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卒迹》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卒迹》经典影评集

2018-05-11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卒迹》经典影评集

  《卒迹》是一部由鲁坚执导,范雷 / 卢映 / 董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卒迹》影评(一):吃亏才是福,难得不糊涂

  农村题材的史诗式影片《卒迹》,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从解放土地改革至新世纪新农村建设,半个多世纪变迁现实主义影片,它以主人公李二卒从出生到成长,逐渐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的故事主线生动真实带领观众重温了新中国农村的发展简史,以及中国农民在这些年所呈现出来的物质提升思想变化

  影片再现了河南濮阳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带领全村勤劳致富的故事,而李连成的故事,也并非第一次被搬上文艺舞台,在2002年,就有以李连成为原型的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被创作,该戏曲结构紧凑表演生动,唱词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特别是其中一段“吃亏歌”,更是被国家领导人深深赞许,也成为广大群众所传唱的佳作,一时间有关“吃亏”的话题成为被讨论焦点

  与其他影视艺术作品只是摘选李连成的人生片断不同,今次电影《卒迹》,非常完整记载了以李连成为原型的农民李二卒的前半生,本片从行动和思想两个方面,将李二卒这个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刻画。从行动看, “二卒”如象棋中的“卒”一般,虽无过人本领,但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其吃苦耐劳的人生之旅,稳健踏实。从信仰看,他一直执着于“吃亏是福”的奉献精神,是他为人、为官百毒不侵的金牌铁律。

  “吃亏是福”一词,应来自于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当然,还有一句四字真言是“难得糊涂”,这八个字相辅相成,被世人传扬,即使到了现代,也有不少的条幅被挂于客厅或者办公室,以标榜清雅或者自诩无欲。当然,板桥先生的这两句,是有起因,“吃亏是福”讲为人不可太过斤斤计较,有忍有让,方有海阔天空,而“难得糊涂”则是他看穿了清官场腐败,虽奋力抗争,终不能改变大局,以至于最后辞官回乡,且当作视而不见也罢,太过较真,势必伤身伤神。

  即便在如今,“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也与官场有莫大关系,但好经都被歪嘴和尚念走了调,“吃亏是福”成了自我标榜借口,其实私下,别说吃亏了,少贪少捞一点都难受,而“难得糊涂”则成了徇私枉法的激励之辞。凡此种种,虽然不是社会普遍现象,却也成为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障碍

  再回到影片《卒迹》,其实主人公李二卒的人生闪光点,就在于他一方面信奉并践行着“吃亏是福”的人生信条,无论是日常的助人为乐,还是在新农村建设和纸厂股权分配上,总是先想着让大部分人享有实惠,为这点被家人误解,和亲人反目成仇,但却受到了广大的群众拥护,自己领导有了权威,从一名村官而言,能做到这点,是需要顶住众叛亲离的巨大压力

  “难得糊涂”在李二卒身上,并没有体现,他反倒是一个难得的“不糊涂”的好村官,从小到大,从普通村民到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心如明镜般,五里三乡的百姓都知道西庄村有这么一位特别“清亮”的人,利益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糊涂,从不厚此薄彼,也从不任人唯亲,一个如包拯般公断的村官,虽然并不多见,但却是真实的存在,他们,堪称得上是这个时代伟大的人。

  《卒迹》并没有局限于人物典型的“高大上”,而是从细微处入手,通过他的旁白讲述,掀起一幕幕的回忆,让其实骤风暴雨般的人生经历,在平静内心世界中,娓娓道来。我们相信,现实的残酷矛盾冲突,以及因得不到更多利益而导致的亲友反目,一定比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激烈数倍,但在李二卒这样一个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看过去平静如水的人的心中,面对痛苦的经历的时候,才会“难得糊涂”了。

  其实,《卒迹》更是一部励志作品。片中李二卒的故事,从大方面说,它是中国农民的史诗,从小处说,他不仅是各级村官乡官县官乃至更高的官的行为榜样,也是我们任何一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楷模,影片中他面对强权欺压,面对恶意捣乱,面对欺行霸市,面对亲友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大度,其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体会的。人不一定要有多么强大力量,但就算你仅仅是最小的一颗棋子——卒,也能靠自己努力成功将军”,取得胜利

