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10篇

2018-05-16 20: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10篇

  《罪途1之死亡列车》是一部由马小刚执导,韩朴俊 / 朱颜曼滋 / 李心敏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一):当你冷静,却有热量

  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冷”的网大。

  不仅冷,而且锐利。试映会结束后,我就像被一把薄薄的长刃一点又一点插透了胸膛,还没来得及觉得疼,只觉得透心凉。

  甚至都不能说它是网大——网络只是它的播放载体,但绝不是划分它内容质量标签

  在故事行进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罪途》的画面都是冷色调的。一切从一场大雨开始,沉沉暮色中,陈旧的绿皮火车,在铁灰色轨道上,穿过黑洞洞的隧道,驶进仓青色峡谷之间。而在车厢之内,灯光昏暗,锈迹斑斑,每个人物都笼罩在阴影里,面孔半明半暗。

  这节车厢也好像是一个隐喻——每一个走入其中的人,都从暖色调的“现在”,走入了冷色调的“过去”。一切曾经发生在过去的残忍往事,都会在这节车厢上重演。

  过去发生了什么?过去有死亡,有欺凌,有冷漠,有谎言,有命运的阴差阳错,还有被彻底毁灭的人生

  死亡是冷的。最开始,车厢里的八个人堆砌在一起,肢体扭曲,是一副充满了宗教意味的画面。这些人被关押在与世隔绝法庭里,进入了一夜长长的审判。接着他们被乘警一个接一个地拉起、唤醒(这些能够被唤醒的人,也都有最终被唤醒良知机会),说出当年的实情。而最后一个叫不醒的死者,就是犯下最无法原谅过错的人。

  第一场罗生门是冷的。当问题从“今天是谁杀了人”变为“当年是谁杀了那个女孩”,所有人都想说出自己记忆中的“真相”。每个人在第一轮的所谓坦白中,都保留了对自己最不利部分。在自己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是无辜的,行动都是有充分理由的:欺凌女孩的同学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她家里乱,反正大家都讨厌她,我不打别人也会打”;而追随他的小跟班呢,是因为“如果不跟着他,我也会被欺负”;徇私的校长是为了“保全学校声誉”;隐瞒真相的法医是因为“我以为这都是细节无所谓的”;沉默的证人是因为“害怕被卷入麻烦”——人人都有苦衷,没有一个人敢说出真相:

  我就是自私!我就是冷漠!是我的自私和冷漠害死了无辜的女孩!

  ——《罪途》讲述的是抽丝剥茧的推理故事,但故事的核心是人,你会发现每一个角色都是可怕到了可信地步——因为无论是你还是我,总会倾向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奈的、无心的、无害的,一旦产生了任何可怕的后果,都只是受害人“倒霉”而已。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庸的冷漠是“恶”的一份子。这些角色的无耻会先让人齿冷,接着,齿冷成了心寒——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平庸之恶,同样也存在我的身体里,他们的胆怯懦弱,常常也是我的内心台词。只是我现在还足够幸运,没有造成任何可怕的后果——可是,我怎么能确定在看不到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事?这种冷,是自省的冷。

  接下来,复仇的真相是冷的。《白夜行》里有句名台词,“我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我的世界没有太阳”。故事的第一层真相揭开,原来世上没有一桩独立悲剧——无辜女孩的死亡,早在她的家庭内部就已经开场。被家暴的妻子孤立无援女儿,她们就生活在那个没有太阳的世界。有多少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当她们跌跌撞撞地想要走入我们的世界,我们有没有用足够的善意温暖迎接她们?我不知道。但在《罪途》里,因家暴而离家的母亲被整个社会排斥、污名化,被禁锢在残缺家庭中的女孩努力想要走进日光下的世界,却被把她视为异类的人推入深渊。每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似乎都是一座孤岛,藏身在冷冷的雾中,很少有人能真正看到她们,更遑论伸出援手

  那一场出乎意料的反转也是冷的。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同样,当你伸手毁灭了一个人,你的人生也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毁了。也许他们习惯了在生活里随波逐流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人生陷入了怎样无解的困境。但是在这列火车上,他们无处可去,无法逃避,只能被逼迫着审视自己的内心——原来,在受害人死去的那一刻,他们的一部分未来,也随之死去了。女孩以一死从这世上解脱,但留下的罪人,嘴里说着自己无罪,却终究是留在活的无间地狱里。世界公平吗?不公平。如果足够公平,女孩就不会无辜死去。世界不公平吗?但它又有公平之处。逃脱得了法律道德的审判,逃脱不了内心负疚的制裁。

