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09 20: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精选10篇

  《古典诗文述略》是一本由吴小如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 元,页数:1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一):”奇迹“的另类诠释

  世间奇迹大抵分两种:大自然杰作以及人的作品。前者让我们惊叹,后者或让我们惊叹、或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痛苦。而父亲的奇迹博物馆,就是科拉里的痛苦来源,但也是她始终拥有好心灵、最终获得救赎,并拥有美好爱情原因。恰是应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奇迹博物馆》中的奇迹并不美好,它是畸形的代言词,甚至就连科拉里的手也也异于常人。在父亲虽身体不畸形,但是心理却是畸形的,为了满足自己,他搜集奇形怪状生物,为了利益,他甚至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放过,用残酷手法训练她、也不让她上学。在他那里,“人性”是一个绝迹的词语表面看起来这是作者艺术性夸张,但结合那个时代,结合他个人追求,以及他个人的能力,就知道作者并没有夸张,甚至可以说,对其满含着“同情”,巧妙地用那个时代其他人的做法衬托他的做法的平常。也许,这是时代的悲哀,但我们其实都明白不同时代的主题特征或许不同,但是它的细节特征尤其是人性中的黑暗部分其实是一致的。所以,爱丽丝·霍夫曼用“奇迹”这个词,并不是强调人性中黑暗的与众不同,而是想用其呈现挣脱黑暗的不同力量,那才是真正的奇迹,而科拉里就遇到了她的奇迹。

  这样的故事简单,其脉络遵循“亲情淡漠)-——生活(黑暗)——友情、爱情(炽热)”,这也是诸多同类小说所遵循的故事脉络,唯一的不同是各自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诠释理念的手法不同,《奇迹博物馆》抛开一般的故事,立足“魔幻”,用沈涵清俊的话语以及诸多的哲理,为读者呈上了一部含有诸多元素长篇小说

  《奇迹博物馆》的故事节奏缓慢但不拖沓,因为作者斟字酌句(或者说是翻译完全没有收到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极其到位),每一句都蕴含着细腻情感丰富的哲理,节奏快了就会使得一切淹没在故事中,就会弱化故事的价值。所以,读《奇迹博物馆》需要真正地静下来,用心读,仔细体味那个时代的背景,并能将其有效迁移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才是阅读了《奇迹博物馆》,否则只能是“看了”《奇迹博物馆》。

  《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二):有理有据系统论述

  中国的古典诗文,源远流长诗经唐诗宋词一代代流传下来,孩子们都能随口咏上几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创造、累积的成果。一代代的史学家文学家研究、传承着中国的古典文学

  吴小如,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诗人吴玉如先生长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北大教授,“大家小书”系列推出吴小如的《古典诗文述略》,该书收集了吴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文研究的几大论文。包括《古诗述略》、《唐诗述略》、《古典散文述略》,还有附编的几篇专题稿,有《说“赋”》、《宋诗导论》、《<历代小品大观>序言》等。

  吴小如先生的这些文章对古典诗文爱好者、古诗词研究者、文学工作者都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初级爱好者来说,如师傅引进门,系统地认知中国古典诗文的起源发展、鼎盛。从中国有记载的《诗经》聊起,远古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简短美妙的文字记录人类社会的劳作、情感、以及生活日常,上至帝王显贵,下至平头百姓人们以短诗反映和歌颂着生活,揉发着内心情感。吴先生介绍《诗经》的时候简明扼要,提及《诗经》的总篇数,包含的内容,让早闻《诗经》却对诗经一知半解的读者们有了清晰的大致了解。《诗经》的风、雅、颂为何意,吴先生也均做了解释说明,让我们重温这些知识,并且温故而知新。吴先生在该书的各篇文章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中国古诗文的发展脉落串接得清楚明白。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里的发展是博大精深的,只字片言不足道全,但是吴小如先生可将这博厚的古诗文学道得明白,让我们这些爱好者看得进去且看得懂,这便是老人家功力

  每个中小学生都要按课标都要背诵唐诗,所以,对于每一个中国的孩子来说,“唐诗”二字从小开始似乎就陪伴着大家的学习生活,吴小如先生在《唐诗述略》这篇中很系统地讲了论述了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唐诗的题材风格特点、并分别介绍了唐代初期、中期、晚期的诗歌特点、发展情况、并例举了代表诗文和诗人。如此系统,将诗歌的发展框架在历史发展之中,从历史的发展中读懂诗歌演变的原因,不脱离,而知深。诗歌创作的背后还蕴藏着许多为人不知的故事,在吴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些,李白和杜甫一生不离酒,这二人的笔下都有不少与“酒”有关诗句,而他们的饮酒情景又各不相同,这与二人的性情有很大的关联

  一本《古典诗文述略》,虽略,但系统,看似平淡讲述,但却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三):浅显易懂的古典诗文小史

  就古典诗文本身而言,其文风典雅、意蕴深厚;就其产生原因及其发展历史而言,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带有各自学术痕迹的论述。但“歌诗合为事而作”,那么分析古典诗文史,自然离不开古典诗文本身,离不开作者本身。吴小如先生的这本《古典诗文述略》就带有这样的特征。