  《卒迹》影评(二):不知足,踏奇迹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新兴的电影大国,显然农村题材电影,这一本该可以题材众多发展良好的类型片,如今已然在电影产业极速发展的今天大落后了。想起早年间的《喜盈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咱们村里的牛百岁》等诸多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农村电影,那同样也引发过一度的好评热烈关注

  近些年,能让人有些许记忆的有影响力的农村题材电影,或许只有所谓第五代的诸位大牌导演们已然是多年前的陈年之作了:《那山、那人、那狗》、《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最近的《山楂树之恋》或许也个看作是披着农村题材的外衣浪漫爱情片。

  而多年来活跃的电影频道一直用小荧屏关注着农村。新近面世的一部电影《卒迹》,虽成本比较低廉,明星不够闪亮,视角不足以称得上宏大,却通过精心的编剧成熟的导演手法,以主人公一个自幼饱受苦寒和社会变革的从农民勇于成长为村支书的“变迁”视角,以时间历史年代为轴和故事线索,展开了一幅充满了大时代气息的中国农村的变革大画卷

  中国几亿农民的庞大人口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好似象棋中的小卒,看似可有可弃,但当你忽视其的存在,在它默默无闻地步步“拱卒过河”后,同样可以做出“将军”的惊天大动作来,且足以影响一代人,创出新历史。

  《卒迹》的创意来自真人真事!主人公李二卒的原型既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这位传奇的中国农民,可谓用自己的一生见证了中国农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长达60年的剧变和发展。导演仿佛用笔法最为简朴素描画,描绘出了李二卒从出生、童年青年到中年的真实遭遇,以及其面对种种困难甚至欺凌时的隐忍和内心的成长状态。“没钱,自己去挣!没房,自己去盖!”李二卒硬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拱卒”一般的毅力,彻底从旧时代“冤种”的低洼地位里,成为全村最先致富的人家。在远近闻名贫困村里,第一个盖起了“一砖到顶”李二卒,也就是凭着“不知足”的精神,步步赶上了国家农村政策的变革潮流:从外出务工赚到第一桶金,到自建蔬菜大棚走个体经济路;从敢争村里老一的位置领导村民建企业,到股份改革促村民个个都富裕;再从实施新农村规划,到兴建“村级市”……

  有人说,“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态度,是勇气更是睿智。就是这样一个“卒”一样的普通农民,以不知足的人生态度,“拱卒”般的脚踏实地,一步步创出了属于自己,更属于广大中国农民的人生奇迹!

  《卒迹》影评(三):《卒迹》:“另类”人物的拱卒精神

  《卒迹》相当于中国农村近几十年断代史的一个缩影,村支书李二卒的“拱卒”精神,是用最朴实无华的全身心奉献外加勇往直前的踏实行动来实践出来的,在这个社会逐渐往物质至上发展之时,当大多数人随波逐流时,他坚持“吃亏是福”,反而成了另类,这个电影就是讲了一个这样的“另类”人物。

  电影前半程讲了一个“冤种”家庭乡村顽强生活的艰难史,李二卒的父母有七八个孩子,生活越是艰难,但是依然在添丁增口,这恰恰是那个时代人生存的智慧,只要能活下去,就要开枝散叶,熬过来日子就会好的,这是一种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李二卒异乡讨生活时,也备受欺负,能从逆境中不被压倒,也坚实了他的心性,如同主题曲所唱的“平凡人生也有英雄豪气,拱卒人生赢一片天地风风雨雨没有放弃”,他的天地就是靠着最顽强的坚持毅力。

  电影折射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各个阶段,其中让我印象颇深的就是建造新村的盖房过程,当李二卒提出这个主意时,我最初是不太能理解的,不仅要拆掉一些人家包括他自己的新房子,还要统一所有人的意见,这个过程甚至可能出力不讨好的,李二卒妻子因为这个与他闹别扭,甚至回了娘家。不过当村子全部建好后,看着家家户户气派的小楼,还有规划下的合理建筑布局,才明白这等于是让这个村庄完成了一次重生,不仅是外观的改变,也意味着这个村庄将有着更为合理的发展基础,是真正的造福于民的好事

  影片没有用大明星,我能够认得出来的演员也只有演过“士兵突击”的范雷,他演李二卒这个主人公,在表演上没用过于用力,而是化繁为简,演出了原生态的感觉,这种不故意去营造高大全的形象,而是用更多的细节朴实语言完善这个人物在大家眼中的形象,反而更具说服力。

