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另一个故乡》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另一个故乡》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5-14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另一个故乡》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另一个故乡》是一部由爱德嘉·莱兹执导,扬·迪特尔·施耐德 / 安东尼娅·比尔 / 麦斯米兰·沙伊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个故乡》影评(一):1840年代的普鲁士农村,当天朝的大门被强行打开的时候

  欧洲繁荣其实也就是过去五百年的事。我们从教科书上看到的也往往是大人物是是非非。这部影片则是从一个1840年代的普鲁士农村来向我们展现历史。

  泥泞的土路,简陋房屋,走动的牲畜以及辛勤劳作的农民。单纯朴实的农民把精神世界交给了信仰。男主角雅克布的文艺似乎在这个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好在有慈祥母亲宽容她接纳他,年轻姑娘喜欢听他说印第安方言,只是这些就够了吗?还不够,他还有移民巴西的梦想

  说走就走的离开家,踉跄的到了嫁给天主教徒不能回家的姐姐家。阴差阳错,他的哥哥在一次聚会中拿下了他心仪的姑娘,他一时冲动被关小黑屋。回来后情人已是嫂子,母亲也病重,而这些都是雅克布生活现实

  当然,我觉得还是弗林切比较漂亮。笑起来很纯真片子里把洪堡也请出来啦 哈哈 上次看过《丈量地球》,也是一部很有意思德片。

  《另一个故乡》影评(二):荒蛮的美Heimat – Eine deutsche Chronik 家乡:德意志史诗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德国西南部山区。因为国王的荒淫和粮食的歉收,洪斯吕克山区的农民陷入了极度的贫困。他们不停的被饥饿疾病骚扰着,很多年轻人打包行囊背井离乡,前往南美洲巴西,憧憬肥沃土地温暖气候幸福未来

  年轻的Schabbach村(真实背景:现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Woppenroth镇)青年Jakob不像哥哥Gustav那样爱干农活,常被父亲打骂。他是个书呆子,痴迷于书籍,不仅会说多种欧洲语言,还热爱南美印第安文化,掌握了印第安各部落的语言,会用22个单词描述不同绿色。他向往南美,义无反顾的填表格报名移民,想在巴西寻找不一样的人生

  一次在山上疯跑时,Jakob看见了裸体嬉戏的两个女孩Jette和Florinche,两个女孩因为他的出现而下了一大跳。他承诺不把看见她们裸体的事情说出去,并对Jette讲了很多印第安趣事,获得了女孩们的好感。Jette和Jakob暗生情愫

  在村庄的一次庆典中,Jakob,他哥哥Gustav,两女孩Jette和Florinche四人喝了很多酒,在人民的欢庆声中聊的很高兴。Gustav问Jette为什么不和Jakob跳舞,Jette说Jakob不敢,Gustav便一把搂过Jette和她跳了起来。两人越跳越热烈,把Florinche和Jakobs甩在了一旁。午夜时分,Jette似乎忘了和Jakob的暧昧,她忘情的搂着Gustav,和他小巷子里发生了关系

  没想到,只这一次两人居然珠胎暗系,Jette怀孕了。尽管对Jakob仍然有情,她却不得不和Jakob的哥哥Gustav结了婚,而后者一心痴迷于造蒸汽机,没有把Jette放在心上,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地和她接了婚。Jakob受不了这种女友被哥哥夺走的情感冲击,他离家出走,住在了朋友的家里,并且和朋友计划星期之后就坐上大船,移民南美,远离这个使他一看到就想到感情创伤的家。直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传来,才发疯般跑了回家。

  母亲虽然病危,却没有死去。冬天来临的时候,家里确是死神临门,夺走了Jette和哥哥Gustav的第一个孩子,它死于白喉(多发于冬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没有抗生素的时候死亡率很高)。村里不仅他们家的孩子死了,还有很多孩子死于冬天的肺病。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人们,送葬的队伍长的望不见尽头,大家陷入了某种绝望,一种牧师祷告拯救不了的绝望。孩子的死亡对两人带来了重大打击,两人默默坐在房间里,商量了很久都不愿出门,直到父亲因为担心他们俩都死在房里而破门而入,才发现两人没有做出什么过激行为

  夫妇俩商量的结果是:永远离开这片不幸的土地,远走他乡,到南美洲的巴西去寻找新的幸福。他们俩在教堂里当众宣布了这个消息,让Jakob又惊又怒。他们的离去意味着家里失去了主要的劳力,Jakob就必须留在家里照顾两个老人,无法再实现去南美的梦想了。Jakob悲愤地和哥哥Gustav在农田里打了一架:哥哥不仅夺走了他的女友,也夺走了他移民的希望。临走前一夜,Jette一个人墓地里去看自己安葬的孩子。Jakob在黑暗中看见了她。两人带着曾经的情愫和离别悲伤,在墓地旁的树丛边做爱。

  哥哥和Jette还是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村庄,所有的亲人们、家属们,默默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祈祷他们一路平安。他们走后,母亲的身体没有变好,却也没有变差。Jakob成了家里的精神支柱,他改进了哥哥Gustav留下来没有完善的蒸汽机,使之做功可控不再会爆炸。第一次,父亲对儿子Jakob感到骄傲。病中的母亲一直对Jakob至今仍单身一人而耿耿于怀,劝说他和也一直孤身一人并对他有好感的Florinche结婚