  故事进行到4/5处,最后的真相已经呼之欲出。一个十年前后相互呼应的复仇,环环相扣层层叠叠的悲剧。影片的基调始终是“冷”的——无论真相多么可怕,无论角色多么痛苦,故事始终稳稳推进,纹丝不乱,冷静到了近乎凛冽的地步。但极冷的笔触,写出的是带有热量的、灼热的质问:

  你愿不愿、能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

  这个问题一点点逼进内心,仿佛那把长而薄的利刃,让人冷透了。

  最后多说两句。网络大电影是个“热”和“快”的领域题材要选热门,内容要跟热点,角色设定要有热度;写得快,拍得快,做得快,播得快;大部分制作公司大概也就是趁热掺一脚,进来捞一把快钱就走。一切都是急匆匆的。很少看到这样节奏冷静而稳定作品,像夏日里的一场阵雨,在凉意之外,又有惊喜

  在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里,我要牢牢抓住你。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二):罪途1之死亡列车中谁最有嫌疑

  一早被腾讯推送的,还以为是电影,开头感觉比较熟悉印象深刻的是3个人。 1.说谎的母亲

  不懂的是,为什么囡囡母亲要编造一个谎言说是护工,而为什么记者又知道这个护工,他们间起初假装不认识,实则有了共同的利益方,想要掩盖什么呢。

  2.淡定的列车餐厅服务员

  无论是乘警和记者讨论案情,甚至提到囡囡鬼魂在车厢里,还是所有嫌疑人在餐车争执10年前的死因,餐车服务员始终是耳聋一般的存在,又没有什么乘客,在忙些什么呢。 3.欲言又止的囡囡生前好友

  囡囡生前好友用闪烁其词的语言,看似帮死去的囡囡打抱不平,但实则知晓着他人不知道的内幕实情。

  看到有的网友已经说了凶手同桌,同桌是餐车服务员,但这个结局仿佛太简单了点

  居然有三部....希望腾讯不要等我忘记了再更新。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三):生而为人,不能沉默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要是10年前这些人不选择沉默,囡囡大概拥有的是另外一种人生,而不是带着满身伤痛和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死去。吴建作为学校的主任毫无是非观和道德观,为了所谓的学校荣誉包庇对囡囡实施暴力学生,甚至和法医刘惜之联手掩盖了当年囡囡被老赵性侵的事实。因为他们这种的做法,老赵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我不敢想象10年间有多少小姑娘惨遭毒手。。王超和韩家斌作为当年校园暴力的实施者,看起来似乎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是早早进入社会变成了流氓无赖,一个变成了大学生。然而在我看来,从他们对囡囡实施暴行那一刻起,这两个人内心已经腐坏,不配为人。校园并不是它看起来的那么美好,这些未成年孩子在还未进入社会前就接触黑暗面,变成暴力的实施者或者受害者

  沉默不是自我保护,而是助纣为虐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四):它连豆瓣评分都没有,却让我看得上了瘾

  五月档院线竞争极其激烈,《后来的我们》热度尚未消退,早就被剧透一个月的《复联3》姗姗来迟,更有印度口碑大作《巴霍巴利王2》强势登陆。

  相比之下,网生市场似乎一片平静,毕竟就目前而言,网生市场依然是院线电影的“补充品”。

  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撞上枪口去当炮灰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部片子,就是这么“轴”

  我无意间在腾讯视频首页看到了这部系列网络大电影

  你没看错,是“系列”,分三部上线

  偏偏挑这个时候上线

  还是很冷门的悬疑片

  要知道,国产悬疑片在剧情上一直为观众所诟病,票房收入也远远低于其他类别的电影

  UG太多,剧情松散,逻辑混乱演技尴尬……

  似乎观众对悬疑片的包容性格外的低。

  远一点,半年前的《暴雪将至》,口碑过硬但票房惨淡;

  同期上映的《幕后玩家》,更是节奏缓慢,推理内容极少,谜题过于刻意。 2018年已经过去快一半了,纵观院线和网生,今年还没有哪部悬疑片配得上“优秀”二字。

  再说回这部网大,由于刚上线不久,这部片子还没有豆瓣评分。

  出品公司没听说过,导演名不见经传,这样一部评分都没有的小成本网大,能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腾讯视频凭什么把这么重要推广位给这部片子?

