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私的巨人》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自私的巨人》的影评10篇

2018-05-13 21: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私的巨人》的影评10篇

  《自私巨人》是一部由克里欧·巴纳德执导,康纳·查普曼 / 肖恩·托马斯 / 拉尔夫·尹爱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私的巨人》影评(一):最痛苦的是活下来的那一个

  当初收这部片子时候,是看见了2013英国独立电影奖的提名。直到这次2014上海电影节的放映名单出现了这部,我才想起来看。

  没找到合适的字幕,就凭着故事梗概自己听着看完。

  Arbor一开始真的是我很讨厌的角色冲动无礼,满口脏话,不爱读书,简直想要吊起来打。但是有一幕改变了我的想法。就是小伙伴Swifty被好几个人欺负的时候,他一个人冲了上去,个头不高,瘦瘦小小的,却一个人冲了下去。这根本和之前大闹厨房,目无师长的无礼小孩判若两人。从此处开始,逐渐让人感受到,两个小男孩的对于彼此的重要性

  所以在最后Arbor的一句please后,Swifty还是回了头。

  然后你会看见天亮以后紧握的烧焦的手,还有在S家门口不愿离去少年,还有躲在床下的执拗身影。你会想起片头的对话——Calm down,Arbor.It's me.It's Swifty.继而一副紧握的手部特写。于是少年扭头,看见了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只是这次却握不到那只令人安心的手。

  这样的首尾呼应总是残忍

  全片不仅口音偏,色调也是抑郁随处可见工业特写,灰蒙蒙的城市,让人不得不担忧,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孩子成长问题。Arbor只是其中一个,还有更多更多的有相同境遇的少年人。

  应该是以前看文艺片听到的台词

  说灾难中,死去的都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活下来的人。

  因为在这些过去后,活下来的人,该如何继续活下去。

  Arbor的人生观似乎有所思考,因为他最后对于马的态度很像逝去的小伙伴Swifty。但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Swifty能带给他的信念有多少,他该如何在这样一座阴冷的城市中继续前行,是一个导演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

  《自私的巨人》影评(二):谁是自私的巨人

  最近各种追剧 快节奏美剧已经让我很难有耐心 安静的看完一部电影 特别又是这样一部 色调阴冷 节奏缓慢到一定程度的片子

  快进到大约10分钟的地方 从ARBOR与母亲争吵 被学校开除 欢天喜地地跑去收废品开始 看着就放不下了 SWIFTY是那种很温柔的小孩 虽然个子大有些笨重 但是心思却非常细腻 在多动症的ARBOR被排挤的时候成为他的朋友 把马当成人一样对待 帮ARBOR的母亲扫碎玻璃 在ARBOR一个人去偷电缆室 始终放心不下 跑去帮忙 结果送出了自己的一条命 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也有弱点 性格软弱 经常被同学欺负 不敢还手 ARBOR出手帮他却连累到他也一起被学校开除 家里穷交不起电费 也是ARBOR带他去捡破烂 赚钱帮家里渡过难关 但是却害到他连自己的命都没了 很难说清这样的事件中谁对谁错 谁连累了谁 当你一心想要帮助你认为对你重要的人时 有事反而害了他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这个片子里 这两个孩子之间的友情 恰是让人最动容的地方

  这样的片子出自一个女导演之手 也在情理之中 心思细腻的人才关注到这样的问题 当你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时 很多事情就不会向如你愿的方向发展 工业发达社会 背后有太多我们忽视的问题 在底层社会中 那些大人连自己都自顾不暇 更加没有时间去花费在一个孩子身上 而自认为主流的学校也不愿意去接纳那些让人头疼孩子 许多悲剧 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始终阴冷的画面 静止房屋电缆 将要下雨前的压抑氛围 以及最后随着SWIFTY触电而爆发的一切 好像都是对自私巨人的控诉 及深深无奈

  《自私的巨人》影评(三):《兩小誣猜》

  2014年第一齣「五星」電影,是電影節中慕名觀看的英國電影《兩小誣猜》。無它,又是「小孩子戲」,簡單直接地刺中了我的死穴。它不是令人歡天喜地的電影,無論是從一開始已預視沒有大團圓結局的氛圍,還是灰暗不見天日的英國小鎮場景,在散場時影像仍然於腦海中縈迴不斷,只見內心糾結的觀眾,踏著沉重步伐慢慢地離開。