  至此,这两对青年终于相互阴差阳错的彻底错过,却也成就了两段各自的姻缘。13个月以后,母亲平静撒手人寰。远方终于传来了南美的Gustav和Jette的消息。他们平安的在新大陆上建造了自己的居所,拥有大片的土地和牛羊。还生了一个女孩,叫Jakobchen(小雅各布)。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雅各布的呢?我们不得而知

  ————————————

  这个电影带给我很多感动,曾经德国地区的农民贫苦艰辛、荒蛮的却努力的生存着、意志坚定地相互扶持。无论是男人女人、不一样宗教信仰的人、老人、孩子,在生存和死亡面前,他们被一视同仁医生尽心尽力救助病人村民们为当地酒馆的老板打抱不平。也许是这种困境,让他们尊重珍惜每一人,并没有生出过多的男尊女卑嫉妒、嫌隙、礼节虚伪、避讳,他们虽然穷,但是相对中国那个时代的人,却显得自由很多,这就是我说的,荒蛮的美。据说,德意志的、曾经日耳曼部落的女性地位并不低,她们和男性一样有权利自由利用土地和各种权利,甚至被认为有某种预言的神力。如果某个寡妇遭到孩子的拖累,“她通常会得到村中其他人的帮助。他们会赠予她稻谷野猪,或者帮助她清理田地,至少在她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帮得上她忙以前是如此。”我很欣赏国人这种互助和务实的精神,男女老少一视同仁,各人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用成就衡量人,不攀附权贵、不踩踏弱小;不多管闲事,当别人真的困难时,也不会坐视不理。生活没有固定的“必须要怎样怎样”的模式,怎样生活能让人活下去、活得好,就赞成怎样的生活。“实在活不下去了,我们就移民,没什么大不了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我认为这是德国至今强盛重要民族文化基础

  看德语以及很多其它欧洲电影,最舒服的一点是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物情感的表露十分自然。欧洲的电影不像北美那样喜欢塑造戏剧冲突,也不像东亚那样充斥着演员过度夸张的表情和程式化的情感模式。Schabbach村庄里,男人同样作为贫困的受害者,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女人们一样无助脆弱

  Jette的父亲受不了生活的压力和打击,虽然深爱着女儿,却连续12年不开口说话,还时常玩失踪,让自己的老婆四处找他。在女儿嫁给Gustav的那天,她的父亲觉得自己彻底失去了女儿,在自己的水车房里上吊自杀。Jakob的父亲一生勤勤恳恳中规中矩老老实实的活着,时不时地骂儿子几句没出息,儿子打算移民,他什么也不说,却在他们临走前,跑到贵族留下来的城堡遗址上去挖可能留下的金银财宝。当然他什么也没挖到,这不善言辞可怜老父亲这么做只是希望自己能挖到金币,让孩子们不必离开他,不必远走他乡。

  本片最让人叹息的是原本相爱的Jakobs和Jette因为一场酒后乱性而最终没有在一起,一人远赴他乡,一人和她的好姐妹Florinche共结连理。从一开始嚷嚷着要移民,甚至用这种思想影响了Jette的那个人,最终却没能离开自己的故乡。但是,能一生一世守着父母和故乡,也是另一种幸福啊,更何况,大西洋的彼岸,已经有一个小Jakob,在实现他的梦想。

  本片的方言也很有意思,du被念成dau,Jahr被念成Jöhr,这种口音更为电影增添了一抹真实而荒蛮的气质。甚至一度让我觉得,这种方言相对于标准德语的巧妙韵味,就像郊区口音相对于城市口音之微妙。发音土爆却又淳朴真诚,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大多数讲述移民的电影,都描绘了外国人移入德国的故事。而这部电影,讲的却是曾经的德国人向往、移民外国的历史。很有意思,值得一看。做为一部时长接近四小时的黑白电影,我花了两天,津津有味地看导演娓娓道来,居然不觉得无聊、也没有看到不必要的长镜头。故事讲的简洁到近乎粗暴意犹未尽,让人觉得咂摸有味。如果硬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来形容的话,应该就是:隽永

  《另一个故乡》影评(三):一篇采访

  导演喊赫尔佐格来演洪堡,赫尔佐格说,行啊,我演,不过有一个条件:你自己也得演。

  所以在洪堡驾着马车去沙巴赫的路上,有一个老人在田野里磨镰刀。(在世界尽头相遇哇)

  锤子敲击镰刀的急促平稳声音,就是他要诉说永恒

  看了一篇导演的采访渣翻了下。

  原文:http://www.artechock.de/film/text/interview/r/reitz_2013.html

  A:『另一个故乡』是迄今为止『故乡』系列的前传吗?

