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归来》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归来》经典观后感集

2022-03-11 12:27: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归来》经典观后感集

  《归来》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陈道明 / 巩俐 / 张慧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归来》观后感(一):格局太小,不够活泼

  对比再见列宁,我觉得老谋子这个片子还是缺少深度。一个多好的题材,拍的这么浅薄,老谋子完全可以打打擦边球,不为政治,就单为娱乐,也可以尝试一下啊!

  文革结束了,把正常人逼疯的时代结束了,但是却有些人没有像社会一样回到正轨,真正地变傻了。巩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委会说我代表组织,你相信组织,你就要相信我,这就是你的丈夫,可是吊诡的是巩俐说这是方某人,是强奸虐待她的人,而不是她的丈夫。这一点看起来多么吊诡啊!刚开始,郭涛对她说,那个是你丈夫,没错,但更是阶级敌人,要表态,说不见他,这样违反人之常情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很正常,但是巩俐还是没说。

  哈哈,巩俐在全民疯狂的时代很有理智,等到大家醒过来的时候(也不能说醒过来,她女儿基本上就是一个怨恨的态度,没有忏悔,却祈求原谅,这样的女儿实在不够意思,最后喊出来的爸,也缺少力量),她却傻了,有意思。

  故事围绕这一点展开。呵呵,逃犯再次回来,别的什么都不顾了,只求妻子能够认识自己,于是一招招上演了,先后来了好几招。有意思的还是读信那一段,在信里通过陌生人的关系来交流,不再企求当一个丈夫了。重要的是对方幸福,而不是对方清醒,如此的态度,岂能是对待历史的态度?

  另外,巩俐只是记忆力不好,忘性大,一会儿觉得他是这个送信的,楼下的,一会儿又只认她是方某人,但她的记忆力有时也挺好的,记得要天天读信,这个情节设置不大严密。

  影片反反复复就在这三个人之间展开了,格局就这么大,偶尔出来一两个人,没有走向纵深去,比如似曾相识的感觉,完全可以找两个人来演一演当年的打砸抢烧啊!这就多有喜感啊!但是没有。越到后来看的都有点烦了困了。影片到最后也没能够解开这个疙瘩,这一次归来,看来是白白回来了。没有什么可以弥补这一切。

  三个人的家庭戏,和政治的关系,太过松了。没有拍出深度来。

  《归来》观后感(二):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

  也许是年轻媳妇的滋润,让老谋子对爱情有了表达的渴望;也许是心灵的逆生长,让老谋子在年过六旬时居然焕发出了青春的光泽。

  并不是说老谋子这把年纪就不应该探讨爱情,而是他的路数一路颠簸,叫人认不清他的方向。但有一点基本明确,老谋子心里住着一个隐秘的姑娘,她小清新,她纯,她基本没啥情欲。你看,我的父亲母亲,你看,山楂树之恋,你看,归来,是不是都透着浓浓的纯爱味道。

  归来,摸着良心说,对于老谋子这样的大导来说,逼格不算太够。好片子是会烧脑子的,看完后连续绕晕数天,或者意未尽而反复辗转。归来呢,和山楂树之恋一样,是纯欣赏类的情节片,看的时候流着泪,看完以后几唏嘘,脑子没动,记得的只是几个情节、镜头和演员精准的演技。

  老谋说《归来》是回归初心之作,笔者看来,演员的发挥胜过导演的琢磨,导演的功力未显。

  那么,还是只说说故事吧。

  故事里最让笔者动容的情节,是丹丹对陆焉识说对不起,陆焉识说:丹丹,你没有错,真正错的是爸爸呀!泪狂奔,丹丹不就是我们自己嘛,为人子女,永远在低估父母的爱意,甚至计较父母的表达方式。为了大好前程出卖父亲的女儿,和宽容以待的父亲,在那个瞬间特别的刺眼,刺痛了作为儿女的我们自己。我们还不是一样,在父母渐渐衰老的时候,用自己无法觉察的冷暴力对待他们,很少电话,推说忙碌,不屑交流,充满抵触;而他们,却总是用慈悲和谅解对待我们——好吧,你忙你的;好吧,你们年轻人不一样;好吧,来吃饭吧,不说了。

  父母即慈悲,即宽恕,即容忍,深深扎进我们心里,涌起最酸楚的疼痛。

  陆焉识作为一个丈夫,俨然也是耶稣的赶脚。在冯婉瑜失忆后的那段岁月,他没有一次摇晃着冯婉瑜的脑袋,景涛哥附身般地大声嚎叫:婉瑜,是我,是我,睁大你24K的双眼好好瞧,是我啊!