  我怀着好奇心态打开了腾讯视频

  没想到,这一看就是一个多钟头……

  等我回过神来,这部系列网大的第一集已经结束了。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就目前上线的第一集而言,剧情相对简单

  列车——因故停留,命案——一个死者,嫌疑人——列车上互不认识的乘客,侦探——陷入迷局

  单从要素来看,这一切几乎和《东方快车谋杀案》十分相像。

  不过,正如画鸽子的不一定是在模仿毕加索,这部片子和《东方快车谋杀案》截然不同

  首先,这部片子影片节奏十分紧凑

  列车停车因山体滑坡紧急停车

  乘客陷入昏迷,一名乘客离奇死亡

  所有人都出现恐怖幻觉,他们都看到了同一个小女孩……

  乘客中的记者向透露了一段往事……

  八名乘客各怀鬼胎,勾心斗角相互指责,他们和当年的事又有什么联系

  看似凶手的人坦白罪行,但关键的证物推翻了之前所有推理……

  全程无尿点,一口气看完!我打开视频的时候手边放着一杯热水,看完发现水已经凉透了,一滴都没少。

  如果仅仅是这种程度,那这部片子只能算及格,它仅仅是将悬疑片应该有的要素凑在了一起。

  演技是衡量影片精彩程度的重要标准,否则就算你剧本再好,拍摄再强,后期熬秃了头,观众依然不会买账(我并没有影射谁的意思,嘿嘿)

  《罪途》这部片子里,从市井小贩,到退休教师,再到乘警……每个人物的演技都在线,人设都立住了,给你一种“这个人就该这么做”的认同感。

  这些人物的呈现,以及影片时不时地因为角色间的性格特征而爆发的戏剧冲突,占去了一定的篇幅。这是这部片子成功的一大优点,更难得的是,这部片子能够分出足够的精力放到案件走向上。每一处细节,韩家斌“认错人”、吴健对待所有人的态度、火车座椅划破的细节等等。这些细节推动剧情的拐点,已经足够吸引住电脑屏幕前所有观众的眼球

  再说说拍摄技巧,这是我在“二刷”的时候才发现的细节——为了营造片中的“封闭感”,随着情节发展,影片的拍摄镜头也在缓慢改变,镜头的视角也越放越低,以营造出一种封闭的感觉,一步步提升电影的张力。这样的设计非常精巧,导演在不知不觉中靠影像来干预着观众的观影感受。《罪途》凭借这样的“镜头阴谋”,同时通过一场大雨中的低色温以及电闪雷鸣,很好地营造出了列车车厢里的压抑氛围

  说到这里,大家对这部片子应该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但是我们好像忽略了一点……

  这部片子,足足有三集

  第一集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已经非常高了

  可以说正统悬疑片中会出现的都出现了

  那么后面两集还会有些什么?

  第一集就好像是给我们揭开了幕布的一角

  而幕布后面的部分不断挑逗着我的好奇心——

  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杀害老赵的凶手到底是谁?凶手又是用什么手法杀人?

  关键是,这部片子究竟还藏了什么?

  《罪途》的第二部我已经按捺不住激动心情了!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五):迟来的正义 出乎意料的好片

  猜到开头猜不到结局,非常少见的网大题材,沉重、黑暗、神秘又莫名地温暖。感谢制片方的邀请,看到了宝贵剧场特供版。女孩的马尾辫在记忆中摇曳,男同学镜片后的眼睛开始发亮,母亲苍老的脸上透着深深疲惫我的心情也从震惊、冰冷、绝望慢慢转为辛酸和平静。

  为什么要选择如此痛苦的题材?大概因为唯有痛苦才能使情感更加深刻吧。执着追寻记忆中幻影男孩子,现在有没有得到解脱呢?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案件里的七个人,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堪回首罪恶,他们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的惩罚

  良心就像一杆秤,在你发觉它偏移重心时刻,已经被真相砸得遍体鳞伤。而法律是唯一令它解脱的方式。有时候伤害是无形,也很难用法律来规避。但是冷漠其实是一种更大的罪,就像空拳打在棉花上。虽然没有违背任何一条法律,却给受害人带来更大的伤害。难以想象片中的小女孩那种无助的心情,想到我就感到十分的心痛