  农村占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只有农村富裕起来,整个中国才可以说是走向繁荣和富强,农村要想翻天覆地的改变,除了政策上的支持,还更需要在意识形态上更加向前迈进,李二卒的“肯吃亏”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出现更多这样的人,才能起到带头的作用,很多农村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就是因为一些村干部只知道为自己敛财,甚至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期待还有更多类似《卒迹》这样的电影出现,李二卒这样的人物出现,能够唤醒人心里更多的良善,因为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公平的,好人总会有一个美好回报

  《卒迹》影评(四):喜欢真实

  喜欢真实

  握着电视遥控器在跑步机上乱按,CCTV6,正播着二卒小时候下棋的镜头,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总有年长的前辈跟我说,孩子学下棋有什么好处,他家孩子最近棋下得怎样了,于是停下来了。结果看到了剧终。

  刚开始时并不知道是一部主旋律电影,看到刚结婚时的二卒为了还上家里借的的红薯砖头(好像不是)时,到工地干活赚了大钱那一幕后,心里还嘀咕编剧最后会不会让二卒遇上个什么急流直下的反转。结果,就是一幕又一幕的“只要肯吃亏,就会有人帮”“努力就会有回报”“心里时刻装着大伙”,最后因此取得个人和事业成功的顺溜故事。

  总体上觉得很好看,因为真实,真人真事改编,这种“典型”事例放在今天,依然是“典型”。也让我看到在剧中,一个“脑袋清亮”、执行力强、将心比心的领导是怎样带领普通村民勤劳致富的。脑袋清亮,该体察时体察,该强硬时强硬,了了分明,能有这种能力的人真是天生就适合当领导。我偏爱真实和具体东西,在今天的时代里,不作,真实,特别地珍贵,无论是人,还是物。

  但作为一部电影,作为艺术表现,可以说电影的失败在于缺乏人物内心刻画,主人公几乎是没有内心挣扎的(也不是完全没,例如在工地那一幕就有)。内心矛盾和冲突在这方面的真实性可以说是不足的。但也可以了解,如果有这种带有人性弱点的内心刻画,就不利于树立人物的光辉形象,也就不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了。最后还要吐槽一下片尾的强硬凸显主题,可以说没有达到本来想要的效果,太生硬,太不真实;就像某部最近热映的主旋律电影,强硬地在片尾打出护照,还念出一段并不是在护照上的文字。主题大家其实都看明白了,就不能稍为含蓄一点么?

  希望有更多真实具体的好作品!

  《卒迹》影评(五):村干部要有过河卒的精神!

  文/芳菲小猪

  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就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基层做起。而基层最小的组织机构就是“村”。所以,虽然一个村很小,但中国大大小小的乡村连在一起,就是很大的一盘棋,也是实现“中国梦”最根源地方。正因如此,作为一个村的带头人,村干部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显然决定了这个村的面貌和发展。这也正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

  但是最近这几年,随着土地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充斥着各种利益和诱惑。因此,如今只要在新闻中看到村干部这个字眼,要么是重金摆酒超标宴请,要么是收受贿赂包养情妇,要么是贿选作弊惨遭调查,要么是涉黑伤人锒铛入狱……甚至连有些素质很高的大学生村官都不能幸免。不过,村干部显然不都是这样的,在河南的西辛庄,就有个“能吃亏”的村支书李连成,而他的事迹如今已经被改编成为电影《卒迹》登上了大银幕,成为了新时代村干部的代表先进典型。

  在《卒迹》这部电影中,由演员范雷扮演以李连成为原型塑造的村支书“李二卒”。讲述了从“二卒”出生到成为村支书并一干就是20多年的六十年间中国一个普通乡村的发展和变迁,打造出了一部堪称国内首部农民史诗的作品。从叙事手法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不过是流水账一般的平铺直叙,无非是加上了李二卒的旁白解说,把事件铺陈的直接明了

  不过,这种朴素拍摄手法也正是导演组所追求的——因为李二卒本身就是一个普通到不能普通的人,除了能干、能忍、脑子清亮,他并不比同村的子牛等人能力更强。带领一个村的人一起致富,他也不过是敢吃亏,肯吃亏,并且能拉着兄弟一起吃亏。但是,正是这种个人魅力,让村民们愿意团结在他的周围。这就好像象棋中的卒子了——一旦卒子联起手来,即便是车马炮也难破解!再加上作为领导和老师镇里、县里都能给予支持,他自己也敢于找项目,办企业,终于让原来一个熬盐的破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和富裕村。