  他真的很有耐心,最初是急而不燥的,后来便是适应了冯婉瑜的失忆生活,心甘情愿做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以一个读信人的身份为她读信,他以一个车夫的身份载她寻找“陆焉识”,他靠近她,但并不多扰,他只是在等待中努力着,而不再求一个饱满的结果。

  结局我真的很喜欢,含蕴悠长。前半生,她一直在等他,他们远在天边;后半生,他一直在等她,他们近在咫尺。

  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你记得吗?

  《归来》观后感(三):远在天边的思念,近在咫尺的爱人

  严歌苓总善于描写一个女人对命运的忍辱负重和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大背景下能创造史诗,平淡中也能见出传奇。而巩俐天生长了一张这样的脸,她总能貌似不动声色实则把悲喜全噙在眼里。她在里面的表演总会让我想起『活着』里与葛优对戏的她。陈道明则再适合不过这个角色,即使扮演落魄骨子里的文艺气质也昭然若揭。

  他们一个泪眼婆娑,一个老泪纵横,观众正好借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张嘉译一出现,大家都穿越了,全场笑起来。

  她无比思念着他,却已不认识他;她的爱人近在咫尺,却误将他拒之千里之外。陈道明绞尽脑汁扮演各式角色(调琴师、读信人、车夫、好心邻居)无处不在的出现在巩俐生活中,只为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的坚持和守护让人不禁想起叶芝的那首诗:“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深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集慢慢读……”

  片中反复被巩俐念叨的5号就像一个可怕的咒语,叮嘱着她无论刮风下雨严寒冰冻,都记得去车站接陈道明。细想之下5号之于她又是个幸福的纪念日,因为在她心中每到这一天她的爱人就会『归来』。

  《归来》观后感(四):《归来》:漫漫长路焉能识,而今相逢宛初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巴巴的盼了小半年,本来要去看首映,因为小慧生日换成了今天看,利用周末时间恶补的看完了《陆犯焉识》,而看过小说再去看电影,真是一把双刃剑。

  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小说是一座冰山,电影是冰山浮在海面上的一小部分。然而要是没有看小说,并不知道陆焉识在被囚期间的环境是如何的恶劣蛮荒相互倾猎杀毫无尊严惊心动魄的只有动物性少有人性的社会生态,以及他是如何倾尽才智看到女儿丹珏的电影宣传片,如何冒死逃亡只为告诉婉喻一句“对不起&我爱你,最爱的是你”,我可能无法那么深入的理解电影里陆焉识一遍遍想办法让婉喻认出自己时是何等浓烈的悲凉,漫漫长路焉能识,而今相逢宛初遇。是的,电影无法表达出,一个精神贵族,一个奉行自由精神的高贵灵魂,是如何在那场浩劫中自由被剥夺,自尊被蚕食,斗志被消磨,最终匍匐卑微的活着,为了延续生命的人生悲剧,无法表达出,一个只剩下回忆的男人,一生为了不被束缚的自由抗争而回避冷落妻子,却在极端恶劣残酷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回忆里抽丝剥茧层层剥开,发现一生中一直所爱的最温暖的陪伴来自于那个他从未映入眼底的婉喻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在身边的时候,不曾真爱;真爱的时候,不在身边。而今,终于“归来”,都是真爱,却无法再相认。电影的最后,放弃了自我的陆焉识拿着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陪婉喻去接自己,算是对原著的一种合理解读,历经如此折磨的陆焉识,早已丢失并放弃了自我,他的余生因为婉喻的真爱而珍贵。

  你倾尽一生,等我爱你;我倾尽余世,陪你归来。虽然有些苍凉,但这毕竟是个美好而阳光的结局——婉喻爱着记忆里的焉识,焉识爱着现实里的婉喻,虽不逢时,却是最好的归宿。

  :早上看到些关于对张艺谋的批评之词,大意是把重心放到了文革后的相认,且戏剧冲突比原著温和的多,这和小说主要把写作重心放在文革前相比是很大的妥协和软弱。我觉得张导算是好的了吧,和《活着》的改编相比,把原作中福贵身边所有亲人的死亡改成了在皮影戏箱子里的一窝小鸡在阳光下欢叫,你只能指望他在《归来》里面就愤青了?人家700万都交了,奥运都总导演了,会不合作?再说看看《天浴》就知道了,总不能让严大才女的作品都被封杀。加上陈道明和巩俐的功力,已经是意料之内的满意了。