  正义这个东西感觉很飘忽,它不完全是和某个人某个事连接起来的,你感觉它存在却又看不到。生命已逝,当年的关系者再去忏悔也换不回女孩鲜活的生命了。俗话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听起来很美,可是迟到十年的正义对于女孩和她的家庭来说又算什么呢,但我最近看到一句话说的也挺好,就是就算迟到也比没有好,迟到的正义不能给死者带来什么,可是可以慰藉生者。这大概就是正义的意义。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六):被侮辱与伤害的那些关系

  有幸在首映式获得提前观影的机会。

  五星当然是个鼓励分,三星送给远超于网络大电影这一载体作品平均水准的成片质量,一星给当下时局挑战该题材的勇气和特殊性,一星给幕后团队那些可爱的小伙伴。

  无需避讳,看过预告和简介后或许不少人都推测出,这是一个与校园暴力+儿童性侵有关的故事。为什么刻意去强调题材的特殊与幕后的辛苦?一目了然。

  就我个人来说,上一次接触类似领域的华语作品,大概还是十几年前张延主演的那部《如影随形》?就连荤素不忌的港影,也已经很少涉猎施暴儿童的犯罪方向了,毕竟是个小三插足剧情都闻之色变的高标准道德年代。

  就在不久前,微博还曾经因为某部日漫涉及的同类剧情,掀起过一轮粉丝暴动,由此延展开种种讨论:鄙夷“黑深残”创作桥段的,质疑文艺作品中三观取向能偏移到何种程度的,对反对者嗤之以鼻并炫耀起个人重口味阅读量的,层出不穷。最终都归结于一个问题:你在创作时,有权利把所谓的“黑暗”给围观者淋漓而赤裸地展现吗?值得吗?你不怕他们在凝视黑暗的时候也被黑暗所吸引吗?可如果拥有光明之人如果不懂得黑暗的可怕,又如何去躲避黑暗,防备黑暗,抗御黑暗,并用尽全力来珍惜光明?

  不得不说,无论你如何避讳提到这些残酷的现实,它们都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发生。而受害者是儿童的话,这一切就更讽刺了:恋童癖大多是天生的犯罪者,他们不可能因为看不到与自己相似的影视人物投影,就慢慢减轻那些暗地生长的欲望——当然,更近一些的时间线上,刚刚发生过某个网络歌手大V协同自己相恋多年(重点)且即将满十八岁的女朋友,大肆宣传庆祝的猎奇事件——这种无关真爱又丧心病狂的背德之举自然是另一回事,也让更多人对“恋童”二字或避如蛇蝎,或破口大骂,永远无法平静审视。

  自己也不是没有和人争论过,为何二次元让部分人津津乐道的“养成系”恋爱关系,到了三次元会如此令人厌恶和作呕?自然是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在真实的、没有理想化人格的世界里,当成年面对未成年,长者面对稚幼,教管人面对受教人,前者们拥有太多的能力与权限,去诱导和控制后者,让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后者自己几乎都无法发现那是背离了自我的意愿——甚至连前者也不一定有这样的犯罪觉悟。

  所以恋童癖会沾沾自喜,某种意义上甚至觉得自己开发了孩子们特殊的一面。孩子们懵懵懂懂,从被动忍受侮辱演变成主动承受侮辱,丝毫没有反抗的意识,一旦觉醒时,往往会跑去完全错误的方向——《罪途》里的加害者与被害者就完完全全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而且更丑陋,更残酷,因为这并什么不是虚伪矫情的年龄差情感故事,而是两个关系压根都称不上密切的人之间,彻彻底底的侵犯、折磨和羞辱过程。我们对这个故事感到异常恐惧,是因为发现它虽然荒唐至极,却未尝不可能在我们周围的任何一个孩子身上发生。

  肩负未来的一代,被恶意环伺的境遇太多,被呼吁保护的机会却太少。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该回到作品本身。

  《罪途》当然不是一部多么精致完美的电影。网大有的缺点它也拥有很多,剪辑节奏上的青涩,叙事线索上的分散,主题保守上的妥协。但是它拥有一种非常纯粹而有力的优点,就是它紧紧抓住了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部分——当一个谜团里,校园欺凌、家庭暴力、舆论谎言、渎职营私、少儿犯罪等种种残酷真相都交织在一起时,我们最在乎的,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当然是受害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世界。