  《古代诗文述略》正文包括“古诗述略”“唐诗述略”“古典散文述略”创作时间不同,其初衷亦不同,分别为讲稿、广播稿及一篇导论,看起来性质完全不相干的三篇文章,但与古典诗文都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合在一起,倒也不显得突兀。

  诚如吴小如先生在后记中所言,这是一本常识性的小册子,且其目的主要是为大学生或向民众普及古典诗文知识,在当时,这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但这不是说,在今天它就没有价值了。时至今日,关于古典诗文的研究早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成果丰硕且先进理念不断涌现的时期,但这不是我们否定前人研究成果的理由,在我看来,所有的当代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没有前人走的那一步,也不会有我们今天走的这一步。所以,尽管在吴小如先生的文章里,我们能看到明显的时代痕迹,但也能看到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同时更能体会到“文艺政治服务”的真正含义

  吴小如先生在书中旁征博引,用前人丰富的理论以及诸多的古典诗文佐证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可堪为我辈的楷模,当然我们必须明确,他的引用或批判都是围绕着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进行的,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在具体的论述上,深度和广度还是有很大欠缺的。但若抛弃政治观点,吴小如先生对诗文本身内容的具体解读,是见解独特语言精当的,如对《滕王阁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解读。

  因为其创作时代的特殊性,所以在阅读《古典诗文述略》的时候,我们只要将一些不合时宜的观点剔除,就会发现吴小如先生对古典诗文的真正见解,和其高深的古典文学知识。其实,任何人的学术诸多都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或多或少而已,如何看待它,这就看阅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目的了。

  《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四):古典诗文的概貌

  文/赵客

  手里收了不少“大家小书”系列的书,从第一辑开始,“大家小书”就出版了不少关于诗词鉴赏、文艺理论书籍:朱光潜先生的《诗论》、夏承焘先生的《唐宋词欣赏》、龙榆生先生的《词曲概论》、《词学十讲》等等。“大家小书”的本意是“大家”写书给大家看,面对的读者是普通大众,而不是专业人士。书的篇幅较小,不会长篇大论让人望而生畏。吴小如先生的这本《古典诗文述略》名字起得有讲究,“述略”就表明了这是一本简单明了的书。

  吴先生家学渊源,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4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吴先生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在书法、古诗文及戏曲方面很高的成就和造诣。《古典诗文述略》是一本普及知识的书,对中国诗从上古到宋代的历史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古典散文、赋、小品文做了简要介绍。

  诗在唐代发展到高峰,分析研究的著作多不胜数;吴先生认为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南北文化交汇、经济空前发展带来的影响。宋诗虽然走了下坡路,但仍然是唐诗之后最好的诗。吴小如先生对宋诗的观察角度与众不同,因为吴先生先读清诗,随后追溯而上读宋诗;后来又读唐诗,顺流而下读宋诗。吴先生总结了宋诗的三大特点:

  1.以文为诗,语言通俗化,用典增多

  2. 脱离音乐称为纯粹的“徒诗”

  3. 对思想的钳制所导致的诗歌不能自由发展

  私以为第二点是诗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种文学体裁的衰落与传播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唐诗可入歌,李白的清平调即为歌词。宋代后诗脱离音乐,再加上词的兴起与发达,注定了诗的衰落。无论是柳永还是东坡的词,传播方式也为歌唱。元曲和明清小说,都是借曲艺人之口,逐渐风靡。一出出戏剧带来了更多观众,一场场说书先生的表演成为大众传播的雏形,也为文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书中文章多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处可见意识形态作用,马列毛引语不断。吴先生不忘强调隋末农民起义带来的政治影响,认为其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想起吴先生的老师林庚先生在“大家小书”丛书中的另一本著作《西游记漫话》中,专门论证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农民起义没有任何关系,极其可爱。连王力先生的大作《诗词格律》出版时都无法逃脱时代的烙印,我们也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五):古典诗文小史

  古典诗文是我比较喜欢的传统文学之一,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璀璨。一说到古典诗文,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唐诗宋词,可是你知道吗?古典诗文的发展史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唐宋只是其中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繁盛时期。

  “大家小书”系列书籍《古典诗文述略》就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诗文的普及读物,它利用精益求精的语言向读者们简要的概括了古典诗文的发展。本书的作者吴小如是有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同意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他所著的这本书可以说很有分量,但相比如今的书籍文字比例和装帧,又显得十分小巧。因此,这本“大家小书”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从内容上看,全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古诗述略、唐诗述略、古典散文述略,另附有补充性内容说“赋”、宋诗导论和《历代小品大观》序言。中国文学艺术起源最早的是诗歌了,当时的人们需要承受繁重劳动,诗歌的出现就是为了为乏味的生活增添乐趣。而正是因为诗歌属于口头创作,所以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前,能够流传下来的很少,这不失为一种遗憾