  《归来》观后感(五):张艺谋已归来

  路焉识讲:我已归来,不管婉喻记不记得我,总之我回来了。

  张艺谋说:我回来了,不管你们认不认可,总之我已归来。

  张艺谋只能拍文革爱情悲剧片,这才是他的绝活,《活着》是他的高度,我也一直把老谋子放在这个高度,以至于前几年的山楂树我在看来渣的一塌糊涂,如果导演挂的是郭小四,可能情况会好点。张艺谋已经变成一个符号,你曾经跑出12秒88的辉煌,观众就只认你这个成绩,低了0.01秒,观众都不埋单。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不是东西不好,是我们期待太高。当我抛掉张艺谋这顶帽子,来看《归来》,我靠,这不就是张艺谋吗?原来他一直没走,只是我们不认识他了。就如冯婉喻每月5日在火车站等在路焉识,一次次的失望,却不曾放弃,冯婉喻当然不知道路焉识就在他旁边,而路焉识也好像在等待曾经风情万种路焉识。

  路焉识就是张艺谋,观众是婉喻记,张艺谋是在跟观众谈一场异地恋,刷新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古冰糖

  5.24.晚

  《归来》观后感(六):日之夕矣,曷至哉?

  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秉承了她作品的一贯特点——“千帆过境,你原来一直在这里”。虽然这部小说写的主人公是那个当过右派的知识分子,叫陆焉识,但严歌苓更善写女人的故事,苦难带来的是冷酷人生的体验,又有苦尽甘来的温暖。而她笔下的女子总是坚强到令人心疼的。这里,指的就是冯婉喻。

  这次张艺谋只取小说的后几十页,拍摄电影《归来》。说实话,令我很欣喜的是他没有像《山楂树》、《金陵十三钗》拍摄时那样,从选角开始,一路炒作到电影上映。我甚至在电影院看见预告片后,方知他有此作品。演员的选择,也极好。陈道明,在我心中就是陆焉识,无论是英俊潇洒的形象,还是人文素养,他都超越中国绝大多数的男演员。巩俐,我妈说:“她演的越接地气就越好”,我妈不会用专业术语,但这种简单直白的评价我觉得很到位。以前对巩俐的感觉并没有很深刻,但这次,她在《归来》里的每一个眼神都深深撼动了我。她哭,就像小说里的恩娘,那种眼泪是会让人欲罢不能的。

  以往电影对小说的改编,总让人忍不住挑刺。因为知道小说情节,我们总希望它被完美地搬到大荧幕上。可是这次,我只谈《归来》,不谈《陆犯焉识》。

  电影使观影者落泪,无非两种情况:情节感同身受,这样的哭泣一半是为了自己;另一种是单纯地被影片里人物感动。《归来》的泪点,我想很单纯地把它们定义为第二类。第一次是焉识和婉喻在火车站天桥碰面,两人互相喊着对方的名字,穿越重重人海,却被赶来的干部硬生生地拉开。不,他们甚至还没有碰到对方的手。十几年来,只这样声嘶力竭地匆匆一瞥;第二次是焉识平反归来,夕阳下的小屋子里,婉喻却不认识朝思暮想的爱人。我们和陆焉识一同落泪,却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感动。十几平米的房间里,婉喻贴着陆焉识写来的信,“五号,焉识五号回来”,她总是念叨着,每月五号举着贴有爱人名字的木牌静静地站在火车站门口等待。“自从那次你回来后,冯老师就再也没锁过门,她总说,不能再把焉识锁在外面了。”不知陆焉识听到这句话,心中是怎样的感受。我望着电影里那小小的屋子,陆焉识的钢琴摆放在角落。窗台上,婉喻不忘摆上几盆花草,烧水的铁壶不断冒着白色蒸汽。藤椅在蒸汽与夕阳的照射下,显得那样朦胧,看不见坐在上面的女人的面容。想起《王风•君子于役》里也同样是一个等待爱人归来的妇女。“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她们的爱人都在服劳役,漫长无期的劳役让妻子也陷入了漫无边际的等待。黄昏恼人,一日的思念中,周而复始的牛羊归巢才提醒,“相去日已晚”。《君子于役》里还有对爱人的殷切盼望,“苟无饥渴”,就像《行行重行行》里那句充满幽怨的“努力加餐饭”罢。始终等待焉识的婉喻,虽然急切地想知道焉识的归期,急切地盼望他早日归来,但更希望焉识身体健康,在某个她未知的地方也能好好活着。这些是电影没有明说的,但任谁都懂。有一个细节,焉识逃回来那次,婉喻熬夜蒸了许多馒头,还打包了新棉袄准备第二天一起带给焉识。她知道,见一面固然重要,但更希望能把这些东西递到他手上。“不能让焉识挨饿、受冻啊!”我想那时候的婉喻心里惦记最多的不是圆了与爱情重逢的梦,而是希望她爱的那个人“无饥无渴”。婉喻对“方师傅”的排斥,也正是由于方师傅曾经刺激过她,说陆焉识要被枪毙。这个人嘴里说的是她最无法接受的结果,所以温婉贤淑的冯婉喻,也会吼叫,甚至对她眼里的“方师傅”拳打脚踢。