  李二卒有句名言叫做“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所谓吃亏,就是少吃,但并不是不吃。所以通过这部电影其实反映了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那就是村干部不是不能捞钱,而是要能带领着大伙一起捞钱!就好像过河卒,在起步的时候很吃亏,只能一步一步不回头的往前拱,但是过了河之后,便可以横行天下了。

  同时,作为干部也要低调谦逊,就好像李二卒一样。总把自己摆在一个低姿态,多向人学习,能容人,能忍让。这就更像象棋中的“卒”一样了,地位可以说几乎是最低的,但是一旦与车马炮配合起来,同样有巨大的潜能和作用,成为胜局最有力的保证!而这部影片的启示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是要告诫所有的村干部,都要有过河卒的精神,低调、内敛、认准方向一往无前,这样,就能带领广大的农民群众,向着中国梦不断迈进!

  《卒迹》影评(六):《卒迹》:非一般农村“主旋律”

  y表江

  《卒迹》是一部比较特别的“主旋律”电影,看似主旋律,但塑造的人物和以往的主旋律模式主人公区别很大,张思德或者是周总理之类的人物形象都是比较“高大上”,怀抱着奉献自己的理想牺牲自我,但《卒迹》的主人公李二卒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几十年的农村发展历史里,首先要完成的是自己的生存,在自己的生存目标完成以后,他又出于最朴素的想法希望带领村民一起过上好的生活,这就是关于李二卒的《卒迹》。

  影片最大的特点是朴素、真实,从李二卒的个人成长背景说起。李二卒一家在村里非常没有地位,被称为“冤种”,类似于骂人的话,凡是村里分配什么东西,他们家永远是最末等的,村里的干部或者是干部身边的狗腿子都最爱欺负他们家的小孩。就在这种环境中展开了李二卒的个人奋斗史,其实李二卒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他“脑子清亮”,就是比别人聪明,凡事能看到别人前面,下棋下一步能看到三步,这在农村,确实就是能人了。

  但如果搁在过去,李二卒可能还是没那么容易成功,毕竟没有机会,但他的壮年期恰好也是国家在改革开放让各路能人可以自由发挥的阶段,所以李二卒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在9年里靠卖瓜卖菜赚了30几万,一次一次翻新了自己家的房子。自己家的经济上去之后,李二卒逐渐获得了村里人的认可,被民主选举为村支书的搭伙人直到担任村支书。

  李二卒的另一成功原因是,他肯吃亏。这在农村人里很罕见,他的兄弟都没有这种胸怀,在他提出将造纸厂股份分摊给村民时,都表示拒绝,并说他当官以后没沾上光也就算了,但也不能吃亏。农村人在某方面的见识狭窄制约了发展,李二卒是其中少有有远见且肯牺牲自我利益的人,所以之后才能将整个村子重新规划建设。李二卒想重新规划建设整个村子的原因也很朴素,因为他们村子自古靠晒盐存活,方圆几百里都知道他们村穷,一看见他们村的破土房就不愿意嫁闺女过来,李二卒的原话是,“没有好房就娶不上好媳妇,娶不上好媳妇就生不出好娃。”

  李二卒的有些想法并非没有农村的局限性,例如他非想将村发展成市,认为只有住在城市里才是农村人的终极梦想。其实整部电影对于过去几十年农村的发展管理有一定的反思,村里的支书就是一种比较老派的管理人,一昧执行文件反而限制农村发展,之后出现的支持李二卒工作的镇长才是比较正面的领导人物。但最后李二卒这样的人的想法还是无法跳出农村和城市在发展规模上比较的局限,从根本上说明了中国农村和城市之间长期的不平等,他无法意识到不平等的来源,只能在外观上规模上改造农村。

  《卒迹》是一部以小见大的作品,它以一个个体的奋斗史浓缩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几十年发展史,包含了很多中国特有的问题,或许值得更多人看到。

  《卒迹》影评(七):《卒迹》未至谷底只有更低

  《卒迹》在中国农村六十年变迁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小农民李二卒一步步向前拱的奋斗人生。由于李二卒最终成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所以电影也被认为是一部宣传党国正确思想的主旋律电影。尽管制片方不希望因为主旋律的标签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进而影响观众判断,减少对影片的关注。但我更认为,在绝大多数观众有着相对成熟稳重思想的情况下,略显红色的影片更应得到较大热度的关注。