  身兼導演及編劇的 Clio Barnard 的第二部作品,電影靈感取自王爾德 (Oscar Wilde) 的同名童話故事《The Selfish Giant》,紀憶中是講述一名巨人為了防範小孩的侵優,而構築起城牆。《兩小誣猜》當然沒有巨人與城牆,但象徵意義上,兩位小主角是被社會、家庭、大人「拒諸門外」。

  友情是本片感動人心的地方。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小男孩 Arbor (Conner Chapman) 與身型魁梧的同班同學 Swifty (Shaun Thomas) 是死黨。Arbor 會在 Swifty 受欺凌時替他出頭;而只有 Swifty 能在 Arbor 失控時讓他冷靜下來。影片起首 Arbor 躲在床底下,Swifty 伸手拉他出來的一幕,會在結尾部分作首尾呼應。細心留意二人雙手緊握的特寫,在悲劇發生的一刻再次出現,尤其令人心痛

  兩人的家庭背景都提供不了適當的保護;社會,包括學校,對他們都只有半放棄狀態。Arbor 因屢次打架失控後被趕出校後,伙拍 Swifty 收集廢鐵垃圾變賣,因而認識了收集場的老闆 Kitten (Sean Gilder)。Arbor 與 Swifty 一心只想賺錢幫補家計,租用了 Kitten 用作賽馬的私伙馬,搬運撿拾回來的廢鐵垃圾;Kitten 除了壓搾眾人的金錢外,更利用二人,挺而走險偷取電纜。

  在攝影師 Mike Eley 的鏡頭下,英國鄉郊遍佈工業革命遺留下來的痕跡:一座座高塔般的發電站,滿地的工業固體廢料,與我們遊客印象中的英國差天共地。在沒有未來可言的環境之下,導演彷彿要為兩位小主角的命運作出控訊。熟悉英國電影的觀眾,不免把它和堅盧治 (Ken Loach) 的《凱斯》(Kes, 1969) 聯繫起來。《凱斯》裡主角飼養的是麻鷹,是主角的心靈寄託;《兩小誣猜》裡出現的是馬匹,在最後則成為兩人之間的羈絆。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社會裡,動物才是最沒有私心的伙伴。

  兩位小演員真摯動人的演繹,叫人為之動容。最後在踏出陰霾的主角面前,導演仍埋下一絲希望,但觀眾有的是惋惜及悲傷。在英國電影中,社會批判性的電影其實並不罕有,但《兩小誣猜》突圍而出的是友情的細膩,足叫內心撕裂成碎片,久久未能復原。電影其實只需這麼簡單。

  原文:http://oscarkit316.blogspot.hk/2014/03/the-selfish-giant-2013-part-2.html

  《自私的巨人》影评(四):《自私的巨人》——孩子的悲剧永远是大人的悲哀

  片子拍的很好,节奏缓慢,是对本片最准确的把握——它本就不是一部用来吸引你眼球给你打鸡血的片子。

  影片前半部分节奏非常缓慢,进展甚至让人昏昏欲睡,对片中的大人们没有什么刻画,小孩们似乎总有自己的想法。但这才是本片的高明之处,你如果固执的只站在一个大人的角度上,那你将永远无法理解本片。

  在这部电影的世界里,小孩的主意是那么坚定,去搞废铁,去捡垃圾,都是如此有道理,读书,读书又是为了什么?而大人,大人除了说几句没用的话,和自以为是欺骗小孩,还会什么呢?而这,才是真正孩子的世界。

  整部片子直到Swifty的意外,才让Arbor真正长大,才让Arbor从自己孩子的世界里走出来。他的成长如此痛苦,如此孤独。而大人都在哪里?在Arbor看来,大人,一直都只是一个群体,一个不高于自己不低于自己,只是更滑头,和自己差不多的群体,所以他在被大人骗的时候没有说什么,在Swifty离开之后跑去要勒死罪魁祸首。这之中,他没有任何畏惧。

