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乌鸦男孩》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乌鸦男孩》的影评10篇

2018-06-04 20: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乌鸦男孩》的影评10篇

  《乌鸦男孩》是一部由波德文·柯尔执导,Rick Lens / Susan Radder / Loek Peters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乌鸦男孩》影评(一):乌鸦男孩

  荷兰电影。男孩的妈妈歌手爸爸脾气不好。男孩有一天在树下捡了一只乌鸦,想放回树上去未果,从此开始背着爸爸养乌鸦。男孩母亲早已去世,然而他一直和朋友说妈妈去美国开巡回演唱会,而且还会自己个人拿着电话和妈妈沟通,报喜不报忧,如若有忧,定改编成喜。这部电影我觉得最有feel的是他不是那种狗血得一整部剧都是“那么刚好”,主角踩到如何如何的狗屎运的片。而且这部片几乎只出现三个人:乌鸦男孩及其父亲青梅

  男孩的父亲不可理喻地像极了我身边的很多家人固执&不可商量。男孩多次有对抗倾向但是最后几乎都是屈服,直到最后一次当父亲发现他在养动物时候将乌鸦放走然后男孩直接 离家出走。然后你就会发现,欧洲并不是每一个国家每一户人家都那么地开明、有爱、充满拥抱亲吻,欧洲也有像亚洲很多家庭这样专制的家庭。男孩父亲般说一不二完全不倾听孩子内心声音的人实在可恶。但是男孩一整个过程特别隐忍,他确实不开心,但是又会积极应对。而且他一直爱着他的父母主动解决关系,比如,给爸爸准备啤酒

  今天还是昨天看到这么一段话:从小生活冲突不断又不知如何解决冲突的孩子长大后在恋爱选择暴力几率高,这里的“选择”是不由自主的。虽然这和这部影片背景好像不太相似,因为这部影片是男孩父亲压力大,和孩子不亲近反对孩子的很多行为。不过想说的是昨天看的电影《丹麦女孩》中的男女主面对感情问题就特别坦然愿意彼此敞开心扉去解决问题我个人觉得特别好,哈哈哈。要学习~这是真的。冷暴力很可怕,因为彼此都在逃避问题不曾解决问题。扯会《乌鸦男孩》,乌鸦男孩虽然父亲很可恶,不过他是有在解决问题的——他选择了父亲不去的地下室/昏暗书房饲养乌鸦,自己另外装了一个灯泡,只要没开灯,父亲是发现不了乌鸦的。日常中如果在遛鸟被父亲突然发现,男孩也会设法解围,我觉得这是我非常需要学习的东西——机灵

  这部电影另外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乌鸦!乌鸦在我们中国,至少在我们客家人眼里,就不是什么吉利的生物,不过我也知道乌鸦在别的国家可能吉祥物。这样的文化冲突,让我想了解乌鸦多一点,于是有了百度“乌鸦”词条,看“乌鸦”纪录片,以及搜索“乌鸦”微信文章感受如下

  今晚在看荷兰电影《乌鸦男孩》,想到乌鸦在国内是不吉祥的一类动物,但是在国外也有地方是认同乌鸦的。于是百度了“乌鸦”这一动物,get到乌鸦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響——消极:南欧;积极:北欧,北美,东亚。 搜的时候,看到有相关纪录片,点进去看了。发现乌鸦很聪明,觅食力超强(会赚钱),而且羽毛漂亮(懂享受),而且还终生一夫一妻(忠诚),哈哈哈,好赞。 在微信搜和乌鸦相關的文章,看到这样一段话:据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当两只乌鸦结合之后,他们就会永远在一起,决不会吵架,更不会分离,尽享完美浪漫。倘若有一只乌鸦不幸死亡了,另一只便会极度悲伤,甚至在不久之后也相继死亡。这真是:黑色的羽毛下尽显爱情纯洁和坚贞。 哈哈哈。是不是很赞?

