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10篇

2018-05-08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10篇

  《生命如此美好》是一部由马切伊·佩普日察执导,大卫·奥格尼克 / 多萝塔·科拉克 / 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一):生命如此美好

  有人从中看出正能量,有人只看到它的消极面;然而,无论故事怎么讲,如果只是平铺直述主人公的艰难,这部电影也很难称得上上乘之作。编导似乎深谙此道,所以,在叙事结构安排上,发生主人公马特乌斯(Mateusz)身上的好事坏事总是交替进行的,虽然我们可以说这已凸显了某种人生意涵:美好总伴随着丑恶,有幸福也就会有痛苦,但若仅此而已,那本故事必有强灌心灵鸡汤之嫌。事实上,本片最终给观众的感觉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影片展现的虽是马特乌斯的人生,但折射的却是人性光辉与幽黯,而达此目的并使本片品味提升关键就是人们对脑瘫病人常识:他们犹如一株蔬菜,对现实一无所知;这就好比一幅天然的“无知之幕”,让此幕之前的各色人等尽显他们的真实意图行为,人性就于这种“真实”中展现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二):命运不可琢磨 但生活如此美好

  即使一次次被劝面对现实,他的母亲也不曾怀疑过他。“我要是能懂你该多好”,这不仅是母亲的心愿,更是他的渴望

  “人们总以为星星静止不动的,但其实并不是,他们像疯子一样不停在动,只是我们地球上的人以为他是静止的。”他的父亲懂得他的内心,并用行动教会他永不放弃,教会他一个男人不满时候拍案而起

  天生脑瘫的马特乌斯用了26年终于证明自己不是一棵蔬菜。他拥有感情、拥有思维,他在窗边观察这个世界,他用哀嚎让人走近他的世界。

  即使曾被嫌弃、曾被误解、曾被利用、曾被抛弃、曾被敲掉牙齿,他依然拥有过理解、懂得、祝福信任关爱

  命运不可琢磨,但《生命如此美好》。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三):生命如此美好

  如果你的生命重来一次,并且上帝之手安排了这样的命运给你:

  先天性残障,肢体扭曲,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立,言语功能丧失。

  试想一下,未来生活里你将会面对的是什么?如何面对?

  Mateusz一出生就被注定是这样的命运,他,用了三十年证明自己不是一颗蔬菜。

  死亡。不能站立,不能吃饭,不能自立,不能言语,不能被理解,不能靠自己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而当所有人把他当一个没有心智傻子时,他是否考虑过生命的意义,是否考虑过死亡。他不是霍金,因为他一出生就注定如此。死亡,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该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会让人敢于面对死神。大多数人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而每一个太阳升起的黎明又何必需要人们有这样的勇气呢,说再多的生存死亡意义虚无,都抵不过恒久自然法则。但有时候,就是不会突然的忆起原来生命终有消逝的一天……

  爱。姐姐妈妈抱怨说,妈妈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可是本已如此不幸的人如果再失去家人唯一的爱,他该如何继续面对下去?人性的自私有时候会让人感受不到对不幸者的同情、理解和爱。

  爸爸。一个为他做轮椅的爸爸,一个陪他看烟火的爸爸。当需要对外界的人们发声时,握紧拳头,狠狠的敲打桌子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是爸爸教给他的。影片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每每都会有所触动。当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他在用一种更坚决方法来表达自己。意见需要被提出,态度需要被表达,立场需要被坚定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言语与否又何关紧要呢。

  两个女人。在他的前三十年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女人,一个遭受着家庭暴力,一个母亲去世父亲另有新欢。她们两个都一个共性,都有着不幸的遭遇。是不是只有不幸的人才会去试图接近、帮助、理解不幸的人呢?是为了那份同样的不幸而试图去帮助和照顾,还是只是为了在更不幸的人们身上寻求安慰?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四):认真的生活

  好几个男主和他妈妈、爸爸相处时的场面湿润眼睛一家温暖平凡的人,母亲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新相信;父亲信守诺言,认真对待……亲人正常对待都为男主的成长营造一个可喜环境,姐姐也以不同方式爱着他,爱并嫉妒着,恨父母给他的超过自己关爱…… 男主不甘于误解、歧视竭尽全力证明自己,却又有自己的生活乐趣和该有的男子脾气,外界不能明白也罢,但歧视不能作罢。有正常的思想,却没有正常的躯体努力证明自己,最终也与残障人士为朋友。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晦涩难懂的艰难过程,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大部分人以不正常人的正常对待致使形成恶性循环,因循守旧,难以用新的角度去看待男主,这也是男主难以证明自己的一大牵绊

