演一个逗比。
影片结束的时候特意用黑底白字告诉我们得了精神病别慌张,就跟感冒发烧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以为讲述者是精神病学界哪位大佬,结果是个精神人说的。这算什么嘛。
后来想想,如果这是知名医疗机构的荣誉病友说的,那也未尝不可,结果网上查遍了都查不到这个格莱斯科皇室精神病院,导演,这医院你造出来的吧?
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一部由神经病拍出来的精神病电影。
——————————
欢迎搜索并关注订阅号『野评人』,在这里我们嘲笑烂片,推荐好片。
《暴疯语》影评(七):要学会自己释放压力
这是一部讲述精神病患者生活的片子。看到周明杰把范国生关起来治疗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催眠大师》这部电影,当时就觉得应该比较类似,最终被治疗的应该是周明杰自己。事实的确如此,从小就要强、不服人的黄晓明,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世 20 多年,不愿让人看到自己的弱点也不愿让人看到自己失败,最终因为范国生的问题导致自己的精神分裂病情加深。其实,影片之前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周明杰的爆发做铺垫,在剧情的安排上还是不错的,但整体的感觉来讲,这还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片子。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的调节、释放,毕竟,我们是要快乐的生活下去的!~
《暴疯语》影评(八):此片关键词“药吃了吗”
最近内心暖春回流,看港片
暴疯语,额,支线的表现力撑不起反逆转的构架。
对待电影,我个人喜好是,讲好一个故事,那就是合格的,,较狭隘的人物发展空间往往很考验角色之间摩擦下的冲击力,语言冷暴力更比肢体暴力火花要生猛,教主与刘青云的台词对白,好似情意绵绵剑,关键只让我记住那句“药吃了吗”,此野蛮的台词君,彪悍撑起该片主题旋律;医生与病人,救治与被治理的人物关系。
剧情主线发展的僵硬乏味,毫无爆点,好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内心却放不下最近泛滥的爱港片之,在看到黄教主断片样的反常态,是滴,要开始逆转嘞,拥有救赎权的医生转换成需要被救治的病者,过程是无味滴,木有爆点滴,教主和刘青云的对白毫不尖锐,不装牛角尖,乖乖的攻守通体的台词对白,闻到的味道不是冲突冷腥的语言暴力,而是浓浓的一股社会新闻实事煲出的心灵鸡汤味。
唯一让我慎得慌的是,范国生他岳母,戏份一小撮,站在阴冷角落,一个怨恨杀死自己女儿的女婿的老阿婆形象,让画面分分钟穿梭成80年代的老港鬼片。
黄教主那个发型,是带头套了吗,为毛总我感觉教主只要重重的甩一下头,那头套就会甩进大汤碗里~
通常内地与香港交姌的电影合作物,其八卦谈资可比片子本身出彩些~
《暴疯语》影评(九):不错的片子
撇开演技来说,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片开头故事情节看得人很紧张,以为什么杀人案恐怖片,没想到是精神片。看完后突然觉得每个人都有精神病吖,只是大小,发生频率的问题,例如突然不可理喻的在公共场所大叫之类的行为,也可以看作精神病。 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正常人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病?哈哈哈哈这跟我没有醉到道理一样,你问喝醉的人,醉了没有,他会说没醉这时候你就会说通常说没醉的都是醉的,那么如果真的没有喝醉的人,他一样会说我没醉啊。
第二个观后感就是,无论是出了院神经病患者还是出了监狱的犯人,都会被贴上它是神经病、它是犯人的标签,即使他病愈了,改邪归正了,众人都会认为他就是那样的人,譬如改邪归正的犯人跟他人发生争吵,是他人有错在先,并且动手打人,犯人在忍无可忍情况下出于自卫打伤了对方,其他不知情的人第一时间肯定会认为犯人又犯事了,是他动手伤人。会默认犯人又犯事了,精神病患者正常的大声说话,会被认为病情又复发了。看到刘青云杀了吸毒者,黄晓明也第一时间认为刘青云病情复发了,而不是听刘青云说这真的是个意外。
《暴疯语》影评(十):精神病能不能被治好?