  R:这是我第一个完全独立于整个系列的计划。不过很自然大家会想到这种联系,即西蒙兄弟和之前作品里的西蒙家肯定有亲缘关系。这么说也可以吧。不过一切都是杜撰:名字地点。而关于因果关系的问题,我觉得是不存在的——至少我肯定没有这样的意图。这些人物并不能继续解释之后情节发展中的任何东西

  不过于我而言还是产生了一种类似于连续性的东西。我在这些角色身上一次次发现了自己,雅克布,赫尔曼,保罗——他们都带有一点自传色彩。在这种意义上确实能找到一种血缘关系。

  在这部电影的前期准备阶段,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巴西阿雷格里港的信,是一位女士写的,她说她在一部纪录片里看到了我的脸,而我跟她老板长得非常相像。他也姓Reitz。不久又有东西寄来了:一份有500页的巴西Reitz家家谱。在巴西南部有很多德国移民的后代,人们还能在那儿找到很多德语的名字,正如意大利名字在阿根廷一样。

  A:对移民的向往是中心命题……

  R:我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主题——在三十多年前拍摄第一部『故乡』的时候。当时我在这个地区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对移民时期回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搜集材料了。我一直都在思考,离开故乡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虽并不是移民,但也是离乡者的一员。这很艰难却是必然,因为(在故乡)有不能得到实现和发展的东西。这种和自身根基的分割和脱离需要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单独的人能拥有的。它产生于原先把人们结合在一起的力量的解体。这是一个集体过程

  这个主题再次吸引我是由于我哥哥的死,它带来了一种情感上的启发,而我哥哥也成为了雅克布这个人物的原型。

  还有,在我们如今生活的时代,流亡和移民都是很受关注话题。我们都对那些在我们这儿寻求幸福或庇护的人很熟悉了,却完全忘了,就在不久之前——上一次是第三帝国时,我们自己也是要去别的地方寻求自身的幸福和庇护的人。这些就是我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

  A:比起移民的流入,现在仍有更多的德国人移居国外。人们的移出会造成怎样的一种局面呢?

  R:(移民)并不是出于理智决定,不是一连串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出于恐惧和压力,或者说,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人总是莫名地被迫流亡。当村子一下子空荡了起来,这种引力就产生了。

  这种集体行为的导火索究竟在哪儿?我到头来还是没能明白。欧洲的移民迁徙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时间。19世纪的扫盲是一次推动。这是人们首次大规模地有了阅读写作能力。最初的报纸上的那些报道和连载冒险故事唤起了人们对异域的向往。它们讲述着远方和自由。其实当时那些作者们也只是靠幻想来写作,比如说Karl May。

  A:不过实际物质上的贫穷明显也是移民和梦想的一个刺激因素。在当地没有了驻扎的土壤,这些梦想便开始流浪。您在『另一个故乡』里就展示了这种微弱、压抑、极度贫穷和艰难的景况。人们刚刚能勉强过活……

  R:其实那时人们的生存能力强得难以想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和生产他们所需要一切。他们种植亚麻,自己编织衣物,自己生产食物,自己建造房屋,自己制造工具——那时并不存在买卖。没有任何东西是通过什么市场和供应物流抵达他们手中的。当这样的一个从根本上自给自足的社会(即使在很极端的条件下)达到了它的极限,再也无法靠自己发展下去,流亡便开始了。

  A:除了这种迫切(离开)的必要性之外,“希望”一定也起了作用吧?

  R:对。他们离开了仅够过活的、不完善的生存环境,但并不是出于迫切的需要,驱使他们的是一种预感:在另外某处存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驱使他们的是一种投射——当时存在于报纸上,现今是网络和电视。

  A:不过梦想很快就会成为幻觉啊,或者和它混淆起来……

  R:正是。雅克布就是这样。他间接地察觉到了自己仅仅是在幻想,而并不渴望现实——想象的国度对他已经足够。而要从梦想的世界到达现实,需要一次质的飞跃。这个德国的浪漫主义者不是行动派。哥哥才是那个实干家,不过却缺少梦想。

  A:我看过一篇文章里说,有些东西您是百分之百照实呈现的,有些东西却被完全改变了。您是遵循什么标准来做的?

  R:我不是一个传道士或道德家,想要给人们展现什么东西。我只是在讲故事。在此之外我才试图尽量遵循现实。并不在于真实性本身,而在于这个故事存在的可能性。在拍摄的时候我也在给自己讲述这个故事——这种叙述涉及感官,眼睛,耳朵,触觉……

  A:在您看来,是什么让这个发生在140年前的故事有了现实意义?

  R:140年并不是很久远。我们如今境遇更加无常。供应物流和社会分工都支离破碎。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停止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就解体了,一切都消失——我们不应该觉得自己身处安乐。我所描述的那个社会,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更加稳固的。这部电影向我们的现在投来了陌生的一瞥。

  A:这部电影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R:如果要拍一部电影讲述有钱有势的人们的生活,我们在各处都能找到他们生活的见证。那些城堡和宫殿保留了下来,电影团队不断来这些美妙的地方拍摄。

  而如果想要讲述穷人和弱者的生活,我们什么也找不到——因为他们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通常第二代就已经拆毁了父辈的房子,用新的日常用品取代了旧的。很明显:贫穷的人没有遗产,也没有给自己的未来留下任何东西。我们所追求的一切事物(最终)都会丢失,这对我而言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因为谁能认定我们现在是富有还是贫穷?我无疑能感觉到,下一代在我们这里只能找到垃圾。我们几乎无法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什么遗产—— iPhone或是电脑都不行——在我们时代备受追捧的东西都没什么可遗留的。而我们却说,拥有这一切是我们的自由。

  A:电影中绝美的黑白影像来自Gernot Roll。您如何评价您的摄影师呢?