  本片的色调简单冷淡,如Arbor的心。

  有关成长的片子总是很像,所以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有很多电影从我脑中闪过,从最老的《四百击》到无人知晓的《刺猬优雅》再到名声大看得人少的《特别响,非常近》,电影里的主人公,那些男孩女孩们,总是看起来如此迷茫、多愁善感、甚至古怪不可理喻。《四百击》里的安托万,叛逆、游荡、用自己的行为报复这个对自己不好的世界。《刺猬的优雅》里的芭洛玛古灵精怪,聪明伶俐,一心想要筹划自杀。《特别响,非常近》里的奥斯卡,用自己的力量,试图战胜自己的恐惧。而他们最后的悲剧一定源于大人,而最后的救赎也一定也是如此。孩子很简单,所以孩子的反应,一定是大人和这个社会所带给他的。

  这种类型的片子,被我统称为:青春迷茫片。片中总是会出现很多让人恨铁不成钢的桥段孩子们的早熟往往都是故事走向“非理想”方向的根源,而大段的有关孩子彷徨的画面,无知语言更让很多看客无法忍受。所以,这种类型的片子总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看,却不愿意看下去,愿意看下去,却不愿去理解。我记的当初看完《特别响,非常近》的时候,看到很多评论,说里面的孩子简直就像个神经病,更有人在没有看此片的情况下,问我:特别响非常近,说的是屁么?这让我非常伤心。如果这个社会的包容力已经差到连孩子都无法包容了,那我们就真如这部片子里所说的,变成了自私的巨人。

  《自私的巨人》影评(五):《自私的巨人》:残酷的成长与宿命

  (芷宁写于2014年8月29日)

  女导演Clio Barnard在纪录片比较出名,《自私的巨人(The Selfish Giant)》是她自编自导的独立制作剧情片,片中关于英国底层社会的影像则显得非常具有纪实效果,仿佛用最最原始方式再现了底层社会最真实一面,而影片画面的肃杀、氛围的压抑、后半部分叙事的凌冽以及故事的残酷性,都令本片不像出自女性之手。

  以出身底层又具有反叛意识孩子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非常不美好。片中的英国,这个曾经因蒸汽机的出现而推动发展了工业化的国度,在如今的后工业化时代显得萧条没落又力不人心,天空低沉阴郁的,街道是萧瑟破败的,家庭是支离破碎的,周遭的人(除了个别的)都是缺乏友善的,想要自由本性在这样滞闷的大环境下,很可能逐渐演化成一场悲剧。而悲剧发生在孩子身上,则往往具有格外强烈震撼效果,如果突发恶性事件发生在其中相对温顺的孩子身上的话,其杀伤力会翻倍。

  片中13岁的底层少年Arbor有着让学校老师头痛的一切坏学生标签,不过,先不要忙于和老师一样评判Arbor,这个少年生活的世界已经千疮百孔,何况他还患有难以控制情绪爆发的可怕疾病,当他病发时,也只有他的好朋友Swifty能够唤醒他。Swifty是一个敦厚善良的孩子,是Arbor唯一的朋友,Swifty出生在一个孩子论堆挫的贫困家庭,父亲有着底层男人惯有的形象和暴脾气,而柔弱母亲则寄希望于Swifty“知识改变命运”。

  两个少年,一个单亲,一个家累庞大,他们的外形脾性也仿佛两个极端,一个瘦弱矮小暴脾气,一个相对肥胖高大温和,性格暴戾的Arbor只拥有Swifty的友谊,所以他格外珍惜,只是底层学校也不可能是个风平浪静的地方,这个格外的珍惜让他们都得到了停课的处分……

  影片多处采用了隐喻的手法表达主创的表现意图,如以“自私的巨人”为片名,便是一种隐喻,以王尔德的童话名作之名,让观众在观看时一直思虑究竟谁才是自私的巨人,或许有人认为是Arbor,认为他的自私自利和坏脾气毁了一切,有人会认为是废品站的老板Kitten,认为他对孩子的剥削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实将“自私的巨人”设定为这个日趋崩坏的社会体系,似乎会更合适一些,比王尔德的童话不幸的是,现实中的这个“巨人”不会因受到感召而改变,除了一两个幸运儿之外,底层人永远也改变不了命运,他们在受教育时被排挤,在街头巷尾弱势,长大了也不会得到体面工作,童话里“巨人的花园”那样高大上的地方始终和他们无缘。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的当今世界,贫民区就仿佛是一个被遗忘了的角落,被放逐了的区域警察也只是象征性公式化的出来了两次。