  电影的后半段,是 “虐恋”。两人好不容易重逢,婉喻却患上“心因性”失忆。焉识一次又一次回家,婉喻却一次又一次把他赶走。“为什么她偏偏不认得我呢?”陆焉识,这个博学古今的教授,却无法找到答案。他想尽办法让婉喻记起她,可是婉喻只记得“五号焉识回来,我要去火车站接他”。陈道明和巩俐的演技在后半段达到了巅峰,二人即使沉默相对,眼神里也能透露出千言万语。焉识的眼里,有失望,有急切,有希望;婉喻的眼里,有困惑,有等待,有期盼。年复一年,焉识住的小屋子与婉喻家之间的小路,他踏过无数遍。北方的落英缤纷与皑皑白雪,昭示着时光的流失。“更变千年如走马”,时间自顾自地朝前走,却让焉识、婉喻变得衰老。不复当年英俊的焉识推着小三轮,车轮在雪地里碾压出一道道黑痕。冯婉喻的脸上也被时光碾过数不清的皱纹,她的眼眸不再清澈,头发干枯苍白。但她每个月的五号依然早起梳洗打扮,拿着那块木板,坐在陆焉识的车后去车站接陆焉识。

  她等了他许多年,等爱人的归来;他也陪着她等了许多年,等“自己”的归来。

  说什么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陆焉识与冯婉喻面前,你敢自诩自己拥有伟大的爱情吗?

  《归来》是一部好电影,在毫无专业理论的我的眼里。每个时代都会诞生动人的爱情,但《归来》给我们呈现的远远超越了爱情。历史的错误可以改变爱情的轨迹,爱情的真挚却因人心的守候而永恒。结尾,你不可以给它定义为悲剧或喜剧。我喜欢《徒然草》里说“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因为这样一句充满禅意的话给人多重启迪,世人总言人心易变,可却有一类人心,不仅不变,而且在被风吹落后也会化作春泥,润物无声。

  《归来》观后感(七):为你归来,全凭实力

  当电影结束之时,脑海莫名闪现的竟然是这句烂俗的广告词:为你归来,全凭实力。

  相信很多人都在各种场合被这句广告词轰炸过,再加上新任谋女郎那句富含张力的:没有人想要你回来。。在这个强力的媒体时代,我对《归来》的认识就是打着老谋子金字招牌的4K高清大片。

  为此,我差点和这部电影擦肩而过。

  曾几何时,活着,大红灯笼,有话好好说,老谋子那一部部经典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海里。那是一个没有广告的时代,没有造势,没有水军,更没有强力的推广,但是人们绝不会因此孤陋寡闻,经典自在人心,老谋子的作品就是品质的象征。

  后来的故事就不用我说了,总之,当这句广告再次铺天盖地之时,我只有麻木。等看完电影回头细品,才觉此话确实是精辟概括了这部电影,可极大讽刺的是,它却没有半点吸引之用,看来不管是谁,最后都需要为你归来。

  电影的故事在WG的背景下缓缓的评述,又是一个人性被扭曲,亲情被离散,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心酸故事。陈道明和巩俐两个老戏骨,就在一种哀而不伤的气氛里,让那种演绎的张力直接发挥到你的鼻息之间。

  有人评论这部电影又是一个强力催泪弹,斯皮尔伯格是否哭了1个小时我不关心,但是能击中内心深处,肯定是国人心中的某种共鸣。就像巩俐在陈道明被抓之后,再也没有锁过门,就这一句话,我的泪就下来了,马上就能同感到那种揪心悔恨和绝望。至于后来,每个月5号老太太风雨无阻的去火车站接人,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寄托,一种希望和失望的轮回。

  其实人是一种最能面对现实的动物,不论是电影有意无意略过的,WG时这一家人受到的种种苦痛;还是亲情归来却无法相认,那种难以言表的辛酸。在被浇灭的热情和希望之后,便是感情的坚韧,默默的相守,一家人每月5号默契的往返火车站,遥望那个已经站在身边的自己。。。