  而她最后是那么清晰,那么生动,那么赤裸、立体而坦率地站在我们所有人面前。

  像是一根底端折断的枝芽,一段戛然而止的歌声,一团即将燃尽的烛火。

  需要被继续浇灌,需要被再度唱响,需要被重新点亮。

  毕竟是故事片而不是纪录片,三集剧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保持了剧情的可看性。第一集有些刻意拖戏,在铺垫线索之余努力误导演出了一种鬼故事的氛围,大概也是对网大受众的小小服务吧。第二集开始急转直下,扩大了嫌疑人的动机,也把整个故事最黑暗的元素毫不忌讳地推到了幕前。第三集剥离出受害人背后的受害人,被害者与加害者的身份统一,加害者染上了被害者的色彩。此刻片中最精彩的剧情反转和最优秀的演员表演一起抵达了巅峰,可以说是在最关键的重头戏上牢牢守住了创作者的尊严。

  最后的最后,你不得不去面对冰冷的尸体、无言的乘客、还有那个曾经无助的孩子长大成人的面孔。坠入那些模糊记忆的泪水与歇斯底的控诉,足以让你在感受故事性的同时,被罪孽刺痛,被真相触动,被现实警醒,也被当事人感染并共情。

  这是一群并不成熟却足够用心的幕后工作者送给未成年人的真挚礼物。

  故事里的乘警对所有涉案者说:我无法对冷漠进行审判。

  那么至少把这一切当做银幕上故事来消遣的我们,可以做到不那么冷漠。

  :

  最后一集某处那首突如其来且有点过分文艺小清新的插入曲到底是谁想出来的主意啊orz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七):一部言之有物的悬疑片到底有多难拍

  为了不给《罪途》的全体cast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要首先声明:从标题到下文,我都在努力忍住我对国产侦探小说(尤其是所谓的国产日系)和 BBC 的阿婆翻拍极大的厌恶之情。所以全文里的任何失控出现 diss 都不是为了捧谁,而是我真心想要踩它们。

  网大通常最大的问题是:空虚和无趣。剧情和人物塑造,甚至包括宣传海报,全都是流水化产物。每个在线视频网站点开,海报首先就让人深深恐惧。俊男美女真不能当饭吃,看多了跟生吃猪油没什么差别。偶尔为了名字or演员而点进去看一眼,看了几行剧情简介又忍不住打个哈欠,泡脚也该看点有趣的东西才对得起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罪途》的海报是不错的,但剧情简介也真不够吸引人。浓浓的东方快车山寨感虽然没有吓退我,也增加不了什么好感。

  看下去的动力?免费的五分钟。 《罪途》的特色,五分钟就能看得出来:克制。镜头的克制,即没有追求华丽,也没有刻意追求阴暗,虽然色调偏暗,恐怖片开场,却没有紧接着一声做作得尖叫,而是一转身就继续老老实实讲自己的故事了。 把老老实实讲故事当噱头卖,我的软肋。

  事实是,阿婆已经把侦探悬疑小说可能的场景形式展示得差不多了,所以中国东方快车就快车吧,这无可厚非,看这些年快车改编了多少版本并且实际上其中真没有几个版本是能看的就知道,哪怕是同一个故事,都能因为改编掌控力和影视表现力的关系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 所以买了VIP看了二十分钟以后,我就放弃了把《罪途》和阿婆做对比。也许框架确实是相似的,但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人物,剧情,案件,不应该把它和任何其他作品做类比。事实是,这是一个原创的悬疑故事,在故事完整地结束以前,我无法评判它的质量,但第一集已经能看得出态度:踏实,并且因为创作的踏实,让眼前的第一盘菜非常合理。(秋红阿姨的演技实在是赞!) 第一集至少表明了在态度上,不是对某种“风格”的逢迎,也不是执迷于某种“氛围”的惺惺作态,而是专心讲自己的故事。这就造成了所有的不同。

  如果要说第一集的不足,大概就是何警官毕竟不如Poirot。虽然他的作用也许确实只是串场的侦探,但他也可以更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只是一个单纯推动剧情的道具。(期待他后两集里和案子更紧密的联系……以现阶段的发展,我是真心希望他是个关联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要说第一集的惊喜,大概是王超同学偶尔会让我穿越想到上个世纪的刘烨,这也许是一个真正演员诞生的起点。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八):少见的悬疑国产佳作