  有情感,有思想,能正常思维 ,越是这样越难以忍受残障人士般的生活,但又努力、认真得生活了下来,多看看这世界,多看看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也为证明自己。

  多不容易的生活,而自己身体健全,思想却不深入马虎对待生活,态度轻浮,总有太多借口为自己开脱,也太容易经不住胜利失败的锤炼。对比男主的生活,深感羞愧,生命如此美好,自己应以最好的姿态去生活,而不是得过且过,贪图安逸,以奋发有为精神去生活,不要继续放纵,自律即自由

  只要你想,全世界都为你让路,认真去生活吧,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你生命里最年轻的一天,大好时光,怎可辜负,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吧。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五):生命如此美好

  讲述脑瘫病人故事的波兰励志电影,有人从中看出正能量,有人只看到它的消极面;然而,无论故事怎么讲,如果只是平铺直述主人公的艰难,这部电影也很难称得上上乘之作。编导似乎深谙此道,所以,在叙事结构安排上,发生在主人公马特乌斯身上的好事和坏事总是交替进行的,虽然我们可以说这已凸显了某种人生意涵:美好总伴随着丑恶,有幸福也就会有痛苦,但若仅此而已,那本故事必有强灌心灵鸡汤之嫌。事实上,本片最终给观众的感觉并非如此,原因就在于,影片展现的虽是马特乌斯的人生,但折射的却是人性的光辉与幽黯,而达此目的并使本片品味提升的关键就是人们对脑瘫病人的常识:他们犹如一株蔬菜,对现实一无所知;这就好比一幅天然的“无知之幕”,让此幕之前的各色人等尽显他们的真实意图和行为,人性就于这种“真实”中展现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六):生命如此美好 愿君珍惜 不负一世

  生命如此美好,马特乌兹这一生都在证明不是智障,不是蔬菜,不是植物,而是人,身体残疾智力正常。他有自己的喜好,情感,幽默智慧年幼幼稚以胸论女人,十分制哟。竭尽全力保护自己喜欢女孩,哪怕是做一点点的事情。遇到不喜欢的人对他说我喜欢你,自己心里默默地说我不喜欢你,幽默风趣。这一切也离不开他的爸爸妈弟弟亲人的努力。妈妈从没放弃他,一直在教他走路,跟他耐心的说任何事情;爸爸以男人的角度告诉他:如果男人生气,就要告诉别人,表达方式就是砰的一拳砸在桌子上,尽自己所能的说一切都会好的;弟弟当海军后,无论走多远,都寄回一张明信片,结尾都是哥哥如何如何。正是这些让马特乌兹没有放弃,每当他遇到困难,就说一切都会好的。

  生命如此美好,有些人注定在很久的岁月里不被理解。别人认为对的事情,未必就是好的。影片中智障中心的人以为马特乌兹吃饭老是咬到嘴,所以拔掉他四颗牙。以为他听不懂人们的谈话,就对着他做各种事情讲各种话。直到有人愿意了解他,与他建立联系。他告诉妈妈的第一句话:“我不是蔬菜,我是人。”妈妈动容,姐姐羞愧。这世上,一定有人艰难的活着,与命运与身体与自己与种种不如意抗争想当然的去帮助别人,或许也不尽然是好的。

  生命如此美好,愿君珍惜,不负一世。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七):我是人

  最近电视上有在播放一个公益广告,旁白称那些脑瘫儿童为没有思想,没有动作,没有语言的人。每次我看到这个广告,都觉得很难受,并不单单是因为对这些儿童的同情,而且因为“没有思想”这句话,总觉得听着很不舒服,看着也很刺眼。在电影里,没有思想的人就被认为是蔬菜,这种话,旁人听了都难以接受,那男主肯定是伤透了心。