  额外体会:吉利与否都是我们人为强加的,聪明、专一都是我们人表达出来的,包括纪录片里的说辞,都离不开人的主观描述。和孩子一起看纪录片,你会发现:你在意旁白怎么说,孩子在意画面怎么变。

  《乌鸦男孩》影评(二):妈妈,请你再死一次吧

  起初是一团黑暗,什么都没有,然后,突然一根火柴被点亮,照耀出一团光明,火柴转瞬熄灭,又恢复一团黑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是成年人眼中的世界,或者说一个消极的人眼中的世界,如果光明无法永恒,那不如让它永远不要发生。从被抛弃转换到主动抗拒,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模式

  这个故事开始诉说的是一个许多家庭都会发生的问题,男孩捡到一只幼小的寒鸦,希望抚养,但是父亲不允许,理由是它终归会死。

  男孩从书上查到,乌鸦的寿命很长,如果被驯养,可以活到25岁。

  父亲仍然坚持让男孩送走乌鸦,因为一旦形成驯养的关系,如同亲子,就会形成一道无法割舍的感情,而乌鸦终究是短命的,那会带来很深刻的,男孩无法理解痛苦

  男孩的母亲,似乎能理解和包容男孩的行为,在电话的那头,母亲似乎很关心乌鸦的相貌很高兴自己回来后能够在家里看到乌鸦,但是她什么时候能回来呢,没人知道。

  男孩异常懂事,每天打扫厨房,而且从来不在电话里抱怨父亲的冷漠暴躁,一直想让在外巡演的母亲放心,他和父亲在一起很好。

  男孩把乌鸦分享他的朋友,一个能把泡泡糖吹成脑袋那么大的女生。他们在一起尝试小小的冒险,突破禁忌,做那些很酷的,不被允许的事情

  日子天天过去,男孩和乌鸦的感情也愈发深厚,而这一切都是瞒着父亲的。

  父亲的工作类似是水族馆的保安,经常开着单位的大白车回来,一直穿着制服,从早到晚都不换,虽然家里还有一辆越野车,但是,他从来不开。似乎是在拒绝着对家庭的归属感,他不关心儿子在水球队出色表现,也不关心即将到来的妻子生日,似乎是遭到背叛丈夫

  故事继续下去,男孩充满勇气与父亲对抗,父亲也奋力还击。

  先是小鸦弄脏了父亲的衣服,男孩试图洗,但是被父亲发现,劈头盖脸一巴掌

  于是出于报复,男孩又做了更离谱的事情,张灯结彩布置房间,烤了蛋糕,庆祝母亲生日。

  父亲这次并没有打孩子,而是把乌鸦放走了。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心中的痛与软。

  虽然他酗酒、他冷漠、可能对孩子施暴,但是对小鸦却是轻拿轻放。

  暴力并不是他的天性,他只是不喜欢形成一段新的难以割舍的关系,他的心受过巨大伤痛承受不起爱。

  在父子矛盾引爆点上,那段隐藏的真相被揭露了。

  母亲死了,真的是死了,虽然地下室中,仍有妈妈的照片唱片以及曾经乐器衣柜中仍有她的衣物;而电话的那端也似乎仍有她的关切和叮咛。

  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对父子无法面对这一巨大的悲痛,父亲不愿提及妻子的死,以逃避面对;可能在妻子死去时,他告诉儿子,妈妈去了天堂。儿子问他天堂在哪儿?父亲可能告诉他,天堂就是在海的那一端。于是儿子在心中构建了与母亲的交流与重逢,他坚信母亲不会就这么放弃他,他相信妈妈会回来,只要他做个乖孩子

  他无法理解死亡究竟意味什么。

  在对父亲绝望的时候,他逃到了房车内,这里应当是以前和母亲一起来过的地方,是他们家的一个秘密基地,在这里没有人能打破他的梦,在梦中,母亲温柔地为他该上衣裳,仿佛她从未离去