  现在网大的尝试真是越来越丰富了,这部剧只有三集,就跟很多英美剧一样。但是出乎意料地短小精湛,第一集的质量已经超出了我的期待,第二集看预告也很有意思。虽然还是低成本悬疑片,但经过了精心设计,画面很有感觉,小演员的眼神非常吓人。

  悬疑题材里用封闭空间来讲故事虽然并不新鲜,可是这部片子并不俗套,而是结合了很多此类类型片的优点。真的很喜欢火车,多少人来来往往,有的是萍水相逢却打成一片成为好友,有的是看似亲密实则敌对的塑料情,而这部是明明以前都认识却相忘于人海的人又聚到一起,有套路也有新意。不过小城镇里确实都是熟人,就算上了一辆车不足为奇,也算比较真实。

  母亲这个角色的塑造比较简单,我很好奇真凶究竟是什么人,才能让母亲心甘情愿地顶包。但看在第一集母亲就已经暴露的情况下,情况一定并不简单。让人对后面剧情的发展非常期待。

  看到现在我有一些大胆的猜想,有可能徐楠楠根本没死。车上那个女学生就是徐楠楠,长大了回来报仇。记者说她是因为四角恋死的,但是后来又没再提四角恋了,说是记者瞎写的,总觉得最后要反转。另外法医这个角色消失了,居然睡了这么久。也有可能她就是真凶,就是一直在装睡,好偷听调查的进度。她发现了那个小女孩是他杀的而不是意外,十年后她因为愧疚而决定改变自己过去的错误。

  第一集看完还是非常期待的,希望最后不要烂尾呀!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九):别忘记那些秘密,承认才能带来勇气。

  我无法对冷漠进行审判。

  很高兴有机会受邀参与“罪途”的试映会,提前欣赏了这部精彩的电影,看完了之后一直觉得自己应该写些东西记录一下。

  作为网大,实际上映片长为3个小时,制片方试映时播放的是2.5小时的特供版。说实话,在这长达150分钟的电影放映过程中,并没有觉得冗长或者沉闷。电影开头以一辆列车上的几名乘客因为种种原因聚集在一辆车上,突然车辆行驶过程中突遇山体滑坡,无法继续前进,车上乘客突发陷入昏迷,并发现一名乘客死亡,所有的人看似互不相关,却又跟一宗十年前的案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故事梗概描述而言,看似阿婆的《东方列车谋杀案》,乍一看确实有点相似的设定,毕竟有惊悚和推理的性质存在。在随后通过列车乘警何赫的调查,逐渐拨开了十年前案件的迷雾,揭开了故事的黑暗面,那么直接,那么血淋淋。

  故事涉及了校园霸凌和儿童性侵这种院线电影也鲜少涉及的主题,讨论了霸凌者、跟随者及被霸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个别人员的内心活动。当被施暴者受到欺凌却无法找到救助,他们只能选择默默承受、怀疑自己,甚至进一步寻找其他的方式拯救自己。所以我们看到那么多家暴家庭长大的孩子,最后也成为了施暴者。许多被霸凌的孩子,为了避免自己被霸凌,所以选择了跟随,进而去欺侮其他更加弱势的孩子。

  学校呢?对于校园霸凌,学校常见的方式都是认为:都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嘛,能有多大事情?

  殊不知处于懵懂时期的孩子们需要正确的引导,不管是施行霸凌的孩子或者是被霸凌的孩子,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引导,特别是被霸凌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干预治疗,诸如之前的发生在北京校园的霸凌案件,导致受害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是轻微抑郁的情况。在影片中,而学校的反应迟钝甚至是麻木,让孩子们的暴力一次次越发的夸张、恶向胆边生,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甚至在发生事故之后,还一味地遮遮掩掩,模糊事实,着实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却又那么真实的存在。

  社会舆论呢?读者喜欢猎奇向的内容,越猎奇的越有点赞率,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又有多少人会在意?伴随着对于故事结局的出现,我们只能一声叹息,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无法被苛责。

  学校是孩子接触社会最早的一个渠道,我们的校园环境要让更多孩子健康成长,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只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漠视角落的小花朵。就像乘警说的,我们无法对冷漠进行审判。