  说实话,对这种人道主义关怀的电影我大多不是很感兴趣,毕竟离自己的生活太远,除了单纯的同情外很难引发共鸣。一直很想去做这些关怀中心的志愿者,但一直没有机会。国外的志愿者以及疗养院,关怀中心等机构大多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很显然还远远不够。一个志愿者,如果仅仅因为自己愿意来帮助别人,仅仅因为自己有爱心就感到骄傲的话,那是很差劲的,因为你的这种关爱很有可能是对别人的伤害。因为自己的方便,从没想过要将患者扶起来坐着吃饭,因为怕患者伤害自己,就拔去了患者的门牙,因为患者不明原因的躁动,就频繁给患者注射镇定剂,这些难道是对患者真正的帮助,真正的关爱吗?很显然不是,这些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小聪明,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过事情总是要一步一步来的,欧美这些国家关怀制度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较之我们国家,已经好太多。在我们国家,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很多家人都还只是用自己或许错误的方法在照料他们,甚至是让他们自生自灭。不知道这些有障碍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令他们满意的人道主义援助。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八):他说星星和乳房是上帝的杰作,其实他才是

  首发于[流量君]微信公众号dotammm

  Copyright ? 流量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活如此美好》I 2013

Chce Się Żyć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九):世上所有有生命力东西,都应该被尊重

  影片虽然平淡,但值得一看,比起很多激情澎湃的影片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比真实的东西更动人。男主角天生残障,26年来无法与人沟通。直到那个女老师出现,他才把憋了26年的那句话说给他母亲听,第一次对他自己的母亲表达心中的想法

  当今社会不乏像男主角这样的人,他们生而残障,但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比较幸运,我们拥有健康完整的身体,我们可以毫无障碍的表达爱恨。所以,如果你身边有像男主角这样的人,请用你健康的眼睛,耳朵嘴唇表达你的善意传递你的温暖;如果你什么也不做也没关系,但请你一定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也有感情,他们不是蔬菜(植物人),他们是人,上帝给予我们健康的体魄,不是用来伤害这些已经受了伤人的。

  《生命如此美好》观后感(十):活着

  《生命如此美好》――活着 这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一个男孩生下来残疾并不能讲话,大家都以为他像植物一样不能讲话,他几乎用了30念去证明自己,直到后来被某个医护人员发现。 电影很好,音乐很棒。色调也很棒,配上他自嘲式的幽默旁白,会有种淡淡的忧伤。 我想一切错误的开始,是年幼的时候,某个医生的误诊。 我不是一颗蔬菜,我是人 他表达这句话时候哭了,我也跟着哭了。那该是多大的悲伤!26年来,被当做一颗蔬菜,被粗暴的对待……我不知道他是怎样坚持下来,又怎样能保持思考。 或许他的父亲给他的影响很大:永不言弃!一切会变好的!还有他的母亲,一直在和他讲话,细心照顾。 然而生活带给他的悲伤多过于美好。 在他的人生中,遇到2个女子。第一次,是青春期的懵懂,第二次,有幸遇到爱情。然而每一次都给他带来了痛苦。 在他的人生中,有过2次冒险。第一次,父亲给他看绽放的星星,父亲却永远离去,年幼的他还不懂死亡。第二次,母亲因扶不动他而误伤住院,从此,他搬进了智力残疾中心。 他说,再次回到家,他很幸福,只是,那再也不是他的家了。童年,应该是他活得最幸福的时光。那个时候,父母还愿意教导他,把他当成正常的孩子。长大后,母亲老了,无法照顾。姐姐从小就讨厌他,因为他抢夺了父母的关注,自然不会温柔对他。弟弟远走,体验着他无法体验的生活。 影篇最初,他在面试去另一家中心。然后倒叙。随着时光流逝镜头回到了面试的那刻。我能看出他不想离开,故意装傻。就在医护人员推他离开的时候,面试官说了一句“他就是一个弱智”!他愤怒了,脚抵住了门,不愿离开,奋力地站起身来,我敢说那是他长大以后第一次那样尝试站起来!我很心酸。从他小时候试着向人们证明自己能理解别人开始,悲伤也就开始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死,影片中,2005年还健在,2006年却死亡。我猜是自杀。或许我比较悲观,然而,我想,或许是因为理解他的人也走了吧。又或许是,真的出于自然原因。 在最后,影篇用他的语言符号表示“生命如此美好”!是啊,生命如此美好!我想起一本书《活着》,大概活着就有希望,只有活着,才有资格去拥有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