  片中的马也具有一定的暗喻作用,它们一边受鞭挞吆喝一边勤恳耐劳,在汽车普及的年代,它们的地位早已不复昔日,沦为废品车的动力似乎已经是不错出路。善良的Swifty是驯马能手,他是把马当做朋友并熟知它们脾性的人,只是在卑劣的街区不需要太多感性的人,当片中出现一匹马被高压电死的画面时,观众心中已隐隐地预感到之后的故事发展方向,但当它残酷呈现时,还是被虐到无法呼吸。

  关于Arbor的未来,人们可以预见的是,他可能是下一个Kitten。Kitten主动承担了罪责被警察羁走,看似挽救了年少的Arbor,可是作为一个贫民区的孩子,一个被学校驱逐了的孩子,他的可选择性并不多,成为Kitten已经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了。

  曾经,小伙伴Swifty在烧电缆时对Arbor说:“你听起来好像Kitten。”看罢,回忆起这句话,感觉到仿佛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论在作祟。

  (杂志约稿)

  《自私的巨人》影评(六):儿童时期的阴影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我总觉得我该写些什么。关于孩子成长的电影的感触。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喜欢看孩子成长的电影。大概是因为从小孩身上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或许我没有Arbor那么令人难以接近和调皮捣蛋,那样的原因也存在于我一直不停的自我压抑。我是一个很容易还没开始,就想到结果的人。所以,如果我开始做坏事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结果的糟糕和毁灭性。那样子,我便不停地自我压抑。

  其实孩子说到底向往的是自由和被父母理解。这是所有成长电影的关键,而这些影片里的孩子通常是被孤立和难以接近的。

  喜欢导演把镜头切到孩子的侧脸,通常我们看到的都是抑郁的眼神。像是:’斯黛拉上学去‘、’单车少年‘、’凯斯‘、’四百击‘、’洛拉‘等。每一个小主角的创伤点不一样,但是本质是一样的--没有依靠感,没有社会的存在感,没有家人的理解。

  我们反叛的时候,多数是希望别人引起注意而关心自己。

  电影里的两个小孩面对马的时候是最温顺的。因为马会静静的倾听你的想法,不会觉得你的各种行为是幼稚而愚蠢的。大人们都把孩子想象的太简单了,其实,哪有这么简单呢?我真的不知道大人是怎么想小时候的自己的,难道他们小时候的思想和情感是简单的吗?每个小孩都是一颗子弹,看你怎样对待他们了。我们生来孤独,谁说小孩就体会不到孤独呢?只不过我们不说而已,那样只会得到冷嘲热讽。这颗子弹是随时都可以爆炸的。有些是响亮的,有些是在河里的静静爆炸。

  最后死去小孩的母亲出现,实在是难受的要死。Arbor梳理着马的毛发,那是一匹多么美丽的马啊。那是多么近的距离,心的距离,成长的痛楚,只有在这一刻,他才有了一个依靠。

  我们的性格的造就,是我们儿童时期的影子。

  《自私的巨人》影评(七):又是一部“真实”的电影

  现在的欧洲影坛好像兴起了一股风潮,就是拍一些“真实”的电影,号称要挖掘人性直触本心什么的

  但说实话,这些电影看上去很美,但就是不合咱的胃口

  咱就是一俗人,就是喜欢商业片的风格,喜欢清晰直接的叙事风格,喜欢激烈的冲突,喜欢松紧合适的情节

  像这部片子嘛,也不能说不好,镜头偏向真实性,摄影师也很会捕捉要点,但就是那种慢慢腾腾但又分不清重点的情节让人抓狂

  其实这部片子在我看过的此类型片子里面算是好一点的,以前看过几部类似片,根本就不知所云,看完貌似懂了点什么,但又觉得特别没意思,难道这就是导演的意图?