  R:我们的合作很难用语言形容:我们彼此相识已经超过三十年了。我们的合作并不是通过智性的讨论或概念化的计划来完全的,而是非常自然地在与人和地的相遇中进行。这部电影最终的视觉效果归功于Gernot Roll。这些影像对我来说也是一份礼物,我每天都为此对他心怀感激。在职业生涯中有困难也有喜悦,我把我们的合作算作是一份喜悦——我们在一起完成了出色的工作。首映之后我们一起吃饭,他对我说,我们在『故乡』里的合作是他职业生涯的高潮,而最新的这一部同样也是。

  这部电影若能触动人心,Gernot Roll也为此做出了贡献。

  A:您现在究竟如何定义故乡,在我们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当世界变成了一个村庄?

  R:(笑)这必然是我人生中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拍了三十几年的电影,一直把“故乡(Heimat)”这个词放在名字里,人们肯定会向你询问其意义。

  这个词无法翻译成别的语言。一个典型的德语词。其中漂浮着一些来自德国浪漫主义的东西,还包含有一种郁结,一种跟“失去”相关的元素。

  对我而言它是一种诗意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在生命中往往丢弃身后的东西。因为在我们要发展自我的时候,我们才离开故乡。那是童年的世界,是那些在每个家庭被无意识地传承着的历史传统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我们离开了它。

  甚至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这些都是不会被任何其他东西替代的。

  但我现在绝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这种“失去”也是必然的。我们的圈子从我们的出生不断向外延展。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个人发展的东西——是故乡的对立面,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

  即使如此,某种强烈的情感力量仍在我们心中开启了回忆。我想,如果没有这些回忆,我们可能不会强大到足以承受世界的种种挑战。因为我们的回忆中永远包含着灵魂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讲我的故事。这些东西无法被抽象地表达,只能通过讲述一个个的故事来传递。

  A:『另一个故乡』是『故乡』系列的结束了吗?

  R:没有什么东西代表着终结。根本就没有终点。任何被讲述的东西,都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另一个故乡》影评(四):德国乡土史诗的梦幻

  这是一家人的故事,主角是两兄弟吧,他们的爱情,事业,或者说生活,日常琐碎的日子。因为他们虽然有梦想,有执着,甚至被迫离开家乡,但说到底,还是安安分分地过日子,娶妻生子,恪守宗教,珍爱家庭。

  这部超长的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许就在德国人的普通日子,他们为爱,为生活的苦乐酸甜。这里没有陋习,没有批判,有的是对他们的眷恋和赞美,他们反抗贵族,他们勤劳工作,他们善于歌唱,他们互相爱慕,他们有自己的集会,农活,娱乐,父亲这一辈似乎没有多少精神生活,大儿子也很老实,二儿子则完全是叛逆者,但最后却没有走,特别眷恋父母,甚至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女子为妻,但唯一不变的是对美洲的向往和对语言的研究,却最后还是躲避了那个教授。

  最滑稽的是大儿子走了,去了美洲,二儿子则留下了。这就是德国人的矛盾之处,对亲人的眷恋远大于对梦想的眷恋。他的爱情刚刚萌芽就被扼杀了,因为一次喝酒的冲动。他大喊着自由,被抓进了监狱。这一声自由,到底是反普鲁士,还是反性自由呢?

  那个叔叔,织着布没有声音就死了,然后大家也发现没有声音了。这里生命正常的状态就是劳动,一旦没有劳动就死了。而父亲和兄弟们研制发动机,也很有一种农民少有的科学精神。而磨坊里的父亲,十年不说话,最后上吊了,为什么呢?他渴慕远方,却受制于磨坊里无穷无尽的轮转,如此,最后就上吊了。她叛逆的女儿,因为宗教信仰冲突,就和家里断绝了关系。而最善解人意却最不务正业的就是小儿子了,只爱看书,去远方流浪,研究方言,和每一个人都非常好,但人生却是最胆怯,最躲闪的。自己的追求都只有闭上眼睛才能想象,眼前却什么也没有。

  《另一个故乡》影评(五):当德国农民祈求离乡 那是个怎样的故乡

  Wenn die Welt untergeht, dann an einem Sonntag. Wenn alle in der Kirche sind. Ganz sicher.