  在这个剧情的高潮阶段,犹如一壶即将煮沸的水,在沸腾前,找不到出口的悲伤、愤怒迫切地在胸中升温,发出巨大的响声

  就在这时,小鸦回来了,追随着男孩,回旋穿梭往来地面天际

  男孩兴奋地重拾希望,眼看着内心被驯服的小鸦再次抚慰

  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小鸦一头装在车轮中,死了。

  男孩抗拒着、愤怒着,甚至想过要和父亲同归于尽,他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他的爱都被夺走了。

  而这一打击却使父亲找到了自己的正确位置

  他用宽厚肩膀紧紧抱住儿子,悲伤化解了愤怒,终于心中的恐惧被突破了,悲伤被释放出来,融化了保卫脆弱内心而设置铜墙铁壁

  水开了,恢复宁静,只剩下汩汩往外冒的气泡。

  水变成了蒸汽,方能带走那些壶中的嘶叫。

  而爱化作了暖风,方能把父与子心中的痛吹向远方。

  从此,父子一同快乐面对生活,当然,爱的萌芽不止在家里。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爱,缺的是去接受爱的勇气。

  》》》》》》》》》》》》》》》》》》》》》》》》》》》》》》》》

  妈妈,请你再死一次吧

  这一次请死的彻底些,不要给我留下希望。

  让我知道你不会再回来,

  不会再给我打电话,

  即使我给你做了生日蛋糕,你也无法对我微笑

  但是你知道吗?

  你的爱已种在我心里,

  我把它们分给爸爸,分给小鸦,分给我喜欢的那个女孩。

  我要把你重新种出来,

  种在我的身边,

  你就无所不在了。

  每当春风轻拂我的额头

  我就知道,

  那是你温柔的怀抱

  -------------------------------------------------

  评价下电影:

  情节丰富,故事结构饱满——整个故事以父子矛盾为主线来叙事,情节推进的节奏感相当强,从正面的矛盾冲突和隐藏的线索合理将影片推向感人至深的高潮,同时也编入了纯真无邪的少年男女的情感

  人物有血有肉,有成长变化——少量人物构成简单故事,使得寓意清晰拍摄镜头接近纪实风格情感倾诉是用了一种娓娓道来方式,没有过多的语言,但是人物刻画相当成功,父亲的隐忍和暴躁、儿子的天真倔强,在一次次矛盾中激化的情绪以及最后结尾处冰释前嫌,相亲相爱,情感得到升华

  寓意深刻,回味绵长——作为一部儿童影片,可能寓意太深刻,孩子不一定能看懂。比如那只乌鸦。为什么是乌鸦,不是别的小动物?可能就是因为乌鸦象征着死亡,父亲希望把死亡赶走,不去面对它,但孩子却觉得死亡也是亲切的,妈妈死了,但是不代表妈妈就不在自己心里了啊。说实话,现在这个浮躁年代,静下心看部电影真心容易,这部电影不是那种爆米花电影,如果错过了一些细节镜头,可能会错失这部影片的细腻表达的精髓,因此这样的影片只看一遍会有些浪费。值得二次回刷,就好像吃完龙虾,虾头可以再炖一碗泡饭。

  《乌鸦男孩》影评(三):Kauwboy

  -He'll think you're his mother.

  -He already thinks that

  -You'll get attached to it…

  -I already am, and he's attached to me..

  -first, there was nothing. nothing at all.

  -and then?

  -and then. there was a flame. A very large flame.

  Jojo's relationship with Jack is symbolic of his attachment to his dead mother who he will not let go though his father urges and demands him to do so. Jojo keeps her flame alive in her music and his memories.

  《乌鸦男孩》影评(四):若结局只是男孩做的梦?