  作为一部网大,它不像一般的网大专注于娱乐性,转而关注社会议题,包括校园霸凌、幼童保护等内容。这类关注社会议题的类型的网大值得鼓励。三集的故事内容,合适保留故事性的完整性,起承转合架构完整,演员的演绎仿佛催化剂,随着故事剧情的推展,翻转再反转,在谜底揭开的那一刻达到极致。所有的所有会让你不觉得这是一部网大,真正的感受到剧组把这部作品打造出了院线片的水准。

  四星给故事题材和超越网大的制作水平,多一颗星星送给制作的小伙伴。

  这真的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十):这一趟中国特色快车,驶向了一群人的不堪往事

  【更新/剧透部分已经删除】

  人生中的第一次长评奉献给了《罪途》。

  不久前被朋友邀请有幸参加了《罪途》5月8号下午的试映会,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网大,效果惊人!非常享受的两个多小时。

  作为一个犯罪悬疑片的狂热爱好者,很惭愧地说自己几乎从未看过此类型的国产网络大电影。唯一的一部是去年在搜索大卫芬奇的Gone Girl时,误入了一部取了类似名字的网大,还硬生生把它看完了,感觉就像看了一部研究生作业,尽管作品的完成度还不错,但真是不能细看。虽然我不是影视从业者,但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部类似Gone Girl名字的悬疑网大背后的制作团队还很稚嫩,首先是编剧十分用力,几乎绞尽脑汁使这个故事有趣而符合悬疑片的调调,然而想象力和编故事能力的玻璃天花板生生立在那里,无法突破,整个故事乏善可陈,平淡无味。美术和摄影合格,也仅停留在合格,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拍摄手法,都远比不上同类型的院线电影。这一次并不愉快的尝试后,我几乎没有再看过网络大电影。

  和许多更偏爱国外影视剧的电影爱好者不太一样,我更喜欢中文语境下的故事。除非是非常出名和优秀的国外电影,并且符合我喜欢的犯罪悬疑类型,我才会去看,否则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会选择在中国本土语境下编写和拍摄的中国电影。在法国读书的时候,院线很少放中国电影,只有一些私人电影院会有一些纪念电影单元,放一些经典的中国影片,比如Saint-Michel的影院轮流放了一个月的王家卫,看着中国的电影语言配着法语字幕,就像重新看了一遍,生出许多不同的滋味。

  当我感到自己更喜欢中国故事和中国电影之后,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选择有多么少。即使紧跟着电影院的档期,不错过任何一部“还可以”的影片,能说得上“好看”的电影真是少之后少,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引进的外国片,一年下来,能满足观影体验的国产院线电影实在是屈指可数。

  院线电影既是如此,更不要说网络大电影了,纵观国内最火的一些视频网站,播放的网络电影多是批量生产、质量较低的玄幻恐怖言情片,故事内核与拍摄技巧惨不忍睹,更别谈立意深刻了,这也是不少观众对网络电影敬而远之的原因。

  然而《罪途》却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使我对国产电影,对,不只是国产网络电影,还包括院线,它使我对整个国产悬疑片体系产生了全新的想法。

  首先,我们的悬疑片不仅是模仿,还有超越。在我看来,一部悬疑片好与不好,起决定性因素的便是它的故事内核,许多悬疑片将视听语言运用得如火纯青,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跌宕起伏,有紧张有舒缓,然而片子看完仍然觉得索然无味,最最期待的东西始终没有被呈现出来,就像一场没有高潮的性爱。究其原因在于平淡的故事内核。所以网络上出现了不少“翻拍片”:套用经典影片的故事内核,在原有的故事框架下填充进新的情节和人物,换掉环境和时代背景,造就了一个个“新的故事”。

  而令人惊喜的是,《罪途》所呈现的故事内核是深刻而独特的。和很多观众一样,影片开始的最初几分钟,马上就会令人想起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比如同样发生在封闭空间,铁路事故阻碍火车继续通行,乘客都与多年前的同一件事产生联系,有人死亡,刚好有位警察在车上进行破案等等这样让人熟悉的情节,但是影片产生了完整的新故事框架,它有着与《东方快车》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伴随着90年代中国城镇的特色风光,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怀旧而伤感的面纱。作为一个阿加迷,想告诉喜欢《东方》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这一趟罪途。

