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11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经典观后感10篇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是一部由Michael Allcock / Lalita Krishna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加拿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观后感(一):从此又少一件麻痹自己甜蜜物品

  一开始以为只是精美美食节目介绍着巧克力的制作过程精致品相,没想到却看到的甜蜜背后的人生,嗯,苦甜参半看完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含义

  巧克力从原料到最终成品,每个环节改变不同人的生活,当被骗到可可园打黑工差点瘫痪的男人憨厚的说出: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他们种可可来做什么……到他们尝到巧克力,微笑着说:真好吃…… 讽刺却正中下怀,我们何尝不是做着这样看不到未来,不知道为什么的事情,却还在这同情的看着这些非洲汉子

  最被Touch到的有那对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夫妻,和那个幸福小孩

  嗯

  大概从此以后吃巧克力的时候又会莫名的想起那些非洲兄弟,又少一件麻痹自己的甜蜜物品…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观后感(二):关于巧克力却不止是巧克力。

  作为一个巧克力的爱好者(不合格爱好者)。

  手里抓着一块El ceibo的巧克力边啃边想,找一部巧克力纪录片来看吧。

  本以为这里会讲一些关于巧克力的渊源。

  例如:cacao的发展史,种植条件,种植范围,不同区域的cacao味道特点优秀的巧克力师和世界巧克力奖项的评审标杆。

  结果并没有。

  影片一共围绕四个中心展开。

  法国的Patrick Roger,美国的好时巧克力工厂,加拿大的隐居夫妇,科特迪瓦的可可种植场童工。

  带着一些对自然敬畏,带着一些人文关怀讲述的是巧克力却不止是巧克力,可是仍感觉看了部假纪录片。

  吃过的巧克力,可可豆产地大多来自于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南美洲一些国家,对于科特迪瓦还不甚了解

  作为一个爱吃巧克力的人,对Patrick那段最感兴趣。将巧克力提升了一个新的审美层次的他,出售的巧克力也是异常好吃,丝滑、醇香,巧克力在嘴里融化的感觉妙不可言

  关于科特迪瓦,去网络上搜了下资料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络:

  「科特迪瓦被誉为“可可王国”,当地遍地是可可树,每到可可收获季节男女老少齐上阵收获果实。科特迪瓦是个农业国家,可可和咖啡是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据世界发展银行统计,科特迪瓦的可可产和出占世界第一位,可可出占该国家出的50%。近十都能保持在100万吨以上。但是确有个很奇怪现象, 科特迪瓦人民却很痛恨可可, 他们的说法是可可是法国殖者强迫他们种的,他们原先的农作物是没有可可的。

  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作为商业之都,曾有西非的“曼哈顿”之称。这个曾经的法国殖民地可可产业发展兴盛, 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事业遍及阿比让。随着全球对巧克力的需求增多,该国成西非国家稳定繁荣代名词

  但由于政治腐败,加上缺乏改革,国内的骚动、内战频仍, 致使经济一蹶不振,从2010 年12 中旬开始的科特迪瓦选后暴力事件已造成约440 死亡。

  可可市场是个巨大蛋糕全世界商家都对这里的可可垂涎三尺。这里经济和金融市场虽然落后,但你却能看到成熟资本运作, 这也算是资本运作渗透的最前线。国际农业4大农业巨头(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在这里都设有公司,更别提一些规模相对小的公司。巨头们在这主要是运用资本的力量控制可可豆收购市场。

  科特迪瓦的可可和咖啡加工能力薄弱,目前可可的加工能力只占其总产量的18%,咖啡的加功能力占总产量12%,均为半成品,绝大部分是原材出口 ,附加值很低。 前在科特迪瓦的可可加工企业有4个,咖啡加工企业仅有1个。

  科特迪瓦80%的可可豆由家庭小作坊种植,总种植约为80万株。 科特迪瓦的阿比让港和圣佩德罗市是可可豆出口欧美等国的主要海港。」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观后感(三):這個世界,我們可以為它做些什麽