  接触此类影片,普通观众可以从中对照现实与演绎,进而更加全方位的了解我们身处的环境,需要为之努力改变的状态与需要为之努力养成的环境。身处在这个社会,如果只是一味的抱怨它有多糟糕,而不从微小的事情去改变,那么这个社会的确永远不会好。另一方面,《卒迹》又是特别拍给党政机关干部看的,身为百姓的公仆理应为百姓服务,避免贪污腐败,贪赃枉法。尽管清亮的我们也很清楚,真的需要观看这部电影的干部或许不会出现在电影前面。自以为是的人生本已听不见别人一丝劝导,何况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但,别人不听,不能不做。

  《卒迹》由一位要将农村打造成城市的村干部真人真事改编而成,旨在通过该村干部看似惊天动地,实则脚踏实地的人生经历,传达出生而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影片通过做人、处事、为官三方面构建了李二卒这个角色,又通过“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传达出中国老农民朴素的生活态度。这种“未至谷底只有更低”的生活哲学,无所谓正确与否,只是符合中国国情,乱世之中最稳妥的保命哲学。

  低调做人,舍得吃苦,舍得吃亏,这套保命哲学不仅是李二卒一生为人处事的准则,更是中国老一辈太多太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过,李二卒之所以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人群中的先进、影片的主角,更在于他的“拱卒”精神。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要有理想,向着理想为之努力。随着时间流逝,有群人真的很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更多人是慢慢倦怠随波逐流。后来我发现还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没有什么雄心大志,顺着大势逐流,但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妥,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从未停留也未遇到什么大的磕绊。也许有人觉得他们只是运气好,实则是她们心镜如李二卒般清亮。

  生活艰难,李二卒边想办法去内蒙古挣钱;有机会挣钱他就不顾脸面劳累,卖命的干;干得好得到领导的升职更得到最高的薪水;赚够钱就回家盖大房子。在官场上同样如此,别人邀请他做干部,他考虑后就觉得做;做了干部就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做得好更高级的领导就会嘉奖,获得很多技术支持等好多意想不到的福利。既然无人能够左右大局,那就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不要浪费。清亮之所为清亮,是如下棋,虽然不能走一步看三步,但能走一步看一步。虽然不是志存高远,但能够遇见机会,懂得把握机会,积极赢取机会,还能舍得放弃,人生也能走进更加广袤的世界。

  文|苏筱兀

  《卒迹》影评(八):《卒迹》:乡土中国的当代展现

  之前对这部电影毫无期待,以为是部浪费资源的主旋律,没想到居然很有几分韵味,非常值得文本细读一回。当然,我没有入微的分析能力,对中国农村也不够理解,只能大而化之的谈一些个人看法。

  《卒迹》的故事取材于真实人物,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要建“全国第一个村级市”,这则报道引起了制片人的注意,于是找来了编剧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在现实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卒迹》的剧本。成片之后,李连成本人也看了《卒迹》,他对影片评价挺高,首先指出影片中的故事全是实际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其次,他也笑吟吟的说编剧导演对现实描写的“很温和”,因为真实的矛盾冲突比这要剧烈的多。

  西辛庄——片中的西庄让我想起华西村、南街村等富裕村社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能人带领着村民致富,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径。影片描写了建过以来六十余年的西庄历史,说是一个乡村的史诗,倒也不为过。在影片一开始介绍建国以后农村的贫穷状况时,就用了“大饥荒”一词——看看微博上“五毛”和“公知”们关于这段史实的争论,我不得不说,这个用词在一部主旋律电影里相当掷地有声。此后的表现也有不少尖锐的地方,譬如在文革时期,小李二卒(李连成)问他爸爸:“为什么资本主义有肉吃,社会主义没肉吃?”爸爸立马呵斥:“这是毛主席操心的事情,轮不着你管!”又譬如,在改革开放后李二卒取得了村干部的信任,想推他入党,领导问村干部为什么要这样做,村干部答:想让他当村支部书记,所以得先入党;此外,李二卒的恩师一路从镇长当到县长,一直在官场支持他,否则李二卒不会用今天的成就,这一点影片也没回避——类似这样的细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二卒敢于吃亏,而且有一往无前的“拱卒”精神,他通过推广大棚种植、开办乡镇企业等方式,让西庄迅速富裕,并大刀阔斧的拆掉原来的住房,建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整齐划一的农民住房和宽广的街道,让西庄有了城市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李二卒在片中有句名言: “石家庄是个市,西庄怎么就不能建个市?” 细细思量,此话不啻一句振聋发聩之语,实际上是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了痛斥,李二卒觉得不公平,也就是对几十年来剥削农民建设城市的政策的不满。当然,此举也迎合着时下中央大力倡导的城镇化进程,也不算大逆不道。