  通过对“谁是凶手”这一问题的追问,警察进行了对众人一系列的谈话和调查,随着调查深入,情节层层推进,过去的谜团被慢慢解开,同时揭开的,还有已经深埋于岁月的被欺凌的惨痛回忆。每个人似乎都无法原谅。这些人,不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徐囡囡的死亡,就是在徐囡囡的死后做了让她无法瞑目的龌龊事,于法于德,都难以原谅。这几个人迥异的性格和行事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戏剧性。

  王超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从小以伤害他人为乐,并毫无悔改。他始终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没有仁慈和善良,冷漠十足。本来以为他会为十年前的自己所做的事情后悔,并改过自新,悔愧不已,可是没有,影片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个恃强凌弱的恶人。而且可悲的是,他可能代表着社会中的很多人。这里提一句,王超的演员非常优秀,他在这片子里的演技和台词超越了大部分演员,面部表情极其细致,转换流畅,每次一到他的戏,都叫人惊叹,实在看不够。

  韩嘉斌的戏一对比就稍微弱了些,他是一个斯文人,并且一开始就主动提出帮警察破案。吴主任是传统学校领导的代表,在一场持续长时间的施暴中,不在乎受害人的身体和心灵创伤,只在意学校的名声,这是几十年来国内学校领导的典型做法。吴主任的演员李心敏先生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像极了经验老道处事圆滑的男领导。他是值得尊敬的老艺术家。

  刘惜之的戏份也让人印象深刻,当年初出茅庐的她犯了严重错误而退出了法医的行业。十年后的她干练而成熟,带着骨子里的冷漠和事不关己,却又有些来自心底善良的气质,和知晓真相后的悔愧不已,这些一起形成了她复杂而矛盾的人格。刘惜之的演员同样出色,该有的冷漠和矛盾,全部展现无余,而且她的台词清晰流畅,干脆自然,游刃有余,整部片子里看下来非常舒服。

  万恶的老赵在影片开头的车厢场景里显得很普通,毫不起眼,让人绝对想不到他是个“那样”的人。细思极恐的是,平常我们见到的普通人,可能不少都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不齿的一面。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普通人组成的,它的面积之大,难以想象。

  写到这里,我不由觉得,《罪途》在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上的成功,甚至是超越了著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编剧强大的功底、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场面调度的合理性等等,让《罪途》里的人物个个鲜明,无可替代。现在回想起无数个版本的《东方快车》(我真的很喜欢),我都记不住波洛以外的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尽管他们杀人的手法,是叫人震撼而难忘的。

  说到杀人手法,《罪途》也有独到之处,老赵的死法,一言难尽。相比起《东方快车》每人插一刀的酣畅淋漓,《罪途》的杀人手法显得温柔而具有强大的女性气质复仇力量,它像一剂麻药,初时并无感觉,药效退了以后,能感受到强大的余痛。

  最后一点说到影片承担的社会责任,《东方快车》(对不起我还是要拿它做对比,谁让它是行业翘楚==),它更像一个圈子人内部的复仇,谈不上社会关系,不过可能也跟不同年代的社会环境相关,或者说它比较偏向纯粹的本格推理。而《罪途》更偏向社会派,它揭露了一直以来隐藏在社会中残酷的现实问题。这几个字在一些人看来,非常刺眼。《罪途》把这个问题影像化,不知道这是不是这些问题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但确实是我第一次在影视里看见,还如此直接,如此深刻,实属难得。听见主创人员说影片过审就用了一年半,他们为了推进社会关注儿童保护所做的努力和展现的诚意,都很真实,让人感动。

  对于影片我有一些细节上的疑问。第一个,老赵没认出周新雪?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样子应该相差没这么大吧?第二个是火车售货员的调度问题,老实说她那部分的场面调度有些失误了,见到死尸被搬进来一点反应没有头也不抬,几个小时都在抄书,非常淡定,让人以为她是幕后大boss,结果什么戏也没有。第三个,可能我没看懂或者忽略了,如果只为了杀死老赵,为何费尽心思叫了一大帮人?反正最后都是要被发现的,何不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

  我说的话已经很多了,但感觉还没有说完,先到此为止吧==。总而言之,这部网大非常值得一看,甚至反复再看,它绝对会很有趣,唤醒我们心中的很多东西。

  不看到最后,一定想不到真相有多残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