  至少在前一小时的时候,摄像机小男孩都是克制的,偏冷色的安静镜头和身上衣服永远带点未清理污迹的胖乎男孩,还有那只在幼鸟期就乖巧得让人心疼的乌鸦,让我在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部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性环保软性广告片。

  哪怕在男孩爬上床掰过父亲粗壮手臂想要在其臂弯中酣眠,被醒来的父亲强硬赶回房间,在与母亲的电话中撒谎说父亲没赶我走。他留下我一起睡的时候,我也只是揣测着无非就是母亲受不了丈夫暂时和他分居,或母亲是个典型事业为重无心顾及家庭的新型女性,天真的男孩也许不懂父母亲之间出现的问题,却下意识想要母亲相信父亲是个不错男人早点回到自己的身边,一家团聚的故事。

  直到小女孩那句安慰性的陈述句出现,换回小男孩疾如闪电的一巴掌后,我才恍然大悟父子之间每次提到母亲的对话时那种剑拔弩张氛围源于何处。

  然后是回归的乌鸦之死,父亲幡然顿悟,最后happy ending。看上去甚好甚圆满

  但如果最后的十多分钟都仅仅只是男孩的梦境呢?

  从鸟的回归到死亡,从少年在天桥下对父亲充满恨意的一掷到临近结尾的那个拥抱,短短十多分钟里故事不断的转折再转折,完全偏离了前一个小时里导演克制隐忍的表述方式。

  电影与单元不同,对剧情的陈述时间没有严格的限定,不需要导演把故事讲得如此促不及防。这归根到底也不是悬疑片,不需要在最后几分钟匆匆忙忙抖出谜底然后给你上堂回头是岸亲情无涯的教育课。

  母亲的死亡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悲伤。

  它让悲伤欲绝的硬汉父亲变得更加简单粗暴。对亡妻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怨愤挡在了父爱的本能之前,让他像只阴晴不定的野兽,又像是嘀嘀倒数的定时炸弹,随时在寻找着爆发的时机。

  一开始只是摔盘子,接着是与儿子玩闹时不耐的一巴掌,再接着是发现衣服被洗坏时的雷霆震怒和重重一击,这位父亲似乎遗忘了耐心这玩意,面对儿子迥异于自己的主张,和偶尔过头的行为,他只知道用更加蛮横的力量来回应和镇压。

  悲痛被他当成失控的理由,也令他常常忘记自己的儿子其实还如此年幼,不该承受这种漠视和粗暴。

  至于男孩,我总是忍不住想象母亲未逝前的他,该是个多么无忧无虑,对任何小小挫折都满不在乎的快乐小王子 。因为哪怕在母亲逝世后,他也还是保留着那样一份小心翼翼的天真和温柔啊——把母亲生前对待他的无微不至,尽数模仿用在了一只被他认为是被双亲遗弃的小小黑毛乌鸦身上。

  他轻轻地抚摸着小鸟身上的羽毛,用口水把撕下来的吐司弄软卷成小圆球耐心地喂着它。父亲缺乏了多少温柔耐心,他就展现了多少温柔耐心。

  父亲生硬说你会毁了这只本该属于野外的乌鸦,最后只会让它离不开你。而且它很快会死掉。

  小男孩倔强的回应,它离不开我没关系,我也需要它。我会照顾好它。它不会死的。

  男孩是如此的勇敢。

  面对疏于家务,郁郁寡欢,脾气越发暴躁的父亲,他并没有用无助的泪水来面对。他努力尝试用水球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取悦父亲,在父亲发作一通甩下狼藉一片的厨房出门后,还能一边故作乐观的对肩膀上的乌鸦说你看这还不算太糟是么,一边弯腰把被父亲扔在地方的意粉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把厨房一点点打扫干净。

  面对半夜砸了吉他坐在车上自顾自沉浸于悲伤和愤怒中的父亲,他没有选择逃到安全地带保护自己,而是默默打开门爬上副驾驶座,试图安抚父亲,哪怕父亲疾风骤雨般的黑夜飙车再吓人,也只是紧紧攥住车前座台,没发出哪怕一声害怕的尖叫。甚至第二天早上起来,还哼着歌儿试图修补被砸出一块巨大破洞的吉他。