  李二卒根本没念过书,字都不大识,这也是李连成的真实写照,他就是凭着农民的机灵、狡黠、淳朴和坚韧,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而片中体现出的土气和城市白领们看不上眼的农民审美品位(最后西庄的建筑群),正是农村的现状。

  当年,费孝通先生一本《乡土中国》剖析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本相,虽然进入了21世纪,一方面互联网新经济来势凶猛,城市拔地而起,另一方面,中国实际上还是一个乡土社会,有人曾说过一句话糙理不糙的话:“上了网的义和团还是义和团”。要深刻的理解中国,必须理解中国的乡村。从这个意义上讲,《卒迹》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银幕样本。

  《卒迹》影评(九):《卒迹》:乡村人生的变奏曲

  传记片一般是以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故事片,主人公往往是使用真名或者谐音,剧情与其个人经历基本符合,但也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的加工或润色,而一部优秀的传记片不仅仅是史实的图解,更重要的是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深入其内心世界,还原人物原型的风格神韵,如丁荫楠的《孙中山》、黄蜀芹的《画魂》等。而在多元化的创作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接近于传记片的剧情片,可以称为“仿传记片”,既有现实基础但也为了艺术性、商业性等而进行了较多的加工,如陈凯歌的《梅兰芳》、胡玫的《孔子》等,而由鲁坚执导、杨海波编剧的《卒迹》,便是一部仿传记片,它抓住了人物身上的“卒子”精神,而细腻的描写了这个村官的成长过程,并带出了农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变迁,同时又不拘泥于要还原人物的真实历史。

  影片《卒迹》的人物原型是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不过创作者为了更加的便利于改编而将人物的名字改为“李二卒”,他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家庭,即使长大成人后依然受到了村里人的欺负,但有眼光有想法也有干劲的李二卒外出打拼,赚钱回家建新房,并在童年好友土生的提拔下当上了村里的二把手,他也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帮助村里人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影片并不拘泥于传统国产传记片的宣教方式,而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和平民化的特点,并借鉴了一些好莱坞的剧本创作的模式,如李二卒在影片里的所作所为便带有好莱坞英雄人物的特质——英雄必须要主动(影片中很多时刻李二卒都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物,而主动地要改善村民生活等),必须有一个清晰的问题(也即带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必须要遭遇到挫折甚至是不公平(如老村长因为保守的行为思想而对新村长李二卒抱有成见,也就无形中影响到他的工作),且必须自己解决他的问题(他几乎每次遇到困难时都是很主动地、积极地解决问题,如种地膜西瓜、种大棚蔬菜等,但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等。这样的创作模式打破了国产传记片的一些限制,使得故事性、娱乐性更强。

  影片也采用了较为平实的手法缓缓地展开李二卒这个人物的半辈子人生,在镜头运动等方面则采取了较为稳重平和的镜头语言,如影片常常以村口大树作为段落的开始,先是升降镜头(既包括了垂直升降,也有不规则升降,而让观众感到镜头错落有致),然后匀速变动,再到水平横移描述观棋的人们,才到那棋盘,或者是“卒”的特写,这样的镜头语言有条不紊的缓缓铺展开各色人物,并给人一种很平实的感觉。当然,影片还采取了各种艺术手法来增强影片的艺术性,既有画外音,还通过了周围环境的声音,如开场不久时李二卒去赶集时,便传来了豫剧的场次:“老爹爹诬告相公,黑心血口,把李郎当强盗,送往苏州,苦打成招问成罪,下在南监,听说上司公文到,明日法场要斩头……”这段来自于《大祭桩·路遇》的唱词,既是呼应了李二卒父子偷偷赶集买花生时的遭遇,也渲染出李二卒的心情。

  整体来看,鲁坚的《卒迹》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传记片的模式化的歌功颂德,而是借助于各种艺术手法,紧抓住人物身上所释放出来的“拱卒”精神,刻画出这个平凡小人物的成长过程,并由此带出了中国乡村从五六十年代到当下的变迁,折射出当代乡村社会的执着与坚守,甚至还夹杂了一些难以言及的历史深处的伤痛与无奈。