  德国电影果然和德语一样晦涩啊~

  但就是晦涩得如此有魔力。

  4小时的19世纪德国史诗 那时候:

  读书对普通人是无用甚至不务正业的事

  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结婚会被家族遗弃

  气候恶劣及食物不足使很多婴孩熬不过冬天

  无望的德国农民甚至不惜前往“理想国”巴西

  家中第一个识字、最有学识、最向往自由的Jakob,最终留在了故乡,做着一个19世纪德国农民该做的事情

  而哥哥Gustav却携妻远赴巴西

  人世变故 不变的 是故乡。

  《另一个故乡》影评(六):尘世如梭,家国别处。

  我只需闭上双眼,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遥远的国度,原始森林里陌生的城市,还有海岸线。 人们把自己关在家里,可是死亡却能钻入所有的门缝。 我将迁移至海的那头。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你们需要的,我准备了一袋洪斯吕克的土给你们。 寒冬深深渗入地下,使我们的土地变成了坟墓。 只要父母健在,就要让他们有所依靠,在他们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我们必须心怀感恩的等待, 并继续活下去。 母亲病危,我为她的生命而狂奔。当我投身于大自然,不停歇一秒钟,不喝一口水,翻过山岭, 越过小河,看似被死神拖拽着前进,我一门心思的要拯救,我唯一所爱的母亲。 上帝一定喜欢把我的周遭变得自相矛盾,当我在监狱时,思乡的情绪成为一种病症,在我回乡时,转变为对我的爱的哀悼,当我刚开始体验初恋的感觉时,它就在逐渐的消失。我不愿意提及她的名字,也不愿意离她太近,因为她的另一种幸福让我心碎。所以我抵触父母的屋子,但不会抗拒母亲给我的爱,在我的一生中,她总是不断尝试给我崭新的爱。 是不是只有风暴的到来,才能吹倒这不公与专制。 我曾千百次问自己,能否用黄金来衡量自由的价值。 自由不单单是摆脱囚禁,而是我们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我思念爱的时候会想念相遇,也会怀念告别。 告别人世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还有什么能比寻找出一条走出不公和寒冷的道路更加值得的事情。 当这里暗无天日的时候,那边正阳光明媚。 十六日那天我们进入了大约南纬五十八度的地区。 因为我想释放心声,饱揽整个世界。

  《另一个故乡》影评(七):此情可待成追忆

  当你年过80,当你身处遥远的异地无法返回,关于故乡的的一切记忆都成了经典。

  jacob是个害羞的男孩,用她母亲的话说是一个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孩子,他喜欢看书,从书中了解到有个远隔重洋的叫巴西的地方。他生活的地方不能说是丰饶之地,甚至有些贫瘠,家庭生活艰辛,父亲打铁、种地,而jacob总是沉溺在他的世界里,整天想着那个遥远的地方,甚至学会了书中描绘的印第安语应。村里的人们不断的移民,奔赴异乡开拓新的生活。Jacob也向往去巴西。

  他认识了女孩Henriette,然而由于在爱情方面缺乏主动,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而是被他的哥哥追到了手,为此jacob冲动之下主动触怒警察进了监狱。出狱后他接到了移民的信函,然而哥哥却突然当众宣布决定移民巴西,这让jacob愤怒绝望,认为哥哥处处都和他抢,兄弟俩为此大打出手。有一点搞不明白的,是不是当时规定兄弟俩只能有一人移民,而哥哥的举动让jacob断绝了多年的愿望,只好在继续在故乡生活……

  这部黑白影片忠实的记录德国乡村,反映当时的宗教、文化、劳作生活情况。要理解一部作品,必须对当时的历史地理有一点了解。19世纪40年代,欧洲刚刚从拿破仑的征服中缓过神来,德国面临民族觉醒的前夜,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时候大英帝国快速发展和扩张,正与清国发生我们熟悉鸦片战争。代西班牙人发现了美洲,巴西应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由于地旷人稀,巴西在世界范围内吸引移民,好像当时大清也接到过移民邀请,不过自认天下第一的清朝皇帝没有答应。日耳曼人自古有移民的传统,从北欧向南,从欧洲向美洲,而英格兰人也是从欧陆移过去的。Jacob生活的洪斯吕克属于落后的山区,移民就可以理解了。

  德国的落后的乡村,相比苦难的中国还是很幸福的,起码没有经受持续的兵匪战乱和外来侵略,人民能够自由的发展自己的天赋,甚至还可以制造蒸汽机承担部分体力劳动。那个时代的西欧,宗教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相同的宗教信仰将人们维系在一起,牧师在教堂统治教徒的精神世界,jacob的姐姐因嫁给了个新教徒就遭父亲抛弃。后来姐姐带着可爱的孩子回家探视,父母重新接受了她,这是人性的力量。西方的电影很大一部分是描写人性的,Henriette着迷于jacob描绘的印第安世界,对jacob自然发生了爱,希望和他一起去巴西。因为冲动后怀孕,只得跟了之前几乎不了解的的哥哥结婚。临行前Henriette与jacob发生关系,是不是心中爱和歉疚兼而有之?这种行为在中国的文化之中是不可理解和原谅的,而在电影中又那么自然,让人看不到邪恶。她为生下的女儿取名jacob,说明还是爱着他。孩子是十个月后降生的,影片暗示这是他们爱的结晶。

  Jacob后来娶了Henriette闺中密友,继续在家乡生活。他和父亲改善了蒸汽机,继续研究学术问题。由于在学术上的成就,得到了柏林科学家的青睐,这是一次可以改变命运的契机,然而他逃避了。在观众看来,他应该离开乡村,过一种不同的生活,然而性格决定命运,他还是留下了,巴西、印第安成了脑海中的故乡。读着Henriette来自巴西的信,jacob泪流满面,与之结婚生子去巴西开始新生活的应该是他,而不是哥哥。这就是生活,自始至终理解、支持他的只有亲爱的母亲。