  但,即便再勇敢,他也还只是一个这么小的小孩子啊。

  这么小,小得不足以成功反抗父亲,护住这只倾注了他无数心血的宝贝乌鸦。在和父亲的缠斗中,小鸦挣脱束缚,朝着窗外的广阔天空,头也不回的飞走了。

  这只乌鸦曾经填补了他心里缺失的那块情感世界,却因为父亲,很可能要永久地失去了。

  冷酷的父亲,强硬的父亲,一板一眼的父亲,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却还想一起夺走儿子心中微微颤动的那束烛光,陪他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一起悲恸。

  现在想想,也许这个小男孩,他拒绝相信母亲已经过世,一直制造在和美国巡演的母亲通电话的假象,不是因为太悲伤到难以承受真相。

  也许他拒绝接受的,是母亲离世后自己要一直和这种状态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可能性。

  他曾经温柔看着身旁的乌鸦,对着电话里的空气说妈妈,爸爸现在的脾气好了很多,他是个好人,真的。

  他从乌鸦身上汲取了这么一点温柔,寄托了这么一点期望。

  却最终转眼成空。

  最后,男孩没有回应父亲的呼喊,在森林的值班室酣然入眠。从为他添被的母亲侧影出现开始,影片就开始充斥着一种幻想的基调,无论是突然回归的乌鸦,还是它死亡后空中盘旋的那成群的黑压压的飞鸟。违和感,无处不在。

  问题从来不会因着微小的转折就迎刃而解,父亲也许会觉悟,也许会反省,但不太可能是在一只乌鸦的死亡之后。

  因为他也曾经在失控揍了儿子以后诚挚道歉,却还是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去理解儿子心里潜藏的孤独与恐惧。

  他始终贯彻着西部牛仔般的粗野作风,不会弯下腰去平视儿子那颗柔弱却也坚韧的心灵。

  只有纯真的男孩,在睡梦中构建了这么一个不完美但又深有盼头的未来——回到身边却因意外死掉的乌鸦暗示了母亲的骤死在他留下的阴影;父亲抱住他求得谅解的画面暗示了他对父亲摆脱悲伤正视自己重视自己的渴望;父亲对着乌鸦的遗体微笑并弹着母亲之歌暗示了他希望父亲能坦然面对母亲死亡,接受人生中的生离死别……

  导演并未给出梦醒后男孩生活的画面,也许是因为生活最终会逐渐朝男孩希冀的方向发展,也许是因为避免不尽人意的现实扼熄观众心里的希望火苗。

  这样的方式是开放性的,具有人文色彩的。对于不曾思考结尾即梦境这一可能性的观众而言,也许不满意最后十多分钟的混乱仓促,却依旧能被电影打动。

  对我这种脑洞大开的观众来说,这样解读后,使电影具备更通顺的逻辑性与更具现实意义的关怀和拷问,哪怕是过度解读了,也无妨我对《乌鸦男孩》这部电影深深的喜爱。

  《乌鸦男孩》影评(五):一个重生的意向

  恰好暑假前读完了几本心理学入门的书籍,恰好在消化了其中的一些内容以后看了这部电影,于是在黑暗中默默流了好几回泪水。我想在成长过程中曾经遭遇了亲人冷漠的态度的小朋友,或者是大朋友都可以体会电影中小男孩的几次伤心和愤怒。他无力正视母亲已经离世的残酷现实而采取了自我欺骗,他渴望得到同样身处抑郁中父亲的关爱,与他积极沟通,但是这些诉求只不过一次又一次被否定,正在这时候他捡到的这只落巢的寒鸦成了他渴望完整家庭情感的寄托,这只寒鸦象征着小男孩的心理在情绪得不到正常排解以后移情的对象。至于他的小女朋友的出现则暗示了无论在人生里遇到什么人和人之间的不信任,多么残酷的现实,人的天性都会相信人情的温暖,渴望圆满的亲密关系,追求幸福。最后那只乌鸦被父亲在怒火中放飞。又在人,鸦的极喜的重逢中被他自己的自行车撞死了。这推他站在了和父亲的关系决裂的边缘,不过在这危险的边缘上,故事给了小男孩和父亲关系起死回生的机会。在追逐中,父亲泣不成声,真诚地道歉,并且紧紧抱着他,从而使男孩回归到家庭的怀抱里。至此,寒鸦作为一种孩子的心理寄托完成了他的短暂使命,被一家人满怀感激地埋葬了。只是,这世界还有更多站在边缘的人,他们不那么幸运,酒,毒,性成为那只寒鸦,更不幸的是可能不会有人对他们成长的不幸说一声道歉,怀抱他们,促使这畸形的寄托趋于灭亡罢。