  最后感谢这个只有两人观影的“包场”,空空的影院让我能更好的体会到这种归来的廖默。

  《归来》观后感(八):真的还能回来么

  默默的陪伴

  _ 评《归来》的

  含义

  《归来》这部电影的片头戏以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桥段引出故事开头,为下文埋下伏笔,电影语言以单线叙事结构这一特色,完成了一个由于在文革时期犯了右倾思想的陆焉识在二十年放邢后照顾失忆的老伴婉瑜的这一主题表达。

  第五代导演,都经历过文革时期的磨难,在改革开放后系统的学习电影文化,张艺谋用极其成熟的手法平淡的拍摄出《归来》,《归来》把陆焉识入狱,逃狱,出狱,都是以第三人称的拍摄角度,去还原文革时期,对家庭的灾难,但文革时期不仅仅是对家庭,更是对国家,那一代人的灾难,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任何一个角落 都能挖掘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而张艺谋却很好的把《归来》放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当中,这样一个背景从而更加好的使受众群体深受其中。

  越是平淡,越是绚烂,心里的他还能回来么? 《北京一夜》有句歌词提到:我已等待千年,为何良人还不回来。 从古至今有许多的良人没回来,给许多的家庭照成了莫大的伤害。当影评《归来》的焉识满刑回家,是象征着法律的完善,可是婉瑜的失忆,并在每月五号去车站,手举牌子去接自己的爱人,这是本片的泪点,这反映出的是以前文革时期给人的精神伤害是不可磨灭的。

  张艺谋的《归来》与《活着》相比,《活着》追求的是大起大落,而《归来》却是平平淡淡,两部影片的表现手法不同,含义却相同。

  片中有一场戏是街道干部对婉瑜说的三句话! 你相信组织么? 我是不是代表了组织! 那你是不是应该相信我。! 这三句话的逻辑性思维代表了当时的"组织‘’的力量至高无上,女儿丹丹为了跳清华,告发父亲,也是组织的力量, 方师傅 ,这个一直没有出现过,却常在婉瑜嘴边的人! 他所给婉瑜的伤害,我只能摇头作罢,毛骨悚然啊,只有婉瑜才知道!焉识的复仇,才发现,对方也卷入到了文革的受害当中!一切的一切归功与文革。

  这不仅仅是一部批判文革的片,《归来》讲述了在那个时期的恋人,那种默默的守候,纯洁的传统美德,是现在社会所遗忘的。只有平平淡淡的爱情,才可以天长地久。只有经历磨难,才更懂得珍惜。!

  9,1今天开学不用上学

  《归来》观后感(九):平淡无奇中的别有滋味——《归来》,中国土壤上的奇葩

  晚上七点半的场,在三峡广场看的电影。小说也看过,影评也看过,只是心里还是好奇国师会怎样去讲这个故事。看影评上把归来和很多电影作品比较,不敢认同,我觉得《归来》就是归来,这是中国特殊文化土壤上盛开的一朵奇葩。归来的硬伤在于平淡无奇,但这同时也是它的亮点,别有滋味。

  和其他电影作品比较,《归来》真的有很多硬伤:节奏平缓,不紧不慢,整场无高潮,无冲突。但我依然自始至终看完了,中途也有几次不自觉的眼泪。

  《归来》淡化了小说中那些政治背景,只是在讲爱情。

  《归来》观后感(十):归去来兮,汝焉识否?

  影片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折射出千千万万个家庭在文革运动中的悲欢离合。三位主角的演出也是可圈可点。老戏骨陈道明演出了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那种受压迫、却依然一身傲气,对妻子不离不弃的爱,对孩子的宽容与呵护,透过陈道明的演出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爱钢琴那段戏,没有台词,只有静静的琴声流淌,两位艺术家在这段戏中表现得恰到好处,让人有种情到浓时意深深的感觉。

  影片中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不是在前半部火车站的生离,而是在陆焉识回来后,化作各种身份接近妻子,试图唤醒妻子的记忆,为妻子弹钢琴、数年风雪不改地陪妻子去火车站接自己,当我看到年迈的陆焉识举着牌子望向车站的那一幕时,内心真的很酸,但同时对他更增添了几分景仰之情。陈道明真没得说,我真的觉得,他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用心刻画生活。给他点一万个赞!

  这部电影总体上说,还是挺值得一看再看的,尤其值得年轻的孩子陪着自己的父母长辈走近电影院,一同回味曾经的那个年代。它既是对那个年代的一种潜在的批判,同时也是对那个年代人性的真善美的一种崇怀念。张艺谋不愧是摄影系出生的名导,在色彩、光线对人物形象的艺术提升上确实值得后辈们好好学习。作为张艺谋导演的创作之心归来之作,有它一定的代表意义在其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