  这部用全景和时间跨度来描述的史诗,通过jacob记录周围的点点滴滴,展示种种细节。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已经在欧洲兴起,机械的发明极大的改善了人类世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国力增强,德国作为后起之秀傲视欧洲。若干年后回忆当初的艰难岁月,一切成了无法返回的过去,导演用沉重的黑白的画面,把美丽的景色和记忆制成经典。

  《另一个故乡》影评(八):此情可待成追忆

  当你年过80,当你身处遥远的异地无法返回,关于故乡的的一切记忆都成了经典。

  jacob是个害羞的男孩,用她母亲的话说是一个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孩子,他喜欢看书,从书中了解到有个远隔重洋叫巴西的地方。他生活的地方不能说是丰饶之地,甚至有些贫瘠,家庭生活艰辛,父亲打铁、种地,而jacob总是沉溺在他的世界里,整天想着那个遥远的地方,甚至学会了书中描绘的印第安语应。村里的人们不断的移民,奔赴异乡开拓新的生活。Jacob也向往去巴西。

  他认识了女孩Henriette,然而由于在爱情方面缺乏主动,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而是被他的哥哥追到了手,为此jacob冲动之下主动触怒警察进了监狱。出狱后他接到了移民的信函,然而哥哥却突然当众宣布决定移民巴西,这让jacob愤怒绝望,认为哥哥处处都和他抢,兄弟俩为此大打出手。有一点搞不明白的,是不是当时规定兄弟俩只能有一人移民,而哥哥的举动让jacob断绝了多年的愿望,只好在继续在故乡生活……

  这部黑白影片忠实的记录德国乡村,反映当时的宗教、文化、劳作生活情况。要理解一部作品,必须对当时的历史地理有一定的了解。19世纪40年代,欧洲刚刚从拿破仑的征服中缓过神来,德国面临民族觉醒的前夜,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时候大英帝国快速发展和扩张,正与清国发生我们熟悉鸦片战争。代西班牙人发现了美洲,巴西应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由于地旷人稀,巴西在世界范围内吸引移民,好像当时大清也接到过移民邀请,不过自认天下第一的清朝皇帝没有答应。日耳曼人自古有移民的传统,从北欧向南,从欧洲向美洲,而英格兰人也是从欧陆移过去的。Jacob生活的洪斯吕克属于落后的山区,移民就可以理解了。

  德国的落后的乡村,相比苦难的中国还是很幸福的,起码没有经受残酷的皇权统治和外来侵略,能够移民,也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天赋。那个时代的西欧,宗教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相同的宗教信仰将人们维系在一起,牧师在教堂统治教徒的精神世界,jacob的姐姐因嫁给了个新教徒就遭父亲抛弃。后来姐姐带着可爱的孩子回家探视,父母重新接受了她,这是人性的力量。西方的电影很大一部分是描写人性的,Henriette着迷于jacob描绘的印第安世界,对jacob自然发生了爱,希望和他一起去巴西。因为冲动后怀孕,只得跟之前几乎不了解的的哥哥结婚。临行前Henriette与jacob发生关系,是不是心中爱和歉疚兼而有之?这种行为在中国的文化之中是不可理解和原谅的,而在电影中又那么自然,让人看不到邪恶。她为生下的女儿取名jacob,说明还是爱着他。孩子是十个月后降生的,影片暗示这是他们爱的结晶。

  Jacob后来娶了Henriette闺中密友,继续在家乡生活。他和父亲改善了蒸汽机,继续研究学术问题。由于在学术上的成就,得到了柏林科学家的青睐,这是一次可以改变命运的契机,然而他逃避了。在观众看来,他应该离开乡村,过一种不同的生活,然而性格决定命运,他还是留下了,巴西、印第安留在了脑海中。读着Henriette来自巴西的信,jacob泪流满面,与之结婚生子去巴西开始新生活的应该是他,而不是哥哥。这就是生活,自始至终理解、支持他的只有亲爱的母亲。

  用全景和时间跨度来描述通常被称为史诗,导演通过jacob记录周围的点点滴滴,展示时间地点种种细节。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已经在欧洲兴起,机械的发明极大的改善了人类世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国力增强,德国作为后起之秀傲视欧洲。若干年后回忆当初的艰难岁月,一切成了无法返回的过去,导演用沉重的黑白的画面,把美丽的景色和记忆制成经典。

  《另一个故乡》影评(九):《另一个故乡》:百年乡情

  星级:★★★★

  爱德嘉•莱兹导演的《故乡》三部曲被称为现代德国的史诗,一部跨越20年30集时长53小时25分钟的电影,跟随莱茵兰的洪斯吕克附近一个叫沙巴赫的虚构村庄里一户姓西蒙的家庭,故事从一战德国战败开始,一直讲到了新千禧年的到来。不管你有没有看过它,都不影响你观看这部新片。《另一个故事》里时光倒流150年,回到了拿破仑战争之后,1848年革命之前,那段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我们看到西蒙家祖先的遭遇和挣扎。食物短缺、疾病肆虐、凛冽寒冬还有当时普鲁士封建官僚的制度剥削,人们为了活下去,把希望寄托到移民去巴西,背井离乡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在那个年代,移民也似乎就意味着此生的别离,与故乡和亲人的永别。