  《乌鸦男孩》影评(六):乌鸦男孩:学会坚强的面对生活

  一片灰蒙蒙的背景,俊俏可爱的男孩若有所思的样子,一只黑色精致看似英勇的小鸟站在他的肩上,“KAUWBOY”几个红色字眼显得格外的醒目,令人浮想联翩,以“孩子”和“动物”为主题的片子总能激起我的好奇心,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或情节,总能让人看到某些本质和纯净的东西。去年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这张海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又在柏林电影节上喜获最佳处女作奖,更是让我想要一探究竟,很多人或许觉得处女作难免会有些稚嫩和刻意的痕迹,但在我看来,有时初出茅庐的导演往往能以更为纯粹的态度将故事娓娓道来,在他们的镜头里光影似乎重拾了最初的意义和价值。

  时隔一年多,终于有幸看到了这部电影,是意料中我喜欢的类型,典型的欧洲文艺片的风格和基调,舒缓的节奏,写实的镜头感,自然的演绎,别具匠心的配乐运用,配合如梦如画般的画面,特别是在时而暴发、时而压抑、时而沉静的叙事氛围里,剧情出现积极欢乐的转机时,总能听到那悦耳而动人的歌声,令人感到一丝欣慰的舒畅和愉悦。这部电影的主旨依旧围绕着老生常谈的家庭和生活问题而展开,是人人都需面对,也是一种往往无法轻易走出或避免的情感困境。题材上或许没有什么太过新颖的地方,但动物的介入无疑是本片的点睛之笔。

  清秀可人的男孩和看似暴躁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常常自娱自乐的男孩一次无意中救下了从树上摔下的寒鸦,男孩细心温暖的照料着幼小而坚强的它,但被父亲发现后却遭到其强烈的反对,男孩对于母亲强烈思念的真相也随着父子关系的激化而浮出水面,同时寒鸦非同一般的意义也在剧情走向中被逐渐放大。一开始以为男孩是生活在一个破碎不堪的家庭里,男孩的母亲或许是因为丈夫生性暴躁而选择了离开,后来才发现并非如此,面对更为悲凉而残酷的现实,父子俩不过是通过不同的途径选择了逃避,男孩选择了自欺欺人的沉溺,父亲则选择了负面情绪的压抑。

  孤陋寡闻的我光看海报以为不过是一只普通的鸟,但随着和男孩一起进一步的了解,才知其名为“寒鸦”,有着无比坚强和英勇的天性,会在母亲的陪伴下逐渐学会独立,是典型的群居动物,遵循着一夫一妻制,会相亲相爱的生活,会和同伴一起遨游天空,即使是死亡来临之际也不会被轻易的抛弃,若是家养类只要悉心的爱护和照料,就会成为忠贞的朋友陪伴其左右。而寒鸦在片中的意义不仅仅只停留在人与动物间的情谊上,更多是透过它们天性的表现,使其成为男孩无法走出现实的精神寄托和希望期许,它的存在一半是给予男孩更多的动力,另一半则是让他能更加勇敢而坚强的面对生活。