  刚开始兴起的诗歌和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为文字较少的二言句式,后来才发展成我们后来所看到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绝句等。另外,诗歌和音乐、舞蹈相辅相成的,因此不难理解此三者竟是这样同时产生的。除了与劳动有关,诗歌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一样关系密切,比如很多诗歌都描绘了祭祀时的场景,有的甚至就是祭祀时使用的祀神曲。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诗歌的艺术形式发生巨大改变。从《诗经》对现实情况的反映到屈原的《楚辞》,从汉赋的出现到汉乐府诗的兴起,从唐代诗歌的兴盛到宋词的繁衍生息。可以说,每一段时期的诗歌都有其明显的文化特点,而在这一个时期又一个时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得以以更完美的形式流传下来。

  散文是一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的记录下来的文学体裁,其语境往往十分优美,可以称之为“骈体文”。它是除了诗歌以外的又一巨大艺术表现形式。虽说起源时间很模糊,不过能够延续至今,足以说明它的特别之处。我们熟悉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就是以散文著称的,当然他们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也很高。

  读完《古典诗文述略》,中国古典诗文的发展史已经可以初窥其面目,虽说内容是述略的,但实际上已然让正在阅读的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了解又迈进了一大步,很值得一读!

  《古典诗文述略》读后感(六):一部不完整的古典诗文小传

  中国是诗的国度。人前不会背几句古诗是很没面子的事。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天的人们对于古典诗文的热情远不及前人,掌握程度相形见绌。这固然与时代不同、人们兴趣转变有关,缺乏系统学习和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个被忽视的硬伤。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吴小如教授出版了一本名叫《古典诗文述略》的小书,庶几可以弥补读者心中的部分缺憾

  《古典诗文述略》是“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册,是一部不完整的关于中国古典诗文的简略概述。全书由“古诗述略”、“唐诗述略”、“古典散文述略”组成,及附编“说‘赋’”、“宋诗导论”、“《历代小品大观》序言”三篇文字。作者因种种原因,未能补述,实为憾事。《宋明清诗歌述略》和《词曲述略》两篇文字迄今付诸阙如。

  世事难得完美,譬如维纳斯的美因缺憾而生。《古典诗文述略》虽因时代所限,不免为今日的读者所吐槽。然而其中时时闪烁真知灼见,加之其时学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求真的治学精神,非时下才学疏浅之辈可比。

  诗歌起源于劳动。上古生民劳作中成型的诗歌古朴而简短,“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何其传神而写实!其后发展为四字为主的《诗经》,六字一句的《楚辞》,越变越复杂。这些虽早有定论,在吴小如的笔下,详略得当,清晰可辨。

  关于汉赋,作者提醒读者注意它的特点是“不歌而诵”,这与唐诗以前的诗歌以及宋词是不同的,而这一点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关于《古诗十九首》,作者身份的厘定虽非定论,却是大体不差的。其产生年代是在东汉。这两点多有争论,甚至有知名学者认为《古诗十九首》的部分作者是西汉人,甚之者部分作者名之凿凿。因为知名度高,此种意见在当时有大批拥趸。今天的读者被蒙蔽的也大有人在,吴小如关于以上两点的研究可谓出语惊人。究之诗歌发展规律,并考以时代的影响,辅以独立思考,读者心中自会斟酌而定。

  唐诗是诗歌的高峰,难以逾越。作者关于唐诗的述略,令人信服。而对于宋诗,读者关注较少。作者注意到宋诗虽不及唐诗,却有自己的特点。诗歌的题材几被唐人写尽。有个例子可以佐证,宋初诗人王禹偁作诗颇为自负。他有一首诗写的很好:两株桃李映篱斜,装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正在得意洋洋之时,不想被儿子点破。原来唐人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有一首是这样写的: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啧啧,原来如此。

  读者一笑之余,不应抹杀宋诗的成就。毕竟此种情况只是插曲。《古典诗文述略》的作者认为,宋诗的成功有三变:

  一是语言的通俗化,用典用事的大量增加;

  二是脱离了音乐而成为纯粹的“徒诗”;

  三是有宋一代明松实紧的思想统治的影响不同于唐代开放包容,映之诗歌,潜移默化。

  正是有此三点,宋诗可谓独辟蹊径。也因此名家辈出,虽不如唐代灿烂光华,却也星光熠熠。譬如苏轼,譬如陆游。

  而关于古典散文的论述,中规中矩。满足读者对古典散文的总体认知和把握。

  如何学习古典诗文?作者在附编给予了建议,即:多读,熟读,细读。博学约取,循序渐进。确是学习古典诗文的不二法门。

  《古典诗文述略》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确的论述,朴实的文笔,时有所见的亮点,不可不读。

  勘误:

  1.P4 断竹,续竹,飞土,遂肉。其中"遂"是“逐"的误写;

  2.P56 但大部分被称为“古诗”的五言诗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跟名歌不一样。“名歌”系“民歌”之误。

  3.P157 明乎二,应为:明乎此。

  碧月清风

  戊戍年初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