  故事以铁匠西蒙一家展开,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莱娜因为嫁给了宗教信仰不同的丈夫,父亲和她断绝了往来。大儿子古斯塔沃比较踏实安分,军队退役之后回家继承父母的生活,小儿子雅各布则生性浪漫,读了一些书,向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对吉普赛文化和土著方言感兴趣,梦想着移民巴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切却事与愿违,这部黑白的电影就像迈克尔•哈内克的《白丝带》的对立面,它完全过滤掉了阶级革命、暴力根源和人性阴暗等问题,将重点全都放在了那个时代的乡土人情上,就像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片中的挖土豆、摘葡萄、耕种、收获、打铁、纺织、磨面等农民的日常劳动,当地的婚礼、葬礼、舞蹈、歌曲和各类庆典等文化民俗,农村的建筑、服装、道具和演员的本地方言,几乎片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考究,就像一部关于乡土人情的史诗。即使农民的田间耕种,也在向观众展现劳动那种原始的美感和磅礴的生命力,因为如今这些东西已经随着时代逝去,传统的一切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都已经无处寻觅了。这也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忧伤的基调,那种感觉就像你回想儿时记忆中如今已经不存在的家。

  这部电影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诗意,除了男主角的浪漫主义情结和那些日记旁白,摄影是最大的功劳,镜头捕捉到了那股如乡村田园诗一般的风景和农民生活的质朴。但这并不是一部黑白电影,在这个故事中那些最美丽的时刻,都出现了颜色,比如玛瑙、彗星、绿草、金币、绿裙子、绿铜壶、花环、马蹄铁、野花、红色樱桃和蓝色浆果等,那都是角色一生都值得铭记的时刻,在他们眼中,仿佛万物生辉。

  这虽然是一部接近四小时的电影,但剧本的叙事结构并不是拖沓冗长,反而它设计的非常精细,在叙事的铺垫和伏笔上很精巧,到最后第三幕各种已经的铺垫好的细节和情节反转纷纷袭来,尽显编剧的深厚功力,各种忧伤的泪点袭来,会让人有想重看一遍的冲动。在老搭档摄影师Gernot Roll的镜头里,一切都流逝的很缓慢,导演还加入一些意识流渲染氛围的空镜头,比如每当有人死去,镜头就在空间内进行360度的巡视,就像一个灵魂在环顾四周。关于这种缓慢,导演说这是为了赋予生活一点永恒性,我们不能让感动我们的事情像旋转木马一样迅速的被好莱坞那套齿轮链条化的叙事模式掩盖。其实影片在叙事手法上和好莱坞经典叙事的那套模式并没有区别,只是导演觉得叙事的艺术需要舒缓的节奏,让观众有耐心去凝视,去感知一切。

  电影最后的字幕,莱兹导演将这部电影献给了他的哥哥吉多。2008年哥哥去世,在整理哥哥遗物的时候,他发现哥哥这么多年都在学习南美洲的土语,而哥哥却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洪斯吕克。另一件让莱兹导演想拍这样一部电影的小插曲是,他曾收到一封来自巴西阿雷格里港的护士的来信,信中她说自己的老板和自己同姓,莱兹后来调查发现那位巴西医生的家族和他出生在同一个地方,于是就有了这部电影。最近BBC也推出一部类似于德国的《故乡》的电视剧叫《百年乡情》,喜欢这类乡愁故事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原载于《南都娱乐周刊》