  对于“死亡”,很多人常常充满了避讳和逃避,因为它实在太沉重太悲痛太残忍,片中男孩不断地和母亲温馨的通电话,反复陶醉的听着母亲的歌声,想要努力的说服父亲在母亲生日的时候亲手做蛋糕。加上动不动就情绪化乱发脾气乱发飙,似乎满怀着怨气、怒气和恨的父亲,像是被现实冰封的爱意和温暖使整个家庭变得异常的冷漠和压抑,后来才知晓这看似太过真实和扭曲的表面下实际隐藏着一个悲伤的事实,他们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宣泄着内心的痛与伤,因为充满了太多的不舍和思念。直到寒鸦意外的去世,就在一切看似就要走向极端的悲剧时,令人欣慰的看到了积极而灿烂的希望,父子俩终于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希望还在、美好还在、爱还在,逝去的将不能挽回,唯有学会坚强成熟的面对,唯有珍惜当下。

  《乌鸦男孩》影评(七):乌鸦男孩的秘密

  《乌鸦男孩》是一部儿童题材的荷兰电影,80分钟片长,对于电影来讲,不长。故事很简单,讲述一个男孩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平平淡淡。片子开局就是乔乔每天的晨课——父亲开车上班,男孩跑步抄近路追赶,小桥汇合,然后上学、训练,回家做饭、打扫卫生,简单而机械地重复着枯燥的日常。

  一次偶然,乔乔在树下发现一只从窝里跌落难以归巢的乌鸦雏鸟,孤独的男孩情感有了寄托,将它视为珍宝,瞒着父亲,小心翼翼呵护弱小的生命。乌鸦是黑色的,丑陋的,但是在乔的心里,它是美丽的。当水球队的女孩彦瑟出现后,小雏鸟有了自己的“妈妈”,两个孩子有了共同的小秘密和乐趣。直到父子间战争的爆发,影片到了高潮,然后回落,结局虽然仓促,但是不失为圆满。

  这部片子开始感觉很沉闷,因为影片中的人物对白很少,男孩乔乔面对粗暴的父亲,战战兢兢的生活着。每天的慰藉就是躲在自家的音乐间,捧着电话和那头的“妈妈”聊天,听着妈妈的歌曲,编织着一天的琐碎快乐。很奇怪妈妈为什么抛弃他们父子去美国?直到真相被彦瑟揭开,忽然明白了,原来这个男孩心里如此的孤独。父亲怎么可以如此自私地对待自己的儿子!

  无疑,乔乔的童年是灰色的。同龄的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的羽翼关爱下,而乔乔没有。没有母亲陪伴。唯一的父亲总是一脸冷漠,他可以无情拒绝乔乔任何合理的请求,非打即骂。有一个情节很深刻,早上乔醒了,偷偷爬到父亲床上,躺在宽大的臂弯里寻求温暖,却被父亲无情赶走。他是多么渴望父爱。

  乔想做个蛋糕,给虚幻中的妈妈过生日,屡次被父亲拒绝。他捡拾彦瑟吃剩丢弃的泡泡糖,10多岁的男孩居然没有尝过泡泡糖的味道。那一刻,乔是很满足的。可是作为观众的我看的很心酸。

  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却因为母亲的离开,天塌地陷。父亲不再弹吉他唱歌,不再微笑,变得粗暴、冷漠、酗酒。乔的童年从此没有了彩色的天空。其实父亲很自私,他把自己的情感封闭了,完全忽视了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儿子渴望的父爱,没有给与,他把自己内心的孤独强加给了儿子。不是不爱,只是不知道怎么去爱。如果没有小乌鸦的出现,导致父子间战争的爆发,这对父子或许就这样形同陌路地各自生活。所幸的是,乔乔虽然有些叛逆,但却是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孩子。

  一只乌鸦成为父子间情感爆发的导火索,改变了彼此间的隔阂,敞开心扉,重拾往日的幸福时光。所以片名《乌鸦男孩》很有深意,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片子很适合父母和子女缺乏沟通,缺少彼此关爱的家长观看。爱,不要吝啬,更不需要隐藏。

  另外,画蛇添足说一句,影片的场景很美,乡村的宁静,普通的平房院落,田野里绿草青青,蓝色的天空,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视觉上很舒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