  2013年3月29日上映,加拿大製片。7.3分,696人目前評價。56分鐘的紀錄片,在百度愛奇藝有看。

  本來給3星,看了一兩眼影評,給了4星。一小時不到的紀錄片,幾乎20分鐘這樣看完了,對於巧克力的華麗的一面似乎覺得無聊,並不想看。對於到了科特迪瓦被壓榨的童工,工人,卻是在關注這裡。這部紀錄片的風格、方式真是特別的。加拿大,這個地方製片的片子幾乎沒看過。

  如名,苦甜參半。賺錢的人賺得更多,似乎優雅等等。最後的片段,他們並不知道可可用來做什麽,吃一塊巧克力的時候,覺得好吃。心裡便覺得難受,對於他們,我們可以做些什麽。

  掙來的錢,十萬非洲法郎,人民幣1280這樣,一位生病的姑姑,治病就花完了。覺得封面海報照片似乎並沒有顯現這部紀錄片的特色,一位它是一部可愛的食物紀錄片,但事實上,這讓人心裡難受。對比出現的傷害。是一種特殊的方式,去指導這樣的背後的故事,巧克力,可可。它多麼好,它如何而來。人們又因此不同的人,階層固化,並且那些壓榨勞動者的人,非常令人氣憤。

  我想以後接觸這樣的一些人,去做一些事。醫療國際志願者是不行了,不會醫術。

  他們都不知道用可可來幹嘛,我想他們需要知道這個世界。不平等存在,所以需要努力讓這個世界更好。我希望未來我可以做些什麽。今天第一次和外國人有點認識地拍照,謝謝。主動邀請去他們暫住的地方。是一種新的接觸,謝謝暑期的選擇。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观后感(四):苦甜参半

  四段有关于巧克力的故事

  一对夫妇,制作手工巧克力,三个人与世隔绝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制造手工巧克力的快乐

  米尔顿赫希先生创造了好时品牌,他为员工创建的好时镇现在成为全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在这里,无论是成人、小孩都能找到甜蜜的快乐。

  法国手工巧克力制造大师帕特里克,用巧克力制造雕塑,他热爱巧克力,可知道人们为了种植可可树而砍伐树木,也会流下眼泪

  可可的主要产地科特迪瓦的工人们来自各个非洲国家,甚至是从童年开始就在种植园工作,一天工作将近16个小时,他们只知道他们收获的可可会被运走,可是却不知道它们会被用来做什么。

  巧克力的故事是苦甜参半的,巧克力对于我,突然有了更多的意义

  我很喜欢这部关于人文关怀的纪录片,不仅仅是因为巧克力,还因为巧克力背后的故事。。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观后感(五):看得我整个人都semisweet了。。。

  有人文关怀的纪录片。

  都是巧克力。关于那个可可种植园段落印象深刻

  500年的树被砍掉种可可豆。

  拍出来不是为了让人们从此以不食巧克力为目标,虽然暗暗地觉得有d为好时呢种集团本土化的消费主义唱赞歌...而且的确暗暗觉得美国人的品牌概念实在超前...不过成功不可以被复制,边个可以坐时光机器返去起大企业在战争时期都有员工为公司送牛奶呢?

  拍出来是让人看得更多,而不只是巧克力外面那张彩色的包装纸。然后希望每个人都努力地,可能很少,不过也是尽己所能,去为这些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动物植物环境去做返dd野。

  至少我睇完,我知道生产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即使消费主义商品商品商品汹涌而至还会有人坚持着手工制品的human touch,我们可以赋予物件艺术感、意义、思想美感等等从人类自身生出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真正珍贵东西我会想做返d野。

  1.

  起工厂既时候系隔离起左个小镇比员工,宜家好时系美国第一大品牌。好时镇变左主题公园(the sweetest place in the world),员工们有4代都系度住,系好时集团做。

  2.

  生产全球1/4朱古力既地方童工问题,消失既孩子...有两个女仔想过去打工既,差滴连命都没左,好在有当地人帮忙,而呢个片段之前,系个当地警察既片段,区系度讲区如何守边境而d人如何想偷越边境,好讽刺...