  http://www.smweekly.com/appraise/201408/37250.aspx

  《另一个故乡》影评(十):我觉得只是看个电影,好电影年年有,没什么逼格不逼格的。第一次在豆瓣发影评,还带折叠,真没劲。

  德国片 Heimat【另一个故乡】,长达近4个小时,我居然用两天时间分上下场看完了,而且全程无尿点,端着咖啡目不转睛的看完了。。。一部原以为会瞌睡的好片,看完之后上网翻豆瓣发现果然是小众,无啥出彩的点评的,可是意犹未尽之后还是发条说说Mark一下。。。有人说这片像白鹿原,我觉得可能是,都是乡土题材,,,但是白鹿原我没心思看,没民主的草民写一百部白鹿原都搭不上真理的一条胳膊。。。或许又有人说像【瑞士孤儿】,fine,我也觉得和瑞士孤儿有姐妹片的质素。观此片,让人对160年前的德国旧社会的劳苦农民的生活画面一览无余,这部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导演的坚持,,,所有卡司的粗鄙的服装,农村脏乱的场景,肮脏破败的建筑都真实细腻的毫不羞涩的反应了赤贫德国北部农村的真实面貌,可见导演的细腻与坚持,丝毫没有遮丑和粉饰的嫌疑。。。而电影的时代背景,天朝人民可能忘记了正是老卡马克思的年代,电影中的时代应该是马克思25~30岁的时候,那时候的德国应该是现代文明的曙光初现的年代,而偏远的乡村却是赤贫,落后,文盲与绝望。。。和印象中德国作为欧洲最早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完全不沾边的样紫,或许这也是真实德国的另一面,,,,如果没有【洪堡】(那个和现代数学之父【高斯】做好朋友的德国现代启蒙博物学家,类似德国的达尔文,,,)在片近尾声的时候友情出场,都让人恍若觉得这出德国农村的白鹿原真是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故事。但是就是因为从时代中抽离出来的故事,才更可以让对德国历史不了解的其他各国人好好的看这一小群村民的人间悲喜剧,这部电影到底什么吸引人,,,,我看了4个小时,觉得最吸引人的是他真实细腻,和农村人的生活一样朴实,,,没有悬疑,没有说教,没有感天动地的戏剧冲突,有的是绵密的真实细腻,光这一条就觉得剧情犹如流水,水到渠成,没有费尽心思的冲突布局。。。。即使对德国人的宗教不了解,对德国人的生活不了解,可是还是会为语重心长的母子对话,,,爹生妈养的亲情不舍,以及全世界各地旧社会人民对于嫁了女儿如泼出去的脏水都心有戚戚焉。。。。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男主角的老妈对儿子的牵挂和揪心,,,这娃太淘气了,和我真的很像,这娃和他爹也矛盾与生俱来但又能人性和解,和我也很像,我10年没和我爸说一句话的冷战,最后我赢了,但是我爸却成老人了,,唉,,,他妈对儿子的舍身付出和中国老妈爱子心切无所不同,丝毫不因宗教,国别,民族习惯有什么差异,反倒是让我觉得更容易带我入戏,感同身受。。。让我又想起了【瑞士孤儿】,谁能知道同是说德语的瑞士德语族的旧社会也是那么悲惨,谁能知道为什么冷漠自私的瑞士人能变成那样富有和冷酷,原来,德语族确实有很多悲催往事。。。电影中最多的剧目是关于村民的死亡,前前后后重要的死亡过程有3起,每一起都是那么自然平静,,,或许只有对生活的苦逼与麻木到绝望的人才对死那么平静安然忍受,,,1年前前前女友说她妈死了之后,她爸就说过【早知道要死了还去医院干嘛】,,,她就对我吐槽说爸妈一直感情很好,怎么突然爸爸会说出这么冷血的话,让她突然很讨厌爸爸,,,我跟她说不是的,只有感情很好的人才能说这种话,,,老伴老伴一辈子走过来了,突然去了,还会说着活着的时候才会说的话,你爸爸这是当你妈还活着平时默契玩笑说的话而已。。。去豆瓣看了一下几篇没啥水准的影评,觉得也没什么好补充的,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所有德国农村的风土人情悉数上演,若不是囿于黑白的画面,乡野风光那不是一般的旖旎,或许电影的背景是一群赤贫到要去巴西原始森林逃荒的农民,否则用彩色表现那么美的田野不会让人联想到这赋税繁重又土地赤贫的荒野。。。。其实看完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新奇之处,或许是因为对于这部电影理解起来并不像豆瓣里的那些货们那么痛苦,在我看来都极其自然也很好理解,电影名字【另一个故乡】其实说的应该是主人公雅克布自己对青春年少理解中的乌托邦的另一个故乡和经过总总感情打击和现实磨砺后的成熟的理性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心中体会到的新的另一个故乡的对比与再发现。原来,不管发小邻居,骨肉兄弟怎么去寻找另一个故乡,,真正的另一个故乡是自己的追求和再发现,,,而且让人意外的是,德国村民的“孝道”让中国人也感觉怪怪的,,,似乎好像西方人被上帝带走之后,对于父母的孝,父母在不远游的责,都鲜少表现过,为毛这部电影里却这么炙热鲜明,,,也许是因为他们是农民,小农生活,彼此依靠,,,或许莱茵河畔的城市市民阶层可能已经不是这样生活了。。。总之,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大爱无言,哦不,是大义无言,,,没有说教,没有费心的设计,,,全部都是平白直抒,犹如清明上河图,你若展开,精彩自寻,所有其上的内容本身就是最好的素材。。。人物,服装,风物,风景。☺。。。另外一个好处是,这电影的德语说实话比现代德语电影要耐听,,不知道是我德语渐长吗,还是德国农村人说话不矫情?居然好多可以听懂,,,原来,我常听的一首德语歌【梅裙·迪·帕勒迪】是【女孩的天堂】的意思~☺~到现在才知道。。。

  以上是我在自己QQ空间里,今天刚发的说说,原文复制过来,,,,最后想说的是,看个电影就是看个电影,,,,电影只是载体,和看书,看报,看PPT没什么两样,,,看部电影能发现能收获就最好不过了,和装逼没关系,,,,即使没啥发现没啥收获,就当白看了,总会有更适合自己的电影,自己更喜欢的故事,,,但是为了逼格一定要绞尽脑汁实在无趣,,,,不管是看书,看报,看电影,只要有收获有新的体认,新的发现,新的认知,那就再好不过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