  总之,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片子看,我个人觉得还是不要考虑专门去看了

  《自私的巨人》影评(八):《自私的巨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象一个垃圾场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象一个垃圾场,人们就象虫子一样在这里你争我抢,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当初听何勇声嘶力竭地唱出这样的歌词时,并没有想太多,青春的叛逆一如摇滚乐一样,有时反叛成为了目的,却很少思考我们身边的垃圾场。

  世界各地都有成长电影,而英国人的成长片就象一个垃圾场。从肯·罗奇的早期电影《小孩与鹰》到1999年的《捕鼠者》再到这部《自私的巨人》。阴冷压抑的气候加上脏乱而恶劣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成长片。在背景环境的设定上本片跟《捕鼠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捕鼠者》描写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处于罢工中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因为罢工,整个城市被垃圾包围,孩子们在垃圾中肆意玩耍,老鼠成为他们的宠物和袭击的对象。《捕》片以因罢工而垃圾围城的小镇为环境基点,而本片则讲的是英国后工业时代下人们的生存危机。本片中的两个男孩阿波和斯威夫特正生活在阴郁脏乱有如垃圾场般的苏格兰小城。废品站堆积如山的废铜烂铁,巨大的冷却塔和烟囱,以及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一直嗡嗡作响的高压电线。这样的生存环境比之《捕》片还让人压抑而绝望,在《捕》片中有可爱的家人及那个关于老鼠飞上月亮的童真幻想,也有影片最后一家人搬家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而本片却压抑的喘不过气,而其中一个男孩的结局也使观众彻底绝望。

  男孩阿波和斯威夫特被学校开除,于是开始了他们捡垃圾偷电缆的生涯。他们收废品有其必然性,首先当然是穷,阿波的哥哥是个瘾君子,吸毒带来的债务已经掏空了家庭。斯威夫特的家像个幼儿园,成群的兄弟姐妹也使生活异常困顿,家里吃饭尤如食堂派餐,而且极其简单,为了生活父亲甚至卖掉了沙发。好在后工业时代的英国小镇有的是废铜烂铁,相比学校的生活,阿波和斯威夫特的捡破烂生活是快乐的。

  阿波的目标明确,“我讨厌读书,我就是个收废品的”,用斯威夫特的话说,他的心里只有电缆。他们不但捡拾路边的废铁,偶尔也趁工人不注意时偷他们的电缆。而阿波心里一直垫记的是有胳膊那么粗的高压电缆。在影片中高压电塔下不断嗡嗡作响的电流声及阿波对电高压电缆的念念不忘似乎都预示着不好的结局。阿波偷废品站小猫的废铜被人告发,小猫让他去配电井偷电缆以此作为补偿,阿波去了,可他需要斯威夫特的帮助。不料惨剧发生了,斯威夫特的死亡是影片的最高潮。拍这一段时,导演用冷静且惨酷的镜头正面拍摄了斯威夫特的死亡,12万伏的高压闪过男孩的身体,结果可想而知。斯威夫特的死让观众的绝望达到了顶点,也让青春残酷得不留一点余地。

  相比脏话连篇且有多动症的阿波,斯威夫特算得上是个好孩子了。他照顾起弟弟妹妹来像一个大家长,他为人友善,对人好,对马也好。他将卖废铜的钱交给母亲以解燃眉之急,甚至帮阿波打扫家里的卫生。连斯威夫特自己都知道,他性格温顺,像他喜欢的那匹马一样。阿波遇到挫折时喜欢躲到床底下,谁劝他都不出来,唯有斯威夫特。这个片段在影片中一前一后相互呼应,而后一个片段,阿波失去了斯威夫特,只有躺在床下幻想着他的好兄弟。在这两个片段中影片都给出了两人双手紧握的特写,阿波唯有握着斯威夫特的手才找到暂时的安全感。在斯威夫特死亡时的片段也有一个两手相握的特写,只是斯威夫特的手已然烧焦。正因为斯威夫特的好,他的死才显得尤为残酷。

  《自私的巨人》本是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巨人不想让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他的花园因此而被冰雪覆盖,他的自私也为自己种下了恶果。当巨人重新开放花园,孩子们在园中纵情玩耍时,花园的春天也如约而至。而其中的一个孩子也将巨人带到了天堂。在王尔德的童话中,孩子和巨人相互帮助且相互救赎。影片套用王尔德的童话也正有此意。阿波和斯威夫特被学校开除,正如被巨人赶出了他的花园。让人心酸的是,斯威夫特想重新回到学校,他坐在学校的办公室里等待着校长的重新发落,但漫长的等待没有结果,而就在这时阿波驾着马车赶到,斯威夫特奔向马车,他的人生也从此改变。正如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两个孩子因被学校开除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他们则象被自私的巨人赶出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被放逐,花园也变的毫无生机。

  《自私的巨人》影评(九):黑色童话

  二逼版-----------------两个不良少年不好好读书,学人家偷电缆卖,结果一个被电死了,一个变神经病了!