  3.

  区5似买广告,系以为区同时讲左一对做手工朱古力既夫妻,一个法国人,将朱古力当艺术品对待。10米高既朱古力圣诞树啊果然要食饱左先睇得~~~~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观后感(六):资讯记录

  1. 墨西哥的古文明阿兹特克文明曾改良巧克力。

  2. 可可豆在古代墨西哥被当作货币使用,直到1886年才被墨西哥比索取代。

  3. 自然状态下的可可豆制作的巧克力含有超过22种氨基酸,对心脏病高血压皆有帮助,亦可健脑。

  4. 可可豆富含苯基乙胺PEA molecules,可改善情绪、抵抗抑郁

  5. 未经处理的可可豆含有高达10%的抗氧化剂,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食材含量最高的。

  6. 制作巧克力必须掌握好温度节奏。Chocolate is all about temperature and temperament.

  7. 巧克力在37摄氏度开始融化,这是人体平均温度。

  8. 制作巧克力的工艺,有时要求一气呵成,有时有须慢工出细活。

  《苦甜参半:巧克力人生》观后感(七):其实我们没吃过苦

  在美国好时镇,好时公司不仅生产着世界上最多的巧克力,也营造出一个好几代员工们赖以生存社区,在今天则成为了工业旅游的乐园,但好时工厂却即将关闭。

  在加拿大的森林深处,一对夫妇执着于用未经加工的可可,以传统手工方式制作巧克力,他们批驳工业化生产的巧克力失去精髓,缺少人情味,他们想让自己的巧克力登上太空,当然方式是卖给航天局……但最近他们开始担忧自己的产能问题,于是计划开办一家小工厂。

  在法国巴黎,被誉为全法国第一巧克力生产商的主人,在业余时间喜欢拿巧克力做雕塑。因为巧克力容易融化难以保存,有时他会在雕塑上镀铜。

  在非洲的科特迪瓦,这里的种植园供应着全世界近半可可原料,工人大多来自更穷的邻国马里、布基纳法索。很多人工作多年,依然一贫如洗,也根本不知道可可会用来做什么。直到片末,才大概人生第一次吃到了可可做的巧克力。

  创作者以自己的视角选择了这四个故事,展示着小小的巧克力中包含着的甜苦人生。至于品味出什么,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味蕾。

  作为一个喜欢看点经济管理东西的人,我始终赞赏通过合适的经济活动组织安排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让所有参与者公平分享价值的行动。所以,在我看来——米尔顿·好时先生及其好时公司是令人尊敬的,加拿大的两口子装逼的,巴黎的巧克力艺术家有趣但也有点蛋疼,西非可可种植工的境遇则是需要深深思索的。

  想起很久前看的某部纪录片,不太确定是不是《公司的力量》中的倒数某集。里面有位西欧某国的工会领袖镜头前坦承:我们今天所能享有的高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应该感谢第三世界国家。

  又想起前几天刚看完的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中的第6集《Stealing Africa》。跨国能源公司嘉能可IPO,其CEO个人也身价倍增,也为其居住的一个瑞士小镇新增巨额税收,小镇于是决定全体居民减税。但当有人建议减少减税额的一部分,把多出来的这一部分回馈于嘉能可从事采矿业务的赞比亚时,却招致了多数居民的反对。这个故事的另一半则是,嘉能可不仅在赞比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借助避税交易,使赞比亚损失了大量的矿产税收。

  最后我想说,这部片子的中文译名“巧克力人生”,其实并不能完全反映英文名“Life in Chocolate”的涵义。它曾经给我一种误导——人生就如巧克力,苦甜参半。如果只是这种涵义,那么英文名其实应该叫成“A Chocolate Life”。但最后看完片子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四个故事展示着与巧克力有关的不同的人生,有的甜,有的苦,其实大部分的我们一直以来尝到的都是甜,而没吃过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