原以为刘青云出演,这应该是一部关于警匪破解密码的片子,结果有点像《搏击俱乐部》。在没有提前看剧透的情况下,这剧情还是挺意外的,中间有两次反转,一次是在意料之中的,后面一次在意料之外的。先不说演技和逻辑有bug的地方。
最近刚看过很火的那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对精神病想象力的疯狂叹为观止,有些特例,不能用常规的精神病来解释了,也许他们的思维真的到过另外一个世界,也未可知,佩服作者“朝生暮死”的能力,能忘记昨天,每天都重新开始。总的来说,精神病人的世界观、看待事物和角度与常人完全不一样,主要是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出了问题,之所以发病,是受到了压力或者刺激,导致脑中出现了另外一个声音或者出现幻觉。
回到剧情,刘青云其实只是因为生活失望导致躁郁症,误解了叶璇出轨,才失手杀了她,躁郁症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治疗的。结果被医院判定成了精神病,这就被贴上了永远的标签,社会对这类人群带有深深的歧视,有的时候做常规的事情也会被当作有病的,到底什么样才算是被治好了,精神医学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即使没有完全被治好,那至少出院的时候应当具有自控能力,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不影响正常生活。
剧情上,刘青云确实已经恢复正常,具备了出院的条件。因为他爱他的老婆,所以之后的生活是内心的愧疚感如影随形,而又无奈丈母娘怀恨在心,一直跟踪他,又故意刺激他说叶璇死的时候已经怀孕,才导致他想自杀。一个人孤苦伶仃,还要被社会歧视,轻生也可以理解,但是并不是真的想死,因为第一他准备跳楼的时候还接了医生的电话,告诉情况,第二在吸毒者推他的时候没有绝望到直接跳下去,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这种愧疚感。
而黄晓明医生,这演技不提了,一直在装逼,丝毫没有一个背负着故事并且城府很深资深医生的感觉。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能也跟妈妈的死有关,自己成了孤儿,所以任何事情都想做得更好做得完美,才不被人看不起。然后,顺理成章地为了弄明白妈妈为什么死,所以修了精神病医学专业,还发表了精神病的遗传论,上学时是好好学生,特别优秀,到工作以后遇到压力时的承受能力自然就低,加上亲密的导师院长说他放出院的病人,就要负责任,压力山大的。刘青云的事情是个刺激点,特别怕媒体,怕被人说是他的责任放出去一个杀人犯,但是这一点跟实际生活中的完美主义又不一样,现实中的一些追求完美业绩的领导应该是压根不会放这种病人出去的,因为出事情的风险太大了。周明杰意外杀死了吸毒者刺激了他,如果不杀死也撇不清干系了,脑子里就出现了分身范国生。随着,周后背湿了,出现了一对来看病的母女,这个时候他就已经病了。
周明杰把范国生关起来治病,到逃出来密室这一段是最精彩的。先以为周其实是个变态,后面大家找范找不到结果在医院院长这里。但随后的治疗过程中,范在看精神病医学的书就知道可能要被反治疗,像《催眠大师》一样。范突然清醒,邪魅一笑,太美妙了,镜子的用处也是很赞,正好解释一个患病的精神病医生如何自己治疗自己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精神分裂的主体意识到有病,要把副体治好,而副体也很强大,要反过来治疗主体,就算其中一个在虚拟意义上被治好了,那能说病人被治好了么?其实我认为并没有,主体被治好,副体依然存在,除非消灭副体。周虽然刺了自己的副体,但是电影没有交代副体是否真的被消灭。
最后看到周医生穿着病服,突然感觉前面的那些剧情都不重要了。剧情的bug,为什么丈母娘像个疯子一样跟着范?这好像有点多余。为什么院长死后周做了院长?是他野心膨胀,幻想出来的吗?因为后面薛凯琪和方正中打电话的时候说,他一定在院长那里,说明院长还活着。而前面,周刚刚准备闭关的时候,薛凯琪似乎不知道这个房间的存在。周的病历就在院长的书房里,那么厚一沓,为什么还要说他隐瞒了二十年,不是有院长帮他治病吗?
电影虽然不够完美,但是我想说的是,精神分裂很难治愈的,如果病人精神力量足够强大,可以像《美丽心灵》那样,淡定接受另外一个如影随形的副体存在,努力不受影响,不听他说什么,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一个深渊,往下看会眩晕,要往上看,精神病人只是对世界的感知跟我们不一样,保持距离,但不要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