  现实版----------------两个想通过自己改变自身命运的男孩,却最终被命运戏耍,死未必不好,活着未必就好!

  基情版---------------两个被大家排斥的少年走到了一起,却因其中一个少年傲娇性格整成了人鬼情未了!

  伤感版---------------在当今社会,多动症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完全取决于身处的环境(像之前推荐过的《邦邦停不了》里面的孩子是幸运的,这部电影里的阿尔伯特是不幸的,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个多动症孩子,看了这些电影能让我更懂得如何与他相处。)开始虽然阿尔伯特有多动症及暴力倾向,但他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是啊 朋友不要多有一个真心待你的就好,但是这电影并不是王尔德的美丽童话,在影片中所出现的人全部是病态的,成年男子全是暴力男,女子则全是受害女,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开出健康的花朵?再一次偷电缆行动中,最好的朋友由于失误逝去了,这也导致阿尔伯特的精分!影片中的“恶人”----也就是那个自私的巨人(废品站老板小猫)在末尾却勇于担当,或许是想要给阿尔伯特一次重生的机会吧!

  《自私的巨人》影评(十):谁是”自私的巨人“?

  电影“自私的巨人”灵感来自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讲得是关于爱的故事。

  Arbor和Swifty是一对好朋友,成长在布拉德福德,家境贫困。Arbor患多动症,经常惹麻烦。似乎只有Swifty能和他玩到一起,两个人互相照应。一次小伙伴们打架被学校开除,他们决定捡破烂补贴家用,便开始为当地的废品经销商Kitten工作,Kitten有一匹赛马。Arbor发现偷铜线卖很赚钱,为了能赚更多钱,他打起高压电线的主意。Swifty更愿意为Kitten照顾赛马。Kitten发现Swifty对马的天赋,想让Swifty为自己赢得赛马比赛。Arbor觉得受Kitten剥削,更讨厌他利用Swifty对马的爱心为自己谋利,于是偷Kitten的废金属出去卖,可是钱没到手,还被告发。Kitten逼迫Arbor为自己偷更值钱的铜线,小伙伴们没有意识到高压电的危险,Arbor切断电线,Swifty帮忙取,意外发生了。

  王尔德童话里的花园是春天迟迟不来,电影里是低气压的云层堆积,等待一场雨。耳边是高压电线的嗡嗡声,出场的人物都像没有安全感的马儿般紧张,倒是Arbor的街骂能缓和下压抑的气氛。谁是自私的巨人?依赖Swifty友情,认为赚到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Arbor;贪婪的利用他人为自己谋利的Kitten;认为学校没有教好自己两个小孩的Arbor的妈妈;觉得只需提供自己孩子吃住便可的Swifty的爸爸和坚持只有教育能脱贫的无奈的妈妈。Arbor狂躁不安的时候Swifty紧握他的手,一直都没有放开;为了心爱的马能得到照顾甘愿为Kitten工作;默默地帮助Arbor妈妈打扫砸碎的玻璃门;回家抱弟弟哄妹妹,给妈妈钱交房租;善良的Swifty从头到尾都在给予无私的爱。只有他知道马不应该只是供人使用的工具,马能体会到驾马人的恐惧,缰绳不能勒太紧,好好照顾它们,它们也会照顾你。我觉得Swifty听妈妈话回学校求情的时候,他应该得到比一颗糖更多一点的,可是并没有。只是爱的代价太大,也太沉重。王尔德的童话里,自私的巨人的花园里,春天来了。巨人看到他心爱的孩子,"Who hath dared to wound thee?" cried the Giant; "tell me, that I may take my big sword and slay him." "Nay!" answered the child; "but these are the wounds of Love." 随着火光付之一炬的生命,心被压碎的轰隆声,电影中的雨也下了起来。

  Arbor不是自私的巨人,因为他只是个孩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