  《卒迹》影评(十):中国式阿甘的拱卒人生

  第14届电影频道百合奖29日晚揭晓,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卒迹》不动声色地斩获优秀故事片一等奖和优秀编剧奖。如不看完全片,仅只看其相对简陋的海报,很容易误以为这又是一个主旋律命题作文,然细心的看官不难发现,影片在塑造二卒这么一个非典型草根村官的同时,不乏对五十年代以来的回首与揶揄,它的可贵之处并不是说剧本如何圆熟,更在于它终于不再一味强调改革开放的恩惠,而是从农村民众所历经的苦难出发,聚焦百姓个体如何在贫困的禁闭中实现自我突围并恩泽周遭。电影的寓意很好,正如片中所言,小卒子过河只能往前拱,没有退路!

  如果用老掉牙的主旋律调调来归纳《卒迹》是这样的:电影《卒迹》取材于真人真事,讲诉了河南濮阳县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大公无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从解放初的土地改革到新世纪新农村建设近60年变迁史的现实主义影片,是近现代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但仅只这么看待《卒迹》是不够的,影片通过李二卒贯通中国农村60年变迁史没错,对土改以来的各阶段农村政策的涉猎也都没落下,然同样的历史关键要看用什么样的眼光来审视。

  以李二卒的出生为例,他生于一个所谓“人多力量大”的年代,兄弟姐妹多得像大串葫芦娃,他父辈嘴里嘟囔着都新中国了,总不至于把人饿死,此话的用意不言而喻,电影仅只在饥饿的路径上点到即止,可后来的事人尽皆知。按理说五十年代已经消除了阶级区别和阶级压迫,可李二卒一家却是村里最穷的,地位也低人一等,处处受人欺压,要不是老大后来当了兵,他连媳妇都娶不上。小时候的李二卒因为伙伴送他的一根红薯,被队长训斥挖社会主义墙角,后来他媳妇因为一根萝卜,又险些被抓起来批斗,当李二卒被选做干部时,有人旧事重提,终于有人按耐不住,点破了时代的窗纸:“你们在座的每一户,谁敢说没拿过生产队的东西?没拿过的站出来(台词大意)。”结果没人站出来,李二卒从此走上村官路。《卒迹》虽然不是要拿诸如此类的细节来做终极审判,但对那个年代的一些个荒唐与悖谬的揶揄,还是有些胆略和情怀的。

  李二卒取材于现实人物原型李连成,但和传统主旋律人物的命题作文不同,《卒迹》的故事创意来自于制片人张兴援对一则报道的关注,经调查和采访后形成剧本,人物完全是出于民间的挖掘,而非官方自上而下的命题。正因为如此,李二卒并非高大全的人物,一开始他甚至有点傻,靠着一股子类似阿甘的劲头一步步起家,实现了个人的脱贫,也正是骨子里的那股类似阿甘的傻劲作祟,他不仅自己致富,还无私地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按照当代人的主流逻辑,就一个字,傻!从细节处理上也能看出,编剧和导演并无意将李二卒刻画成一个高大全的英模。比如当他通过的蔬菜大棚发迹时,县里下文要他做典型,全县推广,他一口回绝了,原因很简单,全县都推广蔬菜大棚的话,那他还怎么赚钱?于公于私,只有他清醒着,整个领导层和整个时代都蒙昧未开。然而当县领导坚持要他执行文件时,他又很快乖乖妥协了,让出了蔬菜大棚的独食,并被迫走上了另一条办厂致富的道路。说好听点,李二卒引领全村发迹之路是他凭借个人智慧和个人魅力一步步闯出来的,说隐晦点,其实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

  此外,《卒迹》中还隐藏着一个农村官场现形记。李二卒是后来被发小“诱拐”上村官路的,后来的无私除了本性的善良,还不无对恩人也就是后来的县领导的回报,要不是傍了一条大腿,他那点小机灵也许用无用武之地。而他的前任们不管是老支书还是队长们,无非都是些个当着鸡毛当令箭的自私家伙,官本位的意识远大于服务民众的意识,在这一点上,《卒迹》还真算是现实主义了一把。

  影片要是在制作投入上翻个翻,包括换个好摄影师就再好不过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